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意识形态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对策研究(6篇)

时间:2023-05-02 14:12:03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网络意识形态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对策研究

  

  网络意识形态风险点及措施

  网络意识形态是指以网络为媒介传播的思想、观念、信念、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是当今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之一。但是,网络意识形态也存在一些风险,因此需要采取措施来管控和减轻这些风险。

  首先,网络意识形态存在宣传极端思想的风险。由于网络环境具有自由、不受限制的特点,许多极端思想很容易被普及,而且很难被发现和打击,因此可能会对社会秩序造成很大的威胁。因此,应该加强网络管理,及时删除和封锁极端主义意识形态,及时查处违法行为。

  其次,网络意识形态存在影响社会整体发展的风险。网络意识形态虽然可以激发社会众多群体的积极性,但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它可能会影响社会的整体发展,出现社会问题,甚至拖累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应该加强对网络意识形态的管理,引导网民正确的网络行为,为社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最后,网络意识形态存在操纵社会舆论的风险。由于网络环境的特性,一些人可以利用网络意识形态来操纵社会舆论,为自己的利益而煽动社会矛盾,造成社会动荡,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应当采取有效的措施,及时发现和制止操纵社会舆论的行为,维护社

  会舆论的健康发展。

  总之,网络意识形态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为了减轻这些风险,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如加强网络管理,正确引导网络行为,及时查处操纵社会舆论等,以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进步。

篇二:网络意识形态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对策研究

  

  第12卷第3期2021年2月黑龙江科学HEILONGJIANG

  SCIENCEVol.

  12Feb.

  2021新时代高校网络意识形态风险分析和对策研究赵爽(天津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天津300222)摘要:青年作为网络主力军,是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主要对象,为做好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防范和处理好青年网络意识形态风

  险,着眼当前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紧迫性,从青年网络实践要素的角度,分析青年网络意识形态面临的主要风险和成因,结合网络

  新媒体特性、意识形态工作内在要求、青年学生思想特点,重点从理论内涵创新、话语体系构建、主流力量培养等方面,提出高校思

  想政治教育在网络意识形态方面的对策。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安全建设能够给予青年表达价值主张的平台和机会,及时把控并

  有效疏导舆情信息,及时发现处置网上不良信息,引领正确的舆论导向,凝聚风清气正的网络氛围。关键词:高校;网络意识形态;风险;对策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

  8646(2021)03-0043-02Research

  of

  Risk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Network

  Ideolog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Zhao

  Shuang(School

  of

  Economics,

  Tianji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Tianjin

  300222,

  China)Abstract:

  The

  youth,

  as

  the

  main

  force

  of

  the

  network,

  are

  the

  main

  objects

  of

  the

  ideological

  work

  of

  the

  network.

  In

  order

  to

  do

  well

  in

  network

  ideology

  work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o

  prevent

  and

  do

  well

  in

  the

  risk

  of

  network

  ideology,

  through

  focusing

  on

  the

  urgency

  of

  the

  current

  network

  ideological

  work,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practical

  elements

  of

  the

  youth

  network,

  the

  research

  analyzes

  the

  main

  risks

  and

  causes

  faced

  by

  the

  youth

  network

  ideology;

  combin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ew

  network

  media,

  the

  internal

  requirements

  of

  ideological

  work

  and

  the

  id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young

  students;

  and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field

  of

  network

  ideology?

  Strengthening

  network

  ideology

  construction

  can

  provide

  the

  youth

  with

  the

  platform

  and

  opportunity

  of

  expressing

  value,

  timely

  control

  and

  effectively

  guide

  public

  opinion

  information,

  timely

  find

  and

  dispose

  adverse

  online

  information,

  correctly

  guide

  the

  public

  opinion,

  and

  create

  clear

  network

  atmosphere?

  Ke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Network

  ideology;

  Risk;

  Countermeasure网络意识形态作为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是以网

  值倾向和意识形态主张作为指引。网络成为多种社会

  思潮的集散地和意识形态争夺的重点战场。其互动

  性、快捷性、隐蔽性特点与意识形态博弈的复杂性、斗

  络为载体的综合延伸。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

  地,在网络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的网络意识形态工

  作具有重要意义,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也更具挑战。争性、多样性特点相互交织,使网络意识形态博弈愈演

  1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和紧

  迫性1.1网络已经成为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阵地愈烈。近年来,面对网络舆论高度复杂的紧迫局面,要

  认识到网络空间是新时代人们交流思想的重要场所,

  要依据网络意识形态发展的规律和特征,顺势转变掌

  握意识形态主导权与话语权的方式,坚持中国特色社

  当前,以网络技术为载体集中反映社会成员价值

  会主义道路。1.2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紧迫性观的网络意识形态,已成为意识形态体系的一个重要

