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乐感的培养(4篇)

时间:2023-05-05 13:36:02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乐感的培养

  

  浅谈在音乐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乐感的几种方法

  一、什么是乐感,为什么要在音乐教学中培养乐感

  乐感是人类七大智能中的一种,它具体包括音高感、节奏感、和声听觉、旋律感等,作为一门艺术,音乐就是要传达某种感觉而非简单的听觉,乐感就是人们了解这种感觉的感官能力。乐感的培养很重要,有了灵敏和丰富的乐感,会使你接触到美的音乐作品时产生更大的心灵反响,反之如果没有乐感,也无动于衷,人生的乐趣也会少了许多,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我们有必要对学生的乐感进行培养,另外,学习音乐可以使学生的左右大脑平衡发达,乐感就是学生学习音乐、提升音乐鉴赏能力的重要形式之一,因此教师要做好乐感的教学。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乐感

  那么在现阶段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乐感呢?如何使音乐的教学更有效果呢?

  1.培养学生对音乐艺术的兴趣

  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喜欢上音乐课,因为在音乐课上没有人强迫他们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有自己喜欢的歌星、歌曲,他们喜欢买很多的海报、专辑来张扬自己的个性。但是这就能表明学生对音乐艺术有兴趣吗?其实不然,他们感兴趣的只是歌词或者声调,对音乐中的乐感他们知之甚少。因此,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对音乐艺术的兴趣。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偶像入手,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例如现阶段的中学生,教师可以投票让他们选出最喜欢的一首歌,利用学生最感兴趣的歌曲来进行乐感的培养,告诉学生要想创作一首好的音乐非常不容易,要把握其中的节奏感、要能表达感情、要有意境等,从而吸引学生的兴趣;其次,教师可以利用音乐背后的故事来吸引学生的兴趣,我们以《义勇军进行曲》的教学来进行举例,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述这首歌创作的背景,引发学生的共鸣,同时也引导学生在学习这首曲子的过程中去揣摩每一句歌词所带的感情,从而提升教学效率。当学生的兴趣被吸引之后,乐感的教学才更有效果,学生才会更积极地投入音乐学习中。

  2.加强视唱练耳的训练

  视唱练耳是培养学生乐感的重要方法之一,它主要包含听觉和视唱两个部分,听觉训练需要从小抓起的,初中阶段主要进行的是视唱训练,它指的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调动学生独立运用视觉、听觉、感觉进行积极思维活动练习识谱,通过视唱大量的音乐旋律片段来使学生获得音乐养料、素材以及资料,从而培养学生的演唱水平,增强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所以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乐感一定要加强视唱练耳的训练,让学生在大量的音乐训练中提升音乐的感知能力。

  3.循序渐进,逐步培养

  由于各種条件的限制,学生从小很少接触到专业的音乐知识训练,因此要想培养学生的乐感一定要注重循序渐进,不能一味地追求最终的结果,导致学生无法完成教学任务。首先,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节奏感的培养,节奏相对而言比较简单,教师可以就音乐中常用的一些节

  奏类型来对学生进行渗透,保证学生能够准确进行分辨;其次,教师开始要求学生唱准音,并进行旋律的教学,节奏感注重的是学生的听觉,学生对音乐的感知不能只停留在听的阶段,要加强唱的练习,要求学生先唱准音阶,然后再对学生进行级进、跳进的训练,以保证学生能够从多变的音阶中把握音准,等学生把握好音准之后,教师可以加强巩固练习,让学生把旋律记下来进行视唱;再次,对学生的体态进行把握,初中阶段的学生相对比较好动,这正好也契合了音乐的要求,音乐是情感的表达,学生在情感表达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做出各种动作,教师可以重点对学生的动作、体态进行纠正,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对音乐的感知。教师在进行音乐的教学时,不能过分强调最终的结果,可以采取循序渐进的教学模式,一点点对学生进行渗透、培养。

