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丝绸之路》五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3篇(范例推荐)

时间:2023-03-10 17:12:04 来源:网友投稿

《丝绸之路》五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1  教学目标:  1、认知“矗凹”等七个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说出这条路被称为“丝绸之路”的原因,激发同学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让同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丝绸之路》五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3篇(范例推荐),供大家参考。

2023年《丝绸之路》五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3篇(范例推荐)

《丝绸之路》五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1

  教学目标:

  1、认知“矗凹”等七个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说出这条路被称为“丝绸之路”的原因,激发同学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让同学采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学会收集、整理、加工信息,能从网上查阅关于丝绸之路的其他知识,能用简洁的话介绍,从而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及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丝绸之路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

  丝绸之路的价值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挂图

  同学准备: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导语:有一条路,东起俺国的汉唐古都长安,向西一直延伸到罗马。这条路,承载了无数的骆驼与商旅;这条路,传达了东方的古老文化;这条路,传承了东西方的友谊与文明。它是东西方文明交往的通道。今天,让俺们一起随着一座古朴典雅的巨型石雕,穿越时空的阻隔,一起走近──丝绸之路。

  2、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同学自由提问,板书比较主要的问题。如:为什么称作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有什么价值或意义?对于比较简单的问题可由同学互相解答)

  4、带着同学们的问题,读一读课文,看看能否在文中找到答案。

  二、检查预习情况

  1、选择一种你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你特别喜欢的地方,或者读得不太通顺的地方多读一读。

  2、和同学交流一下你最喜欢的局部,读给他听一听,假如能说说理由,就更好了。

  三、阅读课文,交流体会

  (一)体会丝绸之路东西方物质文化交流的价值。

  1、出示句子:“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俺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

  2、读读这个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

  3、你是怎样理解“联系”这一词语的。文中描写“俺们”是怎样“联系”的?

  4、再读文章,用笔勾一勾你认为有价值的地方。

  5、集体交流

  (预设:同学会找出*使者和安息国互相交流的地方。找到*使者为安息国带去了“绫罗绸缎”,而安息国则将自已国家的”驼鸟蛋”,以及特色文化“魔术”、“杂技”等献给了*。假如个人同学没有找到,可以再讨论)

  (二)体会丝绸之路在东西方精神文化交流方面的作用。

  1、安息国与*在进行交流的时候,两国人民都是怎样的.心情呢?小组内进行分角色朗读,注意模仿一些动作与表情,体会一下两国人民的心情。

  2、小组汇报扮演,再读文章。

  3、通过分角色朗读,你体会到了两国人民怎样的心情?同学充沛交流。

  (预设:同学通过文章对两国人民一些动作表情的描写,例如:安息国臣民等待时的“浩浩荡荡的大军在边境迎候”,刚出现骆驼队时人们的“欢呼”“奏乐”“欢腾”。*使臣的”大跨步上前”“满面笑容”;安息国将军的“翻身下马”“高兴得连连点头”等地方可以看出两国的友好与融洽)

  4、引读:这一场景的实现,多亏了一条道路呀!──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俺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

  (三)结合资料,深入理解

  1、其实,今天俺们看到的这一幕,只是通过丝绸之路发生的一个小小的故事。这样的故事还有好多好多。你还知道些什么呢?把你搜集的资料和大家一起交流交流吧。

  2、交流小组内搜集到的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3、老师也有一个小小的资料和大家交流。由于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执政官恺撒,衣着*丝袍进入剧场,轰动一时,从而,出现了*的丝绸热效应。从此以后罗马城内的豪华市区,就设有专售*丝绸的店铺。而当时*的丝绸,全部都是经过这一条道路进入罗马城内的,而这丝绸之路的开辟者就是著名的──张骞。

  4、齐读课文13自然段

  5、你有什么体会?

  6、再读13自然段。

  7、回答课前两个问题

  (1)为什么称作丝绸之路?

  因为在这条道路上,主要的贸易物品是丝绸。

  (2)丝绸之路有什么价值或意义?

  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交流的通道。同时板书。

  四、小结

  古代的丝绸贸易,骆驼与商旅的情形,俺们没有机会再看到。而现在耸立在西安市玉祥门外的巨型石雕,在默默地给俺们讲述着丝绸之路上那古老而美丽的故事。(出示挂图)让俺们再来看看这一幕古老的风景,重温那动人的一幕幕。齐读第一自然段与最后一自然段。

  板书:

  东西方友谊交流之路

  丝绸之路、东西方经济交流之路

  东西方文化交流之路

  教学反思:

  同学对《丝绸之路》的内容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铺垫,因此本节课主要采取了同学自主学习合作的方法进行教学。比方在丝绸之路的线路教学中,不只要求同学了解大致的线路,经过哪些区域,而且要求同学通过古今对照,了解经过现在的哪些国家和地区。考虑到这个问题可能有些难度,因此采用了一次小组的合作学习,让同学感受到历史其实离俺们很近。另外,在丝路上的交易活动,应该说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俺采用了小组合作扮演的形式,对中原和西方之间进行交易的货物作了区分。这种教学方式比以前单一的记忆要强很多,三位同学的精彩扮演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不只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让每一位同学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当时丝绸之路上的繁荣景象。此外,也协助他们理解丝绸之路在古代中西方交流上所起到的重大作用,使学习更加贴近历史。贴近历史,感受历史正是俺的期望,在这节课上,俺和俺的同学们都做到了。

《丝绸之路》五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2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丝绸之路的来历及开辟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板题示标。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2课《、丝绸之路》(板书)请看目标。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初读课文,扫除生字)

  1、师:怎么实现目标呢?首先,请同学们轮读课文,比谁能读准字音,声音响亮,语速适中。XX你先读。其余同学认真听,发现有错的地方,请举手帮助纠正。

  学生轮流朗读,有错即停,教师板书学生读错的字于黑板左侧。请其他同学更正。

  (若学生声音响亮,则表扬:好,声音响亮,请坐。若学生声音小,即停,说:“哪个同学能声音响亮,请举手?”若学生读书速度快,老师则范读一两句或说:“哪个同学能比他读得慢,请举手?”)

  指名读,生纠错,师板书。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二读课文,读流利)

  师:生字都认识了,老师相信大家能把课文读得既正确又流利。赶紧开始练习,3分钟后,我们来比赛。

  1、生练读。

  师:时间到,谁敢来读?要求:读的时候,吐字清晰,声音响亮。

  2、指名读。

  3、生评议(是否流利上去评)

  (指后进生朗读,读得不太好的由中等帮忙,如还读不好的,可由优等生进行范读)

  4、如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确实读不好的,教师可范读。

  四、第三次“先学后教”(再读课文,分段)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给课文分段,并写出段意。(5分钟后,比谁写得好!)

  1、生自学,师巡视。

  2、指名回答,不足他人补充。

  本文可以分三段:

  第一段(1):写“丝绸之路”巨型石雕的样子。

  第二段(2——13):由雕像引出的关于“丝绸之路””的故事。

  第三段(14):点明丝绸之路的意义和价值。

  五、第四次“先学后教”(感悟课文,积累语言)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哪些内容,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可以在旁边划一划、读一读,做出简单的批注。)

  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省略的内容会是什么?

  这不尽的遐想可能是什么?你也来想象一下,说一说,并写下来。

  六、小练笔

  读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你体会到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生说,不足他人补充。

  2、师小结:文章首尾呼应,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丝绸之路》五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3篇扩展阅读


《丝绸之路》五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3篇(扩展1)

——五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5篇

五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1

  学习目标

  1.培养良好的"听说习惯,学会倾听、交流、互动。

  2.通过交流,感受童年的美好、纯洁,使同学珍惜童年,热爱生活。

  3.指导同学具体有序地写出童年有趣的事情,表真情实感。

  4.围绕是否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是否表达了童年生活的有趣,认真修改自身的习作。

  课前准备

  1.有关童年的音乐磁带。

  2.收集有关童年的碟片及照片。

  课时布置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回顾课文,激*趣

  1.回顾本组内容,说一说《冬阳·童年·骆驼队》、《祖父的园子》、《童年的发现》等课文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场景。

  2.想一想为什么这些场景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趣、天真、可爱……)

  二、打开记忆,回忆童年

  1.俺们的童年生活也有很多有趣、天真、可爱的故事,静静地回忆一下,自身轻轻地说一说。

  2.请同学们来说一说自身童年难忘的故事。

  课堂评价:(1)有没有把事情说清楚。(2)有没有把事情说具体。

  3.学习小组内相互说说自身最难忘的事情,把事情说清楚,说具体。

  三、课堂交流,分享童年

  1.每个学习小组评选最难忘的童年故事。

  2.各个学习小组轮流在班内交流最难忘的童年故事。

  要求:一位同学讲述自身的童年故事,其他的同学说说推荐的理由。

  3.师生一起评议说得是否清楚、具体,并提出具体的修改建议。

  四、修改提高,难忘童年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修改,把童年故事说得更清楚更具体。

  2.尝试把学习小组内各个同学的童年故事,连起来,变成一个有趣的童年历程。

  3.班内交流。

  (杭州市滨江区长河小学 冯琛莉)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上节课俺们一起品味了《童年》这优美的歌曲。听了这样的歌曲,俺们想到很多,好像也看到了很多。现在让俺们一起分享同学们和老师所收集的童年影集吧!这些都是俺们童年时代捕获的特别镜头,里面珍藏着大家的美好回忆。

  2.同学交流翻看影集。

  3.过渡:同学们,童年的歌声还在俺们的耳边吟唱着,童年照片中的美好画面还在俺们的眼前浮现,大家一定有很多感想吧!一定回想起了许许多多的童年往事,其中,有一定很多有趣的事情!现在请同学们用简单的几句话把自身童年最有趣的事情告诉老师和大家,好吗?

  4.指名发言。

  5.听完同学的有趣事,大家一定会发现,在俺们的童年时代里,有许多有趣的、值得回忆的事情,今天老师要大家把自身认为最有意思、最有趣的童年往事说出来,让大家相互分享。(同时亮出小黑板,上面写着:童年趣事)

  二、自由交流,拓展思路

  1.过渡:现在,咱们四人一小组进行交流,说说你们在童年时代的有趣的事情。所说内容不限,可以写童年时代发生在学校的趣事,也可以写发生在家里的趣事,等。只要是觉得有趣的事情就行。一位同学发言时,其他同学同学们可要听仔细了,他的童年趣事,到底有趣在哪里。(老师随时参与各小组中,分享大家的趣事,并认真观察,适当、及时地给予必要的点评。)

  三、大组交流,评价指导

  1.让四人小组推荐代表,说说他那有趣的童年往事。要求把故事的过程说具体清楚。

  2.组织评价。教师可以用以下问题引导同学展开评价:“他说的童年往事是不是有趣?”“他是不是把故事发生的过程说具体清楚?”或者“你说的什么地方你最欣赏?”“你还有哪些地方没有听清楚?”“你对怎样说得更好有什么建议?”等。

  四、草拟片断,渗透写法

  让同学把的童年故事写下来,让老师和更多的同学分享。先让同学写一个自身认为最有掌握写好的片断。教师巡视,发现典型。

  写好之后,同学之间互相交换着看。教师选择典型的例子,组织全体同学展开评价,可以欣赏写得好的地方,也可以指出缺乏之处,提出修改建议。

  五、小结谈话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的眼前出现出许许多多有趣的童年往事,如梦如画,丰富多采,充溢着天真无比的童趣……。由于时间关系,大家还没有把全文写完,下课后继续写完,完成一篇完整的文章,让老师分享你们的童年趣事。

  第三课时(习作讲评)

  一、展示典型,组织讲评

  1.教师事先从同学的初稿中发现典型。

  2.导语:同学们,老师阅读了同学们的作文,就好像走进了你们的童年,感受到大家童年的纯洁和美好。

  3.用投影仪展示优秀习作,让作者朗读。

  4.生一起评议。

  导语:刚才听了这位同学朗读了他的习作,大家看看,他写的童年往事是否有趣,他是否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师生评价)

  导语:这篇习作在语言运用方面,你最欣赏的地方是什么?为什么欣赏?还有什么建议?

