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低分子聚丙烯酸钠实验报告-实验报告3篇

时间:2023-03-06 16:18:04 来源:网友投稿

低分子聚丙烯酸钠实验报告-实验报告1  低分子量聚丙烯酸钠的合成第一章低分子量聚丙烯酸钠的合成、表征与应用性能试验  聚丙烯酸钠(PAANa)是一类高分子电解质,是一种新型功能高分子材料,用途广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低分子聚丙烯酸钠实验报告-实验报告3篇,供大家参考。

2023年度低分子聚丙烯酸钠实验报告-实验报告3篇

低分子聚丙烯酸钠实验报告-实验报告1

  低分子量聚丙烯酸钠的合成 第一章低分子量聚丙烯酸钠的合成、表征与应用性能试验

  聚丙烯酸钠(PAANa)是一类高分子电解质,是一种新型功能高分子材料,用途广泛,可用于食品、饲料、纺织、造纸、水处理、涂料、石油化工、冶金等。 PAANa的用途与其分子量有很大关系,一般来说,低分子量(500~5000 )产品主要用作颜料分散剂、水处理剂等;中等分子量(10 4~10 6 )主要用作增稠剂、粘度稳定剂、保水剂等;高分子量主要用作絮凝剂、增稠剂等。

  在造纸工业,随着高浓度涂布机的引进和铜版纸生产的发展,对分散剂的需求越来越大。低分子量PAANa作为造纸工业的有机分散剂,能提高颜料的细度、分散体系的稳定性,提高纸张的柔软性、强度、光泽、白度、保水性等,且具有可溶于水、不易水解、不易燃、无毒、无腐蚀性特点,因此低分子量PAANa在造纸工业越来越受到重视。

  实验一低分子量聚丙烯酸钠的合成

  1.1实验目的

  (1)了解聚丙烯酸钠水处理剂的合成原理和应用;

  (2)掌握丙烯酸聚合反应的基本操作;

  (3)掌握聚丙烯酸分子量测定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

  (4)掌握阻垢剂和分散剂的评价原理和方法。

  1.2实验原理

  PAANa的合成路线主要有先聚合再中和、先中和再聚合等几种。本实验采用先中和再聚合的路线。其反应式如下所示:

  NaOH

  CO2HCO2Na聚合

  n

  CO2Na

  1试剂和仪器

  试剂:丙烯酸,CP;过硫酸铵,AR;氢氧化钠,CP;丙醇,CP;去离子水。仪器:四口烧瓶;滴液漏斗;球形冷凝管;电热套;调压器;水循环真空泵;布氏漏斗;真空烘箱;乌氏粘度计(0 . 6mm);恒温水浴;干燥箱等。

  2实验方法

  在装有搅拌器、回流冷凝管、温度计、滴液漏斗的250 ml四口烧瓶中,加入20ml去离子水和100ml链转移剂丙醇,在不断搅拌下加热至80-82℃左右,开始滴加由1.8g引发剂过硫酸铵、10ml水和29g单体丙烯酸配成的溶液(首先将引发剂溶解于水中,再加丙烯酸),并在2~3h内将单体和引发剂滴加完毕,之后保温反应2 h。改成蒸馏装置,加热蒸出链转移剂丙醇冷却至40~50℃时(取样5ml待测定分子量),然后逐渐滴加30 %的氢氧化钠溶液(约42g)中和至pH=7~8,得到淡黄色透明粘稠的PAANa溶液。将该溶液滴加至丙酮中,再过滤,真空干燥可得到聚丙烯酸钠的固体粉末。

  3测试方法

  3. 1分子量测试

  用端基法测定聚丙烯酸的分子量,丙烯酸聚合物的酸性比单体要弱,当其只溶解于水中不易被精确滴定,但是如果溶解于0.01-1mol/L的中性电介质中时,滴定终点是清楚的,滴定是准确的,进而可求出相应聚丙烯酸钠的分子量。具体方法为:在聚合反应结束蒸出链转移剂后而未进行中和前取样,称取0.2 g(精确至0.0001g)样品,放入100ml烧杯中,加入50ml 1 mol/ L的NaCl溶液,用0.2 N的Na OH标准溶液滴定,测定其pH值,用消耗的Na OH标准溶液毫升数对p H值作图,曲线的拐点即为滴定的终点。找出终点所消耗的碱量,按下式计算聚丙烯酸的分子量:

  M=2 / [(1 / 72 ) -(V·N/ W×1000 ) ]

  式中:M聚丙烯酸的分子量;

  V滴定终点消耗的Na OH标准溶液体积,m L;

  N Na OH标准溶液的摩尔浓度mol/L;

  W试样重量,g;

  2聚丙烯酸一个分子链两端各有一个内酯;

  1 / 721 g样品中所含有的羧基克当量的理论值。

  3. 2特性粘度测试

  采用乌氏粘度计,以2 mol/ L Na OH为溶剂,将聚丙烯酸钠配制成0 . 2 %的溶液,在(30± 0 . 5)℃下分别测定溶剂和溶液流出时间,按下式分别求出[η]和Mv:

  2[(tto)/toln(t/to)]/C

  [η]=3 . 3 8× 1 0 - 3Mv0.43

  式中:[η]特性粘度,d L / g;t0溶剂流出时间,s;

  t溶液流出时间,s;C溶液浓度,g/ d L;

  MV粘均分子量。

  3. 3固含量测试

  称取一定量产品,置于80~1 2 0℃干燥箱内,待干燥恒重后,记录其重量,并按下式计算固含量:

  固含量= (干燥恒重后重量/取样重量)× 1 0 0%

  3. 4阻碳酸钙垢、磷酸钙垢性能测试

  见实验。

  3. 5分散锌性能测试

  见实验。

  (1)当溶剂水显酸性时,易使聚丙烯酸钠晶体在溶解过程中变性,形成口香糖状薄片,失去絮凝作用。(2)当溶剂水中杂质离子含量过多,电导率过高时,易使聚丙烯酸钠与这些杂质离子反应生成聚丙烯酸盐类沉淀,影响配制成的聚丙烯酸钠溶液浓度及絮凝能力,还可能堵塞聚丙烯酸钠溶液的输送泵以及泵的进、出口管,增加拆修泵次数。另外可能堵塞聚丙烯酸钠溶液加入管,造成操作人员巡检不及时而断加聚丙烯酸钠的情况。(3)溶剂水中一旦混入重金属盐溶液,如:BaCl2溶液,也会造成聚丙烯酸钠变性,生成沉淀,絮凝能力降低直至丧失。因此,在水质差的地区,应选用纯水或软化水作配制用溶剂水。

  温度的影响

  配制时水温过高极易使投入水中的聚丙烯酸钠固体颗粒立即融化变软形成外融内不融的聚丙烯酸钠固体团状物。要使这样的团状物彻底溶解需要很长时间,否则不仅会影响配制成的聚丙烯酸钠浓度,还会因聚丙烯酸钠溶液中混有这种团状物堵塞聚丙烯酸钠泵及进、出口管路、聚丙烯酸钠溶液加入管,造成断加聚丙烯酸钠溶液的情况。在配制聚丙烯酸钠溶液时应选择常温水中加入聚丙烯酸钠固体颗粒,然后在搅拌条件下升温到50℃左右。

  溶液pH值的影响

  通过生产实际摸索,配制成的聚丙烯酸钠溶液pH值为10左右时其絮凝能力最大,呈淡蓝色透明溶液。配成的聚丙烯酸钠溶液中性时易成为乳白色浊液,絮凝能力下降。综上所述,配制聚丙烯酸钠溶液较理想的方法和条件是:先在聚丙烯酸钠溶液配制槽中加入一定量的纯水或软化水,然后用30 %NaOH溶液调节溶剂水的pH值至10左右,打开配制溶液用的压缩空气管阀门,在搅拌的情况下,于常温下缓慢、均匀地投入适量聚丙烯酸钠固体颗粒,确保配制后聚丙烯酸钠溶液浓度为0.05%。然后打开配制用的蒸汽管阀门,将溶液升温至50℃左右,关闭蒸汽管阀门,待聚丙烯酸钠固体颗粒完全溶解,溶液浓度均匀时(约半小时) ,关闭压缩空气管阀门。这样配制出的聚丙烯酸钠溶液流动性好,絮凝能力大。

  正交实验优化低分子质量聚丙烯酸钠合成工艺

  ( 1.沈阳化工学院,辽宁沈阳110142; 2.中化二建集团有限公司,山西太原030021摘要:采用水溶液聚合法,以丙烯酸为单体,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为氧化还原引发体系,亚硫酸氢钠为链转移剂制得分子质量为3 000~4 000的聚丙烯酸钠采用粘度法测得产物的黏均分子质量,对丙烯酸单体和聚丙烯酸钠聚合物的FTIR图谱进行了分析,通过正交实验研究了各因素对聚丙烯酸钠分子质量的影响趋势和程度结果表明:影响最显著的因素为单体浓度,其次为反应温度,再次为引发剂用量,反应时间的影响最小确定了最佳合成工艺条件:反应温度为45 ℃,反应时间为4 h;丙烯酸单体质量分数为25%,引发剂过硫酸铵用量为单体质量的6%,链转移剂亚硫酸氢钠用量为单体质量的3% FTIR谱图中不含碳碳双键,且有羧酸盐的特征峰出现,验证了聚合物的合成该工艺节省能源,且制备方法简单,易于工业化生产。

  一般都是在比较高的温度下进行,尤其是在反应结束后要蒸馏回收大量的链转移剂(如异丙醇、巯基乙醇等) 。

  1.实验方法

  在装有搅拌器回流冷凝管温度计恒压滴液漏斗的四口烧瓶中,加入一定量的去离子水,再加入链转移剂亚硫酸氢钠(该用量为引发剂质量的二分之一),搅拌溶解,加热升温至反应温度,开始滴加单体丙烯酸及引发剂过硫酸铵,滴加时间为2 h,滴加后保温2 h,然后冷却降温,用质量分数为30%的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和至pH为7~8,得到无色的粘稠低分子质量聚丙烯酸钠溶液。

