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视存在问题原因剖析(4篇)

时间:2023-05-06 18:12:02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巡视存在问题原因剖析

  

  巡察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巡察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开展巡察工作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加强党内监督的重要举措,是了解情况、研究问题、解决矛盾、消除隐患、稳定队伍、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的有效途径,是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要内容。有利于及时、全面、客观地了解被巡察党组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总体情况,有利于提高监督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有利于促进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决议以及重要工作部署的落实。

  一、基层巡察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巡察认识不够到位。巡察工作中,虽然巡察组和被巡察单位之间能协调配合,认真对待巡察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但由于巡察机制体制等原因,巡察组及被巡察单位个别人员思想认识不到位,至使巡察工作难以向更深层次推进。一方面,个别巡察人员存在为难情绪,碍于情面,放不开手脚,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不敢做到真巡察、硬巡察,存在蜻蜓点水的现象。另一方面,被巡察单位个别领导把巡察工作误认为是对其日常工作的例行检查,对巡察组的工作存有戒备心理,只把工作成绩展现给巡察组,有意避开工作中的不足之处,甚至行动迟缓,落实不力,造成巡察效力难以很好发挥。

  (二)巡察谈话不够深入。个别谈话是巡察发现问题的主要方式之一,但是由于有的巡察组谈话的方法技巧单一,谈话的针对性不强,导致巡察单位部分职工出现:有的原则性不强,怕得罪人,不愿讲真话;有的对巡察组缺乏信任,担心打击报复,不敢讲真话;有的认为巡察组解决不了问题,缺乏信心,不便讲真话;有的职工本身就存在违

  巡察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纪违法问题,担心意外,不肯讲真话。这些现象直接影响了巡察工作发现问题的效果。

  (三)巡察人员素质不齐。巡察工作由于时间紧、任务重,专业性强,纪律严明,对巡查人员的素质要求特别高。巡察组人员来自不同的单位,部分人员专业水平不高,未接触过巡察相关工作,缺乏业务知识的掌握,政治素质也未受过检验。未经过系统性、规范性培训,因此,有的巡察人员在了解问题、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及照章办事、谦虚谨慎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影响了巡察工作效率。

  (四)巡察方法创新不足。巡察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监督方式,现行的巡察方法主要是听取汇报、述职述廉、列席会议、开座谈会、个别谈话、查阅档案、受理举报、实地调研、交换意见等,这些方法在发挥作用的同时,也存在着局限性和不适用性,不能满足于发现问题的需要。巡察组是按方案进行巡察的,被巡察单位事先会按照巡察要求准备了基础性工作,致使巡察组获得的一手资料有些失真,影响了巡察效果。另外,巡察内容全而不精。集中巡察工作几乎涵盖了党的建设、廉政建设等方面内容,导致针对性不强,使巡察早发现、早提醒、早反映、早制止的职能作用不突出。

  (五)巡察氛围不够浓厚。巡察工作是一项政治性、业务性、纪律性很强的工作,除了巡察公告、巡察动员、巡察交流等动态工作进行媒体宣传外,其他都未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公开。除了巡察办、巡察组、巡察对象等小范围知晓巡察工作外,社会知晓率不高,人人参与巡察监督的氛围不够浓厚,导致巡察工作中问题线索渠道少,问题发

  巡察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现不全、不深,影响着巡察工作质量。

  (六)巡察机制不够明确。一方面,工作机制不畅,当前巡察工作实行"党委统一领导、巡察办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但相关监督部门的协调配合机制尚未健全,在协调配合还有不力现象,制药着巡察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巡察办人员编制尚未明确,体制尚未顺畅,工作人员均为临时抽调,在组织、协调、督查、服务、保障等工作中还有不便之处。

  二、基层开展巡察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提升巡察工作认识。巡察工作的目的是及早发现和解决问题,做到防微杜渐。十八届中纪委第七次全会明确指出,要坚持从严治党,深化政治巡视,实现党中央一届任期巡视工作全覆盖,深入开展"回头看",创新方式方法,巡视和巡察有机衔接,利剑作用充分彰显。要总结提炼党的十九大以来巡视工作经验,把巡视创新实践固化为制度成果。因此,要多种方式加强宣传和教育,使巡察干部充分把握巡察工作的方向、大局和原则。在履行巡察工作职能时,以中央、省、市出台的巡视(察)工作规章制度为指南,严格落实好《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提出的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原则。被巡察对象要真正从思想上形成共鸣,认识到巡视工作的重要性,全力配合巡察组工作,不怕暴露问题,敢于自我揭短,将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从政行为置于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的有效监督之下,强化事前、事中监督,实现关口前移,正确行使手中权力。

  (二)增强巡察谈话效果。巡察谈话的效果如何,取决于能否取得

  巡察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被谈话人的信任,能否与被谈话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因此、巡察组要善于沟通,做到平等待人,增强被谈话人对巡察组的信任感。要有的放失,看好对象、摸清情况,针对不同的谈话对象设计不同的谈话方式。要尊重他人,晓之以理,沉着应对、善于引导、抓住重点,注意把道理谈清谈透,增强谈话效果,善于发现问题。

  (三)加强巡察队伍建设。巡察工作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选好、配好人员至关重要。要打造一支纪律严明、敢于担当、善于发现问题的巡察干部队伍,就是要加强对巡察工作的组织领导,优化巡察队伍结构。根据被巡察单位的单位的性质、业务类型、专业特点、廉政风险大小等情况科学安排、合理搭配巡察人员。选派好党性强、经验足,善于分析研判问题的同志担任巡察工作组长,把人事、监察、审计、财务、执法等部门中政治意识强,思想觉悟高,专业素质精的同志选配到巡察组。同时,结合巡察工作重点,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巡察组人员接受学习培训,提升巡察队伍的政策理论水平、业务能力和发现问题线索的能力。

  (四)改进巡察工作方法。巡察的方式方法直接关系到巡察工作成效,巡察工作就是要做到突出重点,注重细节、拓宽思路。就是要以"四个着力"为巡察重点,深入了解,认真研判,发现问题,注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注重巡察工作的细节设计。如:巡察公告的发布范围、问卷调查的问题设计、谈话的针对性和技巧等。在开展巡察工作时,信息收集渠道要宽、注重巡察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扎实抓好每一个步骤,才能使巡察工作无坚不摧。要着力聚焦问题,写好巡察报告,推

  巡察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动问题有效解决。要运用好巡察工作成果,对巡察发现的问题线索进行分析研判、依规处置、督促整改,从而增强巡察工作的效果和震慑力。要推动巡察公开,强化监督,形成对巡察整改工作的任务落实。不断改进巡察方法,采取市级主导,各县、市(区)相互交流巡察的方式,有助于地域回避,克服巡察心理影响,增强巡察效果,促进问题整改,提升巡察质量。

  (六)加强巡察工作宣传。要注重巡察工作的舆论宣传,加大宣传、教育和公示力度。每轮巡察开始前及时张贴巡察公告,公布各巡察组联系电话、电子邮箱和举报信箱,并利用公众平台广而告之,扩大群众知晓率,最大限度拓宽和畅通线索来源渠道,搭建与党员、干部、群众交流沟通平台。充分利用电视台、政府门户网、纪检监察网、云南通党政客户端等新闻媒体,全面、准确、及时发布巡察工作动态,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营造人人关注巡察、人人参与巡察的良好氛围。