  4.成立音乐合作小组,积极开发第二课堂

  音乐乐感的培养是音乐教学中最困难的阶段,如果仅仅依靠有限的音乐课就想完全培养出学生乐感的话,是很不现实的,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成立音乐合作小组,积极开发第二课堂,让有兴趣的学生多进行训练。例如,我所任课的班级中有一些学生并没有接触过专业的音乐训练,但是教学中我发现他们很有天赋,于是我就找到这些同学询问他们的意愿,发现他们都对音乐充满了兴趣,于是我就引导他们成立了音乐小组,在课余的时间对他们进行重点训练,效果非常好,同时也引导他们在音乐课上积极去帮助其他同学,保证其他的学生也能有所进步。事实证明这种形式非常有效,一段时间之后,音乐课上有了领头羊,他们带动了其他学生的学习,而且他们能够及时帮助教师解决课堂上存在的一些问题,使得班级的音乐学习氛围越来越好。所以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当我们对学生乐感的培养有困难时,可以允许一部分学生先富起来,利用课余的时间对有兴趣、有天赋的学生进行培养,并引导他们对其他学生实施帮助,从而提升教学效率。

  乐感是音乐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如何培养学生的乐感也是众多音乐教师感到非常困难的问题,今天我们就初中音乐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乐感、提升教学的效率做了一下探讨,希望能够对各位教师有所帮助,相信只要措施得当教学的效果一定会越来越好。

篇二: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乐感的培养

  

  浅议小学音乐教学中乐感的培养

  摘要: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乐感的最好的时期,在这个阶段学生对于音乐的认知只来源于生活中对于听到的音乐、自然的声音的感知,小学生的思维比较开阔,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比较高,学习新事物也比较快,在这个时候通过音乐课程来建立学生的乐感是非常容易的,教师应该进行合理的引导,采取正确的授课方式,寓教于乐,从而培养起学生的乐感。

  关键词:小学音乐

  乐感

  教学

  音乐课程是小学阶段的重要课程,小学阶段是为一切学科打基础的时期,音乐课堂的开展也不例外。小学阶段的音乐要把着重点放在对音乐的感受之上,对于乐理知识要让学生有一定的了解,同时也要注重在课堂中渗透培养学生乐感的教学策略。课程内容要以乐感培养为关键,教师需在教学中以培养学生乐感为目的制定相应教学计划与教学措施。本文就当今音乐课堂开展的现状进行分析,以此为基础探讨了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实现对学生乐感的培养。

  一、小学音乐课堂开展现状

  现如今的音乐教学得益于信息化设备的发展,课堂已经变得越来越有趣,孩子们喜欢上音乐课是因为在音乐课堂上没有压力,学生可以在一种轻松活泼的氛围之中完成自己的音乐课堂,教师也可以以一种轻松的姿态来进行音乐课堂的教学,这往往催生了一个问题就是教师只把音乐课定位成为听歌、唱歌的课堂,但是却不为学生的综合音乐素养的培养考虑,过于的强调趣味性也不是一种好现象。而有的教师是会在课堂上过分的强调乐理知识,让学生对于某一个音符的唱腔必须绝对正确,一味的给学生灌输这些虚无缥缈的乐理知识会使得学生对于音乐的学习产生畏难情绪,而磨损了本身的兴趣。正确的音乐课堂的开展方式应该是在保证课堂目标完成的前提之下,在保证所有的学生能够接受所传递的乐理知识的前提之下,理论联系实际的去开展小学音乐课堂。

  二、小学音乐课堂培养乐感的方略

  1.合理开展乐理知识的教授

  要想培养学生的乐感首先要明白乐感所指的含义,之所以称之为乐感,是因为乐感就是感知音乐的能力,这其中包括对于旋律、节奏、和声、高低音的把控,这属于音乐教学中最基础的内容,如何合理的开展乐理知识的学习关乎于学生未来的音乐综合素养。乐感在很多人看来在很大程度上是天生的,但是经过实践研究表明,后天的培育也是必不可少的。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师应该结合学生不同的年龄阶段,综合考量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认知能力,对适合学生发展的音乐知识展开讲述。例如在课堂上讲授五线谱、休止符、延音符以及如何看节拍等等,都是属于小学阶段应该掌握的乐理知识。在培养了这些乐理知识之后,学生对于音乐的学习就会变得有框架,在大框架中建立自己的音乐体系,更加有利于乐感的培养。