  各反应因素对低分子质量聚丙烯酸钠分子质量影响的趋势和程度,其影响的主次顺序为:单体浓度>反应温度>引发剂用量>反应时间,得出了最佳合成工艺条件:反应温度为45 ℃,单体丙烯酸质量分数为25%,引发剂用量为单体质量的6%,链转移剂用量为单体质量的3%,反应时间为4 h。

  水溶性低分子量聚丙烯酸钠合成新方法

  西北工业大学应用化学系( 710072)高凤芹宁荣昌

  1. 1动态法合成工艺

  在装有回流冷凝器、电动搅拌器、滴液漏斗和温度计的四口烧瓶中,加入链转移剂(如异丙醇200%~ 400% )和一定量的去离子水,在搅拌的情况下,加热升温至一定温度( 80或90 ) ,滴加丙烯酸单体和引发剂的水溶液,严格控制滴加速度, 3 h左右滴毕,再保温反应3 h,冷却至40 ~ 50,然后加入30%的NaOH溶液,调整pH值至7 ~ 8,把装置改成蒸馏装置,加热蒸出链转移剂和水的混合物,得到淡黄色聚丙烯酸钠粘稠液体,洗涤后置于50 !的真空干燥箱中,干燥至恒重,粉碎包装。

  这与聚合反应动力学原理相符,在发生爆聚的反应过程中,反应放出的热不能及时释放,体系产生大量积热,反应液的温度急剧升高,故发生爆聚;而在发生*稳聚合的反应过程中,一方

  面连续滴加单体3 h左右,减缓了反应速率,另一方面在高温下,大量的链转移剂的冷凝回流带走了大量的反应热,反应液的温度得到有效控制,故反应*稳进行。但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合成低分子量聚丙烯酸钠,链转移剂用量较大,如果滴定速度不均匀或过快,就会引起分子量分布变宽或爆聚,影响产品质量。

  低相对分子质量聚丙烯酸钠的制备和应用

  在带有回流冷凝管和两个滴液漏斗的三口烧瓶中,放入去离子水和过硫酸铵.待过硫酸铵溶解后,加入丙烯酸单体,异丙醇调聚剂.开动搅拌机并加热,使瓶内液体达到82~ 94 ,在此温度范围内把丙烯酸单体和溶在去离子水中的过硫酸铵水溶液,分别由滴液漏斗渐渐滴瓶内.滴加丙烯酸和过硫酸铵要控制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然后控制温度,回流反应2. 5h,即可制得聚丙烯酸(相对分子质量20xx左右).在已得到的聚丙烯酸水溶液中,加入浓氢氧化钠溶液边搅拌边中和,使溶液的pH值达到8~ 12(具体值依应用需要而定)即停止,得到聚丙烯酸钠.

  2. 1恒温反应温度的确定

  在滴加丙烯酸和引发剂后,应在一定温度下使丙烯酸充分聚合,若此聚合温度太高,会产生爆聚.尝试在较低温度下( 70 #恒温)反应,结果发现在此温度下丙烯酸并未充分反应.配成钠盐后,将聚丙烯酰胺胶体在其中分散,发现聚丙烯酰胺产生气泡,并有溶解现象,说明在较低温度下恒温反应不可行.通过查阅资料和多次实验发现,在反应液充分回流温度下恒温较合适,此温度一般为82~ 94.

  2. 2引发剂、调聚剂的确定

  引发剂主要有过氧化物引发剂和氧化还原引发剂两大类.考虑到原料成本及水相聚合的特点,选用过硫酸铵作为引发剂.异丙醇、仲丁醇、四氯化碳、十二硫醇都可作为丙烯酸聚合的调聚剂.丙烯酸是在水溶中反应的,四氯化碳和十二硫醇都不能进入水相,起不到调聚作用.对羟基苯甲醚微溶于水,是常温保存丙烯酸单体阻聚剂.通过实验得知,温度升到85 #时,反应物粘度突然变大,温度也急剧升高.对羟基苯甲醚属醚类物质,醚类物质在较高温度下易被氧化,当其被氧化后,就完全失去阻聚作用.而这时反应容器中已存有大量的丙烯酸单体和引发剂,在这一较高温度下突然一起反应,放出大量热,反应激烈甚至爆聚,使反应物聚合度突然增大,粘度也就突然变大.由于异丙醇经济、易回收利用,故采用异丙醇作调聚剂

  本文确定了聚丙烯酸钠的制备条件为( 1)聚合反应时间为2. 5 h;( 2)聚合反应温度范围为82~ 94;( 3)用氢氧化钠中和聚丙烯酸的终点为pH= 8;( 4)引发剂用量在4%时,聚丙烯酸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0xx~ 3000;引发剂用量在5.5%时,聚丙烯酸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00~ 20xx.异丙醇用量在5%时,聚丙烯酸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500~ 3000;( 5)用料比例大致为过硫酸铵:水:丙烯酸:异丙醇= 8%10%130%45.根据实验室试验及现场应用,聚丙烯酸钠的浓度为40%时,分散效果最好(分散剂密度一般为1. 25) .本实验所合成的聚丙烯酸钠的相对分子质量在1500~ 4500之间(相对分子质量在5000以下的聚丙烯酸钠是聚丙烯酰胺性能良好的分散剂) ,将聚丙烯酰胺在其中水解分散后测其相对分子质量,其相对分子质量基本不变.


低分子聚丙烯酸钠实验报告-实验报告3篇扩展阅读


低分子聚丙烯酸钠实验报告-实验报告3篇(扩展1)

——低分子聚丙烯酸钠实验报告3篇

低分子聚丙烯酸钠实验报告1

  前言

  随着我国丙烯酸工业的迅速发展,对丙烯酸下游产品的研究不断深入,应用范围不断扩大。聚丙烯酸钠作为丙烯酸的一种主要下游产品,近年来在国内外的研究受到重视,生产也不断增加。聚丙烯酸钠产品包括水溶性产品和水不溶性产品。水溶性聚丙烯酸钠产品广泛应用于食品、纺织造纸、化工等领域。水不溶性聚丙烯酸钠产品具高吸水性,主要用于农林园艺、生理卫生等领域。聚丙烯酸钠的分子量从几百至几千万以上,不同分子量的聚丙烯酸钠各有各的用途。超低分子量(700以下)的用途还未完全开发;低分子量(1000-5000)主要起分散作用;中等分子量(104-106)显示有增稠性;高分子量(106-107)的则主要做增稠剂和絮凝剂;超高分子量(107以上)的在水中溶胀,生成水凝胶,主要用作吸水剂。水溶性聚丙烯酸钠中又包括高分子量和低分子量两类。

  目前高分子量聚丙烯酸钠合成是采用丙烯酸经氢氧化钠中和形成丙烯酸钠溶液,然后再聚合的工艺路线。在水溶性高分子量聚丙烯酸钠的合成中,通常是高浓度丙烯酸钠溶液和低浓度氧化还原引发剂在低温下进行水溶液聚合。制备的关键是在聚合前要除去丙烯酸中的阻聚剂。去除阻聚剂的方法有减压蒸馏或加人活性炭吸附。高分子量聚丙烯酸钠聚合时往往因为自交联作用或聚合速度过快使产品水溶性降低,因此需加入抗交联剂和缓聚合剂。日本专利报道了以过硫酸盐和有机苯胺的复合引发体系,常温下催化丙烯酸钠水溶液聚合,制得溶解性能好的聚丙烯酸钠。戚银城等采用氧化-还原体系,添加氨水和氯化钠,在30℃时合成了分子量几百至几千万的聚丙烯酸钠。水溶液聚合法具有设备简单,操作容易的特点,但缺点是所得到的聚合产物含水量高达60%-70%,难干燥。反相悬浮聚合法也可用于合成高分子量聚丙烯酸钠。韩淑珍[5]报道了北京化工大学开发出反相悬浮聚合法合成聚丙烯酸钠絮凝剂,并建成1000L聚合釜装置。反相悬浮聚合法工艺复杂、设备利用率低。

  聚丙烯酸钠是一种线状、可溶性高分子化合物,其分子链上的梭基由于静电相斥,使聚合物链伸展,促成有吸附性功能团外露到表面上,这些活性点吸附在溶液中悬浮粒子上,形成粒子间的架桥,从而加速了悬浮粒子的沉降。因此可作絮凝剂。

  聚丙烯酸钠是近年来在各领域广泛使用的一类功能性高分子材料,高分子量聚丙烯酸钠在各使用行业越来越受重视。但在我国其研究还不深,生产规模还小,性能尚不如人意。研究其生产过程,提高产品应用性能,扩大产品的应用领域是当前的重要任务。

  以上分析可见高分子量的聚丙烯酸钠在很多领域都广泛使用,但目前在国内企业使用的多为国外产品。国内近两年已有生产,但厂家不多,生产能力不超过一千吨,其中还包括胶体产品。由此可见国内高分子量聚丙烯酸钠的生产缺口还很大,有必要增加生产满足国内需求。因此建设高质量的使用性能好的聚丙烯酸钠生产厂非常必要。

  1 研究背景、意义

  丙烯酸类聚合物是很重要的一种水溶性化合物,它广泛用于石油、采矿业分散剂,合成洗涤剂分散剂,印染增稠剂及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分散阻垢剂等。聚丙烯酸又因其分子量的大小用途有所差异,因此再合成方式上采用不同的工艺条件,合成不同分子量的聚丙烯产品,以满足应用上的需求。