  5.展示中等的习作,让组织同学评价。肯定优点,指出缺乏。注意不挫伤同学的积极性。

  6.展示教师杜撰而同学习作中普遍存在同样问题的“病文”(也可以从外引进),组织评价。

  二、小组交流,互评互改

  四人小组互相交流。让同学在小组内读自身的习作,先指出自身习作的优点和缺乏,然后让其他同学评一评优缺点,提出修改建议。

  三、总结谈话

  通过这节课的讲评,大家的思路应该更加宽阔了吧!为了使大家的童年趣事更加生动,更加精彩,请大家根据同学们的修改意见,回去把文章认真改一改,把童年趣事写得具体,更生动,让更多的人来分享你们童年的美好和欢乐。

五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2

  教学目标:

  1、通过想象、借助图片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意思。并积累写花的四字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理解“脊梁、家家户户、莞尔一笑、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诵课文,通过想象练笔将“花团锦簇”等词语的具体意思写出来,感受德国景色之奇丽。

  3、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诵课文,通过想象练笔将“花团锦簇”等词语的具体意思写出来,感受德国景色之奇丽。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跟随国学大师季羡林走进那美得像童话一样的地方——德国。

  2、齐读课题。抓住“自己”、“别人”读好课题。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文中有一句能全面概括课文内容的句子,那就是——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出示句子)

  4、板书:奇丽奇特从字面理解,奇丽和奇特各是什么意思呢?(非常美丽;与众不同)那在这篇课文中奇丽和奇特各是什么意思呢?(不着急)

  二、品味“奇丽”

  1、找出描写景色奇丽的句子,圈出句中体现景色奇丽词语并在旁边写写批注。

  2、交流,出示句子:走过任何一条街,……应接不暇。齐读

  3、同学们,你们都划了哪些能体现景色奇丽的词语呢?

  4、预设1: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多么美的两个词啊,请大家闭上眼睛,用心想象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是怎样的景象?师板书: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1)理解“花团锦簇”:让学生说说所想到的画面?(许多花儿成团成簇地紧拥在一起,非常的华丽。)借助图片形象化理解花团锦簇。它侧重写花的形。

  (2)姹紫嫣红又是怎样的景象呢?结合图片理解。这里侧重写花的色彩。

  (3)这样的画面,你还想用什么词语去形容呢?竞相开放、争奇斗艳、五彩缤纷、五彩斑斓、繁花似锦、

  (4)你还从哪些词语体会到景色奇丽?从“花的海洋”和“应接不暇”这两个词看出花不仅美而且还很多。(是啊,这里从数量上去写花的美丽)作者的用词是多么准确呀!课件(红字出示:花的海洋应接不暇)。在这指什么?花多得眼睛看不过来,在这里它还包含着观花者一种怎样的情感?谁体会到了?

  观花的人舍得错过哪怕一处景物吗?(生:一下子把所有美丽的花都看完,但唯恐眼睛看的东西有限,看不过来(不仅读懂文字表面的意思,还读懂文字背后的情感)

  5、还有其他词语吗?任何一条街你体会到了什么?(板书:应接不暇)

  6、同学们,让我们追随作者的脚步,走进德国的大街小巷一起来观赏这奇丽的花景。(多媒体出示图片)师配乐讲述:现在的我们沐浴在花的海洋里,闻着花香,赏着花景,望着家家户户的窗外,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同学们这是一种怎样的享受?谁能用朗读表达自己的情感。

  指名读,学生评价(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读得再轻一点,慢一点)

  三、随文练笔

  刚刚我们抓住“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花的海洋”等词语,从形态、颜色、数量上感受到花的美、多,此刻,让我们将这几个简练的词语化为具体的内容,写写

  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你仿佛看到了_________

  四、感受“奇特”。

  1、刚刚通过想象练笔,让我们感受到了,德国那奇丽的景色,难怪作者会说:“多么奇丽的景色!”那这与奇特的民族又有怎样的关系呢?

  2、找出描写民族奇特的句子,说说让人感到奇特的理由。

  3、(出示)1。“他们的花不像在*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1)别人看到的是花的海洋,在自己屋里看到的是什么? (花的脊梁。)

  (2)理解“脊梁”(花叶、花茎。)

  (3)联系养花实际,谈谈养花目的

  (为了好看/为了净化空气……是啊,咱们养花是为了看美丽的花朵)

  4、德国人为什么要看花的脊梁呢?如果是作者,刚到德国,看到德国人这样养花,你的感受是什么?(奇怪、不理解)好,就把你的这份惊奇读出来吧。

  5、(课件出示第二段对话:我曾问过我的女房东:……正是这样)

  (1)读对话。”

  (2)爱花如此真切的德国人却将最美的鲜花给别人欣赏,这在我们看来是多么不可思议,而在德国人看来怎么样?生答:很正常。

  (3)是如此的*常。你从文中哪个词看出来了?──“莞尔一笑”。(红字出示)

  莞尔一笑,怎样笑?同桌互相莞尔一笑。对,微微一笑。

  这样莞尔一笑笑出了房东的什么?“善良”,你说,“淳朴”。说得多好!

  6、在德国是不是只有这位女房东是这样的奇特?你还从哪得知,大家都这样。

  出示: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1)师:是啊,正是这样。正是怎样?

  (2)分析境界

  过渡:师:正是这样,生齐读“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7、文中,作者用了一句更精辟的话来表达这个意思,是哪句话呢?(生答: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出示课文字并板书)

  (1)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耐人寻味,什么意思?(值得仔细琢磨体会)

  (2)从“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慨叹中你寻味到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德国人乐于助人;很高尚!)

  (3)正是因为德国民众具有这种“我为人人”的奉献精神,所以才有了这令人感动的“人人为我”的和谐景象。

  8、小结:此情此景,深深地打动了季老先生,难怪他会由衷地赞叹道——(生齐)“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五、挖掘“美丽、奇特”的深层意义

  1、过渡: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转眼间四十五年过去了,这样的奇丽的景色,这样高尚的境界,会长久保持吗?从哪能看出?

  2、出示: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1)美丽指什么?作者认为美丽的东西很多,除了花以外,“美丽”还指什么?“美丽”还指德国人的心灵很美。“美丽”还指他们那种无私境界的美,这种奇特的美。

  (2)谈得好,在美丽的花背后,还隐藏着更多美丽的东西。

  (3)回读中心句: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3、读课题,深化情感

  这奇特的民族他们养花的目的很奇特,一代又一代传承这种养花的思想境界也很奇特。同学们记住这样一个美丽的国度,一读课题;同学们让我们记住一种伟大的精神: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二读课题。

  六、作业布置:推荐阅读

  1、想要对德国有更多的理解吗?那我们就要翻启这样一本书——《德国印象》。此书为季羡林的回忆录,那里有动荡的岁月,沧桑的世事,难忘的师恩,诚挚的友情,质朴的语言,灵动的智慧。

  2、《重返哥廷根》,在那里你还能找到这篇课文背后的故事,相信读完之后,就会对他的思乡梦有更深的了解。

五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理解、积累“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做到会读、会写并理解其含义。

  (2)领会作品深刻的象征内涵,理解象征手法在文中的运用及其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反复诵读,理解作品的诗情、诗理和诗味,品味本文语言激越奔放强烈的特点。

  (2)体会比喻、拟人、反复等修辞手法对表达思想情感的作用;理解对比、衬托的运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海燕搏击风浪的战斗精神,培养学生不怕困难、迎难而上的无畏而乐观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理解课文所描绘的海上景象和海燕形象。

  2、 难点:理解象征手法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导语:在第7课,我们学习了《雷电颂》,谁能说说文中的风、雷、电代表了哪类人物呢?可以说,在革命战争年代,在白色恐怖时期,我们的革命先烈常常借自然界中生物的呼喊来表达对革命的向往与呼唤,比如,前苏联无产阶级文学家高尔基就是借海燕对暴风雨的呼唤来表达对革命的渴望。那么作者高尔基是怎样借海燕对暴风雨的呼唤来表达对革命的渴望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感受高尔基所写的《海燕》吧!

  2、形象感知,领略海燕风采。教师出示“海燕形象图课件”,让学生认识、感受海燕的形象,让学生对海燕有初步的认识。

  3、作者作品及写作背景

  高尔基(1868-1936)前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也是前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出生于木匠家庭,四岁丧父,十岁就为生活所迫,走向社会,到处流浪。他当过鞋铺学徒,轮船杂役,面包工人等,备尝人间苦难。他亲眼看到劳动人民在沙皇统治下所遭受的压迫和剥削,这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题材。他第一次投稿时具名为马克西姆·高尔基(俄文意为“苦难”)。著名作品有长篇小说《母亲》和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本文是一篇著名的散文诗,是高尔基早期的代表作品。它写于1901年,那时正是俄国1905年革命夕前夕最黑暗的年代,俄国的革命运动正不断高涨。高尔基参加了种种反沙皇统治的斗争,发表了尖锐抨击沙皇的演说。他根据自己的斗争经历,写了一篇带有象征意义的短篇小说《春天的旋律》(又译为《迎春曲》《幻想曲》),《海燕》就是其中的末尾一章。它的发表具有极大的宣传性和号召力,受到了列宁的高度重视和称赞。

  二、检查预习

  1、注音或写字

  呻yín吟 白沫( m ) 翡(fěi)翠 困fá乏

  深渊(yuān) wān蜿蜒 胆怯(qiè) 号(háo)叫

  2、词语解释

  (1)高傲:原指极为骄傲,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人。文中贬词褒用,指自豪,信心十足。

  (2)震怒:异常愤怒,大怒。

  (3)困乏:疲乏。

  (4) 蜿蜒:蛇类爬行的样子,弯弯曲曲地。

  3、预习收获(不要求面面俱到,能有一点感受即可鼓励)

  三、品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课文录音。

  要求:学生听读(不看书,仔细聆听),并在班上交流听后感,谈自己在听读时的所感所想。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注意重音、停顿和语速的处理。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并讨论:

  本文是一首感情强烈的抒情散文诗,也是一幅富有音乐节律和流动感的画。请同学们思考海燕在几个不同的场景中活动,在这几个不同的场景中海燕又有什么表现?

  学生讨论交流后明确:

  全文给我们展示了三幅不同的画面,海燕在这三幅典型环境中活动,其形象逐步完整、鲜明:

  第一幅(1,6)风卷云集,海燕高翔,渴望着暴风雨的到来;

  第二幅(7,11)暴风雨迫近,海燕博风击浪,迎接暴风雨的到来;

  第三幅(12,15)暴风雨将临,海燕以胜利的预言家的姿态呼唤暴风雨。

  这三幅场景以时间为序,以暴风雨渐次逼近为线索,按海面景象的发展变化逐步展开。

  四、品味探究,赏析艺术形象。

  1、教师问:同学们,你们读了本文后,你觉得海燕在你心目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要求:以“这是一只 的海燕,你看 ”

  的句式进行说话训练。

  2、请同学们划出文中刻画海燕形象的句子,并赏析。

  (1)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2)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沖向乌云,它叫喊着,……

  (3)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

  (4)它飞舞着,像个精灵……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

  (5)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地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3、师生共同归纳海燕形象

  全诗通过对海燕在暴风雨来临时勇敢、乐观、大声疾呼形象的描写,表现了海燕勇猛坚强,乐观自信,富有献身精神。作者其实把“海燕”象征着俄国革命风暴中的“革命者”。那文中其它事物各象征了什么?