  (七)理顺巡察工作机制。省、市各级巡察机构要加强对县、市(区)巡察工作的领导和指导,用制度机制规范巡察工作。建立信息收集机制,确保巡察组进驻前摸清巡察重点,找准巡察方向;建立联动机制,使各类问题线索得以优先办理,形成震慑;建立整改督办机制,确保巡察发现的问题整改到位,防微杜渐;建立管理监督机制,确保巡察人员干净巡察、依法巡察;基层巡察机构要加强汇报、请示和学习,加强对巡察保障的统筹、协调,确保巡察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真正突出巡察权威。

  总之,巡察工作要突出问题导向,突出对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特别

  巡察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是一把手的巡察,"带着问题下去、找出问题回来",深入发现和揭露问题,负责任地报告反馈问题,下功夫推动问题整改解决,真正让巡察"利剑"始终高悬在问题之上。

  巡察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问题一:组长、副组长难选。

  原因:市县巡察对巡察组组长、副组长的能力、水平、阅历有着较高的要求,但市县一级由于体量较小,加之巡察工作坚持问题导向,直指违规违纪的人和事,巡察干部承受较大压力,有相当部分巡察组组长、副组长人选不愿意参加巡察,造成可选的人员不多。

  对策:建议建立巡察组长库,将改任非领导职务的干部、人大政协党组成员、专职委员、各乡局单位党组书记等纳入组长库,维护组长库的动态更新。同时,建议市(县)委领导分期分批与巡察组组长、副组长谈心谈话,提气鼓劲,交任务、压担子,并以正式文件任命巡察组组长、副组长,一次一任命,一次一授权,体现市委的信任重托和巡察工作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问题二:深层次问题难发现。

  原因:巡察作为一项全新的工作,虽然有中央、省(市、区)巡视工作的经验可以遵循,但由于巡察地域较大、巡察人员较多、巡察时间较短,通过常规的巡察方式,只能发现一些共性和面上的问题。

  对策:一是要注重巡察和被巡察的关系,提升巡察工作效果。当前,一些被巡察单位对巡察工作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心里戒备,对一些情况有意识地刻意隐瞒,只展现工作中好的一面。巡察组在巡察之前,巡察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要深入做好被巡察单位党组织负责人的思想工作,做好宣传动员,讲清巡察工作的意义和目的,引导被巡察单位广大干部职工有序参与、全力配合。

  二是要注重带着问题巡察,增强巡察的针对性。在进驻被巡察单位之前,巡察组可以同组织、纪检监察、司法、审计、财政等部门沟通联系,了解掌握被巡察单位是否存在党风廉政建设、执行政治纪律、作风建设、选人用人等方面的突出问题。

  三是要注重谈话方式,提高发现问题线索价值。个别谈话是巡察工作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措施,但是要从谈话汇总了解到实情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就要求巡察工作人员在谈话过程中,讲究谈话艺术,营造宽松的谈话氛围,以便发现有价值的问题线索。

  四是要注重多角度了解情况,加大巡察工作的深度。巡察组在巡察过程中,要综合运用个别谈话、问卷调查、民主测评、实地考察、寻找知情人、信访、暗访等方式,发现重要信息、重要问题和重大案件线索,同时要积极发挥巡察组中纪检、组织、财政、审计等部门同志的专业优势,形成工作合力。

  问题三:人情关系干扰难处理。

  原因:县级作为最基层的巡察单位,巡察的范围小,人情网复杂,几乎都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熟人。如果过不了人情关,巡察工作难以开展。

  对策:一是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巡察方式和手段。针对基层熟人社会、人情困扰等实际问题,通过灵活运用交叉巡察、专项巡察、延伸巡察等方式,破解关系网、说情风的干扰。

  巡察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二是健全完善巡察工作机制和规矩。破解人情干扰难题,必须靠严格执行的纪律利剑和规矩戒尺这两个法宝。建立责任追究制,规定

  "有重大问题没发现是失职,发现问题不如实报告是渎职";建立严格的回避制度和巡察评价制度,根据巡察对象情况,巡察人员必须回避的就主动回避。

  三是着力提升巡察人员政治素养和能力:培养坚守党性原则的坚定品格,树立爱憎分明的政治立场和敢于碰硬的精神;培养巡察人员顽强毅力、坚强定力、超强耐力和直面逆境的心理承受力;培养巡察人员主动学习各方面知识的意识,提升发现问题的能力。

  问题四:巡察方法难创新。

  原因:巡察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监督方式,现行的巡察方法主要是听取汇报、述职述廉、列席会议、开座谈会、个别谈话、查阅档案、受理举报、实地调研、交换意见等,这些方法在发挥作用的同时,也存在着局限性和不适用性,不能满足于发现问题的需要。巡察组是按方案进行巡察的,被巡察单位事先会按照巡察要求准备了基础性工作,致使巡察组获得的一手资料有些失真,影响了巡察效果。

  对策:一是整合监督资源。加强横向沟通联系,充分利用纪检监察、信访举报、组织人事、财政审计、公检法等部门的信息渠道,尽可能多的收集掌握被巡察单位的基本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从源头上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要注意从"街头巷议"、"民谣"、"顺口溜"等信息中收集群众反映的情况,对公众反映强烈的共性问题予以特别关注。

  巡察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二是综合运用巡察方法。《巡视条列》规定了听取汇报、个别谈话、受理信访、调阅资料、开座谈会、列席会议、问卷调查、下沉走访、提请协助、抽查个人事项报告、询问知情人和专项检查等12+N种巡视基本方法,这些方法都是经过巡视实践证明有效管用的。在发现问题、印证

  判断时要灵活掌握、综合运用这些方法,打好"组合拳",争取最大程度、最高效率精准发现问题。

  三是运用科技手段。重视信息科学技术在巡察工作中运用,按地区、单位分别开通网上巡察举报信箱,常年受理关于该地区、单位有关情况的信访举报,实现群众参与巡察监督的科技化、常态化。要分地区、单位建立巡察资料库,收录历年度被巡察单位领导班子及其成员民主测评和问卷调查结果及违纪违法问题线索等情况,为巡察组随时了解情况提供便利,为巡察监督插上"科技翅膀"。

  问题五:巡察机制难明确。

  原因:一方面,工作机制不畅,当前巡察工作实行"党委统一领导、巡察办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但相关监督部门的协调配合机制尚未健全,在协调配合还有不力现象,制约着巡察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巡察办人员编制尚未明确,体制尚未顺畅,工作人员均为临时抽调,在组织、协调、督查、服务、保障等工作中还有不便之处。

  对策:省、市各级巡察机构要加强对县、市(区)巡察工作的领导和指导,用制度机制规范巡察工作。建立信息收集机制,确保巡察组

  巡察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进驻前摸清巡察重点,找准巡察方向;建立联动机制,使各类问题线索得以优先办理,形成震慑;建立整改督办机制,确保巡察发现的问题整改到位,防微杜渐;建立管理监督机制,确保巡察人员干净巡察、依法巡察;基层巡察机构要加强汇报、请示和学习,加强对巡察保障的统筹、协调,确保巡察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真正突出巡察权威。