  组成。网民在信息收集制造和传播过程中,会以其价广大青年知识结构和价值取向尚不成熟,判断力

  不足,极易受到错误价值观引导。根据《第45次中国

  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

  04亿,其中20?29岁的青年群体

  收稿日期=2020-06-20基金项目:天津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基地支持,天津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

  工作在网络意识形态方面的策略研究”(7001-

  187401)占比21.5%,广大青年已经成为网络的重要参与者,

  网络空间“去中心化”的趋势使得网络空间出现了人

  人皆可编辑、时时皆可发布的状态,网络内容制造和传

  43播的门槛无限度降低,青年的主体作用被不断放大,若

  不积极引导,致使制造和传播的网络内容良莠不齐,就

  了一张节点密布的传播网络,作为节点的个体都能够

  制造和传递信息,每个人都寻求网络话语权,海量信息

  能够迅速传播。网络社交的传播速度、影响范围、路径

  会给国家利益带来风险。从一定意义上讲,做好高校

  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防范和处理好青年网络意识形态

  渠道等都对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提出了挑战。风险,事关国家战略安全、事关时代新人培养、事关民

  族复兴与未来。从网络内容分类看,网络内容存在红色、黑色、灰

  色三种区域。其中虽然以主旋律为代表的红色区域占

  据绝对优势,但是以反动、暴力、血腥、色情等为代表的2新时代青年网络意识形态面临的风险和

  原因分析2.1青年网络意识形态主要面临的风险和挑战

  黑色区域仍占据一定比例,以低俗恶搞等为代表的灰

  色区域,对于缺乏判断力且追求个性体现的青年一代,

  更具吸引力,其非常隐蔽、极易渗透、波及面宽。对黑

  2.1.1网络价值引领风险色和灰色区域的抵制和监管是共筑互联网“共同价

  随着网络逐渐成为意识形态争夺的重要战场这一

  形势的演变,网络意识形态的主导权遭受挑战,国家之

  间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争夺与对抗,外部敌对势力的价

  值观渗透也在借助网络背景不断衍生和变化,这些都

  给网络价值引领带来巨大挑战。2.

  1.2网络内容和传播风险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加速更新迭代,网络传播的方式和效果也在不断创新和变化,青年人用网的方式、目的和内容也随之不断演变,网络内容五花八门、网络

  资源源源不断、青年网络实践不断丰富,这些都给网络

  意识形态带来新的挑战。2.1.

  3网络舆情研判和监管风险关于网络舆情的管理一直是随着网络信息技术提

  高,需要我们不断重视并提高科学管理水平的重要内

  容。尤其随着青年的现实需要无法得到充分满足、社

  会热点问题层出不穷等现象的出现,舆情管理风险也

  日益显著。2.2青年网络意识形态风险成因分析2-

  2.

  1从实践主体的角度分析第一,广大青年从生理心理的角度,都处在人生起

  步期,对于热词热搜、敏感话题等都有强烈的好奇心,更容易参与到网络内容制造和信息传播中,成为网络

  空间传播网中的节点。第二,青年一代个性鲜明,很重

  视其在网络社交中能否有“存在感”和“成就感”,他们

  往往基于信息的文化意义进行网络聚集,对包括网络

  话语、网络场景、价值主张、风俗习惯等方面进行讨论

  和参与,反复的讨论和信息发酵就可能上升为群体效

  应和社会问题。第三,青年也往往借由网络来表达自

  身在学业、择业、情感等方面的利益诉求和主张。因

  此,现实社会对于其利益无法充分满足时,很容易触发

  青年网络意识形态的风险。2.2.2从实践方式的角度分析从网络传播特点看,在大数据时代,任何时间、地

  点和角色之间的无缝隙对接,多元多线程的传播场景,

  打破了原有的自上而下单方向灌输式信息传递,编织

  44值”的关键环节。2.2.3从外部环境的角度分析在信息全球化的形势下,境外资本纷纷参与到中

  国互联网产业中来,海外控股或直接出资网络平台,基

  于资本利益至上的价值立场和思想诱导,掌控网络场

  景的支配权,企图以网络渗透和舆论引导影响社会民

  众尤其是青年一代的价值取向和政治立场,对我国青

  年意识形态工作和价值观培养带来了强烈冲击。3高校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安全建设的对策3.1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做好价值引领3.1.1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创新主导意识形

  态理论内涵始终牢记把青年学生培养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伟大旗帜新生力量的使命。面对围绕经济社会转型

  期重重矛盾下各种交织激荡的思潮,针对青年学生暴

  露出理想信念缺失、价值观扭曲、责任感薄弱等问题,

  在价值引领上,把增强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他

  们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作为一切主导意识

  形态的出发点。3.

  1.