  五、课堂总结

  这堂课我们认识了乐观自信、英勇无畏的海燕形象,在生活的暴风雨中我们应该怎么办呢?能像企鹅那样缩起头来吗?不能。而应该像海燕那样迎难而上,勇敢面对。

  六、布置作业

  1、练笔:请你想象一下,海燕在海上振翅飞翔时会想些什么,它对海鸥、海鸭、企鹅会说些什么,试以“海燕的宣言为题写一段话,充分表现出海燕的心理活动。(字数200字左右)

  2、熟读课文

五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4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感受父亲那份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之情。认识改正错误、从小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3.用已掌握的?品词析句?的阅读方法,多角度思考问题。领悟本文前后照应、先总后分的写法。

  教学重点:

  概括父亲关心我的具体事例,从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抓住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词句来感受父亲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

  2.划分文章的层次结构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上学有没有迟到过?迟到的时候,父母和老师是怎么对待你的?你怎么看待迟到这一现象?学生交流。

  2.师: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作家林海音小时候就是一个经常迟到的孩子,她写的《迟到》一文,让我们了解了她童年的故事,相信你们读后一定能受到启发。板书课题。

  3.小组交流课下搜集的有关作者的资料

  二、自主阅读,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情况,重点检查字音。同位互相进行评价。

  2.汇报读书情况。教师对易错的个别字进行检查指导。

  3.整体感知:读了课文,你读懂了什么?可引导学生从

  ①主要内容

  ②所写事情,

  ③文中人物——?我?和?父亲?等不同方面交流自己所读懂的内容。教师注意评价:学生表达是否清楚;是否抓住了重点;是否有与众不同的发现等。

  4.质疑问难: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情况,提出不懂的问题。父亲为什么打我?打了我为什么还要给我送东西?父亲是否爱我?……) 5.评价,并引导归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作者小时候因为迟到发生在她和父亲之间的一个小故事。)

  三、速读梳理,理清思路

  1.快速读文,边读边想:作者林海音的父亲是不是一位好父亲?

  2.同位互相检查初读课文的情况,清除字障、词障,扫清阅读障碍,重点检查是否把字音读正确、读流利,教师对易读错的字进行检查。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师:读了课文,你读懂了什么?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全文内容。引导学生从?主要内容——所写事情——文中人物?等方面交流自己所读懂的内容。如,我读懂了,这是一位对我要求很严格的父亲,这是一位很疼爱我的父亲。教师评价,总结所读懂的内容是否正确,学生表达是否清楚,是否抓住了重点等。

  4.围绕?上学迟到?这条线索,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全文整理为四个部分。

  (1)我有赖床的习惯,恰逢今天下雨,*脆不起来了。

  (2)父亲严厉地惩处了我,而结果是,我上学也迟到了。

  (3)上课的时候,父亲给我送花夹袄来了,我感受了到父亲默默的爱。

  (4)从此以后,我成了到校最早的学生。

  2.小组合作学习

  (1)带着问题自主阅读。运用学过的?前后联系、品词析句?等方法进行阅读,

  (2)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感悟,教师巡视、引导、点拨。

  (3)全班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以引导点拨,力求让学生能理解全面、深刻,同时引导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5.质疑问难。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情况,提出不懂的问题。预计可能提出的疑难问题:父亲为什么要打我?打了我为什么还要给我送东西?……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父亲?严?和?疼?中含着的爱,改掉迟到这一习惯的过程,

  2、感受父亲那份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教学重点:

  概括父亲关心我的具体事例,从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抓住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词句来感受父亲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情诱趣

  1、利用上课之前的这段时间咱们来背上几首诗词。

  2、 评价。过渡:其实,我国古代的著作中有很多名句很富有哲理,也值得大家诵读。《左传》中就有这样一句话: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他的意思是说什么?是的,谁都会犯错,怎么样?你有过犯错的经历吗?敢在这么多人的面前说说吗?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人都会犯错,这并不稀奇,作家林海音小时候就经常犯这样一个错——迟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课,相信能带给你启发。

  二、细读探究,解疑品读

  师过渡: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课文主要在讲一件什么事?(作者小时候因为迟到发生在她和父亲之间的一个小故事。)

  1.细读解疑。上节课我们提出了一些问题尚待解决,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去文中找答案吧! (父亲为什么打我?打了我为什么还要给我送东西?父亲是否爱我?……

  (1)带着问题自主阅读。请同学们仔细默读课文,思考以上问题。在阅读时可以做些批注。

  (2)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感悟,要求组长组织学习,并做好记录,推选出发言代表。教师巡视、引导、点拨。

  (3)全班交流。注意引导理解、讨论问题:父亲为什么要狠狠地打我?你从哪儿能读出父亲打得打得狠?(随机引导学生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①打的动作:从?抄起?、?倒转?、?一抡?等词语可体会出父亲打得非常用力,打得狠。

  ②打的声音:?咻咻?。

  ③打的过程:?从床头打到床尾?、?哭号?等可以看出打得厉害。

  ④作者的伤痕:?那一条条鼓起的鞭痕,红肿的,而且发着热?。从?一条条?、?鞭痕?、 ?红肿?、?发着热?,可看出本次打得的确狠,出乎人的预料。

  2.体验品读:谁最能体会作者挨打时的心情?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她会在这时想些什么呢?

  (出示句子)?我挨打了!

五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5

  一、教学目的: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作者是怎么样逐层深入地提示课文的中心思想,表示中法两国人民的一起心愿。

  3、学习本文对话,通过人物对话,提示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

  二、课前准备:找一些有关中法友好往来的文章。

  三、教学课时: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示课题。

  1、“心愿”的意思是会什么?

  (指心里的愿望、想法)

  2、课文写谁的心愿?

  (写一家普通的法国人和*工作人员的一起心愿。)

  3、是个什么样的心愿?

  (修一座友谊的长桥,这是我们一起的心愿。)

  二、理解课文内容。

  三、初读课文,自学新词。

  四、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1--17)写我与一位法国小姑娘的对话,说明小姑娘的全家都是是*迷。

  第二段:(18--20)写小姑娘的爸爸两次去*,把真诚的友谊带进了一个普通的法国家庭,使全家人都爱上了*。

  第三段:(21--29)讲作者与小姑娘一家人的谈话,知道了小姑娘全家的希望:当架设友谊桥梁的工程师。

  第四段:(30)写修一座友谊的长桥,是中法两国人民的一起心愿。

  五、讲读课文第一段。

  1、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人物有哪些?

  2、“这是人最爱坐的长椅,因为我喜欢那几丛花,在春天的北京,这样的花是经常见到的。”这句话是怎么理解?

  3、哪些词语表示法国小姑娘对*人民的感情是纯洁和朴素的?

  4、“闪耀着欢乐的光”说明书了什么?

  5、从小姑娘的回答说明书了什么?

  6、“我家有好多*人”指的是什么?

  7、小姑娘熟悉*人的相貌特征,原因何在?表示了什么?

  8、有感情朗读课文。

  六、课堂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段。

  2、誊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法国小姑娘怎么会知道我是*人的?

  2、她说她家里有好多*人,这是真的吗?表达了小姑娘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讲读课文第二段。

  1、小姑娘为什么对*那么熟悉、那么了解?

  2、为什么把小姑娘的家称为“*物品展览馆”?这说明书了什么?

  3、“是那些不说话的*人,把真诚的友谊带进了一个普通的法国人的家庭,而且生根发芽,开出了美丽的花。”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指小姑娘的爸爸从*带回了泥人,并陈设在家里,表达了他对*人民的友爱。他的这种真挚感情感染了全家,连小姑娘也成了*迷了。)

  4、小姑娘的爸爸向我介绍了什么?他是怎么样介绍的?

  5、“*是一个伟大的国家,有永远值得引以为荣的历史和文化,但是现在确实需要发展。你们的国家有巨大的潜力,这是谁也比不上的。”这一段话表达了什么感情?

  (表达了法国人民对*历史和文化的赞美,对*繁荣富强的期望以和对*发展前途充溢信心。)

  三、讲读课文第三段、第四段。

  1、“乞求”是什么意思?

  2、小姑娘到底“乞求”什么?

  (乞求爸爸同意带她去北京。)

  3、“用会说话的眼睛乞求着”说明了什么?

  (说明她的愿望是多么迫切、多么纯洁)

  4、小姑娘的心愿是什么?她爸爸的心愿又是什么?中法两国人民的一起心愿又是什么?

  (去北京当老师;希望孩子为法中人民作贡献;修一座友谊的长桥。

  5、课文最后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点明中心)

  四、总结全文。

  本文记叙了一位*工作人员在法国巴黎的一个公园里同一家法国人进行友好谈话的情景,表达了法国人民对*人民的深情厚谊,反映了发展中法友谊是两国人民的一起心愿。

  五、课堂作业。

  1、完成课后作业。

  2、有感情朗读课文。


《丝绸之路》五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3篇(扩展2)

——五年级下册语文《丝绸之路》教案3篇

五年级下册语文《丝绸之路》教案1

  教学目标:

  1、了解丝绸之路的来历及其开辟的意义,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2、运用金钥匙介绍的方法默读课文,为复述课*准备。

  3、通过理解,体会过渡段的运用。

  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丝绸之路的来历及其开辟意义的了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相关资料

  学生:收集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你知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些什么路?在20xx多年前,一位伟大的探险家、外交家就为我们开辟了一条千古不朽、享誉世界的路——丝绸之路。(板书课题)

  2、释题,读“金钥匙”,用金钥匙的方法说说你想了解丝绸之路的哪些问题?

  (老师板书:什么叫丝绸之路?为什么要开辟丝绸之路?是怎样开辟的?有什么意义?)

  3、浏览课文,看看这些内容都在文中的哪些自然段在讲。

  二、学习课文

  1、课文中哪一个自然段在告诉我们丝绸之路是一条什么样的路?默读。

  (学生交流,课件出示第4自然段。)

  2、你对丝绸了解多少?学生谈收集的资料。(可结合学生带来的丝绸直观感受)

  课件展示(看到这么华丽的丝绸,你想说些什么?,瞧,罗马帝王身着丝绸的高贵)

  3、丝绸不仅在*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在世界上也有很高的知名度。浏览课文,看看文中哪些自然段在写丝绸在世界上也有很高的知名度?

  4、默读1、2自然段,找出能体现*丝绸在国外有很高的知名度的词语和句子。

  (交流:“目瞪口呆”“赞不绝口”……“最时髦”“最讲究”“最珍贵”“和黄金等价”……)

  5、此时,作为丝绸发源地的*子孙,你的心情是怎样的?读出这种骄傲的语气。

  (二)学习第3自然段。

  1、欧洲的罗马帝国在我们国家的什么位置?(课件展示地图)

  2、去罗马帝国的路到底是一条什么样的路?文中哪一个自然段在讲?

  (女生读,男同学思考:找出一个词语概括路的特点,你是如何体会到的?

  课件展示地图,段落,理解这条路环境恶劣,充满艰辛与危险。)

  3、这样一条危险的、远隔万里的道路是谁开辟的呢?(板书:张骞)哪句话在写?哪些段落又在详细写?

  4、再读第四自然段,看看第四自然段的内容与前后的内容有何联系?是如何联接的?

  (像这样把前后的自然段连接起来的段落叫做过渡段,它的作用是承上启下

  (三)学习5---7自然段

  1、张骞开辟这条道路的过程容易吗?同学们在品德课上对这个故事已有所了解,谁能说一说?

  2、课文中都是怎么介绍的?默读5----7自然段,思考:张骞在开辟丝绸之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面对的?你是如何体会到的?用——勾画出来。

  3、学生交流:

  (1)“他渡黄河、过沙漠……日夜兼程……当了俘虏。”体会刚开始的条件的恶劣都不是真正的困难,遇到匈奴才是真正的困难。板书:日夜兼程当了俘虏

  (2)“他耐心地、不露声色地等待着、准备着……”他的意志坚定,时刻都想着未完成的事业。板书:等待准备

  (3)“……逃走……忍受着炎热和干渴的煎熬……”板书:逃走

  (4)“终于到达……”板书:到达

  (5)哪一个词语最能概括他的这一路历程?板书:“历尽千难万险……”

  (6)面对这长达13年的困难,张骞为什么还是那么坚定?是什么在支持着他?学习到这儿,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7)一趟,张骞除了收获面对困难的信心,还收获了什么?

  (四)学习第8自然段。

  1、默读思考:丝绸之路的作用是什么?在文中找一句能概括它作用的话,用——画出来。

  (“丝绸之路”成为促进东亚欧交流和人类文明发展的纽带。读,“丝绸之路”是什么的纽带?板书:交流与发展)

  2、自由读:交流与发展在这一段中是如何体现的?交流的什么?(物产与文化)

  3、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这样的交流吗?如果没有交流社会会怎么样?(不会发展、停滞不前)因此,有了交流才有发展,才有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

  三、情感升华

  1、丝绸的出名源于“丝绸之路”,*在世界上举世闻名也源于“丝绸之路”。在古代,它是传播友谊的道路,在今天,人们把丝绸之路看作是连结东西方文明的纽带。近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丝绸之路研究计划”,把丝绸之路称作“对话之路”,以促进东西方的对话与交流。对于*人民来讲,今天的丝绸之路,是开放之路,是奋进之路,是通向二十一世纪的光明之路。

  2、你还知道哪些与丝绸之路有关的知识,向同学们说一说?

