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山行作文600字五篇【精选推荐】

时间:2022-12-31 15:00:04 来源:网友投稿

山行作文600字1  诗情画意的风景是大自然对人类最美的馈赠,潺潺的小溪,咕咕的清泉,挺拔的山峰,嶙峋的怪石,让人流连忘返。  清晨,小姨神秘兮兮地对我说:“今天,我们要去一个好地方,那个地方在三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山行作文600字五篇【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2023年山行作文600字五篇【精选推荐】

山行作文600字1

  诗情画意的风景是大自然对人类最美的馈赠,潺潺的小溪,咕咕的清泉,挺拔的山峰,嶙峋的怪石,让人流连忘返。

  清晨,小姨神秘兮兮地对我说:“今天,我们要去一个好地方,那个地方在三亚小有名气,我的朋友都对那个地方赞不绝口呢!”我的好奇心立刻被激起来了。于是,我们驾驶者汽车,来到了山水如画的深山中。

  一下车,就跃进了清风的怀抱,贪婪地呼吸着新鲜空气,怀着满腔热血,迫不及待地向前走去。不知走了多节,只记得沿途都是翠绿的树木,终于隐隐约约地传来了淙淙的流水声,走近一看,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映入眼帘。它时而急,时而缓,有时像个淘气的孩子,有时像个安静的淑女,让人忍不住猜测它下一步要变成什么。在小溪上横着许多巨石,溪水从石缝中缓缓流出,几条不知名的小鱼跃出水面,争先恐后地展示着自己的风采。几名顽童嬉戏着从我们面前跑过,欢声笑语回荡在山峦之间,我也加入到了他们之间,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双手撑住身体,脚登着巨石的缝隙爬上顶端,纵身一跃,灵活地跳上另一块巨石,然后像滑梯一样滑到一个稍小的石头上。俯身拾一个鹅卵石,抚摸那光滑的表面,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经久不息的力量。脱下鞋袜尽情地溅起水花,让微冰的寒意从脚尖漫延到指尖。牵着妹妹的手游走各处,一起欣赏大自然的奇观,发出由衷的赞叹和发自内心的震撼。玩累了,就坐在树荫下仰望广阔的蓝天,翻动的白云,享受人与自然难得的和谐。当太阳落入地*线,我们才恋恋不舍地离去。虽然身体有些疲惫,心中却是满满的幸福。

  人与自然和*共处的画面是最美的画面。人类接受了大自然的礼物却无法回报,是每个人的遗憾,我们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不破坏它,让它永远的保存下去,所以,我们一定要保护大自然,让它不被破坏!

山行作文600字2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课文《黄山奇石》,了解了黄山美丽的风景,陆老师还和我们讲了黄山的四绝:奇松、怪石、云海和温泉,所以我就一直很想去黄山,看看奇松怪石,泡泡温泉,领略一下黄山的美景。

  今年寒假我终于如愿以偿,初三那天我们一家三口一起去黄山玩。一路上都是高山、田野、房屋,看着美丽的景色,我的心早就飞到窗外去了。经过几个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来到了黄山的南大门。到了酒店之后,我就迫不及待地让老爸带我去泡温泉,黄山的温泉可真舒服啊,我躺在温暖的水里就像一条快活的小鱼扭来扭去。

  第二天早上一起床,我就拉开窗帘看外面的天气,外面一片朦胧,还淅沥沥的下着小雨。虽然天气不是很好,但是依然没有打断我们爬黄山的决心。吃过早饭、穿上雨衣我们就出发了。到了玉屏索道入口,我就看到一排排队伍像一条条长龙,把入口堵的水泄不通。过了很长时间我们终于坐上了缆车,因为今天山上起大雾了,所以从缆车里往外面看,到处都是白茫茫的一片,什么也看不见,这让我感到很失望。一下缆车,我就看见到处都是一棵棵挺拔、翠绿的松树,像一个个士兵守卫着黄山。

  我们一边欣赏着美景一边往上爬。一路上,我们看到了许许多多的奇松怪石,有课文里的飞来石、仙桃石,还有鳌鱼吃螺丝等。而且我还给一块奇形怪状的石头起了名字叫“车子石”,因为这块石头长的和车子一模一样。

  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我终于爬到了光明顶,站在光明顶的观景台上往远处看,整个黄山都被笼罩在浓浓的云雾中,一片白茫茫的,好像迷人的仙境。一阵风吹来,雾气慢慢的散开,远处的风景露出了“真面目”,隐隐约约,美丽极了。

  人们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虽然这次没有看到日出和云海,也没有看到壮丽神奇的黄山,但是我看到了雨中不一样的黄山。

山行作文600字3

  车在路上飞奔,心也在路上飞奔着,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乘车来到了伟人领袖*的故乡——韶山,开展我们梦寐以久的移动课堂活动。

  虽然天公不作美,一直是雨不停歇,可丝毫没有影响我们的兴致和愉悦的心情,在一路的欢声笑语中我们来到了*的故居。下了车便可看到*的故居坐落在一片翠绿之中。*的家四面环山,依山旁水,黄墙青瓦后是一片峰峦峻拔的环山,前边是一片波光粼粼的湖水,周围绕着一丛丛葱葱郁郁的树林,一阵风吹过卷起泥土的芬芳。1893年12月26日,**爷爷就是在这个环境优美的田园出生的。不瞒你说,这栋不大不小的普通农舍曾几经沧桑,它的修缮和扩建凝结着*祖辈、父辈和他们兄弟的心血和汗水。经过前后三代人的艰苦维护和修补,期间还遭过火灾,遇过抢劫,1918年才修缮完好。幼年*的家庭历经磨难,使他从小就懂得生活的艰辛,知道执着奋斗。而故居中那简朴的生活用具,和那一间间杂物房、农具屋,无处不体现出毛氏家庭勤劳朴实的宝贵品质呀!

  随后我们又参观的书香气浓郁南岸私塾,想当年多少英才豪杰诞生于此。一进门,便可看见一卷刻有古文的竹席帘从屋顶垂吊下来,堂屋中间有一个池堂,底面长满了翠绿的青苔,沿着窄长的木梯走上去,可以看到饭厅,几张木桌,几把木椅,旁边还放着一个古朴的木娄。拐个弯,就可以看到*当年求学的教舍了,整齐的桌椅井然有序的摆放着,其中一张桌子上还赫然写着*课桌几个字。想当年,该有多少充满豪情壮志的朗朗读书声回响在这个教室里,置身其中,无不充满感动,胸腔中也迸发出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冲动。

  我们站在南岸私塾前,全体学生大声朗诵着“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雨水夹杂着激动的泪水在脸上冲刷,建设祖国,实现祖国美好蓝图的责任,都在我们少年身上,我们一定要象*一样奋发图强,为祖国建设做出贡献。

山行作文600字4

  六年级暑假,我来到了曾经学习过的地方——西安爬华山。我从华阴县乘车出发,只行驶了二十几分钟,便看见一座巍峨的大山矗立在我的眼前,像擎天神柱般高耸入云。这便是传说中的华山了吧!

  坐在通往北峰的缆车中,却有些不敢低头,鼓起勇气远眺,透过车窗引入眼帘的是一座接一座雪白的山峰,全都如同以神剑砍之,险峻陡峭而又不失美感。不经意间低下了头,缆车下便是万丈深渊,只是看一眼便让人头晕目眩。

  下了缆车,感受脚踏实地,心中的勇气渐渐回来了。沿着石阶往上爬,狭窄的山路此时人并不多,两边都是铁链,似乎稍不小心便会落入万丈深渊,正如同路边指示牌上所说“走路不看景,看景不走路”。

  在盘上一块大鱼般的巨石后,就到了华山的北峰顶。峰顶那块石碑上赫然是金庸题的四个大字“华山论剑”,引得游人争相在此摄影留念。放眼望去,华山的东、西、中、南四峰像从天上垂下的一幅巨大的山水画一样展现在眼前,它的高,它的奇,它的险让人无法形容。

  在离开了北峰后,我继续向上攀登,伴着一路风光来到天梯下天梯是在峭壁上凿出的一条近乎垂直的石梯,每一阶石梯不到一米宽,每个石级只容得下半只脚,两边的铁链自然必不可少。我双手紧紧地抓住锁链,奋力向上冲,一口气冲上了石梯正当我松了一口气时,前方却是更为险要的苍龙岭,五百三十多级台阶加上不足一米的宽度,让气喘吁吁的我望而却步,两侧深不见底,走在山上如同步于龙脊。最终,我尽*生之力一举拿下苍龙岭。

  随后,我来到了金锁关。山崖边的铁链上挂着许许多多刻著名字的金锁,系着红绳的*安锁、连心锁……数不胜数,俨然排成了一条金锁链,成为了华山最奇丽的一道风景线。

  最后,我来到了西峰顶,传说这里是沉香劈山救母的地方。站在峰顶极目远眺,四周群山起伏,云霞四坡。乘上通往山下的缆车,四周观望,却发现华山看起来也不再那么吓人了。

山行作文600字5

  十月三日,我和妈妈来到了泰山。我对泰山的印象源自妈妈的一句话:“望山跑死马”。到底怎么样?只有爬过的人才知道。

  出了泰安火车站,映入眼帘的就是泰山,它山峦起伏,非常壮观。到了泰山脚下,坐上了环山大巴,一路上我们颠颠簸簸,像不倒翁一样,随着环山大巴左右摇摆。还好,我发现了窍门:抓住身体重心,随着大巴拐弯的方向反倾斜,就不会倒了。带着晕晕的感觉,怀着兴奋、激动的心情,我来到了“中天门”。

  一路上,我们翻越了很多山峰,有高有低、有大有小。我深深地感觉到泰山是多么的雄伟、壮丽。爬到一半时,看到人群在渐渐地变少了,就可想而知,泰山太高了,很多人爬到一半就累的不行了,减慢了爬山速度。妈妈也是爬十几个台阶就要休息三四分钟,我不停地给妈妈加油,鼓励妈妈说:“目标就在前面,妈妈加油,我们一起登上去。”

  经历了四个小时后,终于到了“南天门”。我和妈妈都已经筋疲力尽了,但是,照相是不能忘记的,我摆了一个胜利的姿势。随后,我们来到了“天街”。里面有许多卖纪念品和食品的,特色小吃“煎饼卷大葱”是必要品尝的了。怀着胜利的喜悦,充实着我早已经饿扁的小肚子,我突然有点想家了。

  下山,我们选择了做缆车。排着长长的队伍,看着茫茫的人海,我着急着什么时候才能到我。可是回望群山,看着自己一级一级爬上来的十八盘,我惊叹到:“泰山真美啊”

  我们开开心心地下了山,再回头看看美丽的泰山,心里充满了怀念。我想对泰山说:“泰山,我爱你。”


山行作文600字5篇扩展阅读


山行作文600字5篇(扩展1)

——山行的作文5篇

山行的作文1

  雾中山行

  正值春夏节之际,常常有许多浓雾弥蔓着山,正让人目不暇接,但正要做一件事的时分却水中望月无法自拔,你或许有过想做的事却无法做一向摸着头皮想想该如何是好呢?你又是该如何处理水中望月的问题呢?让我带你们进入水中望月的奇妙国际吧!

  今日阴雨连绵,但妈妈坚持要去爬那困难的山,咱们小心的一步接着一步的走,那时正起着浓浓的雾,我严重的说:(好怕摔下去喔!!),但雾是越来越大了,大到连路都看不到了,这时只好停下脚步,等到浓雾消失而去,但我正摸着头皮想,因为正值春夏节之际,冷暖空气交流激荡,大弟常出现一片入梦似的白雾苍茫,正好看到许多东西都看不太到,但想伸手去摸,怕又摔下去,只好一向等下去了。

  当我正水中望月的时分,正好雾渐渐消失而去,能够预备上山了,令人影响的旅途有开端行走了,如同人生相同有时好、有时坏的时分,但不论挫折有如雾一般大,仍是要一步一步英勇走下去,最后总算走到山顶上,而我的惊慌像雾相同的消失了,被雾所遮蔽的阳光总算显露来了,如同人生抵达了最尖峰般,这真是一趟好之旅。

  雾里看花

  雾,是奥秘的白纱,使人感到置深如梦是幻中;雾,是轻盈的雨水,使人感到像进入雨水怀有般舒爽。

  一大早,学校雾茫茫的,我散步走在公园摆放的步道上,树下的椅子如同邀请我倾听一场无声、华丽的舞会,当我一坐下时,扮演登时开始。和风如一条条五线谱,悄悄的拂过公园的金黄色小花朵,在雾中如一串串金黄的铃铛,随风摇摆着;树也如同舞者一般摇摆着舞姿,在雾中显得愈加美丽、炫丽!在这无声的扮演中,让我不知不觉深深的陶醉,虽然公园的姓名是如此的刚硬,但它的表面、舞姿是多么的美丽,再披上雾所织造的白纱,让我如同来到大自然的神殿,也让我发现本来“雾”里看“花”也有别一番风味。

  大自然中弥漫着雾,如画蛇添足一般,增加了装点的作用,让人百看不厌;但在人生的路途中水中望月的话,如同站在山崖边,深怕一失足,就坠入无知的黑私自,即使不是粉身碎骨,也凶多吉少……

  记住有一次,班上选恶魔与天使的活动,我被选上前三名中的恶魔,纸上的理由都是写着“爱管闲事、鸡婆”,登时我的眼眶充溢着泪水,深怕一眨眼就流出眼泪。我伤心得想着我曾经是否是真的这姿态,但我一点也想不起来,如同脑筋里都被哀痛挤满着,使我毫无回想空间。当天,我毫无胃口,整个人魂不守舍,下课时也一向问同学我是否真的这姿态吗?一整天,我心境如坠十里云雾中。幸好教师发现,在下课时间和我谈一谈,才总算让我的心境云开雾散、拨云见日了。

  雾在大自然中总是充溢奥秘和魔幻,是化腐朽为神奇的女神,使景观愈加美丽、动听;但在人生中有水中望月的工作,是一种很大的锻炼和检测,只需咱们成功的打破它的封闭,就能更上一层楼,迈向成功的阶梯。

山行的作文2

  这是个朗朗的夏日,阳光浅浅地撒了一地,照得晶莹的露珠反射出了并不耀眼的光芒,调皮地滚落到草的根部,然后像捉迷藏似的,藏了起来。我行走在蜿蜒而上的山路上,听着不知何处来的蝉浅浅地为这夏日和声,乐曲悦耳动听。山不高,有清澈的溪水流淌而下,流水的声音温和而不显突兀。

  小草。现在已是季夏,山野苍翠满目。小草挺拔地立着,晶莹的露珠在阳光的反射下,闪烁着耀眼的微芒。露珠在草的根叶上调皮地打了个滚儿,随后轻轻滑落到草的根部,害羞地藏了起来。剔透的露珠浸润了草的那份绿色,显得更加晶莹。这浓绿的夏草,给满山披上了一层绿色的纱衣。空旷的野外,飘散着草的清新气息,使漫步在山路上的人心旷神怡。这卑微的生命,不会在乎自己有没有华丽的外衣,亦不在乎自己有没有醉人的馨香,开得肆意而灿烂,只为世界添多一份绿色,令人肃然起敬。

  野花。半山坡上,开满了许多不知名的小花。它们大约有半尺高,一丛一丛,一片一片,铺满了整个山坡。我俯身欣赏着这肆意而张扬的美。它们没有沁人心脾的芬芳,亦没有华贵的外衣,只是大片大片的绽放。丝毫不在意自己的颜色,丝毫不在意自己的卑微,只是静静地开放着,摇曳着浅浅的笑意,使这座小山*添了几分温柔,几分艳丽。似乎是早已习惯了大自然的作息规律,它们不在意自己的花期是多久,不在意什么时候会凋零,只是随意地开开落落,来了又去,去了又来。它们*凡的笑靥如此温柔,如此祥和。

  阳光。我站在山顶上,温暖的阳光倾泻而下,铺在浓绿的草地上,多彩的野花上,以及我的身上。我抬起头仰望着那无比灿烂的阳光,直到眼睛被耀眼的光芒刺激到有想流泪的冲动。夏日的阳光总是那么明亮而耀眼,照暖了我的心田。溪水流动不息,涓涓的流水声不息,在阳光下轻快地飘荡,声音轻缓而动听。阳光下的一切,都变得如此透明而纯净,仿佛这阳光能洗涤干净人内心的污垢,照亮人内心的每一处黑暗。

  溪水。下山途中,我走到溪流前,俯身去看那涓涓流动的小溪。溪水透明澄澈,倒映着淡蓝的天空,显得纯净无瑕。我起身去看这山间溪流要流动到何处,却看不到尽头。清澈的溪流欢快地奔向远处,永不停歇。我不知道这溪流最终会奔向何处,汇集到哪里。但我想有一点我是知道的:出了山的溪水,便不会再往回流动,不管前面是何处,它都只会奔向前去,永不退缩。微风轻轻拂过我的面庞,格外怡人。山间又沉寂下来,像一个熟睡的孩子,呼吸轻缓而*稳。

  清爽的风轻轻吹在我的脸上,我知道,这是它对我的送别,也是我这一次*常的山行所画下的句号。

  我站定,回首远方,听到叶芝在说话。

  叶芝说啊,我将不停地走啊,不停地歌唱。

山行的作文3

  暑期,老爸决定带我去黄山旅游,我十分高兴。出发前,我上网查了一下黄山的资料,黄山位于我国安徽境内,以风景奇特、峻秀著名,素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之说,可见风景之秀美。

  那天,我们满怀憧憬和向往,在西安火车站集合。导游去买火车票,好长时间也不见回来,大约过了一个多小时,票终于来了!我们兴冲冲地坐上了火车。

  按计划我们第二天10点就可以到达目的地,由于火车晚点,下午1点才到达。刚下火车,就觉得一股热浪袭来,弄得我的头有点不舒服,都是温差惹的祸,因为我们坐的是空调车,车上温度22度,而此时地面温度达到30几度,当然有点不适感。导游很快把我们领上一辆旅游车,“一眨眼”我们就来到了黄山入口处,导游建议我们坐缆车上山,因为步行上山需要四个多小时,要耗费大量体力,第二天会浑身酸痛,腿脚无力,影响游玩,于是我们都听了导游的劝,坐缆车上山,但是,缆车并没有把我们拉到山上旅馆,下了缆车我们又翻了两、三座山峰才到达旅馆。一路上,我朝山下望去,山的高度令我头晕目眩,真是万丈深渊,一眼望不到底,我们好像置身于传说中云雾缭绕的仙境,景色十分壮观。