  近年来,由于聚丙烯酸钠的优越性能,其得到了广泛的研究。聚丙烯酸钠 (PAANa)是一类高分子电解质,是一种新型功能高分子材料,用途广泛,可用于食品、饲料、纺织、造纸、水处理、涂料、石油化工、冶金等。 PAANa的用途与其分子量有很大关系,一般来说 ,低分子量 (500~5000 )产品主要用作颜料

  4 6分散剂、水处理剂等;中等分子量 (10 ~ 10 )主要用作增稠剂、粘度稳定剂、

  保水剂等;高分子量主要用作絮凝剂、增稠剂等。

  在造纸工业,随着高浓度涂布机的引进和铜版纸生产的发展,对分散剂的需求越来越大。低分子量 PAANa作为造纸工业的有机分散剂 ,能提高颜料的细度、分散体系的稳定性,提高纸张的柔软性、强度、光泽、白度、保水性等,且具有可溶于水、不易水解、不易燃、无毒、无腐蚀性特点,因此低分子量 PAANa在造纸工业越来越受到重视。

  2 研究内容

  1.聚丙烯酸钠的制备。通过实验制得纯净的聚丙烯酸钠,最终烘干的得到白色粉末状的成品。

  2.分析影响聚丙烯酸分子量的因素。比如温度、单体浓度等因素。

  3.低分子量聚丙烯酸的合成方法。

  3 实验部分

  3.1 方案一

  3.1.1实验原理

  聚丙烯酸是水质稳定剂的主要原料之一。高分子量的聚丙烯酸 (相对分子质量在几万或几十万以上) 多用于皮革工业、造纸工业等方面。作为阻垢用的聚丙烯酸,分子量都在一万以下,聚丙烯酸分子量的大小对阻垢效果有极大影响,从各项试验表明,低分子量的聚丙烯酸阻垢作用显著,而高分子量的聚丙烯酸丧失阻垢作用。

  丙烯酸单体极易聚合,可以通过本体、溶液、乳液和悬浮等聚合方法得到聚丙烯酸,它符合一般的自由基聚合反应规律。

  本实验用控制引发剂用量和应用调聚剂异丙醇,合成低分子量的聚丙烯酸,并用端基滴定法测定其分子量。

  3.1.2实验仪器和试剂

  四口瓶,回流冷凝管,电动搅拌器,恒温水浴,温度计,滴液漏斗,pH计 丙烯酸,过硫酸铵,异丙醇,氢氧化钠标准溶液

  3.1.3实验步骤

  Ⅰ.低分子量聚丙烯酸的合成

  1. 在装有搅拌器、回流冷凝管、滴液漏斗和温度计的250mL四颈瓶中,加入 100mL蒸馏水和1 g 过硫酸铵。待过硫酸铵溶解后,加入5g丙烯酸单体和8 g异丙醇。开动搅拌器,加热使反应瓶内温度达到 65~70℃。

  2. 将40g丙烯酸单体和2 g过硫酸铵在40 mL水中溶解,由滴液漏斗渐渐滴入瓶内,由于聚合过程中放热,瓶内温度有所升高,反应液逐渐回流。滴完丙烯酸和过硫酸铵溶液约0.5 h。

  3. 在94℃继续回流1h,反应即可完成。聚丙烯酸相对分子质量约在500~4000之间。

  4. 如要得到聚丙烯酸钠盐

  在已制成的聚丙烯酸水溶液中,加入浓氢氧化钠溶液 (浓度为30%) 边搅拌边进行中和,使溶液的 pH值达到 10~12范围内即停止,即制得聚丙烯酸钠盐。

  Ⅱ.端基法测定聚丙烯酸的分子量

  准确称量约0.2 g样品放入100mL烧杯中, 加入1 mol/L的氯化钠溶液50 mL,用0.2 mol/L的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测定其pH值,用消耗的氢氧化钠毫升数对pH值作图,找出终点所消耗的碱量。

  利用下式计算聚丙烯酸的分子量

  式中Mn——聚丙烯酸分子量;

  V——试样滴定所消耗的氢氧化钠标准溶液体积,mL;

  M——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摩尔浓度,mol/L;

  m——试样质量,g;

  1/72——每1g样品所含有的羧基摩尔理论值;

  2——聚丙烯酸1个分子链两端各有一个酯基。

  根据聚合反应动力学原理,合成的聚丙烯酸钠分子量要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聚合反应温度、链转移剂浓度、单体浓度、单体浓度。下面给予讨论,从而得出制备低分子量的聚丙烯酸的最佳条件。

  链转移剂浓度的影响改变链转移剂异丙醇的加入量,通过滴定的方法测出在不同浓度的转移剂下制取的聚丙烯酸到达滴定终点时所消耗的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量,从而计算出聚丙烯酸的分子量。分别测得在不同浓度链转移剂下制取的聚丙烯酸的分子量。结果表示在图1中。根据图1可看出链转移能力与链转移剂的键能强弱有关,键能强,链转移能力弱。在聚合反应中,起到控制分子量大小和使分子量分布变窄的作用,使聚合物性能稳定。根据图1所示我们可以得出,当异丙醇浓度增大,聚合物的分子量先上升后下降,当要制取低分子量的聚丙烯酸钠时需根据情况选择适当的链转移剂浓度。合成分子量(20xx - 3000)聚丙烯酸钠适当的链转移剂浓度为130% - 225%。

  单体浓度的影响改变加入丙烯酸单体的质量,单体浓度以丙烯酸质量占水重计算。为防止暴聚,在实验时,单体是从分液漏斗中逐滴加入到三颈烧瓶中的。用相同的方法进行计算,结果表示在图2中。根据图2可以看出,当单体浓度逐渐增大但还不到90%时,分子量是逐渐增大;不过当单体浓度大于90%时分子量又开始有降低的趋势。所以在合成低分子量聚丙烯酸钠时可以根据上述分析选择适当的单体浓度。合成分子量(20xx -3000)聚丙烯酸钠适当的单体浓度应小于100%。

低分子聚丙烯酸钠实验报告2

  前言

  随着我国丙烯酸工业的迅速发展,对丙烯酸下游产品的研究不断深入,应用范围不断扩大。聚丙烯酸钠作为丙烯酸的一种主要下游产品,近年来在国内外的研究受到重视,生产也不断增加。聚丙烯酸钠产品包括水溶性产品和水不溶性产品。水溶性聚丙烯酸钠产品广泛应用于食品、纺织造纸、化工等领域。水不溶性聚丙烯酸钠产品具高吸水性,主要用于农林园艺、生理卫生等领域。聚丙烯酸钠的分子量从几百至几千万以上,不同分子量的聚丙烯酸钠各有各的用途。超低分子量(700以下)的用途还未完全开发;低分子量(1000-5000)主要起分散作用;中等分子量(104-106)显示有增稠性;高分子量(106-107)的则主要做增稠剂和絮凝剂;超高分子量(107以上)的在水中溶胀,生成水凝胶,主要用作吸水剂。水溶性聚丙烯酸钠中又包括高分子量和低分子量两类。

  目前高分子量聚丙烯酸钠合成是采用丙烯酸经氢氧化钠中和形成丙烯酸钠溶液,然后再聚合的工艺路线。在水溶性高分子量聚丙烯酸钠的合成中,通常是高浓度丙烯酸钠溶液和低浓度氧化还原引发剂在低温下进行水溶液聚合。制备的关键是在聚合前要除去丙烯酸中的阻聚剂。去除阻聚剂的方法有减压蒸馏或加人活性炭吸附。高分子量聚丙烯酸钠聚合时往往因为自交联作用或聚合速度过快使产品水溶性降低,因此需加入抗交联剂和缓聚合剂。日本专利报道了以过硫酸盐和有机苯胺的复合引发体系,常温下催化丙烯酸钠水溶液聚合,制得溶解性能好的聚丙烯酸钠。戚银城等采用氧化-还原体系,添加氨水和氯化钠,在30℃时合成了分子量几百至几千万的聚丙烯酸钠。水溶液聚合法具有设备简单,操作容易的特点,但缺点是所得到的聚合产物含水量高达60%-70%,难干燥。反相悬浮聚合法也可用于合成高分子量聚丙烯酸钠。韩淑珍[5]报道了北京化工大学开发出反相悬浮聚合法合成聚丙烯酸钠絮凝剂,并建成1000L聚合釜装置。反相悬浮聚合法工艺复杂、设备利用率低。

  聚丙烯酸钠是一种线状、可溶性高分子化合物,其分子链上的梭基由于静电相斥,使聚合物链伸展,促成有吸附性功能团外露到表面上,这些活性点吸附在溶液中悬浮粒子上,形成粒子间的架桥,从而加速了悬浮粒子的沉降。因此可作絮凝剂。

  聚丙烯酸钠是近年来在各领域广泛使用的一类功能性高分子材料,高分子量聚丙烯酸钠在各使用行业越来越受重视。但在我国其研究还不深,生产规模还小,性能尚不如人意。研究其生产过程,提高产品应用性能,扩大产品的应用领域是当前的重要任务。

  以上分析可见高分子量的聚丙烯酸钠在很多领域都广泛使用,但目前在国内企业使用的多为国外产品。国内近两年已有生产,但厂家不多,生产能力不超过一千吨,其中还包括胶体产品。由此可见国内高分子量聚丙烯酸钠的生产缺口还很大,有必要增加生产满足国内需求。因此建设高质量的使用性能好的聚丙烯酸钠生产厂非常必要。

  1 研究背景、意义

  丙烯酸类聚合物是很重要的一种水溶性化合物,它广泛用于石油、采矿业分散剂,合成洗涤剂分散剂,印染增稠剂及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分散阻垢剂等。聚丙烯酸又因其分子量的大小用途有所差异,因此再合成方式上采用不同的工艺条件,合成不同分子量的聚丙烯产品,以满足应用上的需求。

