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柳》案3篇【完整版】

时间:2022-12-31 15:12:02 来源:网友投稿

《咏柳》的案1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会歌曲《咏柳》,感受歌曲优美、流畅的情绪。  2.能够大胆地表现自己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感受大自然的美。  3.喜欢用黄梅戏的花腔调式进行演唱。  4.尝试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咏柳》案3篇【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咏柳》案3篇【完整版】

《咏柳》的案1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会歌曲《咏柳》,感受歌曲优美、流畅的情绪。

  2.能够大胆地表现自己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感受大自然的美。

  3.喜欢用黄梅戏的花腔调式进行演唱。

  4.尝试仿编歌词,乐意说说歌曲意思。

  5.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创编动作。

  活动准备:

  1.制作有关春天的ppt,有花、草、树、人等等。

  2.有关歌曲的音乐。

  3.与歌词相关的图谱。

  4.一张柳树笑了的图片。

  活动重难点:

  学唱歌曲《咏柳》。

  能用黄梅戏的花腔调式进行演唱。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幼儿听《春天在哪里》做动作。

  可以是随歌词创编的一些动作,也可以拍拍肩、拍拍腿等一些活动的动作。动作要简单,幼儿都愿意参加为主。

  2.欣赏有关春天的图片,引出本次活动的主题。

  师:"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这个问题开始本次活动,幼儿较容易进入状态,大班幼儿已经对季节有一定的认识了,所以,这个问题对他们来说是非常简单的,但是又会对接下来的问题充满好奇。)师:"现在,你们说一说春天都有些什么样的变化?""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春天的变化。"(先进行一个提问,让幼儿能够对春天的变化有些回忆,在进行第二个提问,让幼儿对春天有一些巩固,回答起来也容易的多。幼儿的回答会有很多种,例如:小草绿了,小花开了等等。最主要的是在最后一个放入一张大树就可以了,让幼儿自己说出树发芽了。)师:"你知道哪些树呢?"(例如:松树、桂花树、柿子树、橘子树等等)如果没有幼儿说出柳树,教师可以接着说:"老师也知道一种树,他叫做柳树,你们认识它吗?"(引出接下来的环节)

  3.欣赏歌曲《咏柳》。

  师:"你们知道吗,有一位诗人他写了一首诗来赞美柳树,赞美春天的美丽,名字叫做《咏柳》,你们想知道他是怎么说的吗?"(先让幼儿对诗有一些了解,教师对诗的内容进行讲解,再带领幼儿念一遍,让他们对诗有一个初步的记忆过程。也能够丰富活动的形式。)师:"你们知道吗,有人把这个诗变成了一首好听的歌曲,我们一起来听听看,它是怎么唱的。"(教师用一种神秘的语气说出来,充分调动幼儿的兴趣,听的时候也能够认真些。)

  4.出示图谱,学唱歌曲《咏柳》。

  教师出示相关的图谱(绿色的石头、柳树、许多绿丝带、细长的叶子、问号、两个手指、剪刀):"看见这些你想到了什么呢?"(幼儿的回答肯定是和图片上画出来的是一样的,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进行指导,在他们说出一个答案后,加以修改变成歌词了。)

  5.根据图示,师幼共同演唱。

  师:"我们一起来唱一遍吧,春天多美呀,春天的柳树更美啦,我们要把自己最喜欢的感觉唱出来,好吗?"(这只是为了让幼儿更能够接受、愉快地演唱,演唱完了之后要进行一些表扬。这时的演唱教师就可以适当的加入一些暗示的动作,让幼儿学一学。)

  6.根据教师暗示,幼儿自己演唱。

  师:"现在,老师把这些图片全部都拿走了,看一看谁最厉害,能唱出来的呢。"(难度加大,开始的第一遍教师要带领幼儿共同演唱,暗示的动作要做的明显些,让幼儿容易记,之后的几遍就可以只做动作不演唱了。)师:"小朋友们唱的真棒,看,柳树姑娘被你们一夸,好开心啊,它都笑了呢。"(增加幼儿的信心,对他们所学的进行肯定,之后就会更愿意学习了。)

  7.结束活动师:"我们再唱一次,夸一夸柳树吧。"(最后再对歌曲巩固一遍)

  8.延伸活动:幼儿自己可以将会念的诗用黄梅戏的方法演唱给小朋友们或者爸爸妈妈听。

  活动反思:

  《咏柳》是贺知章所写的,这首诗通过赞美嫩绿多姿的柳树来赞美春天,歌颂春风给大地带来了一派生机。 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直接记忆一首古诗的难度要比一首歌要难很多,所以将本次活动进行了改编,利用幼儿喜欢的歌唱来记忆。本次活动对幼儿来说非常的新颖,是一种全新的活动形式,采用的是黄梅戏的演唱方式,幼儿第一次接触戏曲,特别感兴趣。本节活动的难点就是在熟悉古诗的基础上,能用黄梅戏调歌唱出来。对此,我运用了图谱让幼儿很快的掌握节奏,并通过演唱让幼儿感受到黄梅戏曲调的特点。整个活动让幼儿对黄梅戏和古诗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同时也对*的.文化了解更多。我想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们要挖掘更多新鲜事物利用资源来丰富孩子的视野,用孩子喜欢的形式来开展活动,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真正做到让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学。

《咏柳》的案2

  教学内容:

  《咏柳》是长春版小学语文三年级第六册第二单元的一首古诗。

  教材分析:

  作者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咏柳,就是歌咏柳树的意思。这首诗通过写柳树的美好姿态和蓬勃生机来赞美春风,以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把看不见的春风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了,借以抒发作者在春回大地时的喜悦、欢快的心情。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字词,读懂古诗。

  2、通过对诗古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美的思想感情。想象古诗描绘的意境,深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3、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欣赏美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意思,品味诗歌意境,想象《咏柳》描绘的美丽景色。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初感诗境感知美。

  1、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

  2、导入:同学们,不知不觉中,春天的脚步又近了,这轻快飞行的燕子,吹面不寒的杨柳风,羞红了脸的桃花,柳枝轻摇的柔柳,组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你看,这是什么?(课件出示:杨柳图)

  3、我们以前还学过一首古诗,叫咏……(学生答:咏鹅),咏鹅就是赞美鹅,那么咏柳是什么意思?

  4、揭题解题:柳树真美啊,唐朝诗人贺知章也被柳树的美所陶醉了,所以写下了这一首赞美柳树的诗《咏柳》。

  5、欣赏配乐朗读,学生感受古诗节奏。

  6、自由读诗,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7、突显生字,指出这些字是今天所要学习的生字,再让学生读字。

  二.交流切磋,诵读求悟品味美。

  1、诗人都写了些什么呢?现在我们再来做进一步的理解。先请同学们想一想:“咏”什么意思?“咏柳”呢?

  2、在“碧玉妆成一树高”中,“妆”装饰。什么装饰了什么?柳树真是碧玉装饰成的吗?说说诗句意思。(鼓励展开想象,有不同的说法)

  3、千万条柳枝,在春风中飘荡,诗人又想到了什么?“丝绦”什么意思?用“绿丝绦”来比喻柳枝写出了柳枝的什么特点?说诗意。

  4、齐读1、2句,问:第1句着重写(树),第2句呢(枝),诗人通过形象的比喻,把新叶满树的翠绿比作(碧玉),把柔美的柳枝比作(绿丝绦),突出了垂柳的什么特点?(翠柳、柔美、充满生机)从而展现了“垂柳”的“美”。

  5、“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又该怎么理解呢?

  6、第1句写“树”……第3句写什么?(叶),第四句呢?(春风→风)

  7、从诗题“咏柳”上看,这首诗要赞美的是柳树,你觉得诗人仅仅是在赞美柳树吗?那是在赞美什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8、齐读,说说你最喜欢哪一句?你为什么喜欢?(师小结:作者的想象多么丰富,从满树的新叶想到“碧玉”,从随风飘荡的柳条想到“绿丝绦”,多么贴切而生动呀,更值得我们学习的是他大胆而巧妙的想象,把“二月春风”想象成手执剪刀的能工巧匠,把春风写“活”了,也把柳树写“活”了。)

  9、这首诗的妙处还不仅于此,请同学们看,诗人从“树”写到“枝”,再到“叶”,然后想到春风。诗人(整体)到(部分)先观察后(想象)的顺序来写,显得有条有理,自然有序。短短的四行诗,却充分的体现了丰富的想象和精心的构思,这也许便是“咏柳”传唱至今的缘故吧。

  10、过渡: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可以知道诗人是用什么方法来写出柳树的美呢。(生:比喻)是啊,诗人一连用了三个比喻句,用碧玉来比喻柳树的枝和叶,写出了柳树的颜色美,又用丝绦来比喻柳枝,写出了柳枝的样子美,然后展开大胆的想象,由柳树想到二月春风,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图,从而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接下来请大家闭上眼睛,边听配乐朗诵边想象一下这首诗的意境,等一下我要请同学们把你们想到的意境描绘出来。

  【主要运用课件图片帮学生理解,让学生通过反复读及小组讨论体会课文三个比喻句的精妙,品味课文语言的美及柳树的美】

  三、分组活动,熟读成诵抒发美。

  师:大家都喜欢这首古诗,请同学们想一想,你喜欢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创造、表现这首古诗,告诉老师,好吗?

  (学生考虑、讨论,并纷纷说出自己喜欢的方式:表演、朗诵、写作、(画画等)

  1、教师根据学生的提议分成四组:诗朗诵组、表演组、图画组。根据自己的爱好自由选择小组。

  2、学生分组讨论、创作表演。(教师巡回指导,启发学生开阔思路)

  3、分组展示表演。

  (1)诗朗诵组;

  a.学生朗读几首有关柳树的诗歌。

  b.全组一起配乐朗读《咏柳》。

  师评:同学们有表情地朗诵《咏柳》,更加深刻地体会了古诗的韵味,井背诵了几首与春天与柳树有关的诗歌,让我们更多地了解和感受到春天的美。大家表演得非常好。

  (2)表演组:

  学生们发挥自己的想象,通过动作把柳树的婀娜多姿表演得惟妙惟肖。 师评:这组同学用优美的动作来表现这首歌曲的意境,表现柳树的特点。表现春天的勃勃生机。他们的表演,使古诗变得更加生动起来。真棒!

  (3)图画组:

  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用彩笔画出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

  师评:这组同*用图画的形式,鲜明形象地表现了古诗的意境。画得真漂亮。

  (4)写作组:

  学生用自己生动的语言,表达对春天的喜爱。

  师评:能写出柳树的特点,能用上生动的比喻,写得好!

  4、师:刚才同学们都运用了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了这首歌曲,我觉得大家都做得非常好,回家后把你们的作品展示给大家,好吗?

  四、总结写法,网络拓展延伸美。

  1、小结:诗写得精彩是因为作者观察仔细,能抓住柳树的特点善于运用比喻手法,抒发真情,才使得我们对柳树,对春天的也产生了喜爱之情。希望同学们也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一颗敏感的心灵,去观察身边的一切,领略身边的美景!

  你还知道哪些歌颂、赞美其它事物的诗?

  2、告诉学生相关古诗的网址拓展学生课外学习,并搜集。

  3、作业:画一幅春景图。

  五、板书设计

  咏柳

  唐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柳》的案3篇扩展阅读


《咏柳》的案3篇(扩展1)

——咏柳的唐诗3篇

咏柳的唐诗1

  作者:汪遵

  亚夫营畔柳濛濛,隋主堤边四路通。

  攀折赠君还有意,翠眉轻嫩怕春风

咏柳的唐诗2

  作者: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咏柳的唐诗3

  作者:刘禹锡

  清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

  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


《咏柳》的案3篇(扩展2)

——咏柳的诗句3篇

咏柳的诗句1

  1、谩想薰风,柳丝千万缕。——王沂孙《齐天乐·蝉》

  2、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王安石《壬辰寒食》

  3、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4、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韦庄《台城》

  5、关山客子路,花柳帝王城。——卢照邻《送二兄入蜀》

  6、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7、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高鼎《村居》

  8、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李商隐《柳》

  9、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韩翃《寒食》

  10、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于谦《观书》

  11、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李贺《致酒行》

  12、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武元衡《春兴》

  13、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

  14、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

  15、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杨万里《新柳》

  16、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17、短篷南浦雨,疏柳断桥烟。——赵长卿《临江仙·暮春》

  18、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欧阳修《别滁》

  19、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渭城曲》

  20、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李白《苏台览古》

  21、红粉当垆弱柳垂,金花腊酒解酴醿。——贾至《春思二首》

  22、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白居易《青门柳》

  23、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白居易《青门柳》

  24、清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刘禹锡《杨柳枝》

  25、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26、庭前时有东风入,杨柳千条尽向西。——刘方*《代春怨》

  27、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刘禹锡《杨柳枝》

  28、一种可怜生,落日和烟雨。——纳兰性德《卜算子·新柳》

  29、洞门高阁霭馀辉,桃李阴阴柳絮飞。——王维《酬郭给事》

  30、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纳兰性德《临江仙·寒柳》

  31、兴逐乱红穿柳巷,困临流水坐苔矶。——程颢《郊行即事》

  32、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郑文宝《柳枝词》

  3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34、不信楼头杨柳月,玉人歌舞未曾归。——谢枋得《蚕妇吟》

  35、江干多是钓人居,柳陌菱塘一带疏。——王士祯《真州绝句》

  36、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王维《少年行四首》

  37、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许浑《咸阳城东楼》

  38、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白居易《杨柳枝词》

  39、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咏柳的诗句2

  1、轻寒漠漠侵鸳被。——谢逸《踏莎行·柳絮风轻》

  2、出墙花,当路柳。——晏几道《更漏子·出墙花》

  3、书角吹杨柳,金山险马当。——张玉娘《从军行》

  4、柳丝长,桃叶小。——晏几道《更漏子·柳丝长》

  5、吴王故苑,柳袅烟斜。——仲殊《柳梢青·吴中》

  6、春思重,晓妆迟。——晏几道《更漏子·柳丝长》

  7、忘机鸥鹭立汀沙。——吴琚《浪淘沙·岸柳可藏鸦》

  8、正千丝万绪,难禁愁绝。——高观国《解连环·柳》

  9、东风未放十分晴。——张辑《南歌子·柳户朝云湿》

  10、花阴月,柳梢莺。——晏几道《愁倚阑令·花阴月》

  11、镜约关情,琴心破睡。——谢逸《踏莎行·柳絮风轻》

  12、开从绿条上,散逐香风远。——刘禹锡《柳花词三首》

  13、家山余五柳,人世遍千灯。——柳宗元《送元暠师诗》

  14、尽飘零、游冶章台客。——纳兰性德《淡黄柳·咏柳》

  15、柳丝浅拂,益尔轻飏。——陈维崧《沁园春·咏菜花》

  16、第一是隋堤绿柳,不堪烟锁。——郑燮《满江红·思家》

  17、沈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周邦彦《兰陵王·柳》

  18、寒压重帘幔拕绣。——《夜游宫·春语莺迷翠柳》

  19、春澹情浓半中酒。——《夜游宫·春语莺迷翠柳》

  20、候馆梅残,溪桥柳细。——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

  21、无奈愁人把做、断肠声。——张辑《南歌子·柳户朝云湿》

  22、旧相思、偏供闲昼。——《夜游宫·春语莺迷翠柳》

  23、龙舟凤舸木兰香,锦帆张。——毛文锡《柳含烟·隋堤柳》

  24、纤软风流,眉黛浅、三眠初歇。——高观国《解连环·柳》

  25、留恋海棠颜色、过清明。——张辑《南歌子·柳户朝云湿》

  26、青闺娟眼窥人过,翠染柔丝带雨稠。——朱栴《官桥柳色》

  27、杏花愁,莺正语,画楼东。——顾敻《酒泉子·杨柳舞风》

  28、塞垣多少思归客,留着长条赠远游。——朱栴《官桥柳色》

  29、鸳鸯对浴浪痕新。——牛希济《临江仙·柳带摇风汉水滨》

  30、日落谢家池馆,柳丝金缕断。——韦庄《归国遥·春欲晚》

  31、骄总穿柳去,文艗挟春飞。——赵溍《临江仙·西湖春泛》

  32、最怜京兆画蛾眉,叶纤时。——毛文锡《柳含烟·章台柳》

  33、几点疏雅誊柳条。——张景祁《小重山·几点疏雅誊柳条》

  34、烟隔断、晴波远岫。——《夜游宫·春语莺迷翠柳》

  35、笙歌未尽起横流,锁春愁。——毛文锡《柳含烟·隋堤柳》

  36、十年旧约断琼箫。——张景祁《小重山·几点疏雅誊柳条》

  37、凭将心事记回潮。——张景祁《小重山·几点疏雅誊柳条》

  38、鸭炉香细琐窗闲。——晏几道《浣溪沙·绿柳藏乌静掩关》

  39、门外*桥连柳堤,归来晚树黄莺啼。——温庭筠《春洲曲》

  40、更添蜡屐游山兴,为问*湖西复西。——许德溥《西桥柳色》

  41、渠畔龙宫枕大堤,春风夹岸柳梢齐。——许德溥《西桥柳色》

  42、舞腰那及柳,歌舌不如莺。——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43、凭栏干,窥细浪,雨萧萧。——温庭筠《酒泉子·花映柳条》

  44、门外秋千,墙头红粉,深院谁家?——仲殊《柳梢青·吴中》

  45、常随宝镫陪金勒,绝塞指挥万马嘶。——俞益谟《中洲株柳》

  46、两行疏柳,一丝残照,万点鸦栖。——刘基《眼儿媚·秋思》

  47、沽酒清阴时系马,招凉短槛几留题。——许德溥《西桥柳色》

  48、闲云收尽,海光天影相接。——朱敦儒《念奴娇·插天翠柳》

  49、梅似雪,柳如丝。——辛弃疾《鹧鸪天·送欧阳国瑞入吴中》

  50、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李白《忆秦娥·箫声咽》

  51、曲曲柳湾茅屋矮,挂鱼罾。——陈继儒《浣溪沙·初夏夜饮归》

  52、身间时序好,且登临。——章良能《小重山·柳暗花明春事深》

  53、春欲暮,残絮尽,柳条空。——欧阳炯《献衷心·见好花颜色》

  54、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秦观《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

  55、澄波澹澹芙蓉发,绿岸参参杨柳垂。——孟浩然《高阳池送朱二》

  56、罢垂纶,还酌醑,孤村遥指云遮处。——李珣《渔歌子·柳垂丝》

  57、锦屏寂寞思无穷,还是不知消息。——顾敻《酒泉子·杨柳舞风》

  58、赢得一场愁,鸳衾谁并头?——牛峤《菩萨蛮·柳花飞处莺声急》

  59、门前行乐客,白马嘶春色。——牛峤《菩萨蛮·风帘燕舞莺啼柳》

  60、梅片作团飞,雨外柳丝金湿。——雷应春《好事近·梅片作团飞》

咏柳的诗句3

  1. 长乐钟声花外尽,龙池柳色雨中深。——钱起《赠阙下裴舍人》

  2. 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曹雪芹《唐多令·柳絮》

  3. 念柳外青骢别后,水边红袂分时,怆然暗惊。——秦观《八六子·倚危亭》

  4.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

  5. 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杜甫《绝句漫兴九首·其五》

  6. 一溪烟柳万丝垂,无因系得兰舟住。——周紫芝《踏莎行·情似游丝》

  7. 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柳永《少年游·参差烟树灞陵桥》

  8.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武元衡《春兴》

  9. 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李清照《念奴娇·春情》

  10. 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韦应物《东郊》

  11. 最是繁丝摇落后,转教人忆春山。——纳兰性德《临江仙·寒柳》

  12. 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白居易《望驿台》

  13. 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徐俯《春游湖》

  14.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于谦《观书》

  15. 衰柳白门湾,潮打城还。——朱彝尊《卖花声·雨花台》

  16.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17.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