  3、学习了《丝绸之路》,请你当一当导游,把丝绸之路的故事介绍给周围的人听。


《丝绸之路》五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3篇(扩展3)

——五年级语文丝绸之路教案3篇

五年级语文丝绸之路教案1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读读记记“矗立、戎装、守候、鸵鸟、匕首、贸易、芝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西部灿烂的历史,体会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

  3.激发了解西部历史的兴趣,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丝绸之路的重大作用和作者的表达方式,激发学生了解丝绸之路和西部历史的兴趣。

  【教学难点】

  1.学习过渡段以及文章前后呼应的写作手法。

  2.激发学生热爱西部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张骞与丝绸之路”资料。

  2.学生搜集有关张骞出使西域的资料。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引入新课

  1.课前同学们搜集了有关张骞出使西域的资料。你们知道有关丝绸之路的哪些知识?

  (1)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2)集体讨论,小组相互补充。教师给予相应的评价,教师小结进入课题。

  2.这篇课文的题目为《丝绸之路》,看了题目你会产生哪些疑问?

  引导:什么是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一条怎样的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我想,此时同学们一定迫不及待的想要到丝绸之路上看看,好,现在我们就一同进入课文之中。

  (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张骞与丝绸之路的资料,使学生了解这是联系欧亚两洲的一条交通大道,这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供感性的认识。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1.自读课文。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用学过的方法解决。

  2.读后交流:读了课文,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作者先描写了陕西西安市的巨型浮雕,然后阐明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最后遐想不同两国互赠礼品的友好场面)。

  三、感悟课文,积累语言。

  学习第1、2自然段:

  1.学生默读课文第1、2自然段,思考:你从这两个自然段中知道了什么?体会到什么?

  2.全班交流。教师指导学生明确以下问题:

  (1)*的丝绸在国外有很高的知名度;

  (2)外国人把*称之为“丝绸之国”;

  (3)从“目瞪口呆”、“赞不绝口”等人们的神态表情中能体会到*的丝绸是多么的绚丽夺目,使人惊讶、赞叹……

  (使同学们知道我国被外国人称为“丝绸之国”,*丝绸在外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学习3―7自然段:

  1.默读课文3―7自然段并思考以下问题:张骞在开辟丝绸之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你从哪儿能体会到?

  2.学生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随机指导朗读,并且让学生明确以下内容:

  (1)从“交通不便,没有公路,没有汽车和飞机……”能看出张骞开辟丝绸之路困难重重;

  (2)从“日夜兼程”能体会出张骞为开辟丝绸之路不辞辛劳;

  (3)从“他耐心地、不露声色地等待着、准备着”,“忍受着炎热和干渴的煎熬……”,“历尽千难万险,出使西域十三年”等语句中,体会到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坚定信念以及他的深深的爱国情怀。

  (4)从“张骞向汉武帝介绍了西域各国的方位、人口、兵力、风俗、物产、相互关系以及对汉朝的态度”中我们能感受到张骞此行虽历尽艰辛,却也收获颇丰。

  小结:通过这一部分的教学,要让学生感受到张骞为开辟丝绸之路所付出的艰辛,感受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4.指导学生认识过渡段并体会过渡段的作用。

  (1)自读第四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的前三句话和哪一自然段的意思联系紧密?

  (2)全班交流:和第三自然段意思联系的紧密。第三自然段最后一句话是疑问句“*丝绸究竟是怎样运到欧洲去的呢?”第四自然段前三句话回答并解释了这个问题。

  (3)设计提问: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话讲了什么?和下面几个自然段有什么关系?

  (4)全班交流:最后一句话点出张骞为开辟丝绸之路献出了毕生的精力,后面几个自然段则讲了开辟的过程。

  第四自然段巧妙地把开辟丝绸之路的意义和开辟丝绸之路的过程衔接起来,即前半部分讲的是上面一个自然段的内容,后半部分则和下面自然段的内容有关,我们把这样的自然段称之为“过渡段”。

  (5)齐读3―5自然段,体会过渡段的作用。

  学习第8自然段:

  1.默读第八自然段并思考:丝绸之路的作用是什么?请用“____”画下来。

  2.全班交流:丝绸之路的作用——成为促进亚欧交流和人类文发展的纽带。

  3.齐读这一自然段,再次明确丝绸之路的作用。

  四、师生总结,明确文章主旨

  同学们,通过学习课文我们知道了,是张骞这位汉代伟大的探险家、外交家,用他毕生的精力,经历了千辛万苦,打通了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商路,使*和中、西亚各国在经济贸易方面有所往来;它更是一座友谊的桥梁,使中、西亚各国人民对我国的风俗、物产等方面有了更深的了解。它是*的骄傲。

  五、口语训练

  丝绸之路给我国的经济带来许多好处,也是*人的骄傲,回家问问爸爸、妈妈,他们对丝绸之路了解多少,把他们不知道的讲一讲,他们会夸奖你的。

五年级语文丝绸之路教案2

  教学目标

  1.认识“矗凹”等九个生字,理解相关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理解丝绸之路的伟大意义,激发民族自豪感,从而产生为祖国腾飞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4.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资料,培养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5.运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及思想感情,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丝绸之路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

  丝绸之路的价值

  教具准备

  古丝绸之路的路线图、表现当年丝绸之路的繁荣景象的图画或影像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

  2.鼓励学生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导语:有一条路,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向西一直延伸到罗马。这条路,承载了无数的骆驼与商旅;这条路,传播了东方的古老文化;这条路,传承了东西方的友谊与文明。它是东西方文明交往的通道。今天,让我们一起随着一座古朴典雅的巨型石雕,穿越时空的阻隔,一起走近──丝绸之路。

  2.出示“丝绸之路”路线图,大致了解“丝绸之路”的地理位置。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同桌检查生字词。

  2.和同学交流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读给他听一听,最好能说说理由。

  三、阅读课文,交流体会

  师:古代的丝绸贸易,骆驼与商旅的情形,我们没有机会再看到。而现在矗立在西安市玉祥门外的巨型石雕,在默默地给我们讲述着丝绸之路上那古老而美丽的故事。(出示挂图)让我们再来看看这一幕古老的风景,重温那动人的一幕幕。

  (一)体会丝绸之路东西方物质文化交流的价值。

  1.出示表现“丝绸之路”繁荣景象的图画或影像。

  2.重点抓住“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这句话,(联系2──10自然段,或联系生活中的影视作品、课外阅读中所获得的信息进一步理解、体会丝绸之路为促进东西方物质文化交流所作出的贡献)

  (二)体会丝绸之路在东西方精神文化交流方面的作用:

  1.安息国与*进行交流的时候,两国人民都是怎样的心情呢?

  小组内进行分角色朗读,注意模仿一些动作与表情,体会一下两国人民的心情。(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如安息国臣民等待时的“浩浩荡荡的大军在边境迎候”,刚出现骆驼队时人们的“欢呼”“奏乐”“欢腾”。*使臣的”大跨步上前”“满面笑容”;安息国将军的“翻身下马”“高兴得连连点头”等,从以上地方可以看出两国的友好与融洽。)

  (三)交流资料,深入理解

  1.交流小组内搜集到的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2.相机介绍:张骞、班超、玄奘与丝绸之路。

  3.自由读13自然段,讨论:

  (1)为什么称作丝绸之路?

  (2)丝绸之路有什么价值或意义?

  (3)再读全文,谈感受。

  拓展阅读:《丝绸之路》原文

  一座古朴典雅的“丝绸之路”巨型石雕,矗立在西安市玉祥门外。那驮着彩绸的一峰峰骆驼,高鼻凹眼的西域商人,精神饱满,栩栩如生。商人们在这个东方大都市开了眼界,正满载货物返回故乡。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

  公元前115年,一个天高气爽的早晨。

  在伊朗高原北部,一位身着戎装的将军正在安息国边境守候。将军骑在高头大马上,身后兵马不计其数。这浩浩荡荡的大军奉安息国国王的命令,正在迎候远道而来的友好使节。

  东方隐约传来一阵阵丁零丁零的驼铃声,士兵们循着铃声望去,远处出现了一支骆驼队,骆驼队前面飘扬着鲜艳的旗帜。

  “来了!来了!”安息国士兵欢呼起来。

  “列队欢迎!”将军发出了命令。

  骑兵迅疾分列两队,一左一右,摆成夹道欢迎的阵势。乐队奏起了军乐,人群一片欢腾。

  *使者从骑着的骆驼上下来,右手高擎节杖,满面笑容,大步向前走去。将军翻身下马,立正高呼:“本将军奉命率官兵欢迎大汉国使者!”*使者抱拳,作揖还礼:“有劳将军远迎。我是博望侯张骞的副使,谨代表大汉皇帝向安息国国王陛下致敬!”将军还礼表示感谢。

  *使者指着身后的骆驼队,说道:“这是大汉皇帝敬赠安息国国王陛下的一点薄礼。”只见每峰骆驼的背上都驮着两个大包袱。打开包袱,各色绫罗绸缎,五彩缤纷。

  安息国将军高兴地连连点头,说道:“盼望已久的大汉使者终于到了!我谨代表安息国国王陛下,向大汉皇帝的使者赠礼。”他把手一招,四名士兵送上两个大礼盒。打开一看,里面装着许多特别大的鸟蛋,每个足有斤把重。这是当时*没有的鸵鸟蛋。

  *使者正要道谢,将军又把手一招,走上两个人来,原来是魔术师。打头的一个拔出一把匕首,插入自己嘴里,顿时吞了下去。只见他一拍肚子,匕首又从嘴里吐了出来。第二个则张开大口,喷出一团又一团火苗。魔术师的精彩表演,让在场的人们都看得惊呆了。将军含笑说道:“今天是个值得庆祝的日子,特地让他们前来助兴。”

  *使者拱手致谢,高兴地说:“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

  这仅仅是张骞出使西域后,东西方交流的生动一幕。张骞在此之前,于公元前138年曾历尽艰险出使过西域。公元前119年他第二次出使西域,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往来。从那以后,一队队骆驼商队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行进,他们越过崇山峻岭,将*的养蚕、缫丝、冶铁、造纸、凿井、灌溉等技术带向中亚、西亚和欧洲,将那里的葡萄、核桃、石榴、蚕豆、黄瓜、芝麻、无花果等食品带到我国,还有狮子、犀牛、良马等动物,也传进了我国。我国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刻,由于吸收了外来文化的长处,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

  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每当人们凝望“丝绸之路”巨型石雕,无不引起对往日商贸、文化繁荣的遐想……

五年级语文丝绸之路教案3

  教学目标:

  1、认知“矗凹”等七个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说出这条路被称为“丝绸之路”的原因,激发同学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让同学采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学会收集、整理、加工信息,能从网上查阅关于丝绸之路的其他知识,能用简洁的话介绍,从而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及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丝绸之路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

  丝绸之路的价值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挂图

  同学准备: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导语:有一条路,东起俺国的汉唐古都长安,向西一直延伸到罗马。这条路,承载了无数的骆驼与商旅;这条路,传达了东方的古老文化;这条路,传承了东西方的友谊与文明。它是东西方文明交往的通道。今天,让俺们一起随着一座古朴典雅的巨型石雕,穿越时空的阻隔,一起走近──丝绸之路。

  2、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同学自由提问,板书比较主要的问题。如:为什么称作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有什么价值或意义?对于比较简单的问题可由同学互相解答)

  4、带着同学们的问题,读一读课文,看看能否在文中找到答案。

  二、检查预习情况

  1、选择一种你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你特别喜欢的地方,或者读得不太通顺的地方多读一读。

  2、和同学交流一下你最喜欢的局部,读给他听一听,假如能说说理由,就更好了。

  三、阅读课文,交流体会

  (一)体会丝绸之路东西方物质文化交流的价值。

  1、出示句子:“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俺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

  2、读读这个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

  3、你是怎样理解“联系”这一词语的。文中描写“俺们”是怎样“联系”的?

