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金融危机对策(5篇)

时间:2023-05-03 20:48:02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2008年金融危机对策

  

  关于2008年金融危机的政策措施,评价和主张

  美国的政策措施:

  前期紧急性救援,为市场注入流动性

  一.2007年上半年,次贷危机刚刚发生,美国财政部实施了1500亿美元的一揽子财政刺激计划。根据这一计划,美国家庭将得到不同程度的税收返还,商业投资第一年可以享受50%折旧,中小企业还可以享受到额外税收优惠。

  二.对金融机构的直接援助:

  1.救助投资银行贝尔斯登,美联储紧急批准了JP摩根与贝尔斯登的特殊交易,即纽联储通过JP摩根向贝尔斯登提供应急资金,以缓解其流动性短缺问题。2救助房利美和房地美。2008年7月13日,美联储和美国财政部联合宣布启用2000亿美元对陷入财务困境的“两房”提供救助。其中,美联储将允许“两房”直接从纽联储贴现窗口借款,条件是美联储将在两家企业的资本充足率监管和其他审慎性监管中发挥咨询作用。3.救助美国国际集团(AIG)。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由于市场违约风险急剧上升,作为全球信用违约掉期市场主要卖方的AIG受到严重影响。2008年9月16日,美联储宣布向AIG提供850亿美元的高息抵押贷款,条件是美政府需获得AIG79.9%的股权,并持有其向其他股东分红的否决权。2008年10月8日,美联储再度声明,此前向AIG提供的850亿美元贷款额度已用尽,允许AIG以投资级固定收益证券作抵押,美联储将再度给予AIG378亿美元的贷款额度。

  三.推出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金融救援计划

  2008年10月3日,美国总统布什批准了《2008年紧急经济稳定法案》,推出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7000亿美元的金融救援计划。主要内容包括:一是授权美国财政部建立受损资产处置计划(TARP),在两年有效期内分步使用7000亿美元资金购买金融机构受损资产;二是建立受损资产处置计划后,允许财政部向金融机构受损失资产提供保险;三是成立金融稳定监督委员会和独立委员会对法案的实施进行监督;四是对接受政府援助企业的高管薪酬做出限制;五是与国外金融监管部门和中央银行合作;六是将保护纳税人利益放在重要位置;七是增加对丧失抵押品的帮助赎回权的房贷申请人

  四.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1.货币政策方面,首先利用利率工具增加市场流动性,连续下调贴现率,降低联邦基金基准利率,频繁使用公开市场操作。

  2.财政政策方面,实施了1680亿美元的减税方案和住房与经济恢复法案。

  五.新的流动性管理手段

  1.调整贴现窗口贷款政策。从2007年8月起,美联储多次通过调整贴现政策,鼓励出现财务困难的商业银行向美联储借款。美联储不断下调贴现率,延长贷款期限,并可应请求展期。

  2.启用新的融资机制。2007年12月12日,美联储推出对合格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创新融资机制(TAF)。在TAF中,美联储通过拍卖提供为期28天的抵押贷款,每月两次,利率由竞标过程决定,每次的TAF有固定金额,抵押品与贴现窗口借款相同。

  3.启用新的融券机制。2008年3月11日,美联储推出了另一项创新流动性支持工具(TSLF)。TSLF是由美联储以拍卖方式用国债置换一级证券交易商抵押

  资产,到期后换回的一种资产互换协议。

  4.启用一级交易商信贷工具(PDCF),向一级交易商开放贴现窗口。其实质是向符合条件的一级交易商(主要指投资银行)开放传统上只向商业银行开放的贴现窗口,提供隔夜贷款。

  5.推出资产支持商业票据,即货币市场共同基金流动性工具(AMLF),通过支持货币市场共同基金支持商业票据市场。

  6.推出商业票据融资工具(CPFF),直接支持商业票据市场。2008年10月7日,美联储宣布创建CPFF,运作机制是通过特殊目的载体(SPV),直接从符合条件的商业票据发行方购买评级较高且以美元标价的3个月期资产抵押商业票据(ABCP)和无抵押的商业票据,为美国的银行、大企业、地方政府等商业票据发行方提供日常流动性支持。

  7.向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付息。2008年10月6日,美联储宣布向商业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支付利息。

  六.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加强政府的监管,控制金融投机行为

  七.采取国际联合救助行动。2007年12月12日、2008年3月11日和9月18日、10月8日和10月13日,为了应对不断恶化的金融危机冲击,美联储先后与欧洲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和日本银行等进行了大规模的国际联合援助行动。主要内容包括:(1)各主要国家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等渠道向本国货币市场注入流动性。(2)美联储与主要国家的中央银行建立临时货币互换安排,并根据形势发展调整互换的期限和规模。从2008年10月13日起,为配合其他国家中央银行的救市行动,联储宣布,暂时上调与欧洲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瑞士国家银行和日本银行的美元互换额度至无上限。(3)2008年10月8日,美联储、欧洲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加拿大中央银行、瑞典中央银行和瑞士国家银行等联合宣布降息50个基点。

