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7篇

时间:2023-04-30 08:42:02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关于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

  关于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从目前看,在我省、我市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中,县域经济还是一个薄弱环节。特别是像××这样的欠发达县份,县域经济发展还有许多困难和问题亟需解决。

  概括地说,这些困难和问题突出表现为“一旧、三难、四制约”。

  一旧,就是从干部群众的思想看,观念还比较陈旧。虽然我们一再强调解放思想,也一直在解放思想,但由于受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还存在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保守观念,缺乏敢闯敢试、敢拼敢干的工作劲头;还存在有多少钱办多少事、有什么条件干多大事的等靠思想,发展的办法不多,解决问题的途径不宽;还存在肥水不流外人田的传统思维,排外排新的现象比较普遍;还存在小富即安、小富即满的小农意识,快发展、大发展的愿望不强烈;还存在只讲问题、不讲潜力,只谈劣势,不看优势的畏难情绪,奋发有为、干事创业的氛围还不十分浓厚。

  三难,就是从县域经济运行的表象看,有三个方面的难题急需突破。一是经济结构调整难。实践看,由于受政策、机制、市场、地缘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县域经济结构调整在短期内难以有大的突破和质的飞跃,农业大、工业小、三产弱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导致县域经济发展动力不足,后劲不大。以××为例,2005年全县一、二、三产业比仅从2002年的66.1:9.5:24.4:调整为60.6:11.3:28.1。第一产业仍占有很高的比重,农业经济特征明显;第二产业优势不够突出,特别是投资超亿元,利税超千万的,能够拉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大项目还寥寥无几;第三产业比重上升虽然较快,但因起步晚,多以传统服务业为主,没有

  形成规模,不足以拉动整体经济发展。二是财政经济运行难。由于财源建设滞后、刚性支出增多,以及现行分配体制不合理等诸多问题的影响,县级财政仍然普遍窘困,大部分县市仍然要靠省财政转移支付度日,难以拿出财力搞建设、谋发展,给群众办好事实事。我们××10个县(市区)有8个县(市区)靠财政转移支付过日子。我们××就是其中的一个。2005年全县全口径财政收入仅为4058万元,而工资支出就达到1.2亿元,如果没有省里的转移支付,我们连保工资、保稳定都很难做到。这样的财政,根本拿不出钱来发展经济,甚至连招商引资上项目的前期费用都拿不出来。三是乡村债务化解难。这是阻碍和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症结性历史遗留问题。从我们××看,到2005年年末,全县乡村两级债务高达2.5亿元,村均180多万元,76个行政村大部分为空壳村。作为村级主要收入来源的机动地,在2000年化解村级债务时,大多数都已抵顶债务。国家“一免三补”政策的出台,村里又将剩余的机动地补给了回来要地的农民。这样村里已经没有收入来源,根本拿不出钱来偿还债务。而且省里出台的奖励政策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很难执行。这些债务,不仅严重束缚乡村经济发展,而且影响到社会稳定,急需解决。

  四制约,就是从县域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看,存在四个方面的制约性因素。一是金融体制制约着县域经济发展。由于银行惜贷慎贷,并且上收贷款管理权限,撤并营业网点,使得县域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资金严重短缺。以××为例,2005年,全县贷款余额仅为13.3亿元,其中中小企业贷款寥寥无几。今年建设银行又要被撤销,××县又将失去一个商业银行。二是行政权力分配政策制约着县域经济发展。现在看,越来越多的政府执法部门实行了“三权在上”、垂直管理,而且上收的趋势越来越严重。这对于承担着县域经济发展责任的县级政府来说,进

  一步增加了行政管理难度,在很多问题上,没有自主决策的权力,在许多领域处于空壳无权管理的境地。县里上项目、干点事,几乎都得向上报批、交费,降低了行政效率,增加了行政成本,弱化了县级政府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三是国有企事业单位改革滞后制约着县域经济发展。由于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改革省里没有明确说法,县里无法对一些关门倒闭的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进行改革,对职工也无法进行妥善安置,带来了诸多的社会矛盾。比如,我们绥棱水利系统的水利钻井队,已经倒闭多年,但由于是自筹自支的事业单位,不管是职工并轨,还是养老保险,哪条政策职工都靠不上,遗留问题无法解决,引发职工上访告状。再有就是以国有林场为代表的政策性比较强的国有企业,包袱沉重,发展无力,改革已是势在必行。但由于受政策制约,即使有好的出路,现在也无法进行推进。四是人力资源素质低制约着县域经济发展。现在看,人才短缺、科技落后、人员素质较低,已经成为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一方面,由于县域内工作和生活条件不如大城市,大学生毕业后到县工作的比较少,既使回到县里的`,由于工作、生活条件所限,流失的问题也比较严重,县域经济急需的科技型人才、管理型人才都十分匮乏。以我县为例,全县各级各类人才有7813人,其中,实用技能型人才仅有2188人,管理型人才仅有78人,远远不能满足各行各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城乡劳动力科技文化素质不高,文盲、半文盲、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约占劳动力总数的20%,城乡8618户贫困户中,有近60%的贫困户是因为科技文化素质低、没有一技之长而导致贫困的。

  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必须在方方面面予以扶持,尤其要在体制、机制上采取超常措施,破解县一级无力解决的难题,为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1、要赋予县级更多的发展自主权。按照能放则放、权责统一的原则,参照

  10强县扩权的标准,对所有县市都合理地扩大经济管理权限,赋予县级政府更大的发展自主权和决策权,增强县级政府统筹城乡发展的经济调控能力。同时,在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国有林场等企业改革上,出台明确的政策意见,指导县级结合实际进行操作。

  2、要进一步改革财政管理体制。要按照财权与事权相适应的原则,提高县级收入分成比例,充实和增强县级财政实力,以此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壮大。继续加大省对县转移支付力度,重点向财政弱县进行倾斜,以缓解县级财政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的压力。同时,凡是国家出台的减收增支因素,对享受转移支付的县份,应全额给予补助。

  3、要进一步完善化解乡村债务的奖励政策。现行的奖励政策只考虑到偿还公益事业发展方面的债务。对此,建议上级出台更宽松的奖励政策,对于垫付税款、兴办公益事业方面的债务应全部由国家承担。对于其它债务按一定比例奖励。同时,还应该针对乡村两级回收债权问题,出台相应保护政策,以增强自我还债能力。

