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数世界》说课稿3篇(2023年)

时间:2023-04-17 17:48:02 来源:网友投稿

《数的世界》说课稿1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下午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数的世界》,首先,我谈谈我对本节课教材的分析。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过整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数世界》说课稿3篇(2023年),供大家参考。

2023《数世界》说课稿3篇(2023年)

《数的世界》说课稿1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下午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数的世界》,首先,我谈谈我对本节课教材的分析。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过整数的认识、整数的四则计算、小数、分数、负数的认识等知识的基础上展开学习的。要结合现实的情境认识自然数和整数。在自然数(0除外)的范围内研究倍数和因数。

  教材编排在揭示倍数和因数概念时,是让学生根据现实情境列出乘法算式,利用乘法认识倍数和因数。在找一个数的倍数时,也是让学生运用乘除法知识,探索找一个数倍数的方法。学好这部分内容,对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数学探索能力,解决实际问题都有重要的作用。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自然数和整数,联系乘法认识倍数和因数。 在1-100以内找到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

  2、在找数学信息,分类,解决问题等活动中。有条理的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阅读课本,提高自学能力。

  3、在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中,对数的世界认识保持兴趣,给未来的数学探索活动增添动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我在课的开始通过猜数字谜语激趣,七上八下猜一个分数,不三不四猜一个小数,一五一十猜一个整数,这个小游戏不但活跃了气氛,而且唤起学生对数的回忆,。然后出示“水果店”情境图,要学生从情境图中找数,教师板书:-3、2、6、4、5.8、3.6、5。师:今天淘气带我们走进一个数的世界,(板书:数的世界)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研究数的世界中还有那些奥秘,通过情景的创设,让学生感受我们生活在一个数的世界里,体会数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第一个层次是理解自然数和整数,。

  首先,带领学生回忆以前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数?又小数,分数,整数,负数,接着要学生根据学过的数将情境图中的数进行分类,通过回忆以前学的数,给学生提供了分类标准的指向,汇报后教师引导,关于小数和分数以后我们在研究,今天我们研究这些数,这些数是一些什么样的数呢?

  接着,要学生打开课本2页,读一读书上什么是自然数,什么是整数?板书:自然数,整数。阅读后,要学生谈自己的收获,明确省略号的意思,并且引导学生对比这两句话,看有什么发现?自然数就是整数,整数有的不是自然数。

  这个层次通过对发现的数进行分类,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最后,指导学生阅读课本。通过比较观察等思维活动认识自然数和整数。

  第二层次是:结合乘法算式认识倍数和因数。

  首先要学生根据情境图中提供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并列出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2千克苹果多少元?2*6=12 5千克梨多少元?5*4=20等

  接着,师引导学生,同学们,可别小看这些算式,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倍数和因数就在这里。刚才已经有了阅读课本的经验,继续读下去,你能看懂哪些内容。不懂的地方提出在小组内讨论。安排学生自学课本,自己通过阅读知道什么是倍数和因数,一改由“扶”到“放”的方法,把学习内容交给学生,老师参与其中的一组,了解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汇报时要学生谈谈关于倍数和因数,你发现了什么?并让学生自己写一个算式,在小组中说说,里面倍数和因数的关系。展示时,注意抓住学生生成的资源,比如:4×5=20,2×2=4,提出疑问:为什么4一会是一个数的倍数,一会又成了一个数的因数了呢?)

  总结出倍数和因数是两个数之间相互依存关系,一定要说清楚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

  本环节设计小组自学活动,在小组内完成对倍数和因数的认识。学生通过阅读、质疑,同伴交流逐步形成自学能力,体验到自主学习的快乐。通过学习的迁移,自己写一个乘法算式说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让知识得到深化。

  第三个层次是:自主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这个层次的教学我为学生提供了一系列有梯度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去深入思考,想象,猜测,探究以问题为中心组织学生展开探究活动。最后发现方法。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我设计的问题有

  (1)“找一找”下面哪些数是7的倍数?与同学交流你的看法。

  2,7,14,17,25,77

  (2)你还能找到7的其他倍数吗?

  (3)写出100以内所有的7的倍数。

  学生通过解决这些问题,有条理的思考,然后发现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再练习写出100以内所有的6的倍数。

  多样的联系可以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的知识,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所以下面我进行巩固应用,内化提高的教学

  学生经过一节课的探索和学习有些疲倦了。我设计了一个“给数字找家”的游戏重新在课堂中掀起**。每个小组一套卡片,在小组内操作。其中一组上黑板演示。把4的倍数贴在一个圈里,6的倍数贴在一个圈里。学生对其中的12和48一筹莫展。老师重新画集合圈,在两个圈中间出现共同的部分,直观的渗透集合思想。同时为学公倍数打下基础。

  三、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今天,我们走进了数的世界,在数的世界里,你有哪些收获?学生回顾后,教师总结,在数的世界里,还有许许多多有趣的知识等着我们去探索。今天我们只是采撷到数海里的一朵小浪花。以后,大家将领略到更多的数中奥秘。

  给学生时间回顾总结这节课的收获,让学生养成回顾反思的习惯。同时能正确评价自己,完善自我。

  板书设计:

  板书是教学的重要手段,我在设计板书时,主要了条理清晰,突出重点。

《数的世界》说课稿2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教材编排在揭示倍数和因数概念时,是让学生根据现实情境列出乘法算式,利用乘法认识倍数和因数。在找一个数的倍数时,也是让学生运用乘除法知识,探索找一个数倍数的方法。本节课是在学生学过整数的认识、小数、分数、负数的认识等知识的基础上展开学习的。本课知识的学习是以后学习公倍数与公因数、约分、通分等知识的重要基础。学好这部分内容,对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数学探索能力,解决实际问题都有重要的作用。

  2、说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和学生认知特征,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在具体情境中认识自然数和整数,联系乘法认识倍数和因数。在100以内找到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找数学信息,分类,解决问题等活动中。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学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3、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教材分析及教学目标的导向,我确立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自然数和整数,倍数和因数,能按要求找出一个数的倍数。

  教学难点:自主探索并总结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4、说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二、说教法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改变传统课程实施中过分依靠教材,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的现象。本节课的设计,按照这一理念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遵循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学生操作、探究为主线,首先从学生找数字入手,由浅入深,认识自然数和整数,然后结合乘法算式认识倍数和因数,最后自主探究找一个数倍数的方法。

  三、说学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和自学能力是学法指导的重点。学生通过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进行观察与思考,在合作交流中认识自然数和整数,倍数和因数。通过自主探索发现找一个数倍数的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

  1、结合情境认识自然数和整数

  本节课开始,我就利用猜数字的谜语导入,由数字进入本课主题――数的世界。接着出示情境图,让学生找出图中的数字,并将找到的数进行分类。然后指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本,通过观察,比较等思维活动认识自然数和整数。

  (设计意图:我设计用数字激趣导入,不仅可以唤起学生对数的回忆,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学生通过找数字、分类和自读教材等形式,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结合乘法算式认识倍数和因数

  在这个环节我让学生结合情境图帮淘气选择一样商品,并计算出价钱。在学生汇报的同时,我选取有价值的信息进行板书。然后让学生自读教材并结合黑板上的乘法算式认识倍数和因数。同时,我会举出一个不在研究范围内的例子,让学生在我纠正错误的同时,也可以为自己敲响警钟。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我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认识倍数和因数。对于学生容易忽略的倍数与因数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我利用人物关系帮学生记忆。这样的设计,可以让学生更清晰地明白在描述倍数和因数关系时,一定要说请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

  3、自主探索找一个数倍数的方法《数的世界》说课稿

  在这一部分我是以问题为中心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活动的。我先提出问题:1下面哪些数是7的倍数?与同学交流你的看法。(14、17、25、77)这一问题的提出,会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寻求规律。然后发现找一个数倍数的方法。然后我再提出下面两个问题:2你还能找出7的其他倍数吗?3你能找出100以内 7的所有倍数吗?