  后期刺激经济,挽救实体经济

  2009年2月17日,奥巴马签署了787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包括:为个人和企业减税、卫生保健和替代能源投资、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和为各州和地方提供财政支援。其中,5000亿美元用于政府公共支出,其余2870亿美元用于减税

  中国的政策措施:

  一.进行宏观调控,主要任务是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二.规范股市发展,促进经济与社会稳定

  三.改善对投资的调控和管理

  四.扩大消费初见成效,继续引导内需

  五.稳定外贸出口,支持进口

  六.控制CPI涨幅,防止通货膨胀。

  各国应对措施:

  一.加大经济投入力度创造就业岗位:

  日本政府决定推出应对经济严重衰退的“新经济刺激计划”,作为其财源支持支出约为15.4万亿日元。

  欧盟拟设190亿欧元专项基金用于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和提高工人技能。

  韩国政府追加17.7亿韩元的政府支出,主要用于低息贷款,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就业培训,社会救济等方面。

  二.加大对小企业的扶持力度,避免大幅度裁员

  韩国政府专门拨出370亿美元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欧盟委员会通过了一项临时性框架规定,旨在放宽成员国中小企业提供政府救济的限制。

  评价:

  应对危机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恢复市场信心、加速经济回暖但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仍未彻底清除、全球经济复苏的基础依然脆弱,应对危机的措施中存在的潜在风险在未来可能逐渐凸现。

  1.

  主线明确——重在帮助金融业解决流动性问题,以图尽快恢复市场信心

  2.

  在力救金融机构的同时,实施更大范围的经济刺激计划,以重整实体经济,提振消费者信心。

  3.

  短期救急的同时致力于具有长期意义的制度性改进。

  但是,首先金融机构的信贷紧缩问题依然存在,消费者和企业难以从银行获得贷款,在市场资金和融资需求之间存在巨大的融资缺口。其次,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对促进经济复苏难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政府行为也扰乱了市场经济运行秩序

  奥巴马试图在刺激经济、增加就业岗位的同时实现他竞选时公在育、能源、医疗方面的核心改革倡议,所提经济计划堪称“罗斯福新政”当代版,是加强政府监管力度,重新以凯恩斯主义来应对经济危机的手段。

  主张:

  1.

  把握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充分考虑货币政策的时滞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配合,政府不能为了利益发出错误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信号引导市场资本错误流动。

  2.

  政府要改变对金融体制的监管,防范金融风险。

  3.

  加大外汇及黄金储备,增加资本流动性。

篇二:2008年金融危机对策

  

  2008年金融危机的原因及各国的应对策略

  2008年9月15日以美国雷曼兄弟倒闭、美林证券贱卖、摩根斯坦利并购为标志的的“百年一遇的金融风暴”发生了,并迅速席卷全球,波及范围广、冲击力度强、连锁反应快都是前所未见,是世界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危机,给世界各国经济法阵和民众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1形成原因

  1.1次贷危机是导火索

  美联储为了应对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遏止美国经济的衰退,连续多年下调联邦基金利率。货币的扩张和低利率形成了低成本的借贷环境,认为未来的房价只涨不跌,促使美国民众涌入房地产领域。但是这些房地产的销售对象主要是美国中下收入阶层。在美国制造业转移的情况下,中下阶层的收入难以提高,在金融资产泡沫推动下的房地产价格的不断上升,最终把他们逼到破产的地步,引发了世界性债务危机。金融经济逐渐演变成投机经济,金融泡沫越来越大,风险越来越高。以房地产市场和信贷为基础的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犹如空中楼阁,因次贷危机的发生而轰然倒塌。因此,这次金融危机的本质是“次贷”引发的金融危机,而金融衍生产品的创新只是放大了“次贷”金融危机,将美国“次贷”金融危机演变成全球性金融风暴。

  1.2美国过度消费和亚洲过度消费是实质

  美国的过度消费和亚洲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过度储蓄是这次金融危机爆发的深层原因。长期以来美国国内储蓄一直处于低位,对外经济表现为长期贸易逆差,平均每年逆差占GDP总额达到6%的水平,且这些逆差主要靠印刷美元“埋单”。而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和石油生产国居民则是储蓄过度,长期贸易顺差,积累起大量的美元储备。这些美国经济体外的美元储备需要寻找对应的金融资产来投资,这就为华尔街金融衍生品创造、美国本土资产价格的泡沫化提供了基础。