  到达旅馆后,导游吩咐说:“大家把手机的闹钟定好,明早4点起床,去光明顶看日出。”我的妈呀,4点就要起床!迷迷糊糊的,老爸就把我叫了起来,我们连早饭都来不及吃,就出发了,四周黑漆漆的,山路崎岖难行,还好只有一条路通往山顶,怎么走都不会迷路。不一会儿我就觉得浑身无力,老爸一直拉着我走,终于我们到达了光明顶,我和老爸坐在岩石上等待日出。终于!太阳出来了,光芒四射!但好景不长,突然,飘来一阵云雾把阳光给遮住了,看日出就这样结束了。我不由得想起了这样的一句话:“你想有收获,就必须付出努力;但你付出努力了,也不一定就会有收获。”,看日出这件事就深深印证了这句话,可老爸说:“固然努力不一定有收获,但不努力绝对不会有收获!一定要记住一条真理:天道酬勤!”姜还是老的辣,我怎么能说过老爸呢。

  后来,我们在山上简单吃了点早饭,便一边游玩一边下山,有道是:上山容易下山难!到了山下,我一屁股就坐在山门的石阶上,好半天都起不来。

  回家后,我和老爸对这次黄山之行,作了总结,那就是:“风光无限好,还要身体素质好!”。

山行的作文4

  “泰山虽云高,不如东海崂”,暑假8月28日,我和爸妈,还有好朋友张可欣一起去了仰慕已久的崂山。

  我们一路“高谈阔论”,驱车直达崂山脚下。停下车,爸爸背上大背包,里面装满了水和好多零食,我和张可欣戴上遮阳帽,我们就出发了。走到崂山入口,得先买票,爬崂山的人太多了,所以入口买票就排了一队长龙。我们左顾右盼,终于过了买票关。我和张可欣还免费呢,我们简直太幸运了!爸爸说如果明年来的话就要买票了,因为身高估计要超过一米四了。好吧。然后我们在一位阿姨的指引下统一坐上了一辆大巴车。大巴车带着我们走了好长一段盘山路,左拐右拐,左绕右绕,我真佩服司机伯伯的驾驶技术。好不容易可把我们带到真正的爬山入口。

  崂山很高,听爸爸说,海拔有1132。7米,而且崂山不是一座山,它有很多个小山峰。走进崂山,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奇”,五花八门的大石头,什么形状的都有,有“猴子”,有“乌龟”,有“海豚”,还有许多不知名的古树,密密麻麻,好像进了红树林一般。最奇的当属奇形怪状的虫子,这一路上爬的我心惊胆战,有一种虫子太长了,身体呈深褐色,爬的很慢,但路上这种虫子最多,我害怕它们会钻进我的裤子里,我和张可欣就加快了速度,就这样我们被这些怪石奇虫和古树吸引着,一路上爬着都没觉得累。我俩还跟着爸爸爬了一段野路,在一个山路小岔口,我爸没走石阶路,而拐向了另一侧的大石头杂草路,我们感觉有些危险但也很有乐趣,妈妈喊我们小心,我们笑哈哈,我们三个手抓石头脚蹬石头,一步一步往上爬,爸爸还停下捡了一根破木头,美其名曰“登山杖”,真是笑得我们前仰后合。“功夫不负有心人”,历经一段野路子,拖着老爸的“登山杖”,我们终于又走上了“大道”。

  不久我们爬到了半山腰的一个*台上,我的第二个感觉就是“险”。放眼望去,那耸入云端的山峰云雾缭绕,让人感觉怎能爬得上去呢?特别是山上那些看着似乎随时都要掉下来的巨石,让人看后不禁心惊胆颤。不远处立着一块牌子,我们走近一看是“自然碑”的介绍牌,我们顺势望去,真有一块巨石,这座方形的巨石高约40米,宽约10米,顶部凸起,下部*削,从正面看侧面凸起的一块小石头就像母亲身边的一只小猴子,有眼睛,有鼻子和嘴,真是活灵活现,我们不禁感叹大自然神功造化的奇妙!

  我们继续爬啊爬啊爬,终于爬到了灵巨峰,这是我们这条爬山路的顶峰,站到山顶往下望,我感觉头晕目眩,但是转念我又感觉到了仙界一般,我紧紧拉着妈妈感叹道:真不愧是是天人合一啊。

  因为时间关系,我们不能继续爬其他的山峰了,这次崂山行就要收工了。我们累并快乐着,我感受了崂山的美,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我希望以后还能有机会和小伙伴们相约崂山!

山行的作文5

  早就听说黄山很美,并有着“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美誉,在这个假期我终于有机会一睹它的风采。

  刚一进山我就被眼前的景色吸引了,只见一座座山峰拔地而起,山上的树木被秋姑娘染上了各种颜色,红的、黄的、绿的……真像一个五彩的调色盘。导游指着远处的一个山头说:“那就是我们今天要征服的第一座山峰-----白鹅岭,大家加油呀!”开始爬山了,我信心百倍的走在队伍最前面,可走着走着就感觉腿越来越沉,不停地问导游:“还有多远呀,什么时候才能到呀?”导游笑笑说:“这才刚开始,爬到白鹅岭还有十公里的山路呢。”我一听一下子泄了气,央求妈妈:“妈妈,咱回去吧,不爬山了。”妈妈说:“佳佳,爬黄山的提议可是你提出来的呀,你不是说要爬上天都峰吗?怎么一开始就放弃呢?妈妈相信你是最棒的!”听了妈妈的话,我鼓足勇气向上爬,累了就站着歇一会,一路上看到了许多好风景,最有趣的是“仙人指路”,在一座山峰上立着一块石头,酷似一个仙人手指东方,好像在告诉我们:“白鹅岭就在前面,加油呀!”经过努力,在中午时我们终于到达了白鹅岭。

  短暂的休息之后,导游带着我们向黄山第二高峰-----光明顶进军。听导游说,光明顶海拔1860米,路上要经过北海、西海,这一段行程很艰难,大概要爬五个小时,但这一段也是景点最多的一段。一听还要爬山,我很害怕,撅着小嘴在队伍后面磨磨蹭蹭,妈妈看出了我的心思,指着对面山上的一棵棵松树对我说:“看那些松树,它们生长在悬崖峭壁上,没有肥沃的土壤,没有充足的水分,,但它们凭着坚强的意志,在恶劣的环境中挣扎,都长成了高大的松树。”是呀,松树的生命力多么顽强呀,作为少先队员我也要向它学习,坚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废。在鼓励中我一步步向上爬,一路上我看到了不少小朋友,还有白发苍苍的老人,他们都来爬黄山,我们结伴而行,在黄昏时竟然爬上了光明顶。回头看看爬过的崎岖山路,真的感觉自己很了不起。

  第二天,我们去看了黄山国宝------迎客松,迎客松的树干笔直,一侧的树枝格外茂盛伸向远方,像是伸出手臂欢迎每一位游客。

  坐在下山的索道上,看到被我踩在脚下的一个个山头,想着自己在两天里竟然走了将近25公里的山路,爬了15000多个台阶,我深深体会到,只要坚持就能战胜困难,面对困难是很辛苦的,但战胜困难的快乐是幸福的。

  挥手作别黄山,我对妈妈说:“妈妈,这一次天都峰封山了,不能爬,等2015年时咱们再来黄山,我一定能爬上天都峰。”黄山再见!


山行作文600字5篇(扩展2)

——绵山作文600字5篇

绵山作文600字1

  一放假,我们便抛掉了课堂的紧张、严肃,开始了无拘无束的暑假生活。离开喧闹的城市,我们游览祖国的名山大川,到田野沐浴金色的阳光,倾听虫鸣鸟叫,欣赏大自然的美妙音乐;夜晚,我们仰望星空,产生无限的遐想;……最使我快乐的是那次“绵山一日游”。

  那天,我和爸爸妈妈坐着从大同开往太原的火车,一路上,我问妈妈我们要去哪儿旅游,妈妈却笑而不语。到达目的地,我们找到一个旅馆入住后,妈妈才告诉我去清明寒食之源——绵山。

  次日,我们坐着旅游团的车出发了。一路上,我想象着“绵山是什么样的”、“绵山有哪些景区”等,都顾不上欣赏窗外的美景了,不知不觉中到了闻名遐迩的绵山。

  到了山脚下,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连绵起伏的山脉和满山青翠的松柏。我们的车随着峰回路转的盘山路,来到了第一个景点——大罗宫。大罗宫有12层,110米高,建筑面积3万*方米,大罗宫里供奉着许多栩栩如生的道教人物。我们随着人流拾阶而上,走在其中,到处灯光闪闪、香烟袅袅,木鱼声声,犹如进入了仙境,给人一种神秘感。我惊叹古代建筑艺术的精湛,感叹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我也仿佛回到那远古的世界,感受着那段古老的历史。

  随后我们来到水涛沟,沟的岩壁上刻着历代文人的手迹,或篆或隶或草,从中体会到不同文人来此的心境。水涛沟的流水时而*缓,时而湍急,有些地方形成落差3米的小瀑布。我漫步在湍急小溪边,习习的山风从耳边吹过,好像诉说着那千古的情愫;我徜徉在*缓的小溪中,清凉的溪水漫过我的脚面,仿佛亲昵着远行的游子。

  我们最后来到的是清明柳景区,当年介子推就是被晋文公烧死在清明柳下面的,清明柳到现在还留着稀疏的被烧焦的痕迹。我在这里有一种悠悠的伤怀,仿佛看到了远古文人那种胸襟、那种情怀。

  快乐的时光总是转瞬即逝。回家的路上,我还沉浸在美丽的绵山景色之中,慢慢回味着……

绵山作文600字2

  经过长期的计划之后,我们一家和好朋友一家一起组织了一次游览山西省绵山的活动。绵山是山西省重点的风景名胜区,它拥有十四大景区,四百多个景区而闻名于世。

  来到绵山脚下,我们的车一直行驶在悬崖峭壁上,山路一边是悬崖峭壁,高高不见顶,云雾缭绕,另一边是深谷不见底,空空幽幽,俯首一望,胆战心惊,碰巧这时又下起了绵绵细雨,再没有比秋雨洗浴过得青山更加迷人的了,这时候天空像湿墨渲染过似的,整个山坡都是苍翠欲滴的浓绿,还没来得及散尽的雾气向淡雅的丝绸,一缕缕的缠绕在它的腰间,阳光把每片叶子上的雨滴,都变成了五彩的珍珠。

  我们的车漫悠悠得随着车流继续向上行,我们看到了弯弯曲曲的兔桥,看到了壮丽而又美丽的龙头寺,还看到了悬挂着六十余种古代的天文灯图。在众多的景点中,让我印象最深的还要算是美丽的水涛沟了。水涛沟是一个拜神、游仙境、得仙气的灵地,它最奇特的就是在那崇山峻岭之间有很多很多的瀑布,看到这些壮观的瀑布,我不由得想起了李白的一些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走到了水涛沟的尽处—水帘洞,我们全家人的名字都刻在了象征*安、幸福的同心锁上,同心锁被我们一起锁在了水涛沟的最深处!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到了龙脊岭坐观光缆车,妈妈最怕坐缆车,她一上缆车就被吓得哇哇叫,还没到山顶,妈妈就被吓得哭了,看到妈妈既可怜又好笑的样子,大家一致决定下山不再坐缆车了,走下山的路。一条崎岖的石阶路蜿蜒而下,石阶的两旁挺立着无数的松拍,漫山遍野的野花,缠绕着翠绿般的山峦。我怕妈妈还在胆战心惊中,走路时摔着,所以就一边扶着妈妈,一边欣赏着世外桃源般的仙境,妈妈真是又激动又感动,而我的力气也仿佛越来越大!

  我们大家一起领略了绵山的美,绵山的险,最后一起在绵山留了影,就依依不舍的踏上回家的路!

绵山作文600字3

  绵山,又称为绵上。因春秋五霸之晋文公的名臣介子推携母隐居此地被焚,所以绵山又称介山。绵山位于山西省介休市,其景真可谓“无峰不奇,无水不秀,无洞不幽,无寺不古,无景不典”。

  绵山之胜在七景,而我最喜水涛沟。水涛沟中间为溪,两侧为山。游道则水陆结合,浑然天成。

  一道道瀑布从头至尾地流淌着,一道高,一道低。急流时风雷驰骋,缓流时涓涓细流。这水一路跟随,一路流淌……

  石路凹凸不*,河水清澈透亮,就连河床下的鹅卵石也看得清清楚楚。那石头光得滑润,光得透亮,那混沌的颜色在石内凝固,好不可爱。依水而上,除了石路,还有奇山,山伴着水,水伴着山!

  这些山虽然小,但却足够奇,有的山矮,爬上去的人却很少。有的山是看似随时有中间断开之险,中间仅一小排的支撑又让人觉得稳如泰山,你说奇不奇?还有的山似擎天柱一般直冲云霄,还有一座足有60°陡坡的小山包,人们想到山上拍照就必须从一个似弯刀的成60°陡坡,一步步向上登,你别说这山不足二十五米,爬起来却很吃力,这应该是群山中最奇的一座!

  除了水涛沟,正果寺的幽洞也让人难忘,这洞直从山头延至山脚,光滑的石梯便给予了人们新的刺激,人们必须牵手相行方可通过,好不惊险刺激!洞中近乎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和女游客惊恐的叫声很是瘆得慌,游人只能略凭洞顶的一丝丝光线踟蹰向前。洞外则别有洞天,绿植如被,鸟雀相鸣,好不清幽,当真是既惊又喜的一种享受!

  修建在饱腹岩中的抱腹寺也是绵山不可不去的.景点,抱腹岩崖高千仞,山岩上部突出,下部凹回,腹中空荡,整个抱腹寺便被“抱”于其中,我们在观光时,时有风起,却无水意。听导游说这种建筑物实为罕见,因为抱腹寺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所以终年雨雪不侵,四季不忧潮漏,实为修行之圣地!

  奇岩、险道、秀水、古柏、唐碑、宋塑、名刹、巨宫,绵山的每一个景点都使我很享受,可谓处处有景,景景有典,让我不忍离去。

  绵山,你再也走不出我的记忆。

绵山作文600字4

  今天,我们一家人和妈妈的同学、阿姨、还有他们的孩子李*一起去绵山旅游。

  经过了一个半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到达“住在”介休的绵山风景区。当我第一眼看到绵山时,我就想:要是我爬上了绵山的顶端,会不会看到人们传说中的天堂呢?哦,也许会吧!不过从这里到达第一个景点,还要走很长一段盘山路呢!

  走在盘山路上,李*说:“要是走快点儿, 就冲出去了,咱们就掉到悬崖底了。”孩子的爸爸斥责到:“别胡说。你的嘴怎么这么多,乌鸦嘴! ”其实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很害怕,这里的路窄弯又大,我觉得我们一不小心就可能掉下去,尤其开车的爸爸,虽然嘴上不说,但我觉得他心里一定也万分恐惧。

  终于可以放松警惕了,我们来到第一站,接着是第二站第三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后山的第二站,我们进了树林里,呼吸的是新鲜空气,听到的是清脆的鸟叫声,看到的是千奇百怪的树木,真是美极了!有的树根露在外面,像魔鬼的爪子;有的树就像一个正在开屏的孔雀;有的枝干分开叉就像一个大鸟巢,我还坐在上面照了张相呢。到了正午,我们坐在台阶上,开始吃我们的午餐。忽然,李*指着一棵大树后面说:看,松鼠! 我急忙跟着他跑过去,果然,一个黑色的松鼠正站在地上四处张望,好像在找食物。可是没两下子那松鼠就跑了。后来我才知道,那是山鼠不是松鼠。接着我们继续往前走,看到了一个因积水造成的小池塘,因为我和李*在最前面,于是我俩仔细观察起来,“小蝌蚪!”李*大叫。后来我才发现,水里真的有许多小蝌蚪:长长的尾巴,大大的脑袋,它们在水中自由地游来游去,让我十分羡慕。

  就要回家了,我在车上一遍又一遍地回想那个小山鼠的样子,真的好可爱!

  绵山风景秀丽,空气新鲜,可真是个旅游度假的好地方。

绵山作文600字5

  绵山,又称为绵上。因春秋五霸之晋文公的名臣介子推携母隐居此地被焚,所以绵山又称介山。绵山位于山西省介休市,其景真可谓“无峰不奇,无水不秀,无洞不幽,无寺不古,无景不典”。

  绵山之胜在七景,而我最喜水涛沟。水涛沟中间为溪,两侧为山。游道则水陆结合,浑然天成。

  一道道瀑布从头至尾地流淌着,一道高,一道低。急流时风雷驰骋,缓流时涓涓细流。这水一路跟随,一路流淌……

  石路凹凸不*,河水清澈透亮,就连河床下的鹅卵石也看得清清楚楚。那石头光得滑润,光得透亮,那混沌的颜色在石内凝固,好不可爱。依水而上,除了石路,还有奇山,山伴着水,水伴着山!

  这些山虽然小,但却足够奇,有的山矮,爬上去的人却很少。有的山是看似随时有中间断开之险,中间仅一小排的支撑又让人觉得稳如泰山,你说奇不奇?还有的山似擎天柱一般直冲云霄,还有一座足有60°陡坡的小山包,人们想到山上拍照就必须从一个似弯刀的成60°陡坡,一步步向上登,你别说这山不足二十五米,爬起来却很吃力,这应该是群山中最奇的一座!

  除了水涛沟,正果寺的幽洞也让人难忘,这洞直从山头延至山脚,光滑的石梯便给予了人们新的刺激,人们必须牵手相行方可通过,好不惊险刺激!洞中近乎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和女游客惊恐的叫声很是瘆得慌,游人只能略凭洞顶的一丝丝光线踟蹰向前。洞外则别有洞天,绿植如被,鸟雀相鸣,好不清幽,当真是既惊又喜的一种享受!