  2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导网络内容的有

  效方式高校面对青年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时,必须抓住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赋予的价值导向新内涵。引导和激

  励青年学生积极向上、奋发有为,并以此为同向发力的精神内核向外辐射拓展。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显

  性内容的网上传播力度,重视对重大政治事件、重要历

  史史实、先进典型事迹的网络传播。3.2构建辅导员网络思政话语体系,重视青年学生的网络价值主张3.2.

  1探索辅导员在高校网络思政教育中话语体系

  的构建途径辅导员作为在高校思政工作一线的重要力量,面

  (下转第47页)

  要求,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的总体目标也对教

  师角色提出了新的挑战,无论从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专业素养,还是教师的教学管理、教学改革、教学创新

  等方面,都有了更全面的要求。教师只有在云教学中

  不断学习、思考、总结、提升,才能扮演好在教学中相应

  的角色,从而真正发挥基于云教学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的优势,让学生得到更全面的发展,同时提升教师的自身综合素养,以适应“互联网+”教育服务的新模

  式,顺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图1云教学混合教学模式下教师所需素养参考文献:[1]

  周红志,董阜平,陈杰.基于“MOOC+SPOC”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Fig.

  Teacher

  literacy

  based

  on

  cloud

  blended

  teaching

  mode相比线下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在角色转换的过

  程中,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线上,引导和辅助

  学生,如若做到因材施教,更需要了解每一个班级和小

  设计及应用[J]

  ?文教资料,201,(25):45-46.[2]

  谢正兰.“互联网+课堂”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

  [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05)

  :21-22.[3]

  吴丽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生活活动的组的学习动态,及时反馈沟通,这也需要教师的高度责

  任心和敬业精神。组织与实施》课程为例[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9,(06):7-72.[4]

  孔繁昌,冯雅萌,赵改,等.移动社交媒介使用对大学生生活满意

  4结语在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

  0行动计划”即2022年

  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指引下,对教

  度的影响线上和线下社会资本的作用[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9,

  (05)

  =4-

  41.[5]

  陈小平?“云课堂”实施中师资建设的一点经验[J].科学咨询(科

  技?管理),2015,(05):34-

  35.学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的提升都提出了新

  (上接第44页)

  [6]

  霍恩.混合式学习[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所期待有效结合。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深入青年生活学习的育人

  队伍,应主动了解青年实际诉求,有效建立起受其喜爱

  的话语体系和论述方式,从而加强教育的实效性和亲

  3.3重视辅导员网络舆论引导的有效性,提升青年好

  声音传播的主动性3.

  3.

  1加强队伍建设,重视网络舆情引导的功能发挥

  和力。一方面,优化话语内容。青年学生在学业、就业、一方面,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的网络

  工作队伍。重点选拔思政教育一线骨干、思政专家组

  建网络评论队伍,有效开展舆论引导。另一方面,结合

  师生关注的重点热点问题,汇集研判网络思想动态,对

  社交、情感等方面存在很多困惑和需求,也容易把这些

  诉求在网络中讨论上升为群体问题、乃至社会问题。

  拓宽途径倾听青年诉求、建立平台解答青年困惑,以问

  题为导向加强和改进适应青年需要的网络内容。另一

  舆情信息及时把控和有效疏导,及时发现处置网上不

  良信息,提高网络舆情引导的敏锐度和时效性。方面,创新论述方式,增强网络思政的感召力,从方式

  上不断提高青年的接纳程度。辅导员要巧用善用新媒

  3.

  3.2强化骨干培养,打造主流声音的青年力量

  发挥学生党员、青马学员、学生骨干的青年力量,

  培养主导社会主义舆论风向的青年领袖,获得青年的体技术和网络叙述方式,寻求网络精神内生价值与主

  流意识形态的有机结合,做到润物无声行之有效。积极拥护支持,消解网络意识形态风险的群体基础,培

  养一支敢于亮剑、敢于与歪风邪气做斗争的青年学生

  队伍,通过网络发声引领正确的舆论导向,凝聚风清气

  正的网络氛围。参考文献:[1]

  李江静.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国际挑战探微[J].思想

  3.2.2构建网络新媒体矩阵,丰富青年网络实践内容

  和形式一方面,加强阵地建设。结合青年网络社交的特

  点,对微博、微信、直播、社区等各类平台多元化建设新

  媒体阵地,以青年学生聚集广泛的网络场景为目标,先

  抢占阵地不空场。另一方面,调动青年的积极性,创作

  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取向的优秀网络作品,反映青

  教育研究,2018,(01):5-60.[2]

  陈轻轻.新媒体吋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年诉求、表达青年关切。同时,丰富青年网络实践形

  式,开展各类推选展示、网络文化入校园等文化建设活

  动,给予青年表达价值主张的平台和机会,让所擅长与

  [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7.[3]

  杨超.新时代青年网络意识形态风险的生成理路与化解策略[J].