  1990年代后期,充裕的全球资金涌入美国,金融业在美国的发展越来越旺盛,金融产业演变成一个大产业,可以吸纳大量的就业,产生大量的产值,有关统计数据显示,美国金融产业所创造的增加值竟达到GDP的40%。然而,由于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周期已经进入IT周期波段的末尾,缺乏投资机会,而且美国已经将大量的制造业转移到国外,通过制造业信息化而提升劳动生产率的机会也失去,近期又不可能有大量的科技创新项目吸纳融资。在这种情况下,华尔街金融资产的供应没有坚实的实体经济发展作为支撑。全球经济实际上处于一种动态无效的状态:充裕的储蓄资金找不到与之匹配的投资项目。

  1.3国际货币体系缺失是前提

  从全球区域分布来看,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过度消费,美国之外的亚洲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石油输

  出国

  家和某些欧洲国家过度储蓄,这种区域消费和储蓄的不对称必须依赖一个因素才能实现,即美元充当国际货币,成为硬通货的代表,储蓄过度的国家和居民将美元作为财富长期积累。因此,美国的长期贸易逆差和上述国家的长期顺差可以通过美元的流动来平衡,美国长期用印刷货币来平衡全球实体经济中的非均衡,迟早要出问题。因

  此,也可以将这次金融危机发生的前提条件归咎为国际货币体系的缺失。即金本位制消除之后,国际货币体系一直是脆弱的,存在隐患的。二战以后逐步建立起的以美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只能在短期起到作用,随着全球化进程加深和全球经济力量对比的变化,国际货币体系难以适应。

  2各国应对措施

  2.1加大经济投入力度创造就业岗位

  日本政府正式决定推出应对经济严重衰退的"新经济刺激计划",作为其财源支持的2009财年补充预算财政支出约为15.4万亿日元(约合1540亿美元),占日本GDP的3%,将着眼就业、企业资金周转和环保等领域,拟于未来三年内创造140万至200万个就业机会。

  韩国政府公布将追加17.7亿韩元(约130亿美元)的政府支出,旨在刺激经济增长率提高1.5个百分点。支出主要用于低息贷款、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就业培训、社会救济等方面。

  欧盟委员会提出一份名为"共担就业责任"的建议草案,拟设190亿欧元专项基金用于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和提高工人技能。欧盟委员会将从其社会基金和全球调整基金中划拨这笔款项,拟在今明两年内支持成员国的创业工程,而无需成员国出资。该委员会还计划,在欧洲投资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支持下,利用5亿欧元的贷款创建一个小额贷款机构,专门鼓励个人创业和支持小企业。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说,这一草案集中在三个方面:即保持就业率,创造就业机会和加强就业流动性;提高劳动技能满足劳动力市场需要,增加就业渠道;要求企业增加学徒和实习职位,共同为促进就业而努力。

  俄罗斯联邦决定预算将再拨付1.4亿卢布(约420多亿美元)用于刺激经济增长以及促进就业和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总理普京强调:俄政府计划为失业人员创造100万个临时工岗位,为17万人提供再就业培训。

  荷兰政府为使经济尽快走出衰退,计划两年内在基建、可持续能源和增加就业等方面新增投入75亿欧元。在缓解失业方面,政府将出台新措施,对因公司缩短工时而"半失业"的人提供特殊的失业补助。政府还将帮助失业者获得培训,并重点帮助青年人再就业。荷兰财政大臣表示,除了上述投资外,还将为事业救济增加支出100亿欧元。计划包括斥资1.9万亿日元救助失业人员。厚生劳动大臣表示,目前的首要任务是保护就业。

  德国劳工和社会事务部公布,政府已决定从2009年7月1日起提高养老金水平,以刺激约2000万退休者的消费。西部各州提高2.4%,东部3.4%。

  瑞典政府在2009年春季预算中进一步提出了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重点是加强地方财政补贴和支持就业。为减轻危机对就业和福利制度的影响,瑞典政府将在2010年向地方政府增拨70亿克朗的临时应急支持,并将政府2011年和2012年对地方的补贴增加50亿克朗。此外,为防止失业率升高,瑞典政府增加100亿克朗预算,用于采取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和失业保险,包括协助失业者再就业、培训和获得实习机会等。连同此前预算出台的措施,瑞典政府将在2009年和2010年分别投入450亿克朗和600亿克朗来应对危机。瑞典财政大臣AndersBorg表示,目前经济处于二战以来最差的增长,失业率大幅提

  高,政府选择的道路非常明确,那就是要对公共财政、就业和福利制度的核心负责。福利制度的核心如教育、卫生、保健、司法等必须在经济困难时期也能正常运转。瑞典公民必须对公共体系顺利完成任务抱有信心。政府将继续为尽可能多的人就业和创建共同的福利制度创造条件。为实现这一目标,政府在经济危机时期的重点是采取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使人们在再就业过程中安心并得到支持。这在经济复苏的时候将减少失业率仍居高不下的危险。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内阁会议上指出,经济复苏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宣布利用经济刺激基金启动名为"加速实施复苏法案夏季行动"的新计划,计划包括扩建50个州1129个医疗中心以增加30万病人诊疗容量,在农村地区新建200个垃圾和污水处理系统,新增或稳住5000名司法部执法人员的就业,对38个州90个退伍军人医疗设施进行升级改造,107个国家公园的整修工程,为12.5万年轻人创造夏季短期工作机会,机场、高速路升级改造,向增加教师雇用的提供资金资助等,此举将可创造或保护60万个工作机会。