  4、要加大对县域经济发展的资金投入力度。重点要改革金融体制,稳定县级金融机构,增加县级分支机构授权、授信范围,实行存贷挂钩,存款增量要大部分用于支持当地县域经济发展。同时,要创新开展中小企业贷款的激励机制,在机构设置、信用评级、贷款管理等方面适应中小企业对金融服务的需求。

  5、要加大对县级上项目的扶持力度。建议省里在项目的摆布上,重点向县一级倾斜,特别是向我们××这样经济欠发达的县份倾斜,使县域经济尽快发展壮大起来。同时,在项目启动资金等方面也要给予一定的扶持,使大项目、好项目能够真正落户县级,增强县域经济的发展后劲。

  6、要大力营造发展县域经济的良好氛围。要把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作为省委、省政府及其部门的日常工作,在资金、项目、人才、政策等方面给予县域经济实质性的扶持。尤其要加快省直部门的职能转变,简化审批手续,提高办事效率,真正从县域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开展优质服务。

  关于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县域经济的概念及县域监测

  (一)县域经济的概念

  县域是一个行政区划概念,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它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具有政治、经济、文化、公共服务、社会服务等综合能力,其活动涉及到生产、流通、消费、分配各环节和一、二、三产业各部门。

  (二)县域监测范围

  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评是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性评价,县市和城区分别进行,全省共107个县市区,2014年为24区83县市,我市为1区(临渭区,高新区和经开区包含在临渭区)10县市(华县、潼关、大荔、合阳、澄城、蒲城、白水、富平、韩城、华阴,卤阳湖包含在蒲城);2015年为25区82县市,我市仍为1区10县市;2016年为27区80县市,我市为2区9县市,华县撤县设区成华州区,列入城区监测范围。

  (三)县域监测指标体系

  监测指标体系分经济发展指标、经济结构指标、民生发展指标、生态环境指标、社会和谐指标五大类,其中县市93项基础指标33项考核指标,城区71项基础指标28项考核指标。指标涉及市卫计局、市教育局、市文广新局、市综治

  办、市水务局、市人社局、市住建局、市财政局、市环保局、市公安局、市安监局、市农发办、市统计局、人民银行渭南支行14个部门或单位。

  二、我市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一)“十二五”县域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1、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十二五”期间,全市县域经济稳步发展,2015年10个县市生产总值达到1145.62亿元,是2010年的1.83倍,其中工业增加值538.78亿元,是2010年的1.92倍,占生产总值的47.0%,较2010年提高了2.3个百分点。2015年临渭区生产总值306.81亿元,是2010的1.77倍,其中工业增加值83.64亿元,是2010年的1.46倍,占生产总值的27.3%,较2010年下降5.7个百分点。

  2、投资规模再创新高。五年来,在民生工程、基础设施建设、支柱产业及重点项目的带动下,县域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投资总量持续扩张,经济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十二五”期间,10个县市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246.97亿元,是“十一五”的4.39倍;临渭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03.71亿元,是“十一五”的3.59倍。

  3、消费市场日趋活跃。“十二五”以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发展的加速,各县市区紧紧围绕一系列惠民促消政策,进一步改善消费环境,着力激活农村市场,挖掘消费潜力,居民消费持续升温,消费品市场日趋活跃。“十二五”期间,全市10个县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31.79亿元,是“十一五”的2.24倍;临渭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0.14亿元,是“十一五”的2.38倍。

  4、民营经济蓬勃发展。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各县市区认真贯彻落实中省

  关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民营经济迅猛发展,已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呈现出加快发展,活力显现,结构趋优的发展态势。“十二五”期间,全市10个县市非公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10年的43.6%提高到2015年的48.6%,提高了5个百分点;临渭区非公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10年的44%提高到2015年的49.4%,提高了5.4个百分点。

  5、城乡居民收入提高。随着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各项惠民政策的逐步落实,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加。2010年11个县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不足20000元,2015年县市区均超过23000元,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仅1个县市区超过5000元,为5854元,2015年11个县市区均超过7000元。

  6、财政收入继续增加。随着县域经济的发展,加上价格和政策因素的影响,近年来县域财政收入持续增加。“十二五”期间,全市10个县市累计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15亿元,是“十一五”的2.95倍;临渭区累计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7.94亿元,是“十一五”的3.39倍。

  (二)“十二五”县域监测综合排位情况

  1、综合排位偏后,且呈后退之势。从下表可以看出,2011年外,其它各年排在40位以后的县市均在5个及以上,县市在全省综合排位整体偏后,且呈后退之势,2015年,我市10个县市在全省82个县市中排在60位以后的有6个(华县、潼关、大荔、合阳、澄城、白水),2010年仅大荔排60位后。临渭区2010年在全省排19位,2012年上升到13位,之后连续下降,2015年又降到19位

  (三)2016年县域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2016年9个县市实现生产总值1064.16亿元,同比增长8%,其中工业增加

  值423.74亿元,增长7.1%,非公增加值552.14亿元,占生产总值的51.9%;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92.74亿元,增长11%;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7.22亿元,增长13.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在25000元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在8000元以上。2个区实现生产总值420.9亿元,同比增长8.4%,其中工业增加值139.04亿元,增长6.3%,非公增加值188.05亿元,占生产总值的44.7%;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40.82亿元,增长17%;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8.6亿元,增长14.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在26000元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在9000元以上。

  三、县域经济发展及监测中存在的问题

  1、县市差异较大,发展两极分化严重。受地理区位、资源禀赋、经济基础以及改革开放力度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县市发展差异较大。一是从综合排位来看,2015年我市排位最好的韩城在全省排第2位,排位最差的澄城排第74位。和2014年比较,渭南进位最多的是蒲城,前进了3位,进退位居全省第21位,退位最多的是潼关,后退了17位,其次是大荔,后退了15位,退位幅度分别居全省第2位和第4位,按进退位分别居全省81位和79位。二是从经济总量来看,2015年生产总值最高的县市达311.29亿元,而最低的仅为36.55亿元,二者相差274.74亿元;地方财政收入最高的县市超过18亿元,最低的刚过2亿元,相差16亿元以上。三是从发展速度来看,2015年生产总值增速最快的县市增长10.5%,最低的县市仅为6.0%,相差4.5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增速最高的县市增长13.3%,最低的县市下降12.5%,相差悬殊。四是从2016年主要数据来看,GDP增长最快的韩城增长11.7%,最慢的华阴仅增长0.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最快的韩城增长31.6%,最慢的澄城下降30.9%,华阴下降30.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韩城最高,达29784元,合阳最低,仅25495元,相差4289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韩城最高,达12400元,澄城最低,仅8302元,相差4098元。