  2.运用多种设备帮助学生感知旋律

  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是多姿多彩的,得益于现在互联网以及信息化的发展,已经越来越多的音乐课堂开展多种乐器的教学,对于配备了乐器的学校,音乐教师可以给学生进行展示不同种乐器发出的声音,让学生听音辨别是哪种乐器,听出所弹奏的高音、低音。音乐是用来表达人的感情的,音乐家都是通过音乐来宣泄自己的情绪的,通过聆听不同的乐器发出的声音,学生们可以分辨出每个乐器的不同音调分别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情绪,这对于音乐的理解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每个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感知能力不尽相同,同一首音乐可能对于不同的学生听起

  来感觉就是不一样的,作为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多多发言,说出自己的感受,表达自己对于音乐的理解。对于一些没有配备足够乐器的学校,教师完全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以动态课件、flash动画等科技手段实现吸引学生眼球的目的,从而引导学生主动感知音乐的旋律,激发学生对于音乐的鉴赏能力。

  3.开展多种课堂音乐活动

  培养乐感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需要教师从长计议,要想保证学生能够在不久的将来对音乐的感知更上一个层次,教师就应该在日常的课堂开展中穿插能够培养学生乐感的小活动。例如教师可以唱给学生一段词,让学生将这段词唱出来传递给下一位学生,类似于击鼓传花的形式传递下去,看最终最后一位同学唱出来的是怎样的音调。通过这种活动,学生能够根据老师的示范以及学生的复述感知到自己音调上的把握,也在一定程度上活跃了课堂的氛围。针对于低年级的同学展开乐感教学时,将拍手、跺脚这种动作加入到歌曲中也不失为一个培养乐感的好方法。

  三、小学音乐课堂培养乐感的意义

  音乐是一种能够使人引起共鸣唤起的一门艺术,它具有极强的感染力,能够使人得到熏陶。音乐教学的过程作为音乐教育以及美育工作的奠基石,要为学生创设轻松、和谐的音乐氛围,让学生真正的爱上音乐,能够融入音乐;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合作的空间,调动学生的多重感官,使之沉浸到音乐世界里。小学音乐教师应该认识到乐感培养的重要性,也要意识到培养乐感并不是一件易事,而是一件需要长期培养、长期引导的事情,要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融入不同的策略,从而培养起学生的乐感,提高其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参考文献:

  [1]方政.简论小学音乐课程培养学生乐感的策略[J].戏剧之家,2020(02):167.[2]李春侠.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方法[J].黄河之声,2019(06):109.[3]陈就.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对学生乐感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8(47):188-189.

篇三: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乐感的培养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乐感

  作者:邬毓敏

  来源:《新教育时代·学生版》2018年第42期

  摘

  要:小学音乐教学相对于小学生的基础科目的教学来说,关注度会稍微薄弱一点,但是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改革和进步,音乐教学在小学教学当中也得到了充分地关注,这让小学生的音乐能力得到了提高,音乐的基础知识得到了加强,但是在小学的音乐教学阶段,最重要的还是应该去培养学生的乐感,这样才能够

  真正地提高学生的音乐能力和音乐素养。

  关键词:小学音乐

  音乐教学

  如何培养

  学生乐感

  乐感的培养对于小学生的音乐学习来说尤为重要,乐感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当中建立一个音乐学习的系统和能力,能够更好地体现音乐学习的重要价值,体现音乐教学对于学生的学习重要意义,加强学生对于乐感的培养,能够更加有效率地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1]

  一、教师注重组织学生进行音乐实践,培养学生的乐感

  在实践中提升新课程改革之后,小学音乐课堂已经变为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更快地形成乐感,教师必须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能动性,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上进行实践。在传统的音乐课堂上教师没有注重提升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许多教师采用的方法都是让学生坐在座位上被动学习,教师向他们传授与音乐有关的知识。长期处于这种被动学习氛围下的学生自身的音乐素养很低,而在新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音乐实践则可以引导学生去学习音乐,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加深对音乐的理解,从而使学生鉴赏音乐、模仿音乐、创造音乐的能力得到提升,从而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乐感。音乐实践对于小学生的音乐能力提高十分有必要,在音乐课堂教学上充分地组织学生进行实践,音乐实践能够更好地让小学生在音乐方面取得进步,提高小学生的音乐素养,音乐实践就是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加强自我的音乐修养,能够更好地提高小学生的音乐素质和音乐能力,从而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乐感,提高音乐素养能力和音乐综合素质。[2]

