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前价格监测工作面临的形势(7篇)

时间:2023-05-02 15:42:02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浅析当前价格监测工作面临的形势

  

  金融观察与经济视野城市地价动态监测和基准地价更新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分析龙华(贵州省铜仁市自然资源局)摘要:就当前的城市发展规划而言,城市基准地价逐渐成为了衡量土地经济价值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因素,对其展开的动态监测工作在基准地价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此过程中,对城市发展实际情况以及土地的使用现状进行动态监测,实现对城市基准地价的完善,可以将土地的价值充分体现出来,但是,就当前的城市地价动态监测和基准地价更新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对此,本文对其问题展开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一些应对策略。关键词:城市基准地价;动态监测;更新;问题;策略城市基准地价以及对地价展开的动态监测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常情况下,政府都会将其作为管理土地以及宏观调控土地市场的重要依据,尤其是在土地制度不断改革的背景下,我国逐渐建立起紧紧围绕基准地价,综合考虑标定地价、市场交易价、最低出让价等地价体系的城市地价动态监测系统,促进土地市场的发展,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但是,就当前而言,城市地价动态监测和基准地价更新中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对土地市场以及土地资源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一、城市地价动态监测和基准地价更新中存在的问题1.1基准地价具有很强的宏观性,可操作性无法保证从根本上来看,基准地价主要是指城镇内某一土地级别或均质地域内土地的平均价格。深入分析可以发现,我国以往使用的基准地价体系主要是级别基准地价的模式,由于土地的级别范围面积较大,同一级别内就会出现很大的地价差异,尤其是对于商业用地来说,同一级别内的地价有着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偏差;而新一轮的基准地价中虽然对其进行了进一步的更新和调整,基准地价体系也分为区段基准地价和级别基准地价两种,但其中的相关规定过于机械化,与实际情况有很大的偏差,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出现同一形势下的商业用地价格小于居住用地价格的情况,基准地价与地价管理的实际需求不符;而且,在土地权利和用途上的规划非常单一,这种情况的存在就使得基准地价应用不具备较高的可操作性。1.2基准地价的更新时间比较长,动态监测系统不能与基准地价更新同步就当前的基准地价成果而言,技术路线不统一、管理手段落后等情况普遍存在,不能快速反映出土地市场的相关信息,从而也就使基准地价从开始更新到最终验收需要很长的时间。虽然地价动态监测每间隔一段时间都会进行更新,但相关部门并不能及时公布更新的信息,更新发布时间非常慢。在这种更新速度下,社会公众无法及时、全面的了解到掌握不断变化的土地市场,尤其是在土地市场的供需关系发生较大变化时,基准地价并不能发挥出其应用的作用,土地供求关系与市场实际情况之间的差距不能充分反映出来,指导作用不强。除此之外,在深入探究中发现,城市地价监测主要是以季度或年度为一个监测周期,基准日也就成为了每一季度的季末或每一年度的年末;而基准地价则是分年度更新,基准日是每一年的年初,在这种模式下,两种方法不能进行及时的互动,对地价进行动态监测时,基准地基无法实现快速更新,这种情况的存在就为土地市场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阻碍。二、应对城市地价动态监测和基准地价更新问题的策略2.1切实做好技术创新,找到简单可行的工作途径要想确保城市地价动态监测和基准地价更新工作的有序开展,首先就需要切实做好地价的监测工作,充分体现出地价水平的现势性,在此过程中,相关部门应从土地权利、用途以及区域等方面对地价监测点进行合理的布局,对土地复核、补设以及资料的更新工作进行实时监测,这样做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监测点数量因城市拆迁而减少的情况。此外,部门还要将基准地价更新成果的完善重视起来,对基准地价更新的技术路线、内涵等进行统一的管理,结合基准地价的更新情况切实做好成果方面的更新,以确保基准地价与土地市场的实际价格相符;而且,还要在全面分析地区以及土地市场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适当扩大基准地价的覆盖范围,尤其要将城乡结合部的地价管理工作重视起来,增设动态监测点,切实做好土地地价的全面管理,为城市地价监测和基准地价更新的有效开展奠定基础。2.2建立紧紧围绕土地权利的基准地价体系,确保基准地价成果的可实施性确保基准地价成果应用的可操作性可从土地权利和土地用途的拓展上着手,首先,从土地权利的拓展上来看,在新一轮的基准地价更新中,应对现行的地价体系进行进一步的完善,紧紧围绕土地权利这一核心,建立起新型的地价体系,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要制定对当前土地管理权利的修正体系;从土地用途的拓展上来看,从土地利用现状上进行分类,土地用途不仅包括商业、居住以及工业用地,还有医疗、教育、科研、文体、城市公共设施用地等国有土地。在此,在新一轮的基准地价更新中就要将土地用途的拓展重视起来,对土地用途的划分应拓展二级类的土地上,特殊用地的基准地价要进行全面的分析,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基准地价在社会经济应用中的可操作性。2.3切实做好土地估价行业的监管工作,确保基准地价更新成果的效率和质量要想全面提升基准地价更新的效率和精确性,加强对土地估价行业的监管非常重要。因此,地区国土部门要将土地评估机构的监管工作重视起来,针对土地估价发展实际,建立一套人员管理为核心、机构承担主要责任和风险的土地评估行业管理制度,以促进估价行业的长远发展。不仅如此,相关部门还要针对土地估价机构,建立从业和诚信档案,切实增强对相关从业人员违法违规情况的处罚,营造一个良好的土地评估市场环境;开展招投标工作时还要选择资质高、信用好的机构进行评估工作,对机构的以往评估机构进行综合的考虑,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土地估价的客观性和真实性,确保最终成果的精确性。三、结束语总而言之,当前城市地价动态监测和基准地价更新中依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对地价的合理性以及土地市场的发展有着不良的影响。对于这一情况,政府相关部门必须将其重视起来,全面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以确保地价的合理性,促进土地市场的持续发展。参考文献:[1]林林.城市基准地价及其地价动态监测分析[J].居业,2016(09):169-170.[2]罗少峰.城市地价动态监测和网格点基准地价更新信息管理系统[J].科技资讯,2011:28-29.[3]胡石元,丁玉琦,冯琅,沈大勇.城市地价动态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测绘信息与工程,2009,34(01):45-47.[4]姜栋.??充分发挥城市地价动态监测在规范和调控土地市场中的作用[C].??中国土地学会.中国土地学会625论坛-第十五个全国“土地日”:节约集约用地??促进科学发展论文集.中国土地学会:中国土地学会,2005:18-20.[5]蒋海富,韦玉春,倪绍祥.基于SuperMap??IS的城市地价动态监测系统的构建[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01):98-101.65(07)

篇二:浅析当前价格监测工作面临的形势

  

  关于新形势下价格监测工作研究—WORD版

  【本文为word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关于新形势下价格监测工作研究

  价格监测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行政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是政府为调节经济运行和保持物价稳定,对市场进行的动态监测和预期预警工作,是政府把握价格形势、审时度势进行经济决策的工具。我们县级物价部门价格监测工作,主要是对重要商品和服务价格的变动情况进行跟踪、采集、分析、预测、公布的活动,并把采集到的相关信息及时上报到国家和省,为上级价格主管部门提供最基础、最准确、最及时的监测数据。

  当前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我国经济建设逐步步入一个新的历史性的发展时期,我国加入WTO以后,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增强,市场不确定因素日益增多,近几年来出现的部分农副产品,如绿豆、大蒜、鸡蛋等价格大幅度波动现象,暴露出市场自己存在的缺陷。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物价部门职能作用,努力保障市场供应,健全价格异常波动预警和应急监测机制,加强价格监测工作基础建设,全面履行价格监测职能。关于新形势下如何做好价格监测工作,经过本人认真研究和虚心请教,并结合我局价格监测实际工作,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领导重视,责任明确

  页

  第

  11

篇三:浅析当前价格监测工作面临的形势

  

