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教案推荐7篇(精选文档)

时间:2023-06-25 09:18:02 来源:网友投稿

二年级数学教案推荐7篇二年级数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意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二)利于学具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通过动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数学教案推荐7篇,供大家参考。

二年级数学教案推荐7篇

教案在完成的过程中,老师肯定要强调联系实际,教案写的好,在接下来的教学工作中起着相当大的作用,以下是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二年级数学教案推荐7篇,供大家参考。

二年级数学教案篇1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意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

(二)利于学具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通过动手实践学生自己领悟三角形的意义和特征,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习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下面各是什么角?

说出什么叫直角、锐角、钝角?

组成角的两条边是什么线?

2、家在本子上画出直角(用三角板)、锐角、钝角各一个。

小结:我们已经学习了线段和角,如果把角的两条边改为线段,把角的两个端点连起来会出现什么图形?(三角形)

我们今天就来研究和认识三角形。(板书课题:三角形的认识)

(二)学习新课

1、理解三角形的意义。

(1)我们已学过三角形,你能举例说出哪些物体的面是三角形吗?(红领巾等)

(2)利于学具,动手做三角形,小组内比一比有什么不同?

(3)结合复习题,思考讨论:

①三角形是几条线段围成的?

②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

在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4)巩固概念。

①找一找,哪些是三角形?(投影)

②用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这句话对不对?为什么?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强调,看一个图形是不是三角形,要从两方面看:一是看只有三条线段,二是要看是否围成的封闭图形。

2、掌握三角形的特征。

刚才大家找出这么多三角形,它们的形状各不相同,进一步观察一下,这些三角形有没有共同的地方?

启发学生明确:它们都是三条线段围成的,它们都有三个角,都有三个顶点。

再引导学生概括:围成三角形的每条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每两条线段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顶点。

3、教学三角形的特性。

我们学习的三角形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地方要用到,像自行车的车架、房梁架等。为什么要用三角形的呢?我们来做一次实验。

教师用事先准备好的木框,让同学们拉一拉。

先拉五边形木框。(变形)

再拉四边形木框。(变形)

后拉三角形木框。(拉不动,三角形不变)。

提问:通过三角形木框拉不动,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动手实践,老师引导学生明确: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度固定,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就固定不变了。因而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这就是三角形的特征。

你能举出生活中有哪些用到三角形的特性吗?(椅子腿松动了,可以固定一个三角形铁架)

(三)巩固反馈

1、说说三角形的意义、特征。

2、三角形有什么特性?

二年级数学教案篇2

一、 除法

第一课时:除法(一)认识竖式

教学内容:课本第2页~第3页 “分苹果”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经历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计算除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使学生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体会到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

3.在操作、探索、发现中,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重点难点:1.使学生体验除法的意义及乘法竖式的计算过程。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

2.通过分苹果的实际操作,总结出除法竖式的书写过程,使学生体会到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实际含义。

教学准备:投影仪,学生准备小圆片。

教学过程:

一、 问题引入

显示20个苹果画面,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每盘放5个苹果,20个可以放几盘?

二、探索新知

1. 体验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

(1)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上述问题。

(2) 接着进行全班集体交流。学生可能有很多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如:

a. 通过乘法口诀“四五二十”得出结论:可以放4盘;

b. 用除法算式算:20÷5=4,所以可以放4盘。

(3) 同桌同学合作用20个圆片摆一摆,验证推算结果是否正确,教师用实物投影仪显示学生摆放的圆片图,进一步进行验证、交流。

(4) 介绍除法竖式的写法。

教师指出:20÷5=4也可以用竖式计算。边写边说明:

横式:20÷5=4

二年级数学教案篇3

教学内容

课本第16页的内容及第17页练一练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现实生活的问题中掌握3的乘法口诀。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3的乘法口诀的编制与掌握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

教具准备

小棒。

学具准备

圆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直接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要帮助小熊一起解决“需要几个轮子”这一数学问题,大家打开课本16页,观察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生:有一个小朋友在给三轮车安装轮子。

师:大家发现图中的数学问题了吗?

生:一辆三轮车3个轮子,9辆车需要几个轮子?

二、探讨新知

1、数一数,填一填。

师:一辆车3个轮子,2辆车几个轮子?

生:2辆车6个轮子。

师:好的,下面大家就用圆片代替轮子摆一摆、数一数,看看3辆、4辆……9辆车分别需要几个轮子,并把表格填完整。

(学生独立摆、数、填,老师个别辅导。)

师:请小朋友说说你是怎样填的?