  18. 短篷南浦雨,疏柳断桥烟。——赵长卿《临江仙·暮春》

  19. 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冯延巳《鹊踏枝·清明》

  20. 东风柳陌长,闭月花房小。——贺铸《绿罗裙·东风柳陌长》


《咏柳》的案3篇(扩展3)

——咏柳的古诗3篇

咏柳的古诗1

  1、《柳》

  唐·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2、《题柳》

  唐·李中

  折向离亭畔,春光满手生。

  群花岂无艳,柔质自多情。

  夹岸笼溪月,兼风撼野莺。

  隋堤三月暮,飞絮想纵横。

  3、《忆秦娥·箫声咽》

  唐·李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4、《闺怨》

  唐·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5、《柳》

  唐·崔橹

  风慢日迟迟,拖烟拂水时。

  惹将千万恨,系在短长枝。

  骨软张郎瘦,腰轻楚女饥。

  故园归未得,多少断肠思。

  6、《题柳》

  唐·狄焕

  天南与天北,此处影婆娑。

  翠色折不尽,离情生更多。

  雨余笼灞岸,烟暝夹隋河。

  自有佳名在,秦松继得么。

  7、《新柳》

  唐·杜牧

  无力摇风晓色新,细腰争妒看来频。

  绿荫未覆长堤水,金穗先迎上苑春。

  几处伤心怀远路,一枝和雨送行尘。

  东门门外多离别,愁杀朝朝暮暮人。

  8、《柳绝句》

  唐·杜牧

  数树新开翠影齐,倚风情态被春迷。

  依依故国樊川恨,半掩村桥半拂溪。

  9、《柳》

  唐·方干

  摇曳惹风吹,临堤软胜丝。

  态浓谁为识,力弱自难持。

  学舞枝翻袖,呈妆叶展眉。

  如何一攀折,怀友又题诗。

  10、《柳》

  唐·韩偓

  一笼金线拂弯桥,几被儿童损细腰。

  无奈灵和标格在,春来依旧褭长条。

  11、《柳》

  唐·韩琮

  折柳歌中得翠条,远移金殿种青霄。

  上阳宫女含声送,不忿先归舞细腰。

  12、《柳》

  唐·韩溉

  雪尽青门弄影微,暖风迟日早莺归。

  如凭细叶留春色,须把长条系落晖。

  彭泽有情还郁郁,隋堤无主自依依。

  世间惹恨偏饶此,可是行人折赠稀。

  13、《咏柳》

  唐·韩偓

  褭雨拖风不自持,全身无力向人垂。

  玉纤折得遥相赠,便似观音手里时。

  14、《柳》

  唐·李峤

  杨柳郁氤氲,金堤总翠氛。

  庭前花类雪,楼际叶如云。

  列宿分龙影,芳池写凤文。

  短箫何以奏,攀折为思君。

  15、《垂柳》

  唐·李商隐

  娉婷小苑中,婀娜曲池东。

  朝佩皆垂地,仙衣尽带风。

  七贤宁占竹,三品且饶松。

  肠断灵和殿,*玉座空。

  16、《柳》

  唐·李商隐

  江南江北雪初消,漠漠轻黄惹嫩条。

  灞岸已攀行客手,楚宫先骋舞姬腰。

  清明带雨临官道,晚日含风拂野桥。

  如线如丝正牵恨,王孙归路一何遥。

  17、《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8、《青门柳》

  唐·白居易

  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

  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

  19、《长安新柳》

  唐·陈光

  九陌云初霁,皇衢柳已新。

  不同天苑景,先得日边春。

  色浅微含露,丝轻未惹尘。

  一枝方欲折,归去及兹晨。

  20、《临川见新柳》

  唐·崔橹

  不见江头三四日,桥边杨柳老金丝。

  岸南岸北往来渡,带雨带烟深浅枝。

  何处故乡牵梦想,两回他国见荣衰。

  汀洲草色亦如此,愁杀远人人不知。


《咏柳》的案3篇(扩展4)

——古诗《咏柳》赏析3篇

古诗《咏柳》赏析1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释】

  ①柳:柳树,落叶乔木或灌木,叶子狭长,种类很多。本诗词描写的是垂柳。

  ②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绿的柳叶。

  ③妆成:装饰,打扮。

  ④一树:满树。一,满,全。在*古典诗词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⑤绦:用丝编成的绳带。丝绦:形容一丝丝像丝带般的柳条。

  ⑥裁:裁剪,用刀或剪子把物体分成若干部分。

  ⑦二月:农历二月,正是初春时节。

  ⑧似:好像,如同,似乎

  【译文】

  婀娜玉立的柳树像精美的碧玉装扮而成的妙龄少女,千丝万缕的枝条像少女盛装上垂挂下来的绿色丝带。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原来是那如同剪刀一样的二月春风。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小诗词,诗词人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内心深处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诗词的前二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在集中笔墨描写那高高的、亭亭玉立的、婀娜妩媚飘逸的柳树。

  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是从整体上写柳树,说高高的柳树像是用碧玉妆扮起来的,用“碧玉”形容柳树的晶莹翠绿,突出了柳树的色彩美。俨然妙龄少女,亭亭玉立,妩媚婀娜,魅力无限。

  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在写柳枝,诗词人将垂挂披拂的柳枝比喻为少女盛装垂挂的千万条精美的丝带,巧妙地写出了柳树的轻柔婀娜的盛装之美。

  在第三句中,诗词人以疑问的形式巧妙地写了柳叶儿。“不知细叶谁裁出”,从形态上突出了柳叶精巧细致匀称的美。这一句同时又与第四句构成一种设问关系。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是诗词人自问自答,这一问一答,再加上一句形象化的比喻,将诗词作由描写柳树巧妙地过渡到描写春风。春风是大自然力量的象征,也是大自然创造力的象征。它既然能裁剪出细致匀称碧绿的柳叶,自然也就能裁出嫩绿鲜红的满园春色,裁出繁花似锦的整个春天,这就为读者想象江南“千里莺啼绿映红”“拂堤杨柳醉春烟”那般万紫千红的烂漫春天提供了一个丰富的想象空间。

  从整体上看,诗词的前二句诗词分别描写了柳树的"整体形象和千万条垂挂的枝条,第三句在设问问题提出的同时,又有意无意地写到均匀细致碧绿的柳叶,三个句子分别写了柳树的不同方面,句句有内容,笔笔有特点。另外,诗词人还巧妙地运用了比喻的表现手法,咏唱了柳树,赞美了春天,讴歌了春的活力和大自然的无限创造力。

古诗《咏柳》赏析2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释

  1、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绿的柳叶。

  2、妆:装饰,打扮。

  3、丝绦:丝线编成的带子。这里形容随风飘拂的柳枝。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诗的前三句都是描写柳树的。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是写整体,说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用“碧玉”形容柳树的翠绿晶莹,突出它的颜色美。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写柳枝,说下垂披拂的柳枝犹如丝带万千条,突出它的轻柔美。第三句“不知细叶谁裁出”是写柳叶,突出柳叶精巧细致的形态美。三句诗分写柳树的各部位,句句有特点。而第三句又与第四句构成一个设问句。“不知细叶谁裁出?”——自问;“二月春风似剪刀。”——自答。这样一问一答,就由柳树巧妙地过渡到春风。说裁出这些细巧的柳叶,当然也能裁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它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的创造力的象征。这首诗就是通过赞美柳树,进而赞美春天,讴歌春的无限创造力。

古诗《咏柳》赏析3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释]

  咏柳:一作《柳枝词》。

  碧玉:形容柳树枝叶的颜色。这句说春天的新柳碧绿婆娑,如同玉树一般。

  妆:装饰,打扮。

  丝绦:丝带。这里借以形容柳条的柔嫩轻盈。绦,用丝编成的绳带。

  二月:农历二月,正是仲春时节。

  [译诗、诗意]

  春柳如同碧玉妆扮分外娇娆,

  垂下的万千枝条好象绿色的丝绦。

  是谁把这柳叶裁得如此精致,

  原来二月春风--它恰似一把灵巧的剪刀。

  如玉雕一样的新柳碧玉婆娑,无数柔嫩的柳条挂下来象丝带一样。细 长的柳叶是谁剪出来的呢?原来二月的春风就是一把神奇的剪刀。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

  写杨柳,该从哪儿着笔呢?毫无疑问,它的形象美是在于那曼长披拂的枝条。一年一度,它长出了嫩绿的新叶,丝丝下垂,在春风吹拂中,有着一种迷人的意态。这是谁都能欣赏的。古典诗词中,借用这种形象美来形容、比拟美人苗条的身段,婀娜的腰支,也是我们所经常看到的。这诗别出新意,翻转过来。“碧玉妆成一树高”,一开始,杨柳就化身为美人而出现;“万条垂下绿丝绦”,这千条万缕的垂丝,也随之而变成了她的裙带。上句的“高”字,衬托出美人婷婷袅袅的风姿;下句的“垂”字,暗示出纤腰在风中款摆。诗中没有“杨柳”和“腰支”字样,然而这早春的垂柳以及柳树化身的美人,却给写活了。《南史》说刘悛之为益州刺史,献蜀柳数株,“条甚长,状若丝缕。”齐武帝把这些杨柳种植在太昌云和殿前,玩赏不置,说它“风流可爱”,这里把柳条说成“绿丝绦”,可能是暗用这个关于杨柳的著名典故。但这是化用,看不出一点痕迹的。

  “碧玉妆成”引出了“绿丝绦”,“绿丝绦”引出了“谁裁出”,最后,那视之无形的不可捉摸的“春风”,也被用“似剪刀”形象化地描绘了出来。这“剪刀”裁制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给大地换上了新妆,它正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给予人们美的启示。从“碧玉妆成”到“剪刀”,我们可以看出诗人艺术构思一系列的过程。诗歌里所出现的一连串的形象,是一环紧扣一环的。

  也许有人会怀疑:我国古代有不少著名的美女,柳,为什么单单要用碧玉来比呢?我想,这有两层意思:一是碧玉这名字和柳的颜色有关,“碧”和下句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二是碧玉这个人在人们头脑中永远留下年轻的印象。提起碧玉,人们就会联想到“碧玉破瓜时”这首广泛流传的《碧玉歌》,还有“碧玉小家女”(肖绎《采莲赋》)之类的诗句。碧玉在古代文学作品里,几乎成了年轻貌美的女子的泛称。用碧玉来比柳,人们就会想象到这美人还未到丰容盛C的年华;这柳也还是早春稚柳,没有到密叶藏鸦的时候;和下文的“细叶”“二月春风”又是有联系的。

  [作者简介]

  贺知章(659-744),字季真,号四明狂客,汉族,唐越州会稽永兴(今浙江杭州市萧山区)人,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著名的《咏柳》《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今尚存录入《全唐诗》共19首。


《咏柳》的案3篇(扩展5)

——咏柳的现代诗3篇

咏柳的现代诗1

  微风拂柳,

  不知摇曳到谁的脸颊,

  轻扰风雅,

  意恋朝霞。

  月盈咏柳,

  静依鄙人笔下,

  青了衣衫,

  梦了初夏。

咏柳的现代诗2

  昨夜深处

  我梦见了柳树已发芽

  那片浅绿

  恰如微笑

  让我想起我曾经的那个她

  还记得

  十指紧扣

  看着她跳跃着走在柳荫之下

  一片笑声

  在我们行走过的河岸上

  慢慢轻盈的飘洒

  而今的我

  独自走在这个临近初春的河岸

  看着*的柳树

  要发芽

  想起那时分别的自己

  像极了一朵柳絮

  摇曳着不肯落下

  眷念不舍

  想要陪伴一生的我的那个她

  流水无意

  一往无前

  正如那时去意已决的那个我的她

  我仰起头

  此刻的空中点点白云飘远

  犹如那曾经在意非常的爱恋之花

  不知不觉间凋谢而落下

  触景在多年前的那个时间

  鼻尖酸意泛滥

  我的眼泪在我此刻的脸上

  肆无忌惮的流下

  还记得那个多年前的冬夜

  路灯昏黄

  照着一个无人知晓的我

  万家安息

  只剩下一道被昏黄路灯光拉长的身影

  独自蹒跚

  行走在空无一人她所在城市的大街

  无人牵挂

  已经多年

  不再提及我所想念的

  那个我的她

  只是那些迄今没有完成的约定

  是不是还能记得起

  我的那个她

  是否她还能偶然想起我

  这么一个曾经的

  深爱过她的他

  我们曾经许下的那些诺言

  在岁月的吹刷下

  已经犹如空中零落的柳絮

  早已经被吹散到河水之中远去

  痕迹也未曾留下

  也许我们也就这样

  此生再无相见各自奔天涯

  还有些难忘的过往没有提及

  那就算了吧

  那些不舍得忘记的万万伤心

  在岁月的流逝中

  已经难以铭记

  那些臆想暧昧的坚持

  在时光曝照下

  已经开始变得不再真实

  慢慢作假

  我和她的那些过往

  早已经变的模糊和淡化

  还有那些未曾兑现的约定

  不知道还有没有谁会刻意去想

  或许即使有人偶尔去想

  也会犹如那春天的"雨水

  淅淅沥沥的很快断散而落下吧

  今天我来到约定的这里

  看着在这春寒料峭下

  那渐渐泛绿点点的柳树

  想对她轻轻的说一句

  “春天来了,柳树已发芽”

咏柳的现代诗3

  你我来的时候

  河*

  跟心情一样荒凉

  你走了三年

  我待了三年

  发现

  岁月蹉跎

  真的很容易

  我知道

  你比原来大了

  却比我年轻

  如今

  我们来时的路旁

  已是柳树成荫

  可你

  你又去的很远

  剩下我

  守着这座城

  ——伤心又不愿离去


《咏柳》的案3篇(扩展6)

——咏柳古诗赏析3篇

咏柳古诗赏析1

  诗人:贺知章 朝代:唐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柳》的案3篇(扩展7)

——《咏柳》教学设计

《咏柳》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咏柳》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咏柳》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学习《咏柳》,理解诗句的意思。

  2、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会学习古诗的方法。

  学情分析:

  多数孩子能熟读,甚至背诵这首古诗了,教学本课时,主要应该帮助孩子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里的思想感情,并且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古诗首先要理解题目,然后读诗,借助注释、插图或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理解诗意(从不理解的字、词开始理解,再理解句意,最后理解整首诗的意思。)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诵古诗,在读的基础上加深理解,最后背诵下来。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

  2、难点:品味诗歌的意境,了解这首诗的写作特点。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咱们从一年级到现在已经学习了许多古诗了,你们能把自己知道的古诗背给大家听吗?(指名背)同学们背得真好,看来大家都是善于学习善于积累的好孩子。

  1、(课件出示:杨柳图)导入:同学们,不知不觉中,春天来了。柳树发芽了,吐绿了,细细的叶子编成柔嫩的柳条,随风轻拂,跳起了婀娜的舞蹈……真美呵!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首描写春天的柳树的古诗。板书题目《咏柳》,齐读。

  2、解题。咏,用诗词的形式描述,这里是歌颂、赞美的意思。我们以前还学过一首古诗,叫咏……(学生答:咏鹅),咏鹅就是赞美鹅;(咏华山?就是赞美华山);那么咏柳是什么意思?(赞美柳树)

  二、合作探究,学习古诗

  (一)朗读引入课文,了解作者。

  1、教师范读古诗《咏柳》。

  2、介绍作者。

  《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作品。他少年时期就以文辞尤佳而出名,晚年与李白交友,善酒后作诗文。

  (二)自学反馈,师生交流。

  1、前面我们自学了生字,现在老师要检查一下咱们的自学情况,看谁读得又对又好。(课件出示生字,指名读,齐读)

  2、交流汇报。

  a、出示生字,认读生字。(咏、碧、妆、裁、剪)B听朗诵录音,学生练习读诗,教师抽查并示范朗读节奏。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3、学习理解重点词语。

  碧玉:绿色的玉。这里用来比喻嫩绿的柳树枝叶。

  妆:打扮。

  一树:满树。“一”不表示数量,表示满、全。

  绦:用丝编成的带子。

  细叶:柳树新萌发出的又细又嫩的叶子。

  裁:裁剪。

  似:好像。

  (三)学习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的意境。

  1、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A、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意思是: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扮的一样。从树上垂下来无数像绿色丝带一样的柳条来。

  B、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意思是: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

  2、全诗中,哪些句子写的是作者看到的实景呢?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写?你觉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读一读,再回答)。前两行是作者看到的。作者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这样写表现了整棵柳树的颜色、形状及树上的柳条之多,使人感到柳树内在的生命力。

  3、诗的后两行写的是什么?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抽读完后回答)写的是作者的想象。这样写使我们感受到柳树的美和它生命力强的样子,同时诗人把对柳树的赞美引向了对春天的赞美,表达出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4、有感情的朗读全诗(注意把握节奏,停顿,读出诗的韵律)。

  三、迁移运用,培养能力

  《咏柳》这首诗描写了柳树迷人的姿态,赞美了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春天,抒发了作者的喜悦之情。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并描写春天的一处景物(如校园、果园、油菜田等),表达自己对春天的赞美和喜爱。

  四、小结本文的学习,布置作业。

  1、背诵《咏柳》

  2、发挥想象,把诗中的景物画下来。板书设计:

  咏柳

  写景:碧玉

  妆

  高

  万垂丝绦抒情: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柳》教学设计2

  贺知章的《咏柳》是一首春景诗,宛如一轴清新淡雅的水墨画。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所以学习这首诗应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感情,欣赏意境,并体会作者的情感。各种形式的朗读是学习古诗的好方法。

  古诗是一种美的教育和情感的熏陶,它必须建立在每个学生独特的心灵体验上,尊重学生自身的知识构建以及多元认识是本节课的出发点。其二,古诗文化博大精深,贵在积累,教给学生一些古诗学习的基本方法,使他们能在课外迁移运用,在更广泛的学习天地中,丰富自身的文化积淀。教学流程

  一、课前

  唱《春天在哪里》,创设愉快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二、揭示课题

  1、师导入: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贺知章写的一首很有名的写景古诗《咏柳》。

  (出示课题,齐读课题)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

  2、谁想来读一读这首诗?

