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教师对待理论的正确认识和态度的方法(3篇)

时间:2023-05-04 17:18:01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论述教师对待理论的正确认识和态度的方法

  

  论教师对待教育理论的态度

  论教师对待教育理论的态度

  摘要: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的鸿沟依然存在,这既有理论本身不足的原因,也与教育实践者的片面认识有关。当前的教育实践界存在经验主义盛行、急功近利的实用主义心理、把教育理论理想化等问题。对待教育理论,首先要承认其价值,其次要选择适当的教育理论,最后要创造地运用教育理论。

  关键词:教育理论教育实践教师专业发展

  长期以来,教育理论工作者为克服理论与实践的对立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所取得的进展并不令人满意,教育实践工作者仍然以怀疑的目光来审视教育理论,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鸿沟依然存在。教育生活中普遍存在着的“重经验交流,轻理论学习,重实用技能,轻理论素养;谈问题多,分析问题少;摆现象多,揭示本质少”等现象,无不是教育实践脱离教育理论的反映,这一点,从广大教师对教育理论有关认识中可见一斑。

  一、经验主义的认识观

  经验主义者认为,教育经验直接来源于教育实践,远比教育理论有用,从而推崇教育经验,用经验排斥、取代甚至否定教育理论。这是最为普遍的一种淡化理论作用的教育实践。不可否认,教育经验之于教育实践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不少做出成绩的人主要靠经验的摸索和积累获得成功,相反,接受过多年理论教育的高师专业教师最初却会陷入困境,束手无策。教育经验对教育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意义,但仅仅停留在经验和常识的层次上是远远不够的,二十年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二十次重复,没有经验到理论的升华,没有感性到理性的跃进,就不可能获得关于教育的规律性的认识。教师长期体验着自身的经验认识,会形成极强的惰性,导致僵化和保守,从而在低水平上重复教育实践。

  因此,教师要对自己的实践经验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分析,融会贯通地内化教育理论知识,缩短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距离,对自己的教学实践有一个理论上的解释和提升,成为不断反思的“反思实践者”。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指出:“没有个人的思考,没有对自己经验的总结,没有对自己经验的寻根问底的精神,提高教学水平就不可思议。”

  二、实用主义的认识观

  实用主义者认为,教育理论应该像医生的处方拿来就用,药到病除,只要这个理论实用,理应马上见到效果,否则该理论就是无用的。这种急功近利的思想在现代社会尤为突出。持这种观点的人将教育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作了片面狭隘的理解。事实上,教育理论的抽象性和教育实践的具体性决定了教育理论对教育实践的作用只能是间接的,教育理论不可能成为教育实践的处方,不可能直接支配教育实践,它所揭示的是教育的本质和规律,是前人的及现实的教育实践的抽象,也是对未来教育实践的预测,这些都对教育实践起原则的指导作用,但不能代替实践主体自己的思考、选择、运用和创造。

  因此,广大教师要转变理论效用观念,摒弃教育理论学习中急功近利的思想,不能以即效性作为评价教育理论实效性的标准,而应注意其长远意义和未来意义。教育实践者只有结合自己的直接经验和现实情况,在实践中对理论作出思考、选择和检验,不断发展和创造指导自己实践的个人理解和行动理论,加深对人的理解,对教育的理解,对教学的理解,从而对教育实践发生作用,此时教育理论才具有真正的现实力量。其深层的目的在于加深和更新人们对教育的理解,而非为教育实践提供一套实际的有效的工具,其最有价值的恰在于观念层面和思想层面的影响力,而不是其方法层面的东西。

  三、理想主义的认识观

  理想主义者将教育理论研究的方向定位于解决所有教育现实问题,认为教育理论既然来源于教育实践,又最终指向教育实践,那么教育实践中的所有教育现实问题都应是教育理论关注的焦点。然而教育理论一方面不可能直接帮助实践者解决教育实际问题,无法向实践者提供解决问题的某种确定性方案,另一方面,教育理论也不可能面面俱到。没有十全十美的理论,更没有放诸四海而皆准的理论,教育理论也有一定的应用范围和条件。教育理论不能完全达到实践主体的期望,势必导致实践者疏离教育理论。