  2.2加大对小企业扶持力度避免大幅裁员

  韩国政府专门拨出370亿美元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菲律宾投资署(BOI)表示,为将失业率维持在最低水平,菲政府正在考虑给在经济危机时期承诺不裁员的企业提供财政激励。BOI总裁赫南德兹指出,这是菲律宾政府首次对保持员工现有规模的企业提供财政激励,同时取消对电讯企业的财政激励。

  欧盟委员会通过了一项临时性框架规定,旨在放宽成员国对本国中小企业提供政府救助的限制,主要内容包括成员国不需向欧盟通报就可以直接向企业提供带有补贴的贷款、贷款担保、风险资本和50万欧元以内的直接援助。此项规定将执行到2010年底,届时欧委会将视情决定是否延期。

  美国推出一项计划,通过提高联邦贷款担保额度和为银行提供流动资金援助的方式,为陷入困境中的小企业提供信贷支持。奥巴马表示,小型企业时创造就业岗位的"发动机",对于美国经济复苏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篇三:2008年金融危机对策

  

  2008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和应对措施

  2008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

  本次金融危机起源于美国,金融危机原因:信用扩张,,虚拟经济引起的经济泡沫破裂是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次贷危机是导火线。次贷,又称次级(住房)按揭贷款、次级债,次贷危机也就是由于贷款机构把钱贷给信誉度不高、没有经济能力还款的人,同时房地产市场低迷、房价下跌而造成的金融机构资产缩水的现象。

  主要原因有:

  一是按揭贷款证券化。房地产按揭贷款证券化,在为美国房地产市场提供源源不断巨额资金的同时,也衍生出由各类机构和个人组成的复杂利益链条,导致原始的借贷关系模糊不清,责任约束松散,为危机的产生埋下伏笔。

  二是宽松的货币政策。2000年以来美联储实行低利率的宽松货币政策,导致房地产泡沫持续膨胀。从2004年开始启动的加息周期,大大加重贷款利息负担,推动房贷违约率上升,导致美国房地产市场泡沫破灭。

  三是放松金融监管。由于美联储放松风险管理,助长市场对央行的投机心理,从而使金融机构缺乏风险防范。。

  四是全球化的负面影响。美国金融机构把次级贷款打包成债券,大量出售给国际投资者,包括中国的一些金融机构,形成以美国金融市场为中心的全球资金循环,导致美国的金融危机迅速演化为全球金融危机。

  当然有人说2008金融危机产生的更深层次原因主要有,一是超前消费长期积累酿成的恶果。二是美国的银行为高薪所累。三是美国目前缺乏新兴的产业。直接导火索是CDS。由于经济全球化美国的次贷危机很快演变成全球的金融危机。

  世界各国应对2008金融危机采取的措施:

  为应对数十年不遇的严重金融危机,各国政府纷纷推出拯救措施,一场史无前例的全球救市行动正在紧张进行。

  一是援助或接管问题金融机构。2008年3月14日,美联储向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公司提供应急资金;9月7日,美国联邦政府宣布接管房利美和房地美两大住房抵押贷款融资机构;9月16日,美联储向陷入困境的美国国际集团提供850亿美元紧急救助,以避免发生更大范围的金融危机。

  二是直接注资资本货币市场。日本央行从2008年9月16日开始连续14个工作日向短期金融市场注资26.1万亿日元。英国政府10月8日推出向各大商业银行注入最多高达500亿英镑的一揽子银行救助计划,以稳定国内金融市场。

  三是全力保障个人存款安全。爱尔兰、德国、希腊、丹麦、瑞典和法国等欧洲各国政府相继出台规模不等的银行个人存款保护措施,以保障储户利益。

  四是大规模收购不良资产。2008年10月3日美国推出高达7000亿美元、通过授权政府购买银行以及其它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的金融救援方案,以缓解信贷紧缩局面。

  五是全球主要央行同步降息。2008年10月8日美国、欧元区、英国、加拿大、瑞典和瑞士等全球六个央行史无前例联手下调短期利率半个百分点。中国央行和澳大利亚央行也分别推出了减息举措。随后,阿联酋央行下调借款利率,台湾央行、香港金融管理局、韩国央行也下调基准利率,巴西央行则下调活期和定期存

  款的存款准备金率,以遏止全球经济进一步恶化。

  世界各个国家应对2008金融危机采取的基本理念及具体措施:

  一是加大经济及投入力度,创造就业岗位。

  如:日本政府正式决定推出应对经济严重衰退的"新经济刺激计划"。作为其财源支持的2009财年补充预算财政支出约为15.4万亿日元(约合1540亿美元),占日本GDP的3%,将着眼就业、企业资金周转和环保等领域,拟于未来三年内创造140万至200万个就业机会。

  欧盟委员会提出一份名为"共担就业责任"的建议草案,拟设190亿欧元专项基金用于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和提高工人技能。欧盟委员会将从其社会基金和全球调整基金中划拨这笔款项,拟在今明两年内支持成员国的创业工程,而无需成员国出资。该委员会还计划,在欧洲投资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支持下,利用5亿欧元的贷款创建一个小额贷款机构,专门鼓励个人创业和支持小企业。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说,这一草案集中在三个方面:即保持就业率,创造就业机会和加强就业流动性;提高劳动技能满足劳动力市场需要,增加就业渠道;要求企业增加学徒和实习职位,共同为促进就业而努力。

  二是加大对小企业扶持力度,避免大幅裁员。美国推出一项计划,通过提高联邦贷款担保额度和为银行提供流动资金援助的方式,为陷入困境中的小企业提供信贷支持。奥巴马表示,小型企业时创造就业岗位的"发动机",对于美国经济复苏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韩国政府专门拨出370亿美元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三是加大就业投入,提高就业服务针对性。匈牙利劳动与社会保障部计划在一项称为"就业之路"公共就业计划项下增加10万个就业岗位,在该计划项下,已有数万人接受岗位培训,其中,今年冬春之交,已有9000人找到工作,另外在林业、水资源管理、铁路、医院以及国家政府部门都有就业机会。计划新建的跨匈牙利东部贫困地区的M3高速公路项目也将提供部分就业机会。

  四是采取措施促进青年就业。

篇四:2008年金融危机对策

  

  我国经济发展处在关键阶段。我们理解这是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有许多成绩同时也面临若干主要问题要解决,可以说是机遇和挑战并存。创新现阶段发展中持续、稳定、协调之间的关系,将带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局面,这对经济形势的分析和预测是很重要的。

  摘要:2008年我国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是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总体上看,要采取偏紧的货币政策,从稳定需求特别是股市需求的角度出发,调低2007年初计划的货币供应量。抑制经济过快增长,要重视导致固定资产投资加快的三个原因:一是企业加快技改步伐是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加快的主要原因;二是房地产供不应求是房地产投资反弹的重要原因;三是部分产能过剩行业投资快速增长是相应投资反弹的重要原因。应继续引导内需,稳定外贸发展,支持进口,控制CPI涨幅,防止通货膨胀。

  关键词:经济发展分析

  宏观调控适度从紧

  一、2008年中国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是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从改革开放开始的1978年,到继续深化改革的200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7%,近几家达到两位数字的增长。在我们面对经济增长总体好形势的同时,也要看到“经济发展中也存在一些不稳定、不协调、不平衡、不可持续的问题,主要是经济增长速度偏快,结构性矛盾突出,发展方式粗放,资源和环境代价过大,物价上涨压力增加,体制机制性保障还没有根本消除”。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战略性的综合治理,需要国家下决心做出不懈的努力。

  对2008年的经济发展,宏观调控首先就要解决经济发展速度偏快这样一个重要问题。2007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在高位上呈缓慢上升走势,经济发展速度有所加快,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1.5%左右,必须针对此增幅进行宏观调控,以避免经济从偏快走向过热。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经济由偏快转向偏热的趋势在加强。

  2007年宏观调控力度明显,有些调控根据经济发展情况适时出台。如存款准备金率、存贷款利率和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三大调控措施,取得一定效果。2008年继续贯彻这样的宏观调控思路还可能产生后续效应,对经济增长的稳定和适宜调控是有利的。

  从经济发展需要看,2008年需要完善和加强宏观调控,进一步提高市场基准利率水平,继续收缩资金的流动性。近期基准利率特别是存款基准利率的调高,缩小了存货利差,但幅度不够大,还有空间。同时警惕国际“热钱”大量流入。要进一步运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票据等手段,加大回收市场的流动货币等综合措施,稳定货币供给,抑制经济过快增长。总体上看,要采取偏紧的货币政策,从稳定需求,特别是股市需求的角度出发,调低货币供应量。