  技术经济与管理2018NO.9(上)中国新技术新产品物价农产品成本调查工作中存在问题和建议隋婷婷(东营市东营区物价管理办公室,山东东营257100)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东营区农产品成本调查工作现状,并就农调工作服务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对提升农调工作质量,服务现代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提出几点建议,以供参考。关键词:农产品;成本调查;生态农业中图分类号:F302??????????????????文献标志码:A当前,世界和我国都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关键时期。物价改革已进入新阶段,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大背景下,如何发挥农产品成本调查工作的作用,提升农产品和服务价值链,促进传统农业产业经济转型升级,并与新动能融合从而形成更加适应市场需求的现代高效生态农业产业结构,是我们每一名物价工作者需要深入思考和急需破解的新命题。1 我区农产品成本调查工作现状农产品成本调查工作,是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对农产品生产经营成本、收益及相关经济指标等进行调查的一项行政活动,物价部门承担着直接联系农户、监测辖区市场价格和其他相关具体工作。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服务现代高效农业发展,是农产品成本调查工作面临的艰巨任务。我区农调工作紧紧围绕这一主题,以服务促进新旧动能转换为主线,主动转变职能,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努力拓展价格工作新领域,为服务辖区现代农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一是建立了常规种植、养殖业调查网点,涵盖了全区10个镇街15个品种30多个农产品成本调查户。二是按照科学合理的调查核算体系进行核算,调查品种涉及种植业、养殖业,核算指标体系包括各类调查产品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投入的各种有形和无形的生产要素,可以多角度全面反映农产品的成本收益和生产效率,见表1。表12017年多种农产品成本调查数据分析作物面积(hm2)单产(kg/hm2)总产(t)小麦11315.956841.0577412.95水稻70983105891.79玉米129807438.9596557.57大豆7.22380.717.14绿豆1.816402.95花生21.53945.684.83棉花2664.671429.53809.14蔬菜266060000159600瓜类61027836.0716980三是参照国家发改委制定出台的统一调查制度和省、市物价部门的农产品成本调查规范,制定了本区农产品成本调查工作制度和规范,按照调查任务要求,所有数据都来自于,由农户逐日逐笔登记台账,记录生产的产品、种植农产品过程当中的投入。四是完成上级物价部门和区委、区政府安排部署的农产品成本调查数据及分析材料上报工作,扎实完成了各项农产品成本常规调查、直报调查、专项调查、预测调查、生猪成本月报等工作,共涉及小麦、玉米、棉花、蛋鸡、生猪、淡水鱼等15个品种调查户150余户,见表2。表2农产品成本调查数据及分析材料涉及农产品品种小麦玉米棉花鸡蛋生猪菠菜白菜大豆绿豆马铃薯红薯花生豆腐豆角牛肉五是加强农产品价格的监测和价格走势分析,每月对常规农产品玉米、大豆等价格进行价格监测(图1),将成本分析与价格走势相结合,掌握好本地区的价格走势情况,为上级决策提供翔实的数据资料。2 农调工作服务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2.1 农产品成本调查点的质量有待提升按照每品种“三点九户”要求,传统种植业小麦、玉米、棉花散户选取的较多,新形势下随着经营形式的变化,种植大户和专业种植户的选取点工作还不到位,一些现代农业经营示范点没有被纳入,下一步需要增加此类调查户(点)的比例,加强成本消耗和生产效益的对比,以提供更加全面的数据资料,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目前调查户还存在文化知识水平相比较偏低、种植(养殖)意向不稳定等现象,需要我们在调查队伍基础信息核实和业务培训等方面加大力度。2.2 农调工作与现代农业产业化结合不够目前我区农业结构主要思路是稳定粮食生产,调减玉米、棉花种植面积,发展高品质瓜果、蔬菜、畜牧,积极发展生态林、苗木、花卉等生态农业产业,建设高标准化蔬菜基地、现代农业园区、现代农业产业综合园区、休闲观光农业园区,形成了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家庭农场等现代农业框架。然而我区农产品调查工作却仅仅局限于传统种植业、养殖业的调查上,对产业结构调整后新产业和品种的监测、成本调查没有跟踪监测到位,没有发挥好传统种植业与现代新农业的效益对比性。在围绕我区特色农产品成本体系调查方面,如何大力发展区域优势特色产业,加强农产品品牌培育,推动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让农民从价格上涨、产品增值中得到更多实惠,这些方面的工作还没有具体的工作思路。2.3 服务职能有待加强区级成本调查的工作重点是数据的采集上报,仅限于完成上级安排部署的相关工作任务,限于提供数据这单一的职-135-“田间地头”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8NO.9(上)技术经济与管理图1玉米、大豆价格走势监测能,对今后物价改革、创新方向及调查探索工作的思考不到位。2.4 农产品调查信息利用率低尽管我区每月产品价格跟踪监测后都进行数据分析并形成数据汇编,但是在成果的运用方面没有发挥出最大作用。数据资料除了发放给农调户以外,发挥其他方面的作用还有待拓宽。比如与农技术推广技术、产业化经营项目相结合,监测和调查调查户种植的成本增减情况,形成不同群体需求的农产品成本调查报告,从而满足传统种植业、现代高新农业等不同层次的调研信息。为区委、区政府提供参考和决策时,应该做好重点热点信息数据。另外在财政部门制定调整本区域农政策性补助和补贴项目时也应该侧重发挥调查数据的作用。因此应当发挥物价工作的积极和主动性,并与职能部门配合,提供必要的服务,做好宣传工作,发挥好物价职能优势。图2数据采集调查方式占比图2.5 信息化技术应用不够在数据采集上,我区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等手段传输、上报数据信息方面还存在欠缺。目前的采集工作仍需要依靠传统的电话采集、实地调查等方式,微信技术、APP等方式传送数据、发送信息上还不够,方式和手段落后。在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农产品成本、生产、收购到批发和零售环节的全过程市场价格监测体系建设方面,还没有迈出实质性步伐,与国内先进地区相比差距很大,如图2所示。3 提升农调工作质量,服务现代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几点建议3.1 抓好农产品样本点布局,打好服务基础一是根据我区农业生产布局实况,动态调整调查品种目录,及时反映种植业各品种的播种面积、养殖业存栏量等情况变化。同时根据我区特点,将麻湾西瓜、景屋蔬菜合作社、史口、牛庄南美白对虾等具有区域特色并已形成规模的农产品纳入新调查品种目录。二是根据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变化,动态优化调查样本,保证调查样本布局能够准确反映农业生产规模、品种、方式等情况变化。三是根据农户特点,着力创新管理方式方法,通过发放调查牌匾、证书,签定协议,加强业务培训,开展表彰等,让农调户了解农调工作并积极承担调查任务。四是创新工作方式,与各镇、街道建立好工作联系,确定经济发展部门为工作联系点,负责联系协调工作,提供本地区种植数据,保障调查工作顺利进行。同时与专业协会等加强联系对接,保障调查信息来源的稳定性。五是规范农产品成本调查制度,完善工作流程。业务调查中制定好周密的工作计划,将工作步骤、核算方法方面再精益求精,根据往年的数据对比,把握成本变动的基本规律。六是通过组织相关人员走出去,学外地先进的好经验好做法,结合本区实际,提高工作质量。3.2 运用现代科技,提升服务能力顺应信息化发展的潮流,积极利用计算机、互联网、智能终端等技术设备,结合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推进调查工作的信息化。比如开发农产品成本调查的手机APP,-136-

  新技术开发2018NO.9(上)中国新技术新产品基于因子分解的语音转换研究魏子怡(山东省潍坊第一中学,山东潍坊261000)摘????要:语音识别是一门新兴的交叉性学科,2011年8月微软亚洲研究院通过引入DNN(深度神经网络)以后,语音识别准确率得到大幅提高,进入飞速发展时期。受清华大学CSLT实验室发表的“语音信号深度因子分解”的文章启发,本实验将利用Python代码提取语音信号的幅度谱和相位谱,然后利用CSLT实验中使用深度神经网络将语音信号分解的3个谱:speaker,phone和emotion,同相位谱一起生成一个新的语音信号,进行语音转换。本实验将因子分解的方法应用于语音转换技术,可转换说话人身份从而进行保密工作,还可使变声需求得到更高品质的满足。关键词:语音识别;因子分解;深度神经网络;语音转换中图分类号:TN912.3??????????????????文献标志码:A0 引言语音识别是为一门新兴的交叉性学科,2011年8月微软亚洲研究院通过引入DNN以后,语音识别准确率得到大幅提高,进入飞速发展时期。语音识别最初发展时期采用语音模型的方法进行识别,已经能够实现初步的说话内容识别。例如云知声、百度(度秘)和苹果(Siri)等均能实现语音层面的在线人机交互;语种识别与说话人识别技术也已提出,目前已投入使用。语音识别领域已显示出强劲的生命力,其中语音转换技术仍处于科技前沿,是一项创新性的科研项目,本实验将因子分解方法应用在此领域,可解开语言交流的神秘面纱,使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1 背景知识介绍1.1 Kaldi介绍当下的音频主要通过录音软件,以一定的频率对模拟信号进行采样、编码,将模拟信号通过数模转换器转换为数字信号,并进行一定的压缩后进行存储,得到音频的波形图,而电脑无法对波形图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必须转成向量中的数值形式的信息才能进一步处理。因此,需要利用Kaldi工具,将波形图转化为声谱图,声谱图以热图的形在工作中推广使用。实现调查户无纸化登记,提高调查工作效率,提升数据质量。同时,利用网络和大数据与毗邻县区以及省内外同行业的成本收益情况进行比较研究,找出不足与存在的差距,及时地上报区政府,为政府制定合理的农业农村政策提供科学建议。地将调查数据资料情况和分析研究报告向农调户反馈,引导他们合理调整种植结构,帮助他们掌握先进适用的技术,成为当地科技致富的典范能手,进一步创造“示范效应”,从而带动其他农民群众改善种植结构,发展生产逐渐富裕起来。参考文献[1]侯增周.胜利油田东营区域生态农业发展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2]付朝欢.农产品成本调查体系进一步完善[N].中国改革报,2017-08-11(001).[3]杨玉民.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引领农业供给侧改革[J].河南农业,2018(16):61-63.[4]吴大华.贵州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践与思考[J].中国乡村发现,2017(6):53-57.[5]苏洪.东营市农业企业集群研究[D].烟台大学,2017.[6]左竹.东营市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4(10):82-84.[7]翁伯琦.应积极发展高效生态农业[N].中国环境报,2017-05-04(003).3.3 综合运用调查成果,激发服务活力促进农业知识、技术、信息、数据等新生产要素合理流动、有效集聚,进一步完善智力要素集聚流动机制,完善现代农业发展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制度,强化农业科技成果加速转化应用机制,创新新技术新业态改造提升传统农业产业的模式。一是反映现代农业发展需求。成本调查人员在掌握成本调查第一手资料的同时可以了解到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状况,新型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的知识需求,政府农业政策的落实情况,农民的负担、农民的需求等问题,要及时将调研情况传递给区政府和上级部门。二是加强有针对性的调查研究,尤其重点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加强对不同品种、不同种植结构、不同经营方式之间的成本收益情况调查、比较、分析研究。将调查所反映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提出,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提出合理建议,为政府、上级决策服务。三是充分利用农本调查点多面广,极具代表性的优势,建立农产品资料向农调户反馈制度,及时-137-

篇四:浅析当前价格监测工作面临的形势

  

  对当前价格形势的分析和建议

  摘要:当前价格形势有三个特征:以食品为主的结构性特征明显;全球性通胀影响大;上游产品向下游产品传导累积效应加大,速度加快。价格上涨过快有国外、国内双重因素。控制价格过快上涨应综合运用经济、行政、法律多种手段治理。

  关键词:价格

  通货膨胀

  政策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国际原材料和食品价格走高、国内价格上涨压力加大、美国“次贷危机”导致全球经济放缓外需减少等风险。尤其是2008年来价格上涨过快成为经济运行中最突出的矛盾。为了保持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防止经济大起大落,要继续认真贯彻中央提出的“两防”方针,需要我们认清价格形势,分析价格上涨特征、成因,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当前的价格形势和主要特征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8年一季度我国价格总水平延续了2007年的走势,继续高位运行。受到上年惯性因素和低温冰雪灾害等多种因素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有所升高,一季度达8%,同期工业品出厂价指数上涨6.9%。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把控制物价上涨和抑制通货膨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我们认为这充分体现了中央稳定和解决物价问题的决心。

  我们认为,这轮价格上涨与以往相比,主要有三个特征:第一,以食品为主的结构性特征明显。一季度食品价格同比上涨21%,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6.8个百分点,成为推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的主要因素。第二,全球性通胀影响大。与以往价格上涨不同,这次价格上涨是在我国全面履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承诺、我国经济融入国际经济的大背景下产生的,因而受到国际原油、大豆、小麦、铁矿石等原材料和基础产品价格上涨过猛的影响,输日性通胀的特征明显。据专家分析,2007年我国外贸依存度很高,原油对外依存度超过45%、铁矿石、氧化铝分别达到41%、43%,彩电、DVD更高达64%、87%。2007年国际原油价格上涨60%,为十年来最高涨幅;铁矿石2008年又上涨65%。国际原材料和基础产品价格过快上涨,抬高了进口成本,必然传导到下游产业和相关产业。第三,上游产业产品涨价向下游产业传导的累计效应加大、速度加快。从我国工业品出厂价指数由2007年小幅上涨变为2008年加速上涨的趋势就可看出,上游产品涨价过猛已经超过了中游产业企业消化的能力,价格上涨的压力依然很大。

  二、价格上涨过快的主要原因

  纵观“两防”提出的背景,无论经济由偏快转化为过热,还是物价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全面通货膨胀,其根本原因都是由于需求过旺而引起的。经济过热本身就是总需求过旺,必然导致价格上涨过快引发通胀。这轮价格上涨的原因很复杂,既