  问题六:巡察认识难到位。

  原因:

  巡察工作中,虽然巡察组和被巡察单位之间能协调配合,认真对待巡察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但由于巡察机制体制等原因,巡察组及被巡察单位个别人员思想认识不到位,至使巡察工作难以向更深层次推进。一方面,个别巡察人员存在为难情绪,碍于情面,放不开手脚,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不敢做到真巡察、硬巡察,存在蜻蜓点水的现象。另一方面,被巡察单位个别领导把巡察工作误认为是对其日常工作的例行检查,对巡察组的工作存有戒备心理,只把工作成绩展现给巡察组,有意避开工作中的不足之处,甚至行动迟缓,落实不力,造成巡察效力难以很好发挥。

  对策:巡察工作的目的是及早发现和解决问题,做到防微杜渐。十八届中纪委第七次全会明确指出,要坚持从严治党,深化政治巡视,实现党中央一届任期巡视工作全覆盖,深入开展"回头看",创新方式方法,巡视和巡察有机衔接,利剑作用充分彰显。要总结提炼党的十九大以来巡视工作经验,把巡视创新实践固化为制度成果。因此,要多种

  巡察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方式加强宣传和教育,使巡察干部充分把握巡察工作的方向、大局和原则。在履行巡察工作职能时,以中央、省、市出台的巡视(察)工作规章制度为指南,严格落实好《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提出的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原则。被巡察对象要真正从思想上形成共鸣,认识到巡察工作的重要性,全力配合巡察组工作,不怕暴露问题,敢于自我揭短,将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从政行为置于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的有效监督之下,强化事前、事中监督,实现关口前移,正确行使手中权力。

  问题七:巡察谈话难深入。

  原因:个别谈话是巡察发现问题的主要方式之一,但是由于有的巡察组谈话的方法技巧单一,谈话的针对性不强,导致巡察单位部分职工出现:有的原则性不强,怕得罪人,不愿讲真话;有的对巡察组缺乏信任,担心打击报复,不敢讲真话;有的认为巡察组解决不了问题,缺乏信心,不便讲真话;有的职工本身就存在违纪违法问题,担心意外,不肯讲真话。这些现象直接影响了巡察工作发现问题的效果。

  对策:一方面,巡察组要善于沟通,做到平等待人,增强被谈话人对巡察组的信任感。要有的放失,看好对象、摸清情况,针对不同的谈话对象设计不同的谈话方式。要尊重他人,晓之以理,沉着应对、善于引导、抓住重点,注意把道理谈清谈透,增强谈话效果,善于发现问题。

  另一方面,建议上级领导多组织相关业务培训,对基层巡察工作

  巡察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人员进行规范指导,通过讲课、模拟实战等形式不断提升巡察人员的业务素质。

  问题八:巡察氛围难浓厚。

  原因:巡察工作是一项政治性、业务性、纪律性很强的工作,除了巡察公告、巡察动员、巡察交流等动态工作进行媒体宣传外,其他都未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公开。除了巡察办、巡察组、巡察对象等小范围知晓巡察工作外,社会知晓率不高,人人参与巡察监督的氛围不够浓厚,导致巡察工作中问题线索渠道少,问题发现不全、不深,影响着巡察工作质量。

  对策:要注重巡察工作的舆论宣传,加大宣传、教育和公示力度。每轮巡察开始前及时张贴巡察公告,公布各巡察组联系电话、电子邮箱和举报信箱,并利用公众平台广而告之,扩大群众知晓率,最大限度拓宽和畅通线索来源渠道,搭建与党员、干部、群众交流沟通平台。充分利用电视台、政府门户网、纪检监察网、长江云党政客户端等新闻媒体,全面、准确、及时发布巡察工作动态,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营造人人关注巡察、人人参与巡察的良好氛围。

  问题九:巡察监督难持续。

  原因:巡察是上级党组织加强对下级党组织监督的重要抓手,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党内监督,能够有效解决"上级监督远、同级监督软、下级监督难"的问题。根据上级要求,巡察组要在一届(5年)内实现对被巡察对象的全覆盖,也就是说被巡察单位平均每五年才接受一次巡

  巡察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察,且巡察工作开展时间相对集中(一般2-3个月),加之巡察组不是(客观上也无法实现)"常驻",这样就直接导致被巡察单位会尽一切可能在巡察期间展现最好的一面,并极力掩饰不足的一面。同时,巡察还是一种少数人对多数人的监督,巡察组和被巡察单位处于信息不对称之中,一方明来明去、来去匆匆,一方暗箱操作、坐地经营。最终的结果就是,巡察组在被巡察单位短期所能了解到的信息无论如何都是十分有限的,是被巡察单位长期苦心经营"粉饰"过的,很难全面了解被巡察单位的真实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巡察监督作用的有效发挥。

  对策:要加强机制建设,推动巡察工作常态化开展。

  一是多杀"回马枪"。为避免被巡察单位"粉饰"所蒙蔽,对已巡察单位,要经常开展"回头看",出其不意地杀个"回马枪",乘其不备,迅速出击,通过"点穴式"、"巡查式"、"回访式"等方式,精准发现其之前掩盖或粉饰的相关问题。

  二是深化专项巡察。xx评价专项巡视指出"成效十分明显",王**书记也称赞其"具有开创性、富有成效"。在开展常规巡察的基础上,不断深化专项巡察,紧盯重点人、重点事和重点问题,机动灵活,精准发现,定点突破,使

  巡察节奏更快、效率更高,让利剑高悬、震慑常在。

  三是跟踪督查整改。巡察反馈是巡察工作的"拐点",但绝不能成为"终点",巡察反映问题整改落实才是最终目标。巡察整改要贯穿巡察工作始终,不定期地开展监督检查、跟踪督办,督促被巡察单位"即知即改、立行立改、全面整改",对整改不力的严肃问责,切实推

  巡察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动巡察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提升巡察监督效果。

  问题十:巡察人员难满意。

  原因:巡察工作由于时间紧、任务重,专业性强,纪律严明,对巡查人员的素质要求特别高。巡察组人员来自不同的单位,部分人员专业水平不高,未接触过巡察相关工作,缺乏业务知识的掌握,政治素质也未受过检验。未经过系统性、规范性培训,因此,有的巡察人员在了解问题、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及照章办事、谦虚谨慎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影响了巡察工作效率。

  对策:巡察工作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选好、配好人员至关重要。要打造一支纪律严明、敢于担当、善于发现问题的巡察干部队伍,就是要加强对巡察工作的组织领导,优化巡察队伍结构。根据被巡察单位的单位的性质、业务类型、专业特点、廉政风险大小等情况科学安排、合理搭配巡察人员。选派好党性强、经验足,善于分析研判问题的同志担任巡察工作组长,把人事、监察、审计、财务、执法等部门中政治意识强,思想觉悟高,专业素质精的同志选配到巡察组。同时,结合巡察工作重点,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巡察组人员接受学习培训,提升巡察队伍的政策理论水平、业务能力和发现问题线索的能力。

  问题十一:巡察成果难运用。??