  (设计意图:设计这样一系列有梯度有挑战性的问题,能够让学生去深入思考、猜测、探究,最后发现方法。)

  4、巩固新知,为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我将书上的习题转变为游戏形式。让学生分别为4的倍数和6的倍数找家。12和48这两个既是4的倍数又是6的倍数的特殊数字。学生在处理时可能会产生疑问。我会抓住时机,向学生渗透集合的思想。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也为以后学习公倍数打下基础。)


《数的世界》说课稿3篇扩展阅读


《数的世界》说课稿3篇(扩展1)

——《数鸭子》说课稿3篇

《数鸭子》说课稿1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数鸭子》是一首颇具说唱风格、形象生动、活泼有趣的童谣歌曲。歌词描述了小朋友看到鸭群游过大桥、兴奋地数鸭子的情形。歌曲前后皆有数板,说唱结合,表现出儿童活泼可爱的天性,童趣盎然。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歌曲《数鸭子》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到乡村美丽的自然风光,教育孩子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并在歌唱中清晰灵巧地咬字吐字,保持速度的稳定。

  (2)通过欣赏《鸭子拌嘴》,感受打击乐器用不同的节奏与速度演奏时,在音乐作品中表现出的不同音乐情绪与音乐形象,并能有所描述。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用自然的声音、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感受不同音乐要素所表现的不同场景。

  难点:感受节奏与速度对乐曲的重要性。

  (四)、教学准备

  钢琴、打击乐器 、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二、说教法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综合运用谈话法、示范法、情景导入等教法诱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同时充分利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令整个教学活动成为师生之间不断进行思想交流与心灵沟通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说学法

  大胆放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指导学生学习歌曲的过程中,我充分调动学生全身的感官,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在欣赏《鸭子拌嘴》时,我让学生随音乐模仿鸭子的可爱形象;在教唱歌曲时,我又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在练习中互相启迪,互相促进,并指导他们用舞蹈动作表现歌曲,使他们在爱学、乐学的基础上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同时也发挥群体力量,增强他们的合作能力,达到共同进步。

  四、说教学程序

  第一步:创设情景、激趣导入音乐欣赏

  运用故事导入法,同时出示多媒体课件,引出音乐欣赏课题:《鸭子拌嘴》。

  本环节设计的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聆听音乐,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延续故事情节,思考鸭子为何拌嘴?也可以在观看的同时,模仿鸭子憨态可掬的形象。联想意识,诱*感,把学生带进创设的情境中去,并让学生在音乐欣赏的同时了解这一特殊的演奏形式——打击乐合奏。

  第二步:故事贯穿始终,在合作中学习 ,在情景中探索。

  过渡语:鸭子终于停止了拌嘴,它们一同游向热闹的集市,游到了大桥下。正好被一个小朋友看见,他兴奋地数起了鸭子。儿童心理学实践已证明:节奏活动是一切思维活动的基础,通过孩子们自己去创造,去发现,去实践,去体验,从感性到理性,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使孩子们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个性得以充分的张扬。歌曲教学之前,设置二个声部的节奏练习,可以让学生在合作中得到锻炼,培养节奏感和合作能力。

  将全班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念数板内容,一组模仿鸭子的叫声。

  甲:门 前 大桥 下│游过 一群 鸭 0│快来 快来 数一数│二四 六七 八 0‖

  乙:ga ga gaga ga︱ga ga gaga ga︱gagagaga︱ga ga gaga ga ‖

  第三步:学习歌曲《数鸭子》

  (1)播放《数鸭子》,学生整体感知歌曲的旋律。

  (2)谁听过这首歌?你能为大家唱一唱吗?(一部分同学肯定比较熟悉)

  (3)请会唱的学生跟琴小声演唱歌曲。

  (4)教师给予点评,并指导学生演唱歌曲中的难点。

  (5)通过各种形式演唱歌曲:接龙唱,男生、女生唱等等。只是会唱还不行,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演唱过程中,极容易拖拍子,教师要指导学生用清晰的咬字、吐字和正确的演唱速度来表现歌曲的生动活泼和趣味性。

  (6)小组表演唱:①引导学生用不同的节奏同时为歌曲伴奏。

  ②分小组练习后表演。(唱、跳、打击乐伴奏)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等、尊重、理解、关心、赏识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位学生。在这一环节中我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给学生留下了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师生互动,共同学习。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学会歌曲,突破重难点。

  最后,教师总结本节课,学生在《数鸭子》的音乐声中有序走出教室。

  五、说教学预想

  这节课的设计,我本着推行教学民主的理念,从主宰变为主导,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整个教学始终在愉快合作、多彩、友爱、融洽的气氛中进行。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出发,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从对立变为和谐。在教学方法上变繁为简,变被动为主动,做到既能促进学生智能最大限度地发展,又不加重学生负担,特别是在情感上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激发,让每个学生享受到成功的欢乐。

《数鸭子》说课稿2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数鸭子》是一首颇具说唱风格、形象生动、活泼有趣的童谣歌曲。歌词描述了小朋友看到鸭群游过大桥、兴奋地数鸭子的情形。歌曲前后皆有数板,说唱结合,表现出儿童活泼可爱的天性,童趣盎然。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歌曲《数鸭子》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到乡村美丽的自然风光,教育孩子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并在歌唱中清晰灵巧地咬字吐字,保持速度的稳定。

  (2)通过欣赏《鸭子拌嘴》,感受打击乐器用不同的节奏与速度演奏时,在音乐作品中表现出的不同音乐情绪与音乐形象,并能有所描述。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用自然的声音、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感受不同音乐要素所表现的不同场景。

  难点:感受节奏与速度对乐曲的重要性。

  (四)教学准备

  钢琴、打击乐器、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二、说教法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综合运用谈话法、示范法、情景导入等教法诱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同时充分利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令整个教学活动成为师生之间不断进行思想交流与心灵沟通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说学法

  大胆放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指导学生学习歌曲的过程中,我充分调动学生全身的感官,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在欣赏《鸭子拌嘴》时,我让学生随音乐模仿鸭子的可爱形象;在教唱歌曲时,我又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在练习中互相启迪,互相促进,并指导他们用舞蹈动作表现歌曲,使他们在爱学、乐学的基础上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同时也发挥群体力量,增强他们的合作能力,达到共同进步。

  四、说教学程序

  第一步:创设情景、激趣导入音乐欣赏

  运用故事导入法,同时出示多媒体课件,引出音乐欣赏课题:《鸭子拌嘴》。

  本环节设计的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聆听音乐,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延续故事情节,思考鸭子为何拌嘴?也可以在观看的同时,模仿鸭子憨态可掬的形象。联想意识,诱*感,把学生带进创设的情境中去,并让学生在音乐欣赏的同时了解这一特殊的演奏形式——打击乐合奏。

  第二步:故事贯穿始终,在合作中学习,在情景中探索。

  过渡语:鸭子终于停止了拌嘴,它们一同游向热闹的集市,游到了大桥下。正好被一个小朋友看见,他兴奋地数起了鸭子。儿童心理学实践已证明:节奏活动是一切思维活动的基础,通过孩子们自己去创造,去发现,去实践,去体验,从感性到理性,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使孩子们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个性得以充分的张扬。歌曲教学之前,设置二个声部的节奏练习,可以让学生在合作中得到锻炼,培养节奏感和合作能力。

  第三步:学习歌曲《数鸭子》

  (1)播放《数鸭子》,学生整体感知歌曲的旋律。

  (2)谁听过这首歌?你能为大家唱一唱吗?(一部分同学肯定比较熟悉)

  (3)请会唱的学生跟琴小声演唱歌曲。

  (4)教师给予点评,并指导学生演唱歌曲中的`难点。

  (5)通过各种形式演唱歌曲:接龙唱,男生、女生唱等等。只是会唱还不行,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演唱过程中,极容易拖拍子,教师要指导学生用清晰的咬字、吐字和正确的演唱速度来表现歌曲的生动活泼和趣味性。