  3、学生自由朗读后指名个别朗读。正音:绦

  4、学生齐读这句诗,再齐读整首诗。

  三、理解诗意

  1、师:之前我们已经学过不少古诗,同学们能借助课文的注释及查找的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现在我们就用掌握的这种本领学习这首诗,看看你理解了哪些诗句的意思,还有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看看老师同学是不是能帮助你解决?可以四人小组分工,合作学习。

  2、学生合作学习。(基于学生已经掌握一些学懂诗句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有能力学习的内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相互合作中生生取长补短,在合作中享受快乐,获得提高)

  3、质疑问难,交流,重点理解以下几点:

  A、理解“一树”“万条”的意思。

  B、引导学生体会三个比喻句的精妙,品位课文语言美及柳树的美。

  (1)出示第一句诗,体会用“碧玉”来比喻柳树新长出的嫩叶,写出了柳树颜色翠绿、生机勃勃的特点,让人感觉柳树的颜色很美;

  (2)出示第二句诗,体会用“绿丝绦”来比喻“柳条”,写出了柳条随风飘拂,轻柔美丽、颜色翠绿的特点,让人觉得它的样子很美。

  (3)出示第四句诗,体会用“剪刀”来比喻“二月春风”的精妙,以及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C、体会“裁”。出示第三句诗“不知细叶谁裁出”

  师问:在这一句诗中,你觉得哪个字用得好,说说理由。

  教师小结:二月春风是剪刀,那么大自然就是裁剪师了。在这美好的时光里,似剪刀的二月春风除了剪出细嫩的柳条外,还剪出了什么?(学生展开想象)(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远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推动着进步。想象才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由此可见,孩子想象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应当尊重儿童的世界。)

  4、齐读最后两句诗。

  5、请学生把整首诗的意思串起来讲一遍。(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对诗的理解感悟,不同读者,不同年龄,不同阅历的人都存在着差异,不同的学生,课堂上允许学生存在这种差异,尊重学生独特的心理体验,不求统一,鼓励学生做学习的探究者)

  四、想象意境

  1、师:整首诗向我们展示了春天的美景,请同学们反复朗读品味诗中的语言,它让你想象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生自由朗读,想象描述。

  3、师:是啊,一首诗就是一幅画,《咏柳》是一幅色彩鲜艳,意境深远的画,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各种形式朗读古诗。(意境优美是古诗的特点,想象是古诗的主要表现形式,在想象的漫游中引导学生走进古诗,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也为有感情朗读打下基础)

  五、体会情感

  1、师:我们常说,诗以言志。诗中的色彩,描写的景物都和诗人当时的心境有关系,心情好的时候,笔下的景物都诗那么有生气,那么明丽;悲伤忧愁不得志的时候,笔下就显得萧瑟灰暗。所以了解诗人写诗的背景,就能更深的体会诗人的情感,更好的读懂一首诗。

  2、师:昨天我们每个同学都去搜集了关于诗人贺知章的资料,并且动手做了一张资料卡片,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看看大家都了解了哪些信息?(课外鼓励学生大量搜集资料,阅读资料,使学生对离我们生活较远的古诗和诗人有更多的了解,拓宽语文学习的空间,培养了学生有效利用语文资源的意识。在做资料卡片的过程中学生对所搜集的资料进行了创造性地选择,也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交流了这些资料,你对作者有了更多的了解,能体会作者当时的情感吗?

  4、再次多种形式朗读,配乐读。(情感是古诗的生命,通过了解背景体会诗人的情感,进而使古诗的学习进入了更深的境界。在一次比一次深的理解中,营造出那种台阶似的情绪场,学生也一次次受到了情感的熏陶,情感达到了高潮)

  六、总结学法。

  师:刚才我们用了什么方法学习了这首古诗?学生总结,并板书:理解诗意。想象诗境体会情感

  七、拓展阅读。

  刚才我们借助工具书及查阅的资料理解诗的意思,然后展开想象感受了诗的意境,还通过了解诗人写诗的背景,体会了诗人的情感,下面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学习下面的这首诗李商隐的《柳》,可以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学诗贵在积累。补充与课文相关的阅读材料,既增加了课堂教学的容量,又使学到的方法得以迁移运用。对于这首诗的理解感悟也不求人人深入,旨在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

  1、汇报学习成果。(机动)

  2、搜集与春天有关的诗文。

《咏柳》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分析】

  《咏柳》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咏柳,就是歌咏柳树的意思。这首诗通过写柳树的美好姿态和蓬勃生机来赞美春风,以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把看不见的春风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了。抒发了诗人在春回大地时的欢喜、愉快的心情,反映了诗人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咏柳》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春满人间,婀娜多姿的画面。

  这首诗旨在赞颂大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其实,关于大自然的美,不仅仅在于春天,这种美好、蓬勃何尝不体现在夏天,秋天,冬天。《咏柳》重点在咏,用咏的形式赞颂其他的季节,既承接了课堂中的知识,有感受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精炼的语言组织能力。

  【教学目标】

  1、感受古诗中所描绘的春天的优美的景色,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趣。

  2、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发挥想象,吟诗作画等方式来赞颂生活。

  3、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激发学生的潜能,检测学生的文化底蕴。

  【教学理念解读】

  学习古诗文,其目的在于全面提高语文素质;而语文素质的核心是语文能力的培养。它是语文能力、语文知识、情趣、学习能力以及习惯、方法的融合。古诗文蕴涵着丰厚的文化底蕴,教学不同层次的古诗,能使学生从多角度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新教学大纲提倡:古诗教学应以吟诵为主。历史时隔久远,如在短短的四十分钟里,添之以情趣化,以诗引画,以画诠诗不失为古诗教学的一大契机。拓宽思维外溢美感,触类旁通,继而举一反三,倡导学生吟诗作画。这也是一种诗文、诗情、诗理与学生的品味、感悟的无声对话交流。

  【案例】

  培养学生美的情操,从思想上、情感上渗透古诗文沉淀千年的精华之美。学习民族文化,展现的是历史长河的一幅隽永的画卷,过去的学者赋诗必画,远如苏轼、唐寅,近如徐悲鸿、齐白石,诗画交融,堪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因而古诗教学中,美术素养不可忽略。融意象于寥寥几笔中,让学生品足味,悟足情,达到诗与景,情与文的交融。

  师:春,是苏醒,是温暖,是成长,是绿色,是生命。《咏柳》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沐浴在春风中的柳树想象成经过巧手裁剪的艺术品这么一幅生机蓬勃的画面,学了古诗,让我们由衷地发出了赞叹多美的春天,多美的大自然。同学们,让我们耳听着古曲,手持画笔画画着美景。

  放琵琶曲《春江花月夜》,学生画《咏柳》春景图。

  投影示学生的作品。

  理念: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诵诗成画,渗透美术素养于古诗课堂,并非简单刺激视觉美感而已。

  师:同学们眼中的春天多美啊!其实大自然的一年四季都很美,不是吗?在春天里,我们咏柳,在夏天里我们

  生:在夏天里,我们赞荷。

  生:在夏风里,我们咏荷。

  生:在夏天的池塘里,我们颂睡莲。

  师;原来,夏天也是多姿多彩的。我国古代许许多多的诗人也曾用他们的精妙之笔,写下诸多的夏的诗篇,不知在你的记忆宝库里,保存着哪些夏之诗?

  生: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生:映日荷花别样红。

  师:诗人笔下的夏热情,向上,火红,毫不逊色于春,不知其他季节如何?有没有令我们的心为之一颤的东西呢?

  生:在秋风里,我们赏菊。

  生:在秋天里,我们颂丰收。

  生:在落叶中,我们用落叶。

  生:霜叶红于二月花。

  生:在白雪皑皑的世界里,我们咏梅。

  生:在银装素裹的日子里,我们赞雪。

  生:犹有傲霜枝。

  理念:培养学生美的情操,从思想上、情感上渗透古诗文沉淀千年的精华之美,学习民族文化,展现的是历史长河的一幅隽永的画卷。

  师:在不同的季节里,有不同的风貌。我们欣赏,我们歌咏,我们赞美。我们是否可以学习《咏柳》这首古诗,发挥一下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也来吟诗作画,体会诗人的风范。

  学生交头接耳,觉得很新鲜。

  师: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自主选取一个季节,既配诗又作画。希望每个小组的成员都能开动自己智慧的头脑,搜索佳句美词,谱写出一首首优美的诗,一幅幅动人的画。

  学生合作学习。

  学生交流。

  理念: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能力。 围绕吟画展开教学,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除了借助自身的语言优势创设学习情境外,没有加给学生一个问题,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人地位。自主选材,合作吟诗作画,效果甚是理想。

  【教学后记】

  古诗在小学语文教材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文化,是小学生接触了解祖国优秀文化遗产的好教材。但由于古诗的形式体制、遣词造句等方面与现在的语言习惯差别很大,因此,古诗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个难点。往往教师在教学古诗时,介绍讲解,强调字词,逐句解释。学生埋头笔记,学会的标准就以会背、会解释来衡量。学生究竟从诗中领会了多少美的意境,无从谈起;究竟得到多少语文基本能力的训练,也无从落实。我以为古诗的教学也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得到情感的体验,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发展他们的思维,锻炼他们的能力。

  教学古诗《咏柳》,我拓宽了学生的视眼,激起学生心中原有的古诗底蕴,重组教学,跨越美术学科,通过吟诗作画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让学生见前人之所见,闻前人之所闻,想前人之所想。让学生在古诗学习中掌握一些学习方法,不断向课外拓展。所谓诗,诗情画意;若单单诗文无画又何来情、意?诗歌是以悟诗情为主,学生品读为重;立足读出韵味,悟出品味,达到出神入化的描绘。古诗意境多半渗透于字里行间,并非斟字酌句所能领会。把诗韵、诗情、诗景统一起来,让情感得以回归。使学生、文本、作者、环境实现对话,完成诗歌教学特有的多因素交融的目的。

《咏柳》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潜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创新目标: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观察潜力。

  4、德育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识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写字,写话练习。

  教学步骤:

  一.导引目标、激发兴趣

  1、启发谈话:同学们,从图上你能看出是什么季节?画的是什么?

  2、解题:“咏”,透过写诗作文歌颂、赞美。咏柳,赞美柳树。

  3、那么,诗人是怎样赞美柳树的呢

  学生看图思考并回答问题。

  二、创设条件、自主参与

  1、出示字卡,指名读生字。

  2、检查朗读。

  3、看插图或幻灯片,读课文,想一想每句是说的意思是什么?

  4、把不懂的词语画出来,然后提出不懂得词语。

  三、组织研究、体验发现

  1、互相讨论解释不懂的词语:“碧玉”、“妆”、“丝绦”。

  2、细读课文,边读边体会诗中说的是什么?

  3、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四、引导创新、应用实践

  1、观察春天的柳树,说一说春天的柳树是什么样的?

  (1)、说柳树的颜色。

  (2)、说柳枝和柳叶的样貌。

  2、写春天的柳树。

  (1)、先写在什么地方看到了柳树。

  (2)、写柳树的颜色、柳枝、柳叶的样貌怎样美。

  五、反思小结、巩固提高

  写话后进行评议,优秀的可在全体同学面前朗读或展出。

  六、研究性作业

  研究春天的景色还有什么特点,写一写,画一画。

《咏柳》教学设计5

  教材说明:

  本课是唐代诗人贺知章描写春天的诗,诗中描写了春天柳树吐芽、柳条碧绿的生机勃勃的景象.本课设计力求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诵中生情,在吟中入境,而且通过创设情景,营造氛围,使学生入情入境,充分展开想象,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领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熟读、背诵古诗,感受古诗。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老师出一个谜语给你们,你们猜出来了吗?

  (教师描述谜语)

  2.知道吗?唐朝大诗人贺知章十分喜欢柳树,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赞美柳树的古诗。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

  3.全班齐读课题。

  4(出示课文中的图)你们在图中看到了什么?(诗人正看着柳树,赞美柳树)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1.诗人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请大家先自己去读一遍古诗,边读边把本课的生字划出来,多读几遍,读准字音。

  2.学生自由读,认读生字。

  3.检查自读生字情况。

  (1)指名读。读得好的当老师带读。

  (2)开火车读。

  (3)全班读。

  4.读“咏、妆、绦”三个字。要求学生会读,读准确。

  5.学生再自由读古诗,要求读通顺,读准每个字音。

  6.指名读,请其他学生正音。

  7.全班齐读。

  三、指导朗读,了解诗意

  1.指导第一、二句。

  (1)(放远看柳树的图片)

  (2)你看到了什么?(柳树)从远处看柳树像什么?倒垂下来的柳枝又像什么?(学生自由发挥)

  (3)诗人从远处看到柳树,发出了这样的.感叹: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出示该句)他觉得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的一样。碧玉可是翠绿晶莹的,美极了。而轻轻垂下的柳枝就如千万条丝带。你们看诗人比喻得多好呀。如果你是诗人,你会怎么来读这两句以表达对柳树的赞美。

  (4)指名读。老师相机指导: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5)全班看着图片吟诵这两句。

  2.自读第三、四句。

  (1)接下来,诗人又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请同学们和同桌去读三四句。多读几遍,读出感情。

  (2)学生自读。

  (3)指名读,相机提问:你觉得自己读得怎么样?哪里读得好?你为什么这样读。

  (4)读到第四句的时候,引导学生理解“诗人通过赞美柳树,也赞美了春天”。

  四、想象意境,美读成诵

  1.学生闭上眼睛,一边听老师的朗诵,一边想象诗人描绘的画面。

  2.直到有感情的朗读,能背诵的自己背一遍。

  五、吟诗会

  1.诗人用古诗赞美了柳树。你们能用心中的小诗表达感情吗?大家下去和小伙伴们互相说说自己的诗。

  2.指名说。各种形式表演

  板书设计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教学反思:

  语文教学,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这是新课标中明确规定的,所以在《咏柳》这一课的教学中,我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运用生动的形象、鲜艳的色彩、来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语感。在课开始,通过让学生猜谜语,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热情。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诗歌的特点,出示直观的插图,再现诗歌意境,同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感悟春天的美。

  在本课的识字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观察字的结构,然后小组讨论识记住生字,从中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贯彻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课标精神。

  另外,我让学生在课堂上用当小诗人方式给学生提供展示*台,让学生学会用简短的诗歌来表情达意,从中体会到创作的快乐,进一步提高学习语言文字的兴趣。

《咏柳》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生字,理解字词,读懂古诗。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培养学生自学潜力和欣赏美的。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朗读/交流欣赏中感悟诗的意境,体会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透过对诗古资料的理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美的思想感情。想象古诗描绘的意境,深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意思,品味诗歌意境,想象《咏柳》描绘的美丽景色。

  教学难点: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感悟诗的意境。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理解诗句,品味诗歌意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们*向来以诗为自豪,在几千年的文化史上,,唐代的诗歌成就最高,唐诗不仅仅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尽管离此刻已有一千多年了,但许多诗篇还是为我们所广为流传。保存在《全唐诗》中的也还有四万八千九百多首。

  唐代的诗人个性多。这天知名的就还有二千多人。他们留下了许多壮丽的诗篇,为后人所传颂.这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古诗《咏柳》。

  简介作者.:教参14页.

  理解题目。用赞美的语气读题目。

  你还想明白什么?

  二、理解词句,感悟诗意。

  1、初读古诗,圈出生字。

  2、理解词语。(结合书下注释或查工具书,能够小组讨论,也能够向老师请教)

  碧玉妆绿丝绦裁

  学生交流。

  把柳树说得像玉石一样绿,仿佛是碧玉装扮的美女,谁来读读这句,你有什么感受?

  万条真是有一万条吗?把什么比作了什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婀娜多姿多姿的柳条在和煦的春风中摇曳)

  你认为是谁的功劳呢?所以书上说(二月春风似剪刀)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意思。

  4、你觉得这首诗写得怎样样?从哪看出来的?

  5、用赞美的语气来读古诗。

  师小结:作者的想象多么丰富,从满树的新叶想到“碧玉”,从随风飘荡的柳条想到“绿丝绦”,多么贴切而生动呀,更值得我们学习的是他大胆而巧妙的想象,把“二月春风”想象成手执剪刀的能工巧匠,把春风写“活”了,也把柳树写“活”了。

  三、想象意境,体会情感。

  找一名同学读这首诗,要用什么样的语气读?

  闭眼倾听,在你的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诗人把柳树写得如此之美,那么是谁给了柳树婀娜多姿的身姿?(大自然的造化之功不能不让人惊叹,那么,诗人是借赞美柳树来赞美谁呢?

  再读这首诗,说说你有什么新的感受?

  我们能够用什么方式来表达这种感受呢?(表演,为柳树或春天写几句话,画画,朗读)

  四、总结全诗,回忆学法。

  1、这首诗写的是什么?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来学的?(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想意境,悟诗情)

  3、这首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运用比喻,写出了柳树的美,独具匠心,别出心裁,让我们不禁想到大自然这位能功巧匠,也让我们体会到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这首诗的妙处还不仅仅于此,请同学们看,诗人从“树”写到“枝”,再到“叶”,然后想到春风。诗人(整体)到(部分)先观察后(想象)的顺序来写,显得有条有理,自然有序。短短的四行诗,却充分的体现了丰富的想象和精心的构思,这也许便是“咏柳”传唱至今的缘故吧。

  五、布置作业。

  背诵古诗。

  搜集描述柳树或春天的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在交流中掌握识字方法,工整书写生字。

  教学过程:

  一、认读生字。

  二、识记生字。看看已经记住了哪些字,还没有记住了字,自己想想用什么办法能够记住它?如果有困难,能够和同桌合作,也能够向老师和同学请教。

  三、指导书写。

  四、赏析古诗。

  12页积累。

  五、课堂小结。

  诗写得精彩是因为作者观察仔细,能抓住柳树的特点善于运用比喻手法,抒发真情,才使得我们对柳树,对春天的也产生了喜爱之情。期望同学们也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一颗敏感的心灵,去观察身边的一切,领略身边的美景!

《咏柳》教学设计7

  教学目的:

  知识与能力:

  1、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剪刀、万紫千红”等词语。

  2、背诵两首诗。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

  通过颂读古诗学生能理解诗句意思并背诵古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重点:

  让学生大体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两首古诗的有关材料

  一、背诵古诗,导入新课

  还记得古诗《山行》吗?古往今来赞美春天的诗也不少。今天我们随着古代诗人贺知章和朱熹一起走进迷人的春天,看看他们分别赞美了春天的什么?

  齐背《山行》

  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自读两首古诗,完成以下要求

  1、把两首古诗读正确、流利,认识生字

  2、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

  根据要求,自学古诗。

  三、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指名读诗,注意“绦、滨”的字音要读准

  相机点拨:

  1、“绿丝绦”指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柳枝是“绿丝绦”?

  2、说说自己对“不知细叶谁裁出”的理解和体会。

  3、作者到泗水边寻找春天,他看到了什么?能想象都有什么“焕然一新”吗?

  4、“万紫千红”是说春天的什么?能具体谈谈“万紫千红”吗?

  读诗

  小组交流:说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全班交流:

  从中想象体会六指的绵长和柔软

  从中体会柳叶的小巧整齐,体会大自然的伟大神奇

  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积累具体感知“无边光景一时新”

  让学生形象感知花儿的缤纷色彩,春天的美丽景象

  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以读代讲,师生合作

  自己练习读,边读边想像

  指名读,师生评议

  四、练习背诵两首古诗

《咏柳》教学设计8

  教材分析:

  人教版三年级第六册

  《咏柳》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咏柳,就是歌咏柳树的意思。这首诗通过写柳树的美好姿态和蓬勃生机来赞美春风,以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把看不见的春风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了,借以抒发作者在春回大地时的喜悦、欢快的心情。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一单元第2课《咏柳》。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诗古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美的思想感情。

  2、学会4个生字,会认2个生词。

  3,想象古诗描绘的意境,深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4、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欣赏美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意思,品味诗歌意境,想象《咏柳》描绘的美丽景色。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初感诗境——感知美。

  1、课前唱歌《春天在哪里》。[创设愉快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2、导入:同学们,不知不觉中,春天的脚步又近了,这轻快飞行的燕子,吹面不寒的杨柳风,羞红了脸的桃花,柳枝轻摇的柔柳,组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你看,这是什么?(课件出示:杨柳图)

  3、我们以前还学过一首古诗,叫咏……(学生答:咏鹅),咏鹅就是赞美鹅,那么咏柳是什么意思?