  思想教育研究,2019,(06):24-26.47

篇三:网络意识形态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对策研究

  

  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问题与对策

  摘要

  随着网络技术的逐渐进步,网络已经占据了当代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很大一部分,成为他们休闲娱乐、交流思想、学习知识的重要平台;网络的广泛使用使其在政治、经济以及文化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显现。为了解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的总体现状及存在问题,并对突出问题进行分析,基于此提出培育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调查研究

  1引言

  根据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8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6年6月,我国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网民总数的30.4%,是网民占比最高的群体[1],大学生已经成为我国互联网的主力军之一。当代大学生群体思想活动上的选择性、差异性、独立性和自由性,以及社会实践经验的缺乏使得他们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社会行为更容易受到社会错误思潮的误导与侵蚀,成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重点,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因此成为备受关注的重要领域[1]。

  2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现状调查

  2.1调查目的、方法和对象

  (1)调查目的调查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现状、研究突出问题、分析原因、提出相应对策及建议,为学校开展网络安全相关教育提高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2)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课题组成员自行设计问卷,进行抽样调查,问卷共45道题,以封闭型题目为主,分为单选和多选两种题型。问卷由六个板块组成:受访者基本信息、网络购物安全、网络信息安全、网络人际交往安全、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以及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的培育。

  (3)调查对象

  在沈阳医学院,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450份,收回450份,其中有效答卷400份,有效率为88.9%,符合简单随机抽样调查的原则。按照一定比例随机分层抽取的沈阳医学院本科(包括专升本)及专科各专业各年级学生共400名。

篇四:网络意识形态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对策研究

  

  当代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问题、原因及对策研究

  作者:王云丽,谢俊,谢佳迪

  来源:《教育与教学研究》2018年第6期

  [摘要]在现实社会与网络社会并存的“二重化”社会里,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显示出种种危险的“倾向”。当西方文化思潮、政

  治分裂势力、网络技术异化以及网络负能量等方面日益成为纠缠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的“病

  源”之时,消解这些危及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之祸根就显得尤其必要。为此,唯有掌握网络

  话语主导权、强化主流意识形态的培育、建构实事求是的理性技术观以及增强网络监管能力

  和健全网络法律制度,才能还大学生一个清朗的互联网空间。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网络话语权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6120(2018)06-0001-05何谓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是社会的思想上层建筑,是一定社会或一定社会阶级、集团基于

  自身根本利益对现存社会关系自觉反映而形成的理论体系。”[1]200意识形态安

  全与国家的前途命运息息相关。青年大学生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很强,而辨别能力有限,很容易受到非主流意识形态思想的渗透侵蚀,这给他们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带来了

  诸多不利影响。

  网络技术的普及造就了一个便捷的全域性通信方式,同时也推动了多元文化交相辉映,各国

  相互了解,多种意识形态相互碰撞、交融;各种价值观通过网络带给

  人们一种鲜明的视觉冲击。然而“当网络主体趋虚拟化之潮涌向现实并使社会‘二重化’分

  为现实社会和网络社会之后,网络社会引发的安全问题便与时代结伴而生”[2]。

  问题衍生之后,作为祖国新鲜血液的注入者——大学生,却往往囿于网络空间意识形态的种

  种诱惑而难以脱身。为矫治大学生由此引发的种种“病态”,找出问题缺漏,需厘清大学生

  在网络意识形态方面出现问题的缘由,才是化解问题之策。

  一、当代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问题

  全域性网络空间飞速发展,问题也随之衍生,由问题所导致的严重恶果已被诸多社会惨相所

  证实。欲解其难,必究其题,因此只有厘清影响当代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严峻问

  题,才有可能在保障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时做到进退有度、游刃有余。

  (一)西方文化思潮的渗透

  西方国家秉承资产阶级的世界观,以反映资产所有者的利益和要求为行为准则,一直试图以

  某种方式为他们的剥削找到合理的理由,并肆无忌惮地倾销他们所谓的普世价值观,妄图诱

  使我国当代青年学生陷入其编织的意识形态圈套,进而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产生威胁,企图在上层建筑方面取代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地位,遏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敌对势力还利用网络的无边界性,窃取我国的重要信息,以期夺取网络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妄图以西方民主模式和政治体制代替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经济体制与民主模式。在西方文化的渗透与攻击下,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极易发生扭曲或错位。

  (二)政治分裂势力的侵蚀

  那些以分裂中国为目的的政治分裂势力利用网络进行意识形态的颠覆,肆意攻击

  我国政治制度,试图破坏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安全。有些网站故意以某些具有吸引力的标

  题激起大学生的好奇心,实则发布具有煽动性的内容,试图颠覆中国优良传统和历史的本来面目,妄称台湾、西藏、香港为“国家”,以期达到思想同化之目的,壮大其“阵营”。某

  些国家打着清除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些“弊病”之旗号,实则进行宗教渗透。不法分子