  (6)小组表演唱:

  ①引导学生用不同的节奏同时为歌曲伴奏。

  ②分小组练习后表演。(唱、跳、打击乐伴奏)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等、尊重、理解、关心、赏识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位学生。在这一环节中我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给学生留下了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师生互动,共同学习。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学会歌曲,突破重难点。

  最后,教师总结本节课,学生在《数鸭子》的音乐声中有序走出教室。

  五、说教学预想

  这节课的设计,我本着推行教学民主的理念,从主宰变为主导,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整个教学始终在愉快合作、多彩、友爱、融洽的气氛中进行。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出发,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从对立变为和谐。在教学方法上变繁为简,变被动为主动,做到既能促进学生智能最大限度地发展,又不加重学生负担,特别是在情感上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激发,让每个学生享受到成功的欢乐。

《数鸭子》说课稿3

  一、说教材

  《数鸭子》是一首说唱风格、形象生动、活泼有趣的童谣歌曲。

  歌词描述了小朋友看到鸭群游过大桥、兴奋地数鸭子的情形。歌曲说唱结合,表现出儿童活泼可爱的天性,童趣盎然培养学生自信、有感情地演唱,并能通过小组合作,以即兴创作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通过聆听音乐、模仿动物的叫声,演唱歌曲,感受音乐中的小动物,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歌词简单易懂,适合5—6岁的儿童学习。

  二、说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熟记歌词,能够掌握歌曲旋律。

  2、技能目标:能够会唱歌曲,能够模仿鸭子叫声并且模仿小鸭子。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乐观情绪,体验歌曲带来的快乐。

  三、说活动准备

  ppt课件、幼儿故事、有关鸭子的音频,歌曲。

  四、说教法、学法

  (一)说教法:《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活动中力求“合作式的探究学习方式”。为了体现教师与孩子的交互主体性,本次活动采取相互尊重、协商、交流、共同构建的方式,教师与幼儿并共同学习与成长,主要采用以下教法:游戏法:幼儿园活动要“寓教育于游戏之中”,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活动,也是幼儿数学教育的有效手段。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活泼的游戏紧密结合,能够使幼儿获得有益的经验,并让幼儿结合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从而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因此,采用游戏法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是一个有效的途径及手段。提问法:活动中的提问法是通过教师提问让幼儿去回答,使幼儿对歌曲有更加深刻了了解,能够理解的去学习歌曲,从而加深对歌曲的熟悉度,同时也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及兴趣。角色扮演法:教师通过扮演鸭子妈妈,让幼儿扮演小鸭子,能够从歌曲中锻炼自己的手脚协调能力,并且充分吸引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模仿能力,达到活动的最终目的。

  (二)说学法:《纲要》中提出“幼儿是学习的主人,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性条件让幼儿参与探究活动,不仅提高了幼儿探究能力,更让幼儿获得学习的技能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导幼儿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以亲自实践、积极动脑、动手来学习新知识。因此主要采取以下学法:体验法:让幼儿通过学习小鸭子的叫声以及扮演小鸭子,来初步了解鸭子,能够使幼儿身体动起来,不是机械性的来背歌词,使幼儿通过感官的方式来学习。观察法:幼儿通过教师提供的资料,来学习《数鸭子》的歌曲,并且知道鸭子的走路方式,能够来主动模仿,加深对歌曲的认知度。尝试法:当幼儿在活动中有学习小鸭子的不同叫声时要给予鼓励,用不同的方式去激发幼儿的不同想象,使幼儿的动作可以多样化,不要拘泥于标准动作,扼杀幼儿的想象。

  五、说活动过程

  活动以歌曲贯穿始终,难度逐层递增,以听鸭子声音并模仿——讲有关鸭子的故事——观看《数鸭子》视频——角色扮演鸭子律动为主线,进行《数鸭子》的音乐教学活动内容。

  一、开始部分

  设置情景:教室告诉幼儿今天班级来了一位新朋友,激发幼儿兴趣。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的设定,可以激发起幼儿对本次活动的参与兴趣,使活动更富有情趣,不枯燥。

  二、基本部分

  (一)听听它是谁通过听鸭子叫的音频让幼儿对鸭子有个初步的认识,从而能够模仿鸭子叫的不同声音,加深对鸭子的认知。

  1、播放鸭子叫的音频,让幼儿猜猜它是谁

  2、请一名幼儿来模仿鸭子的叫声

  3、提问幼儿鸭子的叫声是不是相同的

  4、让幼儿模仿各种鸭子的不同叫声。设计意图:此环节为的是培养幼儿的模仿能力和想象力,使幼儿能够通过自己的想象对小鸭子有所了解。

  (二)聪明的小鸭子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能够吸引幼儿的兴趣,让幼儿能够加深对鸭子的喜爱。

  1、教师讲《聪明鸭子的故事》

  2、故事结束后进行提问

  3、说说为什么喜欢鸭子设计意图:此环节为的是培养幼儿爱心,让幼儿建立对小动物的喜爱,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幼儿对小鸭子印象深刻。

  (三)唱唱唱通过视频的播放吸引幼儿的眼球,幼儿能够对视频播放的歌曲进行简单的模仿。

  1、教师播放《数鸭子》视频

  2、教师进行歌曲的指导

  3、教师跟幼儿一起歌唱《数鸭子》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能够使幼儿直观的对歌词有所了解,视频的童趣性能够吸引幼儿,并能使幼儿加以模仿。

  (四)快乐的小鸭子教师对鸭子的动作进行讲解,通过学习锻炼幼儿的手脚,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启发幼儿的想象力。

  1、教师在播放的歌曲中交小鸭子走路的动作

  2、教师启发幼儿鸭子的不同走路方式

  3、教师扮演鸭妈妈带领幼儿扮演的小鸭子在教师里玩耍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为的是锻炼幼儿的"手脚协调能力,也能够加深对歌曲的熟悉度。

  三、结束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小鸭子要和妈妈回家了,活动结束。

  六、说活动延伸

  1、在活动区域中摆放鸭子的玩具,和图片。

  2、让幼儿回家把学习的歌曲唱给家长听。设计意图:能够加深对学习知识的巩固以及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促进家长和孩子的交流,增进家长和孩子的感情。

  七、说活动特色

  1、整个教学活动以《数鸭子》歌曲的学习为主线,把各个环节串联在一起,各环节层层递进,体现了音乐教学的完整性和主题性,便于幼儿学习掌握本次活动的主要内容。

  2、根据《纲要》的精神和艺术领域的目标,本活动的设计围绕着幼儿的好奇心里、极大的模仿性以及富有想象的创造性进行开展,充分的使幼儿的心里得到了满足,也使活动能够顺利进行,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数的世界》说课稿3篇(扩展2)

——《数星星的孩子》说课稿3篇

《数星星的孩子》说课稿1

  一、设疑导入,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在晴朗的夜空,天空中的星星一闪一闪的特别美丽。大约在1800年以前,有一个像我们这么大的孩子特别爱数星星,你们想知道他的故事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借助拼音把课文读准读通,初步了解每个自然段的内容,从而整体感知课文,是对二年级阅读的基本要求。这一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

  1.要求学生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准读通顺。

  2.检查生字读音,对容易读错的字词,包括多音字,要重点强调。、

  3.标自然段。

  4.指名逐段读课文,并思考:这个数星星的孩于是谁?