  4、再读文章,用笔勾一勾你认为有价值的地方。

  5、集体交流

  (预设:同学会找出*使者和安息国互相交流的地方。找到*使者为安息国带去了“绫罗绸缎”,而安息国则将自已国家的”驼鸟蛋”,以及特色文化“魔术”、“杂技”等献给了*。假如个人同学没有找到,可以再讨论)

  (二)体会丝绸之路在东西方精神文化交流方面的作用。

  1、安息国与*在进行交流的时候,两国人民都是怎样的心情呢?小组内进行分角色朗读,注意模仿一些动作与表情,体会一下两国人民的心情。

  2、小组汇报扮演,再读文章。

  3、通过分角色朗读,你体会到了两国人民怎样的心情?同学充沛交流。

  (预设:同学通过文章对两国人民一些动作表情的描写,例如:安息国臣民等待时的“浩浩荡荡的大军在边境迎候”,刚出现骆驼队时人们的“欢呼”“奏乐”“欢腾”。*使臣的”大跨步上前”“满面笑容”;安息国将军的“翻身下马”“高兴得连连点头”等地方可以看出两国的友好与融洽)

  4、引读:这一场景的实现,多亏了一条道路呀!──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俺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

  (三)结合资料,深入理解

  1、其实,今天俺们看到的这一幕,只是通过丝绸之路发生的一个小小的故事。这样的故事还有好多好多。你还知道些什么呢?把你搜集的资料和大家一起交流交流吧。

  2、交流小组内搜集到的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3、老师也有一个小小的资料和大家交流。由于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执政官恺撒,衣着*丝袍进入剧场,轰动一时,从而,出现了*的丝绸热效应。从此以后罗马城内的豪华市区,就设有专售*丝绸的店铺。而当时*的丝绸,全部都是经过这一条道路进入罗马城内的,而这丝绸之路的开辟者就是著名的──张骞。

  4、齐读课文13自然段

  5、你有什么体会?

  6、再读13自然段。

  7、回答课前两个问题

  (1)为什么称作丝绸之路?

  因为在这条道路上,主要的贸易物品是丝绸。

  (2)丝绸之路有什么价值或意义?

  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交流的.通道。同时板书。

  四、小结

  古代的丝绸贸易,骆驼与商旅的情形,俺们没有机会再看到。而现在耸立在西安市玉祥门外的巨型石雕,在默默地给俺们讲述着丝绸之路上那古老而美丽的故事。(出示挂图)让俺们再来看看这一幕古老的风景,重温那动人的一幕幕。齐读第一自然段与最后一自然段。

  板书:

  东西方友谊交流之路

  丝绸之路、东西方经济交流之路

  东西方文化交流之路

  教学反思:

  同学对《丝绸之路》的内容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铺垫,因此本节课主要采取了同学自主学习合作的方法进行教学。比方在丝绸之路的线路教学中,不只要求同学了解大致的线路,经过哪些区域,而且要求同学通过古今对照,了解经过现在的哪些国家和地区。考虑到这个问题可能有些难度,因此采用了一次小组的合作学习,让同学感受到历史其实离俺们很近。另外,在丝路上的交易活动,应该说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俺采用了小组合作扮演的形式,对中原和西方之间进行交易的货物作了区分。这种教学方式比以前单一的记忆要强很多,三位同学的精彩扮演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不只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让每一位同学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当时丝绸之路上的繁荣景象。此外,也协助他们理解丝绸之路在古代中西方交流上所起到的重大作用,使学习更加贴近历史。贴近历史,感受历史正是俺的期望,在这节课上,俺和俺的同学们都做到了。


《丝绸之路》五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3篇(扩展4)

——五年级语文下册《丝绸之路》教学设计5篇

五年级语文下册《丝绸之路》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了解丝绸之路的来历及其开辟的意义,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2、运用金钥匙介绍的方法默读课文,为复述课*准备。

  3、通过理解,体会过渡段的运用。

  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丝绸之路的来历及其开辟意义的了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相关资料;学生:收集资料

  一、谈话导入

  1、

  你知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些什么路?在2000多年前,一位伟大的探险家、外交家就为我们开辟了一条千古不朽、享誉世界的路——丝绸之路。(板书课题)

  2、

  释题,读“金钥匙”,用金钥匙的方法说说你想了解丝绸之路的哪些问题?

  (老师板书:什么叫丝绸之路?为什么要开辟丝绸之路?是怎样开辟的?有什么意义?)

  3、浏览课文,看看这些内容都在文中的哪些自然段在讲。

  二、学习课文

  1、课文中哪一个自然段在告诉我们丝绸之路是一条什么样的路?默读。

  (学生交流,课件出示第4自然段。)

  2、你对丝绸了解多少?学生谈收集的资料。(可结合学生带来的丝绸直观感受)

  课件展示(看到这么华丽的丝绸,你想说些什么?,瞧,罗马帝王身着丝绸的高贵)

  3、丝绸不仅在*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在世界上也有很高的知名度。浏览课文,看看文中哪些自然段在写丝绸在世界上也有很高的知名度?

  4、默读1、2自然段,找出能体现*丝绸在国外有很高的知名度的词语和句子。

  (交流:“目瞪口呆”“赞不绝口”……“最时髦”“最讲究”“最珍贵”“和黄金等价”……)

  5、此时,作为丝绸发源地的*子孙,你的心情是怎样的?读出这种骄傲的语气。

  (二)学习第3自然段。

  1、欧洲的罗马帝国在我们国家的什么位置?(课件展示地图)

  2、去罗马帝国的路到底是一条什么样的路?文中哪一个自然段在讲?

  (女生读,男同学思考:找出一个词语概括路的特点,你是如何体会到的?

  课件展示地图,段落,理解这条路环境恶劣,充满艰辛与危险。)

  3、鲁迅先生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那这样一条危险的、远隔万里的道路是谁开辟的呢?(板书:张骞)哪句话在写?哪些段落又在详细写?

  4、再读第四自然段,看看第四自然段的内容与前后的内容有何联系?是如何联接的?

  (像这样把前后的自然段连接起来的段落叫做过渡段,它的作用是承上启下

  (三)学习5———7自然段

  1、张骞开辟这条道路的过程容易吗?同学们在品德课上对这个故事已有所了解,谁能说一说?

  2、课文中都是怎么介绍的?默读5————7自然段,思考:张骞在开辟丝绸之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面对的?你是如何体会到的?用——勾画出来。

  3、学生交流:

  (1)“他渡黄河、过沙漠……日夜兼程……当了俘虏。”体会刚开始的条件的恶劣都不是真正的困难,遇到匈奴才是真正的困难。板书:日夜兼程当了俘虏

  (2)“他耐心地、不露声色地等待着、准备着……”他的意志坚定,时刻都想着未完成的事业。板书:等待准备

  “……逃走……忍受着炎热和干渴的煎熬……”板书:逃走

  “终于到达……”板书:到达

  (5)哪一个词语最能概括他的这一路历程?板书:“历尽千难万险……”

  (6)面对这长达13年的困难,张骞为什么还是那么坚定?是什么在支持着他?学习到这儿,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一趟,张骞除了收获面对困难的信心,还收获了什么?

  (四)学习第8自然段。

  1、默读思考:丝绸之路的作用是什么?在文中找一句能概括它作用的话,用——画出来。

  (“丝绸之路”成为促进东亚欧交流和人类文明发展的纽带。读,“丝绸之路”是什么的纽带?板书:交流与发展)

  2、自由读:交流与发展在这一段中是如何体现的?交流的什么?(物产与文化)

  3、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这样的交流吗?如果没有交流社会会怎么样?(不会发展、停滞不前)因此,有了交流才有发展,才有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

  三、情感升华

  1、丝绸的出名源于“丝绸之路”,*在世界上举世闻名也源于“丝绸之路”。在古代,它是传播友谊的道路,在今天,人们把丝绸之路看作是连结东西方文明的纽带。近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丝绸之路研究计划”,把丝绸之路称作“对话之路”,以促进东西方的对话与交流。对于*人民来讲,今天的丝绸之路,是开放之路,是奋进之路,是通向二十一世纪的光明之路。

  2、你还知道哪些与丝绸之路有关的知识,向同学们说一说?

  3、学习了《丝绸之路》,请你当一当导游,把丝绸之路的故事介绍给周围的人听。

五年级语文下册《丝绸之路》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本课的12个生字,学写8个字;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好词好句。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我国古代灿烂的文化。3.通过读文,知道张骞是怎样开辟丝绸之路的。

  [教学重点与难点]

  1.自主识字写字。2.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

  [教学准备]

  师:查找与丝绸之路有关的资料;*地图。生:搜集阅读有关丝绸之路的资料。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板书课题。

  2.教师范读课文。

  1.学生自由轻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拼读。

  2.生字词正音。

  二、自主识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选择喜欢的识字方法自主识记生字。

  2.汇报交流:

  ①检查字音。

  ②疏通难字。

  ③扩词比赛。

  3.巩固识字。

  1.读准音,记清形,组组词。开火车游戏。

  2.交流记忆方法,集体解决难字。

  3.字、词游戏;生字回文。

  三、指导书写: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认一认。

  2.记一记。

  3.说一说。

  4.看一看。

  5.写一写。

  1.认读会写字8个。

  2.自主观察汉字,记忆字形。

  3.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4.观察教师范写难字。评议。

  5.独立练习书写。共同评议。

  四、分层作业:1.认读生字和词语;把生字漂漂亮亮地写一写。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充实“我的词语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生字词语。

  二、导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交流与丝绸之路有关的话题。

  2.板书课题。

  1.畅所欲言。

  2.读题。质疑。

  三、感悟课文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2.细读感悟课文。

  ①出示自读提纲,自读交流。

  ②结合找出的句段进行朗读训练。

  ③想象说话——朗读指导。

  3.出示与西域地理环境有关的图片或推荐影片。

  1.选择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默读课文,画出描写自然条件艰苦的句子读一读。

  3.想一想:张骞是怎样克服困难开辟丝绸之路的?

  4.练读;范读;互读;评读。张骞受到哪些屈辱?逃出来遇到哪些困难?

  5.欣赏感受。

  四、延伸:鼓励学生结合课外的知识讲一讲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故事,以巩固理解课文。

  板书设计:

五年级语文下册《丝绸之路》教学设计3

  [设计理念]

  1、从兴趣出发,引导学生感悟。兴趣是学习的内驱力,只有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所以,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前提。因此,我设计了由欣赏丝绸的风采导入,并引起学生思考“丝绸是怎样被世界认识的”。

  2、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因势利导。采用探究性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筛选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自己去进行阅读实践,自己去感受、思考,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教师只给以适当点拨、引导。

  3、发散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眼界。让学生搜集、整理、运用资料,让学生宏观地看丝绸之路。激发学生学习探索的欲望。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反复读课文体会过渡段的作用。

  3、体会张骞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4、了解丝绸之路的来历及其意义,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

  了解丝绸之路的来历及其意义,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教学难点]

  体会张骞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准备]

  课前学生搜集有关张骞出使西域和开辟丝绸之路的资料。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直入课文

  1、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礼物,你们看——

  学生(齐说):丝绸(板书“丝绸”)

  (播放课件,展示各种华美的丝绸面料,过渡到丝绸面料的衣服)

  2、积累运用词语。

  看了这些礼物,你是什么感受?用一个成语来形容一下。

  预设学生会说出:赞叹不已、赞不绝口、瞠目结舌、目瞪口呆……

  [设计目的:让学生用成语形容自己的感受,一来培养学生积累、运用成语的能力;二来帮助学生理解文中新词“赞不绝口”、“目瞪口呆”;三来可以由此引入课文。可谓一举三得]

  3、引入课文。

  *的丝绸不但在今天受到全世界的青睐,早在古代就赢得了众多的喝彩!历史上就曾经记载过这样一件事:……请同学们读文。

  4、学生读课文第1、2自然段,了解丝绸在国外知名度很高。

  二、发现矛盾,产生疑问

  1、课件出示地图,显示罗马和*之间的距离有七千多公里。

  2、学生介绍当时的交通条件:没有公路铁路,没有汽车飞机。罗马位于*西边七千多公里的地方,中间还隔着沙漠、高山和荒原,沿途还有强盗和野兽。

  [设计目的:让学生结合地图和课文感受罗马和*之间的距离远,交通不便、自然条件恶劣,为学生产生疑问作铺垫,同时也为后面体会张骞出使西域的艰难作铺垫]

  3、学生自发产生疑问。

  罗马和*之间的距离远,交通不便、自然条件恶劣,那么*的丝绸究竟是怎么运到欧洲去的呢?