生:我是每次加3、6加3等于9、9加3等于12……

师:好办法,就是每多一辆就多了3个轮子。用连续加3的办法可以算出9辆车需要27个轮子。

2、合作学习,摆一摆,说一说,写一写。

教师用三根小棒围成一个三角形,问:摆一个三角形需要几根小棒?

生:摆一个三角形要3根小棒。

师:一个三角形是几个3?能列一个乘法算式吗?

生:1个3,1×3=3或3×1=3。

师:很好,同学们的乘法知识掌握得很不错。大家能编句口诀记住1×3=3吗?

生:一三得三。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能自己编出乘法口诀。接下去,同桌之间相互合作,两人一边摆三角形,一边说算式,编口诀,并把算式和口诀填写在课本16页试一试的第2小题中。

(学生同桌合作学习,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编写情况。)

3、集体交流反馈。

师:刚才,老师看到很多小朋友同桌之间合作得非常认真。相信每个小朋友都有不少的收获吧!谁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你的收获呢?

(引导学生说了算式和相对应的乘法口诀,老师可以多让一些孩子反馈,加深他们对乘法口诀的印象。)

师:小朋友们真会动脑筋,自己编出了有关3的乘法口诀。下面,每个小朋友自己把乘法口诀读一读。想一想,你可以用什么方法很快地记住3的乘法口诀。

4、找规律,记忆口诀。

(1)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中交流。

(2)全班反馈。

师:你是怎样记住3的乘法口诀的?

生1:我想,如果忘记了,可以用加法算一算。

师:哦,你是把乘法算式转化成加法算式来记的。其他小朋友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2:我发现上下两句口诀得数相差3,我背诵的时候只要每次加3就可以了。

师:你的发言真精彩,其他小朋友发现这个规律了吗?大家试试,用××同学的方法是不是能较快地记住3的乘法口诀。

(给学生再次用规律记忆口诀的时间)

师:做任何事情的时候,我们都要善于观察、思考。这样,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三、巩固练习

1、口诀接龙。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口诀接龙比赛,接得又对又快的小组获胜。

2、练一练的第1题。

让学生独立练习,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用口诀的情况和认真观察题目的习惯。

(可以采取同桌交流的学习形式进行反馈)

3、练一练的第2题。

教师引导学生寻找规律后填数,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找到的规律。

四、总结

师:最后我们用今天学的3的乘法口诀,计算有关3的表内乘法,比一比,哪位小朋友用口诀求积最棒。

(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计算并说出所用的口诀。)

五、作业

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二年级数学教案篇4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板),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6的乘法口诀》

教材分析:6的乘法口诀是本单元教学内容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教材首先呈现了一幅由6条热带鱼组成的主题图,图中的每一条热带鱼都是由6个三角形组成的。再通过列表,让学生在探索热带鱼的条数和所用三角形的个数之间的关系时,得到关于6的乘法算式的结果,然后进一步由乘法算式归纳出相应的乘法口诀。在教材中,没有给出一道完整的乘法算式和一句完整的乘法口诀,其意图就是要让学生完全自主地探索6的乘法口诀,体现出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

教学目标:

1、利用多媒体,通过直观、有趣的教学活动,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引导学生编出6的乘法口诀。

2、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们观察,找出6的乘法口诀规律,初步熟记6的乘法口诀,并会用乘法口诀正确求积.

3、体验学习的快乐,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类比、归纳等数学。

教学重点:在快乐的学习中理解、熟记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运用6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卡片、制作一条又6个小三角形组成的鱼,三张小猫的图片(小、中、大)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发兴趣

1、师生谈话(略)

2、复习1~5的乘法口诀,看卡片口算,直接说出得数并说用那句口??

2×5=2×2=5×1=3×4=

1×5=5×3=2×4=5×4=

(板书课题:6的乘法口诀)

3、情景导入《小猫想吃鱼》的小故事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形象、直观的演示,为学生创设一个形象逼真,色彩鲜艳,动静结合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先出现猫妈妈钓鱼走回家的情景,接着三只小猫出现,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利用小猫想吃鱼的故事来学习新课,符合2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这也体现了多媒体教学的形象、直观性。]

二、新知探究,生成知识。(出示书本61页的主题图)

(一)、探究,编出口??

1、学习“一六得六”的乘法口诀.

(1)观察这条热带鱼由多少个小的三角形组成?用数字怎样表示?

(2)你能用乘法算式来表示吗?有不同的表示吗?