  三、细读课文,感悟、理解,熟读成诵

  1.学习第一自然段

  这一段主赛讲了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张衡坐在院子里,指着天空数星星。幽美的天空,可爱的孩子,这是一幅多么静美的图画。这是学生朗读训练的最好着眼点。

  首先我请学生自由读这一段,想一想从这一段中你知道了什么?这样设问,目的是让学生自己读书发现问题,培养主动探究的品质。分页标题#e#

  接着出示一幅星空夜景的图,引导朗读:蓝蓝的天空像碧玉盘,无数的星星像撤落在碧玉盘里的珍珠,这是多么美的景色,谁来读一读?静美的画面,抒情的话语,激起学生的情感,学生会自觉地读起来。

  此时此刻,虽然激起了学生的欲望,但学生不可能一下于就读得声情并茂,因此教师必须进一步引导。所以我再次渲染情景,配上音乐进行范读。把学生带到如诗如画的境界:

  一个孩子坐在院子里,*着奶奶,仰起头,指着天空数星星,一颗、二颗,无数的星星像撤落在碧玉里的珍珠,多么幽静的画面,老师先给大家读一读好吗?伴着轻柔的音乐,我拿起书:“晚上,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撤在碧玉盘里。一个孩子坐在院子里*着奶奶,仰起头,指着天空数星星,一颗,两颗,一直数到了几百颗。”幽美的画面,抒情的语言,轻柔的音乐,把课文内容一下子推到了学生的眼前。引起了他们的共鸣。

  2.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这两段主要是奶奶和小张衡的对话,奶奶的慈爱,小张衡的专注执着溢于言表,教学时我采用以读代讲的方式,通过自由读、指名读、评价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达到深入理解,内化语言之目的。

  首先指名学生读奶奶的话,指导学生读得缓慢一些,读出疼爱小孙孙的语气。接着问:小张衡是怎样说的?自己读一读,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让学生通过多读书,自己去领悟内容,然后通过扮演角色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小张衡的话。此处我这样设计:小张衡的话你们读懂了吗?我当奶奶,你们当小张衡给奶奶讲讲道理好吗?引导学生领悟小张衡观察的仔细、准确,能看得清星星不是乱动,这是多么了不起呀!自己再读小张衡的话,引导学生读出天真、肯定的语气,最后分角色朗读。以上教学环节通过创设情境,渲染点拨,充分发挥了儿童的丰富想象力和善于表现自己的特点,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内化了语言。

  3.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课文的第四、五自然段主要讲了爷爷向张衡讲述北斗星和北极星的知识以及小张衡用了一夜的时间观察星星的事,这两段是学生认识上的难点,我利用多媒体化抽象的语言描述为直观的形象画面来化解难点。我是这样设计的:

  (1)自由读第一段,想想爷爷说了什么?

  (2)指名读爷爷说的话。通过这两步让学生从总体上知道爷爷在向小张衡讲天文知识。

  (3)爷爷讲了哪些天文知识,让学生边读边标出有关讲北斗星知识的句子。

  (4)出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满是星斗的夜空图上找出哪是北斗七星,哪是北极星,并询问学生是怎样找到的`,这样把学生的理解寓于读书中,把学生的理解体现于看图说图中,引导学生动脑想,动眼看,动手画。调动多种感官体现感悟语言文字的精妙。化解了难点。分页标题#e#

  (5)出示这样一个练习:你看,那北斗星连起来像,叫,离他们不远的地方,有颗星叫,总是绕着北斗星。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第五自然段,首先问:爷爷说的是真的吗?你从哪儿看出来的?让学生读书找出“果然”一词,简单的加以理解,接着问:小张衡是怎祥看的?让学生标出张衡看星星的一句话。

  然后用课件演示:北斗星绕着北极星慢慢地转动的情景,并渲染:这个结果,可是小张衡花了一夜的功夫看到的,多么有心的孩子呀!该怎样读,通过演示、渲染、读书,引导学生深刻地体会小张衡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达到感张衡之所感,爱张衡之所爱,人文化一的效果。

  四、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拓展认识,升华感情最后一个自然段,简介张衡是汉朗著名的天文学家,学习这一段时,我用多媒体出示张衡的画像,并出示了他发明的浑天仪、地动仪图,进行简单介绍,激发学生对张衡的敬佩之情,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的思想教育。

  五、回归整体,课外延伸

  教师最后总结:同学们,小张衡从小善于观察,善于发现,长大后成了一位著名的天文学家,你们还想知道张衡的故事吗?课后多读书,就会知道的更多。这样就把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


《数的世界》说课稿3篇(扩展3)

——《数的世界》教学设计3篇

《数的世界》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自然数和整数,联系乘法认识倍数和因数。

  2、初步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数的所有倍数。

  教学重点:联系乘法认识倍数和因数。

  教学难点:体会倍数和因数的相互依存关系,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教学策略:

  1、观察、比较,用分类的方法认识自然数和整数。

  2、在活动中交流,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结合“水果店”情境图,认识自然数和整数。

  1、谈话引入。

  2、出示水果店情境图。

  (1)学生活动:找一找。仔细观察图中有哪些数?我能找到几个?全班进行交流。

  (2)教师提示:还有要补充的吗?(目的是让学生找出图中隐含的数字,比如0,1/2等。

  (3)学生活动:分一分。你能把它们分分类吗?学生单独活动,教师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全班再进行交 流。交流时让学生说出分类的标准和分类的结果。教师要适当地进行引导,为下面教学自然数和整数做准备。

  (4)根据学生的分类情况,加上教师的适当引导,揭示什么样的数是自然数,什么样的数是整数?并让学生举出例子来进一步说明和巩固。

  二、利用整数乘法认识倍数和因数。

  1、解决:买5千克梨需要多少钱?

  5x4=20(元)

  2、利用算式说明倍数和因数的含义。

  (1)说明含义。 20是4和5的倍数;4和5是20的因数(需进一步使学生明确,20是4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4是20的因数,5也是20的因数)关于倍数和因数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学生第一次接触,教师要让学生多说一说,并通过一定的例证进一步说明。

  (2)举例说明。举出一个乘法算式,说出其中的因数和倍数关系。

  (3)练习:说一说。第3页“说一说”先自己试说,同桌之间交流后,再进行全班交流。

  3、说明研究倍数和因数的范围。教师根据课堂生成,相机给出“只在自然数(零除外)的范围内研究倍数和因数”这个规定。

  三、练习巩固,加深理解。

  1、第3页:找一找。学生独立理解题意后,先自己找出7的倍数,小组内交流自己找的方法。全班交流时让学生在比较后得出用乘法算式的方法来找一个数的倍数比较方便快捷。同时使学生领悟到:这个数是7的倍数,那么7同时也是这个数的因数。通过试一试:你还能找出7的其它倍数吗?使学生体会到一个数的倍数是无限的。

  2、同桌练习:你写我说。在学生弄懂题目意思后,再开展活动。活动后让中后生进行全班交流。

  3、比一比:看谁找的快。(1)自己找,比比谁找的快。要求作出各自的符号。(2)组织交流,比比谁的方法好,比比谁找的对。(3)归纳。说说哪几个数既是4的倍数,又是6的倍数。为学习公倍数作准备。

  4、独立练习。写出100以内全部6的倍数。交流时,体会怎样做到不重复,不遗漏,进一步明确方法。

  5、讨论:根据除法算式如何说倍数和因数。例如:15/3=5。

  四、全课小结。

  问题探讨:如何引导学生对找出的数进行分类,给出自然数和整数的含义?务必不吝赐教噢!记住我的名字叫做“红袖添香”,只是曹雪芹身边的脂砚斋,《红楼梦》还要你自己来写噢!


