XX区食品产业调研报告 【优秀范文】

时间:2022-12-14 14:12:02 来源:网友投稿

XX区食品产业调研报告 XX区食品产业调研报告食品安全是重大的民生问题,关系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近年来,XX局在市局和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XX区食品产业调研报告 ,供大家参考。

XX区食品产业调研报告

  XX区食品产业调研报告

  食品安全是重大的民生问题,关系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近年来,XX局在市局和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面落实“四个最严”要求,以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为载体,不断完善责任体系,创新监管方式,持续推动XX区食药产业转型升级,全力保障86万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连续6年实现食品药品安全“零事故”,推动了全区高质量发展、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

  一、食品行业现状

  2021年底,全区食品生产企业196家,从业人员4000余人,其中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42家,排名全市第三。2021年XX区食品产业总产值达到266.6亿元,同比增长24.4%,占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的25.64%,食品产业产值在XX市排名第二,影响力位于全市前列。XX区形成了以休闲食品、肉制品、地方特色农副产品精深加工食品为主导的食品产业体系。拥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6件、国家标准1个、地方标准1个、XX市老字号产品7件,“XX卤鹅制作工艺”被评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XX猪”“河包粉条”“XX卤鹅”等品牌享誉全国。

  (一)打造食品产业生态圈。XX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现代畜牧业核心示范区、中国畜牧科技城,建立了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级生猪大数据中心和国家生猪交易市场。2021年入选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共建名单,XX猪全产业链入选2021年全国农业全产业链典型县建设名单。依托畜牧高新优势,持续做好“一头猪”文章,大力发展“XX猪”“XX白鹅”“河包粉条”等地方特色食品产业,已建成年出栏XX猪20万头生产基地,XX猪年供种能力到达到6万头以上,现有大中型肉类加工厂5家,年屠宰加工200万吨,“XX猪”品牌价值超过36亿元。XX白鹅常年出栏量保持在150万只以上,总产值达1亿元。区内拥有石金锋公司等白鹅屠宰加工企业4家,屠宰加工能力达到2500万只,为“XX卤鹅”产业提供了持续健康的原料支持。截至2021年底,全区卤鹅加工主体250余家,年产卤鹅300万只,产业链产值突破2.4亿元。“河包粉条”行业现有生产企业24家,年产量7.8万吨、产值13亿元,占据全国火锅粉条和酸辣粉40%以上市场份额,川渝地区市场占有率超80%。

  (二)探索全链条监管路径。推行“互联网+”智慧监管,依托国家生猪大数据中心,打造了全国首个从养殖环节到餐桌的全链条追溯电子化监管平台APP“荣易管”,该平台运用区块链技术,实现用户申报→检疫审核→电子签证→交易流转→终端查询的全程电子化,实现XX猪从饲养到屠宰到终端销售的“一店一码”全程溯源查询。2021年6月上线以来,检疫生猪超过15万头,提高了生猪检疫效率,完善了监管流程,有效解决了猪肉分销、一证多用等问题,助力非洲猪瘟防控、稳产保供、食品安全监管各项工作。

  (三)“自热”食品迅猛发展。“自热”食品走俏市场,深受年轻消费群体亲睐。全区现有椿林、七片叶、渝心等“自热”食品企业14家,培育渝心等重点品牌,累计培育“自热”食品商标近50件,相关食品商标946件,增长率48%。出台《XX区“自热”式方便食品生产加工操作规范》,制定全市首个“自热”式方便火锅企业标准。企业通过淘宝、京东、拼多多等电商平台,月销量达到1700万份,月销售额5000余万元。“自热”食品年产量占全市的59.3%,年产值达15亿元,同比增长34%,出口创汇2000余万元。

  (四)园区建设驶入快车道。2022年XX市休闲食品产业园成功落户XX,全力打造“川渝地区特色休闲食品产业园”,已建成荣隆特色食品产业园、河包粉条产业园等重点食品园区。XX猪、卤鹅加工、河包粉条三大特色食品产业建设取得初步成效。推进食品工业在高新区集群发展,已聚集食品企业157家,规上企业55家,建立起淀粉制品、饮料酒水、肉制品、休闲食品、功能食品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2021年食品产业规上产值达到194.1亿元,同比增长17.42%。

  二、存在问题

  (一)扶持政策落地迟缓。通过调研和座谈,部分企业管理人员对纾困政策理解不透彻,不清楚企业可以享受那些政策,部分企业管理人员对表述较为专业的部分政策不愿主动向主管部门求助咨询,存在被动接受政府部门的政策落实的情况,增加了政策落地时间。

  (二)成本上涨利润走低。企业普遍存在资金周转缓慢、订单接收受阻等问题,加上原材料价格上涨、交通运输成本增加等考验,企业产能难以维持去年同期水平,难以通过优化员工待遇、投入大量资金升级技术提升产能等方式摆脱困境,小微企业普遍存在原料价格上涨,部分企业为维持客户选择维持产品原价导致亏本生产。

  (三)人才流失用工困难。食品行业部分岗位工种熟练性要求较高,员工工资要求偏高,员工队伍稳定性差。部分企业生产周期不确定,为减少库存、降低成本选择无订单不开工,就业吸引力进一步降低。当前疫情仍有零星散发,针对年轻无工作经验的求职者难以组织大规模线下就职前培训,且本区线下职业培训机构偏少,就业者技能培训难度较大。此外,企业对培训需求不同,所涉及领域、工种不一,难以开展大规模统一培训。

  三、促进食品产业发展的建议

  (一)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持续降低就业帮扶政策门槛,全面落实社保补贴、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创业担保带及贴息等政策,坚持优化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和服务流程,强化跟踪服务,落实创业担保贷款网上申办全覆盖。持续投入纾困扶持资金、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政策、放款贷款限制、精简审批环节的同时,政府层面对接、搭建科研机构与企业合作平台,帮助有条件的低端产品提升附加值、走向高端化,摆脱低价竞争漩涡。

  (二)加快产业园区建设。积极搭乘“成渝经济圈”建设快车,构建科技创新孵化体系,充分发挥创业孵化基地的作用,缩小地区差异,引进优势企业。积极修订区级孵化基地管理办法,全力打造市级和区级创业孵化基地,全面提升企业创新竞争力。发挥各行业协会桥梁作用,鼓励协会引导企业共享政策信息并就企业普遍关心、困惑的问题直接与职能部门对接,提升政策知晓率,调动企业积极性。引导上下游产业加强联系,优化市场竞争结构,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带动引领作用,促进全产业链信息联通、强化产能对接,互为支撑,共同应对冲击与压力。

  (三)推动企业创新发展。借助生产工艺的完善、生产流程的改进、生产成本的降低以及生产设备的改造升级等来提升利润率,改变过去简单的规模驱动的发展方式,借助科技、管理创新赋能,全面提升企业盈利能力。同时企业要积极融入到产业链发展中,为大型龙头

  企业提供相应的产业配套,完善产业链生态,在产业链的特定环节做大做强。同时鼓励企业找准新突破口,积极开拓市场,支持企业与当地旅游品牌、非遗元素等相互融合,进一步提升产品综合竞争力。

  (四)发挥电商平台优势。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支持并指导企业成立专门电商部门和直播团队,利用直播平台扩宽销路。充分运用疫情期间线上模式经验组织线上对接会,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大规跨境电商交易展会,全面打造发展新格局,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增加订单获取渠道。

推荐访问:县生态特色食品产业发展情况报告 XX区食品产业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 产业 食品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