  原因:巡察成果的运用是保持巡察工作生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从巡察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认识、体制、机制方面的原因,巡察成果无论在运用范围还是共享程度方面都存在着不足。

  巡察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对策:一是要切实提高对巡察成果运用的认识。巡察成果的运用主要包括巡察信息反馈、信息处理、信息落实、成果巩固四个环节。提升认识首先就是要认真学习巡视、巡察工作相关制度和中央、省市领导关于巡视、巡察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充分认识到县市巡察工作的目的和在当前党的建设、党的监督体制中的重要意义,认识到巡察成果运用对巡察工作的重要性;要对参加巡察工作的人员开展专题培训,使其对巡察工作有全面系统的掌握,尤其要强化对巡察成果运用的目的和意义的认识。

  二是要建立巡察成果运用共享工作机制。目前,巡察组在进驻被巡察单位之前与纪检、组织部门的沟通联系已经形成了制度,为确保信息沟通畅通,在巡察期间和巡察结束之后,与纪检、组织部门、政府有关部门及其他相关单位就有关问题加强沟通和联系,建立健全巡察成果运用的责任体系和组织网络,建立健全巡察成果共享机制,把巡察成果与组织部门的年度考核、干部考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责任制检查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三是要明确被巡察单位领导在巡察成果运用工作中的职责。被巡察单位要充分重视巡察组提出的整改建议,要按照职责范围限期落实责任部门,及时召开专门会议,对存在的问题研究制定和上报整改方案,认真进行整改,并按期报告整改落实情况。巡察组要加强整改的检查,保证巡察成果运用的落实。抓紧研究建立对被巡察过单位的长效监督机制,包括形式、方法和途径,以及被巡察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变动和群众反映新问题的沟通机制。

  巡察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四是要加强巡察在发现和推荐优秀干部方面的作用。巡察组在被巡察单位集中工作的时间长,谈话面广,了解和掌握的情况也比较全面和深入。通过巡察,在发现问题的同时,还可注意挖掘被巡察单位的优秀干部和先进典型,提供给组织部门。巡察成果应在现有的报告基础上,增加单项资料,如:对于后备干部、重要岗位工作人员的谈话记录,可以延伸考察他们的综合归纳能力和分析问题的水平。这些单项材料可以成为巡察监督与干部选拔等工作之间相互衔接的载体,向相关部门移交,促进巡察成果的综合运用。

  问题十二:巡察人员的临时性造成工作难定位。

  原因:巡视巡察制度是党章明确规定的党内监督制度,是法定的;但包括巡察组长在内的大部分巡察干部却是阶段性抽调的,是临时的,因此巡察组就成了一个具有"临时性角色"和"阶段性任务"的派出机构,其权威来自上级组织而非巡察组本身,这样就给巡察工作定位带来了一定问题和影响。从纪检、组织、审计等相关单位抽调人员参加巡察工作,确实能够在不增加编制的情况下有效解决"全覆盖"所需巡察力量不足的问题,但由于缺乏教育培训、考核奖惩等日常监管激励机制,较易使巡察人员产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应付心理和"但求无过不求有功"的自保心态,加之抽调参与巡察人员的政治品格参差、素质能力不齐、专业特点各异,在面对任务重、要求高的巡察工作时,有的缺乏发现问题的能力,有的不善于发现问题,也有的不愿意发现问题,还有的不敢接触问题,从而直接影响巡察工作"发现问题、形成震慑"目标的实现。

  巡察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对策:要加强队伍建设,打造高素质巡察干部队伍。

  一是要把好"入口关"。?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既选拔高学历高素质的年轻干部,也要选用经验丰富、年富力强的老同志。同时,还要选配具有专业能力、熟悉情况的同志,特别是对医院、国企等专业性强的单位进行巡察,必须吸收具有较高专业素养的人才参加,为巡察提供智力支持。

  二是要把好"教育关"。巡察是一项业务性很强的工作,要把业务学习作为巡察组的规定动作,定期集中学习领导同志讲话和巡察工作制度规定,吃透巡察精神,把握巡察方针,熟练掌握工作流程,提高巡察工作专业性、规范性。在加强巡察理论知识培训的同时,还要重点邀请巡察实践经验丰富的老同志给大家传授实践经验和注意事项,经常组织巡察干部相互交流学习,提升巡察发现问题的实战能力。

  三是要把好"奖惩关"。要大胆使用、积极培养巡察干部(包括借调干部),在政治、工作、生活上多予以关心爱护,充分调动巡察干部积极性。建立健全工作实绩考评和奖惩激励机制,注重在巡察实践中全面、客观地评价干部,对不讲规矩、不守纪律、能力不足、不敢担当的干部要及时予以调整、处理,对政治坚定、想干事、能干事、有实绩的干部要表彰奖励、提拔重用,切实增强巡察队伍活力和战斗力。

  巡察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一、难以发现问题的原因

  (一)巡察队伍不"专"。一是巡察人员均是临时抽取,业务生疏,临时的岗前业务培训,依然不能适应工作开展。二是巡察人员不固定,巡察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办公地点不固定,在开展过程中除集中进驻阶段能保证全身心投入外,其余时间均无法完全集中,容易出现前紧后松,重巡察轻整改的情况。三是少数巡察人员存在应付和畏难情绪。

  (二)对巡察工作认识不到位。有的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特别是被巡察单位的领导干部对巡察工作有一些片面认识:一是对巡察制度认识不清,把巡察组等同于一般的调研组、检查组;二是对巡察组查找不足、发现问题抱有抵触情绪;三是巡察机构和人员对巡察职责定位不准,期望值过高,什么都想纳入巡察监督的范围。

  (三)对巡察工作顾虑多。持观望态度,对领导的一些违纪行为和现象,如果与自己没有实质性的利益冲突,多数干部职工是不会、不愿也不敢检举。加之县级作为最基层的巡察单位,巡察的范围小,人情网复杂,几乎都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熟人。如果过不了人情关,巡察工作难以开展。

  (四)巡察方式方法的思考创新不足。参加座谈会和个别谈话的干部,往往讲成绩、正面的多,讲问题的少;走访调研看见亮点多,发现问题少;民主测评和问卷调查中,存在"一勾到底"的现象,测评结果失真,可参考性不强;巡察时间紧任务重,一些细节性问题容易被忽视,很难发现实质性的问题。

  二、对策及建议

  (一)加强巡察干部队伍专业化建设。一是综合运用组织选调、单位推荐、竞争上岗等方式,选拔一批年轻后备干部充实到巡察人才库。二是结合每轮巡察工作重点,强化业务培训,提升发现问题线索的能

  巡察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力。三是探索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和绩效考核制度。明确巡察干部的职能职责、工作程序、纪律责任等,对每轮完成情况进行绩效考核,完善巡察责任倒逼制度,做到奖优惩劣。四要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对巡察组完成每项任务的情况进行绩效考核,作为评先评优以及组织选拔任用干部的依据。

  (二)努力营造自觉接受监督和敢于监督的氛围。加大对县委巡察工作的宣传,提高被巡察党组织的责任意识,促使他们把接受巡察监督变成自觉行动,不消极对待,置身事外。在进驻前要通过各种媒体公开巡察信息,让广大干部群众知晓,并积极参与到巡察工作中来。要运用好巡察成果,提高干部群众对巡察的信任和信心,敢于和善于开展监督。