  二、规范股市发展,促进经济与社会稳定

  随着上市公司业绩的好转,股市投资价值提升,股权分置改革等基础性制度建设取得进展。我国股市走出低速,从2005年7月份开始出现恢复性上涨之后,国内投资者信心恢复,奠定了国内股市上涨的基础。加上国内资金充裕,居民储蓄巨大,可投资领域不多,股市上升吸引加大,散户投资者蜂涌入市,大批资金从银行转入股市,推动A股市场持续火暴。国内股市过热主要是内资推动,外资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当前的情况是股市的市盈率已经很高,结构性泡沫已经出现,居民和资金涌入股市,产生了众多隐患。一是新股民风险意识淡薄,在国内股市监管不够严格和投机炒作存在的情况下,容易导致上亿股民跟风,造成股市大波动,这可能引发社会问题。二是用于炒作的大量银行资金通过各种渠道流入股市,如果出现股市的泡沫破灭,股市的损失可能转化为银行呆坏账,从而可能引发金融危机。此外还可能引发其他的连带效应,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这种潜在的可能风险必须严格防止。国家有关方面已开始重视这个问题,并采取了一些措施,但需要进一步强化,既要考虑有众多股民这一因素,也不能因此而放缓调控的步伐,愈早采取措施愈好。特别需要说明的是股市的市场特征很强,有其自身规律,股指特点与经济运行特点不同,不能用稳定经济的模式去稳定股指。

  2008年,政府首先要做的是加强监督管理,加强股市制度建设,规范股市发展,严厉打击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等违规违法行为;进一步严查银行资金违规流入股市,而且彻底严办;进一步严查企业资金违规违法炒股和挪用公款炒股,加大惩办力度;加强对境外资金的监管,严防外资违规违法流入股市。对股市的发展和监管是综合性问题,要与中国整体改革的推进相结合。特别是金融改革和多元化资本市场的建立,对股市的改革发展和引导国内投资者借助专业机构进行投资,以及提高股民素质等工作需要配合进行。

  三、改善对投资的调控与管理

  投资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其过快增长也是使国民经济从增长偏快转向过热风险加大的因素。因此,投资的增速备受关注,抑制反弹,具有重要意义。

  2007年以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呈现出反弹的态势,值得认真关注。投资中增加较快的是企业应对汇率升值,出口退税降低和国家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而加快技术改造等领域,但原有投资中就有不合理投向等因素,新增投资应对原有不合理投资进行替代。从投资持续反弹的情况来看,2008年对投资进行调控是促使国民经济持续平稳运行的重点。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看,月度累计投资增速呈现逐月加快的情况。新开工项目及其计划投资额增加更猛,预示2008年投资增速有加大的可能。

  我们要重视固定资产投资加快的三个原因:一是企业加快技改步伐是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加快的主要原因;二是房地产供不应求是房地产投资反弹的重要原因;三是部分产能过剩行业投资快速增长是相应投资反弹的重要原因。

  2008年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政策手段稳定总需求,推进投资的市场化改革。继续控制投资需求过快增长,并加强以下几个方面措施。

  (1)坚持减少资金流动性,严格控制信贷。

  (2)合理引导投资方向,在合理调整结构的情况下,重点压缩产能过剩行业的投资。

  (3)提高生产要素价格和准入标准,抑制低效投资项目,完善并严格执行节能、降耗、环保、安全、技术等方面的市场准入标准。

  (4)改善政府职能,强化地方政府对投资的影响,加强对地方政府贷款项目的审查。

  四、扩大消费初见成效,继续引导内需

  2007年以来,我国消费品零售总额持续快速增长,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显著提高,这是多年来扩大内需期盼的结果。消费品零售额快速增长,带动了消费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的提高。据有关部门初步测算,2007年第一季节消费品零售总额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9.4%,比2006年全年提高3.3个百分点。当前消费需求呈现的增长态势,是本轮经济周期以来消费增长的最好状态。

  消费增长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收入快速增长对消费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大。

  2003年、2004年和2006年,国家连续三次较大幅度提高了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职工工资,社会其他阶层也都不同程度地比照执行,同时多次提高城市低保人员的补贴标准等,收入水平持续增长,经过一定滞后期,会对消费扩大产生积极的拉动作用。

  二是国民经济连续数年高速增长,消费者信心倍增。

  2002年以来,我国经济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GDP增速一直在高位,而且逐年提高,2002~2006年,GDP分别增长9.1%、10.0%、10.4%、10.4%和11.1%。这样的经济增长给广大居民带来了良好的经济增长预期和收入增长预期。

  三是农村市场零售额增速提高的幅度大于城市,农村消费拉动作用增强。

  四是住、行等城市消费结构升级产品消费增幅较高。

  经济发展的目的是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我国经济的增长使广大居民进一步分享到了经济增长的成果,这既是经济发展的目的,也是多年来宏观调控的目标,它有利于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出现这种情况是来之不易的,也是初步的和不稳定的。我国要继续执行引导消费的方针,在政策调控上必须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2008年,减轻居民消费后顾之忧的保障措施应加大,如完善和规范城乡居民社保制度,扩大社保覆盖面;出台较多严厉的制止教育高收费、乱收费的措施,强调中、小学的义务教育性质;对医疗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继续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政策等等。这些与全面推进改革密切相关,通过改革加大、加快国家化解未来可能加大居民支出的举措,促使居民消费长期持续稳定发展。