  近年来,由于聚丙烯酸钠的优越性能,其得到了广泛的研究。聚丙烯酸钠 (PAANa)是一类高分子电解质,是一种新型功能高分子材料,用途广泛,可用于食品、饲料、纺织、造纸、水处理、涂料、石油化工、冶金等。 PAANa的用途与其分子量有很大关系,一般来说 ,低分子量 (500~5000 )产品主要用作颜料

  4 6分散剂、水处理剂等;中等分子量 (10 ~ 10 )主要用作增稠剂、粘度稳定剂、

  保水剂等;高分子量主要用作絮凝剂、增稠剂等。

  在造纸工业,随着高浓度涂布机的引进和铜版纸生产的发展,对分散剂的需求越来越大。低分子量 PAANa作为造纸工业的有机分散剂 ,能提高颜料的细度、分散体系的稳定性,提高纸张的柔软性、强度、光泽、白度、保水性等,且具有可溶于水、不易水解、不易燃、无毒、无腐蚀性特点,因此低分子量 PAANa在造纸工业越来越受到重视。

  2 研究内容

  1.聚丙烯酸钠的制备。通过实验制得纯净的聚丙烯酸钠,最终烘干的得到白色粉末状的成品。

  2.分析影响聚丙烯酸分子量的因素。比如温度、单体浓度等因素。

  3.低分子量聚丙烯酸的合成方法。

  3 实验部分

  3.1 方案一

  3.1.1实验原理

  聚丙烯酸是水质稳定剂的主要原料之一。高分子量的聚丙烯酸 (相对分子质量在几万或几十万以上) 多用于皮革工业、造纸工业等方面。作为阻垢用的聚丙烯酸,分子量都在一万以下,聚丙烯酸分子量的大小对阻垢效果有极大影响,从各项试验表明,低分子量的聚丙烯酸阻垢作用显著,而高分子量的聚丙烯酸丧失阻垢作用。

  丙烯酸单体极易聚合,可以通过本体、溶液、乳液和悬浮等聚合方法得到聚丙烯酸,它符合一般的"自由基聚合反应规律。

  本实验用控制引发剂用量和应用调聚剂异丙醇,合成低分子量的聚丙烯酸,并用端基滴定法测定其分子量。

  3.1.2实验仪器和试剂

  四口瓶,回流冷凝管,电动搅拌器,恒温水浴,温度计,滴液漏斗,pH计 丙烯酸,过硫酸铵,异丙醇,氢氧化钠标准溶液

  3.1.3实验步骤

  Ⅰ.低分子量聚丙烯酸的合成

  1. 在装有搅拌器、回流冷凝管、滴液漏斗和温度计的250mL四颈瓶中,加入 100mL蒸馏水和1 g 过硫酸铵。待过硫酸铵溶解后,加入5g丙烯酸单体和8 g异丙醇。开动搅拌器,加热使反应瓶内温度达到 65~70℃。

  2. 将40g丙烯酸单体和2 g过硫酸铵在40 mL水中溶解,由滴液漏斗渐渐滴入瓶内,由于聚合过程中放热,瓶内温度有所升高,反应液逐渐回流。滴完丙烯酸和过硫酸铵溶液约0.5 h。

  3. 在94℃继续回流1h,反应即可完成。聚丙烯酸相对分子质量约在500~4000之间。

  4. 如要得到聚丙烯酸钠盐

  在已制成的聚丙烯酸水溶液中,加入浓氢氧化钠溶液 (浓度为30%) 边搅拌边进行中和,使溶液的 pH值达到 10~12范围内即停止,即制得聚丙烯酸钠盐。

  Ⅱ.端基法测定聚丙烯酸的分子量

  准确称量约0.2 g样品放入100mL烧杯中, 加入1 mol/L的氯化钠溶液50 mL,用0.2 mol/L的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测定其pH值,用消耗的氢氧化钠毫升数对pH值作图,找出终点所消耗的碱量。

  利用下式计算聚丙烯酸的分子量

  式中Mn——聚丙烯酸分子量;

  V——试样滴定所消耗的氢氧化钠标准溶液体积,mL;

  M——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摩尔浓度,mol/L;

  m——试样质量,g;

  1/72——每1g样品所含有的羧基摩尔理论值;

  2——聚丙烯酸1个分子链两端各有一个酯基。

  根据聚合反应动力学原理,合成的聚丙烯酸钠分子量要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聚合反应温度、链转移剂浓度、单体浓度、单体浓度。下面给予讨论,从而得出制备低分子量的聚丙烯酸的最佳条件。

  链转移剂浓度的影响改变链转移剂异丙醇的加入量,通过滴定的方法测出在不同浓度的转移剂下制取的聚丙烯酸到达滴定终点时所消耗的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量,从而计算出聚丙烯酸的分子量。分别测得在不同浓度链转移剂下制取的聚丙烯酸的分子量。结果表示在图1中。根据图1可看出链转移能力与链转移剂的键能强弱有关,键能强,链转移能力弱。在聚合反应中,起到控制分子量大小和使分子量分布变窄的作用,使聚合物性能稳定。根据图1所示我们可以得出,当异丙醇浓度增大,聚合物的分子量先上升后下降,当要制取低分子量的聚丙烯酸钠时需根据情况选择适当的链转移剂浓度。合成分子量(20xx - 3000)聚丙烯酸钠适当的链转移剂浓度为130% - 225%。

  单体浓度的影响改变加入丙烯酸单体的质量,单体浓度以丙烯酸质量占水重计算。为防止暴聚,在实验时,单体是从分液漏斗中逐滴加入到三颈烧瓶中的。用相同的方法进行计算,结果表示在图2中。根据图2可以看出,当单体浓度逐渐增大但还不到90%时,分子量是逐渐增大;不过当单体浓度大于90%时分子量又开始有降低的趋势。所以在合成低分子量聚丙烯酸钠时可以根据上述分析选择适当的单体浓度。合成分子量(20xx -3000)聚丙烯酸钠适当的单体浓度应小于100%。

低分子聚丙烯酸钠实验报告3

  溶剂水的`影响

  (1)当溶剂水显酸性时,易使聚丙烯酸钠晶体在溶解过程中变性,形成口香糖状薄片,失去絮凝作用。(2)当溶剂水中杂质离子含量过多,电导率过高时,易使聚丙烯酸钠与这些杂质离子反应生成聚丙烯酸盐类沉淀,影响配制成的聚丙烯酸钠溶液浓度及絮凝能力,还可能堵塞聚丙烯酸钠溶液的输送泵以及泵的进、 出口管,增加拆修泵次数。另外可能堵塞聚丙烯酸钠溶液加入管,造成操作人员巡检不及时而断加聚丙烯酸钠的情况。(3)溶剂水中一旦混入重金属盐溶液,如:BaCl2溶液,也会造成聚丙烯酸钠变性,生成沉淀,絮凝能力降低直至丧失。因此 ,在水质差的地区 ,应选用纯水或软化水作配制用溶剂水。

  温度的影响

  配制时水温过高极易使投入水中的聚丙烯酸钠固体颗粒立即融化变软形成外融内不融的聚丙烯酸钠固体团状物。要使这样的团状物彻底溶解需要很长时间,否则不仅会影响配制成的聚丙烯酸钠浓度,还会因聚丙烯酸钠溶液中混有这种团状物堵塞聚丙烯酸钠泵及进、 出口管路、 聚丙烯酸钠溶液加入管,造成断加聚丙烯酸钠溶液的情况。在配制聚丙烯酸钠溶液时应选择常温水中加入聚丙烯酸钠固体颗粒,然后在搅拌条件下升温到50℃ 左右。

  溶液pH值的影响

  通过生产实际摸索,配制成的聚丙烯酸钠溶液pH值为10左右时其絮凝能力最大,呈淡蓝色透明溶液。配成的聚丙烯酸钠溶液中性时易成为乳白色浊液,絮凝能力下降。综上所述,配制聚丙烯酸钠溶液较理想的方法和条件是:先在聚丙烯酸钠溶液配制槽中加入一定量的纯水或软化水,然后用 30 %NaOH溶液调节溶剂水的pH值至 10 左右,打开配制溶液用的压缩空气管阀门,在搅拌的情况下,于常温下缓慢、 均匀地投入适量聚丙烯酸钠固体颗粒,确保配制后聚丙烯酸钠溶液浓度为0.05%。然后打开配制用的蒸汽管阀门,将溶液升温至50℃ 左右,关闭蒸汽管阀门,待聚丙烯酸钠固体颗粒完全溶解,溶液浓度均匀时(约半小时) ,关闭压缩空气管阀门。这样配制出的聚丙烯酸钠溶液流动性好,絮凝能力大。

  正交实验优化低分子质量聚丙烯酸钠合成工艺

  ( 1. 沈阳化工学院,辽 宁沈阳 110142; 2. 中化二建集团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21 摘 要: 采用水溶液聚合法,以丙烯酸为单体,过硫酸铵 - 亚硫酸氢钠为氧化还原引发体系,亚硫酸氢钠为链转移剂制得分子质量为3 000 ~ 4 000 的聚丙烯酸钠 采用粘度法测得产物的黏均分子质量,对丙烯酸单体和聚丙烯酸钠聚合物的 FTIR 图谱进行了分析,通过正交实验研究了各因素对聚丙烯酸钠分子质量的影响趋势和程度 结果表明: 影响最显著的因素为单体浓度,其次为反应温度,再次为引发剂用量,反应时间的影响最小确定了最佳合成工艺条件: 反应温度为45 ℃,反应时间为4 h; 丙烯酸单体质量分数为 25%,引发剂过硫酸铵用量为单体质量的6%,链转移剂亚硫酸氢钠用量为单体质量的3% FTIR 谱图中不含碳碳双键,且有羧酸盐的特征峰出现,验证了聚合物的合成 该工艺节省能源,且制备方法简单,易于工业化生产。