  4、揭题解题:柳树真美啊,唐朝诗人贺知章也被柳树的美所陶醉了,所以写下

  +》了这一首赞美柳树的诗——《咏柳》。

  5、欣赏配乐朗读,学生感受古诗节奏。

  6、自由读诗,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7、突显生字,指出这些字是今天所要学习的生字,再让学生读字。

  二、交流切磋,诵读求悟——品味美

  1、指导学习第一、二句。

  (1)通过预习,你读懂了哪些词的意思,学生交流后回答:

  (2)(放远看柳树的图片)大家预习得很充分,你们看到柳树像什么?倒垂下来的柳枝又像什么?(学生自由发挥)

  (3)多么婀娜的柳树啊,在诗人的眼中,她就像一位什么呢?是啊,诗人感叹((4)指名读。老师相机指导: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2、合作学习第三、四句。

  (1)和同桌一起读三四句。多读几遍,读出感情。

  (2)学生自读。

  (3)出示第四句诗课件,体会用“剪刀”来比喻“二月春风”的精妙之处,一树碧玉,万条绿绦和数也数不清的细叶,原来是二月春风的杰作啊!继而体会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4)指名读,相机提问:你觉得自己读得怎么样?哪里读得好?你为什么这样读。

  3、小结:这棵柳树多美啊,它长得又高又绿,树上垂下无数的柳条,它的叶子细细的,多么惹人喜爱啊!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这首诗呢?

  4、过渡: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可以知道诗人是用什么方法来写出柳树的美呢。(接下来请大家闭上眼睛,边听配乐朗诵边想象一下这首诗的意境,等一下我要请同学们把你们想到的意境描绘出来。

  三、分组活动,熟读成诵——抒发美。

  师:大家都喜欢这首古诗,请同学们想一想,你喜欢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创造、表现这首古诗,告诉老师,好吗?

  (学生考虑、讨论,并纷纷说出自己喜欢的方式:表演、朗诵、写作、(画画等)

  1、教师根据学生的提议分成四组:诗朗诵组、表演组、图画组。根据自己的爱好自由选择小组。

  2、学生分组讨论、创作表演。(教师巡回指导,启发学生开阔思路)

  3、分组展示表演。

  (1)诗朗诵组;

  (2)表演组:

  (3)图画组:

  (4)写作组:

  4、师:刚才同学们都运用了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了这首歌曲,我觉得大家都做得非常好,回家后把你们的作品展示给大家,好吗?

  四、总结写法,网络拓展——延伸美。

  1、小结:诗写得精彩是因为作者观察仔细,能抓住柳树的特点善于运用比喻手法,抒发真情,才使得我们对柳树,对春天的也产生了喜爱之情。希望同学们也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一颗敏感的心灵,去观察身边的一切,领略身边的美景!

  你还知道哪些歌颂、赞美其它事物的诗?

  2、告诉学生相关古诗的网址拓展学生课外学习,并搜集。

  3、作业:画一幅春景图。

  五、板书设计

  咏柳

  唐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柳》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领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节课老师布置了一样特殊的作业给你们,你们完成了吗? (学生出示收集的柳叶)

  2、知道老师为什么要你们完成这样的作业吗?因为,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赞美柳树的古诗。

  (板书:咏柳)

  3、全班齐读课题。

  4、我们以前还学过一首古诗,叫咏……

  (学生答:咏鹅)

  5、咏鹅就是赞美鹅的意思。那么咏柳是什么意思?

  6、(出示课文中的图)你们在图中看到了什么?

  (诗人正看着柳树,赞美柳树)

  7、这首诗的作者是:贺知章。

  (板书:贺知章)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1、诗人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请大家先自己去读一遍古诗,边读边把课后的五个生字划出来,多读几遍,读准音。

  2、学生自由读,认读生字。

  3、检查自读生字情况:

  ⑴ 指名读。读得好的当老师带读。

  ⑵ 开火车读。

  ⑶ 全班读。

  4、从读“咏、妆、绦”三个字。要求学生会读,读准确。

  5、学生再自由读古诗,要求读通顺,读准每个字音。

  6、指名读,请其他学生正音。

  7、全班齐读。

  三、指导朗读,了解诗意

  1、指导第一、二句:

  ⑴ (放远看柳树的图片或录像)

  ⑵ 你看到了什么?

  (柳树)

  从远处看柳树像什么?倒垂下来的柳枝又像什么?

  (学生自由发挥)

  ⑶ 诗人从远处看到柳树,发出了这样的感叹: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课件出示该句)他觉得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的一样。碧玉可是翠绿晶莹的,美极了。而下垂披拂的柳枝就如千万条丝带。你们看诗人比喻得多好呀。如果你是诗人,你会怎么来读这两句以表达对柳树的赞美 ?

  ⑷ 指名读:

  老师相机指导: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一”字读第二声,可读重些。“绿”字也可读重点。

  ⑸ 全班看着图片吟诵这两句。

  2、自读第三、四句:

  ⑴ 接下来,诗人又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请同学们和同桌去读三四句。多读几遍,读出感情。

  ⑵ 学生自读。

  ⑶ 指名读,相机提问:

  你觉得自己读得怎么样?哪里读得好?你为什么这样读?

  ⑷ 读到第三句的时候,让全班看着采集的柳叶说说柳叶的样子。

  ⑸ 读到第四句的时候,引导学生理解“诗人通过赞美柳树,也赞美了春的创造力”。

  3、全班齐读。

  4、能背的站起来背。

  四、布置作业

  1、回家修改自己写的句子。誊写工整。

  2、背熟古诗。

《咏柳》教学设计10

  一、导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喜欢)为什么喜欢春天呀?(因为春天很美丽)那么,有没有同学能说说春天哪些地方是美丽的?(花草树木)同学们说得非常好,春天里美丽的景色实在太多了,那你们喜欢春天里的柳树吗?(喜欢)谁能说说春天的柳树是什么样子的?说得好,今天呀,我们就要来学习一篇关于柳树的诗歌〈咏柳〉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看看这里的诗歌是谁写的?(贺知章)贺知章是唐朝的诗人,少年时就以诗歌著名,现存的诗有19首,除〈咏柳〉以外,〈采莲诗〉和〈回乡偶书〉也很有名。

  二、学习诗歌。

  (一)、初读。

  1.师范读诗歌。

  2.让同学们指出生字,师生一起将生字读准。

  3.师生一起读诗歌。

  4.自由读师诗歌,指名读。

  5.找找会背的同学同背诵诗歌。

  (二)、了解诗意。

  1. 、诗人都写了些什么呢?现在我们再来做进一步的理解。先请同学们想一想:“咏”什么意思?“咏柳”呢?

  2、在“碧玉妆成一树高”中,我们得理解哪些字?

  “妆”——装饰。什么装饰了什么?柳树真是碧玉装饰成的吗?

  一“树”——在这时三月示一棵树吗?那“一”在这里什么意思?(整棵树)

  说说诗句意思。(鼓励展开想象,有不同的说法)

  3、千万条柳枝,在春风中飘荡,诗人又想到了什么?“丝绦”什么意思?用“绿丝绦”来比喻柳枝写出了柳枝的什么特点?说诗意。

  4、齐读1、2句,问:第1句着重写(树),第2句呢(枝),诗人通过形象的比喻,把新叶满树的翠绿比作(碧玉),把柔美的柳枝比作(绿丝绦),突出了垂柳的什么特点?(翠柳、柔美、充满生机)从而展现了“垂柳”的“美”。

  5、“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又该怎么理解呢?

  6、第1句写“树”……第3句写什么?(叶),第四句呢?(春风→风)

  7、从诗题“咏柳”上看,这首诗要赞美的是柳树,你觉得诗人仅仅是在赞美柳树吗?那是在赞美什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8、齐读,说说你最喜欢哪一句?你为什么喜欢?(师小结:作者的想象多么丰富,从满树的新叶想到“碧玉”,从随风飘荡的柳条想到“绿丝绦”,多么贴切而生动呀,更值得我们学习的是他大胆而巧妙的想象,把“二月春风”想象成手执剪刀的能工巧匠,把春风写“活”了,也把柳树写“活”了。)

  9、这首诗的妙处还不仅于此,请同学们看,诗人从“树”写到“枝”,再到“叶”,然后想到春风。诗人(整体)到(部分)先观察后(想象)的顺序来写,显得有条有理,自然有序。短短的四行诗,却充分的体现了丰富的想象和精心的构思,这也许便是“咏柳”传唱至今的原因。

  (三)、朗读,默写。

  1、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

  2、同桌对读。

  3、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背

  4、生字正形,默写

  三、背写春天的古诗

  四、学新诗

  春天多么美好,接下来,老师再给大家推荐一首〈春晓〉,这首诗又会把我们带入怎样的一种境界呢?(板书)

  1、你们知道孟浩然吗?

  2、师范读。

  3、生自由读。

  4、出示个别词意,同桌共同理解。

  5、指名1—2人说诗意。

  6、指名朗读、齐读。

  五、总结。

  六、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没有照顾到班上基础较差的几个同学,在课后,我与他们交流的时发现他们对诗歌的理解不够,也没能背诵下来。我觉得如果再上这一课,应该再增加读的机会,以及对诗歌的理解。

《咏柳》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学习7个会写的生字;熟读成诵并将古诗背诵下来,

  理解诗句表达的含义。让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在学习中得到提高。

  2、通过朗读加深感悟,在课堂内讨论交流使诗义不讲自通。

  3、春意盎然给学生以美的熏陶,在学习中培养学生对美好春天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理解古诗大意,学习诗中出现的7个生字。

  教具准备:

  生字卡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以前学过的古诗《咏柳》吗?谁能背诵下来呢?

  二、复习古诗,理解诗意。

  1、指名背诵古诗。

  2、翻开语文书第11页,齐读古诗。

  3、边读边体会诗意。

  4、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每句诗的含义。

  大意:

  这首诗构思奇巧,通过柳来刻画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工巧:高高的柳树像碧玉装扮成的美女一样,袅娜多姿,千万枝柳条像她那绿色的丝带。你可知这细嫩的柳叶是谁剪裁的吗?就是那锋利如剪刀的二月春风啊!

  5、根据你对古诗的理解,画一幅画。

  6、展示同学们为古诗配的画。

  三、学习生字:

  咏 左右结构 左形右声

  词语:歌咏 咏叹

  柳左右结构 左形右声

  词语:柳树 柳条 柳枝 柳叶 柳眉

  妆 左右结构 左声右形

  词语:化妆

  绿 左右结构 左形右声

  词语:绿色 绿化 草绿 绿灯

  绦 左右结构 左形右声

  词语:丝绦

  裁 半包围结构 内形外声

  词语:裁定 裁减 裁决 裁军 裁判 裁员

  剪 上下结构 下形上声

  词语:剪裁 剪彩 剪刀 剪辑 剪影

  四、作业:

  背诵并默写古诗,书写生字。

  板书设计

  词汇积累:

  咏叹 碧绿 化妆 垂柳 洗涤

  春风 裁剪 细叶 剪刀 吟咏

  教学反思

  《咏柳》一诗,世人通过写初春二月柳树、柳叶、柳条,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多姿多彩的春天,继而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到来的喜悦以及对春天景色的赞美。

  俗话说:“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三年级的学生通过前面几个学期的学习,对古诗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于是,对《咏柳》一诗,我作出了以下两个方面的要求:

  1、熟读并能背诵这首古诗。

  2、能用自己的话解释诗句的意思。

  这两个要求是相互相通的。通过诵读、男女互读,同桌互读的形式让学生熟悉诗句,结合图片和音乐让学生在多次的诵读中感悟诗歌的意境,在读中感悟春天的美。

  学生虽然对古诗诗意不作考查要求,但学生已经初步具备理解诗句的能力,可以在具体的教学中尝试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把诗句的意思,简单地写下来。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也把诗意理解作为一个小小的训练,让学生在读与写的两相配合下,细细品味春天柳树吐芽,柳条碧绿的生机勃勃的景象,继而理解题眼“咏”的意思,揣摩诗歌所要表达的歌颂、赞美之情。

  《咏柳》一诗,通俗易懂,且文段短小,在教学中,可以尽量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来提高对古诗学习的兴趣。

《咏柳》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了解诗的内容,体会作者对春天的描绘与热爱。

  2.朗读课文,感受春天的美好。了解古诗大意。

  3.背诵两首古诗。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感受春天的美好。背诵这两首古诗。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1.师:你能背哪些古诗?

  指名背诵,表扬鼓励。

  2.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两首古诗。

  二、学第一首古诗

  1.师板书:春晓。

  师:谁会读?(指名读,请小老师读)

  2.师:谁已经会读了?请他读一读(表扬)。

  3.听老师读,说说你听到了什么?

  4.听录音,跟着读(两遍)。

  5.再听老师读一读,自己轻轻地读一读。

  6.师生合作读,一人读一行(生提出不懂的字词,师揭示,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大意。)

  7.生看图,师讲古诗大意:春意绵绵好睡觉,不知不觉天亮了,猛然一觉惊醒来,到处是鸟儿啼叫。夜里迷迷糊糊,似乎有沙沙的风雨声,呵风雨风雨,花儿不知吹落了多少。

  8.师:谁已经背出来了,请来试一试。(看图试背,师表扬鼓励)

  9.齐背古诗

  三、学第二首古诗

  1.板书:咏柳(指名认读)

  诗得作者是谁呢?(贺知章)师板书。

  会背的站起来背一背(表扬鼓励)。

  2.听录音,想想你听到了什么?

  3.请小老师领读古诗(两遍)。

  4.听录音,跟着读(注意停顿)。

  生质疑问词,师揭示,生试讲古诗大意。

  5.生看图,师讲诗意: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装饰成的,下垂披佛的柳枝犹如丝带万千条,你可知道这细嫩的柳叶是谁裁剪的吗?就是那锋利如尖刀的二月春风啊!

  6.指名背诵古诗。

  四、复习巩固

  1.男生、女生分别朗读两首古诗。

  2.指名背诵。

  3.小组开展背古诗比赛,选出优胜者,表扬鼓励。

《咏柳》教学设计13

  教材简说:

  本课是唐代诗人贺知章描写春天的诗,诗中描写了春天柳树吐芽、柳条碧绿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教学理念:

  本课设计力求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诵中生情,在吟中入境,而且通过创设情景,营造氛围,使学生入情入境,充分展开想象,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领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熟读、背诵课文。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作业,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节课老师布置了一样特殊的作业给你们,你们完成了吗?

  (学生出示收集的柳叶及有关的柳树图片)

  (这里最好让学生说说自己所看到的柳叶、柳树形象。)

  2.知道老师为什么要你们完成这样的作业吗?因为,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赞美柳树的古诗。板书课题,解题。

  3.全班齐读课题。

  4(出示课文中的图)你们在图中看到了什么?(诗人正看着柳树,赞美柳树)

  5.这首诗的作者是:贺知章。(板书:贺知章)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1.诗人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请大家先自己去读一遍古诗,边读边把本课的生字划出来,多读几遍,读准音。

  2.学生自由读,认读生字。

  3.检查自读生字情况。

  (1)指名读。读得好的当老师带读。

  (2)开火车读。

  (3)全班读。

  4.从读“咏、妆、绦”三个字。要求学生会读,读准确。

  5.学生再自由读古诗,要求读通顺,读准每个字音。

  6.指名读,请其他学生正音。

  7.全班齐读。

  三、指导朗读,了解诗意

  1.指导第一、二句。

  (1)(放远看柳树的图片)

  (2)你看到了什么?(柳树)从远处看柳树像什么?倒垂下来的柳枝又像什么?(学生自由发挥)

  (3)诗人从远处看到柳树,发出了这样的感叹: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出示该句)他觉得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的一样。碧玉可是翠绿晶莹的,美极了。而下垂披拂的柳枝就如千万条丝带。你们看诗人比喻得多好呀。如果你是诗人,你会怎么来读这两句以表达对柳树的赞美。

  (4)指名读。老师相机指导: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一”字读第二声,可读重些。“绿”字也可读重点。

  (5)全班看着图片吟诵这两句。

  2.自读第三、四句。

  (1)接下来,诗人又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请同学们和同桌去读三四句。多读几遍,读出感情。

  (2)学生自读。

  (3)指名读,相机提问:你觉得自己读得怎么样?哪里读得好?你为什么这样读。

  (4)读到第三句的时候,让全班看着采集的柳叶说说柳叶的样子。

  (5)读到第四句的时候,引导学生理解“诗人通过赞美柳树,也赞美了春的创造力”。

  四、想象意境,美读成诵

  1.学生闭上眼睛,一边听老师的朗诵,一边想象诗人描绘的画面。

  2.直到有感情的朗读,能背诵的自己被一遍。

  五、指导说句,写句

  1.诗人用古诗赞美了柳树。你们能用自己的话来赞美柳树吗?大家下去和小伙伴们互相说说柳树的样子。

  2.指名说。

  3.和同桌说。

  4.把你说的写下来,只要求两三句即可。

  六、布置作业

  1.回家修改自己写的句子。誊写工整。

  2.背熟古诗。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背诵

  1.开火车背。

  2.指名有感情的背。

  3.全班背。

  二、讲评

  讲评学生写的关于柳树的句子(课前收好,批改)

  1.选出优秀的到台上读。

  2.指出不足之处。(注意字要写正确,句子要通顺)

  三、指导写生字

  1.出示要写的五个字。学生小组观察讨论:哪些字好记好写。说说怎样记住它们。2.学生提出难写难记的字。老师指导。

  指导书写“妆、柳、丝”。先引导学生观察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教师再师范写。

  3.学生自己练习,老师指导。

  四、板书设计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教学反思:

  语文教学,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这是新课标中明确规定的,所以在《咏柳》这一课的教学中,我根据低年级学生喜欢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这一特点,在课前,通过让学生收集有关柳树的图片,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热情。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诗歌的特点,出示直观的插图,再现诗歌意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感悟春天的美。

  在本课的识字教学中,我充分发挥“主人”意识,让学生自己观察字的结构,然后小组讨论怎样记住这些字,从中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贯彻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课标精神。

  另外,我让学生在学诗歌中练习写话,让学生借助自己所收集的图片,先说后写,鼓励学生把心中所想、口中要说的话用文字写下来,消解写作的神秘感,让学生想说什么就写什么。

《咏柳》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会认生字。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课前准备:

  1、观察春天来了柳树的变化。画一画。

  2、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老师准备课件。

  教学重点:

  识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诗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就是苏醒,就是温暖,就是繁荣,就是希望。春是花的世界,是鸟的天堂,是诗的故乡。春天如此美好,有许多诗人都用优美的诗句赞美春天的可爱,你能背出1-2首你学过的与“春”有关的诗吗?然后指名背《春晓》等诗。听了这优美的旋律,老师仿佛看到一幅幅美丽的画面,你听,窗外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枝上唧唧喳喳地叫着。多好的享受啊!接下来,老师请你们欣赏一段画面,看看哪位同学观察地最仔细,想得最深入

  1、初读古诗,了解大意(边读边出示ppt,边朗诵)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师范读古诗。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1、诗人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请大家先自己去读一遍古诗,边读边把课后的生字划出来,多读几遍,读准音。

  2、学生自由读,认读生字。

  3、出示ppt,检查自读生字情况。

  (1)、指名读。读得好的当老师带读。

  (2)、开火车读。

  (3)、全班读。

  4、认读“咏、妆、绦”三个字。要求学生会读,读准确。

  5、学生再自由读古诗,要求读通顺,读准每个字音。

  6、指名读,请其他学生正音。

  7、全班齐读。

  三、指导朗读,了解诗意:

  1、指导学习第一、二句。

  (1)、你看到了什么?(柳树)从远处看柳树像什么?倒垂下来的柳枝又像什么?(学生自由发挥)

  (2)、诗人从远处看到柳树,发出了这样的感叹: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他觉得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的一样。碧玉可是翠绿晶莹的,美极了。而下垂披拂的柳枝就如千万条丝带。你们看诗人比喻得多好呀。如果你是诗人,你会怎么来读这两句以表达对柳树的赞美。

  (3)、指名读。老师相机指导: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4)、全班看着图片吟诵这两句。

  2、自读第三、四句。

  (l)、接下来,诗人又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请同学们和同桌去读三四句。多读几遍,读出感情。

  (2)、指名读,相机提问:你觉得自己读得怎么样?哪里读得好?你为什么这样读。

  (3)、读到第三句的时候,让全班看着采集的柳叶说说柳叶的样子。

  (4)、读到第四句的时候,引导学生理解“诗人通过赞美柳树,也赞美了春的创造力”。

  3、反复诵读,体会感情。

  板书设计:

  远观:一树高绿丝绦

  咏柳近看:细叶热爱春天

  奇想:谁裁出

  结论:二月春风

《咏柳》教学设计15

  课型:新授课

  课时:一课时

  课题: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九课《咏柳》

  教学目的:

  1、透过理解诗歌的资料,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诗句;

  3、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4、在理解诗歌资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诗的意境;

  5、训练学生自学,互助学习的潜力。

  教学重点:

  训练学生自学潜力,培养学生边读边想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具:

  1、《咏柳》插图;

  2、诗人概况(生*、诗作);

  3、学习目的条目。

  4、古筝磁带,录音机;

  5、诗歌正文。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复习所学;

  师:同学们已经学过许多古诗了,你们能背几首给老师听听吗?