  二、教师需要注重运用各种乐器训练学生,用乐器帮助学生建立乐感

  教师在培养小学生的乐感的时候,还应该注重运用各种乐器去训练学生的音乐才能和音乐潜质,这样才能够更好地用乐器去帮助学生建立乐感,用乐器去帮助学生更好地完善学生的音乐教学,促进小学生的音乐学习方法的改进,能够更加有效地帮助小学生培养和建立乐感,乐感的建立就会更加深切地影响着小学生对于音乐的学习。乐感的建立和培养还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音乐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的音乐学习也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只有你热爱音乐,才能够在音乐学习上面取得更好地进步和发展,才能够更加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音乐能力。音乐的学习同时也是一种艺术的熏陶和情操的陶冶,这能够使小学生的音乐能力得到

篇四: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乐感的培养

  

  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乐感及鉴赏能力的培养策略

  作者:李燕

  来源:《天津教育·下》2022年第01期

  小学阶段的音乐与美术学科都是为了增强小学生的美感,不同的是美术属于视觉范畴,而音乐学习属于听觉范畴。培养学生的乐感主要是指让小学生感受音乐的节奏,认知与理解音乐。而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则主要是指让小学生具备判断与欣赏音乐作品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乐感以及鉴赏能力必须从小学阶段抓起。

  一、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乐感及鉴赏能力的培养价值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音乐素养

  自核心素养理念提出以来,音乐教学已不再简单地停留在教会学生唱歌层面,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力和审美鉴赏能力,使其学会欣赏音乐、理解音乐,进一步完成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提高综合素养。乐感与鉴赏能力培养是音乐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乐感,使其认识不同地域的音乐表现形式,接触丰富且多元的音乐文化内涵,为其理解、学唱音乐作品提供帮助,并能让学生的身心得到积极的熏陶,这是音乐素养的直观体现。同时,从小学阶段就培养学生的乐感和审美鉴赏能力,学生会对音乐逐渐产生兴趣,主动发展出个人爱好,学会感知音乐,理解音乐文化,为其后续音乐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础。

  (二)有利于高效实现音乐教育目标

  音乐是素质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门课程。小学生的知识需求、情感需求都比较强,而音乐课程具有人文性和审美性特征,因此,面向小学生培养其乐感和鉴赏能力,使其在聆听、分析、实践中清晰感悟音乐作品,简单表达听到音乐的感受,将感性认识与理性表达结合起来,每个学生的音乐学习效果都将可视化,有利于培养其在音乐方面的审美情趣,锻炼其乐感能力,还能充实其精神世界。再者,音乐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通过引导学生感知音乐艺术之美,从不同角度认识音乐文化及其人文内涵,了解我国传统音乐文化,接受世界音乐文化,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将不断提高,积累的经验又会支持其理解与感知更多音乐作品,高效实现音乐教育目标。

  二、培养小学生乐感的有效策略

  (一)突出“歌唱教学”这一重点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采用直观教学法。对音乐学科来讲,让小学生学音乐首先就是让他们学会在课堂上唱歌,这也是培养学生乐感的关键途径。在增强小学生的唱歌学习方面,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选择性地播放节奏感较强的歌曲,帮助他们形成节奏感。当有了基本的节奏感,学生的乐感慢慢就能培养起来。比如,笔者曾在音乐课上为学生播放《义勇军进行曲》,让学生对乐感有基本的感悟,选择《义勇军进行曲》是因为这首歌节奏感强烈,旋律也不复杂,是培养学生乐感的适宜歌曲。在实际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播放歌曲,先让学生尽情倾听,注意歌曲的节奏,随后让学生跟着一起唱几遍,唱歌的过程就是学生体悟音乐节奏、培养乐感的过程。这种看起来极为简单又循序渐进的方法,能逐步培养小学生的乐感,为培养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做铺垫。总之,在小学音乐课上,教师应多采用唱歌教学,培养学生的乐感。