  一般都是在比较高的温度下进行,尤其是在反应结束后要蒸馏回收大量的链转移剂( 如异丙醇、巯基乙醇等) 。

  1.实验方法

  在装有搅拌器 回流冷凝管 温度计 恒压滴液漏斗的四口烧瓶中,加入一定量的去离子水,再加入链转移剂亚硫酸氢钠( 该用量为引发剂质量的二分之一) ,搅拌溶解,加热升温至反应温度,开始滴加单体丙烯酸及引发剂过硫酸铵,滴加时间为2 h,滴加后保温 2 h,然后冷却降温,用质量分数为30%的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和至 pH 为7 ~ 8,得到无色的粘稠低分子质量聚丙烯酸钠溶液。

  各反应因素对低分子质量聚丙烯酸钠分子质量影响的趋势和程度,其影响的主次顺序为: 单体浓度 >反应温度>引发剂用量 >反应时间,得出了最佳合成工艺条件: 反应温度为 45 ℃,单体丙烯酸质量分数为25%,引发剂用量为单体质量的 6%,链转移剂用量为单体质量的3%,反应时间为4 h。

  水溶性低分子量聚丙烯酸钠合成新方法

  西北工业大学应用化学系 ( 710072) 高凤芹 宁荣昌

  1. 1 动态法合成工艺

  在装有回流冷凝器、 电动搅拌器、 滴液漏斗和温度计的四口烧瓶中, 加入链转移剂(如异丙醇200%~ 400% ) 和一定量的去离子水, 在搅拌的情况下,加热升温至一定温度( 80 或90 ) , 滴加丙烯酸单体和引发剂的水溶液,严格控制滴加速度, 3 h 左右滴毕,再保温反应3 h,冷却至40 ~ 50 ,然后加入30% 的NaOH 溶液,调整pH 值至7 ~ 8,把装置改成蒸馏装置,加热蒸出链转移剂和水的混合物,得到淡黄色聚丙烯酸钠粘稠液体, 洗涤后置于50 !的真空干燥箱中, 干燥至恒重,粉碎包装。

  这与聚合反应动力学原理相符, 在发生爆聚的反应过程中,反应放出的热不能及时释放,体系产生大量积热,反应液的温度急剧升高, 故发生爆聚; 而在发生*稳聚合的反应过程中, 一方

  面连续滴加单体3 h 左右, 减缓了反应速率, 另一方面在高温下, 大量的链转移剂的冷凝回流带走了大量的反应热,反应液的温度得到有效控制, 故反应*稳进行。 但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合成低分子量聚丙烯酸钠, 链转移剂用量较大,如果滴定速度不均匀或过快,就会引起分子量分布变宽或爆聚, 影响产品质量。

  低相对分子质量聚丙烯酸钠的制备和应用

  在带有回流冷凝管和两个滴液漏斗的三口烧瓶中,放入去离子水和过硫酸铵.待过硫酸铵溶解后,加入丙烯酸单体,异丙醇调聚剂.开动搅拌机并加热,使瓶内液体达到82~ 94 , 在此温度范围内把丙烯酸单体和溶在去离子水中的过硫酸铵水溶液, 分别由滴液漏斗渐渐滴瓶内.滴加丙烯酸和过硫酸铵要控制在一定时间范围内. 然后控制温度, 回流反应2. 5h, 即可制得聚丙烯酸(相对分子质量20xx 左右).在已得到的聚丙烯酸水溶液中, 加入浓氢氧化钠溶液边搅拌边中和, 使溶液的pH 值达到 8~ 12(具体值依应用需要而定)即停止, 得到聚丙烯酸钠.

  2. 1 恒温反应温度的确定

  在滴加丙烯酸和引发剂后,应在一定温度下使丙烯酸充分聚合,若此聚合温度太高, 会产生爆聚.尝试在较低温度下( 70 # 恒温) 反应,结果发现在此温度下丙烯酸并未充分反应. 配成钠盐后,将聚丙烯酰胺胶体在其中分散,发现聚丙烯酰胺产生气泡,并有溶解现象,说明在较低温度下恒温反应不可行. 通过查阅资料和多次实验发现, 在反应液充分回流温度下恒温较合适,此温度一般为82~ 94 .

  2. 2 引发剂、 调聚剂的确定

  引发剂主要有过氧化物引发剂和氧化还原引发剂两大类.考虑到原料成本及水相聚合的特点,选用过硫酸铵作为引发剂.异丙醇、 仲丁醇、 四氯化碳、 十二硫醇都可作为丙烯酸聚合的调聚剂.丙烯酸是在水溶中反应的,四氯化碳和十二硫醇都不能进入水相,起不到调聚作用.对羟基苯甲醚微溶于水,是常温保存丙烯酸单体阻聚剂.通过实验得知,温度升到85 # 时, 反应物粘度突然变大, 温度也急剧升高.对羟基苯甲醚属醚类物质,醚类物质在较高温度下易被氧化,当其被氧化后,就完全失去阻聚作用.而这时反应容器中已存有大量的丙烯酸单体和引发剂, 在这一较高温度下突然一起反应,放出大量热,反应激烈甚至爆聚,使反应物聚合度突然增大,粘度也就突然变大. 由于异丙醇经济、 易回收利用,故采用异丙醇作调聚剂

  本文确定了聚丙烯酸钠的制备条件为( 1) 聚合反应时间为2. 5 h;( 2) 聚合反应温度范围为82~ 94 ;( 3) 用氢氧化钠中和聚丙烯酸的终点为pH= 8;( 4) 引发剂用量在4%时,聚丙烯酸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0xx~ 3000; 引发剂用量在5.5%时,聚丙烯酸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00~ 20xx.异丙醇用量在5%时,聚丙烯酸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500~ 3000;( 5) 用料比例大致为过硫酸铵:水: 丙烯酸:异丙醇= 8%10%130%45.根据实验室试验及现场应用,聚丙烯酸钠的浓度为40%时, 分散效果最好(分散剂密度一般为1. 25) .本实验所合成的聚丙烯酸钠的相对分子质量在1500~ 4500之间(相对分子质量在5000 以下的聚丙烯酸钠是聚丙烯酰胺性能良好的分散剂) , 将聚丙烯酰胺在其中水解分散后测其相对分子质量, 其相对分子质量基本不变.


低分子聚丙烯酸钠实验报告-实验报告3篇(扩展2)

——化学实验报告

化学实验报告

  在人们素养不断提高的今天,大家逐渐认识到报告的重要性,报告根据用途的不同也有着不同的类型。你还在对写报告感到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化学实验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钠的化合物属元素化合物知识,是本章的重点。通过对本节的学习,不仅可以加深和巩固上一节的知识,并为下一节碱金属的学习奠定基础,故本节教材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钠的化合物中,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又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故学好本节内容还有着重要的实际指导应用意义。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教材的具体内容和具体学情,本节课共分为两课时。

  第一课时:过氧化钠的性质;

  第二课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及鉴别方法。

  以下我所说的是第一课时的内容。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过氧化钠的性质并能够熟练的运用。通过对过氧化钠用途的学习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Na2O2与H2O、CO2的反应作为引领学生探究未知领域的手段。

  通过教学设计,授以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对比法、实验探究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在较自由的互动式、探究式的学习氛围中,通过亲身体验获得实验结果的过程培养学生形成勇于探究、善于质疑的精神以及科学求真的价值观。

  3、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过氧化钠的性质

  (2)教学难点:过氧化钠与水、二氧化碳反应。

  二、说学情

  1、知识储备:

  在初中阶段,学生已学过燃烧的三要素,通过上节对金属钠的学习,学生也普遍具有了研究的热情。

  2、学生特点:

  高一学生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均有限,虽对探究性实验感兴趣,但却不一定能够积极地主动地去观察、思考和探索本质。故:本节课中,我将多设疑、多激疑引导,让学生都能动起手来,把实验作为探究未知领域的手段。

  三、说教法

  我的理念:建构主义理论铺开课堂,由旧知引入新知,认知冲突或疑惑激发兴趣。

  1、本节采用:“互动式”、“启发—探讨式”的实验引导分析的方法。

  2、实验方面:演示实验改为学生演示、学生两人分组实验。

  3、多媒体辅助教学、学案导学。

  宗旨:将课堂还给学生。

  四、说学法

  1、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现象→提出猜想→分析本质→验证假设→得出结论。

  2、引导学生掌握实验探究、对比讨论的方法。

  3、引导学生学会由Na2O2的性质,分析用途。

  五、说教学过程

  一共分为四个阶段,引入探究阶段、总结归纳阶段、练习强化阶段及课后巩固阶段。

  【引入阶段】

  创设情境引入:首先展示古今取火之文明,引生入境。

  依据情景设疑:“为什么能够着火?”唤醒学生旧知识中关于燃烧三要素的认识,并以此展开后续教学。

  情景化设疑:如果我们有了燃烧三要素之一:可燃物棉花,又该怎样去生火呢?学生发展思维。从而引出吹气是否能够生火?

  对比实验验证猜想:未经处理的棉花,怎么吹,都不着火,加点固体物质,再吹,通过现象“生火”,从而引出吹气能让棉花着火的神奇物质:过氧化钠及其物理性质。

  【探究阶段】

  新疑问:有了过氧化钠,吹气是否就能够生火呢?

  引导分析:如何符合燃烧的三要素。

  设计意图:通过对着火点的分析,引出必定为人呼出的气体与Na2O2作用生火。

  新疑问:人呼出的气体有CO2、H2O、O2、N2,到底是谁的作用呢?

  学生讨论引出:空气中也有大量的N2、O2,如果把包裹有Na2O2的棉花露置在空气中,不能生火,从而引出生火的原因应是CO2、H2O与Na2O2作用生火。

  过渡:但是,CO2、H2O不是常见的灭火材料吗?又如何去生火呢?