  应该看到,与自然科学相比,教育理论不具有自然科学的普适性,其原因就在于教育现象非常复杂,教育现象的复杂性决定了教育理论不能像数学公式一样来要求教育理论对教育实践起到精确指导作用。教育现象和问题所具有的时空性特点,使得教育的或然性远比自然现象要大,这些都决定了教育的规律性难以捕捉。2从方法的角度看,教育理论也无法像自然科学那样通过可控的、可重复的实验加以检验,从而使其普适性受到较大限制。同时,教育实践比教育理论更为活跃,更为生动。所以,教育实践工作者需要学习掌握并内化教育理论,抓住其精神实质,提高理论素养并转化为实际能力,增强鉴别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去埋怨理论不能解决所有现实问题,继而放弃理论。

  四、正确对待教育理论的观点

  虽然教育理论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由于主客观原因暂时未得到教师应有的重视,然而教师的专业化必然植根于理论和规范的教育专业知识之中,因此,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是:如何对待教育理论。

  首先,要承认教育理论的价值。教育理论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是重大的。教师专业标准要求教师既要有深厚的学术功底,广阔的学术视野,追逐学术前沿的意识,又需要了解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具有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和对学生认真负责的品质。因此,教师的专业标准要求教师具备相应的教育科学理论。教育理论由于摆脱了具体教育实践所具有的偶然性、具体性、时空性等因素的限制,因而可以突破时空的阻隔,给教师的教育文化底蕴和教育理论修养以全面的丰富和提升,可以给教师诸多的思想启迪和借鉴。教学是一种特殊的工作,仅通晓一门学科并不一定能成为该学科的好教师,“学者未必是良师”。一个教师要成功地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在具备丰富的任教学科知识的基础上,还要具备教育科学方面的知识,教师的专业领域毕竟是教学而不是其任教的学科,教师的专业化必然植根于理论和规范的教育专业知识之中。教师只有全面系统地掌握教育理论,才能对自身的专业发展有一个正确的理解,也才能有新的教育思想,适应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观念。

  其次,要选择适当的教育理论。其实,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结合程度是分层次的,当代德国原教育学家布蕾津卡把教育理论分为三个层次:(1)教育科学理论。这里的“科学”是狭义的,该理论的命题类型是描述性命题,回答“是什么”(含做什么)的问题,其目的属于科学目的,其任务是描述和解释事实。(2)教育哲学理论。其命题属于规范性命题,回答“应该做什么”的问题,其目的属于哲学目的,其任务是提供价值取向和规范取向。(3)实践教育学理论。其命题属于描述—规范混合命题,回答“应当怎样做”(含应当做什么)问题,其目的属于实践目的,其3任务是告诉教育者在特定社会文化情景中的教育任务和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手段,其中,教育科学和教育哲学属于教育的基础理论,离教育实践比较远,而实践教育学属于教育应用理论,与教育实践联系更为紧密,从“实用”的角度说,对教师的实践具有直接指导意义的理论是实践教育学理论,因此它应该是教师更加关注的教育理论。

  最后,要创造性地运用教育理论。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科学著作给我们这些实际工作者回答了许多问题,然而,每个理论性的真理都要用具体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去加以体现。把科学真理变为创造性劳动,这是科学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个极其复杂的领域,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在于选择方法,在于把理论原理变成人的活生生的思想和感情。”

  因此,教育理论的意义主要是对教师的思想启蒙,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还需要教师在理论启蒙下进行具体而灵活的创造。因此,教师要克服对待理论文献所存有的“实用主义”心理。事实上,任何教育理论,哪怕是实践教育学理论都不能为个别教师的个别教育实践问题开出拿来就用的“教育处方”。如果教师指望教育理论专家能够提供“教育处方”式教育理论,那么,教师就不仅是在为难专家,而且反映出教师对教育理论专家的依赖性,反映出教师自己不想思考,不想创造,不把自己当专业人员来看待,不把自己当作富有创造性和研究精神的主体。

篇二:论述教师对待理论的正确认识和态度的方法

  

  从教师的认识、态度、观念、言行等方面谈谈教师如何实现专业发展和专业成长

  1、作为一名教师,要保持良好的认识,认识到自己的职责,明白自己的专业发展和专业成长的重要性,为自己的专业发展和专业成长设定目标,并坚持不懈地追求实现自己的目标;