  2、发展思路不清,特色经济未成规模。一些县市对特色产业的发展没有做出规划,缺乏具体的产业政策导向,忽视区域特色经济的基础,目前各县市发展特色不明显,生产经营的基本方式仍然是以“初加工—销售”为主的粗放式经营,传统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仍占渭南县域经济的主导地位,新的特色产品、优势产业不多,产品单一,产业结构趋同,产业链条短,高附加值产品少,具有县域地方特色的主导产业和品牌少且规模小,经济发展缺乏特色。

  3、产业结构不优,转型升级步伐缓慢。我市县域经济发展的原始积累较少,对资源能源的依赖性较强,随着矿产资源的不断开发,资源在逐步减少,经济发展将面临资源枯竭的现实。一方面,服务业占比偏低。2015年全市县域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5.6:50.6:33.8,一产占比偏高,三产占比较全市平均水平低1.5个百分点,县域服务业发展明显不足。另一方面,高附加值产业发展滞后。第一产业中,设施农业起步较晚,附加值偏低的种植业占比较高,工业中以资源为主的重工业占比较大,工业对资源的依赖性过强,产业链短,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等传统服务业占比较多,现代服务业占比偏少。

  4、产业类重大项目少,发展资金保障不力。项目方面,一是特大项目少,特别是影响当地生产力布局、提升核心竞争力、投资额在10亿以上的特大型项目不多,产业类的大项目就更少;二是科技项目少,普遍存在创新力度不够、科技含量不高、自主开发不强的问题,表现为自主品牌不多、终端产品不多、产品附加值不高,高新技术企业少。资金方面,一是县域经济发展滞后,财力不足,投入主要依赖于国家政策性投资项目和招商引资,自身造血功能严重不足,县乡两级政府公共产品供给的压力较大,用于发展的投入不足,资金缺口大,保障程度不高;二是县域企业“贷款难”和“难贷款”现象依然普遍,以中小企业为主的县域企业很难得到商业银行的信贷支持,而农村信用社又难以满足县域中小企业和农民的贷款需求。

  5、二、三产业发展滞后,导致城镇化水平整体偏低。城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工业化,没有工业化发展,城镇化是不可能实现的,而工业化又影响第三产业发展。农村二、三产业的缓慢发展,使城镇化发展任务十分艰巨。虽然城市扩容及撤乡并镇使城镇化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从整体来看,渭南的城镇化水平依然较低。一方面,渭南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较弱,属典型的大市弱中心,中心城区辐射带动作用不强。另一方面,小城镇建设尚处于初期阶段,镇区规模偏小,基础服务设施相对落后,对农村人口城市化的拉力与推力不足,城镇对农村的辐射、集聚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2015年全市县市城镇化率为40.8%,较全市水平低1个百分点,10个县市中,城镇化率最高的为60.16%,其次为54.67%,其它8个县市均在40%左右,城镇化整体水平偏低。

  6、2016年度部分指标完成情况很不乐观。近两年,我市部分县市县域监测综合排位靠后,个别县市排位大幅度下降,而且从2016年主要指标完成情况来看,部分指标不理想,如,2016年全市6个县市区生产总值增速低于全市平均水平(7.5%),其中澄城仅增长1.4%,华阴仅增长0.1%;3个县市区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其中澄城、华阴降幅超过10%;7个县市区地方财政收入较上年下降,其中6个降幅超过20%,白水降幅超过50%;3个县市区污染物排放未减反增,等等,这些都将影响2016年监测排位,受其影响,部分县市排位可能下滑,应引起高

  度重视。

  7、一些县市和部门对县域监测工作重视不够。一些县市领导对县域监测工作不够重视,心中无数,在县域经济发展上思路不清,放任自流。一些部门的领导对县域监测工作认识不到位,认为县域监测工作是统计部门的事,和本部门没有关系,不重视监测工作;个别部门指派一些不懂业务的人员来应付,业务人员业务不精通,报表差错多;有的业务人员缺乏责任心,对数据查询不理不睬,直接影响监测工作。

  四、抓好县域监测考评工作、加快发展县域经济的建议

  1、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夯实责任。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县域监测工作,相关部门要明确负责县域监测工作的领导和具体报表人员,并严格执行县域监测报表制度,认真填写监测报表,准确及时地上报监测报表。各县市区要认真分析本县市区在全省县域监测考评中的排位情况,并提出改进措施,同时要积极督促本县市区相关部门,认真完成县域监测报表,确保监测工作顺利进行。

  2、建立完善制度,推进监测工作。一是建立全市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评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为协调解决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评工作中的突出问题,搞好县域监测考评工作,推进我市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建议建立全市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评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二是尽快出台加强全市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评工作的意见。为了进一步搞好县域监测考评工作,实现追赶超越,建议尽快出台加强县域监测考评工作的意见,加大考核奖惩力度,切实加强县域监测考评工作。

  3、立足县域实际,发挥各自优势。特色是品牌、是市场、是竞争力。发展县域经济要立足县情,在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少我多、人多我特上下功夫,整合利用县域内资源优势,做好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形成从资源利用到产业发展、从城镇开发到民生改善等完整的规划体系,突出特色,放大优势,培植强势,做到“一县一业”、“一乡一产”、“一村一品”,走出一条城乡统筹、产城融合、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发展之路,做亮特色经济。

  5、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狠抓重点项目建设。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开展区域联合,努力做好项目策划包装,全力以赴抓招商、抓项目,吸引更多优势资源和资金投入,招大引强,以强带弱,以大促小,引进更多的外部资金和产业类重点项目。二是狠抓重点项目建设。积极改善银企关系,规范担保行为,夯实融资平台,激活民间资本,充分发挥金融、担保、城投及民间资本的潜能,突破资金瓶颈。加快重点项目进度,对于已开工的项目,协调好项目建设中的问题,加快建设进度;对处于报批审批阶段的项目,要加快完善手续;对年内应开工而未开工的项目,要加强督查,促使其尽快开工,确保项目建设进度。

  6、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速度与质量、效益,发展与民生、环境的关系,按照根本在特色、做大在规模、做强在品牌、关键在提升的发展思路,抓住产业转型升级的契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培育新兴产业。一是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围绕农民增收,以一村一品为抓手,积极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不断提高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集约化、集群化水平,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二是推进农村工业化进程。县域工业的发展,要以农业为基础,依托其资源优势兼顾自身的条件与特点,发展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的农产品加工业,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农业产业链,着力打造独具特色的新型产业基地,彻底改变矿产资源依赖型工业发展模式。三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加快现代交通物流、金融保险、服务外包、研发会