  修建在饱腹岩中的抱腹寺也是绵山不可不去的景点,抱腹岩崖高千仞,山岩上部突出,下部凹回,腹中空荡,整个抱腹寺便被“抱”于其中,我们在观光时,时有风起,却无水意。听导游说这种建筑物实为罕见,因为抱腹寺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所以终年雨雪不侵,四季不忧潮漏,实为修行之圣地!

  奇岩、险道、秀水、古柏、唐碑、宋塑、名刹、巨宫,绵山的每一个景点都使我很享受,可谓处处有景,景景有典,让我不忍离去。

  绵山,你再也走不出我的记忆。


山行作文600字5篇(扩展3)

——改写《山行》作文 (菁选5篇)

改写《山行》作文1

  在一个深秋的傍晚,我乘着马车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去游玩。

  行走在山中,我被这眼前的景象深深吸引住了,连忙叫马夫停下来,想好好欣赏这里的美景。

  远处高耸入云的`大山里有一座座千姿百态的小山峰,看上去像一个个连绵起伏的驼峰。一条条弯弯曲曲的石头小路,像一条条灵活的小蛇攀爬在山上。白云袅绕的山林深处有几户人家,家家户户的烟囱都冒着浓浓的白烟。走在山中一片片火红的枫叶撩入眼前,枫叶红的那么鲜艳,红的那么热烈,红的那么迷人呀!枫叶的形状像小朋友的小手掌,被秋风一吹摇摇摆摆,又像小朋友在向我招手呢!许多枫叶落在地上像一片火红的红地毯,落在水面上又像一只只小船在飘动,我被这美丽的景象陶醉了,不禁想出了:“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改写《山行》作文2

  一日,我出游来到商山,正是秋季。山上景色迷人,让我留恋,舍不得离去,就多住了一些日子。因为昨夜梦到家乡,所以今天我起的很早。想出去散散步。可一出门便听到了车马行动的铃铛声,我就知道有些旅客又上路了。也许是这些离家在外的人经常思念自己的家乡。急着回家,也早早起床踏上回家的旅途。

  这时远处传来公鸡正在报晓的声音,我有看到天空中正悬着一轮残月,在月光的照映下,留在石板桥的晨霜上可以明显的看清行人的脚印。

  一阵清风吹过,从树上落下来的槲叶已经铺满了山丛之间的小路,脚步踩在上面,发出轻微的沙沙声。我走在客店的篱笆外的小路上,望着依稀的山景,呼吸着清晨的空气。就连那些已经开的十分茂盛的槐花也把客店的几片围墙装扮的十分漂亮。

  因为我眼前的那些旅途中的早行情景,而想到了我昨天夜里在自己的梦里所出现的故乡杜陵的情景。故乡的弯弯曲曲的一个个池塘里到处都是野鸭和大雁。

  想到这里,我诗兴大发,即时口占一绝: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改写《山行》作文3

  今天是个秋高气爽的日子,我带着一壶小酒行驶在回乡的路上。

  马车还没有行驶一会儿,我感觉车子摇摇晃晃的,便叫车夫停下车来,刚下马车,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火红火红的枫树林,宛如一团燃烧的火焰,细细观察,枫叶像小鸭的脚掌,旁边长着锯齿一样的小刺。一阵秋风吹过,枫叶像一只只火红的蝴蝶从树上飘下来。这里的枫树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灿烂夺目。

  向远眺望,只见在夕阳的余晖下,隐隐约约看见几户人家。

  夕阳西下的时候,白云更加美丽了,它围绕在寒山上,显得更加美丽动人。

  望着远处渐渐西下的太阳,我这才想起回家,便叫车夫继续赶路。在车上我还沉浸在那迷人的枫林秋色当中。

  到了家,家人叫我吃饭,可我顾不上吃饭,便叫家人准备好笔和纸,提起笔写下了《山行》这首诗: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改写《山行》作文4

  在一个深秋的傍晚,我乘着马车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去游玩。

  行走在山中的时候,我被眼前的景色深深地吸引住了,我连忙叫住了车夫停车!想好好的观赏一下这奇妙的景色。

  一路上,四只可爱的松鼠在愉快的进行跳远比赛,有几只可爱的小鸟在天空上自由地飞翔着,可能是在比飞翔吧!这些景色让我应接不暇了,我视线一转看见了一只鹿妈妈正在给一只刚刚到处玩耍的小鹿喂奶水。多温情的一幕!

  远处的稻田里,人们正在收稻谷,传来了一阵阵欢笑,原来这正是丰收的时候呀!,此时晚霞染红了白云,炊烟袅袅,半山腰上的几户人家尽展眼中,真乃人间仙镜。

  不知不觉,天已经黄昏了,马突然停了下来,抬头一看,眼前是夕阳中红如火似的枫林,这枫林太美了,一大片火红火红,红似一片红柿子,又好像快要燃烧的树叶,还像一片火红的晚霞,这如霞似锦的枫林深深吸引了我,差点忘了回家。

  回到家,我便写了一首诗:“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改写《山行》作文5

  深秋时节的一天,杜牧驾着马车,沿着一条石头铺成的弯曲小路去爬山。

  一路上,四只活泼可爱的松鼠在一起举行跳远比赛,几只小鸟在天空中自由地飞翔,远处还不时传来了狗叫声。来到山脚下,抬头仰望,一座座山峰连绵起伏、高耸入,直冲云霄。在半山间,有几户人家,杜牧心想:这真是人间的仙境啊!

  他往山上走,发现草木枯黄,没有一丝生机,还有一丝凉意。这时,一团红色的东西吸引了他,他连忙下车,发现是一片枫树林,那枫叶是那么热烈、迷人,比春天的花还耀眼,此时,大诗人杜牧仿佛在一片红色的海洋中。

  看着这美景,杜牧诗兴大发,情不自禁地吟诵道:“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山行作文600字5篇(扩展4)

——山行教学设计10篇

山行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首古诗生字“枫”,读准“斜”,理解词语。

  2、读懂《山行》,用自己的话语说说古诗的意思。

  3、感受古诗所描绘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古诗激趣

  1、学生交流古诗,背诵古诗。

  2、回忆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

  (1)理解课题,认识作者

  (2)解释词语,说说诗意

  (3)联系实际,发挥想象

  (4)感情朗读,体会诗境

  二、揭题

  学习《山行》

  1、认真读诗,想一想哪些你能读懂了?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交流。

  (1)山行:在山路上行走。

  (2)作者:杜牧(唐)学生用课外知识交流对杜牧的认识,加深记忆,更方便的理解诗意。

  (3)交流:石径、坐、霜叶、红于、白云深处……

  (学生发现交流,在结合学生质疑,解读古诗词鱼。)

  3、句子的理解:

  A、石头铺成的小路弯弯曲曲,远远伸向已是深秋时节的山头。

  B、山上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户人家。

  C、因为留恋这枫林傍晚的美景而停下车来(观赏)。

  D、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里盛开的红花还要鲜红。

  4、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古诗的诗意。

  (自己说、同桌说、指名说)

  5、联系实际,发挥想象

  6、介绍古诗

  (可用小导游、小画家、小诗人……来表达古诗的意思。)

  7、交流: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情?

  在朗读熟练的基础上,体会感情。

  8、美读古诗

  形式多样,体会情感。

  三、作业

  略

山行教学设计2

  一、[教材简介]

  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因为古诗语言精炼,情感强烈,节奏鲜明,意境优美,引导学生学些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教材从第二册就安排了古诗内容的学习,全是些名篇佳作,是我们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审美教育的好材料。

  杜牧的《山行》是一首明丽、充满生气的秋景诗。是唐代诗人杜牧的名作,写的诗人在山中小路上行走所看到的深秋时节的枫林景色,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由寒山、白云、石径、枫林构成的山林秋色图,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这首诗没有一点深秋凄凉的景象,而是一幅浓墨重彩,令人陶醉,色彩鲜明,生机盎然的美丽油画。

  二、[目标预设]

  根据教材特点和大纲要求,以下四个目标必须在教学中得以贯彻:

  1、理解诗的意思,了解秋天红叶的特点,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2、理解词义句意,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会背诵。

  三、[重点、难点]

  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精粹,它们读起来琅琅上口,用字情真意切,所营造的意境或美丽、或凄凉、或明快、或哀怨,引领学生感悟古诗的意境、理解古诗的内涵,一直是古诗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这首诗应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感情,欣赏意境。这同时也是个难点,因为学生对古诗接触不多,在这方面的学习能力不是很好,而且“欣赏意境”的训练在许多老师的教学中也常常被疏忽。另外,有些字词在诗中所代表的意思与如今常用的意思大不一样,如“坐”、“远上” “斜”、“生处”、“爱”等。如何行之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这些难懂字词的意思,并通过词义理解达到理解全句、全篇的意思,也是这首诗教学的重点。

  四、[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提高儿童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教学要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培养语感”……这是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的理念。

  古诗是一种美的教育和情感的熏陶,它必须建立在每个学生独特的心灵体验上,尊重学生自身的知识构建以及多元认识是本节课的出发点。其二,古诗文化博大精深,贵在积累,教给学生一些古诗学习的基本方法,使他们能在课外迁移运用,在更广泛的学习天地中,丰富自身的文化积淀。

  五、[设计思路]

  1.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感悟空间。在《山行》的教学中,正因为让学生通过丰富的画面想象,才使学生思维的火花得以绽放,体会得如此有滋有味。

  2. 教给学生多样的感悟方法。要使学生通过学古诗文,既受到文化熏陶感染,又从情感上得到美的体验,就要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去研究,去感悟。

  (1)多层次的诵读。“好诗不厌百回读”,朗读和背诵在古诗教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同时加深学生对诗的理解和记忆,达到“熟读成诵”之目的。

  (2)要求自主质疑。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3)本课古诗教学把观看图象作为教学辅助手段,对理解诗意、想象情景起到有益的作用。

  六、[教学过程]

  一、导课,简介诗人,配乐欣赏诗文。

  古诗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创作这些瑰宝的是许许多多伟大的诗人。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诗人?这节课,老师再为大家介绍一位——他就是唐代大诗人杜牧。

  杜牧:(803~约852年)唐代文学家。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长安)人。其诗继承了盛唐许多优点,在晚唐诗歌绮丽的倾向中,显得豪放疏朗、清新俊逸。语言明丽隽永,豪迈爽朗,独具风格。在晚唐的咏史作品中,具有代表性。杜牧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今天,我们来学习杜牧的《山行》。(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山行,即在山中行走。杜牧在山中行走时,看到令他陶醉的景色,写下此诗,请大家一起欣赏一下。

  放课件,教师配乐范读。

  二、初读古诗,读通读顺。

  1、这么美的诗,你们爱读吗?那就大声的读吧!读时要注意读准字音,自由读诗。

  2、同桌互读。

  3、指名读诗,重点指导“生”“斜”。

  4、齐读全诗。

  三、再读古诗,以画为媒,研读感悟。

  1、(出示挂图)同学们,在这幅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提问:

  (1)枫叶什么时候会变红的?

  (2)枫叶被霜打过之后,就会变得特别红,特别漂亮!你们看,即使是春天的鲜花,也不见得有它这么美丽的红色吧!深秋的傍晚,山上的天气怎么样?

  (3)尤其是山上,天气更冷了!你们还看到了什么?

  2、那你们能按照由远到近的顺序,说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

  3、师小结:你们看,这儿有火红的枫林、弯弯曲曲的石径、缭绕的白云,多美啊!杜牧,看到这样的美景,忍不住吟诵起来,写下了这一首赞美秋天著名的诗。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4、枫叶如此红艳,真叫人心旷神怡,我还要坐车登山,让帷幕遮住我的视线,真是太扫兴了,还不如快快下车,大饱眼福。看到满山的枫叶,我的血液往上涌,我的心在颤动,这经霜打过的红叶比二月的鲜花更耀眼。指名读。

  (1)教师引读:白云人家,蜿蜒石径,有些寒意了!到底是深秋时节啊,诗人远远望去,感叹道:“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边吟诵边想象配乐齐读。

  (2)大家都沉浸在浓浓的秋意之中啊!来,我们再来看看画,读读诗,指导研读第二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①、诗人坐在马车上边走边看,为什么停车呢?

  诗人没有想到,深秋的山林中,竟然有一片红红的枫林,他停车就是因为爱这美丽的枫林!师生齐读。

  ②引导学生角色换位体验:你就是诗人,你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③学生交流个人感受,进一步体会“坐爱”、“红于”、“晚”。

  5、(在反诵读之后)谁来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学生在相互讨论、交流之后,很快就明白了古诗的意思,而且对于古诗所描绘的秋色图,在通过眼睛看,嘴巴读,脑袋想之后,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四、诵读诗歌,读出各自不同的感受。

  1、多种方式读诗:指名读、小组共读、挑战读、师生读、两人读等。

  2、配乐齐读

  3、配乐背诵

  (1)描述画面。

  石径弯弯曲曲地伸向远方,白云缭绕的地方人家隐隐约约,秋意绵绵啊,当那一片枫林跃入眼帘时,那比二月花还红的枫叶更让诗人惊喜不已,他停车欣赏!留恋忘返!指名读

  (2)指名看画面背诵诗

  (3)配乐齐诵

  五、为画题诗,指导创作。

  1、同学们,我们的校园也非常的美丽,现在请同学们把美术课上画的校园一角的图拿出来,请你也给自己的画题一首诗,为画更增一份美。

  2、学生尝试作诗,教师不失时机地个别指导。

  3、展示作品,点评。

山行教学设计3

  目标预设:

  1、学会古诗《山行》,读准“斜”,理解“寒山”“坐”“石径”等字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读懂《山行》,感受古诗描绘的意境,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歌的意思,并能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重点难点:

  1、重点:识字写字,背诵古诗。

  2、难点:读懂诗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设计理念:

  1、感受诗的韵律美,培养学生对学习古诗的兴趣。

  2、以读为本,熟读成诵。

  设计思路:

  本教学设计为第一课时。这首诗比较易懂,大部分诗句都能通过自己来读懂,于是在学生读熟了诗以后,就让学生提出不懂的字词,通过小组讨论,全班讨论来解决。这样可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他们迅速进入角色,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教学方法:

  自主识字、小组合作交流、情境感悟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文录音、课文插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介绍引入:

  1、秋天,是一个多姿多彩的季节,收获的季节。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的古诗《山行》。

  2、板书课题。

  3、介绍作者:

  同学们,你们知道杜牧吗?杜牧(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诗文都写得很好,诗以七绝最为出色。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4、解题。

  “山行”就是在山上行走。

  过渡:诗人在山上行走时,看到了哪些景色?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轻声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2、指名朗读古诗,正字正音,引导读出古诗的节奏之美(斜:xia)。

  3、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这是什么季节,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什么景色?

  4、师生交流。

  板书:(山 石径 白云 人家 枫叶)

  三、再读感悟,理解诗意

  1、读第一行诗。

  理解“远上”“石径”“斜”。为什么称“寒山”呢?

  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行诗的意思。

  出示挂图:诗人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走着,往远处看到了什么?这几户人家在什么地方呢?

  2、读第二行诗。

  理解“白云深处”。说说第二行诗的意思。

  指名把一、二两行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深秋季节,高山上有一条石头小路,弯弯曲曲地向远处伸展。在山上飘浮白云的地方,隐隐约约地看得见有住人的房子。)

  小结:前二行诗写诗人看到的山林远景。

山行教学设计4

  古诗又是小学语文教材中一类特殊的课文,从语言文字上看,它用的是古汉语;从表现形式上看,它含蓄、凝炼、节奏强、跳跃大;从叙写的内容上看,它离我们的时代较久远。因此,在古诗教学中,教师要在创设自由、和谐、民主、开放的学习环境基础上,以层次性的朗读、吟诵为重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诗境,活化古诗词的形成过程,重新焕发古诗词的生命活力和人文精神。

  一、提供充足时间,引导学生感悟: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室里让学生集中思考、各抒己见,虽有点乱,但要珍惜这样的时刻。”而对于古诗文的体会、感悟,学生在极短的时间内肯定难以理解。在教学《山行》这首诗时,我出示事先抄写的小黑板,引导学生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1)、知诗人,解诗题。(2)、抓字眼,明诗意。(3)、想意境,悟诗情。(4)、背诗文,能默写。然后向学生介绍了作者杜牧,让学生自己解释了诗的题意。然后我就引导学生通过或结合词语手册理解个别难字,再让学生分四人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生生交流等环节,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空间,也让学生取长补短,相互启发,增加课堂的信息量,促使学生全面深人地感悟,又给学生提供了展示个性的机会和场所。

  二、注重课堂生成,调整教学方式:

  学生四人小组学习完毕,我正想让学生交流小小组学习成果时,学生小张站起来说:老师,我认为诗中"白云生处有人家"的"生"字写错了,应该是"深浅"的"深"。我一听紧皱眉头,心想这首诗我教过多次,有许多孩子曾经把生"写成了深",现在我还没有提醒,结果有孩子居然说认为诗中写错了呢?看到这样,我想一时回绝,告诉他应该写生活的生。但转念一想,这样不好,扼杀了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于是我就把这个问题反抛给学生,问道:同学们你们觉得怎样呢?有没有其他的饿看法?没想到另一名学生小王又举手说:老师,用这个"深"也可以,我在另一本书上看见过的。面对两种完全不同的意见,大家各抒己见。赞同用深的学生说:有白云缭绕的地方,山一定很高,是深山老林,所以该用"深"。有的还引用了另一句诗来说明:"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与这里的"白云生处"的意思是一样的,都说明山很高。赞同用生的学生有的说:用"深"太死板了,白云缭绕,白云在升腾,在漂浮,好象有生命力一样。有的说:应该用"生活"的"生"。因为云很高,这表示产生白云的地方。有的说:"有人家"让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虽然是深山,但也充满着生机,没有一点儿死寂的恐怖。还有的说:作者看到深秋山林的景色那么美,霜叶比二月红花更美、更艳,春天是生机勃勃的,此时的秋天在作者的眼中也是生机勃勃的。

  经过一番激烈的争论,最后谁也说服不了谁,但是我想:这节课孩子们的收获比我预期的还要大,因为孩子们已经学会了分析,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了。

  在现实的课堂中,面对意外,教师不应固守预设,而应尊重学情,关注课堂生成,充分利用好课堂生成,力求在对话中生成对话,这是新理念指导下的教师应有的情怀。对学情的尊重是主体性原则的最直接最重要的体现。教师面对意外,不是避而不见,让精彩悄悄溜走,而是及时抓住并有效利用学生突发的疑惑,且适度放大,激发学生潜心会文的热情。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对话中更深刻地理解文本,创新文本。

  三、巧妙利用简笔画,帮助想象意境:

  《山行》一诗是一篇描写秋天的诗,它通过描写寒山、白云、石径、枫林所构成的"一幅秋色图,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在教学过程中我为了达到预设的效果,我就在学生初步交流理解诗意后,引导学生根据诗意来画简笔画,一座高山上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画一条蜿蜒曲折的山路)一直伸向深秋时节的山头,在白云升腾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画了几座房子)。然后有人经过着里,看到了满山的经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里的鲜花还要红(涂上一些深红色的色彩表示枫树),就这引导学生边看图边讲,很容易地让学生进入当时的意境。

山行教学设计5

  一、创设情境,熟读古诗,感知美

  1、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大家从小到现在一定会背不少诗吧!现在,请你们自由背诵你最喜欢的那一首。(学生纷纷自由背诵。)

  师:同学们真棒!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杜牧写的古诗《山行》。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一幅云雾缭绕山上,深秋的傍晚,在夕照下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的枫林图,并伴以婉约动听的古筝曲。

  师:同学们,你们看见了什么?想到什么?(让学生展开想象尽情地说。)

  通过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3、熟读古诗,感知美:

  师:你们真会动脑筋!现在就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走入这美丽的图画中吧!同学们,预习后你们获得了那些有关的资料和同学交流交流吧!(四人小组交流汇报查阅的有关资料。)

  注意课内外结合,通过让同学们,了解作者介绍,时代背景、典故趣事、古诗范读等资料;自主感知古诗的画面美。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这首诗吗?(喜欢)我们怎么才能把它学好呢?(学生各抒己见。)

  师:说得真好!那我们就先来朗读古诗吧!先自由地读,读好后再读给同桌小朋友听,要读准字音,读出重音、节奏。生自由地大声朗读、同桌互读纠正错误、同学们自告奋勇地朗读、小组读、全班、齐读等方式把古诗读正确。

  学习古诗,重在朗读、背诵,在反复诵读中,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

  二、领悟意境,品读古诗,欣赏美

  1、理解诗意,领悟意境:

  师:小朋友真棒!一会儿就把这首古诗读通顺,读正确了!请小朋友们再轻轻读读这首古诗,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一下:你们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不能解决?