  违背人类道德,肆意散布“法轮功”等邪教信息。这些分裂势力的行为严重扭曲了当代大学

  生的伦理观念。当“观念的东西转化为实在的东西,这个思想是深刻的”[3]97。

  例如2017年9月,香港新任教育局局长蔡若莲女士的长子因精神抑郁坠楼身亡。该校

  “港独”分子竟然在“民主墙”上留言,为蔡若莲女士失去儿子而欢呼,称“恭喜蔡匪若莲

  之子魂归西天”。这种违背伦理标准的言行,其危害是长期性的;一旦转化为实在的东西,对青年价值观的影响更是毁灭性的。蔡若莲之所以遭受如此攻击,与她之前曾多次发表过支

  持香港学校多教普通话,以及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与中国发展模式的言论有很大关系。试

  想这样“歹毒”的学生将来一旦成为教师,不知会毒害多少青年学子。

  (三)网络技术异化的影响

  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联姻”催生网络虚拟社会的诞生,但网络社会空间中的“异化”

  现象则日益束缚着人们的思维和实践。从本义上说,技术显示了人类对客体的工

  具性认知,具有自身的中立性。然而,技术却在自身发展中走到人的对立面,并在无形中伤

  害到了人,出现了负面效应。“所谓技术异化,指人利用技术所创造出来的对象,同人的本

  性及实践相对立,抑制并影响着人的实践性生存的现象。”[4]甚至有人认为“世

  界的主人正在变成机器的奴隶”[5]90。当然,这种“由技术所引起

  的异化,就是为物质方便和增加利用非物质世界的潜力所必须付出的代价”[6]122。由此,在网络社会技术异

  化的影响下,大学生的个人观念、社会意识开始与主体分离、疏远甚至对立,相应地发生一

  系列分散化趋势。这时候,非主流意识形态极易趁虚而入,引起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教育

  的逆反心理甚至出现信仰危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键时期,如果大学生出现这些

  现象,那么必将成为一大潜在隐患,甚至会污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纯洁土壤。

  (四)网络负能量的冲击

  互联网在新颖且独特地改变信息流动和传播条件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信息的滋长,无形中

  造成一种迷乱的社会假象。马克思说:“通过传统和教育承受了这些情感和观点的个人,会

  以为这些情感和观点就是他的行为的真实动机和出发点。”[7]611即在网络空间

  中愈来愈多负面情绪的影响下,部分大学生的思想逐渐淹没在负面信息之中,对社会形成一

  种的不良印象

  。加之我国的网络信息缺乏严密而周全的监管机制,某些舆论“大咖”因自身对现实境遇的不满,往往带着负面情绪夸张解读社会事件,肆意发表负面消息。这些负面消息一旦形成强

  大的舆论场,就会像梦魇一样纠缠大学生的头脑,大大挤压正面舆论的活动空间,使主

  流意识形态宣传被排挤至思想的边缘。

  二、当代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的原因

  欲解其惑,必先究其源。导致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网络话语主导权缺失

  此种情况源于两个方面:其一,由美国发起并主导的因特网借助其信息传播优势大肆推销其

  实用主义价值观、美国式的民主和侵略性文化,并对非同类意识形态进行恶意的过滤和曲解,以实现他们所谓的“信息自由流通”原则。与此同时,美国还在互联网上发布以消遣、娱

  乐和舒适为内容的所谓大众文化产品,以掩饰其社会存在的内部冲突和分裂缺陷。在此影响

  下,部分中国大学生便会产生一种亲近感、信任感,甚至逐渐丧失自己民族应有的自尊心和

  自信心。其二,英语是因特网的通用语言,此种情况对非英语国家是危险的。一个民族的核

  心语言一旦被英语覆盖,屈服于英语的霸权地位,势必造成该国或该民族失去民族凝聚力,丧失网络话语主导权,就可能使整个民族陷入危机。

  (二)主流意识形态宣传不到位

  许多大学生对虚拟客体过分依赖,在无形中丧失了自我,放弃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信仰。究其缘由在于意识形态宣传不到位,教师厌教与学生厌学成为常态。“灌输式”教学

  很难实现高校“公共课堂”与意识形

  态内容的有效结合,更不用说使多数大学生在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历史认同、制度认同

  和未来认同的基础上把握住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动权。在此情况下,多数学生极易沉溺于网络