  生背古诗。

  2、引入新课;

  师:这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是第九课古诗二首中的《咏柳》。(板书课题)请自由读一下这首诗,把不认识的字,词勾下来(生朗诵古诗)

  3、认读生字

  师:有哪些字不认识能够提出来,我们大家一齐解决。(注音生字)好,请大家一齐朗诵这首诗。

  4、指导朗诵;

  师:朗诵的真好,可如果能注意停顿的话,我觉得你们能读得更好。读古诗是很讲究的,一般是按照什么原则来读。此刻请大家听老师朗诵一遍,并在停顿的地方划上“/”。(师范读,配乐)听了老师的朗诵,你们想不想再来朗诵一次?(个别读,配乐)。

  二、讲解

  1、明确学习目的;

  师:这天我们这节课需要大家掌握的是以下几个方面(出示学习要求:1、了解诗人;2、理解诗题;3、能解释重点词“碧玉”“妆”“一”“万条”“丝绦”;4、能解释诗句的意思;5、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6、体会诗的意境;7、背诵古诗)

  2、组织自学;

  师:这既是学习的要求,也是学习古诗的步骤。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前四项学习要求。如有问题可向大家求助。

  生自学

  教师投影诗人状况并作巡视。(预计出现问题:1、不能理解“一”,解决方法:出示装满水的水杯,引导学生理解“一”在那里是满的意思;2、不知“碧玉”在诗中的意思,解决方法:出示插图,提问,碧玉是什么颜色,与柳树那一部分的颜色相似?3、不能理解“丝绦”的意思,解决方法:查字典解释“绦”,再次出示插图,提问:柳树的哪一部分像丝带一样柔软。)

  3、师生交流;

  师:此刻谁能给我们介绍一下诗人,

  师:这首诗的题目“咏柳”是什么意思,

  师:请四位同学分别解释四句诗,

  4、分析全诗;

  师:请思考一下,这首诗描述的是什么季节的柳树,这个季节的柳树有什么特点?请自由读全诗,边读边想。

  5、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感情;

  师:整首诗既描述了柳树,又提到了春天。此刻谁能告诉我,诗人在写这首诗时是一种什么情绪?提示:请大家把自己想象成诗人,跟随老师去郊外走一走,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你到郊外去游玩,当时许多植物还没有发芽,加上还有些寒意的风,使人觉得此刻仍然是冬天,正在这时,一棵高大的柳树吸引了你的注意力,因为它已经长出了新叶。嫩绿细长的叶子长满了整棵柳树,远远望去柳树就象是用碧玉装扮起来一样,而那长满了柳叶的柳枝柔柔地倒垂下来,随着春风摆动,就象是一条条的绿丝带。正是有了这棵柳树,才使人感到春天到了,想到寒冷的冬天最后走了,充满生机的春天来临了,过不了多久,万物都将复苏,五彩缤纷的颜色将重新装扮整个世界。想到那里你的情绪是怎样的呢?为什么感到高兴,诗人因为春天来了而感到高兴,说明他对春天怎样?(板书:诗人的喜春之情)我们已经理解了诗人写诗时的思想感情,请大家再来朗诵一遍这首诗,注意要体现出诗人喜春赞春的感情。同时要一边朗诵一边想象诗人描述的景色(配乐,生朗诵)我觉得大家还能够再投入一些,跟着老师再来朗诵一遍。(教师朗诵诗注意姿势)我感觉下面坐了一群了不起的诗人,你们读得太好了。

  6、背诵全诗;

  师:此刻请大家用1分钟的时间背下这首诗。

  (生背诵)请这位同学背一下。好,请各位一齐来背这首诗,注意要把自己当诗人。(生齐背)

  7、体会意境

  师:诗人为我们描绘了春天中柳树的美妙姿态,春天里除了柳树外还有其他美丽的景色,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春天的景色。我看看谁的想象力最好。(配乐)

  请同学们说说你想到了哪些美丽的景色?

  8、自查知识掌握状况;

  师:请大家对照学习要求自己检查一下是不是都已经到达了。(出示学习要求)(板书:你已经明白的;你还不大清楚的;你还想明白的)

  练习(根据时间安排)

  三、结束

  1、学法总结;

  我们在学习这首古诗时是按什么顺序。你是怎样学懂这首诗的。(板书学法)

  2、作业布置

  春天是美丽的,正因为如此古今中外有无数的人描述春天,赞美春天。这些人中有画家,音乐家,诗人等。大家回到家后收集一下有关的资料,当然也能够把你对春天的看法收集进去。明天我们来开展一次“春天”展示会。


《咏柳》的案3篇(扩展8)

——《咏柳》教学反思

《咏柳》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咏柳》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咏柳》教学反思1

  古诗是我国的文化瑰宝,语言凝练,意境优美,寓意深邃。小语教材中收录了许多名作佳篇,修订后的大纲也要求在小学阶段背诵80首古诗词。这充分说明古诗是小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的古诗教学,往往注重讲解注释,学生在枯躁无味的逐字逐句的解释中,往往不能体味到我国古诗独有的韵味美和意境美。

  最近,我校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指导下,运用我校教师创意,由网络公司开发的网络教学*台,尝试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古诗教学。网络*台实现了教学资料和教学信息的共享,增加了教学的知识容量。同时,灵活方便的交互方式,为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自主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一、运用网络教学资源,创景设境,感受古诗意境美。

  古诗的艺术美体现在它的画面意境美上。古诗中的意境美,是诗人刻意追求的创造性艺术,古人云:“有境界自成格”,就是对诗歌意境创造的高度概括。

  课始,师生共同进入网络教学*台中的资料室,点击视频动画,随即在学生眼前出现了一幅幅动态画面:在清清的小河边,一排婀娜多姿的垂柳倒映在水中,柳叶翠绿翠绿的,把水面染绿了。微风徐徐吹来,柳条儿迎风飞舞。学生在悠扬的古筝曲中仿佛来到河边,与诗人共赏美丽青翠的柳树。他们激情高涨,思维活跃,已经自然而然地进入到课文的意境中了。当教师板书课题“咏柳”时,学生情不自禁地说,柳树好美,值得人们去歌颂、赞美。

  在建构主义理论中,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在教学设计中,创设有利于学习者建构意义的情境是最重要的环节。我们在教学中,运用色彩鲜艳的动态视频、生动逼真的音响效果,为学生创设出生动形象的情境,使学生对所学古诗有一个很好的感知。

  二、运用网络教学资源,建立信息库,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信息库是网络学习环境中最主要的信息资源。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被动接收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新大纲也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在教学中,我们利用网络*台信息丰富和高交互的特点,设计了一个有利于学生知识获取和应用的具有多种外部表征的信息库。它包括资料室、小字典、指导栏、赏佳文、测试区、写作栏等栏目。将与所学古诗有关的资料,如作者介绍,时代背景、典故趣事、学习任务、难点导学、相关诗文、自测题等,通过图片、文字、音像等形式收录,学生依据自己的认知水*,对*台所供的信息加以选择吸收、加工处理,从而使学生真正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正确地学习理解古诗。

  1、利用资料室,查询知诗人。

  新大纲要求学生在学习浏览时,能根据需要收集有关材料。我们利用教学*台引导学生在资料室里查询作者及写作背景资料。如学生通过浏览查询资料后,不但了解了诗人贺知章的生*,还知道了诗人的其他诗歌。有一位学生还当堂兴致勃勃地背诵了诗人的另一首著名诗歌《回乡偶书》。接着老师指导学生要懂得根据学习需要搜集处理有效的信息,就是要搜集跟课文有关的,有助于理解诗意的材料。

  引导学生在网络*台里查询有效信息,既为下一步学习古诗打下基础,又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品质和收集信息的能力。

  2、利用小字典,自学生字。

  网络*台里的“小字典”一栏有每个生字的读音、书写过程、部首、字义及相关的同义字、形近字、成语等资料。《咏柳》这首诗有四个生字,教师放手让学生运用*台中的“小字典”,自学生字,并要求学生学完生字后,做一做*台中的测试题检测自己的学习情况。教师则根据学生的自测情况,有重点地进行指导与点拨。如:教师根据检测反馈系统查询到部分学生没有读准“绦”字的读音,在自测题中选择了“tiāo”这个音节,便运用听录音、范读等形式帮助学生纠准字音。

  网络*台具有教学信息多样化、教学反馈信息及时性、便于监督学习的特点,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挑战。

  三、运用网络教学资源,质疑讨论明诗意,欣赏古诗语言美。

  古诗的艺术美还表现在它的语言艺术上。文字是语言的艺术,古诗是用最精粹的语言写成的。因此,古诗中的语言艺术美必须要挖掘,借以提高学生欣赏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如,诗人把“碧玉”、“丝绦”形象地比作碧绿的柳叶和狭长的柳条,作者比喻得十分精当,使语言产生了美感。在教学时,为了引导学生欣赏诗中的语言艺术美,教师向学生展示碧玉那精美的图片,出示柔长的绿丝带,让学生说说柳叶与碧玉、丝带与柳条之间有什么相同之处。学生通过讨论,深深感受到:春天的柳叶颜色鲜亮如碧玉般闪着光亮,碧玉是名贵的,而春天的柳叶是那样娇美,同碧玉一样珍贵,从而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同样,绿丝带是细柔的,长长的,那柔软的柳条不真如这丝带吗?作者的想象真丰富细致呀,比喻多恰当呀,学生由衷感叹。

  又如,诗中的“裁”字巧妙地把春风比作一位高明的裁剪师,把柳叶裁剪得又细又长,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教学时,教师播放一段录像:春风吹过,小草钻出嫩绿的脑袋;桃树、李树上花团锦簇;蝴蝶在快乐地飞舞、蜜蜂在辛勤地采蜜……好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多彩的画面、教师声情并茂的配音,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不仅领略到诗中所表达的意蕴和意境,而且还领悟到诗中语言文字运用之妙。

  建构主义也强调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那精要之点还是需要教师去精心点拨的。教师在熟悉教材,钻透古诗,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注意精心设计思考题与讨论题,使提供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总是处于“学生最近发展区”,让他们能“跳起来摘到苹果”。

  四、运用网络教学资源,想象诵读悟诗情,培养学生美的情操。

  学生理解古诗的内容后,教师再次出示与诗歌内容想吻合的录像,让学生感情诵读,这首诗节奏鲜明,韵律和谐,情感丰富,语句简练,琅琅上口。大纲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学生在诵读中体会和品味到这首古诗所描写的画面真像一幅写意的*画,从而激发了学生美的情感,增强学生美的感受,发展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学生赏读诗歌后,教师及时引导学生用一句话来赞赞春天的柳树,这时的语言训练可谓水到渠成了,学生的发表欲高涨,一句句精妙的话语脱口而出:“柳树,你是春天的使者,给我们带来了春的气息!”“春天因有了你而更加生机昂然!”“你那婷婷玉立的姿态是春天里最美的画!”

  利用网络*台可以便捷地在精彩纷呈的画面中让学生感受意境美。而在传统语文教学中,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文化素养以及教师的讲授方法等因素,使学生很难进入文学作品的意境。而语文教材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教材的感悟是多元的。因此运用网络丰富的资源,可以增强学生民族文化的底蕴。

  五、运用网络教学资源,拓展学习,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质。

  语文学科的综合性强,覆盖面广。网络*台为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网络*台的功能强大,教师充分运用*台功能组织学生进行写话、绘画、阅读、歌唱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如喜欢写作的学生随意调用*台资料室的精美图片,给图片配上佳句美文,学生就将*时积累的好词佳句在此时倾吐一番,写出了散文般的话语,学生得到了创造美的能力的锻炼。绘画小组的学生利用画笔软件,根据诗文再加上自己的想象练习作画。一幅幅充满童趣的画面产生了,他们对春天的感受用画画形式表达出来,并且把画上传到*台里,同大家欣赏。喜欢音乐的学生,点击*台上的“古诗新唱”按钮,就可进入音乐区。他们带上耳机,随着乐曲尽情欢唱,那婉转动听的音乐使孩子们深深陶醉期间。喜欢阅读的学生走进“赏佳文”区,在网上浏览其它描写春天的诗歌和散文。古今中外那些文笔精美的文学作品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他们在诗情画意中复习巩固所的内容。

  在这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制作电子小报和网页,因为编写电子小报和网页的过程其实是一次语文综合素质全面展示的过程,也就是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学生在互联网上采集图片、文章,编入自己的小诗和文章,在Word和FrontPage软件里排版制作,适当地用动画和花边点缀。这一张张生动漂亮的电子小报和网页,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些知识完全由学生主动探索、相互协商建构而成,其价值远远超过教师在传统课堂上灌输。

  网络教学*台进入课堂,表现出了其独特的优越性,要求我们教师在数字化环境下,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来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也就是促进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变革,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实践证明,运用网络教学*台中进行古诗教学,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下,采用“自主学习”的古诗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古诗教学效率,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咏柳》教学反思2

  一、导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喜欢)为什么喜欢春天呀?(因为春天很美丽)那么,有没有同学能说说春天哪些地方是美丽的?(花草树木)同学们说得非常好,春天里美丽的景色实在太多了,那你们喜欢春天里的柳树吗?(喜欢)谁能说说春天的柳树是什么样子的?说得好,今天呀,我们就要来学习一篇关于柳树的诗歌〈咏柳〉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看看这里的诗歌是谁写的?(贺知章)贺知章是唐朝的诗人,少年时就以诗歌著名,现存的诗有19首,除〈咏柳〉以外,〈采莲诗〉和〈回乡偶书〉也很有名。

  二、学习诗歌。

  (一)、初读。

  1.师范读诗歌。

  2.让同学们指出生字,师生一起将生字读准。

  3.师生一起读诗歌。

  4.自由读师诗歌,指名读。

  5.找找会背的同学同背诵诗歌。

  (二)、了解诗意。

  1. 、诗人都写了些什么呢?现在我们再来做进一步的理解。先请同学们想一想:“咏”什么意思?“咏柳”呢?

  2、在“碧玉妆成一树高”中,我们得理解哪些字?

  “妆”——装饰。什么装饰了什么?柳树真是碧玉装饰成的吗?

  一“树”——在这时三月示一棵树吗?那“一”在这里什么意思?(整棵树)

  说说诗句意思。(鼓励展开想象,有不同的说法)

  3、千万条柳枝,在春风中飘荡,诗人又想到了什么?“丝绦”什么意思?用“绿丝绦”来比喻柳枝写出了柳枝的什么特点?说诗意。

  4、齐读1、2句,问:第1句着重写(树),第2句呢(枝),诗人通过形象的比喻,把新叶满树的翠绿比作(碧玉),把柔美的柳枝比作(绿丝绦),突出了垂柳的什么特点?(翠柳、柔美、充满生机)从而展现了“垂柳”的“美”。

  5、“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又该怎么理解呢?

  6、第1句写“树”……第3句写什么?(叶),第四句呢?(春风→风)

  7、从诗题“咏柳”上看,这首诗要赞美的是柳树,你觉得诗人仅仅是在赞美柳树吗?那是在赞美什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8、齐读,说说你最喜欢哪一句?你为什么喜欢?(师小结:作者的想象多么丰富,从满树的新叶想到“碧玉”,从随风飘荡的柳条想到“绿丝绦”,多么贴切而生动呀,更值得我们学习的是他大胆而巧妙的想象,把“二月春风”想象成手执剪刀的能工巧匠,把春风写“活”了,也把柳树写“活”了。)

  9、这首诗的妙处还不仅于此,请同学们看,诗人从“树”写到“枝”,再到“叶”,然后想到春风。诗人(整体)到(部分)先观察后(想象)的顺序来写,显得有条有理,自然有序。短短的四行诗,却充分的体现了丰富的想象和精心的构思,这也许便是“咏柳”传唱至今的原因。

  (三)、朗读,默写。

  1、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

  2、同桌对读。

  3、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背

  4、生字正形,默写

  三、背写春天的古诗

  四、学新诗

  春天多么美好,接下来,老师再给大家推荐一首〈春晓〉,这首诗又会把我们带入怎样的一种境界呢?(板书)

  1、你们知道孟浩然吗?