  (分小组学习讨论交流。)

  师:刚才小朋友的学习热情很高,现在来把你们的学习体会与大家分享分享。

  (小组汇报学习情况,师随机出示多媒体等电教手段。)

  师:我今天惊奇地发现,我们小朋友读书的水*已经超过了老师,读书的方法也越来越高明。

  (表扬学生好的学习方法。)

  充分信任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读读、说说、想想、议议中自我品味语言,感悟诗意,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

  2、整体感知,体会诗情:

  师:你们真是了不起,能自己读懂这首古诗。谁能用自己的话再描绘这深秋的山林?

  (生看着画面说,师点拨。)

  师:作者欣赏着美丽景色想到了什么呢?(引导生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品读古诗,欣赏美:

  ⑴“紧扣词句”。

  师:同学们,说得太好了!此时此刻我相信大家与作者一样陶醉于火红的枫树林中。深秋的景色,真是太美了。我们来夸一夸这首诗赞一赞美丽的深秋,好吗?四人小组的同学再朗读全诗,说说诗句中哪些词语用得好。这些词让你想到一个怎样的画面?(四人小组朗读讨论,师巡视。)

  生:我最喜欢“霜叶红于二月花”这句,他让我看到了火红的枫树林,比春天的花还要红。

  ……

  品味词句是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也是有感情地朗读训练的前提,是古诗教学的关键。

  ⑵“想象漫游”:

  师:此时,你也来到了寒山脚下,枫树林中,你看到了美丽的景物你有什么感想?

  生:多美的景色啊!真希望能把他画下来。

  这样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对古诗内容的印象,而且让学生在想象漫游中体会大自然的美景,受到了美的熏陶和教育。

  三、美读品味,感悟诗情,表达美

  1、美读品味:

  师:美丽的秋景,生动的诗句,同学们我们怎样美美地朗读呢?老师准备了一段乐曲,你们在优美的伴乐下尽情朗诵吧!(生找小伙伴有感情地背诵、师抽生朗读、背诵。)

  2、感悟诗情,表达美:

  师:小朋友,通过学习感受到深秋山林中的美丽,你们愿意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心中感受到的美吗?出示表达方式:读一读。演一演。画一画。写一写。(生自由选择,小组合作,表达美。)

  语文课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入多种教学形式,转换课堂模式,让每个孩子都投入地学、生动地学,再尽情展示学后的成果。在这一环节中,尽力做到了开放思维、激发想象、发挥潜能。

  四、训练迁移

  师:学了这首古诗你们准备完成什么作业?

  生:课外朗读杜牧的诗,抽时间与同学交流。

  自己给自己布置作业,过一把当老师的瘾,使孩子倍感新奇自豪,有利于切合不同孩子的认知水*和兴趣爱好,进行分层教学,最大限度发掘孩子的潜能,发展创新能力,使每个孩子都品尝到学习的快乐,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山行教学设计6

  【教材简析】

  《山行》是晚唐诗人杜牧所写的一首清新俊逸的小诗、诗歌描绘了由寒山、石径、白云、枫林构成的山林秋色图。作者主要以秋天为主题、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我们可以在观赏胜于二月春花的火红枫叶的同时、感受秋日山林的勃勃生机。所以这是一首秋的赞歌、能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大自然了解、渴望走进大自然的愿望。诗人笔下的深秋并不萧条冷落、而是嫣红满目、生意盎然、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和精神的鼓舞、是一篇千古传诵的佳作。

  【目标预设】

  1、学会本课生字、重点理解诗句中"坐"的意思。了解诗句的含义。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3、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重点、难点】

  1、理解诗的大意、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2、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设计理念】

  古诗是小学语文教材中一类特殊的课文、从语言文字上看、它用的是古汉语;从表现形式上看、它含蓄、凝炼、节奏强、跳跃大;从叙写的内容上看、它离我们的时代较久远。因此、在古诗教学中、教师要在创设自由、和谐、民主、开放的学习环境基础上、以层次性的朗读、吟诵为重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诗境、活化古诗词的形成过程、重新焕发古诗词的生命活力和人文精神。

  【设计思路】

  在本课时的教学设计、我运用多媒体创设了学习情境、本首诗优美生动、可以在带领学生感受古诗蕴涵、利用直观的欣赏可以帮助学生进入情境、身临其境地去感受、就不至于令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也可以更好的理解古诗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熟读古诗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播放香山枫叶的录像)

  师:你们感觉这怎么样 这么美的景色、若是让画家看到了他会怎么做 让诗人看到了——(生:作一首非常有诗意的诗。)

  师:对、唐代就有一位叫杜牧的著名诗人、他在山中行走的时候、被那美景所吸引、触景生情、写下了千古传颂的名诗——山行。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这首诗。

  2、板书:山行、你们想读一读吗 引导学生自读。

  3、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这首诗吗 (喜欢)我们怎么才能把它学好呢 (学生各抒己见。)

  师:说得真好!那我们就先来朗读古诗吧!先自由地读、读好后再读给同桌小朋友听、要读准字音、读出重音、节奏。

  学生自由地大声朗读、同桌互读纠正错误、同学们自告奋勇地朗读、小组读、全班、齐读等方式把古诗读正确。

  二、品读古诗、领悟意境

  1、明确目的、交给方法

  师:小朋友真棒!一会儿就把这首古诗读通顺、读正确了!但仅仅会读还是不够的、还要能理解古诗的意思、怎样才能弄懂诗的意思呢 你们都知道哪些好办法呀 (学生自由说)

  下面我们就运用刚才大家说的这些方法同位合作学习这首诗。学习要求:(1)读一读这首诗。(2)圈画出诗中描写的景物。(3)在不懂的地方作上标记、互相讨论、再和同伴说一说诗的意思。

  2、再读古诗、品读诗句

  (1)诗人在山中行走、看到了哪些景物 (板书)从这些景物中、你们知道诗人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为什么

  (2)解读感悟诗句。(出示课件)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①谁来读第一句 通过自学你弄懂了哪些词语的意思 还有哪些是你不明白的 相机点拨:

  远上:向山的远处伸展。

  寒山:深秋时节的山林(寒山:深秋季节、天气渐冷、山上草木枯黄、给人一种凉意、故称寒山、实指秋天的山)

  斜:作倾斜解释、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白云生处:生、生出、存在。指白云缭绕的地方、也说明那地方比较高。

  ②说一说第一句的意思 这些景物给了你什么样的感受

  ③谁来读一读 (个别读、齐读)

  过渡: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映入我们眼帘的首先是这么一幅宁静、悠远的景象、诗人坐在马车上、忽然叫道:"停!停!停!"这是因为什么呢 他看到什么呢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①欣赏枫林、感悟诗境。(出示枫林图)

  师:同学们、这些枫叶美吗 在你的眼中这些枫叶又像什么呢

  生:红叶像天边的火烧云那样鲜艳、那样壮观。

  生:红叶像喝醉了酒似的姑娘、多么娇艳。

  ……

  ②师:在作者的眼里、这被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艳、还要美。谁来说说、春天的花是怎样的

  生:争奇斗艳。

  生:五彩缤纷。

  生:生机勃勃。

  ……

  ③漫山遍野的枫叶为什么红于二月花呢 诗人用"二月花"与"枫叶"进行比较这样写好在哪儿

  师生共同讨论:诗人运用比较的写法、写出了这时的秋天像春天一样充满活力、透过"霜叶"作者感觉到了山林热烈、生机勃勃的景象。枫叶不畏霜寒、经霜后更加明艳动人。

  ④还从哪也可看出诗人非常喜爱枫叶

  生:从"停车坐爱枫林晚"也能看出。诗人为了停下来欣赏艳丽的红叶、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相机理解"坐"。)

  ⑤同学们、诗人喜爱枫林仅仅是因为枫林很美吗 感受枫叶不怕霜冻、越冷越红的精神气质。

  ⑥指导朗读

  师:同学们体会得真不错、"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鲜明地表白了作者对枫叶的喜爱之情、而"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将作者对枫叶的喜爱、赞美之情表达得更加淋漓尽致、傍晚的枫林美得像一幅画、连站在林中的诗人也成了画的一部分、他怎能不发出这样的感慨、谁来读一读第二句

  (3)诗人和你们一样、被这美丽的秋景给迷住了、被这美丽、和谐的大自然迷住了、让我们一起美美地来读读这首诗。

  三、整体感知、体会诗情

  1、想象画面、整体感知

  师:你们真是了不起、不仅自己读懂这首古诗、还读得很有感情。那么、谁能看着画面、边想象边用自己的话再来描绘这深秋的山林景色 (生看着画面说)

  2、配乐背诵

  (1)指名看画面背诵诗

  (2)配乐齐诵

  四、为画题诗、指导默写

  1、(深秋山林图的练习纸)请你在画上题上这首诗、为画更增一份美。

  2、学生默写、老师指导。

  3、展示作品、点评。

  五、总结学法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通过正确流利地读古诗、看图片想象画面、理解诗意、学完以后再有感情地朗读这首古诗、希望同学们以后也运用这样的方法多读、多背古诗。

  六、识字、写字

  1、径、霜:怎么记住这两个字 看田字格、同桌记一记。

  2指导写"霜":说说要注意什么

  3、教师范写。

  4、学生描红、临写。

  【作业设计】

  1、回家给画涂上颜色、放进你成长记录袋里。

  2、收集两首描写秋天的古诗读一读、背一背。

  【板书设计】

  寒山 石径

  山 行 白云 人家

  (喜爱 赞美) 枫林 霜叶

山行教学设计7

  一、[教材简介]

  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因为古诗语言精炼,情感强烈,节奏鲜明,意境优美,引导学生学些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教材从第二册就安排了古诗内容的学习,全是些名篇佳作,是我们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审美教育的好材料。

  杜牧的《山行》是一首明丽、充满生气的秋景诗。是唐代诗人杜牧的名作,写的诗人在山中小路上行走所看到的深秋时节的枫林景色,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由寒山、白云、石径、枫林构成的山林秋色图,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这首诗没有一点深秋凄凉的景象,而是一幅浓墨重彩,令人陶醉,色彩鲜明,生机盎然的美丽油画。

  二、[目标预设]

  根据教材特点和大纲要求,以下四个目标必须在教学中得以贯彻:

  1、理解诗的意思,了解秋天红叶的特点,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2、理解词义句意,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会背诵。

  三、[重点、难点]

  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精粹,它们读起来琅琅上口,用字情真意切,所营造的意境或美丽、或凄凉、或明快、或哀怨,引领学生感悟古诗的意境、理解古诗的内涵,一直是古诗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这首诗应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感情,欣赏意境。这同时也是个难点,因为学生对古诗接触不多,在这方面的学习能力不是很好,而且“欣赏意境”的训练在许多老师的教学中也常常被疏忽。另外,有些字词在诗中所代表的意思与如今常用的意思大不一样,如“坐”、“远上” “斜”、“生处”、“爱”等。如何行之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这些难懂字词的意思,并通过词义理解达到理解全句、全篇的意思,也是这首诗教学的重点。

  四、[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提高儿童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教学要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培养语感”……这是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的理念。

  古诗是一种美的教育和情感的熏陶,它必须建立在每个学生独特的心灵体验上,尊重学生自身的知识构建以及多元认识是本节课的出发点。其二,古诗文化博大精深,贵在积累,教给学生一些古诗学习的基本方法,使他们能在课外迁移运用,在更广泛的学习天地中,丰富自身的文化积淀。

  五、[设计思路]

  1.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感悟空间。在《山行》的教学中,正因为让学生通过丰富的画面想象,才使学生思维的火花得以绽放,体会得如此有滋有味。

  2. 教给学生多样的感悟方法。要使学生通过学古诗文,既受到文化熏陶感染,又从情感上得到美的体验,就要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去研究,去感悟。

  (1)多层次的诵读。“好诗不厌百回读”,朗读和背诵在古诗教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同时加深学生对诗的理解和记忆,达到“熟读成诵”之目的。

  (2)要求自主质疑。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3)本课古诗教学把观看图象作为教学辅助手段,对理解诗意、想象情景起到有益的作用。

  六、[教学过程]

  一、导课,简介诗人,配乐欣赏诗文。

  古诗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创作这些瑰宝的是许许多多伟大的诗人。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诗人?这节课,老师再为大家介绍一位——他就是唐代大诗人杜牧。

  杜牧:(803~约852年)唐代文学家。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长安)人。其诗继承了盛唐许多优点,在晚唐诗歌绮丽的倾向中,显得豪放疏朗、清新俊逸。语言明丽隽永,豪迈爽朗,独具风格。在晚唐的咏史作品中,具有代表性。杜牧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今天,我们来学习杜牧的《山行》。(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山行,即在山中行走。杜牧在山中行走时,看到令他陶醉的景色,写下此诗,请大家一起欣赏一下。

  放课件,教师配乐范读。

  二、初读古诗,读通读顺。

  1、这么美的诗,你们爱读吗?那就大声的读吧!读时要注意读准字音,自由读诗。

  2、同桌互读。

  3、指名读诗,重点指导“生”“斜”。

  4、齐读全诗。

  三、再读古诗,以画为媒,研读感悟。

  1、(出示挂图)同学们,在这幅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提问:

  (1)枫叶什么时候会变红的?

  (2)枫叶被霜打过之后,就会变得特别红,特别漂亮!你们看,即使是春天的鲜花,也不见得有它这么美丽的红色吧!深秋的傍晚,山上的天气怎么样?

  (3)尤其是山上,天气更冷了!你们还看到了什么?

  2、那你们能按照由远到近的顺序,说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

  3、师小结:你们看,这儿有火红的枫林、弯弯曲曲的石径、缭绕的白云,多美啊!杜牧,看到这样的美景,忍不住吟诵起来,写下了这一首赞美秋天著名的诗。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4、枫叶如此红艳,真叫人心旷神怡,我还要坐车登山,让帷幕遮住我的视线,真是太扫兴了,还不如快快下车,大饱眼福。看到满山的枫叶,我的血液往上涌,我的心在颤动,这经霜打过的红叶比二月的鲜花更耀眼。指名读。

  (1)教师引读:白云人家,蜿蜒石径,有些寒意了!到底是深秋时节啊,诗人远远望去,感叹道:“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边吟诵边想象配乐齐读。

  (2)大家都沉浸在浓浓的秋意之中啊!来,我们再来看看画,读读诗,指导研读第二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①、诗人坐在马车上边走边看,为什么停车呢?

  诗人没有想到,深秋的山林中,竟然有一片红红的枫林,他停车就是因为爱这美丽的枫林!师生齐读。

  ②引导学生角色换位体验:你就是诗人,你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③学生交流个人感受,进一步体会“坐爱”、“红于”、“晚”。

  5、(在反诵读之后)谁来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学生在相互讨论、交流之后,很快就明白了古诗的意思,而且对于古诗所描绘的秋色图,在通过眼睛看,嘴巴读,脑袋想之后,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四、诵读诗歌,读出各自不同的感受。

  1、多种方式读诗:指名读、小组共读、挑战读、师生读、两人读等。

  2、配乐齐读

  3、配乐背诵

  (1)描述画面。

  石径弯弯曲曲地伸向远方,白云缭绕的地方人家隐隐约约,秋意绵绵啊,当那一片枫林跃入眼帘时,那比二月花还红的枫叶更让诗人惊喜不已,他停车欣赏!留恋忘返!指名读

  (2)指名看画面背诵诗

  (3)配乐齐诵

  五、为画题诗,指导创作。

  1、同学们,我们的校园也非常的美丽,现在请同学们把美术课上画的校园一角的图拿出来,请你也给自己的画题一首诗,为画更增一份美。

  2、学生尝试作诗,教师不失时机地个别指导。

  3、展示作品,点评。

山行教学设计8

  教学要求:

  1. 读懂诗句,理解内容,想象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2. 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 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教学重难点:

  在朗读诗句中进入情境,有感情朗读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讲故事,让学生在了解古诗大意的基础上感受诗人作诗时的情景。

  (二)介绍《山行》诗人。

  二、初读古诗,感受古诗内容。

  (一)配乐范读古诗,让学生在老师的范读中感受古诗的韵味。

  (二)学生自由读诗。

  1、认真读诗,想一想哪些你能读懂了?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交流。

  (1)山行:在山路上行走。

  (2)作者:杜牧(唐)学生用课外知识交流对杜牧的认识,加深记忆,更方便的理解诗意。

  (3)交流:石径、坐、霜叶、红于、白云深处……

  (学生发现交流,在结合学生质疑,解读古诗词鱼。)

  3、句子的理解:

  (1)指导朗读第一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①指名学生交流研读情况:

  根据学生指出的“小径太直、人家位置错误”的画面问题,相机操作。

  [小径由直变曲、人家移至白云生处。]

  ②个人读、学生练读、师生共读、齐读相结合。

  重点体会“斜”“生出”。

  ③教师引读:白云人家,蜿蜒石径,有些寒意了!到底是深秋时节啊,诗人远远望去,感叹道:“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④边吟诵边想象配乐齐读。

  (2)指导朗读第二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大家都沉浸在浓浓的秋意之中啊!来,我们再来看看画,读读诗,还有什么问题吗?