《数的世界》说课稿3篇(扩展4)

——亿以内数的读法说课稿3篇

亿以内数的读法说课稿1

  一、说教材

  1、说教材内容: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七册P1—3的例1、例2以及相关的课后练习题。这部分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个级的所有计数单位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高一级数(万级)的读法,教材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数级的学习,让学生明白生活中较大的数用个级来计数是不能满足的,从而理解学习亿以内数的必要性。

  2、说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懂得如何正确读亿以内数的读法,并且弄清楚中间有0和未尾有0的数的读法。为学习亿以内数的写法和亿以内数的加减法打下基础。

  3、说教学重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主要是引导学生弄清亿以内数的计数单位有哪些和数位表;引导学生正确读亿以内较大的数,特别要注意纠正学生在读中间有0和未尾有0的数时所出现的错误。

  4、说教学难点:

  本课的教学法难点主要表现在各数级中间或未尾有0的数的读法。必须让学生明白哪些情况下读0,哪些情况下不读0。

  5、教材编排的特点:

  本课教材是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来编排的,首先教材列举生活中较中的数据,如北京的人口数量一千一百零八万,光的速度每秒三十万千米等,这些都是很大的数,用个级的计数单位来表示很困难,从而引出万级数的学习,并且让学生懂得学习亿以内数的必要性。教材编排时很注重科学性和合理化,先提出学生熟悉的记数单位个位、十位、百位和千位,然后引出万级的计数单位: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等计数单位,由于万级数都小于亿,所以教材把此部分的内容称为亿以内数,既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又既有数学的科学性和严肃性。教材共安排了例1和例2两个典型内容和一些相关练习题,不仅加深学生对本课的理解,还有助于学生对本节内容的消化及巩固。

  6、教具准备:计数器或算盘一个。

  二、说教法

  1、本课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观察法和发现法,老师要适当地设计教学内容,让学生从观察中发现数的读法原则,之所以采用这两种教法,是针对学生以前在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懂得了个级数读法而设置的,用原有的经验和方法来解决本课的问题,应该是可行的。

  2、本课在提问方式上,应多用启发式提问,首先让学生质疑,然后让学生经过自身的经验寻找解决的方法。

  三、说学法

  根据我的学生情况,我认为本课的学法,应该是以自主探究式学习方法为主,学生通过观察以及总结来解决问题,在这节内容的教学中,教师不需要做太多的讲解,只适时作适当的引导。为什么采用此种方法,主要是因为学生已经有了个级数读法的经验,移植到本课,用来解决本课问题是很自然的,大多数的学生是可以独立完成的。

  四、说教学设计

  根据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以及本课的教学内容步步逼进的特点,我认为本课教学应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一)设置问题,巧妙导入

  为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先列举一些比较的大的数,如:北京市的人口一千一百零八万,光的速度每秒三十万千米等较大的数,然后让学生用口头来描述,学生觉得用原来学的计数单位(个级)很难正确描述这些数据,从而引出新的课题,教师可以不失时机地导入新课内容。并板书:亿以内数的读法。

  (二)复习旧知,先立后破

  1、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先以复习旧知为基础,先唤起学生对个级(千位、百位、十位、个位)的印象,为达到这个目标,教学可以这样设计:

  师:我们已经学过个级的计数单位,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然后板书:一万。

  由于学生以前学过一万,对这样的知识不会感到陌生,因而教学可以用步步递进的方法引出后面更大的计数单位。

  2、教师接着问学生:十个一万是多少?学生经过思考可以得结论,知道是十万。根据回答板书:十万。

  3、教师可用类似的"办法,让学生继续观察,得出后面的更大的计数单位:百万、千万、亿等计数单位。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主要是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然后顺理成章地引入新的内容。为什么采用这样的方法,是因为学生已经认识计数单位,在此教师只不过引导他们提升对更高一级计数单位的认识,所以要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总结。

  4、引学生看数位表,并说明个级和万级。个级有四个数位(个、十、百、千),万级也有四四个数位(万、十万、百万、千万)。

  (三)通过观察,找出规律

  教师可以这样设计,用计数器演示,个级的各个数位,然后让学生观察找出万级的计数单位,学生很快从中找出万级的计数单位,知道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和千万位,这时为了加深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可以通学习例1和例2的内容。

  学习例1,教师出示例题内容:470000、3080000、40500000。为了让学生直观地看出以上数所占的数位,可以用计数来帮助,把相应数位相互对齐。学生经过观察可能发现其中的道理,以470000为例,4对应十万位、7对应万位、后面全部是0,学生很快读出这个数,读作47万。用相似的方法来学习其它内容,学生会总结出这些数的读法。

  接着学习例2,情况和教学内容虽然稍有不同,但经过教师适当地引导,学生肯定能够掌握,由于方法相似,在这里就不展开讨论。

  通过以上两个例题的学习,学生应该明白了亿以内数的读法了,不过由于0在各种情况下出现,其也有不同的读法,教师要引导学生弄清在何种情况下如何读中间有0或未尾有0的数,这是本课学习的重点与难点,必须让学生掌握。

  最后要引导学生总结亿以内数的读法,总结出亿以内数读数的方法。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找出学生补出学生的错误,并加以纠正,最后总结亿以内数的读法:

  先读万级,再读个级;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不管每级未尾有几个0,都不读,其它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四)加深理解,巧设习题

  适量完课后的习题,以加深理解,巩固新知。

  五、说板书

  例1

  470000读作:四二七万

  3080000读作:三百零八万

  40500000读作:四千零五十万

  例2

  24600读作:二万四千六百

  6407000读作:六百四十万七千

  10030040读作:一千零三万零四十

  板书简洁,突出重点,列举了亿以内数的各种情况下的读法,对学生对亿以内数的读法有很大的帮助。

亿以内数的读法说课稿2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

  "亿以内数的读法"是小学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数学第七册第一单元的内容。

  2、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和掌握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教学的,生活中的大数广泛存在,对亿以内数的认识既是万以内数认识的巩固和扩展,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基础。

  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及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掌握亿以内数位顺序表及读数方法。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类推、概括能力。

  (3)情感目标:

  让学生享受数学思维的快乐,感受到数学美,从而喜欢数学。

  4、教学重点:

  掌握亿以内数的读法,会正确读出亿以内的数。

  5、教学难点:

  每一级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二、说学情

  从学生的学习基础看,有部分学生的知识面较窄,对大数用得少,甚至见得少,要正确熟练地读出亿以内的数,还是有一定难度,但从学生的学习阶段看,已经是四年级的学生了,无论从学习态度还是学习能力方面都有一定的基础,按照本课的教学设想,只要教师引导,点拨到位,我认为能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三、说教法、学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俗话说“授人于鱼只供一饭之需,而授人于渔,其可终身受用”,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比教给知识更重要,所以依据本课特点,结合本班的学情,为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教材抽象性与学生思维形象性的矛盾,我准备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通过学生的观察、分析、类推、归纳,结合教师的引导、点拨,把抽象的课本材料演变为形象具体的教学内容,让学生的思维在观察、分析中活跃,积极地参与探索新知识的过程。

  四、说教学程序

  首先在新授前出示复习题:1246、4009、5800、3070让学生读一读,重点让学生说一说,中间和末尾有一个或连续几个0的读法,既可以了解他们对万以内数的掌握情况,从学生的知识水*出发,找准新知的生长点,更好地组织课堂教学,又为后面学习亿以内数的读法作了铺垫,尤其为突破本课的难点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然后,我在复习题的每个数后面添上4个0,变成12460000、40090000、58000000、30700000。问学生还能不能读?怎么读?

  由此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在学生通过需要的情况下导入新课,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也初步渗透了个级数向万级数读法上的过渡与迁移。这时我也就迫不急待地带领学生去探究新知。

  (一)教学亿以内数位顺序表

  1、学习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及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先和学生一起在计数器上拨一拨,利用十个一是十,十个十是一百……的关系,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运用迁移、类推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然后结合类推过程理解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有学生可能会说出:十个一千万是十千万,这个答案应该肯定,但同时向学生指明,十千万就是一亿。

  感受:一亿有多大?