  实验验证解决悬疑1:

  探究CO2与Na2O2作用是否能够生火。

  学生演示实验一:

  向集满CO2的集气瓶中投入包裹有Na2O2的棉花。

  结论:CO2与Na2O2作用能够生火,符合燃烧的三要素。

  引导分析:如何符合燃烧的三要素。

  设计意图:通过三要素O2的.分析,推出Na2O2与CO2反应的产物有O2,继而分析得出产物Na2CO3;通过对着火点的分析,推出这个反应中能量的变化。

  过渡:CO2能够生火,水不是能灭火吗?它在中间又起到怎样的作用呢?从而引入到对水的探讨。

  实验验证解决悬疑2:

  探究H2O与Na2O2作用是否能够生火。

  学生演示实验二:

  滴水生火

  结论:H2O与Na2O2作用能够生火,符合燃烧的三要素。

  引导分析:如何符合燃烧的三要素。

  设计意图:通过对燃烧三要素O2的分析,推出Na2O2与H2O反应的可能产物有O2,继而分析得可能产物NaOH;通过对着火点的分析,推出这个反应中能量的变化。

  过渡:是否真是这样呢?

  学生分组实验:

  探究Na2O2与H2O的反应

  学生根据现有仪器设计实验方案,师生互动讨论出方案后,进行实验探究验证猜想。同时,以实验报告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并由观察到的现象去分析产生现象的原因。能够将实验与理论相结合。

  本节课中,我是一步一个台阶的由旧知:燃烧的三要素、CO2、H2O能灭火引出新知Na2O2与H2O、CO2的反应,从而达到攻克难点。

  【总结归纳】

  学生自主总结完成对Na2O2知识的整理。

  以一首小诗来完成对Na2O2知识的高度概括,并激发学生研究化学的兴趣。

  小诗

  过氧化钠色淡黄,与水反应可生氧;

  强氧化性能漂白,酚酞先红后退场;

  二氧化碳也反应,密封保存记心上;

  防毒面具里供氧,航天潜水受赞扬!

  【练习强化】

  设置了不同难度的习题,以基础的实验现象,提升至双线桥法表示电子的转移。

  1、向滴有酚酞的水中加入少量的过氧化钠粉末,振荡,可观察到的现象为()

  A、溶液仍为无色

  B、溶液最终为红色

  C、有气泡产生,溶液最终为红色

  D、有气泡产生,溶液先变红色最终为无色

  2、用双线桥法表示Na2O2与CO2反应中电子的转移,求出被氧化和被还原的原子个数之比。

  【课后巩固】

  1、查阅资料完成科普小论文:我的Na2O2更精彩

  2、设置课后习题巩固知识。

  课本:P31页一、填空题:1二、选择题:1、2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见证过神奇的吹气能让棉花着火,必然对Na2O2有着浓厚的兴趣,顺势指导学生查阅资料完成科普小论文,比拼“谁的Na2O2更精彩”。

  在这里,将学习由课堂延伸到了课外,由学校延伸到生产与生活。


低分子聚丙烯酸钠实验报告-实验报告3篇(扩展3)

——化学实验报告

化学实验报告

  在人们素养不断提高的今天,大家逐渐认识到报告的重要性,报告根据用途的不同也有着不同的类型。你还在对写报告感到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化学实验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钠的化合物属元素化合物知识,是本章的重点。通过对本节的学习,不仅可以加深和巩固上一节的知识,并为下一节碱金属的学习奠定基础,故本节教材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钠的化合物中,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又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故学好本节内容还有着重要的实际指导应用意义。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教材的具体内容和具体学情,本节课共分为两课时。

  第一课时:过氧化钠的性质;

  第二课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及鉴别方法。

  以下我所说的是第一课时的内容。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过氧化钠的性质并能够熟练的运用。通过对过氧化钠用途的学习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Na2O2与H2O、CO2的反应作为引领学生探究未知领域的手段。

  通过教学设计,授以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对比法、实验探究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在较自由的互动式、探究式的学习氛围中,通过亲身体验获得实验结果的过程培养学生形成勇于探究、善于质疑的精神以及科学求真的价值观。

  3、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过氧化钠的性质

  (2)教学难点:过氧化钠与水、二氧化碳反应。

  二、说学情

  1、知识储备:

  在初中阶段,学生已学过燃烧的三要素,通过上节对金属钠的学习,学生也普遍具有了研究的热情。

  2、学生特点:

  高一学生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均有限,虽对探究性实验感兴趣,但却不一定能够积极地主动地去观察、思考和探索本质。故:本节课中,我将多设疑、多激疑引导,让学生都能动起手来,把实验作为探究未知领域的手段。

  三、说教法

  我的理念:建构主义理论铺开课堂,由旧知引入新知,认知冲突或疑惑激发兴趣。

  1、本节采用:“互动式”、“启发—探讨式”的实验引导分析的方法。

  2、实验方面:演示实验改为学生演示、学生两人分组实验。

  3、多媒体辅助教学、学案导学。

  宗旨:将课堂还给学生。

  四、说学法

  1、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现象→提出猜想→分析本质→验证假设→得出结论。

  2、引导学生掌握实验探究、对比讨论的方法。

  3、引导学生学会由Na2O2的性质,分析用途。

  五、说教学过程

  一共分为四个阶段,引入探究阶段、总结归纳阶段、练习强化阶段及课后巩固阶段。

  【引入阶段】

  创设情境引入:首先展示古今取火之文明,引生入境。

  依据情景设疑:“为什么能够着火?”唤醒学生旧知识中关于燃烧三要素的认识,并以此展开后续教学。

  情景化设疑:如果我们有了燃烧三要素之一:可燃物棉花,又该怎样去生火呢?学生发展思维。从而引出吹气是否能够生火?

  对比实验验证猜想:未经处理的棉花,怎么吹,都不着火,加点固体物质,再吹,通过现象“生火”,从而引出吹气能让棉花着火的神奇物质:过氧化钠及其物理性质。

  【探究阶段】

  新疑问:有了过氧化钠,吹气是否就能够生火呢?

  引导分析:如何符合燃烧的三要素。

  设计意图:通过对着火点的分析,引出必定为人呼出的气体与Na2O2作用生火。

  新疑问:人呼出的气体有CO2、H2O、O2、N2,到底是谁的作用呢?

  学生讨论引出:空气中也有大量的N2、O2,如果把包裹有Na2O2的棉花露置在空气中,不能生火,从而引出生火的原因应是CO2、H2O与Na2O2作用生火。

  过渡:但是,CO2、H2O不是常见的灭火材料吗?又如何去生火呢?

  实验验证解决悬疑1:

  探究CO2与Na2O2作用是否能够生火。

  学生演示实验一:

  向集满CO2的集气瓶中投入包裹有Na2O2的棉花。

  结论:CO2与Na2O2作用能够生火,符合燃烧的三要素。

  引导分析:如何符合燃烧的三要素。

  设计意图:通过三要素O2的.分析,推出Na2O2与CO2反应的产物有O2,继而分析得出产物Na2CO3;通过对着火点的分析,推出这个反应中能量的变化。

  过渡:CO2能够生火,水不是能灭火吗?它在中间又起到怎样的作用呢?从而引入到对水的探讨。

  实验验证解决悬疑2:

  探究H2O与Na2O2作用是否能够生火。

  学生演示实验二:

  滴水生火

  结论:H2O与Na2O2作用能够生火,符合燃烧的三要素。

  引导分析:如何符合燃烧的三要素。

  设计意图:通过对燃烧三要素O2的分析,推出Na2O2与H2O反应的可能产物有O2,继而分析得可能产物NaOH;通过对着火点的分析,推出这个反应中能量的变化。

  过渡:是否真是这样呢?

  学生分组实验:

  探究Na2O2与H2O的反应

  学生根据现有仪器设计实验方案,师生互动讨论出方案后,进行实验探究验证猜想。同时,以实验报告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并由观察到的现象去分析产生现象的原因。能够将实验与理论相结合。

  本节课中,我是一步一个台阶的由旧知:燃烧的三要素、CO2、H2O能灭火引出新知Na2O2与H2O、CO2的反应,从而达到攻克难点。

  【总结归纳】

  学生自主总结完成对Na2O2知识的整理。

  以一首小诗来完成对Na2O2知识的高度概括,并激发学生研究化学的兴趣。

  小诗

  过氧化钠色淡黄,与水反应可生氧;

  强氧化性能漂白,酚酞先红后退场;

  二氧化碳也反应,密封保存记心上;

  防毒面具里供氧,航天潜水受赞扬!