  2、要有良好的态度,积极乐观地看待自己的专业发展和专业成长,不断发现和把握新的机遇,勇于接受新的挑战,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增强自身的专业素养;

  3、要有正确的观念,认识到专业发展和专业成长是一个持久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有耐心,坚持不懈,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

  4、要有责任心,认真负责地对待自己的专业发展和专业成长,认真负责地完成自己的工作,认真负责地对待学生,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学服务;

  5、要有自信心,不断地增强自己的信心,自信地面对自己的不足,自信地面对新的挑战,自信地实现自己的专业发展和专业成长。

篇三:论述教师对待理论的正确认识和态度的方法

  

  论教师正确教学态度的培养_教师正确对待学生的态度

  [关键词]教学态度;宽容;表扬;微笑

  身为教师,总希望自己的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个个精神抖擞,师生关系融洽。但现实并非想象中的那么美好,课堂中总会出现教师不想听到的言语、不想看到的场面。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普遍先想到学生的问题、教学环境以及学科地位等等原因,却很少把问题往自己身上想:身为教师,我的教学态度端正了吗?

  一、教学态度对于课堂教学的影响

  教学态度,指教师在自身道德观和价值观的基础上,对教学认知、情感和意向三方面所持有的评价和行为倾向。它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以及教学活动外对教育事业持有的一种平静而持续的情绪。

  人们常说工作可以平凡,但工作态度不能平庸,因为工作态度决定一切。对教师这份职业来说,教学态度无疑对课堂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能不能讲好一堂课,学生喜欢不喜欢上这堂课、能不能从这堂课上学有所获,都与教师的教学态度紧密相关。教学态度可为两种,一种是积极的教学态度,另一种是消极的教学态度。

  (一)消极教学态度对课堂教学的影响

  拥有消极教学态度的教师,对教学没有热忱,认为教学是一种苦役。课堂教学没有导入的艺术,也没有让师生共鸣的探讨,只会进行简单的教学设计,遵循固定的教学线路,讲课时无精打采,唉声叹气,对学生的反应视而不见,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昏昏欲睡,最终导致师生关系紧张。这样的教师不可能为课堂创造奇迹,更不可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只会让学生心境不佳、厌学弃学。这样的课堂不仅对学生知识的学习起不到导向作用,还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

  (二)积极教学态度对课堂教学的影响

  拥有积极教学态度的教师,在课堂上精神振奋、思维敏捷,讲解细腻入微,语言生动流畅,表情丰富多彩,即使面对困难和挫折也会乐观豁达地面对。他们的课堂,让学生的情感得以洗礼,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以发展。笔者所在学校就有一位这样的教师,她的教学能力受到同行的一致好评,教学态度更是让人称赞。以备课为例,她上一堂课足足要准备4个小时。正是这样的教学态度,为其课堂教学的成功增加了砝码。

  二、培养正确教学态度的做法

  现代教育要求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更应当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是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培养的促成者。凡教师都有这种体会:心情好了,感到周围一切都是美好的,即使课堂上出现突发事件也能应付自如,顺利解决;心情不好时,看一切都不顺眼,稍有不顺心的事就会大发雷霆。教师应有积极的教学态度,尤其是信息技术教师。因为信息技术在高中是一门非高考科目,而高中学校一切朝高考方向看,信息技术课往往遭遇“学校不重视、家长不关心、社会不关注”,以至于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热情大大减退。在这样的背景下,信息技术课教师更应该清楚身为教师的职责,端正教学态度。

  那么,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自身正确的教学态度呢?