  (二)涉猎不同的音乐类型

  传统教学模式下,部分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所采用的音乐曲目较为单一,学生的思维模式得不到良好的发展。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适当地扩充鉴赏曲目,借助不同风格的音乐培养学生的乐感,使学生对不同的音乐类型都有所涉猎,从而激发学生的音乐感知,让学生具备个性化的音乐欣赏需求。笔者认为流行音乐能激起学生兴趣,但流行音乐只是一个切入点,教师也要将其他类型的音乐渗透小学音乐课堂,如纯音乐、摇滚乐、民谣、古典乐等。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不同音乐类型,还可以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培养审美情趣,进而激发他们自主学习音乐的意识,进一步强化学生的乐感。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实际上,培养小学生的乐感有多种途径,不局限于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借助大量的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乐感。课堂教学时间有限,音乐教材中涉及的教学任务需在课堂教学中完成,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乐感,教师可以利用课余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增加音乐类型的涉猎,开展丰富多彩的音乐实践活动。传统教学模式下,大部分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时依据教材内容进行活动的设定,但教材中部分音乐活动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学生在循环往复的实践活动中会失去音乐学习的兴趣。对此,教师应充分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基于教材内容,根据学生的兴趣需求,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带领学生掌握乐理知识,实现轻松、快乐的音乐学习,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创设情境辅助音乐感知

  小学阶段属于音乐学习的基础阶段,学生的音乐认知水平普遍不高,倘若缺少积极引导,他们对乐感并不能做到准确且有效的把握,再加上每个學生的音乐水平不同,教师的教学过程势必存在各种各样的阻碍。因此,在培养学生乐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针对性创设音乐情境或媒体情境,以直观的方式呈现与音乐作品相关的资源,先引导学生聆听欣赏音乐旋律,再组织他们借助丰富且生动的素材,深入理解音乐作品,用心感受每一个音乐作品中描绘的场景及

  表达的情感。这种方式充分照顾了学生的差异化特点,每个学生都可沉浸在情境中感知音乐。学生用心感知更容易培养出乐感,学生能掌握相关乐理知识,辅之以教师的补充讲授,使得乐感培养落到实处。

  三、培养小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激发兴趣,引起学生鉴赏兴趣

  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大部分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时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难以激发学生真正的学习热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充分遵循“以学生为本”的发展理念,构建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模式,带领学生轻松学习、快乐学习,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鉴赏兴趣。对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紧扣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让学生在持续的音乐鉴赏中增强乐感,提高音乐鉴赏能力。教师要具备足够的耐心,通过各种手段培养学生对音乐持久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刺激小学生的大脑皮层,让小学生的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的状态,实现三维教学目标。比如,在四年级的《春游》一课中,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展音乐教学活动,这有利于小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持久性培养。此时,教师可以通过视频播放,让学生领悟春天时节发生的一些微妙变化,感悟春天的气息。视频播放完毕,可以运用问题情境法引出学生的感悟,如春天给你什么感觉?需要走到田野与山坡亲自感受春天吗?让学生通过回答问题表达春天的气息与喜悦的心情。随后,让他们带着喜悦唱出春天的歌曲。总之,对音乐的兴趣是激发小学生鉴赏音乐的前提条件,教师应多方面探求教学手段,让小学生拥有持久的音乐兴趣,进而提升音乐鉴赏能力。

  (二)丰富形式,还给学生鉴赏自由

  基于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师教学形式较为单一,学生在枯燥的环境中失去了音乐学习的兴趣,将难以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对此,教师需要丰富教学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鉴赏音乐。教师对小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不能操之过急,要借助持续不断的艺术熏陶,真正激发小学生对音乐的浓厚情感,让学生慢慢表达审美感悟。学生的表达不只有口头语言,还有肢体语言,如表演。小学生有语言不够丰富,口头表达受限的特点,但这些对音乐而言不是阻碍,他们具备独特的儿童视角。小学生可以借助某种表情、肢体动作,甚至表演等方式呈现自己对音乐作品的喜爱,这便于小学生获得音乐灵感,培养音乐鉴赏能力。比如,三年级《司马光砸缸》的音乐鉴赏课中,教师可以借助此类课程培养小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教师可以给予学生想象空间,让他们搭建一个可以展示自我的舞台,将学生分组,让学生运用舞台话剧的方式演绎他们对这一课的理解。比如,笔者开展的《司马光砸缸》舞台剧,在话剧表演过程中,小学生的每一个表情,每一次交谈,都能将人物特点表达出来。学生还能将作品的主基调把控到位,将作品内容完全演绎出来。又如《牧童短笛》一课,教师可以采用同样的教学手法,借助多媒体播放,让学生想象其中的意境。经过不断运用这种教学手法,可以使学生的鉴赏能力一步步提高。音乐能直击心灵,学生可以借助语言、动作以及表情等各种方式表达出来。经过亲身体验,产生情感共鸣,这才能培养真正属于学生的鉴赏能力。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时应结合