  ① 根据学生指出的“人物马车不见”的画面问题,相机操作。

  [多媒体演示:马车出现。]

  a、诗人坐在马车上边走边看,为什么停车呢?

  b、根据学生感受,相机操作:枫叶变红。诗人没有想到,深秋的山林中,竟然有一片红红的枫林,他停车就是因为爱这美丽的枫林!

  c、师生齐读。

  ② 引导学生角色换位体验:你就是诗人,你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③ 学生交流个人感受,进一步体会“坐爱”、“红于”、“晚”。

  ④ 练读,读出各自不同的感受。

  ⑤ 多种方式读诗:指名读、小组共读、师生读、两人读等。

  ⑥ 配乐齐读

  a、石头铺成的小路弯弯曲曲,远远伸向已是深秋时节的山头。

  b、山上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户人家。

  c、因为留恋这枫林傍晚的美景而停下车来(观赏)。

  d、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里盛开的红花还要鲜红。

  4、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古诗的诗意。

  (自己说、同桌说、指名说)

  (四)看枫叶的图片,激发学生的想像,练习说话。

  从同学们的表情中和惊叹中,能看出你们很喜欢这美丽的枫叶,假如你来到了这片美丽的枫树林,你会怎么样呢?

  假如我来到了这片美丽的枫树林,我会忍不住吟诵起这首诗的后两句——

  三、作业

  1、背诵《山行》,并能说说意思。

  2、默写古诗。

山行教学设计9

  教学内容:

  《山行》是长春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二册第十版块的第三篇文章。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感悟诗意,体会古诗所描写的景色,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

  认识两个生字:径、斜;学会5个生字:远、亭、停、车、霜,体会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能区别亭、停,正确书写。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4.培养识字兴趣,提高识字能力,激发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在朗读诗句中进入情境,有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

  在读中理解古诗中字词的意思。感悟诗意

  教学过程

  一、看图片,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一片枫叶,

  请学生说出它的名字并看图一句说话。看谁说得好。

  2、教师小结过渡:

  你们见过真正的枫林吗?大诗人杜牧在一次旅途中就见过,那真是漫山红遍,层林尽染,他被这美丽的景色深深地吸引住了,还写下了一首非常好听的诗《山行》,你们想读一读吗?

  二.初步感知古诗

  1、学生多种形式反复读诗,体会这首诗所描写的景色。

  2、教师配乐读,学生闭眼想象画面。

  3、请学生说一说画面中有什么,教师在黑板上画出来,组成一幅画。

  4、诗人杜牧只用了28个字,就把我们刚才看到的美丽景色全写下来了,景美,诗更美!你们还想读一读吗?跟着老师一行一行来读,注意要读准字音。

  三、以趣为导,学习生字

  1、字理识字,学习行、径。

  在课题中读准字音。

  组词,理解字义。(行:走的意思)

  课件演示字理图,使学生把字义和字形联系起来。

  书空,认识双人旁,在诗中找出径,理解他的意思。指导书写行。

  理解诗题。

  2、做反义词游戏,学习远。

  师出示近、上、暖、白、有,让学生在诗的前两行中找他们的反义词。(远、下、寒、黑、无)

  说近引出远,并认读,说识记方法,扩词说话。

  3、游戏区别学习。停、亭。

  读后两行诗,出示停认读。做动作理解字义。

  去掉单人旁再认读。

  做看图举卡片游戏(课前准备一幅亭子卡片和一幅红灯图片)

  A、分别出示一座小凉亭的图片,播放一段汽车遇到红灯停车的动画片,请学生看图举不同的卡片,并说出自己的理由。

  B、根据动作猜词并举卡片。(例如老师做一个停车的动作,学生说出一个词语,并举出相应的卡片。教师还可以让一个学生来做动作,其他学生猜,但一定要围绕这两个字。)

  ..说说有什么好办法记住亭(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再指名说),教师教顺口溜:一点一横长,口字在中央,宝盖没有点,丁字底下藏。

  4、学生自主学习车、霜后,汇报识记方法并运用。(师出示车的图片,说明与自然现象有关的字一般都有雨字头。)

  四、精读课文,感悟诗意。

  1、前两句诗

  指名一二句,思考:如果给这两句诗配画,应画写什么?

  学生说,教师画。并在诗中找依据。(重点理解径)

  结合图说一说前两句诗的意思。

  看图配乐朗读这两句诗。

  2、后两句诗

  看图说一说诗人在干什么?

  他为什么会停下来观赏枫林呢?指名读一读第三句诗,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理解坐的意思。

  诗人是如何赞美枫叶的呢?齐读最后一句诗,说一说。

  如果你看到这样美丽的枫林美景,你会怎样赞美?

  带着感情齐读这两句诗。

  3、指导朗读,背诵全诗。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随着诗人杜牧领略了深秋时节枫树林的美丽风景,大自然真是太美了,如果我们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你也会发现它的美!

  六.兴趣作业

  1、把这首诗背诵给你的家人听,注意要有感情地背诵。

  2、画一幅自己眼中的秋天图,并写几句话。

  3、收集描写秋天的诗歌,读一读。

  以实物导入,可快速地把学生引入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山行教学设计10

  教学要求:

  1. 读懂诗句,理解内容,想象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2. 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 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教学重难点:

  在朗读诗句中进入情境,有感情朗读

  课前准备:课件、学生书写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领入诗。

  喜欢旅游吗?让我们跟随唐朝著名诗人杜牧去秋游吧——(音乐)这是深秋的一天,杜牧乘着马车,顺着山路而上,山上美景让他流连忘返,他情不自禁挥毫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绝句《山行》(板书诗题)

  1、齐读诗题。

  2、配乐范读。

  二、初读古诗,读通读顺。

  1、自由读诗。

  要求:读准读顺。

  2、同桌互读。

  3、指名读诗。

  重点指导“生”“斜”。

  4、齐读全诗。

  三、再读想象,整体感知。

  1、诗人被这美丽的山景深深打动,再读读诗,边读边想象深秋那迷人的景色!

  学生自读想象。

  2、同桌互说。

  3、指名说。

  (相机板书: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

  四、以画为媒,研读感悟

  1、课件出示图画。

  (图画内容:石径不斜,人家太显,枫叶不红,人物不见)

  这幅画把诗人描绘的景象画出来了吗?边读诗边思考。

  (1)学生个人自读思考。

  (2)小组讨论研读,教师巡视指导。

  2、全班反馈,读中悟诗。

  根据学情,相机指导:

  (1)指导朗读第一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①指名学生交流研读情况:

  根据学生指出的“小径太直、人家位置错误”的画面问题,相机操作。

  [ 多媒体演示:小径由直变曲、人家移至白云生处。]

  ②个人读、学生练读、师生共读、齐读相结合。

  重点体会“斜”“生出”。

  ③教师引读:白云人家,蜿蜒石径,有些寒意了!到底是深秋时节啊,诗人远远望去,感叹道:“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④边吟诵边想象配乐齐读。

  (2)指导朗读第二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大家都沉浸在浓浓的秋意之中啊!来,我们再来看看画,读读诗,还有什么问题吗?

  ①根据学生指出的“人物马车不见”的画面问题,相机操作。

  [ 多媒体演示:马车出现。]

  a、诗人坐在马车上边走边看,为什么停车呢?

  b、根据学生感受,相机操作:枫叶变红。

  诗人没有想到,深秋的山林中,竟然有一片红红的枫林,他停车就是因为爱这美丽的枫林!

  c、师生齐读。

  ②引导学生角色换位体验:你就是诗人,你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③学生交流个人感受,进一步体会“坐爱”、“红于”、“晚”。

  ④练读,读出各自不同的感受。

  ⑤多种方式读诗:指名读、小组共读、师生读、两人读等。

  ⑥配乐齐读

  3、配乐背诵

  (1)描述画面。

  石径弯弯曲曲地伸向远方,白云缭绕的地方人家隐隐约约,秋意绵绵啊,当那一片枫林跃入眼帘时,那比二月花还红的枫叶更让诗人惊喜不已,他停车欣赏!留恋忘返!

  指名读

  (2)指名看画面背诵诗

  (3)配乐齐诵

  五、为画题诗,指导默写。

  1、把画送给大家,请你在画上题上这首诗,为画更增一份美。

  2、学生默写,老师指导。

  3、展示作品,点评。

  4、作业:好多同学也写得不错,拿回家给画涂上颜色,还可以把它放进你的成长记录袋里。

  板书:

  古诗三首

  山行

  杜牧

  寒山石径(斜)

  枫林(红)

  白云(生处)人家


山行作文600字5篇(扩展5)

——《山行》教学设计10篇

《山行》教学设计1

  教学要求:

  1. 读懂诗句,理解内容,想象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2. 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 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教学重难点:

  在朗读诗句中进入情境,有感情朗读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讲故事,让学生在了解古诗大意的基础上感受诗人作诗时的"情景。

  (二)介绍《山行》诗人。

  二、初读古诗,感受古诗内容。

  (一)配乐范读古诗,让学生在老师的范读中感受古诗的韵味。

  (二)学生自由读诗。

  1、认真读诗,想一想哪些你能读懂了?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交流。

  (1)山行:在山路上行走。

  (2)作者:杜牧(唐)学生用课外知识交流对杜牧的认识,加深记忆,更方便的理解诗意。

  (3)交流:石径、坐、霜叶、红于、白云深处……

  (学生发现交流,在结合学生质疑,解读古诗词鱼。)

  3、句子的理解:

  (1)指导朗读第一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①指名学生交流研读情况:

  根据学生指出的“小径太直、人家位置错误”的画面问题,相机操作。

  [小径由直变曲、人家移至白云生处。]

  ②个人读、学生练读、师生共读、齐读相结合。

  重点体会“斜”“生出”。

  ③教师引读:白云人家,蜿蜒石径,有些寒意了!到底是深秋时节啊,诗人远远望去,感叹道:“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④边吟诵边想象配乐齐读。

  (2)指导朗读第二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大家都沉浸在浓浓的秋意之中啊!来,我们再来看看画,读读诗,还有什么问题吗?

  ① 根据学生指出的“人物马车不见”的画面问题,相机操作。

  [多媒体演示:马车出现。]

  a、诗人坐在马车上边走边看,为什么停车呢?

  b、根据学生感受,相机操作:枫叶变红。诗人没有想到,深秋的山林中,竟然有一片红红的枫林,他停车就是因为爱这美丽的枫林!

  c、师生齐读。

  ② 引导学生角色换位体验:你就是诗人,你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③ 学生交流个人感受,进一步体会“坐爱”、“红于”、“晚”。

  ④ 练读,读出各自不同的感受。

  ⑤ 多种方式读诗:指名读、小组共读、师生读、两人读等。

  ⑥ 配乐齐读

  a、石头铺成的小路弯弯曲曲,远远伸向已是深秋时节的山头。

  b、山上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户人家。

  c、因为留恋这枫林傍晚的美景而停下车来(观赏)。

  d、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里盛开的红花还要鲜红。

  4、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古诗的诗意。

  (自己说、同桌说、指名说)

  (四)看枫叶的图片,激发学生的想像,练习说话。

  从同学们的表情中和惊叹中,能看出你们很喜欢这美丽的枫叶,假如你来到了这片美丽的枫树林,你会怎么样呢?

  假如我来到了这片美丽的枫树林,我会忍不住吟诵起这首诗的后两句——

  三、作业

  1、背诵《山行》,并能说说意思。

  2、默写古诗。

《山行》教学设计2

  一、教材分析

  苏教版的古诗两首中《山行》是一首明丽`充满生气的秋景诗。作者杜牧用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把秋天的景色描绘的绚丽动人,既写出了枫叶的色彩,又赞美了枫叶不畏严寒、傲慢独立的高洁品性,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深深爱恋之情。全诗有声有色,有情有景,情景交融,是千古流传的佳作。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一个生字,理解四个新词语的意思。

  2、理解这首诗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描写的主要内容。

  3、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这首诗。

  过程与方法:通过想象,感受诗中美的意境,体会诗中描绘的秋景和作者写诗的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热爱大自然的美丽,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三、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美的意境。

  四、教学难点

  通过了解诗人写诗的背景体会古诗的情感。

  五、教学准备

  有关的课件、课前收集有关描写四季景色的诗句。

  六、课时准备: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大自然是个万花筒,随着季节的更迭,不断的变换着它美丽的容颜。那还等什么呢?让我们走进大自然一睹它的芳容吧!

  在这绚丽多姿的季节中,你最喜欢哪个?请你用课前收集的诗句赞美一番。

  瞧同学们说得这么起劲,老师也忍不住要加入你们的行列,也给你们带来了一首诗(板书:山行)(课件出示诗)同学们想读吗?赶紧读吧。

  2、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诗。

  (2)谁愿意读给全班同学听一听,谁还想读?

  老师听得还不过瘾,同桌一起来读一读。

  四人小组来试试

  都说人多力量大,一组同学来如何?

  还想读的同学一起来。

  3、感知诗意,体会诗境。

  导入:听同学们读得这么有感情,老师也忍不住来表现一下,行吗?(师范读)

  跟着老师一路游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随学生所说随机教学)

  (1)生:看到山、 石径、 白云、 人家

  教学: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a:寒山:理理解这个词吗?(能向同学介绍介绍你是怎样学懂的吗?)

  b:石径:这是怎样的石径?课文用哪个词修饰它?你是怎样理解的?石径斜就是……

  我们再读读这句话,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它的意思呢?

  c:白云生处有人家又是怎样的画面?谁能将它美美的描述出来。请你读一读,我们也跟着作者去看一看。(播放课件)你看到了吗?那把它读出来吧!

  让我们再来欣赏欣赏,引读: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2)这么美的景色怎能不使作者驱车前往一探究竟呢,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怎样一幅美景?)

  生:霜叶

  ①霜叶就是……是呀,霜叶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一道奇丽的风景线,经霜打之后就有了火红的枫叶。请再读诗句,你还感受到了什么?(引导学生体会霜叶红于二月花)

  ②二月花是什么季节的花?能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形容吗?

  是呀,春花使五颜六色的,是多姿多彩的,可是,这么美的春花在杜牧眼里却远远比不上那似火的霜叶。这是为什么呢?请再读诗句,或许会有所发现哦。

  ③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爱

  爱到何种程度,你体会到了吗 ?请把它读出来,还有更喜欢的吗?(请一两个学生读)

  在傍晚夕阳的映衬下,那枫树林越发显得火红,不由得使作者驻足欣赏,久久不愿离去,不仅如此,还给我们留下了这千古绝句,让我们也来欣赏欣赏。(播放课件)

  ④你被吸引了吗 ?是呀,这么美的霜叶不知吸引了多少文人墨客,也有诗句:“林间暖酒烧红叶,红树青山好放船。”可这都比不上杜牧笔下红的似火,艳的连二月春花也无法比拟的霜叶。

  面对这一派迷人的景色,请再次抒发内心的情感。请生读诗句。个别读,合作读(这么美的风景,如果邀请你的好朋友一起欣赏,感觉是否会更好呢?)男女生赛读(看谁感受到的更美)

  ⑤在跟随作者美美的游览一番后,让我们把整首诗连起来读一读,试着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更深的感受作者眼里的春天。请生先说感受再读诗。

  你感受到了怎样的春天?请把它读出来。

  5、回归整体,体会借景抒情

  6、小结

  今天我们跟着诗人去感受了别出一番的秋景图,让我们觉得秋天还有更多值得我们去了解的。

  八、练习设计

  1、背诵诗歌,要求默写一遍。

  2、改变人物角色,把自己当作诗人,写下自己一夜的的所见、所闻、所感。

  九、自我反思:

  教学《山行》这首诗,我先引导学生解释诗题,并且简单地介绍了被称为“小李杜”的杜牧,激发学生对作者的敬佩之意,使他们产生想学习这首诗的强烈愿望。然后就放手让学生自读课文,通过联系上下文、查字典、观察文中插图来初步感知诗句的意思,力求读懂诗的基本内容。从学生自学的表现来看,难不是难在查字典,而是难在查了字典后,不知道如何选择字词的义项,也就是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的能力有待加强。

  指名请学生起来朗读这首诗,请同桌进行点评或者比赛读。这两首诗读得正确、流利基本上没什么太大的问题,而引导他们读出古诗的节奏和音韵之美却是比较困难的。熟读的基础上,我请学生把自学中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他们提出了“斜、生、坐、于”这几个词需要帮助,我的心里暗暗高兴,小家伙们还不错嘛,善于发现问题也是一种优秀的学习能力。及时表扬了刚才提问题的几个同学,接着尽量用通俗易懂的方法,讲解这几个词。扫清了理解障碍之后,请表达能力比较好的同学,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诗意,效果还是挺好的。

《山行》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

  3、通过“山”“小路”“枫林”“霜叶”等词引领学生通过想象,在诗境中感受深秋山色的美丽。

  4、学习古诗新唱,培养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多元吟诵,练习背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田字格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在星期六,几个小朋友一起到田野里玩,小明看见树上的橘子绿绿的,橙子黄黄的,挂在枝头,就高兴地说:“秋天真美呀!我要吟诵古诗。”可小明“嗯”了半天也没背出来,谁来帮帮他?(出示图片)

  生回答。

  师:对呀,“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课件出示山行图)。小朋友,你们知道吗?古代诗人杜牧也非常喜欢秋天的美景,于是便写下了这首古诗——《山行》。(板书:《山行》)

  2、齐读课题,读准“行”字。

  ①师板书,生书空。

  ②齐读课题。

  师:谁能说说“山行”是什么意思?