  [设计目的:虽然文中也有这个问题,但让学生直接看到问题,远不如让他们亲自发现问题感受深刻,这样解决问题的欲望也更加强烈,让学生真正做学习的主人]

  4、引出“路”,体会过渡段的作用。

  (1)学生很快自己找到了答案:原来有一条横贯亚洲、以丝绸贸易为主的古代商路。(板书“路”)

  (2)为了开辟这条路,汉代探险家、外交家张骞献出了毕生精力。

  (3)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第4自然段巧妙地把开辟丝绸之路的意义和开辟丝绸之路的过程衔接起来,即前半部分回答上一段提出的问题,后半部分则和下面的自然段有关。我们把这样的自然段称之为“过渡段”,它就像一座小桥,把前后的自然段连接了起来,所以我们说过渡段的作用是承上启下。《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相关内容:《将相和》教学反思《把铁路修到*去》课文理解《珍珠鸟》课堂实录20珍珠鸟简案猴王出世《半截蜡烛》教案小学语文第十册《凤辣子初见林黛玉》教学案例《草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查看更多>>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1、课中质疑,直指重点。

  课文学到这里,你还想提出哪些问题?

  预设:开辟丝绸之路为什么会献出了毕生精力?

  张骞是怎样开辟丝绸之路的?他都遇到了哪些困难?

  [设计目的:课中质疑,问题质量较高。问题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2、默读课文,结合课前所查资料思考问题,边读边作批注。

  [设计目的:锻炼学生独立阅读、思考的能力;作批注让孩子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安排学生结合资料回答问题,锻炼他们处理运用资料的能力,同时还能丰富课文的内容]

  3、小组交流。

  张骞是怎样开辟丝绸之路的?他都遇到了哪些困难?

  4、全班交流。

  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随时指导朗读,并让学生明确以下内容:

  (1)从“交通不便,没有公路,没有汽车和飞机……”能看出丝绸之路上困难重重。

  (2)从“依靠太阳和星星辨别方向”、“日夜兼程”体会出张骞为开辟丝绸之路不辞辛劳。

  (3)“牧草由绿变黄,又由黄变绿;燕阵向南飞去,又从南方飞回,一转眼就是十一年过去了。”“他耐心地、不露声色地等待着,准备着。”引导大家想象:在这十一年中,张骞可能遇到了哪些困难和诱惑,他是怎么想的。

  [设计目的:通过想象,体会张骞的内心世界,理解他深深的爱国情怀。突破教学难点]

  (4)从“忍受着炎热和干渴的煎熬……”“历尽千难万险,出使西域十三年”等语句中,体会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坚定信念以及他的爱国情怀。

  (5)从“张骞向汉武帝介绍了西域各国的方位、人口、兵力、风俗、物产、相互关系以及对汉朝的态度”中我们能感受到张骞此行虽历尽艰辛,却不辱使命、收获颇丰。

  四、情感升华

  1、丝绸之路的开辟对于*乃至全世界来说有着重大的作用。

  学生结合资料和课文最后一段谈丝绸之路的作用。

  2、谈自张骞出使西域后丝绸之路的发展。

  (课件出示:①张骞出使西域地图。②丝绸之路的发展图)

  [设计目的:激发学生了解丝绸之路、探索丝绸之路的欲望。一节语文课的结束,正是新的学习的开始]

  3、总结:丝绸之路是连接古代东方与西方文明的纽带和文化走廊,将四大文明古国串联起来,组成一个横亘亚非欧三大洲的历史文化大舞台;丝绸之路有恢弘壮丽的自然景观,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以及波澜壮阔的宗教民族融合,给后人留下了无数激动人心的历史画卷和不尽的历史之谜。

  丝绸之路在等待着我们去了解,去探索……

五年级语文下册《丝绸之路》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了解丝绸之路的来历及其开辟的意义,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2、运用金钥匙介绍的方法默读课文,为复述课*准备。

  3、通过理解,体会过渡段的运用。

  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丝绸之路的来历及其开辟意义的了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相关资料;学生:收集资料

  一、谈话导入

  1、

  你知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些什么路?在2000多年前,一位伟大的探险家、外交家就为我们开辟了一条千古不朽、享誉世界的路——丝绸之路。(板书课题)

  2、

  释题,读“金钥匙”,用金钥匙的方法说说你想了解丝绸之路的哪些问题?

  (老师板书:什么叫丝绸之路?为什么要开辟丝绸之路?是怎样开辟的?有什么意义?)

  3、浏览课文,看看这些内容都在文中的哪些自然段在讲。

  二、学习课文

  1、课文中哪一个自然段在告诉我们丝绸之路是一条什么样的路?默读。

  (学生交流,课件出示第4自然段。)

  2、你对丝绸了解多少?学生谈收集的资料。(可结合学生带来的丝绸直观感受)

  课件展示(看到这么华丽的丝绸,你想说些什么?,瞧,罗马帝王身着丝绸的高贵)

  3、丝绸不仅在*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在世界上也有很高的知名度。浏览课文,看看文中哪些自然段在写丝绸在世界上也有很高的知名度?

  4、默读1、2自然段,找出能体现*丝绸在国外有很高的知名度的词语和句子。

  (交流:“目瞪口呆”“赞不绝口”……“最时髦”“最讲究”“最珍贵”“和黄金等价”……)

  5、此时,作为丝绸发源地的*子孙,你的心情是怎样的?读出这种骄傲的语气。

  (二)学习第3自然段。

  1、欧洲的罗马帝国在我们国家的什么位置?(课件展示地图)

  2、去罗马帝国的路到底是一条什么样的路?文中哪一个自然段在讲?

  (女生读,男同学思考:找出一个词语概括路的特点,你是如何体会到的?

  课件展示地图,段落,理解这条路环境恶劣,充满艰辛与危险。)

  3、鲁迅先生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那这样一条危险的、远隔万里的道路是谁开辟的呢?(板书:张骞)哪句话在写?哪些段落又在详细写?

  4、再读第四自然段,看看第四自然段的内容与前后的内容有何联系?是如何联接的?

  (像这样把前后的自然段连接起来的段落叫做过渡段,它的作用是承上启下

  (三)学习5——7自然段

  1、张骞开辟这条道路的过程容易吗?同学们在品德课上对这个故事已有所了解,谁能说一说?

  2、课文中都是怎么介绍的?默读5——7自然段,思考:张骞在开辟丝绸之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面对的?你是如何体会到的?用——勾画出来。

  3、学生交流:

  (1)“他渡黄河、过沙漠……日夜兼程……当了俘虏。”体会刚开始的条件的恶劣都不是真正的困难,遇到匈奴才是真正的困难。板书:日夜兼程当了俘虏

  (2)“他耐心地、不露声色地等待着、准备着……”他的意志坚定,时刻都想着未完成的事业。板书:等待准备

  “……逃走……忍受着炎热和干渴的煎熬……”板书:逃走

  “终于到达……”板书:到达

  (5)哪一个词语最能概括他的这一路历程?板书:“历尽千难万险……”

  (6)面对这长达13年的困难,张骞为什么还是那么坚定?是什么在支持着他?学习到这儿,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一趟,张骞除了收获面对困难的信心,还收获了什么?

  (四)学习第8自然段。

  1、默读思考:丝绸之路的作用是什么?在文中找一句能概括它作用的话,用——画出来。

  (“丝绸之路”成为促进东亚欧交流和人类文明发展的纽带。读,“丝绸之路”是什么的纽带?板书:交流与发展)

  2、自由读:交流与发展在这一段中是如何体现的?交流的什么?(物产与文化)

  3、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这样的.交流吗?如果没有交流社会会怎么样?(不会发展、停滞不前)因此,有了交流才有发展,才有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

  三、情感升华

  1、丝绸的出名源于“丝绸之路”,*在世界上举世闻名也源于“丝绸之路”。在古代,它是传播友谊的道路,在今天,人们把丝绸之路看作是连结东西方文明的纽带。近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丝绸之路研究计划”,把丝绸之路称作“对话之路”,以促进东西方的对话与交流。对于*人民来讲,今天的丝绸之路,是开放之路,是奋进之路,是通向二十一世纪的光明之路。

  2、你还知道哪些与丝绸之路有关的知识,向同学们说一说?

  3、学习了《丝绸之路》,请你当一当导游,把丝绸之路的故事介绍给周围的人听。

五年级语文下册《丝绸之路》教学设计5

  设计理念:

  让学生以一位导游的身份介绍丝绸之路、交流资料等,以此来创设生动的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人人参与,让学生在有效的参与中自主阅读,不断探究;在感兴趣的具体语言实践活动中,感受课文意境、积累课文语言,积累和文章有关的诗句等。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要求会写、会认的7个生字。

  3、了解丝绸之路的来历及其开辟的意义,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4、运用“金钥匙”介绍的方法默读课文复述课文。

  5、通过反复读文,体会过渡段的作用,并学习运用这一写法。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张骞与丝绸之路》资料;选用诗句的投影;推荐阅读的文章《茶马古道》等。

  2、学生搜集和丝绸之路的相关资料(故事、常识性知识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话说丝绸之路

  引入新课,交流资料。

  1、师板书课题提问:读了课题你有哪些疑问?生质疑。

  2、交流有关丝绸之路资料。知道有关丝绸之路的哪些知识?(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全班交流,各组互相补充,教师随机评价、筛选有用信息;教师补充信息:海上丝绸之路)

  走近丝绸之路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自读课文交流所获。

  2、检查自学情况:生字词语的朗读和书写;重点段落的朗读。

  第二课时

  走进丝绸之路

  古诗引入,积累语言。

  学生读背描写西域的诗句:“劝君更饮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羌笛无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感悟内容,解决问题。

  问题一:这是一条怎样的路?

  问题二:张骞在开辟丝绸之路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从哪儿能体会到?