  教学内容,丰富课堂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使学生在音乐鉴赏的过程中能充分展示自我,从而实现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提高。

  (三)创设情境,提升学生鉴赏能力

  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大部分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时,只是单纯地为学生播放音乐曲目,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聆听,在此情况下学生的鉴赏能力并未实质性地得到提升。教师在教学环节应注重情境的创设,基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音乐鉴赏曲目,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沉浸在浓厚的氛围感中,聆听音乐、欣赏音乐,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关于“丰收”的音乐赏析时,可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丰收短片创设教学情境,短片中描绘了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农民的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在音乐鉴赏开始前,教师对学生进行提问:“同学们,到了丰收的季节,农民伯伯看着丰收的景象,他此时此刻心里在想些什么呢?”学生进行回答:“农民伯伯的内心是喜悦的、高兴的、欢乐的。”随后教师为学生播放《丰收歌

  喜洋洋》,引导学生闭上眼睛幻想一片金灿灿的丰收景象,在曲目播放完毕后,教师鼓励学生畅谈心中的感受,结合所听曲目进行解剖、分析。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时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可以使学生置身于音乐氛围中,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四)开展活动,增强学生参与意识

  音乐课堂中的活动环节对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提升培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大部分教师忽略了活动的重要性,导致学生对音乐的鉴赏流于表面,从而影响了学生的音乐素养发展。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及时转变教学方法,重视活动环节的重要性,基于“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为学生创设富有趣味性的音乐活动,提升音乐课堂的实效性,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全体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鉴赏。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关于《十二生肖歌》的音乐赏析时,可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同学们,大家知道十二生肖中都有哪些小动物吗?”学生进行回答,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说明,并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了解十二生肖的起源背景。接下来,基于本课曲目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小动物的叫声、特点进行思考,例如,表达小兔子的音乐是活泼的,表达老虎的音乐是激昂的。最后教师用稍快的速度利用生动的声音演唱本首歌曲,并引导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思考演唱声调有着什么样的特点。随后教师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答案,最后教师为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可开展“谁唱得好”的音乐鉴赏活动。可以为学生放映不同人演唱的《十二生肖歌》,学生通过细致分析结合曲目,说出不同歌唱者的演唱特点,并引导学生说出在自己的心目中谁唱的最好,原因是什么。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开展音乐鉴赏活动,使全体学生都参与鉴赏讨论,借此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五)尊重学生的鉴赏评价

  音乐课堂评价是教师从事教学的一个关键环节,部分教师却认为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的主体,学生的评价并不重要。这种做法是不对的,尤其是在小学音乐鉴赏课中,教师一定不能

  忽视学生的鉴赏评价,要善于倾听学生的鉴赏表达内容,然后通过分析学生的鉴赏表达内容,做出正确引导,培养并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鉴赏水平。例如,五年级《东方之珠》一课中,教师可首先为学生播放香港回归影片,以“祖国统一”为主题进一步开展教学。接下来教师带领学生共同聆听歌曲,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這首歌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绪与意境呢?学生进行回答后,教师为学生播放不同歌手演唱的《东方之珠》歌曲,鼓励其在聆听过后进行评价。不仅如此,教师也可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在讨论会总结部分歌手在演唱过程中的情感表达仍需加强,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予以肯定并说出自己的看法。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评价,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能积极主动的参与音乐鉴赏中,潜移默化地提升其鉴赏能力。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时,充分尊重学生的鉴赏评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同时也帮助学生培养了创造性的思维,为学生的日后学习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总体而言,小学音乐教学要将提升小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放在首位,音乐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将学生作为学习音乐的主体。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主动性,让学生爱上音乐。在小学阶段,培养小学生的乐感以及音乐鉴赏能力,不只是为了达到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要求,还为了让小学生树立健全的人格,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良好坚实的基础。

  (邱瑞玲)

推荐访问: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乐感的培养 乐感 浅谈 中学生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