  [设计意图:以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引入,感悟秋天的魅力,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生:(在山上行走;走在山路上等)

  二、初读古诗,认识生字

  师:现在我想请我们小朋友自由朗读一下这首诗,注意要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出示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2、再读古诗,初步感悟诗境。

  师: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诗人被这美丽的山景深深打动,那我们就再读一读古诗,边读边想象秋天的美。

  三、品读诗句,感悟诗境

  (一)诗画结合,品读一、二句。

  1、(出示图片)师:是呀,秋天的景色多美呀!看在这幅图片中,你知道诗人在那儿看到了哪些景色?

  生:山、小路、白云、人家。师:是呀。相机板书:(山 石径 白云 人家)

  师:这样的景色美吗?

  师:这么美的景色,那我们就美美的读一读吧。(学生反复读诗句。(指名读;开火车读;男女生赛读;齐读。))

  2、理解“寒山”。

  ①师:小朋友们,在第一句里有一座座什么样的山呢?

  生:寒山。

  师:为什么是寒山呢?请看张图片,春天的山和秋天的山。 (出示图片)

  ②了解“寒山”就是指深秋时候的山。

  3、(出示图片)认识生字“径”、“斜”。

  师:小朋友,在这句诗里面,有两个生字朋友,他们很想和我们交朋友呢!(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4、(出示图片)师:同学们,我们现在已经成为了字宝宝的好朋友了,我们再一起来看看这幅图片,“石头铺成的小路弯弯曲曲,远远伸向已是深秋时节的山头。山上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户人家。”谁能用诗句来说一说呢?

  多几个学生回答

  (二)诗画结合,品读三、四句。

  1、回忆《秋叶飘飘》。

  (出示图片)师:说得太好了,你们都是小诗人。我也来给小朋友们背一首诗:“不是蝴蝶,不是小鸟,是红叶舞,黄叶飘,像秋姑娘发来的电报,告诉我们秋天已经来到。”诶,这描写的是什么景物呢?

  生:枫叶。(板书:枫林)

  师:这里的枫林美吗?(出示枫林图)

  2、学生反复读诗句。

  师:确实很美,诗人杜牧也留恋这傍晚时分的美景,而停下车来欣赏。(出示图片)谁来读一读?

  ①自由读。

  ②指名读。

  ③小组赛读。

  ④齐读。

  3、(出示图片)师:小朋友们读得真好,老师带来满山的枫叶来奖励大家!你们觉得这个枫叶的颜色怎么样呢?

  生:很红。(板书:红)

  师:对呀,因为了有这些红红的枫叶,让我们觉得这里的景色更美了。(出示多张枫林图)

  4、理解“坐”、“于”。(出示图片)

  ①齐读。

  ②填空。

  诗人停下车是 喜爱傍晚枫林的景色,

  经过霜打的枫树叶, 早春二月花还红。

  ③了解“坐”是“因为”;“于”是“比”。

  5、认读“枫”、“于”,并书写。

  师:同学们学得很认真,有两个字宝宝想请大家把它的名字写一写。(出示图片)

  ①讨论交流识记方法。

  ②师范写,生书空。

  ③生书写,师巡视。

  师:同学们,写字时要注意写字的姿势,做到:头正身直脚放*,五指执笔笔杆正,一寸一尺和一拳。每个生字写2次,争取一次比一次写的漂亮。

  ④评议。

  师小结:“枫”字要写的左窄右宽。

  【设计理念:按照我校上学期精品研究中“随文识字”的做法去落实,使识字与阅读相结合。并严格落实新课标关于学生课堂要写字10分钟的要求,改变“满堂说”的课堂,让学生不仅掌握生字的`写法,还养成书写的好习惯。】

  四、读中悟情,多元吟诵,古诗新唱。

  1、读中悟情。

  师:同学们,我们刚才已经理解了诗意,但是没有读出诗的节奏,读出诗韵味。我们现在就一起来找一找读古诗的方法吧!(出示图片)

  ①师范读。

  师:古诗有很多种读法,你们喜欢哪一种方法,就用你喜欢的方式来自由读一读。

  ②学生自由体会读。

  ③指名读。

  ④齐读。

  2、欣赏“古诗新唱”。

  师:古诗不仅仅是吟诵,还能编成一首动听的歌曲呢!现在我就带着小朋友们一起去欣赏一下吧。(出示图片)

  ①学生欣赏歌曲《山行》。

  ②生小声跟唱。

  ③复习歌曲《赠刘景文》。

  【设计理念:落实个性朗读,老师不要限制学生一定要学生感情朗读,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还引入古诗新唱的方式,真正做到“创意地教古诗,快乐地学古诗”。】

  3、背诵古诗。

  师:同学们,我们跟着诗人杜牧一起欣赏了这深秋时节美丽的景色,那我们能不能把这首诗背一背呢?

  ①填空式背诵。(出示图片)

  ②指名背诵。

  ③小组比赛背诵。

  ④齐背。

  五、拓展运用

  1、师:描写秋天的古诗还有很多很多,如:在王勃的《腾王阁序》中有一句经典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出示课件)

  师:我们欣赏了这么多的美景,这么美的景色我们也来说一说写一写吧。

  2、说说写写。(出示课件)

  我喜欢春天 , 因为 春天到处一片绿色 。

  我喜欢夏天 , 因为 。

  我喜欢秋天 , 因为 。

  我喜欢冬天 , 因为 。

  ①自己写一写,师巡视。

  ②指名读一读自己所写的内容。

  【设计理念:一节课学习一首古诗的容量是很小的,所以拓展相关作者的诗歌和同类型的诗歌,并让学生有选择说一说,写一写。】

  六、全文总结

  师:同学们,秋天是一个多彩的季节,是一个丰收的季节,让我们把这么美的诗送给你的同学和在座的老师们。(齐背)

  七、作业布置

  1、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2、收集更多有关秋天的古诗,读一读,背一背。

  八、板书

  4、古诗两首

  山 行

  杜 牧

《山行》教学设计4

  一、[教材简介]

  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因为古诗语言精炼,情感强烈,节奏鲜明,意境优美,引导学生学些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教材从第二册就安排了古诗内容的学习,全是些名篇佳作,是我们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审美教育的好材料。

  杜牧的《山行》是一首明丽、充满生气的秋景诗。是唐代诗人杜牧的名作,写的诗人在山中小路上行走所看到的深秋时节的枫林景色,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由寒山、白云、石径、枫林构成的山林秋色图,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这首诗没有一点深秋凄凉的景象,而是一幅浓墨重彩,令人陶醉,色彩鲜明,生机盎然的美丽油画。

  二、[目标预设]

  根据教材特点和大纲要求,以下四个目标必须在教学中得以贯彻:

  1、理解诗的意思,了解秋天红叶的特点,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2、理解词义句意,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会背诵。

  三、[重点、难点]

  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精粹,它们读起来琅琅上口,用字情真意切,所营造的意境或美丽、或凄凉、或明快、或哀怨,引领学生感悟古诗的意境、理解古诗的内涵,一直是古诗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这首诗应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感情,欣赏意境。这同时也是个难点,因为学生对古诗接触不多,在这方面的学习能力不是很好,而且“欣赏意境”的训练在许多老师的教学中也常常被疏忽。另外,有些字词在诗中所代表的意思与如今常用的意思大不一样,如“坐”、“远上” “斜”、“生处”、“爱”等。如何行之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这些难懂字词的意思,并通过词义理解达到理解全句、全篇的意思,也是这首诗教学的重点。

  四、[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提高儿童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教学要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培养语感”……这是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的理念。

  古诗是一种美的教育和情感的熏陶,它必须建立在每个学生独特的心灵体验上,尊重学生自身的知识构建以及多元认识是本节课的出发点。其二,古诗文化博大精深,贵在积累,教给学生一些古诗学习的基本方法,使他们能在课外迁移运用,在更广泛的学习天地中,丰富自身的文化积淀。

  五、[设计思路]

  1.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感悟空间。在《山行》的教学中,正因为让学生通过丰富的画面想象,才使学生思维的火花得以绽放,体会得如此有滋有味。

  2. 教给学生多样的感悟方法。要使学生通过学古诗文,既受到文化熏陶感染,又从情感上得到美的体验,就要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去研究,去感悟。

  (1)多层次的诵读。“好诗不厌百回读”,朗读和背诵在古诗教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同时加深学生对诗的理解和记忆,达到“熟读成诵”之目的。

  (2)要求自主质疑。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3)本课古诗教学把观看图象作为教学辅助手段,对理解诗意、想象情景起到有益的作用。

  六、[教学过程]

  一、导课,简介诗人,配乐欣赏诗文。

  古诗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创作这些瑰宝的是许许多多伟大的诗人。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诗人?这节课,老师再为大家介绍一位——他就是唐代大诗人杜牧。

  杜牧:(803~约852年)唐代文学家。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长安)人。其诗继承了盛唐许多优点,在晚唐诗歌绮丽的倾向中,显得豪放疏朗、清新俊逸。语言明丽隽永,豪迈爽朗,独具风格。在晚唐的咏史作品中,具有代表性。杜牧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今天,我们来学习杜牧的《山行》。(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山行,即在山中行走。杜牧在山中行走时,看到令他陶醉的景色,写下此诗,请大家一起欣赏一下。

  放课件,教师配乐范读。

  二、初读古诗,读通读顺。

  1、这么美的诗,你们爱读吗?那就大声的读吧!读时要注意读准字音,自由读诗。

  2、同桌互读。

  3、指名读诗,重点指导“生”“斜”。

  4、齐读全诗。

  三、再读古诗,以画为媒,研读感悟。

  1、(出示挂图)同学们,在这幅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提问:

  (1)枫叶什么时候会变红的?

  (2)枫叶被霜打过之后,就会变得特别红,特别漂亮!你们看,即使是春天的鲜花,也不见得有它这么美丽的红色吧!深秋的傍晚,山上的天气怎么样?

  (3)尤其是山上,天气更冷了!你们还看到了什么?

  2、那你们能按照由远到近的顺序,说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

  3、师小结:你们看,这儿有火红的枫林、弯弯曲曲的石径、缭绕的白云,多美啊!杜牧,看到这样的美景,忍不住吟诵起来,写下了这一首赞美秋天著名的诗。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4、枫叶如此红艳,真叫人心旷神怡,我还要坐车登山,让帷幕遮住我的视线,真是太扫兴了,还不如快快下车,大饱眼福。看到满山的枫叶,我的血液往上涌,我的心在颤动,这经霜打过的红叶比二月的鲜花更耀眼。指名读。

  (1)教师引读:白云人家,蜿蜒石径,有些寒意了!到底是深秋时节啊,诗人远远望去,感叹道:“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边吟诵边想象配乐齐读。

  (2)大家都沉浸在浓浓的秋意之中啊!来,我们再来看看画,读读诗,指导研读第二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①、诗人坐在马车上边走边看,为什么停车呢?

  诗人没有想到,深秋的山林中,竟然有一片红红的枫林,他停车就是因为爱这美丽的枫林!师生齐读。

  ②引导学生角色换位体验:你就是诗人,你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③学生交流个人感受,进一步体会“坐爱”、“红于”、“晚”。

  5、(在反诵读之后)谁来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学生在相互讨论、交流之后,很快就明白了古诗的意思,而且对于古诗所描绘的秋色图,在通过眼睛看,嘴巴读,脑袋想之后,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四、诵读诗歌,读出各自不同的感受。

  1、多种方式读诗:指名读、小组共读、挑战读、师生读、两人读等。

  2、配乐齐读

  3、配乐背诵

  (1)描述画面。

  石径弯弯曲曲地伸向远方,白云缭绕的地方人家隐隐约约,秋意绵绵啊,当那一片枫林跃入眼帘时,那比二月花还红的枫叶更让诗人惊喜不已,他停车欣赏!留恋忘返!指名读

  (2)指名看画面背诵诗

  (3)配乐齐诵

  五、为画题诗,指导创作。

  1、同学们,我们的校园也非常的美丽,现在请同学们把美术课上画的校园一角的图拿出来,请你也给自己的画题一首诗,为画更增一份美。

  2、学生尝试作诗,教师不失时机地个别指导。

  3、展示作品,点评。

《山行》教学设计5

  教学要求:

  1. 读懂诗句,理解内容,想象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2. 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 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教学重难点:

  在朗读诗句中进入情境,有感情朗读

  课前准备:

  课件、学生书写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领入诗。

  喜欢旅游吗?让我们跟随唐朝著名诗人杜牧去秋游吧——(音乐)这是深秋的一天,杜牧乘着马车,顺着山路而上,山上美景让他流连忘返,他情不自禁挥毫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绝句《山行》(板书诗题)

  1、齐读诗题。

  2、配乐范读。

  二、初读古诗,读通读顺。

  1、自由读诗。

  要求:读准读顺。

  2、同桌互读。

  3、指名读诗。

  重点指导“生”“斜”。

  4、齐读全诗。

  三、再读想象,整体感知。

  1、诗人被这美丽的山景深深打动,再读读诗,边读边想象深秋那迷人的景色!

  学生自读想象。

  2、同桌互说。

  3、指名说。

  (相机板书: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

  四、以画为媒,研读感悟

  1、课件出示图画。

  (图画内容:石径不斜,人家太显,枫叶不红,人物不见)

  这幅画把诗人描绘的景象画出来了吗?边读诗边思考。

  (1)学生个人自读思考。

  (2)小组讨论研读,教师巡视指导。

  2、全班反馈,读中悟诗。

  根据学情,相机指导:

  (1)指导朗读第一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①指名学生交流研读情况:

  根据学生指出的“小径太直、人家位置错误”的画面问题,相机操作。

  [ 多媒体演示:小径由直变曲、人家移至白云生处。]

  ②个人读、学生练读、师生共读、齐读相结合。

  重点体会“斜”“生出”。

  ③教师引读:白云人家,蜿蜒石径,有些寒意了!到底是深秋时节啊,诗人远远望去,感叹道:“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④边吟诵边想象配乐齐读。

  (2)指导朗读第二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大家都沉浸在浓浓的秋意之中啊!来,我们再来看看画,读读诗,还有什么问题吗?

  ①根据学生指出的“人物马车不见”的画面问题,相机操作。

  [ 多媒体演示:马车出现。]

  a、诗人坐在马车上边走边看,为什么停车呢?

  b、根据学生感受,相机操作:枫叶变红。

  诗人没有想到,深秋的山林中,竟然有一片红红的枫林,他停车就是因为爱这美丽的枫林!

  c、师生齐读。

  ②引导学生角色换位体验:你就是诗人,你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③学生交流个人感受,进一步体会“坐爱”、“红于”、“晚”。

  ④练读,读出各自不同的感受。

  ⑤多种方式读诗:指名读、小组共读、师生读、两人读等。

  ⑥配乐齐读

  3、配乐背诵

  (1)描述画面。

  石径弯弯曲曲地伸向远方,白云缭绕的地方人家隐隐约约,秋意绵绵啊,当那一片枫林跃入眼帘时,那比二月花还红的枫叶更让诗人惊喜不已,他停车欣赏!留恋忘返!

  指名读

  (2)指名看画面背诵诗

  (3)配乐齐诵

  五、为画题诗,指导默写。

  1、把画送给大家,请你在画上题上这首诗,为画更增一份美。

  2、学生默写,老师指导。

  3、展示作品,点评。

  4、作业:好多同学也写得不错,拿回家给画涂上颜色,还可以把它放进你的成长记录袋里。

  板书:

  古诗三首

  山行

  杜牧

  寒山石径(斜)

  枫林(红)

  白云(生处)人家

《山行》教学设计6

  教学要求:

  1. 读懂诗句,理解内容,想象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2. 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 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教学重难点:

  在朗读诗句中进入情境,有感情朗读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讲故事,让学生在了解古诗大意的基础上感受诗人作诗时的情景。

  (二)介绍《山行》诗人。

  二、初读古诗,感受古诗内容。

  (一)配乐范读古诗,让学生在老师的范读中感受古诗的韵味。

  (二)学生自由读诗。

  1、认真读诗,想一想哪些你能读懂了?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交流。

  (1)山行:在山路上行走。

  (2)作者:杜牧(唐)学生用课外知识交流对杜牧的认识,加深记忆,更方便的理解诗意。

  (3)交流:石径、坐、霜叶、红于、白云深处……

  (学生发现交流,在结合学生质疑,解读古诗词鱼。)

  3、句子的理解:

  (1)指导朗读第一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①指名学生交流研读情况:

  根据学生指出的“小径太直、人家位置错误”的画面问题,相机操作。

  [小径由直变曲、人家移至白云生处。]

  ②个人读、学生练读、师生共读、齐读相结合。

  重点体会“斜”“生出”。

  ③教师引读:白云人家,蜿蜒石径,有些寒意了!到底是深秋时节啊,诗人远远望去,感叹道:“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④边吟诵边想象配乐齐读。

  (2)指导朗读第二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大家都沉浸在浓浓的秋意之中啊!来,我们再来看看画,读读诗,还有什么问题吗?

  ① 根据学生指出的“人物马车不见”的画面问题,相机操作。

  [多媒体演示:马车出现。]

  a、诗人坐在马车上边走边看,为什么停车呢?

  b、根据学生感受,相机操作:枫叶变红。诗人没有想到,深秋的山林中,竟然有一片红红的枫林,他停车就是因为爱这美丽的枫林!

  c、师生齐读。

  ② 引导学生角色换位体验:你就是诗人,你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③ 学生交流个人感受,进一步体会“坐爱”、“红于”、“晚”。

  ④ 练读,读出各自不同的感受。

  ⑤ 多种方式读诗:指名读、小组共读、师生读、两人读等。

  ⑥ 配乐齐读

  a、石头铺成的小路弯弯曲曲,远远伸向已是深秋时节的山头。

  b、山上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户人家。

  c、因为留恋这枫林傍晚的美景而停下车来(观赏)。

  d、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里盛开的红花还要鲜红。

  4、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古诗的诗意。

  (自己说、同桌说、指名说)

  (四)看枫叶的图片,激发学生的想像,练习说话。

  从同学们的表情中和惊叹中,能看出你们很喜欢这美丽的枫叶,假如你来到了这片美丽的枫树林,你会怎么样呢?