  (三)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增强发现问题的合力。一要建立与纪委、组织人事、检察、信访、审计等部门信息沟通机制,完善汇报、研判、统筹协调等工作机制,严格落实县委常委会、书记专题会、巡察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巡察工作、听取巡察汇报等制度,强化与上级巡视巡察机构的沟通衔接,建立健全责任机制和分析研判机制,完善工作运行、内部管理、监督制约、督导检查制度。二要建立运转畅通的信息和人才资源共享机制及巡察成果运用共享工作机制,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四)创新巡察方式方法,破解发现问题办法不多、效果不佳的问题。一是异地互察,破除人情网。可以探索全市统一组织、县(区)异地互察的方式,破除关系网和说情风的困扰,提高巡察工作实效。二是拓宽收集问题的渠道途径,提升以小见大发现问题的分析能力。从

  巡察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细处着手,深入问题集中、矛盾尖锐的地方,开展调查研究和综合分析,努力发现隐藏的深层次问题。三是以常规巡察和专项巡察相结合,优势互补。

  (五)突出重点,提高个别谈话发现问题的质量和效果。一是结合被巡察单位的政治生态环境、工作流程、干部群众反映最集中最强烈的问题,精心拟定谈话方案,同时根据情况变化,及时补充完善谈话提纲,增强谈话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注重突出重点,细致安排谈话对象。坚持六个必谈,被巡察单位领导班子必谈,中层干部必谈,刚离开领导班子岗位的干部必谈,重大项目、重大决策的参与者和知情者必谈,财务、人事等关键岗位上的人员必谈,实名举报人、老信访户必谈。同时根据被巡察单位的实际情况,适当延伸谈话对象,拓宽问题线索渠道。三是针对谈话对象不同的表现,要灵活运用谈话策略和方式,确保谈话能展得开、控得住,真正谈出实情、谈出隐情。四是注重分析研判,着力提升谈话质效。一、难以发现问题的原因

  (一)巡察队伍不"专"。一是巡察人员均是临时抽取,业务生疏,临时的岗前业务培训,依然不能适应工作开展。二是巡察人员不固定,办公地点不固定,在开展过程中除集中进驻阶段能保证全身心投入外,其余时间均无法完全集中,容易出现前紧后松,重巡察轻整改的情况。三是少数巡察人员存在应付和畏难情绪。

  (二)对巡察工作认识不到位。有的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特别是被巡察单位的领导干部对巡察工作有一些片面认识:一是对巡察制度认识不清,把巡察组等同于一般的调研组、检查组;二是对巡察组查找不

  巡察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足、发现问题抱有抵触情绪;三是巡察机构和人员对巡察职责定位不准,期望值过高,什么都想纳入巡察监督的范围。

  (三)对巡察工作顾虑多。持观望态度,对领导的一些违纪行为和现象,如果与自己没有实质性的利益冲突,多数干部职工是不会、不愿也不敢检举。加之县级作为最基层的巡察单位,巡察的范围小,人情网复杂,几乎都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熟人。如果过不了人情关,巡察工作难以开展。

  (四)巡察方式方法的思考创新不足。参加座谈会和个别谈话的干部,往往讲成绩、正面的多,讲问题的少;走访调研看见亮点多,发现问题少;民主测评和问卷调查中,存在"一勾到底"的现象,测评结果失真,可参考性不强;巡察时间紧任务重,一些细节性问题容易被忽视,很难发现实质性的问题。

  二、对策及建议

  (一)加强巡察干部队伍专业化建设。一是综合运用组织选调、单位推荐、竞争上岗等方式,选拔一批年轻后备干部充实到巡察人才库。二是结合每轮巡察工作重点,强化业务培训,提升发现问题线索的能力。三是探索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和绩效考核制度。明确巡察干部的职能职责、工作程序、纪律责任等,对每轮完成情况进行绩效考核,完善巡察责任倒逼制度,做到奖优惩劣。四要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对巡察组完成每项任务的情况进行绩效考核,作为评先评优以及组织选拔任用干部的依据。

  (二)努力营造自觉接受监督和敢于监督的氛围。加大对县委巡察

  巡察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工作的宣传,提高被巡察党组织的责任意识,促使他们把接受巡察监督变成自觉行动,不消极对待,置身事外。在进驻前要通过各种媒体公开巡察信息,让广大干部群众知晓,并积极参与到巡察工作中来。要运用好巡察成果,提高干部群众对巡察的信任和信心,敢于和善于开展监督。

  (三)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增强发现问题的合力。一要建立与纪委、组织人事、检察、信访、审计等部门信息沟通机制,完善汇报、研判、统筹协调等工作机制,严格落实县委常委会、书记专题会、巡察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巡察工作、听取巡察汇报等制度,强化与上级巡视巡察机构的沟通衔接,建立健全责任机制和分析研判机制,完善工作运行、内部管理、监督制约、督导检查制度。二要建立运转畅通的信息和人才资源共享机制及巡察成果运用共享工作机制,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四)创新巡察方式方法,破解发现问题办法不多、效果不佳的问题。一是异地互察,破除人情网。可以探索全市统一组织、县(区)异地互察的方式,破除关系网和说情风的困扰,提高巡察工作实效。二是拓宽收集问题的渠道途径,提升以小见大发现问题的分析能力。从细处着手,深入问题集中、矛盾尖锐的地方,开展调查研究和综合分析,努力发现隐藏的深层次问题。三是以常规巡察和专项巡察相结合,优势互补。

  (五)突出重点,提高个别谈话发现问题的质量和效果。一是结合被巡察单位的政治生态环境、工作流程、干部群众反映最集中最强烈的问题,精心拟定谈话方案,同时根据情况变化,及时补充完善谈话

  巡察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提纲,增强谈话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注重突出重点,细致安排谈话对象。坚持六个必谈,被巡察单位领导班子必谈,中层干部必谈,刚离开领导班子岗位的干部必谈,重大项目、重大决策的参与者和知情者必谈,财务、人事等关键岗位上的人员必谈,实名举报人、老信访户必谈。同时根据被巡察单位的实际情况,适当延伸谈话对象,拓宽问题线索渠道。三是针对谈话对象不同的表现,要灵活运用谈话策略和方式,确保谈话能展得开、控得住,真正谈出实情、谈出隐情。四是注重分析研判,着力提升谈话质效。一、难以发现问题的原因

  (一)巡察队伍不"专"。一是巡察人员均是临时抽取,业务生疏,临时的岗前业务培训,依然不能适应工作开展。二是巡察人员不固定,办公地点不固定,在开展过程中除集中进驻阶段能保证全身心投入外,其余时间均无法完全集中,容易出现前紧后松,重巡察轻整改的情况。三是少数巡察人员存在应付和畏难情绪。

  (二)对巡察工作认识不到位。有的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特别是被巡察单位的领导干部对巡察工作有一些片面认识:一是对巡察制度认识不清,把巡察组等同于一般的调研组、检查组;二是对巡察组查找不足、发现问题抱有抵触情绪;三是巡察机构和人员对巡察职责定位不准,期望值过高,什么都想纳入巡察监督的范围。