  有国际因素,也有国内原因:既有短期因素,也有长期性深层次因素的影响:从短期因素看,一是国际价格传导作用突出。2008年一季度,国际市场上原油价过百、金价破千,粮食、食用油、铁矿石价格明显上涨,对国内市场相关领域价格影响明显,在全球大市场大流通的环境下,我国相关领域价格必然受到波及。二是农产品价格涨幅明显高于预期。南方大面积持续冰雪灾害,加剧了国内畜禽、油料等农产品供应偏紧的形势,推动蔬菜、水果等农副产品价格上涨,导致食品价格涨幅明显高于预期。而农副产品价格又处于基础性的地位,上下游关联产品多,带动和示范效应较大。三是宏观环境对价格上涨推波助澜。有些企业市场行为不规范、社会对物价上涨的心理预期增强,对物价上涨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从长期因素看,一是近两年来,国内宏观经济运行中一直存在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银行货币信贷投放过多、国际贸易顺差过大“三过”问题尚未得到缓解,再加上国际投机炒作、美元贬值等国际背景,为此轮价格上涨创造了条件。二是劳动力、房租、利率、环保等要素成本不断提高,加大了企业产品涨价的压力。三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一方面带动资源性产品和农副产品需求显著增加,另一方面,由于农业生产仍然过度依赖自然气候条件,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比较效应差等特征,资本要素流入少,反过来又影响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而且伴随着农产品消费结构升级,引发的供求结构失衡,都对价格上涨带来明显的推动作用。

  三、控制价格过快上涨的对策建议

  这轮价格上涨的原因复杂,将给宏观调控增加难度,需要政府审时度势,在宏观调控中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来治理。为此我们建议:

  第一、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一方面加大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力度,加大对现有产业技术改造力度,尤其是加快军品生产技术转化为民品生产的进程,优化存量结构:另一方面以推广节能减排、保护环境技术为突破口,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以优化增量投入带动存量结构调整。努力实现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转变;由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向投资、出口、消费协调拉动转变。

  第二、继续深化财税体制和干部政绩考核体制改革,从体制的根源上根除以GDP为导向而引发的盲目投资造成的需求膨胀;加快增值税转型步伐,确立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财税体制,理顺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责权关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官员考核指标体系,改变以GDP论英雄的考核模式,更加注重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劳动就业、生态环保等指标,从制度设计上引导地方政府官员自觉转变发展观念,促进科学发展。

  第三、尽快提高居民收入在GDP分配中的比重,改变收入分配过度向政府、资本倾斜的格局,提高居民有效消费需求。建议把减税政策和提高利率政策及调整收入分配政策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提高资金使用成本,紧缩流动性防止通胀,另一方面政府适当减轻企业税负来刺激供给,同时提高劳动者收入来扩大需求。

  第四、继续深化外贸体制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实现国际收支平衡。一要优化出口商品结构,一方面通过继续调整完善出口税收政策,鼓励高附加值产成品出口,限制原材料、初级产品出口,另一方面国家要出台配套优惠政策,引导出口

  生产企业调整产品结构,把开拓市场的目光由国际转向广阔的国内市场,将部分出口需求转化为内需,有效缓解外贸顺差过大、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矛盾。二要深化外汇体制改革,进一步增强汇率的弹性。尤其是要加强对境外“热钱”的监控和管理,防止“热钱”利用人民币升值进行套汇套利,导致资本大进大出,影响国际收支平衡。

  第五、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农业生产、保障农产品供应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拓宽农民增产增收的渠道,努力提高农民消费水平。从长期来看,提高农业劳动生产力才是综合解决粮价稳定和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的阶段,既要为其提供可转化的土地和可转移的劳动力,又要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既要稳定粮价,又要维护农民利益,促进农民增收。关键要转变当前落后的小农生产方式创新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总结各地探索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开展土地经营权流转经验,加快推广步伐,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同时,要健全农村专业化合作组织,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和集约化水平。

  第六,切实加强价格监测预警和成本监审工作,为实施价格管理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一方面加强价格监测预警,不仅包括监测国内主要农产品,食品及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变动趋势,还要密切关注国际市场主要原材料,大宗商品,如石油,铁矿石,粮食,大豆,植物油,玉米等市场价格变化趋势,为实施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政府定价和政府指导价的商品和服务实施成本监审,为确定价格提供依据,尤其要加大对垄断行业生产经营成本的监审,同时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为破除垄断经营,理顺资源性产品及公共服务价格,推动资源性产品和公共服务价格改革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七,继续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努力营造鼓励人们创业、扩大就业的环境,增强居民对消费价格上涨的承受能力。一是要从产业政策方面鼓励发展为生产服务的新兴服务业,包括研发、金融、物流、电子商务、法律、咨询、会计、服务外包等;发展社会服务、教育培训、文化休闲等公共服务和消费性服务业,提高服务业的社会化、市场化水平。二是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营造鼓励创业和中小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要继续改革目前的工商管理制度,取消工商、质监、城管、交通行政、卫生防疫等部门不合理收费,将这些部门所需正常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统一支付,开展联合执法检查,减少重复检查,最大限度地减少以收费和罚款为目的的执法对中小企业、个体工商业利益的侵害,减轻其负担。三是要加大电子政务、政务公开、一站式服务建设步伐,减少政府部门和行政性事业单位对创业者和企业的吃拿卡要。四是要完善对中小企业的金融信贷服务,进一步拓展为中小企业、个体创业者提供金融服务的渠道。通过优化创业环境、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来增强居民对消费价格上涨的承受能力,才能真正促进社会和谐,维护市场价格基本稳定。

  第八,坚定不移地推进资源环境价格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从理顺价格关系入手,逐步扭转我国资源环境价格过低,导致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严重的局面。一是要加快能源资源的市场化改革,严格控制高能耗高污染行业发展,推动节能减排,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根据测算,我国钢铁、有色、化工、电力、石油加工及炼焦、建材等高能耗行业用电量占工业用电量的64%左右、能耗占全国工业能耗的70%左右。可见,严格控制高耗能行业发展,是完成全国节能减排任务的关键环节。在具体实施能源资源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可采取先

  非居民后居民的策略。先在高耗能行业推行能源资源市场化改革,使市场价格体现资源价格、完全成本和供求关系。加大能源资源差别价格的“差幅”,可按企业用水、电、气、热规模确定级差累进系数,加大占用能源资源大户生产的边际成本,促进其加快节能降耗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步伐。二是继续完善产业政策,一方面要继续完善限制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出口政策,另一方面建议将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作为地方政府主要负责人政绩考核“一票否决”的依据。同时,还要继续实施地区环评限批政策,根据重点地区的资源承载能力和环境容量,对重点地区实施高能耗、高污染项目限批办法,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发展。三是政府要加强对资源性、垄断性行业的监管。尤其应加强对其利润和收入分配的监管及成本监审,积极探索超额垄断所得向全民所有者转移的机制,将超额利润上缴财政或转化为专项基金,支持加快污染物减排技术产业化示范和推广。包括在钢铁、有色、电力、建材等重点行业推广一批潜力大、应用面广的重大节能减排技术。

篇五:浅析当前价格监测工作面临的形势

  

  关于当前全市经济形势分析及下一步经济工作建议

  〔二○一○年九月六日〕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落实国家、省、市各项决策部署,按照“转型提升、改革创新、统筹协调、好中求快〞的总要求,扎实开展“三个年〞活动,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全市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开展。当前国内外经济环境极为复杂,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逐步显现,必须进一步加强对形势的分析和把握,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努力保持经济持续向好的开展势头。

  一、经济上升向好根底进一步稳固,运行态势总体良好

  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99.3亿元,增长14.0%。

  〔一〕产业平稳较快增长。工业生产增速较快。全市工业实现增加值310.2亿元,增长14.1%,同比提高8.8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1251.8亿元,增长25.4%,同比提高20.7个百分点。六大重点特色产业产值增长24.9%,其中特色纺织和装备制造业增幅超过30%。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24.6%,同比提高28.3个百分点。效劳业运行良好。商贸业较快增长,批零贸易业、住宿餐饮业分别增长17.6%和16.0%。旅游业加快开展,接待国内外游客、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24.3%和25.5%。物流业稳步增长,货运量增长6.8%,货运周转量增长8.9%。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增长14.6%。金融支持力度较大,6月末存款余额增长23.1%,贷款余额增长31.6%,增速分列全省第二位和第一位。农业生产根本稳定。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7.2亿元,增长9.4%。特种水产、蔬菜、茶叶、水果等四大优势产业总产值增长7.3%。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分别增长10%和9.2%。蚕茧生产在价格大幅提高的带动下产值增长53.1%。畜牧业受价格下降影响产值下降3.6%。

  〔二〕质量效益继续提高。经济持续向好开展促进了财政收入较快增长,全市财政总收入累计完成93.6亿元,增长21%;地方财政收入54.5亿元,增长28.3%,增幅比一季度分别提高了1.4和1.3个百分点。企业效益明显改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88.5亿元,增长17.5%,其中利润54亿元,增长23.4%;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利税24.5亿元,增长27.1%,其中利润16.2亿元,增长34.1%。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37元,增长10.2%;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7835元,增长14.5%,增幅位居全省第二。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完成新产品产值280.3亿元,增长29.3%;新申报国家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10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1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同比增长2.1倍,购置技术成果费用支出增长1.1倍。

  〔三〕三大需求较快增长。投资高位运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76.4亿元,同比增长26.9%,增幅同比提高13.1个百分点,列全省第一位。限额以上投资中,根底设施投资80.0亿元,增长47.4%,增幅列全省第一;工业投资201.7亿元,增长26.9%,增幅列全省第二。重点工程建设快速推进,完成投资128.6亿元,占年度方案54.5%,方案执行率同比提高3.4个百分点,新建工程开工率同比提高5.4个百分点。消费稳步增长。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42.4亿元,增长17.4%,增幅连续6个月保持在17%以上。消费热点依旧突出,汽车、家电、通讯器材零售额分别增长34.2%、36.6%和42.9%。城乡消费同步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增长17.6%和16.8%。市场物价较快上涨,全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9%,涨

  幅连续5个月超过3%。出口快速增长,全市外贸出口增长41.8%,其中6月份单月出口达5.5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对欧盟、日本和美国出口分别增长43.1%、24.1%和32.3%,对拉丁美洲、大洋洲、东盟出口分别增长87.8%、55.0%和50.8%。机电产品、家具和纺织品等主要产品出口分别增长47.8%、54.6%和46.1%。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实到外资4.8亿美元,增长68.7%,增幅全省第一;实到市外内资40.1亿元,增长9.5%;新批总投资千万美元以上工程64个,增长42.2%。