  情感升华,体会艰辛。

  1、教师出示资料《张骞与丝绸之路》。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张骞是位伟大的探险家、外交家。

  2、做小导游,复述课文。(小组内互相练习说 全班交流,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随时提醒学生要抓住关键词句来复述课文。)

  延伸丝绸之路

  1、学完了课文《丝绸之路》,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把你想说的写下来。

  2、想想:现在的我们能为“丝绸之路”做些什么?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做一个关于“丝绸之路”的调查小报告或者搜集资料做一份关于“丝绸之路”的介绍。


《丝绸之路》五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3篇(扩展5)

——二年级下册语文公开课教案3篇

二年级下册语文公开课教案1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重点难点:

  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2、难点:朗读感悟。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检查、分角色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猜谜激趣:

  看不到,摸不着;花儿见它点头;小草见它弯腰。(板书:风)

  2、你知道哪些风? (学生畅所欲言。)

  3、今天我们就来画画风。(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识字

  1、老师带来了3位小朋友。粘贴三个小朋友的头像,请小老师领读他们的名字。

  2、号召学生和他们三个做朋友,与他们三个打招呼,作简要的自我介绍。

  例如,宋涛、陈丹、赵小艺,你们好!我叫×××,很想和你们做朋友。

  3、卡片认读“宋、涛、陈、丹、赵、艺”六个生字了。

  4、想一想、找一找:“宋、涛、陈、丹、赵、艺”这几个字在我们身边哪些人的名字中出现了。

  5、想知道这三位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吗?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有不认识的字互相请教。

  2、出示生字“显”,多音字“旗杆”、“呼呼地转”

  3、出示课文的新词,认读词语。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在文中把词语涂好。

  4、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5、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指导写字

  1、不要多笔画:“丹”字只有一点。“乌”字中间没有点,加迠就成了“鸟”字。“丝”字上边的两绞丝没有点。

  2、不要少笔画:“忽”字下面的三点,不能少。

  3、结构。“显”字上小下大、上短下长。“忽、丝”二字上长下短。“杆、眨、涛”左窄右宽“杆”左高右低,“眨、涛”左短右长。“艺”字草字头的横宜略长,下面的“乙”字“折笔”应尽量向左边斜,“弯”应写*,“钩”直上。

  4、生练写生字。

  五、作业:

  自己开动脑筋,想想怎样表现风,试着做一做。

  教学反思:先请同学们自己把课文读通顺,找一找文章中讲了哪几位小朋友,再作简要的自我介绍。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但能在活动中认识了生字,还锻炼了口语交际的能力,同时也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也存在着一些不足。由于对教材钻研得不够深,教材该挖掘到的没有把握好,让人有一种“走过场”的感觉,这样的课堂就缺乏了一些内涵。

二年级下册语文公开课教案2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认会写8个生字,特别要注意学习“碧、村、童、剪”的写法。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诗歌内容,感受柳树的勃勃生机和儿童生活的欢乐。

  教学重点:

  1.认识11个生字,会认会写8个生字,特别要注意学习“碧、村、童、剪”的写法。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内容,感受柳树的勃勃生机和儿童生活的欢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在讲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这几句诗句:(出示课件)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袁枚《所见》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白居易《池上》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这些诗句都是描写儿童生活的。小朋友们的童年生活有趣而快乐,多姿多彩。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写儿童生活的古诗。

  2.老师导入: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诗是清代的一名诗人所写,他的名字叫高鼎。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出示图片)进行简介:高鼎,清代后期诗人。咱们要学习的这首诗就是他写的《村居》。村居: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

  3.小朋友们,你们喜欢放风筝吗?你们是什么时候在哪里去放风筝的呢?(播放音乐:放风筝)(出示课件图片)

  4.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本文是一首诗,字数不多,*仄对仗,句式工整,耐人寻味。

  2.听范读,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3.学生借助拼音自读古诗,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4.教师逐小组检查学生对古诗的朗读情况,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5.努力把诗读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古诗文的音韵美。

  三、生字认读。

  1.课文同学们已经读熟了,现在课文中的生字宝宝,从课文中走出来了,你还认识它们吗?

  2.出示生字指读。

  3.注音领读。

  4.重点认读:莺、拂、堤、柳、醉

  (1)认知“堤”,这个字是左右结构。由两部分组成,这两个部分都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旧字,直接合成。容易识记。“堤”是什么呢?出示一个图片,帮助学生们识记生字。

  (2)“莺”字强调部首“艹”,上中下结构,书写时注意“秃宝盖”这一部分,不要写成宝盖。在田字格里书写时要注意上下占格要均匀,把字写好看。

  (3)“拂”也比较熟悉,左右结构,书写时候注意要占格均匀,把字写好看。读音是“fú”,不是“fó”。

  5.猜谜语。

  草帽下面一只鸟——莺

  就是土——堤

  6.开火车读准字音,并试着给每一个新字口头组词。

  四、古诗赏读,感受情感

  (一)导学:把诗读通顺。(出示课件)

  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老师范读古诗。

  2.请同学们把诗句读通顺,做到不丢字,不多字。

  3.开火车把诗句读通顺。

  (二)导学: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1.先试着读一读,说一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2.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

  醉:迷醉,陶醉。

  春烟:春天水泽、草木间蒸发形成的烟雾般的水汽。

  拂堤:(杨柳)像是在抚摸堤岸。

  3.这两句写了什么意思?(绿草茂盛,黄莺飞舞,正是二月早春,轻拂堤岸的杨柳沉醉在烟雾之中。)

  4.你怎样理解“醉”呢?(预设:音乐令人如痴如醉;花香醉人,酒香醉人,美景令人享受。)

  5.春光无限好,“草长莺飞”就是描写春景的词语,你还知道其它描写春景的词语吗?(预设:万紫千红花红柳绿莺歌燕舞)

  6.赏析:“醉”字写活了杨柳的娇姿;写活了杨柳的柔态;写活了杨柳的神韵。

  (三)导学: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诗人从描写景物直接到写孩子们的生活。

  2.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

  散学:放学。

  东风:春风。

  纸鸢:泛指风筝,它是一种纸做的形状像老鹰的风筝。鸢(yuān):老鹰。

  3.这两句是人物活动,描述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播放儿童歌曲:村居)

  4.为什么归来早?(预设:忙趁东风放纸鸢。)你有没有放学后着急回家的时候啊?说一说,好吗?

  5.试着用诗句的形式来说一说你放学后做些什么?(预设: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飞雪乐翻天。儿童散学归来急,忙约伙伴跳皮筋。)

  五、班级展示

  比赛规则: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读出诗歌的韵味!评选出诵读冠军。(预设:小组成员推荐优秀作品展示,每位同学都积极参与进来,达到预设目标。)

  六、学写生字

  课文同学们读得真美,让老师都感觉到了春天的美丽,草长莺飞,拂堤杨柳,还有孩子们在快乐地放风筝。

  现在我们拿出小手来写生字吧,相信你也可以写得很好。

  1.出示生字:诗、村、童。

  2.指导学生观察写法。

  3.打开“优教学生字”,讲解生字的意义与写法。

  重点学习“诗、童”的注意要点。预设:“诗”注意偏旁占格在左边的位置少一些;“童”注意上下结构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4.学生临习生字。

  七、巩固练习

  打开“基础训练-《古诗二首》”,一起来闯关吧!

  八、作业布置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完成配套练习册。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前准备:柳树代表着旺盛的生命力。每年春天,柳树是最先发芽、变绿的。柳芽的嫩绿,是初春时节最美的颜色,它象征着生命和活力。(出示图片)

  2.课前准备:贺知章(659—744),字季真,号四明狂客,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著名的《咏柳》、《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出示图片)

  3.老师导入:听着好听的歌曲,欣赏着这美丽的柳树,(出示图片)我们一起走进《咏柳》。(出示图片),

  4.(播放音乐:柳树姑娘)(出示课件图片)

  5.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本文是一首诗,字数不多,*仄对仗,句式工整,耐人寻味。

  2.听范读,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3.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诗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4.教师逐小组检查学生对古诗的朗读情况,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诗句,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5.努力把诗读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古诗文的韵律美。

  三、生字认读。

  1.课文同学们已经读熟了。现在课文中的生字宝宝,从课文中走出来了,你还认识它们吗?

  2.出示生字指读。

  3.注音领读。

  4.重点认读:咏、妆、丝、绦、裁、剪。

  (1)认知“咏”,这个字是左右结构,形声字。形声字由两部分组成,通常有下面几种情况:上形下声;上声下形,左声右形,左形右声。

  (2)“丝绦”两个字强调读音“sītāo”,不能读成“sītiāo”,书写时注意偏旁部首。在田字格里书写时要注意占格要均匀,把字写好看。

  (3)“剪”也比较熟悉,上下结构,由“前”和“刀”组合而成,书写时候注意占格要均匀,把字写好看。

  5.通过图片来了解“妆”和“绦”(出示课件图片)。

  6.猜谜语。

  前面是刀——剪

  一张嘴收到头——咏

  7.形近字区分。

  咏()妆()绦()裁()

  永()装()条()栽()

  8.开火车读准字音,并试着给每一个新字口头组词。

  四、古诗赏读,感受情感

  (一)导学:把诗读通顺。(出示课件)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老师范读古诗。

  2.请同学们把诗句读通顺,做到不丢字、不多字。

  3.开火车把诗句读通顺。

  (二)导学: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1.先试着读一读,说一说你读到了什么?

  2.一树:满树。

  3.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

  4.妆:装饰,打扮。

  5.绦(tāo):用丝编成的绳带。这里指像丝带一样的柳条。

  6.这两句写了什么意思?(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饰的一样,从树上垂下无数好像绿色丝带一样的柳条来。)

  7.赏析:把眼前的柳树和古代质朴美丽的少女联系起来,联想到她穿一身嫩绿,楚楚动人,充满青春活力。

  (三)导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这两句使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设问、比喻)

  2.裁:裁剪。

  3.似:如同,好像。

  4.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五、课堂展示

  为古诗配画。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为诗文配画,可以为整首诗配画,也可以为一句诗配画。看谁画的符合诗的意境。

  六、学写生字

  现在我们拿出小手来写生字吧,相信你也可以写得很好。

  1.出示生字:碧、妆、绿、丝、剪。

  2.指导学生观察写法。

  3.打开“优教学生字”,讲解生字的意义与写法。

  重点学习“碧、剪”的注意要点。预设:“碧”注意偏旁“石”,出示猜谜语识记生字:王大娘白大娘一起坐在石头上;“剪”注意上下结构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4.学生临习生字。

  七、巩固练习

  打开“阅读训练-《古诗二首》”,一起来闯关吧!

  八、作业布置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完成配套练习册。

二年级下册语文公开课教案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生字,指导学生运用各种方法记忆生字,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赞美母爱,教育学生尊敬母亲,爱戴母亲,关心母亲。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识字;

  2、通过指导学生朗读来理解课文说蕴涵的深刻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数: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学习生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假如你在街上和妈妈走散了,你该怎么办?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练读课文,圈画生字。

  3、学习生字

  城:左右结构 形声字 城市、城府、城镇

  牵:上中下结构 部件组合法 牵挂、牵牛花

  掌:上中下结构 掌握、手掌、掌心

  围:半包围结构 口字部 形声字 包围、围棋、周围

  笑:上下结构 竹字头 笑话、苦笑、苦笑不得

  善:数笔划方法 注意笔顺 善良、善事、善后

  淡:左右结构 *淡、清淡、冷淡

  互:数笔划方法 注意笔顺 互相、互助、互生

  4。指名读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作业:书写一类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熟读课文,分析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多种方式读课文,以读代讲:如自由读,小组读,齐读。

  二、分析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文,画出描写妈妈眼睛的句子,读一读。

  2、画出描写妈妈头发的句子,读一读。

  3、画出描写妈妈手的句子,读一读。

  4、通过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

  5、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的妈妈头发、手、眼睛都是什么样的吗?小女孩为什么会这样说呢?

  三、如果,你的妈妈现在就在你的面前,你想对她说些什么?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指导书写,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过程:

  一、指导书写:重点指导“围、牵、善、互”

  二、完成课后练习:

  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贯穿在讲读课文中)

  2、读一读:简单说说“掌上明珠、哭笑不得、善始善终、惊慌失措”各词的含义;用喜欢的词语说话。

  3、写一写,积累词语

  4、做一做

  (1)小组内先说一说,再全班交流。

  (2)画一画自己的妈妈(爸爸),在下面写上自己想说的话。


《丝绸之路》五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3篇(扩展6)

——三年级下语文公开课教案3篇

三年级下语文公开课教案1

  教学目标:

  1.会认“嫉妒”等13个生字。会写“匠、替”等14个生字。能够正确读写“石匠、抄写”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我”和克莱谛争吵事情的前因后果。

  4.初步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之间发生的小问题。

  教学重难点:

  1.正确认读本课要求会认会写的字词、正确书写生字词。

  2.弄懂“我”和克莱谛之间争吵事情的经过。

  3.认识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互相包容的美好品质。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把课文多读几遍,读正确流利。

  2.不理解的字、词和有关知识可以通过查字典、词典解决。

  3.生字、新词卡片。或者问题小条幅。(有条件的可屏幕出示课件:句段、

  问题或者字词等,详见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的童年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它如一条小河不停地翻腾着浪花,

  而每一朵浪花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这些故事有时是欢乐的歌,有时却是一丝丝

  烦恼。我们在一起共同学习和生活的同学们,难免有这样那样的磕磕碰碰。那么,

  你与同学有过争吵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5课——《争吵》。谁来读一读课题?