  展、信息咨询等生产性服务发展,重视发展文化休闲、职业培训、健身娱乐、社会养老、中介服务等生活服务业,提升城市品位,推进城镇化进程。

  关于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县域经济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但县域经济在其城镇化的进程中,面临诸多新的问题,本文试从县域经济发展的特征分析入手,针对县域经济发展中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旨在提高县域经济发展整体水平,调整经济布局,优化产业结构,推进县域农业产业化发展。

  关键词:县域经济;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8-0062-01一、县域经济的特征

  县域经济与其他类型的区域经济相比较,具有不同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第一,它是一种行政区划型区域经济,是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的区域经济。第二,它又是一种开放型区域经济。尽管县域经济是在县行政区域长期稳定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来的,但它不是封闭的“诸侯经济”,具有开放性。第三,它是一种既具有完整性、系统性,又具有地域特点的特色型区域经济。一般而言,县域经济是功能完备的综合性经济体系,县域经济活动涉及到生产、流通、消费、分配各环节以及一、二、三产业各部门。

  二、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县域经济布局不合理。由于规划意识较弱和规划手段的落后和人员素质的制约,长期以来缺乏对县域经济布局的合理规划,导致县域经济布局不合理,工业分散布局的问题尤为严重。农村改革启动后,乡镇企业和村办企业的涌现,也是导致县域工业布局分散化的一个重要原因。长期以来,对县乡基层干部政绩

  的考核,经济发展指标占绝对权重。在这一指挥棒的引导下,县乡各类开发区和工业园区遍地开花,工业布局进一步分散。分散化的工业布局必然带来城镇化的分散,城镇规模过小,遍地开花,城镇化质量不高,而且难以发挥集聚效应,不利于产业的升级。

  (二)经济结构单一,产业层次低。建国以来,我国长期实行的是农业支持工业、农村支援城市的发展战略,政策的着力点和要素配置过度向大城市倾斜,致使工业化的二元特征十分鲜明。国家只注重城市工业(主要是大城市工业)的发展,而县域工业的发展基本被排斥在国家工业化整体发展规划之外,其发展难以得到明确的产业政策指导。除沿海部分发达县域外,大多数县域经济结构单一,产业层次较低,县域经济的结构性矛盾不仅来自于三次产业之间的失衡性比例结构,也来自于各次产业内部不合理结构。

  (三)县域经济科技含量不高。由于我国绝大多数的大中专院校和科研机构都布局在大中城市,国家科研经费主要流向了大中城市,对县域经济发展的科技投入严重短缺。布局在大中城市的大中专院校和科研机构其科研选题主要来自于大中城市,科研成果自然也主要投向大中城市,其培养的人才也主要留在了大中城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很难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得以体现。对大多数县而言,科技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支撑作用很不明显,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很低,科技储备匮乏,尤其是基础性成果储备更少。

  三、新形势下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

  我国的广大县域和县域经济是落实统筹城乡发展观的基本依托和主战场。城乡统筹的核心是改变城乡二元化结构,建立平等和谐的城乡关系。要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必须把重点放在城乡联系最紧密的层面———县域经济上。城乡统筹的许多政策措施也只有在县域经济层次上才更有针对性和时效性。从一定意义上说,县域经济发展的过程就是城乡逐步实现统筹、协调发展的实践过程。为此,县域经济在进行发展规划制定、政策措施的出台、经济结构与经济布局的调整优化时,应自觉遵循统筹城乡发展思想,切实做好以下工作。

  (一)调整县域经济布局,将县域经济发展与工业化、城镇化有机结合。受行政管理体制和地域范围的限制,县域经济发展战略和产业发展政策要在县域这个具体的地理空间中进行实施。如果产业布局与地理空间的具体情况不相适应,那么这些产业就难以取得预期的效益。合理的产业结构也难以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讲,县域经济布局比经济结构更重要。新形势下,调整县域经济布局,须要统筹规划,将县域经济发展与工业化、城镇化有机结合起来。在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改变目前普遍存在的工业企业布局分散化和小城镇分散发展的模式。要实现县域工业在一定地域内的集中布局,把县域工业的集中发展与城镇建设统一协调起来。要有效利用原县城资源,把县城建设成为县域经济的龙头和城镇化的经济中心。对于比较大的县和工业基础较好的县,还可根据县域内的人口分布、非农产业基础等有选择的规划一个或几个中心镇,作为周边农村地区非农产业发展的集聚中心。通过相关政策和措施,来引导周边农村非农产业向县城和中心镇集中,让城镇成为非农产业的聚集地。这既可创造产业发展的集聚效应,又可带动人口的集中,加速城镇化的进程;反过来又可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有利于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这样,为数不多的、布局合理的县城和中心镇就会成为县域内的工业中心,并不断向着中小城市的方向发展。

  (二)优化县域产业结构,培育和发展县域特色产业。县与县的情况千差万别,每个县的资源禀赋、历史人文等有较大差异,而这些对县域经济特色产业的发展

  提供了基础。同时,县域范围小,资源整合难度少,易于集中力量将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发展成为优势产业和主导产业。因此,县域经济发展要挖掘潜力,拓展空间,因地制宜,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注重发挥比较优势,突出培育和发展特色产业。具体到工业领域,新形势下,县域工业的发展应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着眼于县域的实际情况逐步培育县域的支撑产业。县域工业的发展不可再走模仿大中城市工业的老路,在承接大中城市产业转移的同时,不仅要看项目的总量,还要注重技术进步和生态保护。县域工业的发展应主动与临近的大中城市进行对接,变被动的提供配套产品为主动地引进资金技术和人员,开发利用县域特色资源。县域经济的发展,尤其是资源开发型县域,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注重开发的技术含量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达到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目的。县域工业的发展要基于市场比较优势,根据各自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资源能源状况,选择农业服务牵引型、工业催生型、城市辐射型、旅游开发型、矿产资源型、农产品加工型等不同县域产业发展模式,走出一条具有县域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三)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县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当前和将来的很长时期,对绝大多数县来说,农业是重要产业,是占人口主体的农民的主要就业领域和生活改善的重要来源,加快农业发展,依然是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县域经济、实现城乡统筹的关键环节,而这必须以农业产业化为抓手。新形势下,推进农业产业化,应注重对专业农户的培育,促进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同时要完善土地流转机制,为专业农户扩大经营规模创造条件。农业生产专业化程度的提高,既可以促进农业的发展,也可以推进农户成员的非农就业,从而加快城镇二三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梁立华.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

  全力支持县域经济发展[J].财经界(学术版).2016(10)

  [2]赵志荣.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对促进县域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作用分析[J].中国市场.2016(21)

  作者简介:霍帅领,男,中共河北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学员,研究方向:政治学。

篇二: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摘要:本文针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做了深入性研究,从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经济自主力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通过问题的提出给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走向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对外开放

  Abstract:thisarticleinviewoftheeconomydevelops,theregion’seconomicdevelopmentandtheproblemsexistingintheShenRuXingresearch,fromthelevelofeconomicdevelopment,economicstructure,industrialstructure,economysincethemainandsoonseveralaspects,throughtheproblemareputforwardthecorrespondingcountermeasures,and,tosomeextent,promoteinlessdevelopedareascountyeconomytothevirtuouscycle,sustainabledevelopment.