  〔四〕社会民生继续改善。就业形势根本稳定,全市新增城镇就业人数2.9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35%。社会保障工作稳步推进,新增“五大保险〞参保人数均到达时序进度,60周岁以上无养老保障居民的根底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企业最低工资标准上调15%以上。民生投入大幅增加,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三大民生支出分别增长36.1%、70.3%和30.3%。住房保障继续加强,北白鱼潭“三房〞建设扎实推进,廉租房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中心城区16个老居住区改造工程加快推进,26个老小区综合整治工作及时启动;完成农房改造6767户。全面启动省级新农村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扎实推进八里店南片新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中心镇培育、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各项改革工作稳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深化。

  二、宏观经济环境更加复杂,开展面临的不确定因素较多

  从国际看,全球经济复苏的根底仍然脆弱。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将加剧未来经济走势的不确定性。同时,美国、欧元区失业率仍处高位,消费需求依然疲弱,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不强,主要货币汇率大幅波动和国际资本跨境异常流动风险加大,全球贸易争端不断,各国在政策选择上出现明显分歧,这都增加了世界经济复苏的变数。

  从国内看,二季度GDP增长10.3%,增速较第一季度的11.9%明显放缓。更需要关注的是,一些先行指标出现持续回落的趋势,工业PMI指数连续两个月下降,企业家信心指数比一季度回落2.5个百分点,货物总发送量增速较一季度下降了4.4个百分点。特别是,拉动本轮经济上升的两大主力,房地产和汽车行业均出现了不同程度调整。在经济下行风险逐步暴露同时,企业生产本钱不断上升,政策环境也难以与去年比较,下半年全国经济运行的复杂性加大。

  在经济形势极其复杂、潜在风险和矛盾加大、影响开展的不确定因素较多的宏观环境下,我市经济运行面临以下困难和问题,必须引起高度关注。

  〔一〕工业持续较快增长压力增大。与一季度相比,上半年工业产值增幅回落2.3个百分点,工业用电增幅回落2.4个百分点,企业利润增幅回落17.3个百分点。生产本钱上升较快,企业主营业务本钱增速快于产值增幅2.6个百分点,工业品进出价格倒挂3.4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为确保完成“十一五〞节能降耗目标任务,企业停产、限产对下半年工业产值产生较大影响。

  〔二〕投资较快增长的后劲渐显缺乏。上半年,限额以上根底设施投资增长47.4%,从年初的118.3%逐月回落。随着扩内需政策边际效应的减弱、地方融资平台的清理,下半年根底设施投资增长将会受到明显影响。新开工工程数量增幅呈回落态势,上半年增长17.4%,增幅比一季度回落12.6个百分点。此外,今年国家在加强土地卫片执法、撤除违建工程的同时,取消了折抵指标,导致我市用地指标明显减少并进而影响投资。

  〔三〕外贸出口持续快速增长难度增加。一是上半年出口的大幅增长具有特殊性,去年四

  季度到今年一季度,欧美国家市场复苏,为回补库存签订了大量的外贸订单,这局部定单集中在5、6月交货。二是近期欧洲债务危机和欧元走弱带来的负面影响可能在下半年有所表达。三是PMI指数中的新出口订单指数在5、6月份连续回落。预计下半年出口增速将会出现回落。

  〔四〕少数指标完成目标难度较大。从年度指标看,节能减排形势严峻,上半年全市单位GDP能耗预计下降0.9%,与下降4.3%的年度目标差距较大;

  COD预计削减2.8%,低于削减3%的年度目标。从“十一五〞规划目标看,规划?纲要?确定的五大类24项指标中,效劳业增加值占GDP得比重仅为35%,与“十一五〞末到达40%的方案目标差距较大;前四年半时间实到外资累计完成36.9亿美元,与“十一五〞累计45亿美元以上目标差距明显。

  三、下一步经济工作建议

  当前,我市经济开展正处于由上升向好向稳定增长转变的关键时期。做好下半年各项工作,事关“十一五〞规划的圆满收官和“十二五〞规划的良好开局。从目前情况看,尽管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经济出现波动和回落的风险增大,但经济上升向好的根本面没有改变。下一步工作要把确保经济高开稳走与加快转变开展方式有机统一起来,加强宏观形势研判,关注宏观政策划向,把握宏观经济走势,强化工作措施,狠抓责任落实,努力完成今年和“十一五〞经济社会开展各工程标。建议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努力完成今年和“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各地、各部门要对照全年和“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进行认真梳理,深入分析影响目标任务完成的困难和问题,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确保目标任务的完成。对已提前完成的目标,要提出更高的要求,争取再上一个新台阶;对经过努力能够完成的目标,要狠抓落实,圆满完成;对差距较大的目标,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争取最好的结果。各项工作务必要抓紧、抓细、抓实,落实到具体的部门、产业和工程上。

  〔二〕加快推进开展方式转变。着力推进产业集聚开展,重点培育长兴蓄电池、南浔木地板、织里童装、安吉椅业、德清生物医药等5个100亿元级的现代产业集群示范区,重点推进德清临杭物流园区、南太湖科研设计、南浔国际建材城、织里童装4家省级集聚区建设,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121〞工程。加快实施六大特色优势产业转型升级规划,抓好一批产业基地、企业创新平台和重点工程,大力提升特色优势产业的规模和技术水平。加快南太湖特色新兴产业集聚平台的规划报批和启动建设,着力推进东部新区、临沪、临杭、临港等平台建设。全面落实节能降耗各项措施,加大节能降耗工作力度,严格执行年内不再审批、核准、备案“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扩大产能工程的有关规定,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监管力度,切实加大节能减排工程特别是污水处理厂建设运行管理力度。

  〔三〕全力确保投资较快增长。加快推进宁杭铁路湖州段、湖州南站综合交通枢纽、杭长高速公路二期、特高压输电工程等重点工程建设。推动未开工重点工程尽早开工,争取重点前期工程提前开工,催促一批中小型工程尽快开工。全面推进“1010〞工程建设,统筹推进重点片区和重点工程建设,加快推进中心镇、中心村、农房改造和新农村示范带建设。继续坚持领导联系重点工程制度,开展工程建设专项督查,加强政府投资工程管理,确保工程建设质量、进度和资金使用平安。加强新签约招商引资工程的跟踪效劳,加快中央投资工程实施进程。加大金融保障力度,优化信贷投放结构,拓展新的投资领域,积极争取国家、省各类资金支持。加大用地保障力度,加大低丘缓坡开发力度,大力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农村宅基地整理。认真落实国务院促进民间投资新三十六条,力争在扩大民间资本投入方面实现新突破。

  〔四〕强化大企业培育工作。进一步引导企业深化改革、加强技术创新、提高管理水平,着力培育开展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加强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合作,引导大企业带动本地中小企业开展。加大对初创型企业的财政扶持和风险支持,引导初创型企业做大做强。以深入开展“三个年〞活动为载体,加大对企业的帮扶力度,加强政策效劳、信息效劳、工程效劳、社会保障效劳。深化政银企合作,加大政府资金与信贷的结合力,发挥政策资金的杠杆作用,积极推进企业上市融资和企业债券发行工作。创新金融产品和效劳方式,通过创新抵质押产品,加大对成长性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

  〔五〕大力促进消费较快增长。继续实施好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政策。培育新兴消费,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购置,扩大网络购物和信用消费。组织好各类旅游促销活动,安排好“十一〞黄金周旅游活动。扩大农村消费,实施好支农惠农政策,开展休闲观光农业,开展农村“节庆经济〞。优化消费环境,完善城市社区便民效劳设施,促进城市耐用品消费升级换代。加快专业市场改造提升,推进商业特色街区开展,扶持“老字号〞的创新开展。狠抓流通企业食品平安,加强市场监管,改善交易环境。

  〔六〕进一步促进改革开放。全面实施医药卫生改革,加快推进根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效劳体系。全面实施城镇在职职工根本医疗保险门诊医疗统筹制度。进一步完善中心镇培育政策,推进中心镇向小城市过渡的培育试点工作。认真抓好“三创〞载体建设、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创新型企业培育等工作,围绕加快开展高新技术产业,努力在招引科技集团、国防军工系统、中央企业来湖建立科技产业园上取得突破。结合六大重点特色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谋划并加强与央企、世界500强企业、知名民企的对接,开展好央企招商签约活动。加强外贸预警机制和应对体系建设,鼓励出口企业调结构、创品牌,鼓励支持企业到境外组建营销网络,加快开展国际效劳外包。

  〔七〕扎实抓好各项民生工作。着力推进根本公共效劳均等化,促进城乡就业、社保、教育、文化、卫生等统筹开展。继续抓好年初确定的为民办实事工程,认真做好各类养老保险扩面等工作。深入实施创业促就业“845〞工程,加强就业指导、效劳和就业帮扶。加快“6+2〞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推进老居住区改造和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建设。加强市场价格监测,及时发布相关价格信息,稳定人民群众对价格的信心;强化市场价格监督,维护市场价格秩序;增强粮油副食品、成品油、液化气等重要商品的调度力量。加强社会救助,切实保障低保家庭和低保边缘家庭的生活,确保应保尽保、应保必保、应救尽救。

  〔八〕全面做好“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全面总结“十一五〞规划实施中的经验和成效,深入查找经济社会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为研究制订“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战略重点、政策措施提供重要的依据。科学编制“十二五〞规划,标准编制程序,做好规划衔接、论证、批准等各个环节的工作。加快工作进度,抓紧编制“十二五〞规划纲要和区域规划及专项规划。加强规划衔接,建立标准的规划衔接协调机制,形成各级、各类规划的合力。

篇六:浅析当前价格监测工作面临的形势

  

  当前农村市场价格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一篇:当前农村市场价格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价格是配置社会资源的主要手段,合理的价格水平、良好的价格环境有利于促进新农村建设;反之,则不利于新农村建设的顺利推进。当前,新农村建设面临不少价格问题。从我们调查的情况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村市场价格波动频繁。近年来,我国建立了以粮食储备、粮食最低收购价格、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为主的粮食生产保护制度,比较有效地稳定了粮食价格,保障了农民的种粮收益。但农产品保护范围偏小,生猪等大宗农产品的保护制度尚未建立,农村市场价格波动比较频繁。据对湘西北澧县的调查,农民反映2008年上半年当地生猪市场低迷,农民养猪不仅无利可图,还要亏损。在新农村建设中整治村容村貌、进行道路硬化,增加了水泥、红砖、砂石等商品的需求,其价格不断上涨。据涔南乡曾家河村农民反映,2008年每50千克水泥价格上升了5元,每块红砖的价格由0.14元上涨到0.19元,有的地方价格上涨到0.25元仍买不到砖。农村工匠的工价也在迅速攀升,如涔南乡曾家河村泥水工工价由每天30元涨到了每天50-60元。受油价上涨的影响,农村机械耕作费用上升,涔南乡曾家河村农民反映,目前当地每亩水田的机械耕作费上升到50至60元。