  社会空间中的非主流意识形态的漩涡而难以自拔,最终丧失本真的自我。而一些恶意“宗教

  渗透”者伪装成“解救人的精神焦虑”、“摆脱人的现实苦难”及“普度众生”的神灵,利

  用虚拟空间的虚幻给拥有纯洁心灵的大学生以灵魂的安顿和精神的抚慰。这种虚幻的意识导

  致部分大学生自我意识认知失常,丧失了自身主流思想和行为的尺度。

  (三)理性技术观认知缺陷

  “技术会揭示人对自然的能动关系,人的生活的直接生产过程,以及人的社会生活条件和由

  此产生的精神观念的直接生产过程。”[8]152虽然技术具有中

  立特性,但技术的发展会对意识形态产生反面影响。一般而言,网络是源于技术并作为人类

  虚拟实践的空间而存在的。在虚拟世界中,网民尤其是大学生群体理性技术认知缺陷,容易

  被多种意识形态侵蚀而失去“理性”本真,沉溺于虚拟世界的假象迷雾之中而不能自拔。

  由于技术理性的认知缺陷,虚拟主体逐渐被多种意识形态所捕获而变成非主流意识形态的俘

  虏。因而,消解网络技术异化成为解救当今大学生摆脱非主流意识形态侵扰的良策。

  (四)网络监管和法律制度不健全

  鉴于网络时空的无限性、信源的随机性及信息的偶然性,要真正实现实时监控则成正面控制

  之难题。因此,建立即时性全面网络监管和构架后续的法律规约就显得尤为必要,如此方能

  有效控制网络信息的泛滥及碎片化影响,也能即时监控计算机病毒等对网络虚拟空

  间的侵害,净化网络空间环境。从法律上看,建构完善的网络法律法规,既能实时惩治网络

  犯罪,又能警戒其他虚拟网络主体规范其网上行为。因此,“要加

  快网络立法进程,完善依法监管措施,化解网络风险。”[9]199若立法不到位,将导致网络空间缺乏相应的监管依据;网络未严格实行实名制,导致网络不法分子肆意利用

  匿名的漏

  洞给自己犯罪制造契机;网络防范设置落后,给网络犯罪分子利用网络传播不良文化信息打

  开犯罪之门。所有这些都已成为严重影响大学生网络社会学习和生活的“时代”原因。

  三、当代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问题之消解

  要解决当代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问题,需认清网络空间中的阴暗面,掌握

  网络话语主导权、强化主流意识形态的培育、建构实事求是的理性技术观和增强网络防御监

  管能力,健全网络法律制度等相应之策。

  (一)掌握网络话语主导权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话语就是新时代的话语,谁掌握了网络话语的主导权,谁就掌握

  了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建设的主动权。“电脑网络的建立和普及将彻底改变

  人类生存及生活的模式,控制与掌握网络的人就是未来命运的主宰。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

  网络,谁就拥有整个世界。”[10]110“互联网已经形成了一个新的思想文化阵

  地和思想政治斗争的场所。”[11]180因此,在网络空间建构主导性的话语体系,强化巩固我国的主流意识

  形态显得尤为重要。其一,在网络空间传播和弘扬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明确与

  非主流意识形态的界限,赢得话语主动权;其二,以喜闻乐见的方式拓展主流意识形态宣传

  方式和阵地,旗帜鲜明地宣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其三,强化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建立文化语境发展的长效机制,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多元文化进行自觉引领。

  (二)强化主流意识形态的培育

  强化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培育,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在自觉抵制

  西方主流意识形态冲击的同时,实现对自我民族价值的升华。“网络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为网络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平台条件。”[12]因此,对于

  高校公共课

  教学来说,就必须改革传统教学模式,落实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主体责任,通过网络手

  段把主流意识形态融入到公共课堂中。教学内容上,一要通过案例进行政治意识形态教

  育,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一元论”主张,让学生认识到“多元主导”的危害。二要通过案

  例进行经济意识形态教育,用近四十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有力批驳“新自由主义”

  的虚伪;三要通过案例进行哲学意识形态教育,用“苏东剧变”的惨痛教训让学生认识到西

  方“实用价值”的危害;四要通过案例进行史学意识形态教育,让学生在深刻反省我国近现

  代一百多年来所遭受的屈辱的基础上,认识到资本主义侵略的“本性”。教学手段上,一要

  综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手段,让学生通过观赏丰富多彩的影音资料,获得对公共课

  堂的“理性”认识;二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论,教师要善于将感性材料和时代问题相

  结合,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实践,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对时代问题持正确的认知态度;三要带动学生自觉融入课堂讨论,提高其活

  跃度和参与意识,在增加情感认同的基础上使主流意识形态深入人心;四要合理利用微信公

  众号(“课堂派”等)和微信群等现代新媒体技术实时对学生进行引导和监督,施行多样化

  教学,实现课堂教学和线上教学的有机结合以及师生之间的紧密沟通。“微信已经融入到了

  大学校园中,成为大学生的一种‘日常用品’和交流的新平台,甚至成为了一种新的生活方

  式。”[13]因而,合理利用微信等现代新媒体技术不仅能提高教师“授课”和学

  生“学习”的热情,而且可以帮助大学生掌握在“虚”“实”两种社会空间之间进行角色变

  迁与转换的技巧。

  (三)建构实事求是的理性技术观

  “鉴于技术事实性的对人的负面性效应,必须对之做出评判性解剖与合理性建构,方能消除

  其内生性毒素并造福于人。”[4]针对网络技术异化,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建构大学