  Keywords:underdevelopedregioneconomicdevelopmentindustrystructuretotheworld

  大力发展县域城经济,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战略部署,也是逐步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长期东部沿海地区发展较快,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水平低,这就要求中西部欠发发达的地区找到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把县域经济搞上去。

  一、经济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经济发展水平低,整体竞争力弱。县域经济一般指在县域行政区间范围内或其经济空间的一种区域经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县域经济有了较快发展,但是中西部地区县域经济迂腐是从经济总量还是财政收入和整体竞争力上,都与东部发达地区存在较大差距。

  2、经济结构不合理,产业结构调整依然滞后。一直以来,经济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中的突出问题是经济结构不合理,产业结构调整滞后,产业及产品结构升级缓慢。一般说来,中西部地区第一产业所占比重都比较高,而在第一产业中,传统种植业仍然占据较大比重,优质高效农业、农业、生态农业近几年虽然有所发展,但占经济问题的毕生很小;第二产业优势不突出,工业基础薄弱,工业化水平低,规模经济及现代高科技企业少之又少,缺乏技术含量高或市场占有率高的拳头产吕,第三产业近年来比重有所提高,但是受第一、二产业现状的制约,仍以传统服务业为主,缺乏现代商流、物流、信息流等现代服务业。

  3、经济自主乏力,县级转正运转困难。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落后的主要原因是经济自主增长乏力,主要表现:一是县域投资面临困境。中西部地区自然资源相对东部丰富,但由于生产要素水平低,基础设施落后吸引外资能力差,社会投资总额低。二是县域工业发展水平低缺乏新的经济增长点。县域工业大多数是一些传统工业,粗加工产品多,精加工产品少,大众产品多,名牌产品少,市场活力明显不足。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落后的直接表现就是地方财政困难,县组财政基本上是吃饭财政,财政收支缺口过大,导致地区人居环境差、待遇低,不仅难以吸引资金和人才,反而使本地人才大量外流。

  二、推进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对策

  1、以现存资源为依托,开展错位竞争,打造特色产业。无数实践证明,一个地区竞争优势的的获得关键在于自身优势的认识和把握。因此,落后地区发展县域经济的战略决策中,应始终注意自身的比较优势。我们要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确立主导产业,实行重点开发,在资源优势中培育地方特色,在传统产品中筛选品牌,打造独具特色的战略产业和名牌产品。通过提倡一县一业、一乡一品,坚持一业为主,多元互补,进一步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要根据地区的特点,充分利用生态环境好、气候独特的优势,发展特色农家业,积极开发绿色食品,创自己的品牌。打造特色产业一定要破除照搬模仿、盲目跟风、粗放加工的观念误区,树立“不求其多,但求其特”,“不求其全,但求其精”的特色经济新理念,提高特色经济的竞争力,使特色经济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上规模、上档次、出效,从而带动整体县域经济实现大发展。

  2、以转移农村劳动为为突破口,解决“三农”问题。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必然会引发农村劳动力由传统农业部门向非农部门转移,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无以伦比已成为解决“三家”问题的关键所在,也是发展县域经济的关键所在。实践证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成轼转移不仅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稳定农村社会秩序,同时还可以培育一个新的较高层次消费群体,发对发展县域经济具有积极的意义。目前很多县政府已经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列入到议事日程,其主要做法是采取“标本兼治”的方针。””治标“,冰是现组织好劳务输出,通过加强劳务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和职业技能。文化素质较低是阻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原因,劳动力文化程度越高,转移到非家行业就业的比例也越高。同时通过鼓励农民外出务工,使农民增长见识,开拓视野,学到技术,积累资金,为人口城镇化建设准备物质条件和思想条件。”治本,就是进一步加大城镇化建设力度,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有序转移。要做好县域和中心城镇的民黯然规划和建设,鼓励民间资本以独资合资、合作等方式参与城镇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建设。加强县级工业崁区建设,提高县域产业聚集度。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增强城镇综合服务业,积极引导农民进镇人区,发展餐饮、商贸、旅游、交通运输等服务业,完善城镇功能,发挥小城镇地域性经济、文化、商贸中心作用。“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农民问题,只有湖海农民,把农民问题解决了,县域经济才会健康快速发展。

  3、优化农业内部结构,建成优质农副产品基地。在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上,要发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实现由单

  一的种植型农业向种植、养殖、加工并进的复合型农业的飞跃。在种植业结构上,调整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好、有发展前途的经济作物、饮料作物种植比例,大力发展高经济作物。在养殖业结构上,稳定畜禽生产,大力发展优质牛羊业,养殖业的内部结构调整要适应市场需求,不能盲目发展,在上一人项目前应做好市场调查。在油、瓜、果等区域特色农业。在农副产品浑圆工方面有所突破,走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的发展道路,实现农业的立体发展。近年来朝阳县非常重视农业产业化基地在发展壮大,必将为农业的展起到推动作用。

  4、加大对外开放,利用好版次。目前东部地区经济已经进入工业化中后期阶段,土地、人力要素成本大幅上升,东部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了降低成本,开始大量西进寻找商机。欠发达地区要在东部产业转移中抢占“地利”先机,尽可能引进更多的东部民间投资。落后地区由于缺乏资金,要想走出困境,就必须对外开放。在招商引资

  引进项目上,要杜绝追求短期经济效益、急功近利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牺牲子孙后代利益为代价求得眼前发展和一进繁荣,坚决防止重复建设、低水平扩张、粗放经营等短期行为,树立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增长。