  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近两年来,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农业生产面临多重市场风险的压力。在调查中,农民普遍反映种植粮食的增收部分大多被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因素冲抵了。2008年与2005年相比,澧县尿素价格平均上涨12.5,复混肥等上涨30,农药价格普遍上涨。澧县农民反映,随着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农民种一亩水稻早、晚二季的收入不到600元,农民来自种田的人均收入在900元左右。如果没有最低收购价格的支撑,撂荒现象还会出现。

  三、农民教育收费负担较重。调查反映,农民认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和初中)实行两免一补后,乱收费现象减少,其教育负担

  减轻了,但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负担仍然偏高。对一般农民来说,子女考上大学不是喜而是忧。农民普遍反映非义务教育阶段的高等教育收费太高,子女考得上学校却读不起书。高等院校每年的学杂费都在5000-6000元左右,一些农民家庭全年收入都供不起一个大学生,因读书致贫的现象在农村普遍存在。

  四、农民因药价高看不起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虽然解决了部分农民看病难的问题,但药品价格太高,检查项目繁多,同品种、同规格、同含量的药品价格医院比个体药店高出近30,有的品种甚至翻番。药价高使农民看一次病,少则几十元,多则几百元、几千元甚至上万元,农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的为数不少。

  五、农村市场价格秩序较乱。农民反映,一般农民无法测试农药真假,一些经营者便以次充好,甚至销售劣质农药,变相提价。

  六、农村价格管理队伍薄弱。目前,很多县市至今没有建立起农村价格监督网络,农村价格管理只靠县市物价局唱“独角戏”、跳“独脚舞”,有的县市虽然建起了农村价格监督网络,在乡镇建立了价格监督站,在村聘请了义务价格监督员,但或者他们的待遇没落实,积极性难调动;或者职责不明确,工作难开展;或者队伍不培训,作用难发挥等问题,使不少县市农村价格监督网络形同虚设,导致农民的价格举报找人受理难,价格矛盾找人调解难,农村价格监督网络建设与当前新农村建设形势不相适应。

  建议及对策:

  一、保持农村价格基本稳定。一是要加强对农村价格水平的调控,密切关注农村价格动向,加强对经济形势的分析,把握价格变动趋势,及时发现倾向性、苗头性问题,提高调控农村市场价格的能力。二是密切关注市场价格动态,建立健全农村价格监测预警机制,提高监测的时效性与准确性,努力减轻农民面临的价格风险。三是要把行政手段和市场机制作用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探索调控农村市场价格的新路子,完善粮食等重要物资储备制度、建立价格调节基金、完善应对价格异常波动的应急体系,运用经济手段调节供求、扶持生产、稳定价格,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四是建立健全价格法律法规体系,形成科学

  有效的农村价格管理体系,把握好价格调控的方向、时机、节奏和力度,确保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五是要努力稳定粮食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落实粮食直补政策,完善粮食最低收购价格制度,建立保护农民种粮利益的长效机制,加强对农业生产资料市场价格的监管,稳定化肥、农药和种子等价格,防止价格暴涨增加农业生产成本。

  二、深化农村价格改革。一是完善农产品价格政策,配合有关部门及时督促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政策,健全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全面实行明码标价,防止涉农价格(收费)单位和农产品经营企业或个人搞价格欺诈、价格同盟、压级压价。二是积极发挥价格杠杆的调节作用,对农产品加工和农业投资实行减免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政

  第二篇:当前农村市场价格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价格是配置社会资源的主要手段,合理的价格水平、良好的价格环境有利于促进新农村建设;反之,则不利于新农村建设的顺利推进。当前,新农村建设面临不少价格问题。从我们调查的情况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村市场价格波动频繁。近年来,我国建立了以粮食储备、粮食最低收购价格、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为主的粮食生产保护制度,比较有效地稳定了粮食价格,保障了农民的种粮收益。但农产品保护范围偏小,生猪等大宗农产品的保护制度尚未建立,农村市场价格波动比较频繁。据对湘西北澧县的调查,农民反映2008年上半年当地生猪市场低迷,农民养猪不仅无利可图,还要亏损。在新农村建设中整治村容村貌、进行道路硬化,增加了水泥、红砖、砂石等商品的需求,其价格不断上涨。据涔南乡曾家河村农民反映,2008年每50千克水泥价格上升了5元,每块红砖的价格由0.14元上涨到0.19元,有的地方价格上涨到0.25元仍买不到砖。农村工匠的工价也在迅速攀升,如涔南乡曾家河村泥水工工价由每天30元涨到了每天50-60元。受油价上涨的影响,农村机械耕作费用上升,涔南乡曾家河村农民反映,目前当地每亩水田的机械耕作费上升到50至60元。

  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近两年来,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

  幅度较大,农业生产面临多重市场风险的压力。在调查中,农民普遍反映种植粮食的增收部分大多被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因素冲抵了。2008年与2005年相比,澧县尿素价格平均上涨12.5,复混肥等上涨30,农药价格普遍上涨。澧县农民反映,随着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农民种一亩水稻早、晚二季的收入不到600元,农民来自种田的人均收入在900元左右。如果没有最低收购价格的支撑,撂荒现象还会出现。

  三、农民教育收费负担较重。调查反映,农民认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和初中)实行两免一补后,乱收费现象减少,其教育负担减轻了,但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负担仍然偏高。对一般农民来说,子女考上大学不是喜而是忧。农民普遍反映非义务教育阶段的高等教育收费太高,子女考得上学校却读不起书。高等院校每年的学杂费都在5000-6000元左右,一些农民家庭全年收入都供不起一个大学生,因读书致贫的现象在农村普遍存在。

  四、农民因药价高看不起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虽然解决了部分农民看病难的问题,但药品价格太高,检查项目繁多,同品种、同规格、同含量的药品价格医院比个体药店高出近30,有的品种甚至翻番。药价高使农民看一次病,少则几十元,多则几百元、几千元甚至上万元,农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的为数不少。

  五、农村市场价格秩序较乱。农民反映,一般农民无法测试农药真假,一些经营者便以次充好,甚至销售劣质农药,变相提价。

  六、农村价格管理队伍薄弱。目前,很多县市至今没有建立起农村价格监督网络,农村价格管理只靠县市物价局唱“独角戏”、跳“独脚舞”,有的县市虽然建起了农村价格监督网络,在乡镇建立了价格监督站,在村聘请了义务价格监督员,但或者他们的待遇没落实,积极性难调动;或者职责不明确,难开展;或者队伍不培训,作用难发挥等问题,使不少县市农村价格监督网络形同虚设,导致农民的价格举报找人受理难,价格矛盾找人调解难,农村价格监督网络建设与当前新农村建设形势不相适应。

  建议及对策:

  一、保持农村价格基本稳定。一是要加强对农村价格水平的调控,密切关注农村价格动向,加强对经济形势的分析,把握价格变动趋势,及时发现倾向性、苗头性问题,提高调控农村市场价格的能力。二是密切关注市场价格动态,建立健全农村价格监测预警机制,提高监测的时效性与准确性,努力减轻农民面临的价格风险。三是要把行政手段和市场机制作用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探索调控农村市场价格的新路子,完善粮食等重要物资储备制度、建立价格调节基金、完善应对价格异常波动的应急体系,运用经济手段调节供求、扶持生产、稳定价格,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四是建立健全价格法律法规体系,形成科学有效的农村价格管理体系,把握好价格调控的方向、时机、节奏和力度,确保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五是要努力稳定粮食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落实粮食直补政策,完善粮食最低收购价格制度,建立保护农民种粮利益的长效机制,加强对农业生产资料市场价格的监管,稳定化肥、农药和种子等价格,防止价格暴涨增加农业生产成本。

  二、深化农村价格改革。一是完善农产品价格政策,配合有关部门及时督促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政策,健全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全面实行明码标价,防止涉农价格(收费)单位和农产品经营企业或个人搞价格欺诈、价格同盟、压级压价。二是积极发挥价格杠杆的调节作用,对农产品加工和农业投资实行减免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政

  策,主动引导资金、技术流向农村,促进农业技术的推广普及和农业产业化水平的提高。三是深化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改革,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取消对农业生产资料企业的各种政策性补贴,放开化肥价格,将国家对生产企业的优惠和补贴改为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四是深化教育收费改革,在对义务教育阶段实行“一费制”的同时,加强对中小学教材价格的监管,加大非义务教育向农村倾斜的政策,对高等教育培养成本进行审核,降低过高的学费标准,使农村贫困子女读得起书,上得起学。五是积极推进药品医疗价格的改革。根据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要求,完善与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相配套的医药价格管理制度,建立适应农民承受能力的农村医药价格管理体系,为

  农民提供安全、廉价的基本医疗服务。

  三、加强农村价格监管。一是要打击涉农价格(收费)违规违法行为,重点加强对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农副产品收购价格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监管,抓好与农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教育、医疗等公益服务性收费管理,遏制各种乱涨价、乱收费以及价格欺诈、价格垄断行为,维护市场价格秩序。二是要创新价格监管方式,变单一物价队伍检查为多方联合检查,提高检查威力,切实加大农村价格(收费)的监督检查力度。三是要加强价格举报,建立价格举报目标管理机制,完善价格举报处置体系。四是要着力建立农村价格监督网络,使价格监管职能向农村延伸,政府要落实农村价格监督网络的经费,保障其正常运转;聘请乡村价格监督员,落实其政治和经济待遇,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五是要加强对涉农垄断行业的价格监管,强化成本约束,促进公平竞争,加大价格执法力度,以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第三篇:浅析市场价格监管存在问题及对策

  浅析市场价格监管存在问题及对策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臻完善和市场经济培育的不断成熟,相关的市场经济体制及其法律法制建设也得到不断的完善,我国的市场价格体制经过多年的改革,也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尤其是《价格法》的出台,更是给我国的市场价格调控奠定了基础,起到了一定的促进和保障作用。当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绝大部分商品和服务价格已经放开,价格形成机制发生了重大变化,95%以上的商品和服务价格由市场调节、由经营者自主定价,因此,作为政府价格监管职能,我们物价部门的工作任务就变得非常艰巨,而且工作着力点也相应的逐步转移到加强市场价格监管,制止不正当的市场价格竞争,维护公平的市场价格秩序上来。本文主要试着通过对当前市场价格监管的现状以及价格监管部门在执行权利时存在的问题进行初浅分析、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意见或者说是相应的对策。

  一.价格监管属于市场经济监督体系的有机整体

  经济在不断的发展,我们的经济体制也同时在不断的完善,所以我们的价格监管体系也应相应的进行改革。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主管部门要切实合理发挥价格监管职能,解决市场经济中所出现的价格矛盾,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要尽可能的了解当前的市场经济状况。