  一亿是个很大的数,为培养学生的数感,激发对数学的兴趣,我收集了一些信息资料,让学生读一读。

  (1)一亿张纸厚约一万米,比珠穆朗玛峰还高。

  (2)1秒钟写一个点,一刻不停地写,一亿个点要写3年2个月。

  (3)一个人占地面积按1*方米算,一亿人要用掉*将达百分之一的面积;一个人的身高*均为1。75米的话,横躺在赤道上可以绕3圈多。

  这些数据一方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另一方面,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意识。

  2、学习数位和数级

  在学生掌握了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后,引导学生观察板书,说说各计数单位是按怎样的顺序排列的,师指出:每个计数单位所占的位置就叫做数位,重点提示亿位前要加“……”。

  并告诉学生为了读数方便,我国沿用了四位一级的计数规律,让学生初步感知“个级”数是表示多少“个”,“万级”数是表示多少“万”,引导学生掌握数位顺序表。

  (二)教学亿以内数的读法

  1、学习整万数的读法

  为了渗透个级数与万级数在读法上的联系和区别,分散本课的难点,我再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课前的问题上来,让学生把4个新数按顺序摆在数位表上,引导学生理解:在个级数的后面添上4个0,实际上就是把个级数移到万级上来了,同时指出:同一个数在个级上怎么读,把它移到万级上以后读法不变,只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即可。

  突出了旧知识向新知识的渗透与迁移,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通过积级的思考,把数正确读出来,培养了学生的类推和思维能力。

  2、教学亿以内(含两级)数的读法

  接下来,我把黑扳上的个级数与整万数合在一起摆在数位顺序表上,学生以小级为单位,合作探究它的读法。

  把时空交给学生,让他们拥有更多的主动权和思维空间,通过小组合作,培养了学生的团体精神和合作意识,也使不同知识水*的学生在合作中得到互补,共同提高。

  在小组合作之后,代表发言交流探索结果。重点让学生说一说,每级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加以引导、点拨:把整万数的读法和个级数的读法连在一起,就是这个数的读法。并引导学生自评,他评,真正做到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评价意识和评价能力。

  通过以上一系列的操作、观察、类推等方法,引导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结合板书信息,归纳出亿以内数的读法。

  (四)知识运用,能力拓展

  在学生概括了亿以内数的读法后,为深化目标,发展能力,我设计了两道巩固提高题。

  1、读一读,并说一说两个数的读法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4和340000 340和3400000 3004和30040000

  五、说板书

  板书设计是一节课教学内容的精华,应该条理清楚,设计新颖而讲究艺术,能引起学生的思考,有利于学生抽象,概括,构建知识网络。我的板书把教学过程中有声的口头语言,以浓缩的方式极其精练地书面化、视觉化,箭头符号充分体现了知识的发展脉络和逻辑关系,启发学生的思维随着教学的进程而深入发展,既突出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学生从板书上不能直接看到读数法则,却能通过观察和思考总结出来,达到了潜移默化的教学效果。

亿以内数的读法说课稿3

  本单元《亿以内数的认识》是小学数学人教版教材第七册的起始单元,是在学生认识和掌握万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的。生活中大数广泛存在,对大数的认识既是万以内数的读写巩固和扩展,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之一。

  本单元将亿以内数的认识分为两段教学:亿以内数的认识和亿以上数的认识。从万以内数的认识到亿以内数、亿以上数的认识,是学生数概念的又一次扩充。读写大数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同时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也是不容易掌握的。学生在读、写大数时常常出现错误,这往往与数的概念不清楚、数的感受不丰富有关。本册教材在调整教材编排的同时,提供了第五次人口普查这一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为学生认识大数提供了丰富的内容,也为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提供了好素材。最重要的一点,读、写数的法则教材上不给出现成的结论,而是以问题的形式,让学生通过讨论得到,教学内容的呈现留给学生自主探索和交流的空间。

  经过第一学段数的认识教学,学生已经具备了大量的关于数的认识的直接经验,尤其对万以内数的组成和计数单位等有了较深的了解,这就为将数的知识扩充到万级、亿级做好了铺垫。本课时《亿以内数的读法》是本单元第2课时,是对万以内数读法的扩展,是学习亿以内写法的前提,更是将数的读、写知识扩充到亿级的基础。本课时的知识将为后面学习提供直接经验、奠定良好的基础,本课时的学习方法将为后面学习提供迁移类推的思路。

  说目标、重难点:

  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 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

  2、理解多位数的读法,在具体情境中,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多位数,体会并能阐述多位数读数的规律。

  3、结合现实素材,使学生感受亿以内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4、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和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我评价和善于合作的能力。

  重点:教学读万级的数。

  难点:亿以内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说教法学法:

  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对大数的感受,发展学生的数感。大数对于学生读起来比较困难,充分利用好教材文本,创设具体教学情境,让学生对大数获得丰富感受。引导学生在对比中发现万级数与个级数读法的联系与区别,并迁移类推掌握万级数的读法,再放手让学生探索,理解大数的读法后,通过独立练习,小组合作交流训练,达到熟练程度。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经过观察对比、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巩固练习等过程掌握亿以内数的读法。

  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为新课学习奠定基础,特别注意万以内数中0的读法。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景:当播音员播报第五次人口普查中的数据,从中感受数太大,不易读出、读准,设置悬念。

  2、学习读数:这是本节课的重点环节。在此环节分两层进行教学:

  (1)学习读整万数。教授时在数位顺序表下将数1925、407、460变成19250000、4070000、4600000,

  三、思维拓展:用8、5、3、0、0、0、0、0按要求组数,通过组数将本节课推向高潮,进一步突破本节课的难点数位上有0该如何读?

  四、全堂总结:运用歌谣帮助理解记忆。


《数的世界》说课稿3篇(扩展5)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说课稿3篇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说课稿1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和处理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是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和求一个整数的近似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既是前面知识的延伸,又是和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一个内容,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之前学生只认识简单的小数,通过学习《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以后,学生知道了有些小数是精确数有些小数是近似数,并能跟据具体情况求出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是理解并掌握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了解求近似数时,精确度的意义。

  (二)学生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小学四年级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又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数学思想,掌握了一定的猜想、推理、自主探究的能力,能够利用知识的迁移解决新问题。在辩证的接受别人意见的基础上又能展现自己的独到见解。因此本节课主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学习。

  (三)教学目标定位

  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对这部分知识的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景。因此把学习目标确定如下: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探究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2、会根据要求正确求出小数的近似数。

  方法与过程目标:经历求小数的近似数的过程,体验利用旧知识迁移学习的方法。

  情感态度目标: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数感和数学意识。

  在确定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时,考虑到学生以前学过,求整数的近似数的方法,即:“四舍五入”法。对于学生来说不是很难,但“四舍五入”法也是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所以教学重点定为: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小数近似数的方法。把教学难点确定为:理解表示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

  二、说教法、学法

  (一)说教法

  本节课采用的最主要的教学方法是三步导学法。在民主导学环节,呈现任务后,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然后小组内交流,最后全班展示,得出方法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创设购物的情景,提供数学信息:菜场买菜情境,该怎样付钱?先让学生体验近似数在生活中的运用。紧接着出示课本豆豆身高情境,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一说通常会怎么表述,从而引出课题和学习目标。紧接着出示任务一:探究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

  (一)任务呈现:

  1、自学课本52页内容,并在小组内交流:

  (1)课本里是用什么方法求出0.984的.三个近似数的。

  (2)你还学懂了哪些知识?还有什么疑惑?