  5、县域经济发展的投资环境亟待优化。相对于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还存在发展环境尚待优化的问题。一方面,体现在经济“软环境”上,县域软环境建设要向“执法就是罚款,管理就是收费“、”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等机关顽症痼疾开刀,从改善行政环境、法制环境、信用环境和服务环境着手,以建立服务型政府为目标,使经济发展的软环境显著改善。要切实搞好县乡机构改革,真正转变政府职能;要依法行政;依法治县;尽可能地湖海行政审批与收费;要打击各种违法乱纪、违法经营、黑恶势力等。这样,县域经济”软环境“改善才会有可观的前景。另一方面,经济的”硬环境“也亟待改善。要加大硬件设施的投资力度,加大对道路、能源、、水足、电足,为项目建设创造必要的硬设施。这样才能留住资本、留住企业、留住人才,从而促进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走向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篇三: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篇四: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发改局:我市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措施

  我市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措施

  ××市发展和改革局

  一、发展态势与工作措施(略)

  我市20XX年县域经济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主要经济指标快速增长。

  (二)工业化进程明显提速。

  (三)城镇化步伐加快。

  (四)农业产业化经营有新发展。

  (五)民营经济已成为县域经济的主体。

  主要工作措施:一是坚持不懈地改善发展环境;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二是坚持不懈地以工业化为主导;三是坚持不懈地发展民营经济;四是坚持不懈地完善县域行政管理体制;五是坚持不懈地抓招商引资;六是坚持不懈地发展区域特色经济。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经济发展质量不高。我市一、二、三次产业普遍存在层次低、效益差、布局不合理的现象,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布局散、竞争弱”,缺乏骨干企业和核心产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基础尚不牢固,发展缺乏足够的优质大项目支撑;国民经济的增长方式仍处于以数量型增长为主导的阶段,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不突出,尚未形成核心竞争力。

  2.城镇经营水平尚低。从总体上分析,我市城镇化速度较快,但城镇管理体制不健全,管理相对滞后,部分区域虽然已由农村经济转为城镇经济,但是城镇管理体制仍然沿袭旧有的农村管理模式,难以适应快速发展的需要。经营城市的水平较低,单位面积的城市建成区税收产出少,城市经营效益较差,这一问题将严重影响××城市化、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

  3.财政支付能力不足。20XX年我市虽然完成财政总收入3。2亿元,财政收入质量也逐年提高,但全市财政预算依然吃紧,在城市公共物品供给、建设项目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引导性投资、科技创新资金配套等方面财政支持力度仍然较弱,对区域经济发展将带来不利影响。

  4、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仍需完善。就业和再就业压力仍然较大;社会保障制度有待进一步健全;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工作有待于稳步推进,公共卫生体系需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群众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

  5、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相对滞后。农民负担虽然大幅度减轻,但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

  三、对策措施

  发展县域经济是一个全新的课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完善。最重要、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围绕目标任务抓落实,着力解决好政府职能和机关作风、干部的思维、精神状态和能力水平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努力营造一个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和工作氛围,把加快发展县域经济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干出实效。

  我市在发展县域经济中,要调动全市积极性,制定完善的政策措施,狠抓落实,确保县域经济取得继续长足发展。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快县域经济发展

  思想的解放程度,观念的更新程度,决定着经济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发展的速度。发展县域经济是提高县域经济实力的需要,是提升县域经济竞争力的需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是应对全球和全国经济结构调整转型的需要,也是抢抓建设现代新××历史机遇的需要。应当立足全局,把握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带来国际产业分工的机遇,利用跨国企业重新配置生产环节、分销网络、供应链管理以及沿海地区产业向内地转移的有利条件,高起点规划、大手笔入手,科学布局经济,为××未来发展描绘蓝图。

  全市上下应当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揽全局,以市情、镇情、村群为起点,高度重视对发展县域经济工作的领导。市委、市政府和各乡镇街道办事处成立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加强对县域经济发展工作的指导、协调、检查、督促,承担规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职能,促进宏观经济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二)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增长,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抓住国家加大支农力度的机遇,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前提下,加快推进我市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确保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通过政策指导、规划引导和项目带动,积极推进农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特色农业,重点开发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集中力量建设好优势和特色农产品基地。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重点改造大中型涵闸泵站,疏挖骨干排灌渠道,整险加固大中型水库和重点病险小型水库,提高抗灾减灾能力。抓好乡村道路、农村沼气建设。大力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继续抓好高产农田、血防灭螺工程建设,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推动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重点抓好柴湖移民区的扶贫解困。建立健全农民工跨区域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引导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力争全年新增转移劳力2万人,达到15万人以上。编制、实施村庄建设规划,整治环境卫生,改善村容村貌。加强全民法制教育和农民素质教育,每个乡镇选择1-2个村启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着力推进结构调整,突出工业和服务业发展

  一是打造优势产业和产业集群。认真组织实施《××市新型工业化规划纲要》,培育壮大食品、磷化、纺织、机电四大产业,积极发展能源等其它产业。食品产业以中粮祥瑞粮油、新美香、广源等企业为依托,壮大食品产业规模;磷化产业以大峪口化工、鄂中化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工、楚兴等企业为依托,实行磷化产品深度开发;纺织产业以维新、进鑫、金福祥等企业为依托,配套延伸纺织产业链;汽车零部件产业以东弹、捷祥、金阳等企业为依托,扩大汽车零部件规模;能源产业以北山抽水蓄能电站、碾盘山水利枢纽、华山观风力发电等项目为依托,实现能源产业的新突破。二是培育优势骨干企业。综合利用项目资金、进口设备减免税、资源综合利用减免税和企业技术中心申报等途径,支持骨干企业发展壮大,力争全年新增亿元企业3家以上。三是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和工业园区建设。重点抓好新宇、金汉江、祥泽铆钉、湖北立业等高新技术企业和工业园区建设,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四是加快发展服务业。突破性发展旅游业。紧紧围绕“四大金字招牌”,努力实现由观光旅游向观光、休闲、度假并举转变,实现产业规模扩张向素质提升转变,实现旅游经济数量型增长向效益型增长转变,在建设旅游经济强市上迈出更大的步伐。大力发展现代流通业,加快仓储、商品流通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和发展各类专业和综合市场,建设和培植高起点、规模大、辐射能力强的市场流通园区和现代物流业,形成特色经济区域。