  在2008年,需要注意的是消费结构升级,对中长期增长具有重要作用。我们要注意到,这一轮消费结构升级以买房、买车和装修等为热点,对房地产投资和相关工业发展的带动作用较强,对资源和土地压力在加大。因此,对这部分消费的增长应适度引导,不能过于旺盛,以利于经济协调发展。总之,适度引导消费结构升级速度,对稳定经济发展具有基础性意义。

  五、稳定外贸发展,支持进口

  2007年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快速增长,截至2007年8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13697.1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高于2006年的23.8%,其中出口7657.3亿美元,增长27.7%,高于2006年全年增速27.2%,进口6039.8亿美元,增长19.6%,低于2006年的20%,尽管相差不大,但从方向上看,表明中国适当提高进口的设想尚待落实。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外贸占有很大比重,其中加工贸易比重很大,这既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特点之一,又表明中国在世界经济分工格局中的地位。这种情况的改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而且涉及国际经济,不仅是中国的事。因此,在短期内,可能会有一定的贸易结构和数量关系的调整,但难以有根本性变化。国内外对此都应有清醒的认识,支持进口、促进进出口平衡、减少贸易摩擦是我国对外贸易政策的重要内容。

  2007年,我国出台了鼓励进口的政策和措施,进一步简化企业的进口程序,并实施《自动进口许可管理目录》,取消了338个税目的自动进口许可证管理等一系列鼓励进口的措施。

  从外贸情况看,我国外贸顺差较大,而且还有增长可能,2008年需进一步采取必要政策措施。政府近期采取的限制“两高一资”(高污染、高能耗、资源型)产品出口等政策,既有利于缓解出口增长,又有利用于环境改善与能源节约,要重视加强政策执行力度,可考虑从控制出口过快增长角度调整税收政策,也可以考虑必要的主动配额等控制措施。

  我们要继续关注美国房贷市场波动对美国经济和消费的影响及对中美贸易的影响,特别是要关注对我国金融体系可能带来的冲击及风险防范问题。因此,我们在贸易的多元化方面要继续努力。

  六、控制CPI涨幅,防止通货膨胀

  2007年上半年我国GDP达到1995年以来的最高经济增长速度,虽然由于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储蓄投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有条件较快发展,但同时要注意经济高速增长所带来的问题,其中物价上涨速度过快,就是一个重要问题。

  2003年以来,中国经济高增长,但物价指数保持温和上涨,这种所谓“高增长、低通胀”的出现引起了高度关注。经过相关部门的很多分析,得出结论是总供给大于总需求情况的存在是造成此种情况的重要原因之一,但这种情况有一定的影响限度,出口和消费发展达到一定程度以及其他因素的变化,有可能改变这一状况。

  2006年世界粮食减产,加上美国等产粮大国将玉米用于生产生物质能源,国内粮食市场供求发生变化,以及国内玉米加工乙醇能力增长较快等因素都会推动物价的上涨。

  2007年以来,我国猪肉等副食品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上涨。8月31日,36个大中城市猪肉(精瘦肉)价格每500克13.06元,比4月上涨了50.8%,比上年同期上涨了70.3%。猪肉价格上涨,带动了牛羊肉和禽蛋等副食品价格以及部分食品、制成品和餐饮业价格的上涨。这种情况已引起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国务院先后出台了4个文件,概括起来有十

  个方面的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2008年要继续狠抓落实。

  消费物价的上涨,有长期高速经济发展的积累因素,也有国际粮食价格上涨的因素,以及有粮食用途扩大、消费和出口增长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情况复杂。

  2008年的宏观调控的两大政策,即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建议要适度从紧,以促进2008年中国经济的持续、平稳、高效较快发展。我国经济总量需求偏热,已接近通货膨胀的边缘;需求偏热与生产能过剩(或结构性过剩),使通货膨胀延迟产生;贸易顺差增长到一定水平,消费增速达到一定程度,对消费物价上涨推动加强,流动性过剩对物价上涨也会推波助澜。估计2007年的CPI可能超过4.5%,2008年CPI还有继续上升和向通货膨胀靠近的可能。

  总体看,物价涨幅提高,反映的是以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为主因的市场作用的结果。2008年,国家除对物价采取直接的治理措施外,根本上还是要着眼于对经济发展的综合调控来控制通货膨胀产生的可能性。

篇五:2008年金融危机对策

  

  2008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和应对措施

  2008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

  本次金融危机起源于美国,金融危机原因:信用扩张,,虚拟经济引起的经济泡沫破裂是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次贷危机是导火线。次贷,又称次级(住房)按揭贷款、次级债,次贷危机也就是由于贷款机构把钱贷给信誉度不高、没有经济能力还款的人,同时房地产市场低迷、房价下跌而造成的金融机构资产缩水的现象。