  2、师范读。

  3、生自由读。

  4、出示个别词意,同桌共同理解。

  5、指名1—2人说诗意。

  6、指名朗读、齐读。

  五、总结。

  六、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没有照顾到班上基础较差的几个同学,在课后,我与他们交流的时发现他们对诗歌的理解不够,也没能背诵下来。我觉得如果再上这一课,应该再增加读的机会,以及对诗歌的理解。

《咏柳》教学反思3

  诗,以其古朴深邃的已经感染着我们。

  古诗《咏柳》,通过描写在春风吹拂下,柳树迷人的姿态,赞美了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春天。教学中以学生实践导入,并通过温故知新,从以前学过的“咏鹅”理解“咏柳”就是赞美柳树。并鼓励学生带着问题初读课文,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理解“诗人通过赞美柳树,也赞美了春的创造力”。课堂练习突出对学生说和写的锻炼。

  俗话说:“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三年级的学生通过前面几个学期的学习,对古诗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于是,对《咏柳》一诗,我作出了以下两个方面的要求:

  第一,熟读并能背诵这首古诗。

  第二,能用自己的话解释诗句的意思。

  这两个要求是相互相通的。通过诵读、男女互读,同桌互读的形式让学生熟悉诗句,结合图片和音乐让学生在多次的诵读中感悟诗歌的意境,在读中感悟春天的美。

  二年级学生虽然对古诗诗意不作考查要求,但学生已经初步具备理解诗句的能力,可以在具体的教学中尝试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把诗句的意思,简单地写下来。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也把诗意理解作为一个小小的训练,让学生在读与写的两相配合下,细细品味春天柳树吐芽,柳条碧绿的生

  机勃勃的景象,继而理解题眼“咏”的意思,揣摩诗歌所要表达的歌颂、赞美之情。

  《咏柳》一诗,通俗易懂,且文段短小,在教学中,可以尽量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来提高对古诗学习的兴趣。

《咏柳》教学反思4

  《咏柳》教学反思

  在教学古诗《咏柳》其中的两行诗“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时”时,我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在这美好的春光里,似剪刀的二月春风除了剪出细嫩的柳条外,还剪出了什么?”一经“点燃”,学生精彩纷呈的各异思维就展现出来:

  “剪出了火红的桃花”,“剪出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剪出了大地的胡须——小草”??预料之中的答案让我满意,正当我打算收场时,一位孩子说:“还剪出了这一大片春光。”语出惊人,使我一愣,心中盘算该如何评价这样的答案,如果按照常理思考:“春光”这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如何能用“剪”呢?但多年的教学实践又提醒我:“要小心对待学生萌芽中的创新思维”。

  也许是受到了我的鼓舞和这个富有创意孩子的启发,接下来一个个孩子的发言则完全超出了我的意料之外,带给了我更大的震动:“剪出了花的香味”“剪出了宛转的鸟语”“剪出了草地上我们嬉戏的姿态”“剪出了春光中孩子们的一张张笑脸。” “剪出了风中悠扬的歌声”??最后一位同学俨然在做着精辟的总结“剪出了空气中快乐的气息”。

  回到办公室,望着窗外美好的春光,我又在回味学生刚才的话语,发现这竟带给了我那么多享受的画面。我明白了:有时候千万不要自以为是,给孩子强加*的思想,儿童的世界是可以尊重的。我又很庆幸:就是因为自己的顺势而导,才使诗意喷薄。

《咏柳》教学反思5

  历来古诗的教学,有许多老师在探究。现代人学古诗,讲古诗,理解古诗,体会诗人的情感,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要想把古诗课上得生动、学生轻松理解诗意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教学开始,我板书课题“咏柳”,问学生“咏”是什么意思,学生摇头,我鼓励学生查字典,得到“咏是用诗歌的形式描述,有歌颂、赞美的意思。”我接着说:“诗人要赞美什么样的柳树呢?是这样的吗?” 我随手在黑板上用赭石色粉笔画出了一棵只有树干和几条光秃秃的柳条的样子。学生迟疑了片刻,马上有学生说:“不能吧!”这迟疑正证明了他们对诗句的不理解和疑惑,为进一步学习古诗起到了推动作用。“让我们打开书,看看书中是怎样描写的!”学生翻书读起来,我又分别找几名同学朗读。在多次的朗读之后,我又引领学生回到黑板,“你们能帮助我把诗人笔下的柳树画出来吗?”学生开始各抒己见,“这棵树应该很高,从‘一树高’就知道树很高。” “从‘万条’知道树的枝条有很多条,应该多画些枝条。” ……就这样,在这样的氛围中我们把这首诗学完了。

  如果让学生再看着图片来朗读感悟将会使学生印象更深刻。

《咏柳》教学反思6

  语文教学,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这是新课标中明确规定的,所以在《咏柳》这一课的教学中,我根据低年级学生喜欢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这一特点,在课前,通过让学生收集有关柳树的图片,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热情。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诗歌的特点,出示直观的插图,再现诗歌意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感悟春天的美。

  在本课的识字教学中,我充分发挥“主人”意识,让学生自己观察字的结构,然后小组讨论怎样记住这些字,从中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贯彻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课标精神。

  另外,我让学生在学诗歌中练习写话,让学生借助自己所收集的图片,先说后写,鼓励学生把心中所想、口中要说的话用文字写下来,消解写作的神秘感,让学生想说什么就写什么。从中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咏柳》教学反思7

  当完成教学写这篇教学反思的时候,我心中涌动的是浓浓的感谢和感动,低年级的古诗教学很难定位,仅仅将古诗作为识字的载体,教学时满足于一遍一遍地读,缺失了发展学生思维、语言的重要环节,形同囫囵吞枣,让学生逐字逐句地理解研讨,对于学生来讲,又是强人所难,会令他们丧失情趣。我想在二年级古诗教学中,从情趣化入手,更符合学生年龄与认知特点,古诗重想象,没有想象就没有审美。解读古诗时,想象更是不可或缺,它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达到“思接千载”“神通万里”的境域。古诗教学情趣化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注意引起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再现作品描绘的场景、画面,丰富作品中的形象,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产生移情和共鸣,融情于境,入境悟情。”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力争做到以下几点:

  1.结合关键词深入理解古诗: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作者笔下的柳树的样子——高,绿,柔软,茂密,美丽等,从而引出“高”“绿丝绦”“妆”“万条”“垂”等关键词。

  2.淡化诗意,寓诗意教学于无形:如设计贺知章和老船夫的对话,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的意思。

  3.激发学生想象,发展学生思维。

  4.结合图片,激发向往:在这节课上,我多次通过图片,让学生欣赏春天,并力争通过优美的语言使学生产生“春天真美呀”的感叹,从而与作者贺知章产生共鸣——表面是赞美柳树,实际上是在赞美这催生万物复苏的春天。

  5.旁征博引,指导积累:让学生汇报所知道的关于春天的古诗。

  不足之处:

  1.在语文课上求大求全,想展示的东西太多,导致主题不突出,思路不清晰。

  2.教师本人,表现过于紧张,缺乏从容,导致课堂死板。

  3.在备课前一定要充分研究学生,同样一节课,不一定适用于所有的孩子。

《咏柳》教学反思8

  在执教《咏柳》中,有一个教学环节:让同桌的两个学生互相读,纠正字音。在开始之前,说到:“请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你认为他(她)读得好,你就学学他(她),你认为他(她)读得不如你,你就帮帮他(她)”。一时间,两个小伙伴就你一句,我一句地读开了,有的说:“这句话应该这样读……”,有的说:“我们一起读吧!”每一个孩子都积极、主动,他们情绪高涨、热情投入,形成了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动态教学过程。

  这个过程使我深刻感受到要尊重、赞赏每一位学生。全班这么多个学生,难免有成绩不理想的学生,面对班级中的学困生,我教师不是抱怨指责,不是轻言放弃,而是尊重每一位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你认为他(她)读的不如你,你就教教他(她)”,一句“不如你”,既保护了那些后进生同学的自尊心,又体现了老师的善意关怀和对每一位同学的尊重、期待。当然,对于那些成绩优秀的孩子老师也不失时机地给予赞赏、鼓励,“你认为他(她)读得好,你就学学他(她)”,能够得到同学的赞扬、学习,这不是一件令人自豪而高兴的事情吗?

《咏柳》教学反思9

  反思一:咏柳教学反思

  语文教学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这是新课标中明确规定的,所以在《咏柳》这一课的教学中,我根据低年级学生喜欢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这一特点,在课始运用课件,通过让学生在优美的乐曲中欣赏柳树的图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本着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这一点,引导学生采取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各种有效的方法逐字逐句理解诗句的"意思,从而明白整首诗的意思,以便进一步体会诗人的感情。

  当汇报交流时,他们大多只是按照诗句的顺序,生硬地连起来,整句诗的意思听上去很别扭。古诗的语言倒置现象较多,有时要先解释最后的词句。孩子们较少接触,我强调诗句的意思可以用自己的话来表达,但要说通顺。最后,部分的孩子能用自己的话说得出来了。当然还有一部分不会说的。这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这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一点上我的目的想让他们了解学习的古诗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当他们掌握了方法,我们的古诗教学会更轻松。

  在教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时”时,我启发学生发挥想象,“二月的春风还-----”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我想会有很多很多精彩纷呈的各异思维展现出来,但是也许是换班讲课的原因,学生的回答也仅仅是课件图片上的几个,思维并没有完全发散开来,在这一点,教师处理比较仓促,可以进一步引导,让他们放飞想象的翅膀。

  在本课教学中,识字是随文进行,对“裁”“剪”两个比较易错字做了书写指导学习,我充分发挥主体意识,让学生自己观察字的结构,从中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整节课下来,感觉作为教师在古诗教学中还是没有完全放开,没有完全投入教学中去影响学生感染学生,因此对诗的意境体会的不够到位,感情朗读没有达到最预期效果。

  反思二:咏柳教学反思

  《咏柳》是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旨在春天来临之际,让学生随着文本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大多数孩子已经能熟读、背诵这首诗了。所以,我除了要让学生掌握本课的7个生字之外,主要是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培养学生利用手中的学习工具自学古诗的能力和兴趣。

  教学开始,我板书课题“咏柳”,问学生“咏”是什么意思,学生摇头,我鼓励学生查字典,得到“咏是用诗歌的形式描述,有歌颂、赞美的意思。”我在咏字后面加了一个“柳”字,问“咏柳”是什么意思?“就是赞美柳树。”“那快看图读古诗,说说诗人赞美了柳树什么?”

  我根据低年级学生喜欢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这一特点,在课前,通过让学生收集有关柳树的图片,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热情。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诗歌的特点,出示直观的插图,再现诗歌意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感悟春天的美。

  在本课的识字教学中,我充分发挥“主人”意识,让学生自己观察字的结构,然后小组讨论怎样记住这些字,从中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贯彻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这一课标精神。

  反思三:咏柳教学反思

  诗,以其古朴深邃的已经感染着我们。

  《咏柳》一诗,世人通过写初春二月柳树、柳叶、柳条,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多姿多彩的春天,继而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到来的喜悦以及对春天景色的赞美。

  俗话说:“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三年级的学生通过前面几个学期的学习,对古诗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于是,对《咏柳》一诗,我作出了以下两个方面的要求:

  第一,熟读并能背诵这首古诗。

  第二,能用自己的话解释诗句的意思。

  这两个要求是相互相通的。通过诵读、男女互读,同桌互读的形式让学生熟悉诗句,结合图片和音乐让学生在多次的诵读中感悟诗歌的意境,在读中感悟春天的美。

  三年级学生虽然对古诗诗意不作考查要求,但学生已经初步具备理解诗句的能力,可以在具体的教学中尝试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把诗句的意思,简单地写下来。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也把诗意理解作为一个小小的训练,让学生在读与写的两相配合下,细细品味春天柳树吐芽,柳条碧绿的生机勃勃的景象,继而理解题眼“咏”的意思,揣摩诗歌所要表达的歌颂、赞美之情。

  《咏柳》一诗,通俗易懂,且文段短小,在教学中,可以尽量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来提高对古诗学习的兴趣。

《咏柳》教学反思10

  《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描写春天的诗,诗中描写了春天柳树吐芽、柳条碧绿的生机勃勃的景象。在教学中,我先板书课题“咏柳”,问学生“咏”是什么意思,学生摇头,我鼓励学生查字典,得到“咏是用诗歌的形式描述,有歌颂、赞美的意思。”我接着说:“诗人要赞美什么样的柳树呢?是这样的吗?” 我随手在黑板上粉笔画出了一棵只有树干和几条光秃秃的柳条的样子。学生迟疑了片刻,马上有学生说:“不对吧!”很多学生产生了疑问。有的说:应该是绿色的,不该是白色的!有的说:柳枝是不是太少了,春天来了,不应该只有这几枝。看到同学们一颗颗质疑的眼睛,我顺水推舟:“让我们打开书,看看书中是怎样描写的!”学生翻书读起来,我又分别找几名同学朗读。在多次的朗读之后,我又引领学生回到黑板,“你们能帮助我把诗人笔下的柳树画出来吗?”学生开始各抒己见,“这棵树应该很高,从‘一树高’就知道树很高。” “从 ‘万条’知道树的枝条有很多条,应该多画几条。……就这样,在这样的氛围中我们把这首诗学完了。另外,在本课的识字教学中,我充分发挥“主人”意识,让学生自己观察字的结构,然后小组讨论怎样记住这些字,从中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贯彻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课标精神。如果本课让学生再看着图片来朗读感悟诗歌的意境,同时也在读中感悟春天的美,将会使学生印象更深刻。

《咏柳》教学反思11

  1、两首诗一个主题,与其说是在教学两首古诗,不如说是让学生通过两首古诗徜徉在更多描写春天的美诗文中,从而感悟春的勃勃生机,春的万紫千红。教的时候既要注意区别,又要注意联系,前者为点,后者为面,点面结合构成了美丽的春天。

  2、《咏柳》从剪,裁入手,学习完后自然剪出《春日》,过渡自然。两首古诗的分开教学看似独立,其中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自始至终不离“春”这一主题,为二次整合铺垫基础。课末,将两首古诗再次整和,进行对比参读。使学生领会到:《咏柳》如细笔勾勒,由一柳而见出整个春天;《春日》则如泼墨挥毫,渲染出春天的“无边光景”,“万紫千红”。然而此处对比的实质并非为求异,而为探求两首古诗内在精神之一致,即对春天的赞美和热爱。至此,学生对春的感悟和热情得以升华,此时,让他们写下心中对春的感受便如水到渠成,一蹴而就。课堂氛围达到高潮。

  3、让学生学诗画画是最佳选择。引入朱自清的散文《春》,使古今诗文得以整合。

  两首教学有所不同。《咏柳》是让学生感受到柳树的色彩美和形态美并用自己的话将一、二两句诗写下来。《春日》则是任选一个景物展开想像说具体感受景物美。还感受语言美、空间美、诗人情操美等。两首古诗品位语言美时,《咏柳》抓住了诗眼“裁”,品位“裁”的精妙。

  4、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作品以诗歌的语言最为精炼,感情最为丰富。而“每一首诗都离不开意念、意象和意境这三个层面”(张厚感)。古人云“三分诗,七分读。”老师要引导学生把握好这三个“意”,品读好这三个“意”。就一定要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读出语调、读出感情、读出韵味,让他们在反复吟诵中浮现出诗的意蕴。读诗,若要解得其中真意,就需仔细玩味,抓住每一个字、每一句话去体会,这是一个体味诗意的过程,更是一个炼字的过程,一个学习语言、积累语言的过程。这是读诗的关键,也是进入诗境、体会诗情的关键。例如《咏柳》前两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用比喻的手法,描绘了静态中的柳树,却使人感到柳树内在的生命力。我们要尽量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自己去感悟、体会词的妙处。教师只起引导作用,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自然领悟意味深长的诗意。

  5、诵读是引发读者与作者情感共鸣的酵母,是作者和读者情感交流的纽带,通过有声有情的诵读,文中的字句就会活起来,文章整体也会更具形象性,在潜移默化中,读者就会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体验。

  探讨:

  a.如何能照顾到基础较差的一部分学生,他们几乎不思考,不想像,不发问。

  b.要不要学生记教参上的诗意。

《咏柳》教学反思12

  本节课的背诵目标、识字目标、情感目标成功达成。但是诗文的理解方面还是不到位。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1、学生对古诗的意境感情理解比较到位。我采取学生自读,学生范读,老师评价的方法指导学生在读中体会古诗情感。另一方面,七律诗,指导学生从诗文的节奏入手,感悟韵律美,体会诗词意境。2、学生当堂都能够背诵古诗。通过学生自读,指名读,师生接读的方式,包括学困生在内的全体同学都能够有节奏的背诵古诗。3、个体的示范性作用发挥的恰到好处。本节课的诵读部分采取学生相互影响的方式,即通过个别学生的泛读,起到教师泛读的效果。自读之后,指名本班的张国帅、胡瀚远、孟成存、李旭辉等朗读方面比较好的学生泛读,提示其他学生找找自己与他们的差距,从而起到整体的修正。我发现这个方式很好,比老师的泛读效果更好一些,学生之间的学习作用是无限的。4、通过小组赛学的方式,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当堂默写古诗。我觉得这些都是这节课比较好的部分。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与改进方式:1、对诗意的突破不够,虽然我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但是收效甚微,只有班级的中上等学生能够准确的说出诗文的意思。等我班多媒体修好后,下次古诗的教学我将试着采用多媒体图画的方式。学生的形象思维比较活跃,要抓住这一点。每一首诗都是一幅画。2、《春日》这首诗的最后两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整体的诗意学生理解不够,同时对这首诗写实的部分找的不准确。回想了一下,我觉得可能是我对本诗的背景介绍不够深入,上课之初我只介绍了朱熹,点明这首诗是朱熹春日郊游时写的。没有点明朱熹的写作特点。导致学生对本诗歌有模糊的理解却说不出来。

《咏柳》教学反思13

  本课是唐代诗人贺知章描写春天的诗,诗中描写了春天柳树吐芽、柳条碧绿的生机勃勃的景象。在《咏柳》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先板书课题“咏柳”,问学生“咏”是什么意思,学生摇头,我鼓励学生查字典,得到“咏是用诗歌的形式描述,有歌颂、赞美的意思。”我接着说:“诗人要赞美什么样的柳树呢?是这样的吗?”我随手在黑板上用赭石色粉笔画出了一棵只有树干和几条光秃秃的柳条的样子。

  学生迟疑了片刻,马上有学生说:“不能吧!”这迟疑正证明了他们对诗句的不理解和疑惑,为进一步学习古诗起到了推动作用。“让我们打开书,看看书中是怎样描写的!”学生翻书读起来,我又分别找几名同学朗读。

  在多次的朗读之后,我又引领学生回到黑板,“你们能帮助我把诗人笔下的柳树画出来吗?”学生开始各抒己见,“这棵树应该很高,从‘一树高’就知道树很高。”“从‘万条’知道树的枝条有很多条,应该多画条。……就这样,在这样的氛围中我们把这首诗学完了。

  另外,在本课的识字教学中,我充分发挥“主人”意识,让学生自己观察字的结构,然后小组讨论怎样记住这些字,从中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贯彻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课标精神。如果本课让学生再看着图片来朗读感悟诗歌的意境,同时也在读中感悟春天的美,将会使学生印象更深刻。

《咏柳》教学反思14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tāo)。

  不知细叶谁裁(cái)出,

  二月春风似剪(jiǎn)刀。

  注释:

  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

  妆:装饰,打扮。

  一树:满树。一:满,全。在*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绦(tāo):用丝编成的绳带。这里指像丝带一样的柳条。

  裁:裁剪。

  似:如同,好像。

  译文: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咏柳》教学反思15

  《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在回乡途中,看到柳树后突发感想所创作的一首诗。当时正是初春时节,柳树吐出的嫩芽,呈现出了春的勃勃生机。

  授课前,我先让学生画一幅自己眼中的柳树,并写上一两句赞美柳树的话,好让学生提前从色彩方面感知一下碧玉妆成般的柳树,也从形态方面感知何为万条绿丝绦。这样一来,学生对古诗内容较容易理解一些。

  导课时,学生展示的作品超出了我的想象,当他们双手举起自己的作品时,站在讲台上的我禁不住叫了起来:“哇!太美了,我仿佛置身于柳树林。”然后,依次点了三个孩子单独展示自己的作品,他们的描述令我惊叹,也令在场的老师们惊叹。看来,准备工作做得很好。授课时,我采用叙事的方式来贯穿整首诗,从一千年前的某一天开始,引出地点、人物,缘何出现了《咏柳》这首诗。

  整节课来看,流程进行得很好,从对“咏”的理解,到对柳树从远到近的认识,以及作者从观察到想象体现出的对春的无限热爱之情,课堂中呈现得都很好。不足之处是,老师表现得多,学生发挥得少,没有做到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一次经历,一次收获,磨砺中总结经验,在教育这条大道上,和学生携手共进。

  《咏柳》和《春日》这两首古诗拥有同一个主题,与其说是在教学两首古诗,不如说是让学生通过两首古诗徜徉在更多描写春天的美诗文中,从而感悟春的勃勃生机,春的万紫千红。教的时候既要注意区别,又要注意联系,前者为点,后者为面,点面结合构成了美丽的春天。《咏柳》从剪,裁入手,学习完后自然剪出《春日》,过渡自然。两首古诗的分开教学看似独立,其中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自始至终不离“春”这一主题,为二次整合铺垫基础。课末,将两首古诗再次整和,进行对比参读。使学生领会到:《咏柳》如细笔勾勒,由一柳而见出整个春天;《春日》则如泼墨挥毫,渲染出春天的“无边光景”,“万紫千红”。然而此处对比的实质并非为求异,而为探求两首古诗内在精神之一致,即对春天的赞美和热爱。