(3)能不能根据我们所学的口诀为这两道乘法算式编一句口诀呀?

(4)媒体验证(略)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演示由,由6个小三角形组成的一条鱼,学生很容易就看出是一个6,所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形象化、具体化,使学生直观地看到宏观、微观世界。所以在一六得六的学习中,我是引导学生学好这一口诀,懂得方法,同时我做好教师是一个引导者的角色]

2、学习“二六十二”的乘法口诀.

(1)2条热带鱼由多少个小的三角形组成?它能有几道乘法算式来表示?

(2)能不能很快地为这两道乘法算式编一句口诀呀?

(3)媒体验证(略)

(4)学生的学习表现。

[设计意图:在二六十二的学习中,我是半扶半放,让学生在一六得六的基础上学习,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系统创设了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教学环境,扩大了学生的感知空间和感知时间,能对学生产生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使学生从多种渠道获取信息,相互促进,相互强化,让学生处于思维活动的积极状态,是提高教学质量来自优秀,的学习表现同时有利用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3、自主探究口诀:“三六十八”、“四六二十四”、“五六三十”、

“六六三十六”

(1)、教师再依次出示实物图,引导学生通过讨论,理解,运用知识的迁移类推,完成第三、四、五、六句乘法口诀的编写。

(2)、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四个算式和四句乘法口诀)。

(3)、通过多媒体验证。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多媒体教学通过文字、图形、图像、动画、等方式,使教学过程图文并茂、生动活泼,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认知作用,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接受者成为主动的知识猎取者。所以在此环节中,我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完成“三六十八”、“四六二十四”、“五六三十”、“六六三十六”的学习,真正把时间、空间交给学生,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而我是组织者的角色]

(二)记忆6的乘法口??

1、学生观察算式和口诀,发现它们存在的规律。(4人小组讨论)

2、探讨记忆的方法:对口令,比一比,开火车等。

3、学生考老师。

三、知识运用,体验成功

1、书本63页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讲评,多媒体演示)

2、书本63页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讲评,多媒体演示,并要学生说出是运用哪一句口诀。)

[设计意图:在此练习中,我是通过多媒体演示书本的图,让学生看得更清楚,通过多媒体的验证,更能巩固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而且练习的多样化,更能巩固学生的学习新知。]

四、快乐游戏,乐中巩固

1、找朋友。

[设计意图:每个学生都很高兴,让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找乐。]

2、算题比赛。

3、到6元超市购物。

[设计意图:把生活中的图形通过多媒体的演示,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认识到数学是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从而让学生喜欢数学。]

五、全课

同学们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六、板书设计:6的乘法口??

一六得六1×6=66×1=6

二六十二2×6=126×2=12

三六十八3×6=186×3=18

四六二十四4×6=246×4=24

五六三十5×6=306×5=30

六六三十六6×6=36

七、作业设计:

1、书本63页第5题。

2、书本63页第7题。

3、算题比赛。

4、自选商场6元超市(样样6元)。

二年级数学教案篇5

教学内容:

教材p28~29页例1及相应的做一做和练习七的第1~3小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联系生活中的具体物体,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并初步知道对称轴。

2、过程与方法:能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在一组图形中,识别出轴对称图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认识、制作和欣赏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准确判断生活中哪些物体是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

能够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方法:

观察、讨论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白纸、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同学们,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现象,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就能发现许多的知识。请同学们仔细观察p28页的这幅图,你能从图中发现哪些有趣现象?

2、(学生自由回答)

3、(出示第28页的主题图)是啊,在游乐场里,空中飞舞着的蜻蜓风筝、蝴蝶风筝多漂亮呀,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它们的左右两边是完全相同的,这里面就蕴含着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知识对称。【板书:对称】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索跟对称有关的知识。

二、探索新知。

(一)认真观察,体验对称。

1、观察图形,发现特点。

(1)看书第29页的树叶、蝴蝶、天安门的图,这些图形它们在外形上都有一个共同的数学特点,你能发现吗?

(2)引导学生从形状、花纹、大小、图案上观察。

(3)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发现。

树叶图:以树叶中间叶脉所在的直线为界,左右两边的形状和大小都是相同的。

蝴蝶图:以蝴蝶中间所在的直线为界,左右两边的形状和大小都是相同的。

天安门城楼图:以天安门城楼中间所在的直线为界,左右两边的形状和大小都是相同的。

(4)教师小结。

这些图形的左右两边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也就是说如果沿图形中间的一条直线对折后,这些图形的左右两边能够完全重合。

二年级数学教案篇6

【教学内容】

教材第11-12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理解储蓄的含义,明确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含义。能正确地进行利息的计算。

2.经历储蓄的认识过程,体验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广泛应用。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税率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快要到年底了,许多同学的爸爸妈妈单位里会在年底的时候给员工发放奖金。你的爸爸妈妈拿到这笔钱以后是怎么处理的呢?爸爸妈妈会不会把一大笔现金放在家里?为什么?