  ──《争吵》(板书课题或屏幕出示)。(生读,再教大家一起读。)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和想法?(生可能:谁和谁争吵?为什么争吵?怎

  样争吵,结果怎样?)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遇到

  难读的字、句子多读几遍,别忘记了给自然段标序号。

  2.感知了课文,读通了字句,接下来,我们把要认的生字放进这些词语里

  来认读。请你和同桌互相来读一读,如果读错了就请你给他纠错。然后抽生读:

  (板书或屏幕出示词)

  嫉妒 服侍 承认 缘故 原谅 防御

  戒尺 高尚 胳膊肘 瞟 骂 哼

  3、读得怎么样?谁来评价一下?然后你读读,再大家读。

  4、哪些词语的读音要提醒大家注意?(生说要提醒注意的字音。)

  5、大家把这些词语再来读一读吧。

  三、再读课文,学习内容

  1、这篇课文很长,如果按照上学、放学、回家的时间顺序,那么写上学部分应该是哪几个自然段呢?(抽生答:第1——8自然段。)那么放学后又是哪几个自然段呢?(抽生答:第9——13自然段。)那最后一段呢?(抽生答:第14自然段,写家里发生的事。)

  2、我们分三部分来读课文。第一部分谁来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谁和谁争吵?他俩为什么吵架?(抽生读第1——8自然段。)

  A、随机指导读句。(例:要是你错了,别人打你,你千万不要还手,只要防御就是了。)

  B、课文在写谁和谁争吵?为什么争吵?知道吗?(抽生答)

  C、把两个问题答案连起来说。(可用关联词连起来说)(答案可能:因为克莱谛把我的本子弄脏了,我报复他,把他的本子也弄脏了。所以,我和克莱谛发生了争吵。)相机板书或屏幕出示:

  弄脏

  克莱谛—— “我”的本子

  报复、弄脏}争吵

  “我”————克莱谛的本子

  3、后来这两人又是怎么和好了呢?(抽生继续读第9——13自然段。)然后让生说出答案。(可能说课文原句也好:克莱谛让我们像从前那样做他的好朋友,我答应了。)相机板书或屏幕出示:

  弄脏

  克莱谛—— “我”的本子 克莱谛原谅了我

  报复、弄脏}争吵——————和好

  “我”————克莱谛的本子

  过渡:是的,好朋友握手言和,高高兴兴地回到了家。那回到了家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4、谁来说说回家后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抽生说)(可能答案:爸爸批评了我。)相机板书或屏幕出示:

  弄脏

  克莱谛—— “我”的本子 克莱谛原谅了我 爸爸

  报复、弄脏}争吵——————和好————教育我 “我”————克莱谛的本子

  5、那谁能把我和克莱谛为什么争吵,是怎么和好的,回家后又发生了什么事情连在一块儿完整地来说一说呢?

  A、自己先准备一下,可参考板书或者屏幕上的事件过程,然后想好了来说。(抽生可能答案:克莱谛把我的本子弄脏了,我报复他,把他的本子也弄脏了。于是,我和克莱谛发生了争吵。后来,克莱谛原谅了我,我们又和好了。回家后,爸爸教育了我。)

  B、说得怎么样?评一评。(抽生评)

  四、学习生字词

  过渡:了解了课文事情的经过,现在,请同学们把书翻到63页,看看田子格上的生字,再到文中去找一找带有这些生字的词语,把它们用横线画一画,再来读一读。(生文中找字画词。)

  1、找到了吗?看看是不是这些词:(板书或屏幕出示:)

  石匠 抄写 墨水 肩上 毕竟 既然 戒尺承认 缘故 愤怒 缩回 骂 替 扛

  2、齐读词语。

  3、争做写字小老师:哪几个字容易写错,该怎么写,请你想一想,然后提醒大家。

  “承”字8画,第2笔为“弯勾”。

  “缘”字,注意右边的写法以及笔顺,“缘”的右上两笔是撇折、横撇。 “愤”字,共有12画,书写时注意间架结构。

  “既”的右边第二笔是竖折。

  “戒”,里面是横、撇、竖。

  4、把生字词抄写在本子中,要求字的笔顺正确,间架结构恰当。

  五、小结

  今天,我们了解了《争吵》一文的前因后果,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同学之间不应该为一点小事就发生争吵,而应该团结友爱,互相关爱,相互宽容,做文明有礼的好学生、好朋友。

三年级下语文公开课教案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本课的学习,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要主动去关爱别人,特别是对身处困境的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正确地看待自己。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以及掌声的内在含义。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听过掌声,有些掌声是你给别人的,有些掌声是别人给你的,掌声想起来的时候,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生答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掌声》(板书掌声)

  二、检查预习

  1、检查学生对本课字词的掌握情况

  小儿麻痹症落下残疾一摇一晃姿势

  默默犹豫忧郁慢吞吞眼圈红红

  热烈而持久鼓励勇气微笑

  指导学生“落”是个多音字,有三个读音,让学生用三个读音组词。

  2、指导“励”字的书写。

  3、指导学生总结课文主要内容。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本文的主人公是英子,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体会一下英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学生读1、4自然段找找写英子表现的句子,并和同桌说一说,英子给你们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幻灯片出示第一自然段,让学生仔细体会以前的英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汇报:从“早早地来”“最后一个离开”“总是”“默默地”等词语中体会到英子是个自卑忧郁的姑娘。板书:自卑

  以前的小英自卑忧郁,让我们带着体会一起读读吧。

  幻灯片出示第四自然段,让学生体会后来的英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汇报:从“变”“不在忧郁”“教她跳舞”“游戏说笑”等词语中体会到英子是个活泼开朗自信的姑娘。板书:自信

  2、英子由之前的自卑忧郁变成了以后的活泼自信,到底是什么力量使英子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呢?

  是掌声

  四、细读课文,深入体会

  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描写掌声的句子好好读一读,幻灯片随机出示两次掌声的句子。

  1、本文总共出现了两次掌声,我们先来看看第一次掌声是在什么样的情境下发生的?(幻灯片出示2、3自然段)生读,谈体会

  说说小英的心情:害怕;难过。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立刻、低、慢吞吞;眼圈红红的.)

  此时此刻,英子可能在想些什么?

  ①上去会被同学笑话,不上去会被老师批评。

  ②因为腿有残疾,她肯定是不想上去的,但又不得不上去,这种进退两难的情况让小英“(犹豫)了。联系上下文,我们终于明白了“犹豫”指的是(生回答)?(拿不定主意)

  在犹豫中,英子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让我们再次走进小英的内心,去好好体会小英内心的那种自卑、痛苦和无奈。配乐指名读

  就在小英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第一次掌声)。如果你们就是小英的同学,你想通过这次掌声告诉她什么?(要勇敢;要坚强……)这是同学们对小英的鼓励,是友善的掌声(板书:鼓励友善)如果此时你就那位站在台上的腿有残疾的小姑娘,听到这充满了鼓励,饱含着友善的掌声,你心里会怎样想?

  2、第二次掌声(幻灯片出示课文片段)

  同学们的第一次掌声给了小英莫大的鼓励,所以小英也镇定了情绪,开始讲述她童年的故事。当她结束演讲的时候,班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同学们又想用掌声告诉英子什么?(让学生交流)这是同学们对小英的赞美与肯定,是真诚的掌声。(板书:赞美真诚)面对同学们称赞的掌声,如果你是英子,你会怎样想、又会对大家说什么呢?

  过渡:两次热烈的掌声,一次友善的鼓励,一次真诚的赞美,意义不同,却真正改变了英子的生活。出示(从那以后一段),自由读,想想现在的英子是个怎样的孩子?读出英子的自信来。

  五、对比阅读,感情升华

  1、现在的英子活泼开朗,让我们再来回顾以前的她,感受她的变化。以前的她成天悲伤难受,所以她(生读);是掌声给了她勇气,从那以后(生读)曾经的她一度自卑忧郁,所以她(齐读);是掌声给了她力量,从那以后(齐读)

  小结:这两次掌声就像一缕阳光化解了小英内心的阴霾,怪不得小英会永远忘不了那掌声。让我们再次在朗读中去感受掌声的力量吧!

  2、今天的学习一定使你,使我,也使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对掌声有了更多、更新的理解,(多媒体出示,教师读)

  掌声是一首美妙的歌曲,能够唤起勇气!

  掌声是一朵芳香的鲜花,能够使人振奋!

  掌声是一轮早晨的太阳,能够带来阳光!

  孩子们,在你的心目中,掌声还富有哪些特殊的含义呢?相信你的心中一定有自己的答案,赶紧拿出练习纸写下来。

  出示:掌声是xx,能够xx。

  掌声是一把崭新的钥匙,能够打开心灵!

  掌声是一片宽阔的海洋,能够淹没害羞!

  掌声是一天闪闪的星星,能够照亮黑夜!

  总结:同学们今天上课表现太棒了,让我们为自己今天出色的表现鼓鼓掌!(生鼓掌)是啊,掌声是鼓励,掌声是赞美,掌声中更包含的是爱。愿我们今后在掌声中经历风雨,在掌声中快乐成长。

  六、家庭作业

  1、给班级里的一位同学或周围的某一个人,写一句鼓励的话。

  2、读了小英的来信,你可以把你的心里话写一写,给小英写封回信!

三年级下语文公开课教案3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用学过的方法理解:“不可逾越、斩钉截铁”等词语。

  2、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思,学习提出问题。

  3、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对陌生的事物有一个直观的感知和了解,便于他们快速走进文本。

  4、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异地互动形式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拓宽学生的思路,在交流的过程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以进一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5、了解*登山健儿攀登世界第一高峰的故事,体会登山这一极限运动的艰辛。感悟攀登世界第一高峰带给我们的启示。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具有边读边思,以及提出问题的能力。

  3、能通过学习课文了解*登山健儿攀登世界第一高峰的故事,体会登山这一 极限运动的艰辛。感悟攀登世界第一高峰带给我们的启示。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外阅读资料。

  学生方面的准备:搜集有关珠穆朗玛峰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词语:世界第一高峰(抽读)

  2、出示图片:珠穆朗玛峰(正音)

  3、出示珠穆朗玛峰的影像资料 从中你获得了什么信息?

  4、把课题补充完整,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完成填空(抽生填) 年 ,*登山队决定由 、 、 和 从北路的8500米处营地突击登顶珠穆朗玛峰。他们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在 成功登上了峰顶。

  2、交流完成填空,质疑

  三、再读课文,理解体验 学习课文的3—5节

  1、抽生读3、4、5小节 思考:登山运动员遇到了哪些困难?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或句子

  2、交流反馈,并板书

  3、理解句子: 这儿的岩壁又陡又滑,连一点可攀援的地方也没有。 出示第二台阶图片及补充材料:理解:不可逾越 师:面对这些困难,他们又是如何克服,如何攀登的呢?。

  4、从3---5小节找出相关句子,用“ ”划出。

  5、抽生交流

  6、交流反馈,重点指导。

  (1)他们双手扣住岩缝,脚尖蹬着岩面,使出全身力气向上爬。 (出示:攀爬的影像资料; 板书:抠 蹬 ) 抓住动词指导朗读句子;

  师:面队此情此景,刘连满立即蹲下身子,斩钉截铁地说

  (2)“快,踩到我的双肩上!” 齐读(板书:蹲) (理解“斩钉截铁”;指导朗读) 说话训练:队员们犹豫了,心想: 。 如果当时你在场,除了这种办法外,还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吗? (异地互动讨论)

  (3)队员们只好眼里噙着泪花,一个接着一个,踩着他的双肩,攀上了绝壁。

  板书:踩 攀

  (4)此时的刘连满又去了哪里呢?(出示资料,师朗读)

  师:面对这肆虐的寒风、无边的黑暗、极度的疲劳,他们又将如何克服呢?

  (5)他们一个个咬紧牙关,屏住呼吸,一步,一步,顽强地向上爬(板书)

  (媒体播放当时的情景) 指导朗读

  7、出示最后两句话(齐读) 啊,成功了!5月25日凌晨4时20分,他们终于登上了珠穆朗玛峰峰顶,在世界第一高峰上展开了鲜艳的*。

  8、此时他们会说些什么呢?他们的登顶靠得是什么?板书:(勇敢、顽强、合作)

  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师总结

  2、布置作业 把*登山队首次攀登世界第一高峰的故事讲给亲朋好友听。

推荐访问: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