  为了让学生爱学,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以下的环节:

  1.通过优美的语言、配乐朗诵、启发想象、多种朗读、演演评评等手段,让学生在听听、读读、说说、演演中自然而然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2.教案紧扣古诗特点,把字词句篇、听说读写的训练落到实处。从抓字词的翻译,抓词序的排练,抓句与句之间的衔接,以提高学生组词造词、遣词造句和语言思维能力。

  3.在上课前,有目的的安排学生查阅诗人的有关资料,为理解诗意创造条件。在课后举办“小小诗歌朗诵会”以提高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学生在这种迁移、拓展、延伸的过程中,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得到了一定的培养。

  另外我教学中自认为一大亮点的是让学生学诗画画。并引入朱自清的散文《春》,如使古今诗文得以整合。

  两首教学有所不同。《咏柳》是让学生感受到柳树的色彩美和形态美并用自己的话将一、二两句诗写下来。《春日》则是任选一个景物展开想像说具体感受景物美。还感受语言美、空间美、诗人情操美等。两首古诗品位语言美时,《咏柳》抓住了诗眼“裁”,品位“裁”的精妙。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作品以诗歌的语言最为精炼,感情最为丰富。而“每一首诗都离不开意念、意象和意境这三个层面”(张厚感)。古人云“三分诗,七分读。”老师要引导学生把握好这三个“意”,品读好这三个“意”。就一定要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读出语调、读出感情、读出韵味,让他们在反复吟诵中浮现出诗的意蕴。读诗,若要解得其中真意,就需仔细玩味,抓住每一个字、每一句话去体会,这是一个体味诗意的过程,更是一个炼字的过程,一个学习语言、积累语言的过程。这是读诗的关键,也是进入诗境、体会诗情的关键。例如《咏柳》前两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用比喻的手法,描绘了静态中的柳树,却使人感到柳树内在的生命力。我们要尽量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自己去感悟、体会词的妙处。教师只起引导作用,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自然领悟意味深长的诗意。

  诵读是引发读者与作者情感共鸣的酵母,是作者和读者情感交流的纽带,通过有声有情的诵读,文中的字句就会活起来,文章整体也会更具形象性,在潜移默化中,读者就会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体验。

  但教学中我又有了新的疑问:

  1、如何能照顾到基础较差的一部分学生,他们几乎不思考,不想像,不发问。

  2、要不要学生记教参上的诗意。


《咏柳》的案3篇(扩展9)

——《咏柳》教学反思

《咏柳》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咏柳》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咏柳》教学反思1

  《咏柳》和《春日》两首古诗虽然作者不同,写作朝代与写作方式不同,但其主题却是一致的,即描写和赞美春天的景色。在教学《古诗两首》时,我抓住“春”这一主题,与其说是在教学两首古诗,不如说是让学生通过两首古诗徜徉在更多描写春天的美诗文中,从而感悟春的勃勃生机,春的万紫千红。

  一、多方整合,营造浓浓春意

  本课教学采用了“合──分──合”的方式,将两首古诗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共同突显“春”这一主题。开课伊始,便将两首古诗和盘托出,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发现两首诗之间的共同点──都描写了春天,都写到了春风这一事物──从而引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以此导入对《咏柳》一诗的教学。又以“二月春风裁出了……裁出了……裁出了一个万紫千红的春天(出示:万紫千红总是春)”过渡到《春日》一诗。两首古诗的分开教学看似独立,其中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自始至终不离“春”这一主题,为二次整合铺垫基础。

  课末,将两首古诗再次整和,进行对比参读。使学生领会到:《咏柳》如细笔勾勒,由一柳而见出整个春天;《春日》则如泼墨挥毫,渲染出春天的“无边光景”,“万紫千红”。然而此处对比的实质并非为求异,而为探求两首古诗内在精神之一致,即对春天的赞美和热爱。至此,学生对春的感悟和热情得以升华,此时,让他们写下心中对春的感受便如水到渠成,一蹴而就。课堂氛围达到高潮。

  除了两首古诗之间的整合,本课教学还巧妙地引入朱自清的散文《春》,使古今诗文得以整合。课始,以“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导入新课,揭示了整节课的主题,奠定了课堂的情感基调。课末,以《春》的结尾三段丰富了春的内涵,提升了学生的情感。在这儿,诗、文各有自己独特的语言个性,又具有相同的精神内涵。“诗”是“文”的浓缩, “文”是“诗”的诠释,其有效结合,使学生置身于更广阔的语文空间,营造了课堂的浓浓春意。另外,新旧知识的整合在本堂课中也有体现。课前谈话让学生背诵已学的描写春天的古诗,照顾到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课终鼓励学生阅读和摘录有关春天的美诗文是对课堂教学的延伸拓展。

  二、抓住诗眼,巧设切入口

  语文课程具有重感悟的特点。古诗作为一个整体,传达出其各不相同的情感和意境,而这恰是一首诗的精髓所在。教学时片面注重字词的讲解而忽略对全诗意境的感悟无异于舍本逐末,买椟还珠。

  在分步解读《咏柳》和《春日》时,我分别抓住了“裁”和 “寻”这两个字展开教学。教学《咏柳》,以“为什么作者把春风比作剪刀?这把剪刀裁出了什么?”这一问题切入,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了阅读期待,并最终统领全诗的教学。《春日》一诗,重在让学生思考:作者是在怎样地寻找春天,他的心情如何?带领学生不仅走进诗歌,也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这一“裁”一“寻”,使两首诗互为注脚。

  三、想象补白,丰富诗歌意蕴

  古诗凝练含蓄。诗人往往用跳跃的语言,创造出一种言外有言、意外有意,令人回味无穷的意境来表达审美体验,反映生活本质。如何引领学生读出诗句背后的情味,离不开学生的想象。教学中,我多次通过想象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对诗句的内容进行补白。如教学《咏柳》时,让学生想象春风还裁出了什么?在这儿,学生将已有的对春天的认识,在脑海中转变成一幅幅立体的、鲜活的画面,再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这一过程,无疑充实了诗句的内容,拉近了古诗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丰富了古诗的意蕴。二次整合时,让学生以“ 总是春”练习说话,同样达到了这一目的。

  《咏柳》从剪,裁入手,学习完后自然剪出《春日》,过渡自然。两首古诗的分开教学看似独立,其中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自始至终不离“春”这一主题,为二次整合铺垫基础。课末,将两首古诗再次整和,进行对比参读。使学生领会到:《咏》如细笔勾勒,由一柳而见出整个春天;《春日》则如泼墨挥毫,渲染出春天的“无边光景”,“万紫千红”。然而此处对比的实质并非为求异,而为探求两首古 诗内在精神之一致,即对春天的赞美和热爱。至此,学生对春的感悟和热情得以升华 柳,此时,让他们写下心中对春的感受便如水到渠成,一蹴而就。课堂氛围达到高潮。

《咏柳》教学反思2

  《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描写春天的诗,诗中描写了春天柳树吐芽、柳条碧绿的生机勃勃的景象。在教学中,我先板书课题“咏柳”,问学生“咏”是什么意思,学生摇头,我鼓励学生查字典,得到“咏是用诗歌的形式描述,有歌颂、赞美的意思。”我接着说:“诗人要赞美什么样的柳树呢?是这样的吗?” 我随手在黑板上粉笔画出了一棵只有树干和几条光秃秃的柳条的样子。学生迟疑了片刻,马上有学生说:“不对吧!”很多学生产生了疑问。有的说:应该是绿色的,不该是白色的!有的说:柳枝是不是太少了,春天来了,不应该只有这几枝。看到同学们一颗颗质疑的眼睛,我顺水推舟:“让我们打开书,看看书中是怎样描写的!”学生翻书读起来,我又分别找几名同学朗读。在多次的朗读之后,我又引领学生回到黑板,“你们能帮助我把诗人笔下的柳树画出来吗?”学生开始各抒己见,“这棵树应该很高,从‘一树高’就知道树很高。” “从 ‘万条’知道树的枝条有很多条,应该多画几条。……就这样,在这样的氛围中我们把这首诗学完了。另外,在本课的识字教学中,我充分发挥“主人”意识,让学生自己观察字的结构,然后小组讨论怎样记住这些字,从中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贯彻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课标精神。如果本课让学生再看着图片来朗读感悟诗歌的意境,同时也在读中感悟春天的美,将会使学生印象更深刻。

《咏柳》教学反思3

  诗,以其古朴深邃的已经感染着我们。

  古诗《咏柳》,通过描写在春风吹拂下,柳树迷人的姿态,赞美了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春天。教学中以学生实践导入,并通过温故知新,从以前学过的“咏鹅”理解“咏柳”就是赞美柳树。并鼓励学生带着问题初读课文,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理解“诗人通过赞美柳树,也赞美了春的创造力”。课堂练习突出对学生说和写的锻炼。

  俗话说:“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三年级的学生通过前面几个学期的学习,对古诗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于是,对《咏柳》一诗,我作出了以下两个方面的要求:

  第一,熟读并能背诵这首古诗。

  第二,能用自己的话解释诗句的意思。

  这两个要求是相互相通的。通过诵读、男女互读,同桌互读的形式让学生熟悉诗句,结合图片和音乐让学生在多次的诵读中感悟诗歌的意境,在读中感悟春天的美。

  二年级学生虽然对古诗诗意不作考查要求,但学生已经初步具备理解诗句的能力,可以在具体的教学中尝试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把诗句的意思,简单地写下来。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也把诗意理解作为一个小小的训练,让学生在读与写的两相配合下,细细品味春天柳树吐芽,柳条碧绿的生机勃勃的景象,继而理解题眼“咏”的意思,揣摩诗歌所要表达的歌颂、赞美之情。

  《咏柳》一诗,通俗易懂,且文段短小,在教学中,可以尽量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来提高对古诗学习的兴趣。

《咏柳》教学反思4

  本节课的背诵目标、识字目标、情感目标成功达成。但是诗文的理解方面还是不到位。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1、学生对古诗的意境感情理解比较到位。我采取学生自读,学生范读,老师评价的方法指导学生在读中体会古诗情感。另一方面,七律诗,指导学生从诗文的节奏入手,感悟韵律美,体会诗词意境。2、学生当堂都能够背诵古诗。通过学生自读,指名读,师生接读的方式,包括学困生在内的全体同学都能够有节奏的背诵古诗。3、个体的示范性作用发挥的恰到好处。本节课的诵读部分采取学生相互影响的方式,即通过个别学生的泛读,起到教师泛读的效果。自读之后,指名本班的张国帅、胡瀚远、孟成存、李旭辉等朗读方面比较好的学生泛读,提示其他学生找找自己与他们的差距,从而起到整体的修正。我发现这个方式很好,比老师的"泛读效果更好一些,学生之间的学习作用是无限的。4、通过小组赛学的方式,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当堂默写古诗。我觉得这些都是这节课比较好的部分。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与改进方式:1、对诗意的突破不够,虽然我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但是收效甚微,只有班级的中上等学生能够准确的说出诗文的意思。等我班多媒体修好后,下次古诗的教学我将试着采用多媒体图画的方式。学生的形象思维比较活跃,要抓住这一点。每一首诗都是一幅画。2、《春日》这首诗的最后两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整体的诗意学生理解不够,同时对这首诗写实的部分找的不准确。回想了一下,我觉得可能是我对本诗的背景介绍不够深入,上课之初我只介绍了朱熹,点明这首诗是朱熹春日郊游时写的。没有点明朱熹的写作特点。导致学生对本诗歌有模糊的理解却说不出来。

《咏柳》教学反思5

  《咏柳》、《春日》是两首古诗,前者是唐代诗人贺知章所作,后者出自南宋诗人朱熹之手。这两首诗都描写和赞美了春天的景色。《咏柳》写的是初春二月柳树、柳条、柳叶。《春日》是一首春游诗,赞美了万紫千红的春天景色,同时也点出了“东风”是万紫千红春天的源头这个道理。两首诗把春天描写得姹紫嫣红,多姿多彩,而又充满了勃勃生机,表达了作者对万物复苏的春天的渴望,以及春天到来时的喜悦。除此之外,《春日》一诗还饱含劝学之意。

  上课之前,我细钻教材,品读诗句,搜集相关资料,做好上课前的准备。给学生布置的任务是:熟读诗句,背诵诗句,观察柳树。

  上课时,我自创了一个谜语——“春天到,抽丝叶;春风吹,细腰扭;梳长发,爱春天。”学生很快能猜出谜底:柳树。结合字谜以及学生观察到的柳树的样子,让学生说说柳树的特点,这样很自然就导入了课题。板书完课题后,便是引导学生朗读诗句,着重注意语感和节奏的指导。《咏柳》诗意比较浅显易懂,加之课前布置学生观察柳树,学生对诗意理解起来难度不大,因此我才去抓住重点词语让学生自主读、悟,对照插图自行吟诵的方法来学习全诗,让诗句描绘的柳树的形象在学生的的心中形成以致终生难忘。《春日》的教学我抓住全诗的感情基调,通过设计找“证据”,从关键词入手,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诗句的大意,教师适时点拨。理解了诗的大意,学生再来诵读,必定是“功到自然成”。这是一首写春诗,劝学诗,学生便情不自禁地想起了“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这句警示语,也算是学生明白的另一个道理吧。

  课后,我检查学生背诵的情况,全班通过,然后默写,有十多个学生写错了一个字,其他的全对,奖赏他们每人一个“笑脸”。

《咏柳》教学反思6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tāo)。

  不知细叶谁裁(cái)出,

  二月春风似剪(jiǎn)刀。

  注释:

  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

  妆:装饰,打扮。

  一树:满树。一:满,全。在*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绦(tāo):用丝编成的绳带。这里指像丝带一样的柳条。

  裁:裁剪。

  似:如同,好像。

  译文: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咏柳》教学反思7

  两首诗一个主题,与其说是在教学两首古诗,不如说是让学生通过两首古诗徜徉在更多描写春天的美诗文中,从而感悟春的勃勃生机,春的万紫千红。教的时候既要注意区别,又要注意联系,前者为点,后者为面,点面结合构成了美丽的春天。

  《咏柳》从剪,裁入手,学习完后自然剪出《春日》,过渡自然。两首古诗的分开教学看似独立,其中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自始至终不离“春”这一主题,为二次整合铺垫基础。课末,将两首古诗再次整和,进行对比参读。使学生领会到:《咏柳》如细笔勾勒,由一柳而见出整个春天;《春日》则如泼墨挥毫,渲染出春天的“无边光景”,“万紫千红”。然而此处对比的实质并非为求异,而为探求两首古诗内在精神之一致,即对春天的赞美和热爱。至此,学生对春的感悟和热情得以升华,此时,让他们写下心中对春的感受便如水到渠成,一蹴而就。课堂氛围达到高潮。

  让学生学诗画画是最佳选择。引入朱自清的散文《春》,使古今诗文得以整合。

  两首教学有所不同。《咏柳》是让学生感受到柳树的色彩美和形态美并用自己的话将一、二两句诗写下来。《春日》则是任选一个景物展开想像说具体感受景物美。还感受语言美、空间美、诗人情操美等。两首古诗品位语言美时,《咏柳》抓住了诗眼“裁”,品位“裁”的精妙。4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作品以诗歌的语言最为精炼,感情最为丰富。而“每一首诗都离不开意念、意象和意境这三个层面”(张厚感)。

  古人云“三分诗,七分读。”老师要引导学生把握好这三个“意”,品读好这三个“意”。就一定要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读出语调、读出感情、读出韵味,让他们在反复吟诵中浮现出诗的意蕴。读诗,若要解得其中真意,就需仔细玩味,抓住每一个字、每一句话去体会,这是一个体味诗意的过程,更是一个炼字的过程,一个学习语言、积累语言的过程。这是读诗的关键,也是进入诗境、体会诗情的关键。例如《咏柳》前两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用比喻的手法,描绘了静态中的柳树,却使人感到柳树内在的生命力。我们要尽量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自己去感悟、体会词的妙处。教师只起引导作用,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自然领悟意味深长的诗意。

  诵读是引发读者与作者情感共鸣的酵母,是作者和读者情感交流的纽带,通过有声有情的诵读,文中的字句就会活起来,文章整体也会更具形象性,在潜移默化中,读者就会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体验。

  探讨:a如何能照顾到基础较差的一部分学生,他们几乎不思考,不想像,不发问。

《咏柳》教学反思8

  一、导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喜欢)为什么喜欢春天呀?(因为春天很美丽)那么,有没有同学能说说春天哪些地方是美丽的?(花草树木)同学们说得非常好,春天里美丽的景色实在太多了,那你们喜欢春天里的柳树吗?(喜欢)谁能说说春天的柳树是什么样子的?说得好,今天呀,我们就要来学习一篇关于柳树的诗歌〈咏柳〉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看看这里的诗歌是谁写的?(贺知章)贺知章是唐朝的诗人,少年时就以诗歌著名,现存的诗有19首,除〈咏柳〉以外,〈采莲诗〉和〈回乡偶书〉也很有名。

  二、学习诗歌。

  (一)、初读。

  1.师范读诗歌。

  2.让同学们指出生字,师生一起将生字读准。

  3.师生一起读诗歌。

  4.自由读师诗歌,指名读。

  5.找找会背的同学同背诵诗歌。

  (二)、了解诗意。

  1. 、诗人都写了些什么呢?现在我们再来做进一步的理解。先请同学们想一想:“咏”什么意思?“咏柳”呢?

  2、在“碧玉妆成一树高”中,我们得理解哪些字?

  “妆”——装饰。什么装饰了什么?柳树真是碧玉装饰成的吗?

  一“树”——在这时三月示一棵树吗?那“一”在这里什么意思?(整棵树)

  说说诗句意思。(鼓励展开想象,有不同的说法)

  3、千万条柳枝,在春风中飘荡,诗人又想到了什么?“丝绦”什么意思?用“绿丝绦”来比喻柳枝写出了柳枝的什么特点?说诗意。

  4、齐读1、2句,问:第1句着重写(树),第2句呢(枝),诗人通过形象的比喻,把新叶满树的翠绿比作(碧玉),把柔美的柳枝比作(绿丝绦),突出了垂柳的什么特点?(翠柳、柔美、充满生机)从而展现了“垂柳”的“美”。

  5、“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又该怎么理解呢?

  6、第1句写“树”……第3句写什么?(叶),第四句呢?(春风→风)

  7、从诗题“咏柳”上看,这首诗要赞美的是柳树,你觉得诗人仅仅是在赞美柳树吗?那是在赞美什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8、齐读,说说你最喜欢哪一句?你为什么喜欢?(师小结:作者的想象多么丰富,从满树的新叶想到“碧玉”,从随风飘荡的柳条想到“绿丝绦”,多么贴切而生动呀,更值得我们学习的是他大胆而巧妙的想象,把“二月春风”想象成手执剪刀的能工巧匠,把春风写“活”了,也把柳树写“活”了。)

  9、这首诗的妙处还不仅于此,请同学们看,诗人从“树”写到“枝”,再到“叶”,然后想到春风。诗人(整体)到(部分)先观察后(想象)的顺序来写,显得有条有理,自然有序。短短的四行诗,却充分的体现了丰富的想象和精心的构思,这也许便是“咏柳”传唱至今的原因。

  (三)、朗读,默写。

  1、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

  2、同桌对读。

  3、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背

  4、生字正形,默写

  三、背写春天的古诗

  四、学新诗

  春天多么美好,接下来,老师再给大家推荐一首〈春晓〉,这首诗又会把我们带入怎样的一种境界呢?(板书)

  1、你们知道孟浩然吗?