  生实事求是的理性技术观:其一,课堂引导。大学生主要接触点为课堂,因此在课堂上加强

  对学生的引导和教育,能助其树立正确合理的技

  术观,主动吸取其精华,摒弃其糟粕。其二,社会辅助。大学生虽大部分时间在校园中

  度过,但最终还是要与社会接轨,立足于社会。因而,社会应扮演好责任担当者,助大学生

  形成实事求是的理性技术观。其三,家庭教育。家庭成员在营造一个温暖港湾的同时也要帮

  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从而形成理性技术观。父母可以帮助孩子用辩证的思维驾驭

  网络虚拟世界,辨别非主流意识形态,远离其毒害。

  (四)增强网络防御监管能力,健全网络法律制度

  在新时代,要高度警惕非主流意识形态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侵袭,以大数据技术为抓

  手牢牢掌控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主动对大学生的思想意识进行引导。其一,打造独立自

  主的数据库。加强网络数据库资源的平台建设,增强大学生对数据库资源的利用频率和安全

  意识,防止

  西方国家利用其数据库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其二,建立系统的监管体系。利用大数据

  的分析与整合功能,把海量信息转化为一定的数据模型;要打造一批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

  强的网络技术人才,切实担负起网络监管的责任。综合提高网络监管体系的防御能力。其三,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深度融合。设置媒体议题,加强传播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要一手抓

  融合,一手抓管理,确保融合发展沿着正确方向推进。”[14]

  加快网络法律法规的制度建设。其一,加强立法,严厉打击和制裁网络违法犯罪分子。其二,落实审查制和责任制,严格实行网络实名制。其三,降低网络空间公众举报的难度,以形

  成有效的举报受理体系。

  总之,在网络化时代,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突出、形势严峻,本着“治病救人”和“以人为本

  ”的原则,必须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及相应的改革措施,掌握网络话语权和思想政治教育制高

  点,把当代大学生从虚拟的网络空间漩涡中解放出来,以新时代的价值观念培育新时代的大

  学生。

  参考文献:

  [1]宋惠吕.现代社会意识形态[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

  [2]谢俊.社会“二重化”与网络社会安全建构[J].理论月刊,2017(2):15-162.

  [3]列宁.哲学笔记[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4]谢俊.网络社会空间中的异化与消解[J].前沿,2017(3):45-49.

  [5]O·Spengler.ManandTechnics[M].NewYork:UniversityPressofthe

  Pacific,2002.

  [6]F·Rapp.AnalyticalPhilosophyofTechnology[M].Boston:Springer,1981.

  [7]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5.

  [8]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9]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10]匡文波.网络传播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11]江泽民.论科学技术[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12]陶宇炜,谢爱娟,席海涛.协同论视阈下网络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的协同机

  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6(3):57-61.

  [13]李礼.微信德育: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重要选择[J].教育与

  教学研究.2016(1):51-56.

  [14]人民网.习近平的6个“互联网思维”[EB/OL].http://politics.p

  eople.com.cn/n/2014/1120/c1001-26064303.html.

  (责任编辑:苟亚春)

篇五:网络意识形态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对策研究

  

  网络意识形态领域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及对策研究

  摘要:“网络意识形态领域”顾名思义即人在现实生活中的行为与意识在网络空间内的一种信息型投射。网络意识形态与生活日常的现实意识形态的关系亦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因此,重视人在现实生活中的行为体现就必须同步重视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相关建设工作。但是,我国目前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形势严峻,需要有针对性的采取应对策略,维护我国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稳定发展。

  关键词:网络意识形态;高校;大学生

  前言: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在爱与和平的世界性时代主题下网络意识形态领域仍然充满着一些直观且激烈的意识竞争。因此,在网络意识形态领域加强年轻一代的政治信仰与思政知识武装是我国网络意识形态领域建设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积极慎重的吸纳优秀学生加入党员队伍,树立其正确的网络价值观念,增强网络宣传机制,是网络意识形态竞争由被动转为主动的必然途径。

  一、网络意识形态领域高校党建思政工作的时代挑战

  (一)网络冲击高校教师教学权威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强大助推力,也实质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但同时,网络的蓬勃发展在教育行业来说,也一定程度的削弱了任课教师的教学权威性,使任课教师的教学活动面临着新的时代性挑战。尤其是党建思政此类在学生立场来看较为枯燥无趣的教学主题。因此,高校注重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学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必须从多媒体教学设备与网络平台的正确利用手段入手,使他们以教学辅助工具的概念而存在。学生对于课堂现实教学与网络辅助教学有明显的的认知区分。让学科教师的感召权威以正确的引航形式被贯彻,学生与教师一起完善自身,提升自身。