  假如我来到了这片美丽的枫树林,我会忍不住吟诵起这首诗的后两句——

  三、作业

  1、背诵《山行》,并能说说意思。

  2、默写古诗。

《山行》教学设计7

  [教材简介]

  《山行》是晚唐诗人杜牧的一首清新俊逸的小诗,诗歌描绘了由寒山、石径、白云、枫林构成的山林秋色图,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热爱之情。

  从题目中的“行”可以看出这首诗是叙事中写景的,因此可以把“行”看着是一条行为主线,围绕“行”我们可以思考、探究这些问题:谁“行”?什么时间“行”?怎样“行”?“行”中见什么?心情怎样?从而引导学生理解字词和诗句的意思。第三句中的“爱”看出诗人的“喜秋”之情,这是一条情感主线,可以看作是“诗眼”,围绕“爱”着力引导学生体会寒山、石径、白云、枫林的美景和杜牧的“喜秋”之情。

  [目标预设]

  1、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字词和诗句意思,感受寒山、石径、白云、枫林构成的山林秋色图的自然之美,体会诗人“喜秋”之情。

  3、读写互动,展开想象,分组分句描写秋天美景,丰满文本。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以“爱”为诗眼,引导孩子登寒山,望白云,欣赏火红的枫林,真切感受诗境之美和自然之美,体会诗人“喜秋”之情。

  2、教学难点:在理解诗句、感受诗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句描写,丰满文本。

  [设计理念]

  尝试构建基础板块、核心板块、发展板块的三段式古诗课堂教学新模式。

  [设计思路]

  基础板块:以“行”为主线,朗读背诵,理解词句——核心板块:以“爱”为诗眼,感受秋色,体会诗情——发展板块:以“写”为目标,训练写话,丰满文本。

  [教学过程]

  一、基础板块——以“行”为主线,朗读背诵,理解词句。

  1、直入、读背:课前要求同学们预习了古诗《山行》,诗很短,只有4句28个字,能读通吗?能背了吗?

  (生读,正音“斜”;生背,激励。)

  2、解题、质疑:

  我们先来看题目,你知道了什么?(在山中行走)

  “行”就是行走的意思,围绕“行”,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谁“行”?什么时间“行”?怎样“行”?“行”中见什么?)

  3、自读、理解:请同学们仔细读读诗句,看看能不能找到答案。

  4、对话、理解:

  (1)谁“行“?(杜牧。我们不仅要关注诗句,还要关注诗人。简介杜牧:唐朝诗最出名,唐朝有两个姓“杜”的诗人很出名,大杜是杜甫,小杜就是杜牧,诗写得可好了。)

  (2)什么时候“行”?怎样“行”?(“霜叶”,深秋季节的一天;“晚”傍晚时分;“停车”,是坐车而行。可见,杜牧是在深秋的一天,从白天到傍晚一直坐车在山中行走,行走时间长了,应该挺累的。)

  (3)“行”中见到了什么?(寒山、石径、白云、枫林)

  寒山:怎样的山才称为“寒山”呢?(深秋季节,天气冷了,满山的草儿枯黄了,枯叶落了,阵阵冷风吹过,让人感觉到寒意,所以称为“寒山”。)

  石径:石头小路。是怎样的石头小路呢?(一条弯弯曲曲的石头小路向山的远处延伸。)

  白云:白云究竟是什么?(山高,有烟雾,像白云。)白云在哪儿?白云处看到了什么?(在白云飘浮的远处,看到了有人住的房子。)

  坐:因为。杜牧停车是因为什么呢?(喜爱傍晚时分的枫树林子。)

  5、说说句意:能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吗?(只要学生能理解,说通就行,但要做到字字落实。)

  [设计理念:古诗教学不应是零起点,古诗简短,学生有了预习的基础,教学导入完全可以直接朗读、背诵。然后围绕“行”字,引导学生质疑,自学尝试理解后,重点以问题导引方式引发学生交流、对话,教师适当追问、指点,理解字词、诗句的意思。]

  二、核心板块——以“爱”为诗眼,感受秋色,体会诗情。

  1、过渡:秋天,树叶凋零,绿草枯黄,寒风习习,让人心里不舒服,还会有点伤感,这就叫“悲秋”。而杜牧见到的深秋景色又是怎样的心情呢?你能从诗句中找到表达心情的词吗?

  2、诗眼:“爱”字就表达了诗人喜爱秋天景色、热爱秋天、

  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可见,杜牧是“喜秋”的,而不“悲秋”。

  3、感受:从诗句中你能读出杜牧爱秋天的什么呢?(引导学生结合生活,自主对话,灵动生成,体会秋色美好,感受“喜秋”之情。)

  爱枫林:在夕阳的映照下,枫叶红艳艳的,比二月的春花还要红艳;枫树火红火红,像燃烧的火焰跳动着;枫林连成一片,满眼红彤彤的,红得壮观。

  爱寒山:漫山草木虽然都枯黄了,但在杜牧眼里是一片金黄,象是铺了一地金子。

  爱石径:石头小路蜿蜒曲折,一直向远方延伸,给诗人指引方向,给诗人带来希望。

  爱白云:极目远眺,远处白云升腾飘浮,住房若隐若现,诗人恍若身处仙境,诗人会如闻鸡鸣,如见炊烟。

  4、朗读: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寒山、石径、白云、枫林构成的秋色美景图,我们看到了杜牧“喜秋”之情。让我们读出秋色的美丽、诗人的喜秋。

  [设计理念:体会诗意、感悟诗情是古诗教学的灵魂所在,是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魅力所在。教学中,抓情感诗眼“爱”,体会到了秋天景色的美丽,感受到诗人“喜秋”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古诗的神韵,使古诗教学充满魅力。]

  三、发展板块——以“写”为目标,训练写话,丰满文本。

  1、过渡:杜牧笔下的秋色是美丽的,我们也用自己的笔来描绘出这迷人的景色。

  2、提示:你现在就是杜牧了,第一句写看到的山是怎样的?山路是怎样的?第二句写白云是怎样的?人家会使你联想到什么?第三、四句是重点,写傍晚时分的枫林怎样红。老师给个句式:傍晚时分,夕阳映照,一片片枫叶 ,一棵棵枫树 ,一大片一大片的枫树林子 。

  3、写话:第一组同学写第一句的寒山、石径,第二组的同学写第二句的白云、人家,第三组的同学写第三四句的枫林,第四组同学任意写一个景色。要写出景色的美丽,写出你的喜爱之情。

  4、交流(以下是学生交流写话情况的预设)

  生:我坐在马车上,看到连绵起伏的高山上草儿一片金黄,象铺上了一层金子。一阵风吹来,一片片树叶飘落下来,象一只只蝴蝶在翩翩起舞。一条弯弯曲曲的石头小路一直伸向远方,带着我一路向前。

  生:我极目远望,远处白云飘动,隐隐约约看到几座房子,我仿佛听到了小狗的叫声,看到小孩游戏的身影,这真是人间仙境啊!

  生:车行了好久,已经到了傍晚时分,我连声喊:“停,停,快停车!”只见在夕阳的映照下,那一片片枫叶被秋霜染红了,比二月的春花还要红艳;那一棵棵枫树火红火红的,整个儿象是燃烧起来;那一大片一大片的枫林连成一体,红得那样壮观,红得那样可爱,红得那样热烈。我深深地爱上了这美丽的枫林,爱上了秋天的美景。

  5、小结:把这三段话联起就是一篇好作文,这就叫改写古诗。课后作业就是改写古诗《山行》。

  [设计理念:在理解诗句、感受诗境的基础上,坚持“读写互动”的理念,把“写”挤进课堂,让学生分组、分句改写诗句,交流后再作为作业来完成。这样的写话实在、可操作,既训练了写话,又丰满了文本。]

《山行》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古诗《山行》。

  2.学会古诗《山行》中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3.理解古诗《山行》的意思,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诗的意思,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诗的意思,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用具:

  小黑板,音乐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两首》,这两首诗多是唐代著名诗人写的。

  二、学习第一首古诗《山行》

  1.板书课题。

  2.介绍作者。

  这首诗是晚唐诗人杜牧写的,他写的七言绝句,意境清新,最为后人传颂。

  3.解题。

  “山行”就是在山上行走。

  过渡:诗人在山上行走时,看到了什么景色呢?

  三、学生自学课文。

  1.轻声读课文,读对字音。画出生字。

  2.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这是什么季节,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什么景色?

  四、检查自学效果

  1.认读生字“径”“飘”

  2.读这两个字,应注意什么?

  3.指名读课文。

  4.回答问题:

  深秋季节,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枫林美景。

  五、理解诗句。

  1.讲读第一句:理解“远山”“石径”“斜”

  回答问题:

  2.为什么称为“寒山”?

  3.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行诗的意思。

  看图,说说诗人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走着,往远处看到了什么?

  读第二句。

  理解“白云生处”。

  说说第二行诗的意思。

  指名把一二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4.读第三行诗。

  理解“坐”“爱”

  诗人为什么要停下来不走呢?

  看图。诗人眼前看到的是什么?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三句话的意思。

  5.读第四行诗。

  理解“霜叶”“红于”。

  红叶比什么还红?(比春天的花儿还红)

  说说第四句话的意思。

  再把三、四句连起来说说它的意思。

  6.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六、总结全文,体会感情。

  七、指导朗读,背诵这首诗。

  八、作业: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山行》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理解诗的意思,了解秋天红叶的特点,体会诗人热爱秋天、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会背诵。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美的意境。

  【教学难点】:体会诗美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

  【教学方法】:诵读法

  【教学用具】:小黑板

  【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一年四季,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生思考,后交流。)(教师肯定学生所说)因为有了春、夏、秋、冬,所以我们看到了一个奇妙、美丽的大自然。但是秋天,是一个多姿多彩的季节,收获的季节。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的古诗《山行》。

  【板题】:山行 杜牧

  二、自主合作,读诗明意。

  1、简介作者:

  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代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人。有《樊川文集》。与李商隐齐名,称“小李杜”。 杜牧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2、自由朗读,读到琅琅上口为止。

  3、请生朗读,互相评价。

  4、四人小组合作,利用文中的注释及词语手册,合作互助,逐字逐句理解诗文。有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或写下来。

  5、小组汇报交流。

  点拨:⑴、山行:在山上行走(谁在山上行走)

  ⑵、远上:向山的远处伸展。

  ⑶、寒山:深秋时节的山林(寒山:深秋季节,天气渐冷,山上草木枯黄,给人一种凉意,故称寒山,实指秋天的山)

  ⑷、斜:在这首诗中应读xié,意思仍当倾斜解释,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⑸、白云生处与白云深处的区别:深:浓厚,浓郁;生:生出,存在。(指有白云缭绕的地方,也说明那地方比较高。)

  ⑹、坐:因为。爱:真爱,留恋的意思。

  ⑺、霜叶:经霜打过的枫叶。枫林晚:傍晚时候的枫树林。

  ⑻、红于:比……更红——与“红如”区别。

  6、理解诗意:

  ⑴、学生根据理解讲解诗句内容。

  ⑵、教师点拨:

  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次句“白云生处有人家”,描写诗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一个“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气,没有一点儿死寂的恐怖。“有人家”三字还照应了上句中的“石径”,因为这“石径”便是山里居民的通道。

  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字解释为“因为”。因为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2)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4)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是全诗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于”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三、品味想象,欣赏意境:

  1、了解的整首诗的意思,现在知道诗人想写什么了吗?那再来用心读读好吗?

  2、评价。你觉得诗中哪些词语写得特别好?读读,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3、想象漫游:此时,你也随杜牧来到了山脚下,哪些景物映入了你的眼帘?有何感想?

  4、朗读。(此时是在充分理解诗的意思的基础上,让生朗读,可以强化对诗的印象,也能逐步体会大自然的美景。)

  【作业布置】:画一幅秋色图

  【板书设计】:

  山路绵长,山势高缓

  白云深处,人家居住

  山行 热爱自然

  喜爱枫林,难抑惊喜

  点明原因,揭示中心

《山行》教学设计10

  一、学习目标

  会认4个生字。会写3个字。

  理解词义句意,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智能目标)。3、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情感目标)。4、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5、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三、四为技能目标)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识字、写字 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三、教学方法

  教法:引导自学、小组合作 学法:自主、小组合作讨论

  四、教学时间

  2课时,本课是第二课时

  五、教学流程设计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让学生自由诵读已学过的古诗,说说认识的诗人。这样可为后续学习营造氛围,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2.简介作者杜牧(著名诗人,最擅长写景。),导入新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明确日标,尝试学习。

  明确日标

  三、“扶放”结合学习

  1.“扶”学生学习第一句。 先运用不同手段突破“远上”、“斜”、“寒山”这三个难懂词的意思。 注:“远上”用“联系实际,展开想象”法。 “斜”用“简笔画演示”法。 “寒山”用老师“介绍”法。 再幻灯出示训练:“一条石头小路( )。” 指导学生串讲句意。 最后总结学习方法:“先解字词,再串句意。” 2.“半扶半放”引导学生学习第二句。 先指导学生看教学挂图,启发想象,出示训练:“几户人家在白云______的地方”来突破“生处”这个难点。 再让学生试着自己串讲句意,教师点拨纠正。 3.“放手”让学生自学三、四句。 三、四句跟一、二句相比,意思浅显易懂,况且通过一、二句的教学,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大多数同学能自己学懂。 这样,让学生分成四人小组进行讨论学习,然后汇报,教师了解反馈,及时纠正。 4.让学生串讲全诗意思,进一步加深理解。

  四、品味想象,欣赏意境。

  1.“紧扣词句”。 让学生读全诗,说说哪些词语用得好。 这些词让你想到一个怎样的画面?(提供“像、简直”等词帮助学生描述。)2.“想象漫游法”。 提示:此时,你也来到了寒山脚下,枫树林中,你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物?你有什么感想? 这样进一步强化了词义句意的理解,强化了学生对古诗内容的印象。而且让学生在品味 词句,想象漫游中体会大自然的美景,受到了美的熏陶和教育。 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创造性地说说全诗的内容,从认识上得到提高。

  五、指导诵读诗句。

  1.学生尝试,获取体验。(读读看,风景这么美,语句这么美,怎样才能读得美呢?)2.学生汇报,教师归纳,教给方法:(1)带着赞美与热爱的感情夫读。(确定基调)(2)读出节奏感。 分辨重音区别语调划分节奏 3.改变形式,反复诵读。 (范读—齐读—个别读—小组读—扮演角色读

  六、总结方法,布置作业。

  《山 行》说课稿

  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这句话在今天有很大的意义,因为古诗语言精炼,情感强烈,节奏鲜明,意境优美,引导学生学些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所以我们的教材从第二册就安排了古诗内容的学习,数量虽然不多,但全是些名篇佳作,是我们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审美教育的好材料。 杜牧的《山行》是一首明丽、充满生气的秋景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所以学习这首诗应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感情,欣赏意境。这同时也是个难点,因为学生对古诗接触不多,在这方面的学习能力不是很好,而且“欣赏意境”的训练在许多老师的教学中也常常被疏忽。另外,有些字词在诗中所代表的意思与如今常用的意思大不一样,如“坐”、“远上”“斜”、“生处”、“爱”等。如何行之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这些难懂字词的意思,并通过词义理解达到理解全句、全篇的意思,也是这首诗教学的重点。再则,《山行》是《古诗二首》这课中的第一首诗,也是学生在本册中接触到的第一首古诗,学习方法的指导十分必要,所以,应重视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既培养能力,又为本课第二首诗的教学打下基础。 根据教材特点和大纲要求,以下四个教学目标必须在教学中得以贯彻:

  一、理解词义句意,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智能目标)。

  二、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情感目标)。

  三、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三、四为技能目标)在这些目标中,“理解词义句意”,“体会作者感情”,“朗读和背诵”是下限目标,要求人人达到。“掌握方法”,“欣赏意境”是上限目标,让基础好的学生有发展的余地。 针对教材,针对目标,《

  山行》这首诗的教学我是这样设计的:

  第一步: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让学生自由诵读已学过的古诗,说说认识的诗人。这样可为后续学习营造氛围,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2.简介作者杜牧(著名诗人,最擅长写景。),导入新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第二步:明确日标,尝试学习。

  明确学习目标,可让学生知道通过这堂课的学习要学会什么,掌握什么,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学生毕竟不是第一次学古诗,他们已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形成了一定的基础,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先让他们尝试学习,开动脑子积极思维,理解能独立学懂的知识,并发现疑难。这样可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他们迅速进入角色,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这首诗的—、二两句中生僻词多,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大,估计一般的班级能在“尝试”中学懂的人不多,所以第三步要采用“扶放”结合的教学方法,针对“尝试”学习所反映出来的疑难问题对学生进行“解字词,明诗意”的指导。

  1.“扶”学生学习第一句。

  先运用不同手段突破“远上”、“斜”、“寒山”这三个难懂词的意思。

  注:“远上”用“联系实际,展开想象”法。

  “斜”用“简笔画演示”法。

  “寒山”用老师“介绍”法。

  再幻灯出示训练:“一条石头小路( )。”

  123下一页指导学生串讲句意。

  最后总结学习方法:“先解字词,再串句意。”

  这样“扶”着学生,其目的是为了在“方法”上教学生“如何学”。

  2.“半扶半放”引导学生学习第二句。

  先指导学生看教学挂图,启发想象,出示训练:“几户人家在白云______的地方”来突破“生处”这个难点。 再让学生试着自己串讲句意,教师点拨纠正。

  3.“放手”让学生自学三、四句。

  三、四句跟一、二句相比,意思浅显易懂,况且通过一、二句的教学,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大多数同学能自己学懂。

  这样,让学生分成四人小组进行讨论学习,然后汇报,教师了解反馈,及时纠正。

  4.让学生串讲全诗意思,进一步加深理解。

  第四步:品味想象,欣赏意境。

  欣赏意境是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也是有感情地朗读训练的前提,是古诗教学的关键。我采用两种方对学生进行意境欣赏的指导。

  1.“紧扣词句”。

  让学生读全诗,说说哪些词语用得好。

  这些词让你想到一个怎样的画面?(提供“像、简直”等词帮助学生描述。)

  2.“想象漫游法”。

  提示:此时,你也来到了寒山脚下,枫树林中,你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物?你有什么感想?