  (四)加大投资力度,积极改善基础设施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基础设施不仅提供了国民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而且也是经济增长和资源有效配置的基本条件。因此必须建立新的投融资机制,争取省市政策支持,加快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下功夫改善创业环境、人居环境、政策环境、服务环境和信用环境,进一步优化增强市场竞争能力的外部环境和条件。加大向上争取项目资金的力度。力争在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旅游开发、镇村公路、市政公用基础设施、社会事业、重点企业技术改造等方面争取更多的国家投入。积极做好20XX年国债项目和省专项资金的争取工作。工业方面重点抓好工业国债及省汽车零部件、农产品加工、重大新产品开发等专项资金的争取工作;农业方面重点抓好石门水库整险加固、标准化农田建设、汉江河道治理等项目的资金争取工作;社会发展方面重点抓好生态旅游、乡镇卫生院、社区建设、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等项目的争取工作;基础产业方面重点抓好乡村公路、城区电网改造等项目的争取工作。同时把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紧密结合起来,在莫愁湖开发区、胡集开发区和郢中城区以重大项目建设为依托,捆绑配套基础设施,重点加强交通、通讯、能源等建设,加快城市化、工业化发展步伐,依靠城市化推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现代化。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五)立足全局,明确目标,坚定不移走特色发展之路

  县域经济是功能相对完备的综合性经济体系,但是,县域经济不同于国民经济,甚至和省域、市域经济也有相当大的差距。××县域经济发展不能局限于本市谈发展,应当与全××市6个县(市)区统一协调,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立足湖北省建设面向国内外大市场,推动中部地区区域合作经济发展大环境之中。

  县域经济发展不能“大而全”、“小而全”,县域经济发展产业选择与发展关键在于特色。我国的经济综合实力百强县,绝大多数是特色经济县,日本和韩国经济发展也证明了特色经济具有优越的竞争力。加快县域经济要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经济。特色就是优势、就是专长、就是市场竞争力。要用全局思维的观念来审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从××市、湖北省、乃至全国经济发展的新格局中,选准自己经济发展的“定位”,按照“县域经济特色化、特色经济产业化、产业发展规模化”,克服“多、小、散、乱”、贪大求全的通病,以市场为导向,发挥比较优势,克服比较劣势,在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的前提下,注重区域之间的比较效率,从数量型经济增长方式向质量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形成具有特色和竞争力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的产业和产品体系。

  (六)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

  发展县域经济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不断提高区域经济运行质量,这一要求凸显了“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的重要意义。为此,我市在县域经济发展规划中必须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第一资源”的思想。建立健全切实有效的科技人才、科技投入、科技服务与科技管理的市场运作机制和技术创新体系,坚持科技工作市场化、产业化、专业化。贯彻落实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城镇建设科技示范、生态环境建设科技示范等工程。加大现代科技在工业领域中的推广应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鼓励工业企业引进高新技术实现产品的更新换代。选育一批技术含量高、综合效益好、市场竞争力强的重点骨干企业。引进、培养一大批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科技人才培养、使用、引进、评价考核、管理与激励机制。

  (七)坚定不移地发展壮大民营经济

  民营经济是实现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石。县域经济之间的竞争也将体现在民营经济实体之间的竞争上,谁抓民营经济抓得实,抓得有力,谁就能在新的竞争中取得主动,赢得先机。我们应当牢固确立民营经济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坚持做活优惠政策和优质服务两篇文章,强化领导、激励、督查三种机制。多服务、少干预,多帮忙、少添乱,多设路标、少设路障,为企业提供全过程服务,着力营造发展民营经济的强大合力,强化民营经济发展,建立一套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充分调动一切资源,营造一流环境,力促民营经济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发展,努力推动民营经济上总量、上规模、上水平,向规模型,科技型,外向型方向发展,实现历史性的跨越。

  (八)营造一流环境,创新招商思路

  国际性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给我市招商引资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要积极创新招商形式,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规划、组织、协调、落实,全面整治和优化投资环境,营造“重商、亲商、和商、安商”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加强项目的开发和储备,注重以商引商,推进集群化招商,充分利用中介机构招商。在招商引资过程中要坚持标准、杜绝污染、突出特色、力避重复,以打造降低企业交易成本的硬件设施和软件环境为重点,以产业链建设为纽带,加大集群化招商,迅速形成产业规模。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二00六年三月三十日

篇五: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试论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县域经济是指在县域内以城镇为中心,以农村为基地,各种经济成分有机构成的一种区域性经济,它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明确提出壮大县域经济。因此,正确认识县域经济发展问题,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解决三农问题都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县域经济

  经济发展

  问题及对策

  一、当前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县域经济同城市经济之间发展不协调

  县域经济之间,经济基础好、资源丰富的县比较富余,财政资金雄厚;而经济基础较差,资源匮乏的县,财力紧张,有的甚至举步维艰,干部职工工资发放都有困难。不仅如此,县域经济与城市经济之间的发展更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一是县域经济发展速度明显低于城市经济,并且这种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在拉大。二是县域经济与城市经济“两层皮”问题仍然存在。一方面,城市对县域的辐射带动作用不强,辐射的传导机制尚未真正形成;另一方面,客观上仍然存在着城市与县域争项目、争资金、争资源等问题,城市与县域仍然相互独立。三是城市与县域在产业整合、分工协作等方面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协作机制和紧密的产业链与配套关系。

  2.传统农业的效率低下

  传统农业是指完全以农民世代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为基础的农业。当前,中国县域传统农业可以归纳为6个特征:一是农业在县域经济中占有很高的比重。二是农业发展片面追求产量和产值的增长,而对市场需求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农产品质量、农业结构升级和农业效益等关注不够。三是农业的种养、加工、流通相脱节,利益关系不紧密。四是高度分散的小规模家庭经营方式。五是农业的资本有机构成低下,技术进步水平不高。六是农业仍然是农民主要的收入来源。建国以来,尽管中国的农业生产取得了稳步增长,但是,由于人口的增加,以及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不足,大量农业富余劳动力停留在有限的土地上,导致中国农业发展缓慢。

  3.县域工业尚未发挥主导作用

  目前大多数地区县域工业不仅发展缓慢、总量过小,而且档次也比较低,突出表现:一是深加工能力不强,生产经营的基本方式仍然是“收获—初加工—销售”为主要形式的粗放式经营,真正能够发挥较大带动作用的深加工企业仍然很少。二是产品档次不高,科技含量低,主导产品和优势产品少,难以形成积累和提升自我发展能力,严重制约县域工业的发展。三是县域工业发展仍在一定程度上受传统计划经济思维模式的影响,迟迟走不上发展的坦途。

  4.县域民营经济发展迟缓

  县域民营经济发展迟缓主要表现为:从民营经济自身来看,主要问题是:数量少、规模小、档次低;产业分布不合理,多数集中在第三产业中的餐饮服务业;以家族式管理为主,管理上的非规范性和非科学性问题较为明显;自身发展潜力有限,大部分民营企业产品结构不合理,生产规模小、技术含量低、产品档次低,市场前景不广阔;借贷能力低,多数民营企业预期收益不明显,自有资金少,由此导致其偿贷能力低,甚至部分民营企业缺乏还贷意识和法制意识,信誉度低。