  (三)对巡察工作顾虑多。持观望态度,对领导的一些违纪行为和现象,如果与自己没有实质性的利益冲突,多数干部职工是不会、不愿也不敢检举。加之县级作为最基层的巡察单位,巡察的范围小,人情网复杂,几乎都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熟人。如果过不了人情关,巡

  巡察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察工作难以开展。

  (四)巡察方式方法的思考创新不足。参加座谈会和个别谈话的干部,往往讲成绩、正面的多,讲问题的少;走访调研看见亮点多,发现问题少;民主测评和问卷调查中,存在"一勾到底"的现象,测评结果失真,可参考性不强;巡察时间紧任务重,一些细节性问题容易被忽视,很难发现实质性的问题。

  二、对策及建议

  (一)加强巡察干部队伍专业化建设。一是综合运用组织选调、单位推荐、竞争上岗等方式,选拔一批年轻后备干部充实到巡察人才库。二是结合每轮巡察工作重点,强化业务培训,提升发现问题线索的能力。三是探索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和绩效考核制度。明确巡察干部的职能职责、工作程序、纪律责任等,对每轮完成情况进行绩效考核,完善巡察责任倒逼制度,做到奖优惩劣。四要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对巡察组完成每项任务的情况进行绩效考核,作为评先评优以及组织选拔任用干部的依据。

  (二)努力营造自觉接受监督和敢于监督的氛围。加大对县委巡察工作的宣传,提高被巡察党组织的责任意识,促使他们把接受巡察监督变成自觉行动,不消极对待,置身事外。在进驻前要通过各种媒体公开巡察信息,让广大干部群众知晓,并积极参与到巡察工作中来。要运用好巡察成果,提高干部群众对巡察的信任和信心,敢于和善于开展监督。

  (三)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增强发现问题的合力。一要建立与纪委、巡察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组织人事、检察、信访、审计等部门信息沟通机制,完善汇报、研判、统筹协调等工作机制,严格落实县委常委会、书记专题会、巡察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巡察工作、听取巡察汇报等制度,强化与上级巡视巡察机构的沟通衔接,建立健全责任机制和分析研判机制,完善工作运行、内部管理、监督制约、督导检查制度。二要建立运转畅通的信息和人才资源共享机制及巡察成果运用共享工作机制,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四)创新巡察方式方法,破解发现问题办法不多、效果不佳的问题。一是异地互察,破除人情网。可以探索全市统一组织、县(区)异地互察的方式,破除关系网和说情风的困扰,提高巡察工作实效。二是拓宽收集问题的渠道途径,提升以小见大发现问题的分析能力。从细处着手,深入问题集中、矛盾尖锐的地方,开展调查研究和综合分析,努力发现隐藏的深层次问题。三是以常规巡察和专项巡察相结合,优势互补。

  (五)突出重点,提高个别谈话发现问题的质量和效果。一是结合被巡察单位的政治生态环境、工作流程、干部群众反映最集中最强烈的问题,精心拟定谈话方案,同时根据情况变化,及时补充完善谈话提纲,增强谈话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注重突出重点,细致安排谈话对象。坚持六个必谈,被巡察单位领导班子必谈,中层干部必谈,刚离开领导班子岗位的干部必谈,重大项目、重大决策的参与者和知情者必谈,财务、人事等关键岗位上的人员必谈,实名举报人、老信访户必谈。同时根据被巡察单位的实际情况,适当延伸谈话对象,拓宽问题线索渠道。三是针对谈话对象不同的表现,要灵活运用谈话策

  巡察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略和方式,确保谈话能展得开、控得住,真正谈出实情、谈出隐情。四是注重分析研判,着力提升谈话质效。一、难以发现问题的原因

  (一)巡察队伍不"专"。一是巡察人员均是临时抽取,业务生疏,临时的岗前业务培训,依然不能适应工作开展。二是巡察人员不固定,办公地点不固定,在开展过程中除集中进驻阶段能保证全身心投入外,其余时间均无法完全集中,容易出现前紧后松,重巡察轻整改的情况。三是少数巡察人员存在应付和畏难情绪。

  (二)对巡察工作认识不到位。有的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特别是被巡察单位的领导干部对巡察工作有一些片面认识:一是对巡察制度认识不清,把巡察组等同于一般的调研组、检查组;二是对巡察组查找不足、发现问题抱有抵触情绪;三是巡察机构和人员对巡察职责定位不准,期望值过高,什么都想纳入巡察监督的范围。

  (三)对巡察工作顾虑多。持观望态度,对领导的一些违纪行为和现象,如果与自己没有实质性的利益冲突,多数干部职工是不会、不愿也不敢检举。加之县级作为最基层的巡察单位,巡察的范围小,人情网复杂,几乎都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熟人。如果过不了人情关,巡察工作难以开展。

  (四)巡察方式方法的思考创新不足。参加座谈会和个别谈话的干部,往往讲成绩、正面的多,讲问题的少;走访调研看见亮点多,发现问题少;民主测评和问卷调查中,存在"一勾到底"的现象,测评结果失真,可参考性不强;巡察时间紧任务重,一些细节性问题容易被忽视,很难发现实质性的问题。

  巡察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二、对策及建议

  (一)加强巡察干部队伍专业化建设。一是综合运用组织选调、单位推荐、竞争上岗等方式,选拔一批年轻后备干部充实到巡察人才库。二是结合每轮巡察工作重点,强化业务培训,提升发现问题线索的能力。三是探索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和绩效考核制度。明确巡察干部的职能职责、工作程序、纪律责任等,对每轮完成情况进行绩效考核,完善巡察责任倒逼制度,做到奖优惩劣。四要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对巡察组完成每项任务的情况进行绩效考核,作为评先评优以及组织选拔任用干部的依据。

  (二)努力营造自觉接受监督和敢于监督的氛围。加大对县委巡察工作的宣传,提高被巡察党组织的责任意识,促使他们把接受巡察监督变成自觉行动,不消极对待,置身事外。在进驻前要通过各种媒体公开巡察信息,让广大干部群众知晓,并积极参与到巡察工作中来。要运用好巡察成果,提高干部群众对巡察的信任和信心,敢于和善于开展监督。

  (三)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增强发现问题的合力。一要建立与纪委、组织人事、检察、信访、审计等部门信息沟通机制,完善汇报、研判、统筹协调等工作机制,严格落实县委常委会、书记专题会、巡察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巡察工作、听取巡察汇报等制度,强化与上级巡视巡察机构的沟通衔接,建立健全责任机制和分析研判机制,完善工作运行、内部管理、监督制约、督导检查制度。二要建立运转畅通的信息和人才资源共享机制及巡察成果运用共享工作机制,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巡察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四)创新巡察方式方法,破解发现问题办法不多、效果不佳的问题。一是异地互察,破除人情网。可以探索全市统一组织、县(区)异地互察的方式,破除关系网和说情风的困扰,提高巡察工作实效。二是拓宽收集问题的渠道途径,提升以小见大发现问题的分析能力。从细处着手,深入问题集中、矛盾尖锐的地方,开展调查研究和综合分析,努力发现隐藏的深层次问题。三是以常规巡察和专项巡察相结合,优势互补。