  【练习强化】

  设置了不同难度的习题,以基础的实验现象,提升至双线桥法表示电子的转移。

  1、向滴有酚酞的水中加入少量的过氧化钠粉末,振荡,可观察到的现象为()

  A、溶液仍为无色

  B、溶液最终为红色

  C、有气泡产生,溶液最终为红色

  D、有气泡产生,溶液先变红色最终为无色

  2、用双线桥法表示Na2O2与CO2反应中电子的转移,求出被氧化和被还原的原子个数之比。

  【课后巩固】

  1、查阅资料完成科普小论文:我的Na2O2更精彩

  2、设置课后习题巩固知识。

  课本:P31页一、填空题:1二、选择题:1、2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见证过神奇的吹气能让棉花着火,必然对Na2O2有着浓厚的兴趣,顺势指导学生查阅资料完成科普小论文,比拼“谁的Na2O2更精彩”。

  在这里,将学习由课堂延伸到了课外,由学校延伸到生产与生活。


低分子聚丙烯酸钠实验报告-实验报告3篇(扩展4)

——实验报告总结3篇

实验报告总结1

  实验报告是在科学研究活动中人们为了检验某一种科学理论或假设,通过实验中的观察、分析、综合、判断,如实地把实验的全过程和实验结果用文字形式记录下来的书面材料。实验报告具有情报交流的作用和保留资料的作用。

  科技实验报告是描述、记录某个科研课题过程和结果的一种科技应用文体。撰写实验报告是科技实验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虽然实验报告与科技论文一样都以文字形式阐明了科学研究的成果,但二者在内容和表达方式上仍有所差别。科技论文一般是把成功的实验结果作为论证科学观点的根据。实验报告则客观地记录实验的过程和结果,着重告知一项科学事实,不夹带实验者的主观看法。

实验报告总结2

  实验报告的写作对象是科学实验的客观事实,内容科学,表述真实、质朴,判断恰当。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实验报告总结(精选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实验报告总结3

  在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为期两个月的实习使我受益匪浅,我不仅仅学习到了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收获了经验与体会,这些使我一生受用不尽,记下来与大家共勉:

  1.手脚勤快,热心帮忙他人。初来匝道,不管是不是自己的份内之事,都就应用心去完成,也许自己累点,但你会收获很多,无论是知识与经验还是别人的称赞与认可。

  2.多学多问,学会他人技能。学问学问,无问不成学。知识和经验的收获能够说与勤学好问是成正比的,要记住知识总是垂青那些善于提问的人。

  3.善于思考,真正消化知识。有知到识,永远不是那么简单的事,当你真正学会去思考时,他人的知识才能变成你自己的东西。

  4.前人铺路,后人修路。墨守陈规永远不会有新的建树,前人的道路固然重要,但是学会另辟蹊径更为重要。

  5.独立而不孤立。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实验,但要记住与他人的交流也是十分重要的,实验和实验事永远不是你自己的。

  6.实事求是做实验。不骗自己更不要骗他人。

  7.认真仔细地做好实验纪录。不要当你真正用到它时才知它的重要所在。


低分子聚丙烯酸钠实验报告-实验报告3篇(扩展5)

——网页制作实验报告3篇

网页制作实验报告1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本实例的目的是设置页面的背景图像,并创建鼠标经过图像。

  二、仪器用具

  1、生均一台多媒体电脑,组建内部局域网,并且接入国际互联网。

  2、安装windows xp操作系统;建立iis服务器环境,支持asp。

  3、安装网页三剑客(dreamweaver mx;flash mx;fireworks mx)等网页设计软件;

  4、安装acdsee、photoshop等图形处理与制作软件;

  5、其他一些动画与图形处理或制作软件。

  三、实验原理

  设置页面的背景图像,并创建鼠标经过图像。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 在“页面属性”对话框中设置页面的背景图像。

  2) 在页面文档中单击“”插入鼠标经过图像。

  五、实验结果

  六、讨论与结论

  实验结束后我们可以看到页面的背景变成了我们插入的图像,并且要鼠标经过的时候会变成另一个图像,这就是鼠标经过图像的效果。当然这种实验效果很难在实验结果的截图里表现出来。这个实验的关键在于背景图像的选择,如果背景图像太大不仅会影响网页的打开速度,甚至图像在插入会也会有失真的感觉,因此在插入前对图像进行必要的处理能使实验的效果更好。

网页制作实验报告2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本实例是要创建边框为1像素的表格。

  二、仪器用具

  1、生均一台多媒体电脑,组建内部局域网,并且接入国际互联网。

  2、安装windows xp操作系统;建立iis服务器环境,支持asp。

  3、安装网页三剑客(dreamweaver mx;flash mx;fireworks mx)等网页设计软件;

  4、安装acdsee、photoshop等图形处理与制作软件;

  5、其他一些动画与图形处理或制作软件。

  三、实验原理

  创建边框为1像素的表格。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 在文档中,单击表格“”按钮,在对话框中将“单元格间距”设置为“1”。

  2) 选中插入的表格,将“背景颜色”设置为“黑色”(#0000000)。

  3) 在表格中选中所有的单元格,在“属性”面版中将“背景颜色”设置为“白色”(#ffffff)。

  4) 设置完毕,保存页面,按下“f12”键预览。

  五、实验结果

  六、讨论与结论

  本实验主要通过整个表格和单元格颜色的差异来衬托出实验效果,间距的作用主要在于表现这种颜色差异。表格的背景颜色和单元格的背景颜色容易混淆,在实验中要认真判断,一旦操作错误则得不到实验的效果。“表格宽度”文本框右侧的表格的`宽度单位,包括“像素”和“百分比”两种,容易混淆,要充分地理解这两种单位表示的意义才能正确地进行选择,否则就不能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设置错误就会严重影响实验效果。

网页制作实验报告3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本实例是要创建边框为1像素的表格。

  二、仪器用具

  1、生均一台多媒体电脑,组建内部局域网,并且接入国际互联网。

  2、安装windows xp操作系统;建立iis服务器环境,支持asp。

  3、安装网页三剑客(dreamweaver mx;flash mx;fireworks mx)等网页设计软件;

  4、安装acdsee、photoshop等图形处理与制作软件;

  5、其他一些动画与图形处理或制作软件。

  三、实验原理

  创建边框为1像素的表格。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 在文档中,单击表格“”按钮,在对话框中将“单元格间距”设置为“1”。

  2) 选中插入的表格,将“背景颜色”设置为“黑色”(#0000000)。

  3) 在表格中选中所有的单元格,在“属性”面版中将“背景颜色”设置为“白色”(#ffffff)。

  4) 设置完毕,保存页面,按下“f12”键预览。

  五、实验结果

  六、讨论与结论

  本实验主要通过整个表格和单元格颜色的差异来衬托出实验效果,间距的作用主要在于表现这种颜色差异。表格的背景颜色和单元格的背景颜色容易混淆,在实验中要认真判断,一旦操作错误则得不到实验的效果。“表格宽度”文本框右侧的表格的宽度单位,包括“像素”和“百分比”两种,容易混淆,要充分地理解这两种单位表示的意义才能正确地进行选择,否则就不能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设置错误就会严重影响实验效果。


低分子聚丙烯酸钠实验报告-实验报告3篇(扩展6)

——解剖实验报告3篇

解剖实验报告1

  一、 实验名称:鸡的解剖

  二、 试验时间:20XX年X月XX日

  三、 实验地点:动医楼

  四、 使用器械:镊子(不带齿)、手术刀、手术剪

  五、 解剖程序:首先把鸡处死,方法是:在鸡的颈部靠近头处开口放血致死;然后解剖

  六、 观察内容

  1. 嗉囊:食管的膨大部,位于叉骨之前,直接在皮下,偏右

  2. 腺胃:纺锤形,在肝左右两叶之间的背侧

  3. 肌胃:紧接与腺胃,近圆形,呈暗红色

  4. 十二指肠:位于腹腔右侧,前端与肌胃相接,灰白色,管状

  5. 空肠:前接十二指肠,后接回肠,灰白色,管状

  6. 回肠:前接空肠,后接结直肠,夹在两条盲肠之间,灰白色,管状

  7. 结直肠:很短,前接回肠

  8. 胰腺:夹在十二指肠降升支之间,淡黄色,长条形

  9. 肝:位于腹腔前下部,暗褐色,分左右两叶,右叶有一绿色胆囊

  10. 法氏囊:位于鸡的泄殖腔的背侧,是泄殖腔的一个盲囊

  11. 气管:较长而粗,半透明管状,位于皮下,偏右,进入胸腔在心基上方分为两个支气管

  12. 鸣管:位于气管与支气管交叉处,分外鸣膜和内鸣膜,禽类的发声器官

  13. 肺:位于胸腔背侧,扁*四方形

  14. 心脏:位于胸腔前下方,心基朝向前方,椎体形

  15. 肾:位于综荐股两旁和髂骨内面,红褐色

  16. 卵巢:位于左肾前部肾上腺的腹侧,上有发育着的大小不一的黄色卵泡

  17. 输卵管:分为:漏斗部,壶腹部,峡部,子宫,*五部分 壶腹部:*部位

  壶腹部:产生蛋清的部位

  峡部:形成蛋壳膜

  子宫:形成蛋壳及其色素

  *:在蛋壳外面形成少量灰质

  18. 髂腓肌:相当于臀股二头肌,位于髂骨脊,以圆腱止于腓骨

  19. 坐骨神经:位于髂腓肌下面,体内最粗大的神经,白色,线状

  七、 体会:通过这次解剖实验课,我对鸡的一些组织和器官有了一

  定的了解,也掌握了相关的一些知识。最重要的是在上课的过程中体会到了乐趣。在外人看来也许解剖课很没意思,但在老师的讲解下,我们不仅掌握了知识,也获得了乐趣。

解剖实验报告2

  实验目的

  麻醉小白鼠

  实验方法以及操作

  1.小白鼠取拿方法 提尾

  2.麻醉剂 1%戊巴比妥那 (0.5ml/100g体重+0.5ml)

  3.注射位置 小白鼠腹中线与一侧后肢连线的1/3处进针

  4.注射方法 45度角度进针,进针后回针筒以检验针头位置是否合适。如果感到会有阻力,且回抽出气泡为正确。

  实验结果

  小白鼠成功被麻醉

  讨论分析

  1、称出小白鼠的体重,按比例来抽取适量戊巴比妥钠溶液

  2、由一人提起小白鼠的尾部,并控制住小白素另一个同学打针,回抽并注射溶液。若回抽阻力很大,且松手后,针筒会还原,则可能插入到肌肉中;若抽出血,则可能插入肝脏中。

  3、成功麻醉后,由第三个同学做好标记。

  4、洗手。

  5观察小白鼠情况。

  思考题:如何完成一个好的动物麻醉?