  2、师范读。

  3、生自由读。

  4、出示个别词意,同桌共同理解。

  5、指名1—2人说诗意。

  6、指名朗读、齐读。

  五、总结。

  六、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没有照顾到班上基础较差的几个同学,在课后,我与他们交流的时发现他们对诗歌的理解不够,也没能背诵下来。我觉得如果再上这一课,应该再增加读的机会,以及对诗歌的理解。

《咏柳》教学反思9

  正文内容:

  一位老师教学贺知章的《咏柳》时,首先让学生观察柳条的样子。她刚从包里拿出一条仿真柳条,不知从哪里冒出了一个声音──“假的!”有些学生嘘嘘地笑起来。

  “能带真的来吗?”老师轻轻地问。

  “不能!”好多孩子喊道。

  “为什么?”老师笑吟吟地问道。

  “我们不能随便折柳条,柳条会疼的。”

  “柳条折下来就枯了。”

  “如果大家都折一根柳条,柳树妈妈会变得光秃秃的。”

  “同学们多么爱护柳树呀!你们一定跟老师一样喜欢柳树,咱们赶紧看看它长得漂亮不,好吗?”

  学生仔细地观察了起来,一会儿教室里响起了“碧玉妆成一树高……”学生声情并茂地吟诵着。

  [反思]

  “假的!”看似学生在搅和,但老师没有指责学生。在意料不到的情景中,教师因时而变,顺势一问“能带真的来吗?”瞬间营造了一种积极的反思氛围,使得学生立刻把视角放到“能不能摘柳条”的问题。学生毕竟是纯洁善良的,他们关爱柳树溢于言表。课堂建立起了浓浓的爱的基调,学生观察柳条兴致盎然,体会诗人赞美柳树、热爱春天的情感也自然水到渠成。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出现课堂矛盾很正常,关键是教师如何随机应变,运用教育机智敏锐地捕捉问题,以深厚的人文底蕴和智慧化解矛盾。这样的课堂生成也许只是“昙花一现”,但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搭建的灵动而开放的课堂,却折射出现春天般的勃勃生机。

《咏柳》教学反思10

  本课是唐代诗人贺知章描写春天的诗,诗中描写了春天柳树吐芽、柳条碧绿的生机勃勃的景象。在《咏柳》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先板书课题“咏柳”,问学生“咏”是什么意思,学生摇头,我鼓励学生查字典,得到“咏是用诗歌的形式描述,有歌颂、赞美的意思。”我接着说:“诗人要赞美什么样的柳树呢?是这样的吗?”我随手在黑板上用赭石色粉笔画出了一棵只有树干和几条光秃秃的柳条的样子。

  学生迟疑了片刻,马上有学生说:“不能吧!”这迟疑正证明了他们对诗句的不理解和疑惑,为进一步学习古诗起到了推动作用。“让我们打开书,看看书中是怎样描写的!”学生翻书读起来,我又分别找几名同学朗读。

  在多次的朗读之后,我又引领学生回到黑板,“你们能帮助我把诗人笔下的柳树画出来吗?”学生开始各抒己见,“这棵树应该很高,从‘一树高’就知道树很高。”“从‘万条’知道树的枝条有很多条,应该多画条。……就这样,在这样的氛围中我们把这首诗学完了。

  另外,在本课的识字教学中,我充分发挥“主人”意识,让学生自己观察字的结构,然后小组讨论怎样记住这些字,从中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贯彻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课标精神。如果本课让学生再看着图片来朗读感悟诗歌的意境,同时也在读中感悟春天的美,将会使学生印象更深刻。

《咏柳》教学反思11

  语文教学,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这是新课标中明确规定的,所以在《咏柳》这一课的教学中,我根据低年级学生喜欢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这一特点,在课前,通过让学生收集有关柳树的图片,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热情。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诗歌的特点,出示直观的插图,再现诗歌意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感悟春天的美。

  在本课的识字教学中,我充分发挥“主人”意识,让学生自己观察字的结构,然后小组讨论怎样记住这些字,从中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贯彻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课标精神。

  另外,我让学生在学诗歌中练习写话,让学生借助自己所收集的图片,先说后写,鼓励学生把心中所想、口中要说的话用文字写下来,消解写作的神秘感,让学生想说什么就写什么。从中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咏柳》教学反思12

  《咏柳》是唐朝诗人贺知章所作,写的是初春二月的柳树。诗的前两句用比喻的手法,描绘了静态中的柳树,却使人感到柳树内在的生命力。后两句用自问自答的形式,赋予巧妙的想象,把对柳树的赞美,引向对春天的赞美。

  我从复习有关春天的古诗导入课题,板书课题“咏柳”,问孩子们“咏”是什么意思,他们摇头。我鼓励学生查字典,明白“咏”有歌颂、赞美的意思。《咏柳》这首诗孩子们课前读了,比较熟悉,背诵很快。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感情朗读、背诵很顺利。

  但是,到了让孩子们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的时候,就不知如何回答了。这一环节,为了让孩子们自主去探究,我安排了>同桌合作学习,并提示孩子们看书中的注释,或者查《词语手册》。当汇报交流时,他们大多只是按照诗句的顺序,生硬地连起来,整句诗的意思听上去很别扭。古诗的语言倒置现象较多,有时要先解释最后的词句。

  孩子们较少接触,我举诗句例子说,强调诗句的意思可以用自己的话来表达,但要说通顺。最后,部分的孩子能用自己的话说得出来了。当然还有一部分不会说的。我认为学习古诗最关键的是从理解重点词语入手,一步步理解诗句意思。这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这需要一个过程。课堂中我讲得比较多,没有让学生在诵读中充分感悟古诗内容。以后我在古诗教学中会更放手些,多给学生一些自由思维的空间,去体会诗意。

《咏柳》教学反思13

  在教学古诗《咏柳》其中的两行诗“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时”时,我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在这美好的春光里,似剪刀的二月春风除了剪出细嫩的柳条外,还剪出了什么?”一经“点燃”,学生精彩纷呈的各异思维就展现出来:

  “剪出了火红的桃花”,“剪出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剪出了大地的胡须——小草”预料之中的答案让我满意,正当我打算收场时,一位孩子说:“还剪出了这一大片春光。”语出惊人,使我一愣,心中盘算该如何评价这样的答案,如果按照常理思考:“春光”这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如何能用“剪”呢?但多年的教学实践又提醒我:“要小心对待学生萌芽中的创新思维”。

  也许是受到了我的鼓舞和这个富有创意孩子的启发,接下来一个个孩子的发言则完全超出了我的意料之外,带给了我更大的震动:“剪出了花的香味”“剪出了宛转的鸟语”“剪出了草地上我们嬉戏的姿态”“剪出了春光中孩子们的一张张笑脸。”“剪出了风中悠扬的歌声”最后一位同学俨然在做着精辟的总结“剪出了空气中快乐的气息”。

  回到办公室,望着窗外美好的春光,我又在回味学生刚才的话语,发现这竟带给了我那么多享受的画面。我明白了:有时候千万不要自以为是,给孩子强加*的思想,儿童的世界是可以尊重的。我又很庆幸:就是因为自己的顺势而导,才使诗意喷薄,精彩流淌。

《咏柳》教学反思14

  古诗是我国的文化瑰宝,语言凝练,意境优美,寓意深邃。小语教材中收录了许多名作佳篇,修订后的大纲也要求在小学阶段背诵80首古诗词。这充分说明古诗是小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的古诗教学,往往注重讲解注释,学生在枯躁无味的逐字逐句的解释中,往往不能体味到我国古诗独有的韵味美和意境美。

  最近,我校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指导下,运用我校教师创意,由网络公司开发的网络教学*台,尝试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古诗教学。网络*台实现了教学资料和教学信息的共享,增加了教学的知识容量。同时,灵活方便的交互方式,为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自主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一、运用网络教学资源,创景设境,感受古诗意境美。

  古诗的艺术美体现在它的画面意境美上。古诗中的意境美,是诗人刻意追求的创造性艺术,古人云:“有境界自成格”,就是对诗歌意境创造的高度概括。

  课始,师生共同进入网络教学*台中的资料室,点击视频动画,随即在学生眼前出现了一幅幅动态画面:在清清的小河边,一排婀娜多姿的垂柳倒映在水中,柳叶翠绿翠绿的,把水面染绿了。微风徐徐吹来,柳条儿迎风飞舞。学生在悠扬的古筝曲中仿佛来到河边,与诗人共赏美丽青翠的柳树。他们激情高涨,思维活跃,已经自然而然地进入到课文的意境中了。当教师板书课题“咏柳”时,学生情不自禁地说,柳树好美,值得人们去歌颂、赞美。

  在建构主义理论中,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在教学设计中,创设有利于学习者建构意义的情境是最重要的环节。我们在教学中,运用色彩鲜艳的动态视频、生动逼真的音响效果,为学生创设出生动形象的情境,使学生对所学古诗有一个很好的感知。

  二、运用网络教学资源,建立信息库,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信息库是网络学习环境中最主要的信息资源。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被动接收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新大纲也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在教学中,我们利用网络*台信息丰富和高交互的特点,设计了一个有利于学生知识获取和应用的具有多种外部表征的信息库。它包括资料室、小字典、指导栏、赏佳文、测试区、写作栏等栏目。将与所学古诗有关的资料,如作者介绍,时代背景、典故趣事、学习任务、难点导学、相关诗文、自测题等,通过图片、文字、音像等形式收录,学生依据自己的认知水*,对*台所供的信息加以选择吸收、加工处理,从而使学生真正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正确地学习理解古诗。

  1、利用资料室,查询知诗人。

  新大纲要求学生在学习浏览时,能根据需要收集有关材料。我们利用教学*台引导学生在资料室里查询作者及写作背景资料。如学生通过浏览查询资料后,不但了解了诗人贺知章的生*,还知道了诗人的其他诗歌。有一位学生还当堂兴致勃勃地背诵了诗人的另一首著名诗歌《回乡偶书》。接着老师指导学生要懂得根据学习需要搜集处理有效的信息,就是要搜集跟课文有关的,有助于理解诗意的材料。

  引导学生在网络*台里查询有效信息,既为下一步学习古诗打下基础,又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品质和收集信息的能力。

  2、利用小字典,自学生字。

  网络*台里的“小字典”一栏有每个生字的读音、书写过程、部首、字义及相关的同义字、形近字、成语等资料。《咏柳》这首诗有四个生字,教师放手让学生运用*台中的“小字典”,自学生字,并要求学生学完生字后,做一做*台中的测试题检测自己的学习情况。教师则根据学生的自测情况,有重点地进行指导与点拨。如:教师根据检测反馈系统查询到部分学生没有读准“绦”字的读音,在自测题中选择了“tiāo”这个音节,便运用听录音、范读等形式帮助学生纠准字音。

  网络*台具有教学信息多样化、教学反馈信息及时性、便于监督学习的特点,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挑战。

  三、运用网络教学资源,质疑讨论明诗意,欣赏古诗语言美。

  古诗的艺术美还表现在它的语言艺术上。文字是语言的艺术,古诗是用最精粹的语言写成的。因此,古诗中的语言艺术美必须要挖掘,借以提高学生欣赏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如,诗人把“碧玉”、“丝绦”形象地比作碧绿的柳叶和狭长的柳条,作者比喻得十分精当,使语言产生了美感。在教学时,为了引导学生欣赏诗中的语言艺术美,教师向学生展示碧玉那精美的图片,出示柔长的绿丝带,让学生说说柳叶与碧玉、丝带与柳条之间有什么相同之处。学生通过讨论,深深感受到:春天的柳叶颜色鲜亮如碧玉般闪着光亮,碧玉是名贵的,而春天的柳叶是那样娇美,同碧玉一样珍贵,从而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同样,绿丝带是细柔的,长长的,那柔软的柳条不真如这丝带吗?作者的想象真丰富细致呀,比喻多恰当呀,学生由衷感叹。

  又如,诗中的“裁”字巧妙地把春风比作一位高明的裁剪师,把柳叶裁剪得又细又长,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教学时,教师播放一段录像:春风吹过,小草钻出嫩绿的脑袋;桃树、李树上花团锦簇;蝴蝶在快乐地飞舞、蜜蜂在辛勤地采蜜……好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多彩的画面、教师声情并茂的配音,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不仅领略到诗中所表达的意蕴和意境,而且还领悟到诗中语言文字运用之妙。

  建构主义也强调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那精要之点还是需要教师去精心点拨的。教师在熟悉教材,钻透古诗,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注意精心设计思考题与讨论题,使提供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总是处于“学生最近发展区”,让他们能“跳起来摘到苹果”。

  四、运用网络教学资源,想象诵读悟诗情,培养学生美的情操。

  学生理解古诗的内容后,教师再次出示与诗歌内容想吻合的录像,让学生感情诵读,这首诗节奏鲜明,韵律和谐,情感丰富,语句简练,琅琅上口。大纲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学生在诵读中体会和品味到这首古诗所描写的画面真像一幅写意的*画,从而激发了学生美的情感,增强学生美的感受,发展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学生赏读诗歌后,教师及时引导学生用一句话来赞赞春天的柳树,这时的语言训练可谓水到渠成了,学生的发表欲高涨,一句句精妙的话语脱口而出:“柳树,你是春天的使者,给我们带来了春的气息!”“春天因有了你而更加生机昂然!”“你那婷婷玉立的姿态是春天里最美的画!”

  利用网络*台可以便捷地在精彩纷呈的画面中让学生感受意境美。而在传统语文教学中,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文化素养以及教师的讲授方法等因素,使学生很难进入文学作品的意境。而语文教材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教材的感悟是多元的。因此运用网络丰富的资源,可以增强学生民族文化的底蕴。

  五、运用网络教学资源,拓展学习,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质。

  语文学科的综合性强,覆盖面广。网络*台为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网络*台的功能强大,教师充分运用*台功能组织学生进行写话、绘画、阅读、歌唱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如喜欢写作的学生随意调用*台资料室的精美图片,给图片配上佳句美文,学生就将*时积累的好词佳句在此时倾吐一番,写出了散文般的话语,学生得到了创造美的能力的锻炼。绘画小组的学生利用画笔软件,根据诗文再加上自己的想象练习作画。一幅幅充满童趣的画面产生了,他们对春天的感受用画画形式表达出来,并且把画上传到*台里,同大家欣赏。喜欢音乐的学生,点击*台上的“古诗新唱”按钮,就可进入音乐区。他们带上耳机,随着乐曲尽情欢唱,那婉转动听的音乐使孩子们深深陶醉期间。喜欢阅读的学生走进“赏佳文”区,在网上浏览其它描写春天的诗歌和散文。古今中外那些文笔精美的文学作品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他们在诗情画意中复习巩固所的内容。

  在这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制作电子小报和网页,因为编写电子小报和网页的过程其实是一次语文综合素质全面展示的过程,也就是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学生在互联网上采集图片、文章,编入自己的小诗和文章,在Word和FrontPage软件里排版制作,适当地用动画和花边点缀。这一张张生动漂亮的电子小报和网页,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些知识完全由学生主动探索、相互协商建构而成,其价值远远超过教师在传统课堂上灌输。

  网络教学*台进入课堂,表现出了其独特的优越性,要求我们教师在数字化环境下,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来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也就是促进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变革,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实践证明,运用网络教学*台中进行古诗教学,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下,采用“自主学习”的古诗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古诗教学效率,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咏柳》教学反思15

  反思一:咏柳教学反思

  语文教学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这是新课标中明确规定的,所以在《咏柳》这一课的教学中,我根据低年级学生喜欢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这一特点,在课始运用课件,通过让学生在优美的乐曲中欣赏柳树的图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本着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这一点,引导学生采取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各种有效的方法逐字逐句理解诗句的意思,从而明白整首诗的意思,以便进一步体会诗人的感情。

  当汇报交流时,他们大多只是按照诗句的顺序,生硬地连起来,整句诗的意思听上去很别扭。古诗的语言倒置现象较多,有时要先解释最后的词句。孩子们较少接触,我强调诗句的意思可以用自己的话来表达,但要说通顺。最后,部分的孩子能用自己的话说得出来了。当然还有一部分不会说的。这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这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一点上我的目的想让他们了解学习的古诗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当他们掌握了方法,我们的古诗教学会更轻松。

  在教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时”时,我启发学生发挥想象,“二月的春风还-----”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我想会有很多很多精彩纷呈的各异思维展现出来,但是也许是换班讲课的原因,学生的回答也仅仅是课件图片上的几个,思维并没有完全发散开来,在这一点,教师处理比较仓促,可以进一步引导,让他们放飞想象的翅膀。

  在本课教学中,识字是随文进行,对“裁”“剪”两个比较易错字做了书写指导学习,我充分发挥主体意识,让学生自己观察字的结构,从中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整节课下来,感觉作为教师在古诗教学中还是没有完全放开,没有完全投入教学中去影响学生感染学生,因此对诗的意境体会的不够到位,感情朗读没有达到最预期效果。

  反思二:咏柳教学反思

  《咏柳》是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旨在春天来临之际,让学生随着文本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大多数孩子已经能熟读、背诵这首诗了。所以,我除了要让学生掌握本课的7个生字之外,主要是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培养学生利用手中的学习工具自学古诗的能力和兴趣。

  教学开始,我板书课题“咏柳”,问学生“咏”是什么意思,学生摇头,我鼓励学生查字典,得到“咏是用诗歌的形式描述,有歌颂、赞美的意思。”我在咏字后面加了一个“柳”字,问“咏柳”是什么意思?“就是赞美柳树。”“那快看图读古诗,说说诗人赞美了柳树什么?”

  我根据低年级学生喜欢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这一特点,在课前,通过让学生收集有关柳树的图片,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热情。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诗歌的特点,出示直观的插图,再现诗歌意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感悟春天的美。

  在本课的识字教学中,我充分发挥“主人”意识,让学生自己观察字的结构,然后小组讨论怎样记住这些字,从中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贯彻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这一课标精神。

  反思三:咏柳教学反思

  诗,以其古朴深邃的已经感染着我们。

  《咏柳》一诗,世人通过写初春二月柳树、柳叶、柳条,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多姿多彩的春天,继而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到来的喜悦以及对春天景色的赞美。

  俗话说:“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三年级的学生通过前面几个学期的学习,对古诗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于是,对《咏柳》一诗,我作出了以下两个方面的要求:

  第一,熟读并能背诵这首古诗。

  第二,能用自己的话解释诗句的意思。

  这两个要求是相互相通的。通过诵读、男女互读,同桌互读的形式让学生熟悉诗句,结合图片和音乐让学生在多次的诵读中感悟诗歌的意境,在读中感悟春天的美。

  三年级学生虽然对古诗诗意不作考查要求,但学生已经初步具备理解诗句的能力,可以在具体的教学中尝试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把诗句的意思,简单地写下来。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也把诗意理解作为一个小小的训练,让学生在读与写的两相配合下,细细品味春天柳树吐芽,柳条碧绿的生机勃勃的景象,继而理解题眼“咏”的意思,揣摩诗歌所要表达的歌颂、赞美之情。

  《咏柳》一诗,通俗易懂,且文段短小,在教学中,可以尽量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来提高对古诗学习的兴趣。

推荐访问:咏柳 《咏柳》案3篇 《咏柳》的案1 《咏柳》ppt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