  据网络信息,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他们的政府不会直接对市场的经济进行监督强制控制,政府对价格的管理是间接的,而在我国,因为经济发展的模式和发展特色经济的特殊性,我们一贯依赖于政府部门对价格的监督管理。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对价格的监管主要是对一些特殊行业。所以对于一些利润较小的行业,私人企业根本不想投资,导致社会上所需要的产品和一些服务不能够得到人们的满足。这就是西方国家经济的局限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西方国家提出了一系列的理论,建议政府要对市场价格进行监督管理,制定出一套完善的法律体系。

  对于国内的发展情况,我国特殊的经济体制要求我国一直对市场的经济有着一定的控制权。所以国家对市场价格的监督管理研究主要是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来进行研究。

  在理论上来说,我国要尽早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在长期的市场经济中发挥着一定的宏观控制作用。市场经济中最具有核心力的就是价格。我们要对价格做到严格的监督管理,因为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要想市场的经济不间断地长期持续的正常运转,我们就必须要保证对市场价格的监督管理。建立完善的价格监督管理体系,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维护我们的价格秩序,对维护市场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对促进经济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从实践中来看,市场经济的监督管理是实现市场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在我们的市场中通常会出现许多价格违法的行为,只是消费者的维权意识较弱或者说是因为监管不到位以及由于市场价格检查调查具有实时性、时效性而致使执法取证难,对这些价格违法行为往往疏于处罚或者处罚力度不够。比如,在重

  要的节假日期间,经营者往往会利用虚假、夸大或者模糊的信息以及诱导性广告进行价格欺诈;具有市场垄断地位的则以强制的统一的价格进行市场价格垄断;行业之间为了占有市场进行价格串通,为了竞争市场而采取发布虚假信息

  等等,这些都是不正当的价格行为。这些价格违法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消费者的价格利益,影响了经济的正常发展。这就要求我们价格监督管理部门,需要我们每个价格监管工作者,认真履行职责,担当起自己的监管责任,进一步有针对性地探索新的监管方式、检查方法,去解决新的问题。

  二、当前市场价格监管现状及存在问题

  市场价格的涨落,也就是围绕市场基本价格上下波动是一种正常的价格现象。但是,如果价格波动的幅度过大,就证明我们的市场经济发生了一定的问题,它会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水平。就我市而言,虽然,从未发生市场商品价格暴涨暴落的价格突发事件,而且,近几年来的价格指数即CPI涨幅不是很大,但是,价格总水平一直在高价位上运行,尤其是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商品价格,比如,水,电,粮,油,肉,菜,气等等,其价格仍然呈现不断上涨的趋势。这就直接影响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市场商品价格波动也不再纯粹是因为成本因素,现如今影响到价格波动的还有受到市场供求情况和国际市场以及交通、自然灾害等等的影响,有些商品的价格会在此情况下发生突发性的变动,也就是价格涨幅波动较大(甚至

  3暴涨)的价格突发事件,这种不正常的价格行为也会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严重的影响,比如,日本311地震带来的食盐抢购**,洪涝灾害导致建材价格飙升,还有,十多年前那场因“非典事件”造成部分药品及其相关商品价格的爆涨等等,当发生这种特殊情况时就会给消费者、给群众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在市场中就会出现抢购囤积货物的现状,导致市场秩序混乱,我们的政府如果没有完善的应急机制,就不能够对人们的生活做到保障。

  我国经济走在国际市场的前沿,面对市场经济,我们要认清出我们物价部门的任务和目标,对价格监督管理工作要做到心中有数、准备充分,当前,我国的价格管理制度与市场价格的监督体系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我们要认清问题,找出策略,为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保驾护航并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1.期望与现实存在矛盾

  广大群众对市场价格的期望与政府监督管理部门的现实权力有着很大的矛盾。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基本完善,大部分商品的价格是由经营者自己决定的。除非一些特殊产品,政府部门才会进行干预和指导。人民群众对商品价格期望值过高,比如,人民群众对居民生活用电执行阶梯电价、市场上肉类价格上涨、管道燃气和液化气价格的波动且不断上涨等情况,这些商品价格行为,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然而,不管怎么样,群众总会将诸如此类的问题归咎于价格主管部门,认为价格主管部门价格监管措施不力、不到位。在对市场价格监管方面,我市价

  格执法部门现在仍存在着人力有限、权力有限,根本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期望与现实存在矛盾,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市场价格的稳定。

  2.由于价格监管人员少事务多任务重,市场价格监管工作存在缺位、不到位问题,监督管理能力弱化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随着依法治国理念的不断深入,人们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维权意识也在不断增强,这样,给我们的市场价格监管工作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价格监管工作责任更大,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我们的价格监管工作,尤其,对放开的市场价格监管之所以成为我们工作的薄弱环节,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认识不到位、工作态度上有畏难情绪、工作人员少等几个方面。首先,在认识方面不到位,我们的一些检查人员认为,对放开的市场价格进行监督检查和监管,缺少法律和政策依据,不足以成为价格监督检查工作的主流,事实上,当前,对于市场价格监管,主要依据《关于商品和服务实行明码标价的规定》(2000年国家计委令第8号),因此,我们的工作主要是督促经营者做好明码标价,倡导价格诚信;其次,在工作态度上,有畏难怕烦的情绪,认为市场价格监管、违价行为认定和查处法律依据、法规不完善、处罚难度大、而且处罚容易引发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等等,尤其是对违价行为的调查取证时,经营者会产生逆反、抵触情绪以致不配合,而调查取证必须快速、实时、时效,因此,认为调查取证比较困难,对于市场价格的查处力度

  难以加强;再次,在人员少方面,不讳直言,由于检查分局工作人员少事

  务多、任务繁重,而在市场价格监管工作中,又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精力,且本该属于检查监管机构的人员又在不断的被调整到其他科室部门,导致我们的监督职能弱化,影响了价格监督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致使价格监管失去了一定的权威性。就拿我们来宾市来说,我们监督检查只有4人,确实存在平时对市场价格疏于监管、缺失、不到位、监督管理能力弱化的问题,由于人力精力所限,我们只能在节假日和一些重要时点,对重要的商贸集贸市场以及大型的超市商场进行重点的检查巡查,实现对市场价格的监管。

  近些年来,尤其是在春节和国庆中秋等重要节假日,对市场价格的举报投诉越来越多,从调查处理情况来看,主要是经营者没有认真做好明码标价以及利用节假日人们购物高峰期进行价格欺诈等等,如,近年来,我们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精力,加强对物业收费的监管整治,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对于物业收费的价格投诉举报,目前,依然成为我市的投诉热点,可见,监管工作依然有待加强。

  三、加强市场价格监管的对策

  市场经济管理体系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价格监管体制是其中之一。为适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保障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从国家层面来说,建议政府要对市场价格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定出一套完善的价格管理的法律体系并适时对一些不适应市场价格监管的政策法规进行修正、整改、治理,使市场经

  济能够健康有序发展。就我市价格监管工作存在的问题和情况,提出如下意见建议,或者说是对策:1.加强体制和机构建设

  目前,我市部分县(市)价格监管工作面临着人员少、机构及人员身份还是事业编制,也就是机构和人员转为行政执法编制的问题尚未解决,而且出现人员老化的问题,因此,为切实加强市场价格监管,建议市政府增加价格监管人员,同时,尽快理顺解决价格监督管理机构及人员的转编定位问题。

  2.继续进一步加大和强化市场价格监管力度,规范和维护市场价格秩序,稳定市场价格

  主要是整治和规范经营者明码标价,坚决查处、严厉打击价格欺

  诈、串通涨价、哄抬物价等价格违法行为,对价格违法行为保持高压态势。如,2014年,我市物价局就对某超市底标高结的价格欺诈行为进行了5万元的行政处罚,这,在我市城区各大型超市商场中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有效地促进了市场价格监管。

  3.关注民生价格,着力解决生活中的热点问题,保障群众的价格权益

  当前,教育和医药治疗以及住房问题,是政府关心、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价格矛盾比较突出的部门,我们必须采取合理的措施,依法进行整治。在教育收费方面,经过多年全面的整治,我市中小学校乱收费问题,基本上已经得到了有效遏制,但是,一些隐性的乱收费问题,如,中小学校学生食堂经营方面,挤占学生伙食费、在食堂报销不符合规定的费用等变相的乱收费还时有发生,因此,我们要进行全面的整治,严禁教育乱收费问题的反弹和发生;在医疗价格和收费方面,要加快对医药价格的改革,想方设法把医药医疗价格降下来,让人民群众病得起、医得了,禁止医院、医生乱收费。尤其,从今年6月1日起,国家

  将全面放开药品价格,因此,如何加强对医药价格的监管,这是摆在价格主管部门面前关于价格监管的一个新课题,值得我们价格监管部门深入研究并认真的加以解决;对于住房价格问题,要全面整治、合理控制房地产的价格,并且严格整治、控制物业管理收费,政府监管部门一定要斩断与这些开发商之间的利益关系,全面贯彻落实有关房地产价格监督管理的政策措施,切实把房地产价格降下来,让人民群众买得起房,住得起房。

  4.加强企业和经营者价格自律,推进价格诚信建设

  建立健全经营者诚信档案制度,倡导经营者做到诚信经营、诚实经商、价格诚信。继续开展“价格诚信单位”评选并倡导经营者积极参与我市开展的“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这些活动对推进价格诚信建设、规范市场价格秩序,强化市场价格监管能起重要的促进作用。

  5.为应对和快速处理价格突发事件,成立市场价格应急预案领导小组,制定价格应急预案处理机制

  制定市场价格应急预案查处机制,发现重大价格异常波动情况和

  价格突发事件,要迅速向上级价格监管部门和市政府报告并及时组织应急检查组进行调查处理,及时妥善化解价格矛盾。

  6.打造“12358”价格举报电话服务品牌

  一如既往做好价格举报的接待、受理、办理、答复工作。重视群众举报反映强烈的价格和收费热点问题。尤其,节假日期间,安排专人值守并确保12358价格举报电话24小时畅通。打造“12358”价格举报电话服务品牌,熟练地掌握并运用12358全国价格举报管理信息系统及时处理群众来信来访来电,做到事事有落实、件件有回音。

  2015年6月10日

  第四篇:浅析当前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是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党的执政基础;农村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农村基层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农村基层干部的作风如何,直接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农村的贯彻落实。因此,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对于维护和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新任务新要求下的农村党风廉政建设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干部廉政教育还不够。一是认为廉政教育是“虚东西”。“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是廉洁干部不用教育,是腐败分子教育不起作用,搞教育意义不大;二是教育的针对性不强。廉政教育不能做到因人施教,对症下药,“一锅煮”、“一刀切”,是教育针对性不强的突出表现;三是教育的感染力不强。教育缺乏时代特色。教育活动停留在读文件、听报告、做笔记、写心得的传统层面上,与多元化的信息社会脱节,警示教育存在缺陷。

  2、干部监督制度还不够。一是监督制度中的评价要素欠缺。现在的一些规章制度和办法规定往往过于原则和空泛,在实际操作中评价标准十分模糊,缺乏明确的制度性做为判定依据。二是制约机制单向运行。在实际工作中,“领导是否满意”的自上而下的监督、验收比