  1、麻醉剂的取量要精确。

  2、打针的位置要准确。

  3、操作时要稳,且45度角注射。

解剖实验报告3

  一、实验名称:羊的解剖

  二、报告人:XXX

  三、试验时间:20XX年XX月XX日

  四、实验地点:牧医楼一楼

  五、操作:XXX

  六、老师:张书松

  七、使用器械:镊子(带齿)、手术刀、手术剪刀、骨钳、止血钳

  八、解剖程序:首先把羊处死,处死方法:在羊的颈静脉沟处开口,在颈静脉沟深处找到颈总动脉,在颈总动脉上开口放血,使羊致死;然后进行解剖观察

  九、观察内容:

  1.肩带肌:躯干与前肢连接的肌肉,大多为板状肌,起于躯干止于前肢的肩胛骨和肱骨

  2.斜方肌:扁*的三角形肌,位于肩颈上半部的浅层,其作用是提举、摆动和固定肩胛骨

  3.菱形肌:在斜方肌和肩胛软骨的深面,起点同斜方肌,止于肩胛软骨的内侧面。起作用为向前上方提举肩胛骨

  4.背阔肌:位于胸侧壁的上部,三角形大板状肌

  5.臂头肌:位于颈侧部浅层,长而宽的带状,起于枕骨、颞骨和下颌骨,止于肱骨嵴;作用:牵引前肢向前,伸肩关节,提举侧偏头颈

  6.肩胛横突肌:呈薄带状,起于环锥翼,止于肩峰部的筋膜

  7.腹侧锯肌:大型的扇形状,下缘呈锯齿状,位于颈、胸部的外侧面

  8.膈:位于胸、腹腔之间,呈圆顶状突向胸腔,上面有3个孔:

  ①主动脉裂孔

  ②食管裂孔

  ③腔静脉孔

  9.腹外斜肌:为腹壁肌的最外层,以肌齿起于第5至最后肋骨的外面

  10.腹内斜肌:位于腹外斜肌深层,肌纤维向前方,起于髋结节,止于腹白线,呈扇形向下方扩展

  11.臀股二头肌:长而宽,位臀股部的外侧。起点分为两头椎骨头起于荐骨和荐结节阔韧带;坐骨头起于坐骨结节,下方有坐骨神经

  12.肋间外肌:位于肋间隙的浅层,起于前一肋骨的后缘,肌纤维斜向后下方,止于后一肋骨的前缘。作用向后方牵引肋骨,使胸廓扩大,引起吸气。

  13.肋间内肌:位于肋间外肌的深层。起于后一肋骨的前缘,肌纤维斜向前下,止于前一肋骨的后缘。作用:向后方牵引肋骨,使胸廓变小,帮助呼气.

  14.胃:羊的胃为复胃,分为:

  ①瘤胃:最大,约占4个胃总容积的80%,呈椭圆形

  ②网胃:4个胃中最小,呈梨形

  ③瓣胃:约占4个胃的7%或8%,呈两侧稍扁的圆球形

  ④皱胃:约占4个胃的8%到7%,呈一端粗一端细的`弯曲长囊其中瘤胃、网胃、瓣胃称前胃,内无腺体;皱胃称为真胃,内有腺体

  15.肠:分为:十二指肠、空场、回肠、盲肠、结肠、直肠

  16.心脏:位于胸腔纵膈内,夹在左右两肺之间,略偏左侧,呈倒圆锥形

  17.肺:位于胸腔内在纵膈两侧,左右各一,右肺通常较大,粉红色,呈海绵状,质地柔软,富有弹性

  18.肾:实质性器官,左右各一,略呈豆形,红褐色,位于腰椎下方


低分子聚丙烯酸钠实验报告-实验报告3篇(扩展7)

——纸杯旋转灯实验报告-实验报告

纸杯旋转灯实验报告-实验报告1

  有句格言说“首先发现水的绝不是鱼。”是的,同样道理,人类认识大气压强的存在经历了漫长的时间。能直立行走使用工具的人在地球上出现距今已有二、三百万年,可是直到360年以前的1643年才有托里拆利第一次揭示了大气压强的.真实存在,并测定了其值与76 cm高水银柱的压强相当。但是这一发现在当时并没有被广泛接受而流传,此后又过了11年,德国的格里克在马德堡做半球实验时还是使人们大为惊诧不已。

  而科学家们经过漫长的时间才得出的结论,其实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就可以证明——覆杯实验。

  需要准备的材料

  一张白纸,一个纸杯,水

  如何完成覆杯实验:

  将纸杯里倒满水,在纸杯上放置一张白纸,然后将纸杯倒过来

  实验效果:

  虽然纸杯倒了过来但水并没有洒出

  原因:

  当倒转杯时,由于水的重力关系,纸片稍稍向下凸出,杯内空气的体积增大,压强也就变小,小于外界的大气压,所以大气压把水给托住了。

  结论:

  空气中含有大气压。


低分子聚丙烯酸钠实验报告-实验报告3篇(扩展8)

——苗圃学实验报告

苗圃学实验报告1

  第一部分

  一、 嫁接(切接)并栽种嫁接苗

  材料和用具:

  材料:国槐的根作为砧木,红花刺槐的枝条作为接穗

  器材:剪枝钳、芽接刀、绳子(绑接口用)、铁锹

  操作步骤:

  1、在工人和老师的帮助下每组取回嫁接用的砧木和接穗,每个小组小员分得一个;

  2、削接穗,在红花刺槐接穗的下部芽的背面下方1cm处切削,削掉1/3的木质部,削面应*直,再在削面的背面下端斜削一个小削面,稍削去一些木质部;

  3、切砧木,用剪枝钳将国槐根的上部剪*,在砧木直径外侧带木质部垂直下切,切口深度2-3cm;

  4、插接穗,插入接穗,使其长削面两边的形成层和砧木切口两边的形成层对准、贴紧,如果砧木粗而接穗细,必须保证有一边的形成层对准。插接穗时上端留白2-3mm;

  5、绑缚,用绳子将接口部位绑紧,特别是在上端伤口部位应注意绑严,以免下雨时雨水浸入是木质部腐烂。

  6、栽种,小组为单位将嫁接好的红花刺槐的苗木栽种到大田*床中,栽种时注意对其,种好、踩严后浇水。

  二、移栽

  材料和用具:

  材料:嫁接过的红花刺槐、红瑞木

  器材:铁锹、开沟器、锄头

  操作步骤:

  1、休整床面,班级同学合作制作低床,最后使床面低于床边15-20cm,用锄头将床面的土层犁*,方便种植;

  2、挖低床的同时一部分人去挖出需要移栽的红瑞木以及嫁接过的红花刺槐;

  3、对红瑞木的枝条进行修剪,剪去生长畸形的枝条,留下生长形态较好的枝条;

  4、在低床面中间拉两条线,两线相距30cm,沿线栽种红瑞木,横向两株间的距离大约为50cm,整齐栽种40棵。

  5、在床面中剩余的部分用开沟器拉出3条沟,在其中种植嫁接好的红花刺槐,横向两株间的距离约为15cm;

  6、全部移栽好后踩实、浇水

  第二部分

  一、参观组培实验室

  二、高床播种

  材料和用具:

  器材:铁锹、锄头、开沟器

  操作步骤:

  1、在划定好的床面边界内侧距其越20cm处拉一条直线,在该直线和边界线之间挖土,形成一条沿床面的长沟,挖出的土堆放在床面中央;

  2、用锄头将床面上的土犁*犁细,使其均匀地分布在床面上,形成一个播种*面;

  3、用铁锹休整床面边缘,使其成为一个规则的矩形播种高床;

  4、用开沟器在种植床面上竖排拉沟,相邻两沟间相距越5cm(操作时应尽量缩小距离);

  5、在开出的沟中均匀地播种种子,并用两侧的土将沟埋上;

  6、最后在床面上撒一层薄薄的细土(土层不能过厚,否则种子不能萌发)

  第三部分

  一、扦插

  材料和用具:

  材料:红瑞木扦插苗

  用具:剪枝嵌、铁锹、锄头、水桶

  操作步骤:

  1、在分配好的地面上制作低床(方法同之前的低床制作);

  2、在制作低床的同时,安排两名小组成员剪红瑞木的扦插苗,剪时在芽下端1cm左右处斜剪,增大剪口面积,一使其在扦插后能吸收更多水分,同时剪口靠近芽,有利于生根。上端应在芽上部2cm左右处剪段,剪口面积应尽量小,以减少水分蒸发量,扦插苗的长度大概在10~15cm;

  3、低床制作好后用锄头将床面犁*,往低床中浇水;

  4、水完全渗透后在床里拉3条线,以便扦插整齐;

  5、两人合作,一人负责在地上插孔,一人将扦插苗插入孔中,注意,要将扦插苗斜着插人,以使其垂直生根,移载时方便取苗,插入深度为扦插苗长度的1/2~2/3;

  6、扦插好后,在床面上覆盖上薄膜,将其四周压严。

  二、芽接

  材料和用具:

  材料:山桃(作砧木)、榆叶梅

  用具:刀、胶条

  第四部分

  一、低床播种:

  材料和用具:

  材料:元宝枫种子

  用具:铁锹、锄头、开沟器、尼龙绳

  操作步骤:

  1、整地,做出低床;

  2、用开沟器在低床中竖排拉沟,相邻两沟尽量靠近;

  3、在每条沟中播种6粒元宝枫种;

  4、将播好种子的沟盖好,然后覆盖一层细土;

  二、垄播

  材料和用具:

  材料:山杏种子

  用具:铁锹、小铲子、打孔器

  操作步骤:

  1、整地,做垄;

  2、用小铲子休整垄面及两侧;

  3、用打孔器在垄面上打两排孔,两排孔相互错开呈等腰三角形;

  4、在每个孔中播种一颗山杏种子,并将孔埋好;

  5、在垄面上覆盖一层细土

推荐访问:实验 报告 聚丙烯 低分子聚丙烯酸钠实验报告-实验报告3篇 低分子聚丙烯酸钠实验报告-实验报告1 聚丙烯酸钠的制备实验报告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