  主要原因有:

  一是按揭贷款证券化。房地产按揭贷款证券化,在为美国房地产市场提供源源不断巨额资金的同时,也衍生出由各类机构和个人组成的复杂利益链条,导致原始的借贷关系模糊不清,责任约束松散,为危机的产生埋下伏笔。

  二是宽松的货币政策。2000年以来美联储实行低利率的宽松货币政策,导致房地产泡沫持续膨胀。从2004年开始启动的加息周期,大大加重贷款利息负担,推动房贷违约率上升,导致美国房地产市场泡沫破灭。

  三是放松金融监管。由于美联储放松风险管理,助长市场对央行的投机心理,从而使金融机构缺乏风险防范。。

  四是全球化的负面影响。美国金融机构把次级贷款打包成债券,大量出售给国际投资者,包括中国的一些金融机构,形成以美国金融市场为中心的全球资金循环,导致美国的金融危机迅速演化为全球金融危机。

  当然有人说2008金融危机产生的更深层次原因主要有,一是超前消费长期积累酿成的恶果。二是美国的银行为高薪所累。三是美国目前缺乏新兴的产业。直接导火索是CDS。由于经济全球化美国的次贷危机很快演变成全球的金融危机。

  世界各国应对2008金融危机采取的措施:

  为应对数十年不遇的严重金融危机,各国政府纷纷推出拯救措施,一场史无前例的全球救市行动正在紧张进行。

  一是援助或接管问题金融机构。2008年3月14日,美联储向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公司提供应急资金;9月7日,美国联邦政府宣布接管房利美和房地美两大住房抵押贷款融资机构;9月16日,美联储向陷入困境的美国国际集团提供850亿美元紧急救助,以避免发生更大范围的金融危机。

  二是直接注资资本货币市场。日本央行从2008年9月16日开始连续14个工作日向短期金融市场注资26.1万亿日元。英国政府10月8日推出向各大商业银行注入最多高达500亿英镑的一揽子银行救助计划,以稳定国内金融市场。

  三是全力保障个人存款安全。爱尔兰、德国、希腊、丹麦、瑞典和法国等欧洲各国政府相继出台规模不等的银行个人存款保护措施,以保障储户利益。

  四是大规模收购不良资产。2008年10月3日美国推出高达7000亿美元、通过授权政府购买银行以及其它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的金融救援方案,以缓解信贷紧缩局面。

  五是全球主要央行同步降息。2008年10月8日美国、欧元区、英国、加拿大、瑞典和瑞士等全球六个央行史无前例联手下调短期利率半个百分点。中国央行和澳大利亚央行也分别推出了减息举措。随后,阿联酋央行下调借款利率,台湾央行、香港金融管理局、韩国央行也下调基准利率,巴西央行则下调活期和定期存

  款的存款准备金率,以遏止全球经济进一步恶化。

  世界各个国家应对2008金融危机采取的基本理念及具体措施:

  一是加大经济及投入力度,创造就业岗位。

  如:日本政府正式决定推出应对经济严重衰退的"新经济刺激计划"。作为其财源支持的2009财年补充预算财政支出约为15.4万亿日元(约合1540亿美元),占日本GDP的3%,将着眼就业、企业资金周转和环保等领域,拟于未来三年内创造140万至200万个就业机会。

  欧盟委员会提出一份名为"共担就业责任"的建议草案,拟设190亿欧元专项基金用于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和提高工人技能。欧盟委员会将从其社会基金和全球调整基金中划拨这笔款项,拟在今明两年内支持成员国的创业工程,而无需成员国出资。该委员会还计划,在欧洲投资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支持下,利用5亿欧元的贷款创建一个小额贷款机构,专门鼓励个人创业和支持小企业。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说,这一草案集中在三个方面:即保持就业率,创造就业机会和加强就业流动性;提高劳动技能满足劳动力市场需要,增加就业渠道;要求企业增加学徒和实习职位,共同为促进就业而努力。

  二是加大对小企业扶持力度,避免大幅裁员。美国推出一项计划,通过提高联邦贷款担保额度和为银行提供流动资金援助的方式,为陷入困境中的小企业提供信贷支持。奥巴马表示,小型企业时创造就业岗位的"发动机",对于美国经济复苏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韩国政府专门拨出370亿美元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三是加大就业投入,提高就业服务针对性。匈牙利劳动与社会保障部计划在一项称为"就业之路"公共就业计划项下增加10万个就业岗位,在该计划项下,已有数万人接受岗位培训,其中,今年冬春之交,已有9000人找到工作,另外在林业、水资源管理、铁路、医院以及国家政府部门都有就业机会。计划新建的跨匈牙利东部贫困地区的M3高速公路项目也将提供部分就业机会。

  四是采取措施促进青年就业。

推荐访问:2008年金融危机对策 年金 对策 危机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