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感 (完整文档)

时间:2023-04-16 18:00:06 来源:网友投稿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感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感摘要:数感是人们的一种基本教学素养,是学生认知教学对象进而成为数学气质的心智技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结构变量。本文中主要介绍了怎样培养小学生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感 ,供大家参考。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感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感

  摘

  要:数感是人们的一种基本教学素养,是学生认知教学对象进而成为数学气质的心智技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结构变量。本文中主要介绍了怎样培养小学生的数感。

  关键词:培养

  小学生

  数感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6-0235-01数感作为一个全新的学习内容,在《教学课程标准》中首次提出,并指出数感是对指数的含义、计算技能、数的顺序大小、数的多种表达方式、模式、数的运算及结果的准确感知和理解等。其主要表现形式为:“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式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

  数感是人们的一种基本教学素养,是学生认知教学对象进而成为数学气质的心智技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结构变量。培养学生的敏感,可以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社会,体验现实,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用不同的方法思考和解决问题,这无疑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随着数感的建立、发展和强化,学生的整体数学素养也会有所

  提高。

  数感来自于数学实践活动,又指导数学实践活动。它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沉淀的过程、积累的过程。那么,教师如何在不断的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对数的充分感知、感应和感受中,发展学生的数感呢?下面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联系生活体验,建立数感

  布鲁纳强调:“数学知识不是一个简单的结果,而是一个过程。”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也决定了在他们认知活动中的思维正经历着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而许多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头脑中不能很好地建立表象更不能真正理解知识的内涵和概念的本质属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采撷多生活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建立数感。

  例如:带领学生去操场走走、测测、量量,让学生感受50米、100米、400米的长度,1平方米、一公顷的大小;到学校食堂去看看、称称、估估各类蔬菜及肉的重量,感受100克、1千克、10千克的实际重量等等,这些活动深受学生们的喜爱,不仅可以获得数感的启蒙,还能培养学生“亲数学”的行为,对数学学习充满乐趣。

  二、自主实践探究,体验数感

  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

  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各种形式的探索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建立良好的数感。

  教育家夸美钮斯有句名言:“教一个活动的最好方式是演示。”弗莱登塔尔把这一思想进一步发展为“学一个活动的最好方式是实践”。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索性学习方式。“数感”主要不是通过传授得到培养的,重要的是让学生自己去感知、发现和探索,使他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更多地接受和经历有关情境和实例,在现实背景下感受体验,从而更具体、更深刻地把握数的概念,强化数感。

  三、通过分析比较,发展数感

  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不仅是理解数的需要,同时也会加深学生对数的实际意义的理解,使学生在比较中有了多、少、多一些、少一些、相对于这样的几倍的认识,使数感得到发展。例如,在进行大数目估算的教学时,教师请学生们试着估算一下一页报纸上有多少个字?一摞纸有多少张?一把瓜子有多少颗?全校有多少名学生?体育馆有多少个座位?全校学生人数与体育馆座位数有什么关系?学生在估算时很少有人会凭空估计,大多数学生都能自觉地把要估计的数平均分成若干份,数出其中的一份是多少,再看大数相当于一份数的几倍,体会了大数的多少,同时也了解大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在这样的估算训练中,学生估算能力逐步提高,能够见到生活中的事物,很快和数建立起联系,体会数的大小、多少的实际意义,对数的感知能力也会逐步提高。

  因此,在学生对数有了初步的体验时,通过比较才会使学生加深对数的理解,体会倒数的大小、多少不同。能够以小数感知大数,以及辩证地看待一个数,从而使学生的数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四、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数感

  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人人参与学习的过程,它不仅能发掘个人内在的潜能,还能培养集体合作精神,人人可以尝试成功的喜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互相启发、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从而促进数感的形象。

  五、解决实际问题,升华数感

  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说过:“从学生生活经验中举出的例子,将有助于他们把所学的概念跟日常生活中十分熟悉的事物之间建立联系起来。”只有当学生把所学的知识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才能更好的掌握知识、内化知识。因此,培养学生的数感还要让学生更多地接受和理解现实问题,有意识地将现实问题与数量关系建立起联系。要使学生学会从现实情境中提出问题,选择恰当的方法解决问题,并对运算结

  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这就需要具备一定的数感,同时也使已经具备的数感得到强化。例如,在一节实践活动课中,教师创设情境,如:春来了,同学们最想做的是什么事情呢?“春游”。学生齐声回答。在组织春游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哪些问题?或者你能用数学知识解决什么问题?同学们纷纷想出了很多问题,有租车问题、购票问题、计算耗油量的问题、根据路程与速度估算时间的问题,设计线路的问题??学生从多角度考虑,设计了许多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对自己设计的方案的合理性做出解释。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们不断完善自己对原有知识的理解与认识,并不断构建对社会生活及知识本身新的意义,使学习与真实的实践有效地联系起来,强化数感。

  有良好数感的人,在需要数感发挥作用的时候,它便会自然出现。特别是在新授课过后,良好的数感可以帮助学生深化知识,进行综合运用,从而达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而要达到这一个境界,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如,在教学“利息的计算后”,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假如你有1000元压岁钱,你准备怎样存?为什么?多数学生算了一年期、两年期??的存款利息,提出各自的存法,并能说出其中的理由。有的学生提出,我拿出300元资助一名贫学生,700元存银行,所得的“利息(效益)”远不止银行的利息;有的学生提出买保险等。这时,教师只要适当地引导,不仅可以让学

  生掌握关于利息的知识,而且可以深化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概念,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总之,数感是一个崭新的学习内容,它需要教师在长期的教学中,创造性地运用教材、使用教材,把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对数学的感知能力作为数学的终极目标。

推荐访问:浅谈如何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感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感 小学生 培养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