  (五)突出重点,提高个别谈话发现问题的质量和效果。一是结合被巡察单位的政治生态环境、工作流程、干部群众反映最集中最强烈的问题,精心拟定谈话方案,同时根据情况变化,及时补充完善谈话提纲,增强谈话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注重突出重点,细致安排谈话对象。坚持六个必谈,被巡察单位领导班子必谈,中层干部必谈,刚离开领导班子岗位的干部必谈,重大项目、重大决策的参与者和知情者必谈,财务、人事等关键岗位上的人员必谈,实名举报人、老信访户必谈。同时根据被巡察单位的实际情况,适当延伸谈话对象,拓宽问题线索渠道。三是针对谈话对象不同的表现,要灵活运用谈话策略和方式,确保谈话能展得开、控得住,真正谈出实情、谈出隐情。四是注重分析研判,着力提升谈话质效。

  内容仅供参考

篇二:巡视存在问题原因剖析

  

  巡视整改方面存在的问题

  不足,提出改进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

  1、巡视整改工作的落实力度不够,督查措施有待加强。有的地方巡视整改工作仅仅停留在纸面文件的签发,而没有落实到实处,没有及时督促落实,使得巡视整改工作的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2、巡视整改工作的组织协调力度不够。在实施巡视整改工作时,各个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使得巡视整改工作的实施效果受到影响。

  3、巡视整改工作的考核评价机制不健全。在实施巡视整改工作时,缺乏有效的考核评价机制,使得巡视整改工作的实施效果受到影响。

  (二)改进对策

  1、加强督查措施。要加强对巡视整改工作的督查,及时督促落实,确保巡视整改工作的质量。

  2、加强组织协调。要提高各个部门之间的协作能力,建立有效的组织协调机制,保证巡视整改工作的实施效果。

  3、建立有效的考核评价机制。要建立完善的考核评价机制,对实施巡视整改工作的各级领导干部和有关单位进行考核,以保证巡视整改工作的实施效果。

篇三:巡视存在问题原因剖析

  

  巡视整改落实中存在问题和原因剖析

  近年来,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推动深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其中,巡视制度作为国家监督的重要机制,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作为中央领导实施的行政监督活动,巡视制度被认为可以改善政府行政管理、提高政府服务质量、降低政府预算支出和增强社会稳定。

  但是,随着政府巡视整改落实的深入,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严重影响了巡视制度的效果,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有助于加强中央有关部门的巡视工作,更好地完善治理体系。

  巡视整改落实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任务定位不清晰。任务定位是巡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任务定位不清晰,导致目标不明确,实施不到位。

  其次,巡视执行难度大。由于政治体制重构、治理结构变革,以及新兴治理体制的出现,巡视制度的执行工作日趋复杂,出现了许多新问题新情况,由此带来的巡视工作执行难度大。

  第三,监督机构能力不足。对于巡视制度的实施,监督机构在调查、评估、督促等层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监督机构的能力不足,容易导致不规范运行和落实效果低。

  此外,还存在治理滞后、资源分配不均等现象,影响着巡视制度的效果。

  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党的建设制度滞后、监督缺乏有效衔接,以及管理结构滞后和政策落实不足等。

  -1-

  针对上述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加强任务定位,明确目标,优化巡视过程,提高巡视效果。具体来讲,要加强任务定位,确定巡视的目的和重点,合理控制巡视流程,健全巡视制度,全面深入地开展巡视整改。

  其次,加强能力建设,提高巡视执行效率。要加强对监督机构的人员配备,完善监督机构的组织部署和工作流程,根据具体情况完善监督机构的职能和机构设置,加大经费投入,提高巡视执行效率。

  第三,加强督导指导,提高治理能力。要加强对政府的政策督导和指导,以及对巡视整改的落实、跟踪和评估。同时,还要加强与其他行政监督部门的衔接和协调,促进中央下放政策的贯彻执行,增强政府治理能力,进一步提高治理水平。

  总之,要加强中央有关部门的巡视工作,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深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解决巡视整改落实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只有科学合理地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更好地完善治理体系,不断提升治理能力,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

  -2-

篇四:巡视存在问题原因剖析

  

  正文原理大纲知识点汇总1.体制性原因6.巡视的效力问题2.深层次的文化原因5.巡视工作的定位问题7.巡视的手段和方法问题3.巡视的对象及重点问题4.巡视成果的运用转化问题2.巡视机构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当前巡视制度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二、巡视制度有效性不足的原因分析一、现阶段党内巡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1.从思想观念上看,存在着一些模糊认识3.政府职能转换和干部考核机制方面的原因8.巡视中“能与不能”所折射的监督配合问题K02:巡视制度有效性不足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体制性原因;第二,深层次的文化原因;第三,政府职能转换和干部考核机制方面的原因。K01:现阶段党内巡视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思想观念上的认识问题;第二,巡视机构的设置问题;第三,巡视的对象及重点问题;第四,巡视成果的运用转化问题;第五,巡视工作的定位问题;第六,巡视的效力问题;第七,巡视的手段和方法问题;第八,巡视中“能与不能”所折射的监督配合问题。

  (1)独立性问题2.巡视机构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一、现阶段党内巡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1.从思想观念上看,存在着一些模糊认识当前,中国共产党党内巡视制度机构设置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第二,在领导机制方面,一般是党委领导下的领导小组负责,只不过组长人选不同,有的是党委主要领导人牵头,也有的是纪委书记或组织部长牵头。党内巡视工作有三个重要机构,分别为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巡视工作办公室和巡视组。在省级层面上,巡视工作领导小组的组长一般由党委负责人担任;小组成员包括纪委、组织部的负责同志和分管领导、巡视工作办公室主任等;职能是承担巡视工作的领导职能,如研究决定巡视工作的年度计划、听取巡视组的情况汇报、研究解决巡视工作中的重要事项等。巡视工作办公室是巡视工作领导小组的日常办事机构,其主要工作职责是对巡视工作进行组织指导,包括综合协调、服务保障、监督管理等。巡视组实行组长负责制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事实上,目前的党内巡视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符合党内党情的。从世界范围来看,党内巡视制度也是顺应世界潮流的,是一种具有优越性的制度。第一,在巡视机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上,从中央到省、市虽然强调“党委统一领导、纪委和组织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共同参与”,但在机构设置、人员配备与管理、职级待遇、后勤保障与供给关系等方面,由于没有相应的统一规定,各地都有不同的做法,甚至比较混乱,不便于上级统一指导。一是“过场论”。这种观点认为:现在搞党内巡视,其实也就是一种运动形式而已。二是“对立论”。个别地方和单位的领导干部把巡视监督看作是组织对自己的不信任。三是“无用论”。一些人认为,巡视不巡视都没有用,在现在这种党内环境、社会环境下,干部作风积重难返,单靠巡视解决不了问题。从中央到省级的巡视工作,实行的是党委统一领导、纪委和组织部组织指导、巡视机构具体实施、有关部门和单位共同参与、党委常委会研究决策重大问题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2011年,胡锦涛同志在“七一”讲话中谈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并提出了“五个有利于”:“有利于保持党和国家活力、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有利于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