  二、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对策

  根据以上分析,就如何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提出如下几点对策:

  1.解放思想,确立新的发展理念

  在新阶段实施县域新突破,加快发展和壮大县域经济,从某种意义讲,最缺的是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思想理念和制度保障。因此,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是加快发展和壮大县域经济的首要动力。我们要联系工作实际,要冲破各种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思想观念约束及体制机制性障碍,彻底转变机关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营造宽松良好的软环境。

  2.立足自身优势,发展特色经济

  结合县域实际,立足自身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培育特色经济,这是市场经

  济条件下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和富民强县的重要途径。特别是比较落后的县要实现快发展、大发展,必须立足本地实际,制定适合自己的发展思路,找准重点,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区位等比较优势,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旅)游则游,走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的路子,培育重点企业,形成特色,创出品牌,促进县域产业从多样化转为特色化,把比较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和经济优势。要把特色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形成支柱产业和拳头产品,发展产业链条和特色经济,以此推进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

  3.培育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发展县域经济要紧紧抓住培育龙头企业这个“牛鼻子”,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第一,要打破地域界限,优化资源配置,围绕主导产业,积极扶持壮大,形成规模经营。重点培育和扶持规模较大、实力较强,带动辐射力也强的龙头企业。要把农副产品深加工作为发展重点,延长农业产业链条,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第二,鼓励工商企业投资兴办龙头企业,兴办贸工农、种养加、农科教相互渗透,有机结合的联合式龙头企业。特别是要积极引导大型企业进入农业产业化领域,真正成为龙型经济发展的龙头。第三,积极探索产业化经营的新模式,我国农业产业化有多种多样的模式,例如,“公司+农户、基地+农户、公司+基地+农户、专业协会+农户”等不同的模式。

  4.以项目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

  加快推进工业化,使农村富余劳动力大规模地转入工业和城镇,这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也是国内经济大县强县发展实践所证明的。对于欠发达地区来说,推进县域经济工业化进程,首先要坚持比较优势原则,调整县乡工业与城市工业的分工关系,坚持工农结合,城乡互动,改变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走工业支持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道路,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用高科技提升农业生产效益,带动农业结构调整,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其次,要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市县产业有机整合,形成紧密的产业链和合理的配套协作关系。

  5.全力发展民营经济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必须把民营经济放在突出的位置。首先,要彻底转变和根除对民营经济的偏见,牢固确立民营经济是县域经济的主体、是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生力军这种主导意识。其次,政府要在加快体制创新,强化政策扶持,鼓励科技创新,引导集约发展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为县域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最优惠的政策、最良好的社会环境。再次,发展县域民营经济,要同县域国有、乡镇企业改革相结合,鼓励民营经济积极参与国有经济改革,逐步使县域经济民营化;

  要同发展农村新型经济组织相结合,引导、鼓励、支持民营经济组建各种形式的农村经济组织,使它们成为中坚和骨干;要同能人带动相结合,以技术能人、经营能人等县域各类能人为核心,支持他们在组织生产经营、开拓市场、技术创新等方面发挥带头作用,鼓励他们成为县域民营经济发展的领军人物

  参考文献:

  [1]李伟民.为发展县域经济支招[J].中国统计,2005,01.

  [2]凌耀初.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战略[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1.

  [3]于战平.我国县域经济的发展模式[J].农村经营管理,2005,03.

篇六: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一、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产业偏长、普惠性差:县域经济发展仍多以传统产业为主,这些传统产业存在着低技术含量、落后工艺以及粗放经营等问题,财富普惠性较差。

  2、产业基础较弱:县域经济发展仍以产业基础较薄、技术含量低、设备投资不高、经营结构不合理的低端产业为主,而新兴产业的发展较为缓慢。

  3、资源枯竭:县域经济发展受限于自然环境的负面因素,如水资源枯竭、土壤污染等,导致重点产业发展萎缩。

  4、产品同质化严重:县域小型企业投资少,研发和创新能力弱,无法满足不断改变的市场需求,产品同质化严重,增加了市场竞争的难度。

  5、人力资源不足:县域大部分企业仍靠农民工及其他低技能人员解决实际劳动力需求,由于当地教育资源和培训资源有限,导致人力资源质量低,无法有效支撑县域经济发展。

  二、建议

  1、加强就业创业政策:政府可及时制定有利于就业创业的政策,出台具有时代特色的就业补贴政策,利用失业救济金等手段来促进就业,提高就业率和水平。

  2、建立科技创新机制:加大科学技术创新政策的投入,并利用重大科技项目引导科技成果产业化;注重以合作研发的技术支持赋能县域产业改造;加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3、深做产业转型升级:支持企业引入先进技术、机械装备,加强供应链管理;补充发展政策支持,促进县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好对接企业能力,推动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加快县域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4、完善环境治理体制:完善与县域经济发展相关的环境管理体制,以促进绿色发展;加强绿色化技术改造,落实节能减排等措施,积极构建良好的环境产业发展空间,充分挖掘绿色发展的潜在潜力。

  5、加强人才培养:加强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教育力度,丰富教育内容,着力全面

  提升留守儿童及基层劳动教育,提高县域发展的人才素质,着力解决企业雇佣新技术高端技能人员时所面临的人力资源转型问题。

篇七: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资源分配不平衡,很多县域受自然资源匮乏、交通条件差等影响,经济发展水平低。

  2、经济发展依赖性大,县域经济主要以省市政府的专项投入、地方政府的重点开发和部分企业投资等为主要经济来源,导致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定的单一化。

  3、服务能力不足,由于县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各项公共服务的保障能力较弱,使得一些资源无法有效的得到利用。

  4、发展不均衡,因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造成一些地区发展迅速,而另一些地区发展缓慢,造成发展不均衡的现象。

  建议:

  1、加强资源配置,把政府投入、重点开发、企业投资等作为支撑,实施综合性投资,以提高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和质量。

  2、加强服务能力建设,加大投入,把服务能力建设作为重点,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县域社会经济的发展能力。

  3、推动发展均衡,加大对发展迅速的地区的监督和管理,适当抑制高速发展,为发展缓慢地区提供更多支持,实现发展的均衡性。

  4、注重人才培养,通过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增强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提高县域经济发展水平。

推荐访问: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县域经济发展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