  2、请你用学会的方法试着解决:

  9.956≈()(保留两位小数)

  9.956≈()(保留一位小数)

  9.956≈()(保留整数)

  小组合作讨论求一个小数近似数的方法,结合每个具体的近似数,试着说说是怎样保留的,从而掌握求一个小数近似数的方法,当学生知道0.984保留两位小数是0.98米,1米是保留整数后,让学生试着解决保留一位小数应该怎样做呢?这里是本节课的难点,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尝试、比较的方法突破难点。在总结求一个小数近似数的方法时,也是尝试让学生自己去总结。在整个过程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其次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讲授法,让学生理解“保留、精确、省略”的联系。如:保留一位小数就是精确到十分位,换种说法就是省略十分位后面的尾数。就是教师该出手的时候,一定要毫不犹豫的出手。

  、说学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的学习方法是旧知识迁移法,这种学习方法最大的特点是:能够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学生能够根据学过的知识,主动探索、学习新的知识,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我所做的学法指导是:通过复习求整数近似数的方法和练习题,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四、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所学对象发生了兴趣,就有了行为内动力,学习便成为一种自觉的活动。我在课前创设了,菜场买菜的情境,和邻居家孩子小豆豆身高的情景,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是为生活服务的,生活中需要用,所以我们才要学习,以此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二)、知识铺垫

  “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这是《新课程标准》对我们提出的明确要求,因而复习铺垫过程中我设计了两道用“四舍五入”法求整数近似数的练习题,目的是为下面学习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做好知识铺垫。

  (三)、探究新知

  新课程理念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究式学习,以课堂的讲授为主转变为学生自主探究、生生互动、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趁着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被调动起来之际,呈现学习任务,,进行自主探究和小组交流,最后全班展示交流,得出求近似数的方法。然后进行任务二的研究。这个任务是本节课的难点,我设置了较为开放的思考任务,来比较近似数1和1.0的区别,进而理解“求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

  (四)目标检测

  1、求下面各小数的近似数。

  (1)3.47≈()(精确到十分位)

  (2)0.402≈()(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

  (3)8.62≈()(保留整数)

  2、星期天妈妈去超市买东西,结账时电脑显示金额为5*7元,收银员会收妈妈()元。

  (五)畅谈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在与同伴的合作学习中你想说点什么?

  (让学生在重温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使知识的脉络更清晰,更有条理。)


《数的世界》说课稿3篇(扩展6)

——《有理数的减法》说课稿 (菁选3篇)

《有理数的减法》说课稿1

  一、说教材:

  (一)地位、作用: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正负数、相反数、有理数的加法运算之后,以初中代数第一册P80页的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及有理数减法运算的例1、例2为课堂教学内容。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是一种基本的有理数运算,对今后正确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并对解决实际问题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探究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了解加与减两种运算的对立统一的关系,了解数学中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培养探究分析数学知识方法的兴趣。

  (三)重点、难点:

  重点: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难点:理解有理数减法的意义,正确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二、说教学方法:

  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我将采用探究发现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方法等。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一个又一个带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情景,诱导学生思考,教师并适时运用电教多媒体动画演示,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来达到对知识的发现,并自我探索找出规律,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从而培养思维能力。

  附教学工具:温度计、投影仪、多媒体

  三、说学法:

  根据学法指导自主性的原则,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下,通过教师的启发点拨,学生的积极思考努力下,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发现的过程,使学生掌握了知识,体现了素质教育中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问题,达到教学的目的。

  四、说教学程序:

  (一)引入课题环节:

  1、复习有理数的加法法则,为新课的讲授作好铺垫。

  2、(提问)用算式表示:与—3的和等于—10的数。

  (根据学过的知识,引导学生列出减法算式后提出问题:怎样进行这里的减法运算呢?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法则是什么呢?由问题的给出,激发学生探求解决问题方法的兴趣,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二)新课讲解环节:

  1、通过投影仪给出以下算式:

  减法加法

  (+10)—(+3)=+7(+10)+(—3)=+7

  让学生比较上面这两个算式并讨论后得出:

  (+10)—(+3)=(+10)+(—3)

  再给出以下算式:

  减法加法

  (+5)—(+2)=+3(+5)+(—2)=+3

  继续让学生比较上面这两个算式并讨论后得出:

  (+5)—(+2)=(+5)+(—2)

  从而,它启发我们有理数的减法可以转化成加法进行

  2、讲解课本P80的内容,回答复习题2提出的问题即如何求(—10)—(—3)的结果。通过分析讲解,请学生自己归纳出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最后老师再完整地总结出法则。

  文字叙述: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p;字母表示:a—b=a+(—b)(说明:简明的表示方法,体现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实际运算时会更加方便)

  强调运用法则时:被减数不变,减号变加号,减数变成其相反数

  减数变号

  (减法============加法)

  3、出示温度计,用多媒体出现(如P81的图2—20),并进行动画演示,通过求15℃比5℃高多少?15℃比—5℃高多少?的实例来说明减法法则的合理性以及有理数减法的实际意义。同时进行练习反馈:课本P82的练习1,

  4、通过例题教学使学生巩固方法,初步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1.计算:(1)(—3)—(—5);(2)0—7

  例2.计算(1)7。2—(—4。8);(2)(—3-)—5

  说明:讲解时注意让学生复述有理数法减法法则,加深学生对法则的认识,并注意归纳有理数减法的规律,而不机械地将减法转化成加法,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减法运算逐步省略化成加法的中间步骤作准备。

  (三)巩固练习环节:

  让学生完成课本P82的练习2、3,巩固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运用,强化学生对这节课的掌握。第2题口答,第3题请6个学生上台板演。对回答好的同学给予表扬肯定,如果有错误,请其他同学纠正。

  (四)课堂小结环节:

  本节课学习了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时转化成加法进行计算,即a—b=a+(—b)

  (五)布置课后作业:

  课本P83习题2.6的2、3、4、5的偶数题。

  通过作业反馈对学生所学知识掌握的效果,以利课后解决学生尚有疑难的地方。

  (六)板书设计

  (略)

《有理数的减法》说课稿2

  本节课我所讲的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有理数》中的第三节第二课《有理数的减法》的第一课时.

  一、说课标:

  数与代数部分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这部分内容包括数的概念、数的运算、数的估计;字母表数、代数式及其运算;方程、方程组、不等式,函数等。而数的运算伴随着数的形成与发展不断丰富,从最基本的自然数的四则运算,扩展到有理数的四则运算、乘方、开方运算等。新课标中指出:运算能力主要是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新课标是在总目标的四个方面之一的“数学思考”中提出运算能力的思维和抽象思维。”这说明运算能力是数学思考的重要内涵。不仅如此,运算能力对新课标在总目标中提出的其他三个方面目标的整体实现,同样是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

  二、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有理数的运算”是“数与代数”学习领域的重要内容,减法是其中的一种基本运算.有理数的减法是小学减法的延续,通过对有理数的减法运算的学习,学生将对减法运算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它对今后正确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奠定基础,并对解决实际问题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说学情:

  在生活中,学生经常会进行同类量之间的比较,因此学生对减法运算并不陌生,但这种认识常常流于经验的层面。在小学阶段学生学习了局限性的减法运算,并进行了技能性的强化训练,学生对此缺乏理性的认识,很多时候减法仅作为加法的逆运算而存在。因比,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利用这些既有的知识储备作为“知识生长的最近发展区”来促进新课的学习,另一方面要通过具体情境中减法运算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减法的意义。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本年龄段的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探索欲望强烈,但数学活动的经验较少,探索效率较低,合作交流能力有待加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好调控和引导,并且要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四、说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班学生情况,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能运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进行运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由特例归纳出一般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及表达能力;通过对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探讨,体验数学的转化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归纳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过程中,通过讨论、交流等方式进行同伴间的合作学习。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学情分析,结合新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我将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理解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意义,会运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进行运算。难点确定为: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探讨。

  五、说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基于以上理念,结合本节课内容及学生情况,教学设计中采用“引导发现法”组织教学.其基本程序设计为:创设情境提出猜想一探索验证一总结归纳一反馈运用,上述教学程序的实施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的学习,因此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指导是十分重要的,本节课应鼓励和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让学生亲历从特例到归纳(不完全归纳)出一般的减法法则的全过程,体验知识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及设计思路:

  本节课主要以多媒体课件教学,通过创设情境,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师生互动,探讨交流,讲练结合设计本节课.

  (一)复习回顾

  1.-2的相反数是____,+0.3的相反数____,相反数是它的本身的数是___.

  2.计算

  (1) 4 + 16 = (2)(–2)+(–7)=

  (3)(–1)+3.6 = (4) 2 + (–4) =

  (5)(–5)+ 5 = (6) 0 + (–8) =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回顾,熟悉旧知,为学生本节课的学习做好知识准备。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北京某天气温是-3C~3C,这天的温差是多少摄氏度呢?