  较规范有序,而“群众是否满意”的自下而上的监督空泛乏力,反馈渠道不畅。

  3、村级“三资”管理还不规范。一是“三资”登记的台帐管理不完善、不全面;二是财务管理不规范;三是资产收益管理不规范;四是集体资产、资源对外出售、租赁和发包不规范。

  4、村级“三务”公开还不规范。许多农村基层干部对三务公开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一些村干部认为三务公开只是一种形式,不过是走走过场而已;公开时间不够及时,公开程序不够规范,公开内容不够全面,公开形式相对单一,三务开公的形式本应较多,村级组织没有一套完善的以村民代表会议、民主理财小组等为主体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即使有也多流于形式,没有有效地发挥作用。

  二、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1、思想认识上存在偏差。一是农村税费改革后,一些乡镇干部认为农村集体经济收入少、债务多,无资产可管,有的认为现在财务制度全、群众监督紧,村干部无机可乘;二是认为村民自治,不宜多管;三是情况复杂,不好管理。由于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导致乡镇干部对村级财务管理不重视,对群众反映财务方面的问题不进行认真的调查和处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管理混乱的蔓延,给某些不廉洁干部开了方便之门。

  2、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力量薄弱,投入严重不足。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是乡镇农经站的基本职能之一,但有些乡镇领导对此项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乡镇经管站人员经常被抽空,常年围绕乡镇中心工作奔忙,顾不上本身的工作业务,往往是“顾此失彼”。

  3、“三务”公开的随意性,主要源于党务、村务、财务工作制度的不完善,管理的不规范,缺乏党员群众的有效监督所致。虽然各村都有一套规章制度,但有些制度还比较粗糙,条款过于简单,内容不够具体,导致个别村干部钻了制度的“空档”,党员群众对此也无法进行有效的监督,从而造成“三务”公开工作出现“真空”和漏洞。

  4、制度建设有待加强。虽然各级制定了预防、惩处、监督的相关制度,但一些制度对于基层一级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还不够。另外对

  于不是党员的村干部在行政监察方面还没有具体的规定,对非党员村干部的违纪问题党纪管不着、政纪约束不到,其违纪行为游离于党政纪处分之外。同时,制度的执行力也有待加强。如乡镇公共资源交易站经过几年的运行,建立了相关配套制度,但有的村委会却认为进站交易需支付代理费、评标费、监理费等费用,既增加了成本又程序繁琐,总是寻找理由延用以前的习惯做法来规避竞标交易。

  5、监督体制亟须完善。由于乡镇对下属单位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贯彻落实情况缺少定期和比较规范的检查考核,普遍存在责任追究力度不大、效果不理想的现象。而党风廉政建设涉及的领域广、部门多,县级对基层的情况大都不能及时掌握,村干部的违纪违法行为多数是在群众举报后才得以发现,往往是不出问题无人问,出了问题踏破门。由于乡镇能管但不管或不敢管,县里又不熟悉情况,导致监督缺位,监督体制还须进一步完善。

  三、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对策

  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和长期性工作。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应紧密结合当前农村实际,坚持把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融为一体,注重教育的说服力、制度的约束力、监督的制衡力,全面落实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各项任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保证。

  (一)以廉政文化进农村为抓手,实现干部廉政教育经常化

  把党风廉政教育纳入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计划,把学习宣传《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若干规定(试行)》作为加强乡村干部教育的主要内容,加大对乡村两级干部、特别是村“两委”干部的培训力度,着力提高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的意识;认真开展廉政勤政教育和主要领导上廉政党课活动;结合“三送”活动,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通过建立廉政文化宣传栏,利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客家山歌、村规民约、格言警句、建立农村文化庭院等形式,全面推进廉政文化进农村活动,大力营造廉荣贪耻的社会氛围;充分利用本县查处的农村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开

  展警示教育,以案说纪说法,增强党风廉政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建立健全廉政勤政教育长效机制,开展经常性的廉政教育活动,使勤政廉政的思想在场村干部心中开花结果。

  (二)以明晰农村党员干部权限为重点,实现干部监督制度化

  1、健全完善监督制度。全面推行“测勤廉树新风”考核评价机制,健全重大决策群众参与机制以及决策责任追究机制。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乡村领导班子民主议事规则,强化对乡村党员干部行使权力的监督制约,确保重大事项决策、重要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使用由班子集体讨论决定,防止由“一把手”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进一步健全和执行党员大会议事制度、村民代表会议决策制度,提高决策的透明度和准确性。

  2、认真做好规范基层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根据中央有关文件精神和省市党代会的部署和要求,在规范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的基础上,延伸做好基层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乡镇重点围绕“三重一大”,着力抓好本级的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指导村“两委”抓好村级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

  3、进一步抓好廉能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工作。乡镇通过对单位重点部门、重点环节和重点领域的廉能风险点进行排查,查清其表现形式,风险等级;根据风险等级,结合工作实际,分类制定防控措施,切实降低廉能风险,以达到工作效能最大化,干部风险最小化。

  (三)以建好“便民服务中心”为依托,实现便民服务常态化

  1、加强乡镇农民服务中心硬件建设。达到有明显的“中心”标识牌;有固定电话;有必备的办公桌椅、档案橱柜;有供群众办事和休息的椅子、饮水设备;各窗口有明显的标识牌和事项办理公示牌;各窗口有事项咨询、办理事项记录本、一次性告知服务卡;有公示告知栏等“八有”标准。乡镇农民服务中心配备了电子屏幕,每个服务窗口配备一台电脑。同时,延伸建好了村农民服务站、组农民服务点,构建了乡镇、村、组三级农民服务网络。

  2.加强软件建设。坚持服务事项应进必进的原则,凡是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种行政审批、技术服务、社会事业服务等事项都

  集中到中心统一办理。印制了农民服务指南、每一项服务事项的办事流程图和注意事项的宣传册页,方便了群众办事。同时公开服务事项、办事程序、申报材料、承诺时限、收费依据和收费标准,做到公开、透明,让群众知晓,接受群众监督。

  3、规范“中心”的运行。明确了各服务窗口的工作职责;健全完善办事公开、首问负责、限时办结、收费管理、考勤考核和责任追究等各项规章制度,并执行到位;中心工作人员挂牌或持证上岗;坚持日常考勤制度,做到奖惩分明兑现到位;设立了意见箱、公布投诉电话,接受群众监督。

  (四)以解决损害农民群众利益问题为目标,推进“三资”管理规范化

  农村“三资”问题历来是村民与村干部最关心的热点问题,也是影响村级班子团结和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因素。乡镇把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作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重要内容,创新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机制,全面推行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农村集体公共资源交易制度,不断加强对农村“三资”的监督和管理。

  1、建好一本明白账。通过财务清理、清产核资,对财务管理混乱村重点治理等方式把家底搞清,建好“三资”管理台账,并张榜公示,让群众对集体财产有一本明白账。

  2、严格实行“村财乡代理”制度。建立乡镇“三资”管理中心,对村级财务实行“钱账双代管”,做到“四个统一”,即统一票据,统一会计核算,统一财务公开,统一财务档案。并严格村级财务票据管理,严格执行票据核销制度,规范收支行为,最大限度预防虚开发票贪污、挪用、侵占村集体资金的问题。

  3、严格实行资产资源阳光处置机制。各乡镇设立了公共资源交易站,要求村级资产资源没有进入县公共资源交易站交易的,原则上都要进入乡镇公共资源交易站交易,不得暗箱操作,违规处置。凡是违规处置村集体资产资源的,一经发现,严肃查处,绝不姑息迁就。

  4、加强对农村集体财务的审计监督。经常督促和指导乡镇农经站加强对农村财务的审计,并将审计结果及时向群众公布,对发现的问

  题,及时组织查处。

  (五)以维护农村群众民主权利为根本,推进“三务”公开标准化

  为全面落实村民的知情权,切实解决村级“三务”随意公开、假公开的问题,乡镇坚持以公开为贯例,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明确规定,凡是不涉及国家机密的都必须公开。同时,对公开内容、公开时间、公开标准、公开责任进行了规范,使公开的事项一目了然。

  一是明确公开内容。坚持人民群众关心什么就公开什么的原则,重点抓好“三重一大”事项和农村集体“三资”、民政低保、困难救助、农村养老保险、各项强农惠农补助等资金公开。

  二是明确公开时间。坚持做到常规性的按时公开,如党务每半年集中公开一次,政务、村务每季度集中公开一次,及时性的即时公开。

  三是明确公开标准。每个村积极搭建公开平台,设立了统一模式的“三务”固定公开栏。同时,创新公开形式,充分利用科技手段进行公开,抓好“三务”网上公开,用最便捷的方式,把村级“三务”公开到家,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四是明确公开责任。乡镇纪委组织协调“三务”公开工作,并加强对“三务”公开工作的监管。乡镇纪委加强督查,对公开信息资料不及时、敷衍应付的,予以通报批评,限期整改;对弄虚作假、侵犯群众民主权利,造成严重后果的,追究相关领导和人员的责任。

  第五篇:当前农村消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主要对策

  当前农村消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主要对策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了全国人口总数的大部分。近期,党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中提出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今年1月,中央1号文件《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特别提出要“加强农村消防工作”。现就农村消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探讨如下:

  一、当前农村消防工作面临的问题

  (一)、农民消防意识淡薄。

  目前大多数农民的文化程度相对还比较低,对应有的消防法规知

  识和消防应急常识了解甚少。消防“四进”工作仅仅还停留在点上,没有人力、物力去解决面上面的问题。提到消防工作上也仅仅知道可以用水来灭火,许多农民没有接触过灭火器等常见的灭火工具,甚至“119”报警电话都不清楚。一但家用的液化气瓶发生火灾,只能等待消防队来扑救,有可能造成更大的灾害损失。

  (二)、建筑物的耐火等级低

  农村建筑受传统影响和经济条件的制约,多为三级耐火建筑,经济状况落后地区甚至还保留着四级耐火建筑。加之有农家小院内四处堆放有木质杂物或生活取暖使用的木柴。由于农村建设大多缺乏统一规划,基本上仍延续旧宅基地,家家相连,没有足够的防火间距。“火烧连营”就有可能在农村经常发生。

  (三)、安全用火用电常识缺乏

  农村火源较多,诸如用木柴生火做饭、取暖,小孩玩火,节日期间燃放烟花爆竹等。有一些地方烧香拜佛现象也存在,也是造成农村火灾的隐患。其次,随着经济的发展,家用电器逐步走进了农家。农村家用电器线路普遍没有经过正式电工安装,无保险丝,电线老化,乱接乱拉等现象严重。

  (四)、发生火灾消防扑救困难

  农村因分布广远离城市,一但发生火灾,消防队到现场时间迟,甚至消防队还在赶赴火场的路上,火已烧完了。加上部分农村山高寨深,交通不便,水源不足,消防队根本无法到达,消防装备无法派上用场,只能靠人力去拼。特别是在青壮年外出务工期间,老弱病残,妇女儿童更是成为火灾的牺牲品。