(启发学生说出各种可能性和原因)

师生共同小结:人们常常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储蓄起来。这样不仅可以支援国家建设,使得个人钱财更加安全和有计划,还可以增加一些收入,即到期可以取出比存入的要多些的钱。

那么同学们知道为什么有时我们把钱存在银行,最后去取的时候钱会变多呢?

同学们知道吗,在不同的银行,有时我们可以得到不同的利息,因为它们的利率不同。那么,什么是利率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

教师板书课题:利率。

二、探究新知

1.引导质疑,理解相关概念。

(1)学生围绕上面提出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阅读教科书第11页,不理解的内容可在小组讨论或做上记号。

学生看书时,教师巡视指导,并参与学生的讨论。

(2)汇报交流。

师:通过看书学习和讨论,你知道了储蓄中的哪些知识?能向全班同学汇报一下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存款方式

活期

定期:零存整取、整存整取

本金:存入银行的钱叫本金。

利息: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利息。

利率:利息和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利息=本金×利率×存期

教师说明:利率由银行规定,根据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利率有时会有所调整,利率有按月计算的,也有按年计算的。同一时期,各银行的利率是一定的。

2.教学例4。

(1)课件出示例4。

(2)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本题中本金、利率、存期分别是多少?

(3)到期后取回的钱除了本金,还应加上利息。

(4)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展示。

方法一:5000×3.75%×2=375(元)

5000+375=5375(元)

方法二:5000×(1+3.75%×2)=5375(元)

(5)教师讲解:存期是几年,就要选取相对应的年利率。本金与年利率相乘,得出的是一年的利息,求两年的利息就要乘2。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11页“做一做”。

先提问本题中本金、利率、存期分别是多少?后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完成教科书第14页第9题。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存款凭证后提问:存期是多长?半年用多少年计算?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教后思考】

储蓄与人们的生活联系密切。本节课中概念较多,教学中结合具体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本金、利息、利率的含义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在引导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学生在解决有关“利率”的问题时,可能会出现以下几个错误:计算利息时忘记乘存期;没有注意利率和存期的对应性;计算利息时,存款的利率是年利率,计算时所乘时间的单位应是年等。要将学生的错误转化成学习资源,在纠错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知识。

二年级数学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分橘子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掌握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使学生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体会到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

3、在操作、探索、发现中,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难点

掌握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疑

1、用竖式计算。

56÷7 42÷6 32÷8 35÷5 81÷9 21÷3 16÷2 63÷9

2、谈话导入课题,并板书课题。分橘子有余数的除法

二、互动解疑平均分后有时会出现余数。

1、课件显示14个橘子画面。

2、组织小组讨论:有14个橘子,如果每盘放4个,可以放几盘?请每个同学用代表橘子的圆片实际分一分,在小组内讨论怎样列出算式,用竖式怎样表示。

3、全班进行交流。指名回答:投影显示学生的圆片图,引导学生探究竖式各数表示的意思及单位名称的写法,并进一步认识余数。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4÷4=3盘……2个答:可以放3盘,还剩2个。4引导学生认识竖式中:“14”表示把14个橘子拿去分,“4”表示每盘放4个,“3”表示放了3盘强调单位“盘”,“12”表示3盘共12个4×3=12。“2”表示放了3盘后还剩下2个。强调单位:“个”5说明“2”是这个竖式的余数,这2个不能再继续往下分了,不然每盘就放得不一样多了。6体验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三、启思导疑

1、先由学生操作用圆片分一分。再列出除法竖式,独立解答 “试一试”。

2、讨论:根据刚才这道习题,你发现了什么?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3、学生独立完成“算一算,想一想”,指名板书,全班齐练。练习完,比较每道题的余数和除数,你发现了什么?指名回答:余数要比除数小。

四、实践应用

“练一练”第1、2、3、4题。

五、总结评价

1、今天这节课学习了什么?

2、你有哪些收获?

除法竖式的写法,有余数的除法,余数要比除数。

推荐访问:二年级数学教案推荐7篇 二年级 数学教案 推荐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