  (一)多一点奉献

  笔者曾经看过一则新闻,题目是“无私奉献的好教师――杜建峰”。杜建峰将心血无私地奉献给了自己钟爱的教育事业,家与学校是他两点一线的生活轨迹。学校的工作耗费了他大量的精力,他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日历中没有“节假日”“双休日”的概念,一切家务都由妻子一人包揽。为了学校的发展,杜老师没有请一天假。有时孩子生病了,他依然没有时间带孩子去医院,总是妻子一人照料孩子,而此时的他却仍在学校里忙碌着。

  看完这则新闻后,笔者被杜老师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感动,正所谓“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作为教师,我们最不能缺失的就是奉献精神。从学科地位来说,信息技术课比不上主课,教师的待遇也有差异,所以上这门课的教师心里肯定不好受,可是我们既然选择了当信息技术这门课的教师,就不能总是抱怨,我们必须摆正态度,尽职尽责,甘于吃苦,乐于奉献,耐住寂寞。教师在学生眼里是非常高尚的,教师的言语是他们的指挥棒,教师的举止是他们的照明灯。所以教师必须以积极的教学态度去影响学生,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诠释教育的神圣与崇高。

  (二)多一点宽容

  宽容是一种智慧,也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情感沟通的桥梁,它能让教师处理问题游刃有余。我们教师需要的是多一份宽容,少一份指责。有了宽容,课堂更容易生成精彩。然而在教育工作中,经常听到教师抱怨学生如何怪异,学生如何没有感情……殊不知,这一切正是因为教师在教育工作中丢失了宽容。“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圣人都有如此之说,更何况我们所面对的是一群天真活泼但不善于控制自我的青少年。一旦学生有过错,教师就怒由心出,暴跳如雷,高声训斥学生。这样不仅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也损害了学生在教师面前的自信心,学生会越来越不喜欢教师,开始产生厌学弃学的情绪。反之,教师越宽容,学生在教师面前的自信心就越强,就越能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

  有一位学生,上课时电脑鼠标不能移动,于是就自己动手重新插。由于他是第一次插鼠标,看到鼠标圆圆的插头,以为怎么插都可以,结果导致针弯曲。笔者见状并没有发火批评他,而是以宽容之心对他说:“这门课需要大家动手,但动手之前我们得仔细观察一下。”从这以后,这位同学做什么事都会仔细观察后再做。

  (三)多一点表扬

  俗话说得好:“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很多时候教师短短的一句表扬就能使学生增长自信、开启心智。有一则这样的教育故事:有一个学生不爱学习,总会找理由向不喜欢那门课的教师请假。那位教师不但不生气,反而表扬那位学生:“你的字写得非常不错,值得我们大家学习。”学生听了很开心,开始喜欢上这位教师的课,后来的成绩还相当不错。教师不应该歧视学生,而应从学生的优点着手,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给予表扬。

  还有一件发生在笔者身上的事。那是中学的一节英语课,被老师叫起来回答问题,由于当时不懂事,另一方面也正值冬天,手生了冻疮,因此笔者就把手放在口袋里直接站起来就想开始回答问题。当时老师说手放在口袋里就像一个小流氓,笔者还没回答就被喝令坐下。从今以后,这位老师没叫过笔者回答问题。本来笔者还是很喜欢上英语课的,但受此影响从此越来越讨厌上英语课了。

  通过这正反两例可以看出,教师的教学态度对学生的学习行为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灵活运用表扬的艺术,让学生在被表扬的氛围中学习。

  (四)多一点微笑

  学生一进入到技术课的教学场所,就会忙着做自己的事,嘴中嚷嚷,两耳紧塞,眼睛注视屏幕,两手快速地在键盘当中穿梭,全然不知是在课堂当中。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如果火冒三丈,高声训斥学生,不但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教师自己也会带着烦躁的态度给学生上课,课堂气氛因此骤然紧张起来,而学生受到教师情绪的影响也会无心听课,甚至可能会产生逆反和对立情绪,教学因此受到很大影响。这种情况下如果能多一点微笑,用期待的眼神、温和的语言、饱满的情绪去感染学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问题自然可以迎刃而解。

  笔者有这样一个学生,他性格内向,平时不喜欢说话,上课从来不出声。信息教学是为了让学生成为一个有信息素养的人,上课不发言明显有碍学生的成长,于是笔者做了一个决定,那就是让这位学生慢慢地自我改变。每节课上笔者都会微笑地向他提出一些问题,刚开始他总是被动地回答,久而久之,他时不时地也会跟着大家一起主动地回答问题。因此,教师要学会用微笑营造和谐课堂,用微笑化解矛盾,用微笑激发学生产生兴趣。

  责任编辑

  张淑光

推荐访问:论述教师对待理论的正确认识和态度的方法 论述 正确认识 态度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