  二、加强农村消防工作的对策:

  (一)落实消防工作责任制

  强化镇级政府对农村消防工作的领导,定期研究解决本地突出的消防问题,同时要求在农业收获季节和火灾多发期对各村组织消防安全检查。基层政府、主管部门和企业单位要真正把消防工作摆上重要位置,不能仅仅局限于挂横幅、贴标语、签订责任状等形式层面上。

  (二)强化派出所消防监督管理职能

  根据《消防法》和《消防监督检查规定》等有关规定,大力改进派出所消防监督管理工作,赋予基层派出所更多的消防监督管理职能,投入更多的警力推动派出所消防监督管理向农村个私企业及村、组、户延伸,加大农村消防管理力度,减少失控漏管。

  (三)加强农村消防宣传教育

  消防部门定期派人对派出所专兼职消防民警、乡镇专兼职防火员进行消防培训,使之成为农村消防培训宣传教员,由他们去培训村和村企业的防火员,最后由村和村企业的防火员对企业和村民实施培训教育。通过层层培训,使消防宣传真正覆盖全市广大农村地区。

  (四)成立群众自救组织

  消防部门及基层派出所应当积极号召并组织青壮年农民,进行火灾扑救常识培训,并组织建立农民消防队,配备简单常用的灭火装备,以保证火灾初起时能及时扑救。

  (五)推行燃料、电气线路改造

  由于农村发展相对缓慢,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很多住户还在使用山上砍柴作为燃料。并且农村电力部门对农户的用电要求还不规范,乱拉乱接情况还十分突出,给火灾留了后门。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农村用火、用电的监管力度,保证农户的使用安全.

篇七:浅析当前价格监测工作面临的形势

  

  《浅析当前价格监测工作面临的形势》

  摘要:【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因此,一方面,有必要强调价格监测信息也是政府价格主管部门用于调控和引导市场价格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更要强调价格主管部门一定要把价格政策的制定和信息引导放在同等重要位置,加强与相关部门协同配合、会商协商,形成合力努力占领价格信息制高点,掌握价格信息的“话语权”和“主动权”,要在继续利用好政府网站、电台、电视台、报刊杂志等传统媒体的基础上,也要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等传播工具,定期或不定期地发布价格监测情况和重要商品价格分析预测信息,并积极探索编制、发布蔬菜、生猪等重要商品价格指数,这不仅对加强通胀预期管理和输入型通胀管理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创新价格管理方式、更好地调控好已经放开的商品价格、保障我国公平参与国际竞争也具有深远意义

  【摘

  要】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也是夺取脱贫攻坚战决胜年,保持物价基本稳定具有特殊和重要的意义。受全球疫情冲击,世界经济严重衰退,国内经济上行压力加大,全国物价总水平高位运行,对价格宏观调控进而對价格监测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论文对稳定物价、推进价格改革、深化价格形成机制、价格信息的发布手段等进行论述,对价格监测工作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分析。

  【Abstract】Theyear2020istheendofbuildingamoderatelyprosperoussocietyinallrespectsinChina,andalsoadecisiveyearinbattlingagainstpoverty.Itisofspecialandimportantsignificancetomaintainthebasicstabilityofprices.Undertheimpactoftheglobalepidemicsituation,theworldeconomyisinseriousrecession,theupwardpressureofdomesticeconomyisincreasing,andtheoverallpriceslevelofthewholecountryisrunningatahighlevel,whichimposesnewandhigherrequirementsonpricesmacro-controlandthuspricesmonitoringwork.Thispaperdiscussesthepricesstabilization,thepromotionofpricesreform,thedeepeningofpricesformationmechanism,thereleasemeansofpricesinformation,etc.,andactivelyexploresandanalyzesthepricesmonitoringwork.【关键词】经济;价格;监测;形势

  【Keywords】economy;prices;monitoring;situation【中图分类号】F726.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1069(2020)06-0156-02.

  1稳定物价任务更加艰巨对价格监测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是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这不仅是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也始终是包括价格监测工作在内所有价格工作的首要任务。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面临的国际环境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也依然较多,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坚持新的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切实做好价格调控、守住民生底线、深化价格机制改革工作将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任务。

  1.1世界经济发展充满变数带来的不确定性

  各国经济的存量博弈不断爆发贸易摩擦和贸易冲突,加之需求不振,全球经济面临产能过剩和需求不足的问题。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发,显著加大了全球经济上行的压力,据世界银行报告,预计2020年全球经济将萎缩5.2%。在我国经济对外依存度依然较高的同时,主要农产品进口数量迅速增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一直处于逆差状态且呈现明显扩大态势。这种建立在国内粮食产量实现近年连续增产背景下的进口增加,也就意味着导致价格上涨的供给瓶颈制约已由国内转向国外,国内需求往往拉动国际价格,国际价格又对国内价格形成持续影响。

  1.2农产品供需格局新变化带来的不稳定性

  随着人口总量的增长、居民膳食结构的改善、现代食品工业的振兴和饲料工业规模的扩大,我国农产品总需求量将继续呈现刚性增加。在需求持续旺盛的同时,我国的粮食、蔬菜、生猪等主要农产品的生产供给格局也相应地发生了调整变革。

  第一,粮食供给由“南粮北调”转向“北粮南运”。统计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粮食主产区为辽宁、河北、山东、吉林、内蒙古、江西、湖南、四川、河南、湖北、江苏、安徽、黑龙江共13个省份。近年来,全国76.2%的粮食产量、80%以上的商品粮、95%以上的调出量均来自上述13个粮食主产省。其中,河南、山东和河北三省的小麦总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例已高达62%;吉林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玉米生产、储备和商品供给省份;黑龙江则为全国最大的粳稻、大豆生产和商品供给省份。我国粮食生产地域重心北移且日益集中,主销区需求缺口不断扩大的格局早已形成。

  第二,蔬菜供给由“近郊为主”逐渐转向“优势产区”。蔬菜具有生产的专业性、集中性和消费的普遍性、均衡性特点。随着蔬菜消费市场的多元化发展,我国蔬菜生产正在由传统方式向适应不同消费群体、不同季节、不同熟性的现代生产方式加速转型,种植面积持续扩大,生产.

  布局不断优化,优势产区逐步形成,呈现栽培品种互补、上市档期不同、区域协调发展的格局,彻底改变了固有的“近郊为主、远郊为辅、农区补充”的产销方式。

  第三,我国是世界猪肉消费第一大国,2010-2018年,每年消费猪肉均超过5000万t,猪肉是我国居民肉食的主要来源,在我国居民的膳食结构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目前,我国生猪养殖業的整体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总体仍处于数量增长为主、集约化程度较低的状况,与发达国家相比,在生产效率和成本控制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生猪价格的周期性波动,使得生猪养殖业的盈利水平呈现周期性波动,对行业发展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

  与此同时,我国农业生产基础比较薄弱,在一定程度上还是靠天吃饭,主要农产品的供求关系一直处于紧平衡状态,抵御农产品价格周期性波动的机制也处于逐步建立完善的阶段,粮食生产在高基数上保持稳定发展的难度上升,耕地减少、淡水资源紧张的约束,干旱、低温、洪涝、疫病等灾害呈现多发频发重发态势,这些都可能引起一定时期、一定范围的价格波动。

  1.3生产要素成本上涨推动带来的不可逆性

  随着城镇化的持续推进,我国已经进入长期性价格上涨压力的发展阶段,人口老龄化导致的人口红利逐步丧失,劳动力、土地、资源、环境等要素价格上涨推动的社会产品生产成本上升,将是物价进入上升通道不可逆的主要推手。随着农业劳动力价格的不断上涨,其对农产品价格及CPI的传导作用正在累积并逐渐增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生产要素成本上涨的传导灵敏性在逐渐上升。

  面对上述形势,为了加强价格调控,价格监测工作必须增强针对性、前瞻性、有效性。既要对重要商品价格进行常规监测,又要做好紧急情况下的应急监测工作;既要及时捕捉价格异常波动的苗头性、倾向性、潜在性的情况,还要对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进行跟踪监测,特别是一定要做好价格预警工作,及时向政府提出政策建议,为宏观调控稳定物价赢得时间、占得先机。

  2推进价格改革更加艰难对价格监测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推进和深化改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性选择,而价格改革又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关键方面。四十年来,我国改革发展所取得的突出成绩之一,是确立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初步建立了能够较好反映资源要素供求关系、利于配置效率提升的价格体系。

  .

  应当清醒地看到,在市场已经成为资源配置基本方式并起决定性作用的背景下,价格改革进入了“攻坚区”和“深水区”。随着社会各方利益诉求的不断多元化,价格改革的时间和空间约束将进一步增强,将面临更为严苛的审视、承载更为厚重的期盼、触及更为深层的利益,为政府出台价格改革政策的时机、方式、路径、力度和相应的配套措施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也对价格监测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3价格形成机制更加复杂对价格监测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信息化、全球化的深入推进,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已经由传统的成本、需求等具体供求关系扩大到货币供应、资本市场、投机炒作、心理预期、地缘政治、自然灾害、疫病传播以及媒体报道等多重因素相互交织,使得国内价格变动的全球性特征、结构性特征、短期性特征、突发性特征、金融性特征更趋显著,使得政府宏观调控和价格监管面临新的困难、新的挑战。“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因此,作为政府宏观调控和价格监管重要手段和基础工作的价格监测,就要把挑战和困难估计得更充分、更艰巨一些,把应对措施和政策准备得更周全、更完善一些,进一步增强做好价格监测工作的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做到一叶知秋、防患于未然,保持高度警觉,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牢牢掌握工作的主动权。

  4价格信息传播更加开放对价格监测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价格监测工作需要积极应对价格信息发布主体多元化、信息传播媒介网络化、信息竞争全球化等挑战。因此,一方面,有必要强调价格监测信息也是政府价格主管部门用于调控和引导市场价格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更要强调价格主管部门一定要把价格政策的制定和信息引导放在同等重要位置,加强与相关部门协同配合、会商协商,形成合力努力占领价格信息制高点,掌握价格信息的“话语权”和“主动权”,要在继续利用好政府网站、电台、电视台、报刊杂志等传统媒体的基础上,也要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等传播工具,定期或不定期地发布价格监测情况和重要商品价格分析预测信息,并积极探索编制、发布蔬菜、生猪等重要商品价格指数,这不仅对加强通胀预期管理和输入型通胀管理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创新价格管理方式、更好地调控好已经放开的商品价格、保障我国公平参与国际竞争也具有深远意义。

  【作者简介】赵永金(1975-),女,甘肃金昌人,经济师,从事价格宏观调控管理研究。

  .

推荐访问:浅析当前价格监测工作面临的形势 浅析 监测 形势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