  (二)网络侵蚀高校学生价值观念

  随着信息环境发生的巨大变化,人们接受并传播信息的途径不再被单一局限。尤其是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对信息收集、处理、利用的过程变得愈发快速,开放性与交互性亦变得愈发实效。所以,在由网络平台催生的各种各样的网络文化中,高校大学生的言论与思想都潜移默化遭受网络文化影响,由此凸显出一些党建思政教育工作方面的劣势。而大学生不仅是我国未来发展的主力军,亦是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最主要使用者与受众者。因此,大学生一旦意志力不足够坚定,自我管束意识低下,就会容易被网络环境中的一些错误思想煽动,从而导致价值观养成过程中的自我矛盾与认知困惑激增。最终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被形形色色的网络文化侵蚀,价值观倾斜。

  (三)网络挑战高校教育传统模式

  高校大学生的党建工作具有学校性质的特殊属性。但是,在现如今的网络时代背景下,高校党建思政工作的开展由于教育空间发生了极其明显的时代转变,部分学生的党建活动已与正确的现实党建所脱节。特别是在教师进行相关教学活动时,虽然师生之间的互动渠道增多了多元的沟通形式,但是大学生与任课教师之间的交流反而被局限了。思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思想意识渗透与网络环境对学生的思想意识渗透几乎不相上下,甚至部分学生对于网络的过分依赖导致了自身沉溺网络文化,自身的思想意识亦受到网络平台的渗透更多。只是教育空间的拓展在一定程度上也为流动性教育内容带来了新的教育机遇,教师需要利充分利用课程资源构建成熟的网络教育模式。

  二、网络意识形态领域高校党建思政工作的应对策略

  (一)增强高校思政教师队伍建设

  要想在网络意识形态领域增强大学生的正确思想意识假设,需要高校在互联网越来越能够影响大学生意识形成的今天加重对网络环境中的思政教育队伍建设。防止大学生被网络平台上的不良信息垃圾所影响。把党建与思政教育的工作阵地由线下深化到线上网络。加强并改善党对高校的领导,完善各大高校中当的领导体制,发挥高校党委对本校工作展开的核心领导作用。这样一来,无论是从高校原有的思想政治教师队伍中筛选一批优秀的党员思政教师,让其完善自身、提升自身,加入高校的思政网络教育队伍,负责起网络平台上的思政意识渗透。亦或是招聘一批优秀的精通网络技术的思政教师,专门负责学校自属平台的网络思政建设,为高校的党建思政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针对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呈现出的新挑战来展开网络时代中的有关工作完善,不能单纯拘泥于教育形式上的转变。在最实际的大学生所关心的个人发展问题上亦要给予大学生足够的引导与尊重,让大学生在实质的发展问题面前,意识到党建与思想政治对于自身未来发展与社会发展的高融合性。例如一大部分的高校毕业生在潜意识中更愿意于毕业后投身党政部门、国营部门,但是对于一些农村基层工作以及私营企业工作的排斥意识较强。任课教师与校方应该对此问题引起重视,由浅入深的帮助大学生做好职业模拟规划,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真正意义上的让大学生将意识形态内化落实为自我价值。

  (三)创新网络意识形态教育模式

  要做好高校的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学会因地制宜,因事而化,灵活变通的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在现在的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运用新媒体技术使高校的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建设活性运转,是推动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政治工作在传统的教育优势上继续吸纳优秀信息技术,二者强强融合的必然途径。因此,高校在跟上时代发展节奏的同时,把握好现代大学生的思想意识脉搏,以新媒体技术为代表拓展党建与思想政治的教育空间。使用大学生最为常用的微博、QQ、微信、抖音等平台应用软件将思政意识渗透其中,吸引大学生的目光关注,以非刻板的线上强行教育,而是留足空间讨论的形式将思政意识渗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为高校大学生的网络思政意识建设提供无形动力。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高校党建思政工作的建设已不再仅仅局限于现实日常的面对面教育。思政教师对于学生的课外信息获取渠道也要引起重视,以此增多大学生多元感官的感化途径与思维的养成形式。在较为开阔的网络环境中搭建高校党建思政平台,与时俱进的展开相关建设工作,让学生同步乐在其中,为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建设完善可持续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王荟,黄洪雷,徐玉祺.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建设:机遇、局面与路径[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0,38(04):40-43+51.[2]王华彪,陈莉娜,刘晓慧.“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三权”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12):74-76.[3]邹新.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风险挑战及其防控策略[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0(02):71-74.课题项目:2020年河北省高校党建研究课题

  课题编号:GXDJ2020B37作者简介:

  张英明(1977—),女,硕士学位,河北对外经贸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史露露(1979—),女,硕士学位,河北对外经贸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篇六:网络意识形态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对策研究

  

推荐访问:网络意识形态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对策研究 意识形态 存在问题 原因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