  这样进一步强化了词义句意的理解,强化了学生对古诗内容的印象。而且让学生在品味词句,想象漫游中体会大自然的美景,受到了美的熏陶和教育。

  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创造性地说说全诗的内容,从认识上得到提高。

  第五步:指导诵读诗句。

  古诗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诵读起来琅琅上口,学生—般都能进行正确地朗读,但往往读不出意境,读不出美感。如何使学生“读得美”,且“美读得其法”呢?我这样设计去引导学生:

  1.学生尝试,获取体验。(读读看,风景这么美,语句这么美,怎样才能读得美呢?)

  2.学生汇报,教师归纳,教给方法:

  (1)带着赞美与热爱的感情夫读。(确定基调)

  (2)读出节奏感。 分辨重音区别语调划分节奏

  3.改变形式,反复诵读。

  (范读—齐读—个别读—小组读—扮演角色读)

  第六步:总结方法,布置作业。

  我这堂课的设计,突出“词义句意理解”和“意境欣赏”这两个训练点,以“学法指导”为主线,注重智力与技能的培养,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与参与性,先试后导,先练后讲。力求改变古诗教学中“讲词意—记内容—背中心”这种机+械呆板的旧模式,让语言文字训练和审美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山 行》教后心得

  特意选在深秋季节,来学杜牧这首《山行》,也许也是自己偏爱,总想在一个合适的季节来与学生共同品赏。

  一、粗读。

  满黑板连绵的群山,满山火红的枫叶,一首正楷的《山行》,便把学生带入了如梦如诗的境界。看着这样的景致,学生仿佛一下子明白了诗中的意思,用自己方式读起诗来。

  二、明义。

  这首诗比较易懂,大部分诗句都能通过自己来读懂,于是在学生读熟了诗以后,就让学生提出不懂的字词,通过小组讨论,全班讨论来解决。师结合板画:“石径斜”“白云生处”(体会与“白云深处”的不同之处。“白云生处”更有动感!)帮助学生理解。

  三、升华。

  如果此时此刻,你也与诗人一起来到了山脚下,哪些景物印入了你的眼帘?当我们看到这秋天傍晚的美景,看到这火红的枫叶,也许我们也会与诗人一起情不自禁地赞道:霜叶红与二月花。 四、吟诵。

  古人写秋,大多写秋的悲凉,凄美,而在这首诗中我们感受的是作者对秋的深深爱恋之情。 在学习的过程中,并没有过多的`分析、理解,只是适当地点拨。学生用自己的话语,自己的朗读还学懂了课文。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大量的古诗需要学生自己去学,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朗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山行作文600字5篇(扩展6)

——山行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菁选5篇)

山行原文、注释、翻译、赏析1

  原文: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七言绝句古诗《山行》配画

  翻译

  深秋时节,我沿山上蜿蜒的山路而行。云雾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户人家。我不由自主地停车靠边,是因为这傍晚枫林的美景着实吸引了我,那被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的花儿还要红。

  注释

  1、山行:在山中行走。

  2、寒山:指深秋时候的山。

  3、径:小路。

  4、斜:此字读xiá,为倾斜的意思。

  5、深:另有版本作“生”。

  6、坐:因为。

  7、霜叶:枫树的叶子经深秋寒霜之后变成了红色。

  8、远上:登上远处的。

  9、山:高山。

  10、车:轿子。

  11、枫林晚:傍晚时的枫树林。

  12、红于:比……更红,本文指霜叶红于二月花。

  13、晚:晚上,通常指夕阳落下的傍晚。

  赏析:

  《山行》是诗人杜牧的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古诗。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在这首诗中,杜牧以情驭景,敏捷、准确地捕捉足以体现自然美的形象,并把自己的情感融汇其中,使情感美与自然美水*融,情景互为一体。

  全诗构思新颖,布局精巧,于萧瑟秋风中摄取绚丽秋色,与春光争胜,令人赏心悦目。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

  谐统一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蜓伸向山头。“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白云深处有人家”,写云,写人家。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这里的“人家”照应了上句的“石径”,—这一条山间小路,就是那几户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这样就把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了。有白云缭绕,说明山很高。诗人用横云断岭的手法,让这片片白云遮住读者的视线,却给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一定会有另一种景色。

  对这些景物,诗人只是在作客观的描述。虽然用了一个“寒”字,也只是为了逗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并不表现诗人的感情倾向。它毕竟还只是在为后面的描写蓄势—勾勒枫林所在的环境。

  “停车坐爱枫林晚”便不同了,倾向性已经很鲜明,很强烈了。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这枫林晚景却使得他惊喜之情难以抑制。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2)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4)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是全诗的中心,是诗人浓墨重彩、凝聚笔力写出来的。不仅前两句疏淡的景致成了这艳丽秋色的衬托,即使“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看似抒情叙事,实际上也起着写景衬托的作用:那停车而望、陶然而醉的诗人,也成了景色的一部分,有了这种景象,才更显出秋色的迷人。而一笔重写之后,戛然便止,又显得情韵悠扬,余味无穷。

山行原文、注释、翻译、赏析2

  原文: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七言绝句古诗《山行》配画

  翻译

  深秋时节,我沿山上蜿蜒的山路而行。云雾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户人家。我不由自主地停车靠边,是因为这傍晚枫林的美景着实吸引了我,那被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的花儿还要红。

  注释

  1、山行:在山中行走。

  2、寒山:指深秋时候的山。

  3、径:小路。

  4、斜:此字读xiá,为倾斜的意思。

  5、深:另有版本作“生”。

  6、坐:因为。

  7、霜叶:枫树的叶子经深秋寒霜之后变成了红色。

  8、远上:登上远处的。

  9、山:高山。

  10、车:轿子。

  11、枫林晚:傍晚时的枫树林。

  12、红于:比……更红,本文指霜叶红于二月花。

  13、晚:晚上,通常指夕阳落下的傍晚。

  赏析:

  《山行》是诗人杜牧的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古诗。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在这首诗中,杜牧以情驭景,敏捷、准确地捕捉足以体现自然美的形象,并把自己的情感融汇其中,使情感美与自然美水*融,情景互为一体。

  全诗构思新颖,布局精巧,于萧瑟秋风中摄取绚丽秋色,与春光争胜,令人赏心悦目。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

  谐统一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蜓伸向山头。“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白云深处有人家”,写云,写人家。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这里的“人家”照应了上句的“石径”,—这一条山间小路,就是那几户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这样就把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了。有白云缭绕,说明山很高。诗人用横云断岭的手法,让这片片白云遮住读者的视线,却给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一定会有另一种景色。

  对这些景物,诗人只是在作客观的描述。虽然用了一个“寒”字,也只是为了逗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并不表现诗人的感情倾向。它毕竟还只是在为后面的描写蓄势—勾勒枫林所在的环境。

  “停车坐爱枫林晚”便不同了,倾向性已经很鲜明,很强烈了。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这枫林晚景却使得他惊喜之情难以抑制。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2)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4)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是全诗的中心,是诗人浓墨重彩、凝聚笔力写出来的。不仅前两句疏淡的景致成了这艳丽秋色的衬托,即使“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看似抒情叙事,实际上也起着写景衬托的作用:那停车而望、陶然而醉的诗人,也成了景色的一部分,有了这种景象,才更显出秋色的迷人。而一笔重写之后,戛然便止,又显得情韵悠扬,余味无穷。

山行原文、注释、翻译、赏析3

  原文:

  山行

  清代:施闰章

  野寺分晴树,山亭过晚霞。

  春深无客到,一路落松花。

  译文:

  野寺分晴树,山亭过晚霞。

  山野中的寺庙把晴空下的树林分开了,山亭好似穿行在晚霞之间。

  春深无客到,一路落松花。

  幽静的山野春色深深,没有游人欣赏;漫行其中只见松花飘落。

  注释:

  野寺(sì)分晴树,山亭过晚霞(xiá)。

  野寺:山野中的寺庙。分:分开。晴树:晴空下的树林。这句是说寺庙在树林中间,把林子分开了。过:飘掠,飘过。

  春深无客到,一路落松花。

  松花:又叫松黄,指马尾松开的球形或卵圆形花。

  赏析:

  此诗吟咏山野春景,描绘了一幅美丽、清幽的春天日暮的山景图。前两句描写黄昏时刻山野的艳丽景色:山野之中的寺庙为绿树所簇拥,晚霞飘过山亭;后两句写山野之幽静:正是美丽春天却没有游人来欣赏,一路上只有松花在不停地飘落。全诗共四句,句句写景,一、三句静,二、四句寓动于静而愈显其静,手法新巧别致,描写精妙。

  “野寺分晴树,山亭过晚霞。”描写黄昏时刻山野的艳丽景色。“野寺分晴树”摆出两样事物:野寺与晴树。前者说明地处荒僻,人迹罕至;后者说明天朗气清,春天的树翠油油的,一派生机。在它们中间用了一个“分”字,好像是把彼此分隔开了。孟浩然有“绿树村边合”(《过故人庄》)句。这“分”与“合”恰相反,而其意却是说绿树拥着野寺;或是说绿树将村庄包围了起来,都表明树多。次句也是两样事物:山亭与晚霞。这里用了一个“过”字,山亭似徐徐穿行在晚霞之间,赋予山亭以某种生命,化静为动点活境界,*添情趣。这两句的景色有淡素,有明媚,也有艳丽;但总的还是淡素较多。

  “春深无客到,一路落松花。”两句写山野之幽静,没有游人欣赏。转写到人事,点明无客人来,只有诗人自己,漫行在山间小路上,只见松花飘落,一片静谧,人与自然达到了和谐的统一。“春深无客到”这句应首句的“野寺”,与上面的自然色彩是谐调的。它也与首句一样写静。不见人影,不闻喧哗,写静而无板涩之嫌、沉闷之弊,却在总体静谧的意境中嵌入“深”“到”二字,又微微地点缀了某些动态、生机,活跃了画面。“一路落松花”,此句点明是“山行”,又是化静为动,落笔呈象,且又入声。

  全诗不以强烈的对比、映衬来强化画境,而是细细地轻挑漫拨,来传送寂静中的些微动态,描写精妙。同时在描写中又特别注意色调的变幻:绿色的树林、红色的晚霞以及铺满地面的松花,在静而动的山间画图中又染上了鲜明的色彩。此诗流露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及其安闲自得的乐趣,表达了诗人独自山行时趋尘脱俗的感觉。四句诗,句句写景,一、三静,二、四寓动于静而愈显其静,手法新巧别致,作者越是丝毫不露声色,愈见出“无客到”的山行道上这位“客”的恬淡闲适、怡然自得的情怀。王士祯称其五言诗“有风人之旨,其章法之妙,如天衣无缝”(《池北偶谈》),由此诗来看并非过誉。

山行原文、注释、翻译、赏析4

  作品原文

  山行杂咏

  十里崎岖半里*,一峰才送一峰迎。

  青山似茧将人裹,不信前头有路行。

  作品译文

  山路崎岖不*(“*均十里只有半里是*坦的”是虚指,形容山路十分崎岖),山峰延绵不绝(过了一个山头又是一个山头也是虚指),周围的青山就像蝉茧一样把人包围起来,让人难以置信前面还有路可行。

  作品鉴赏

  此诗抒写作者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出游浙江南部山区时的感受,真切细致,新颖奇特,使人读后如身历其境。

  诗题云“山行”,诗前两句即如同一路移动的电影镜头,在山路行进史反映所见所感。首句“十里崎岖半里*”,表面上看是客观、静止地写山路,实际上于“十里”、“半里”的数字变化中正暗寓一路。山行”之意,此乃以静显动。而“十里崎岖”与“半里*”的相互对比,又隐含诗人对此地山路多坎坷而少*坦的新奇感。这里的“十里”与“半里”并非精确的测量数据,只是诗人对山路。崎岖”的一种大致感觉而已。脚下山路不*,眼前则峰峦重重,次句“一峰才送一峰迎”又将山峰拟人化。此地山峰恰似热情的朋友,而“迎”与“送”衔接之紧,又生动逼真地写出诗人穿行于层峦迭嶂之中那应接不暇的感受。

  如果说,前两句是描写诗人对脚下征途与眼前障碍的局部地理环境之感受;那么。后两旬则是进而表现山行的整体地理环境的体验。此时诗人仿佛一分为二:一个袁枚仍在山中苦苦寻找路的尽头,而另一个袁枚则已跳出群峰而凌空俯视,只见重重青山仍然如同层层蚕茧将“人”四周包“裹’’住,无法冲出,以至不相信还有出路。这两句反映的是诗人“山行”时久不见*川的郁闷心态,但诗人将“青山”之大意象比喻为“茧”之小意象,甚是奇特,亦是本诗的妙处。惟有化大为小,才更能恰切地表达诗人于“山行”时的憋气不舒的感受。

  这首诗不用一典,比喻精巧而易晓,是袁枚“性灵”之作的一个范例。

  作者简介

  袁枚(1716-1797),汉族,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清代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

  乾隆七年外调做官,先后于江苏历任溧水、江宁、江浦、沭阳任县令七年,为官政治勤政颇有名声,奈仕途不顺,无意吏禄;于乾隆十四年(1749)辞官隐居于南京小仓山随园,四十岁即告归。在江宁小仓山下筑随园,吟咏其中,著述以终老,世称随园先生。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

  袁枚与纪晓岚素有“北纪南袁”之称,袁枚倡导“性灵说”,为乾隆、嘉庆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隆三大家”。有《小仓山房集》、《随园诗话》及《补遗》,《子不语》、《续子不语》等著作传世。

山行原文、注释、翻译、赏析5

  原文: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七言绝句古诗《山行》配画

  翻译

  深秋时节,我沿山上蜿蜒的山路而行。云雾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户人家。我不由自主地停车靠边,是因为这傍晚枫林的美景着实吸引了我,那被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的花儿还要红。

  注释

  1、山行:在山中行走。

  2、寒山:指深秋时候的山。

  3、径:小路。

  4、斜:此字读xiá,为倾斜的意思。

  5、深:另有版本作“生”。

  6、坐:因为。

  7、霜叶:枫树的叶子经深秋寒霜之后变成了红色。

  8、远上:登上远处的。

  9、山:高山。

  10、车:轿子。

  11、枫林晚:傍晚时的枫树林。

  12、红于:比……更红,本文指霜叶红于二月花。

  13、晚:晚上,通常指夕阳落下的傍晚。

  赏析:

  《山行》是诗人杜牧的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古诗。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在这首诗中,杜牧以情驭景,敏捷、准确地捕捉足以体现自然美的形象,并把自己的情感融汇其中,使情感美与自然美水*融,情景互为一体。

  全诗构思新颖,布局精巧,于萧瑟秋风中摄取绚丽秋色,与春光争胜,令人赏心悦目。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

  谐统一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蜓伸向山头。“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白云深处有人家”,写云,写人家。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这里的“人家”照应了上句的“石径”,—这一条山间小路,就是那几户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这样就把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了。有白云缭绕,说明山很高。诗人用横云断岭的手法,让这片片白云遮住读者的视线,却给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一定会有另一种景色。

  对这些景物,诗人只是在作客观的描述。虽然用了一个“寒”字,也只是为了逗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并不表现诗人的"感情倾向。它毕竟还只是在为后面的描写蓄势—勾勒枫林所在的环境。

  “停车坐爱枫林晚”便不同了,倾向性已经很鲜明,很强烈了。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这枫林晚景却使得他惊喜之情难以抑制。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2)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4)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是全诗的中心,是诗人浓墨重彩、凝聚笔力写出来的。不仅前两句疏淡的景致成了这艳丽秋色的衬托,即使“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看似抒情叙事,实际上也起着写景衬托的作用:那停车而望、陶然而醉的诗人,也成了景色的一部分,有了这种景象,才更显出秋色的迷人。而一笔重写之后,戛然便止,又显得情韵悠扬,余味无穷。


山行作文600字5篇(扩展7)

——武夷山作文600字

武夷山作文600字1

  武夷山是一座风景名胜。它位于福建省西北部武夷山市境内,在市区以南约15公里。处在武夷山脉段的东南麋,景区面积约70*方公里。这里是典型的丹霞地貌,亿万年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形成了奇峰峭拔、秀水潆洄 、碧水丹峰、风光绝胜的好风景,古人说它“水有三三胜,峰有六六奇”,被誉为“奇秀甲东南”。

  从大门口进来后往左走来到武夷山风景区,据导游介绍:“武夷山风景区内有三十六峰、七十二洞、九十九岩及一百零八景点。这里不仅仅是全年有景,四季不同,而且阴晴风雨,其山川景色亦幻莫测、瑰丽多姿。现在全区分为武夷宫、九曲溪、桃源洞、云窝天游、一线天幻、啸岩、天心岩、水帘洞七大景区。”

  来到武夷宫,我因为调皮,所以就自己一个人穿过三清殿。前行百余米,只见前面有九十洁白如玉的徐霞客塑像,据另一队的`导游介绍:“这就是1996年武夷山市为了纪念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首次入武夷山380周年而建造的”。

  说起水帘洞,大家一定不陌生,因为你如果看过《西游记》,就一定听过“水帘洞”这个景区,也一定见过水帘洞。离水帘洞很远的时候就已经听到了水声了,走近水帘洞的时候,那水声震耳欲聋,水从水帘洞洞口上泻下来,像一张大布帘挂在洞前,又像是水帘洞洞口上的水在代替织布机织布,真是美极了!

  武夷山也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山,导游介绍说:“历史许多文人雅士在此宝地写下的赞美诗文不下二千多篇,题镌摩崖石刻有四百多处,这些丰富的人文史迹,也为名山增添了许多风采”。

  武夷山真像是天上的神仙赐给亚洲人、*人、东南人的一座风景名胜!

推荐访问:作文 山行 字五篇 山行作文600字五篇 山行作文600字1 山行作文600字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