  (4)资源问题(3)问责问题(2)职责与授权5.巡视工作的定位问题3.巡视的对象及重点问题4.巡视成果的运用转化问题(5)巡视人员组成与能力问题按照党内监督制度的规定,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建立巡视制度,派出巡视组到根据《巡视工作条例》的规定,中央和省两级巡视的对象主要是中央国家机关、省级党政机关、地市和县级党政机关的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却没有明确规定巡视对象的重点。许多地方,巡视人员一般只从纪委和组织部现有工作人员中选拔,这些人的知识结构、工作经历都是相似的,很难去承担现代社会繁重复杂的巡视工作需要。首先,在经费方面财政没有独立预算,而是由同级纪委支出。其次,人员不足。许多单位领导班子任内不会被巡视到,那么这项制度设计的初衷就不能实现。目前对巡视人员还没有专门的、统一的制度性规定。现在,对于公务员滥用职权,或者不尽职尽责,等等现象,在理论上是有问责的,但至今还没有发现哪个地方出现过对巡视人员的问责案例。第四,在工作中,目前虽有一定效果,但那只是因为这种巡视方法是自上而下的监督,而我们各级组织的权力来源于上级任命。第三,在机构设置上,有的是党委巡视组,有的是纪委、组织部巡视组,或只是纪委巡视组,巡视组并不是独立机构,依附于纪委和组织部。依照《巡视工作条例》的规定和实际做法,巡视成果的运用转化主要为:巡视组将巡视情况汇总整理形成巡视报告后,将情况向有关领导机关、相关部门和被巡视单位报告、反馈、移交、督办,并且进行跟踪检查。这些规定和做法都是必要的,但还是缺乏一些刚性的责任规定。在《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试行)》(以下简称“《巡视工作条例》”)中,规定了六个方面的巡视内容,实际上是要求巡视组了解下级组织执行的情况,包括存在的问题。既便是能巡视到的那些部门,遇到的问题,往往是谈话人不讲实话,所以有时候难以了解真实、全面的情况,“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

  6.巡视的效力问题7.巡视的手段和方法问题8.巡视中“能与不能”所折射的监督配合问题第一,巡视组有“了解权”,却没有“处理权”、“办案权”或“调查权”,巡视组只是如实反映有关问题。如果巡视工作在实际开展过程中沦为一般性的检查工作或者是评估工作,肯定要大大降低巡视本身的价值。巡视工作的方式主要为:听取工作汇报和有关专题汇报;列席有关会议;召开座谈会;与领导班子成员和其它干部群众个别谈话;调阅、复制有关资料;受理来信、来电、来访;进行民主测评、问卷调查;进行走访调研;对发现的重要问题进行深入了解等。作为一种自上而下的监督方式,监督权威主要来源于上级组织,而不是来源于巡视组本身的权力。根据《巡视工作条例》的规定,巡视工作主要有五项任务,即了解领导班子及其成员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决议、决定和工作部署的情况,执行民主集中制的情况,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廉政勤政的情况,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情况,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情况。但这些任务不是强制性的,且和一些党委部门的职权有重合。所辖地区,对下级党组织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进行监督,这是现行巡视制度的基本安排。但承担巡视任务的工作人员往往是临时组成,有一定的工作期限。从2003年开展巡视工作以来,巡视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我们也发现,仅仅靠巡视自身,也有一些无法解决的问题。巡视工作只有与党内其他监督配合,形成合力,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在巡视成果运用方面,中央在巡视成果的运用上做了很多工作,但地方一些巡视组和被巡视单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巡视、轻整改”,忽视巡视成果运用的问题。巡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客观上说,有些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巡视的公信力。第二,巡视组强于临时选派,弱于长期监督。承担巡视任务的工作人员往往是临时组成的,有一定的工作期限,这既给巡视带来了有利的方面,也有一定不利的影响。首先,由于巡视组临时选派,参与巡视的人员与被监督者没有利益关系,巡视组只对上级党委负责;其次,中央巡视组到一个省(区、市)巡视的时间大致是3到5个月,巡视组可以列席所巡视地方的党组织的有关会议,查阅有关文件、资料,召开座谈会,与有关人员谈话,了解和研究群众来信来访中反映的有关领导干部的重要问题。但是,这种临时性、不固定性也会使群众觉得反映问题不放心,致使了解实情难,听到真话难。尽管巡视组尽心尽力地履行职责,也难保巡视后不会出问题。这就提出了巡视监督如何同党内的常设监督机构配合的问题。

  1.体制性原因2.深层次的文化原因二、巡视制度有效性不足的原因分析3.政府职能转换和干部考核机制方面的原因目前政府的管理无所不在,承担了太多的职能,因此,对政府工作的考评非常困难。这种党内“不讲真话”的危害是非常突出的:第一,破坏党的凝聚力;第二,危害党的执政基础;第三,从党内巡视工作角度来看,会直接影响巡视工作的质量。这里的文化因素主要是指:人们在一个时期的交往中无意识形成的一些规则,例如价值观念、伦理规范、道德观念、风俗习惯、意识形态等等。第三,现行机构的体制不顺。这里主要指巡视机构与纪委、组织部的关系。巡视机构依附于其中,这种管理体制人为施加影响的因素太大,职能划分不清,缺乏横向制约和权力分解,可变性比较强。第二,党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在根本方向上一致,但是在权力和权力监督上是不对称的。建立巡视制度,正式希望通过“走下来”、“沉下去”的方式,做到下情真实上达。但是,由于做决策的是党组织,而不是公民,决策过程又不是公开的,人民民主也就无从着手,民主监督自然也成了一句空话。第三,巡视组追究问题深入,但是发现问题不够广泛。巡视组到一个地区巡视,常常是带着解决突出问题去的,因此,对追究某一特定问题比较深入,通过解决重点问题,带动其它问题的有效解决,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这是巡视工作的优势所在。但是,由于巡视组人员少,涉及的领域和问题难以广泛,对一些潜伏深、隐敝性强的问题却难于发现。第四,巡视制度长于监督别人,短于监督自己。巡视组代表上级党委对下巡视,监督别人是有权威、有力度的。但是,监督者也应接受监督,在这方面巡视制度存在一定的不足。巡视组工作人员如果在巡视过程中“走马观花”、搞形式主义,甚至收受贿赂,出现严重失职、失察行为,如何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是目前制度中所缺失的。在巡视过程中,一些地方存在报喜不报忧,讲成绩的多、讲问题的少,把问题当作成绩来讲等现象。主要原因在于:第一,党内政治环境局部还是不宽松的,没有形成“讲真话”的良好氛围;第二,一些既得利益者不想反映问题;第三,一些同志怕讲真话对自己不利;第四,一些同志认为巡视组的巡视时间较短,依附地方领导才是长久之计。第一,中国当前正处于经济体制转型期,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运行规则都发生了变化,围绕着现存的新旧两种体制,有着种种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体现在:一些原有制度不再适合,新制度跟不上现实、明显滞后且有漏洞,制度的执行缺乏有效的实施机制等。

  情况下,巡视组如何评价被巡视单位就成了问题。相应地,一些工作中出现的疏忽、失误和不作为现象就很难去问责。这样来看,巡视组发现的问题越多就越好吗?现实工作中恐怕不是这样。

推荐访问:巡视存在问题原因剖析 巡视 存在问题 剖析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