  学生列式表示3-(-3)=?但是不知道结果。

  设计意图:通过小知识引入问题,然后引出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探究新知

  同学们都知道,减法和加法互为逆运算,3-(-3)=?也就是问什么数加上-3等于3?

  因为6+(-3)=3 所以 3-(-3)=6

  师问:3+?=6 生答:3+ 3=6

  请同学们观察以下两个式子:

  (1)3 -( –3)=6; (2)3+3=6

  你发现了什么?换些数试试。(学生自主思考)

  9-8=____, 9+(-8)=____;

  15-7=____, 15+(-7)=____.

  然后比较上面的式子,能发现其中的规律吗?分小组讨论。

  然后师生共同归纳法则,教师板书法则。并强调减法在运算时有 2 个要素要发生变化,1个要素不变。(两变一不变)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交流、讨论,归纳发现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

  练习:下列括号内各应填什么数?

  (1)(-2)-(-3)=(-2)+____;

  (2) 0 - (-4)= 0 ____ 4 ;

  (3)(-6)- 3 =(-6)+_______;

  (4) 1-(+39)= ____ +(-39).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边口述,边解释法则,学生能找准在将减法变加法的过程中什么变,什么不变。

  (四)典例讲解

  例4计算:

  (1)(-3)-(-5) (2)0-7

  (3)7.2-(-4.8) (4)

  教师板演示范(1)(4),示范书写过程,学生完成(2)(3)。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板演,为学生的书写起示范作用,学生练习暴露出来的问题,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并指正。

  思考:在小学,只有当a大于或等于b时,我们才会做a-b,现在,当a小于b时,你会做a-b吗?

  一般地,较小的数减去较大的数,所得的差的符号是什么?

  通过上述例题,学生不难解答。

  (五)当堂检测

  1.计算:

  (1) 6-9; (2) (+4)-(-7);

  (3)(-5)-(-8); (4) 0 -(-5);

  (5)(-2.5)-5.9 ; (6) 1.9 -(-0.6).

  2.计算:

  (1)比2C 低 8C 的温度;

  (2)比 -3C 低 6C 的温度.

  3.(20xx·中考)计算:|(-3)-5|=____.

  (六)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还学到了什么?你能说一说吗?

  学生自主谈收获,其他同学补充,教师可给与必要总结.

  设计说明:小结归纳不应该仅仅是知识的简单罗列,而应该是优化认知结构,完善知识体系的一种有效手段,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总结,谈收获,培养学生善于进行学习反思的良好习惯.

  (七)作业布置

  必做题:

  习题1.3第3题(1)(2)(5)(9)(10)第4题(1)(5)

  选做题:

  已知a=8,b=-5,c=-6,求(c-a)-|b|的值.

  设计说明:根据课标和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的要求,学生要会运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进行运算。我将作业分成选做和必做两个层次,这样尽量能让每个同学在今天的学习中都有所收获.

  (八)板书设计

  1.3.2有理数的减法

  1.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2.两个变化要素

  相反数

  3.转化思想

  设计意图:本节课的板书我主要采用提纲式的板书,既直观形象,又能加深理解记忆.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见解,还请各位老师多多指导.

《有理数的减法》说课稿3

  一、教材分析:

  《有理数的减法》是北师大版《数学》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五节的内容。

  "数的运算"是"数与代数"学习领域的重要内容,减法是其中的一种基本运算。本课的学习远接小学阶段关于整数、分数(包括小数)的减法运算,近承第四节有理数的加法运算。通过对有理数的减法运算的学习,学生将对减法运算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为后继诸如实数、复数的减法运算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鉴于以上对教学内容在教材体系中的位置及地位的认识和理解,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经历探索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过程,理解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并能熟练运用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2、能力目标:

  经历由特例归纳出一般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及表达能力;通过减法到加法的转化,让学生初步体会转化、化归的数学思想。

  3、情感目标:

  在归纳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过程中,通过讨论、交流等方式进行同伴间的合作学习。

  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理解和运用。教学难点是: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减法运算的意义并利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二、学情分析:

  我们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已具备一定知识储备和一定认知能力的个性鲜明的学生,而不是一张"白纸",因此关注学生的情况对教学是十分有必要的。

  在生活中学生经常会进行同类量之间的比较,因此学生对减法运算并不陌生,但这种认识常常流于经验的层面;在小学阶段学生进一步学习了作为"数的运算"的减法运算,但这种减法运算的学习很大程度上的是一种技能性的强化训练,学生对此缺乏理性的认识,很多时候减法仅作为加法的逆运算而存在。因此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利用这些既有的知识储备作为知识生长的"最近发展区"来促进新课的学习,另一方面要通过具体情境中减法运算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减法的意义。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本年龄段的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探索欲望强烈,但数学活动的经验较少,探索效率较低,合作交流能力有待加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好调控。

  三、教法选择及学法指导:

  《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基于以上理念,结合本节课内容及学生情况,教学设计中采用"引导——发现法"组织教学。其基本程序设计为:创设情境——提出猜想——探索验证——总结归纳——反馈运用。

  上述教学程序的实施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学生的学习,因此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指导是十分重要的。本节课应鼓励和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让学生亲历从列举特例到归纳(不完全归纳)出一般的减法法则的全过程,()体验知识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

  一、教材分析:

  《有理数的减法》是北师大版《数学》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五节的内容。

  "数的运算"是"数与代数"学习领域的重要内容,减法是其中的一种基本运算。本课的学习远接小学阶段关于整数、分数(包括小数)的减法运算,近承第四节有理数的加法运算。通过对有理数的减法运算的学习,学生将对减法运算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为后继诸如实数、复数的减法运算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鉴于以上对教学内容在教材体系中的位置及地位的认识和理解,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经历探索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过程,理解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并能熟练运用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2、能力目标:

  经历由特例归纳出一般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及表达能力;通过减法到加法的转化,让学生初步体会转化、化归的数学思想。

  3、情感目标:

  在归纳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过程中,通过讨论、交流等方式进行同伴间的合作学习。

  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理解和运用。教学难点是: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减法运算的意义并利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二、学情分析:

  我们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已具备一定知识储备和一定认知能力的个性鲜明的学生,而不是一张"白纸",因此关注学生的情况对教学是十分有必要的。

  在生活中学生经常会进行同类量之间的比较,因此学生对减法运算并不陌生,但这种认识常常流于经验的层面;在小学阶段学生进一步学习了作为"数的运算"的减法运算,但这种减法运算的学习很大程度上的是一种技能性的强化训练,学生对此缺乏理性的认识,很多时候减法仅作为加法的逆运算而存在。因此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利用这些既有的知识储备作为知识生长的"最近发展区"来促进新课的学习,另一方面要通过具体情境中减法运算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减法的意义。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本年龄段的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探索欲望强烈,但数学活动的经验较少,探索效率较低,合作交流能力有待加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好调控。

  三、教法选择及学法指导:

  《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基于以上理念,结合本节课内容及学生情况,教学设计中采用"引导——发现法"组织教学。其基本程序设计为:创设情境——提出猜想——探索验证——总结归纳——反馈运用。

  上述教学程序的实施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学生的学习,因此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指导是十分重要的。本节课应鼓励和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让学生亲历从列举特例到归纳(不完全归纳)出一般的减法法则的全过程,体验知识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

  四、过程分析:

  教学环节

  教 学 活 动 设 计

  设 计 说 明

  创设情境自然引入

  1、首先与学生互动谈论合肥本地今日的气温,了解合肥今天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提问:合肥今天的温差是多少度?你是怎样计算的?

  2、自然过渡到乌鲁木齐的温差的计算问题,在学生列出算式4–(–3)后引入课题:有理数的减法

  (板书课题)

  通过温度的比较让学生明白减法的实际意义在于同类量之间的比较,为后来运用减法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从学生身边的实际引入新课,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增强学数学的乐趣。同时这也符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特征,使学生乐于进一步探索。

  探索规律

推荐访问:说课稿 世界 《数世界》说课稿3篇 《数的世界》说课稿1 数的世界评课稿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