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菁选五篇(范文推荐)

时间:2023-04-10 17:54:02 来源:网友投稿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1  最近,我拜读了《小学美术新课程教学论》,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美术课程改革背景、学习领域与教学基本取向、学习方式的变革、教学评价的发展、教学环境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及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菁选五篇(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2023年度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菁选五篇(范文推荐)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1

  最近,我拜读了《小学美术新课程教学论》,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美术课程改革背景、学习领域与教学基本取向、学习方式的变革、教学评价的发展、教学环境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及美术新课程与教师的个人成长等。该书充分体现新的课程理念,采用崭新的结构和体例,针对小学美术新课程教学中的问题,根据现代小学美术教师的需要,即学习者的实际需要,导入案例,创设情景,强调学习者的活动和对话。同时,致力于改变教材历来的面貌和我们阅读习惯,以新的呈现方式,尊重学习者选择和使用的权利。我对“美术新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发展”这一章感悟较多,这章从教材评价、课堂评价、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四个维度阐述了评价的发展。我个人认为,不管评价发展到什么程度,总离不开学生,评价必须要“以学生为主体”。 “以学生为主体”,这是课改中提得最多的一句话,也是各科教学所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而在极具人文性质的美术学科中,如何让“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价作为一种观念深入人心,显得尤为重要。以下是我*时的一些做法:

  一、提高教师、家长的思想认识

  评价方面,家长甚至部分教师对来自学生的评价重视程度不够,在心里常常把学生评价看成是可有可无的项目。总认为学生懂什么,他们是不知道好坏的。在家长眼里画得象做得好就是好作业,其实,他们由于对儿童的思维了解不够深入,对儿童美术作品理解较为片面,有的教师往往也用*的标准来评价学生作业,常常一味追求象不象,导致对作品中学生的创新之处、童趣等不能作出正确评价,无形中还误导了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扼杀了儿童的创造性。而小学阶段儿童的思维发展,正处在具体形象思维向逻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形象记忆能力比较弱,作品造型、色彩多为想象中的形象,与真实的形象距离较大。因此我们要加强宣传力度,提高教师特别是家长对儿童的思想认识,俯下身子了解儿童,多多倾听儿童的心语。要从意识深处更新传统观念,要懂得充分尊重学生的评价。*对学生评价的尊重,才能带动学生对评价的重视,使学生认真参评,真正发挥学生评价对学生的教育、促进作用。

  二、营造学生自评、互评的氛围。

  有位哲人说过,“人与大多数动物一样都具有向群性”。也就是说人都喜欢凑热闹,比如,某大商店开业了,人头攒动,你正好散步路过,即使你不打算买东西,相信你也会融入人群中,去走一走、看一看,感受一下开业的热闹气氛。同样在课堂上,我们也要利用好这个“向群性”,营造学生自评、互评的氛围:可采用游戏、故事、趣味课件等手法,营造气氛,激发学生评价的兴趣。比如,在教学《过新年》这节课时,我事先在教室里布置好各种彩色窗花、对联、气球、绸带、假鞭炮等新年用品。让学生一进教室就感受到新年的喜庆气氛,然后发给每位学生一只袋子,和相同数量的年货,(年货由学生和老师共同筹集)把年货放在自己作品的地方,等待新年的钟声。作业完成后,老师敲响新年的钟声,学生们开始以互相拜年的形式进行作业互评:你认为喜欢的作品就给那位同学一份礼品,最后看谁拜年拜到的礼品多。这节课学生既当主人又当客人,既做评委又当选手,兴趣十分高涨。

  三、指引学生自评、互评的方向

  评价这根“指挥棒”自身的坐标很关键,一旦方向错误,就有“全军覆没”的可能性。因此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教学,决定着教学的方向。由此可见为学生指引评价的方向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引领学生欣赏同龄学生的优秀作品,然后结合*时的教学与实践逐步欣赏大师的作品,初步感受名家的风采,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美的,怎样的作品就算优秀作品,这些学生、大师的作品好在什么地方,有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去学习。比如,儿童绘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进行评价:

  1、构图是否饱满

  2、线条是否流畅

  3、造型是否准确

  4、色彩是否丰富

  5、创意是否新颖独特等。手工作品可以从:

  1、造型

  2、表现手法

  3、材料选择

  4、制作的技法

  5、创意

  6、色彩

  7、造型等方面去考虑。

  四、拓宽学生自评、互评的空间

  小学美术教学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根据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学生自评、互评合理巧妙地运用能促进学生克服胆怯、自卑的心理,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潜能:首先从评价的内容来说,评价包括知识、智力、运用、习惯、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从形式上来说,评价包括课内与课外、统一与民主、长期与短期等。对于智力不十分好的学生来说,可让其他学生找出这些学生作品中的非智力因素进行评价,比如;“这幅画画得很认真”、“这位同学这堂课很专心”、“这位同学的每次作业都能及时完成”、“这位同学很大方,和其他同学合作时常常拿出自己的工具材料和大家一起用”、“其他同学很乐意与这位同学合作,并且合作得很愉快”……而对于学有所长的学生,可以先让那些“差生”说说“这些同学的作品中你最欣赏它什么”,“你觉得这些作品中哪些地方最成功”,等等。然后再让这些优生自己说说作品中有那些不满意的地方,准备下次如何修改等等。

  总之,只有紧紧围绕“以学生为主体”的科学、正确的评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让“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价真正深入到每位教育工作者的内心深处。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2

  自九十年代初以来,我国美术教育的改革一直轰轰烈烈地进行着。美术新课程标准xx版出台后,网上也陆续看到了一些专家对新课标的解读,相比xx年颁发的课标实验稿,本次课程标准的修订,总方针与主要内容没有大的变化。比较旧版实验稿,《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方向更明确、文本更精练、内容更具体,表述更理性。修订体现了美术教育专家学者在美术新课程实施若干年后,对课程标准的重新梳理,并在反思的基础上明确了发展方向。学习了一些专家的观点后又通过教育局安排的美术新课标培训,更为清晰地认知和把握修订后的美术课程标准的宏观定位与具体内容。让我理清了些思路。现具体实谈谈此次学习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学科本位是基础。

  课程性质是对整体课程教学指导思想的宏观把握,是理解美术课程标淮的关键所在。xx年刚刚开始启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课标的制定主要是基于对原有课程的反思,提出以往中小学美术课程中综合性和多样性不足、过于关注专业知识和技能、脱离生活难以激发学生兴趣等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思考进入新世纪的基础教育美术课程变革。此次xx版新美术课程标准的颁布,我觉得除了对原有内容的梳理和肯定外,其中一个重大的变化就是:xx年颁布的美术课标提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这提高了美术在学校教育中的学科地位,明确了美术学科的课程性质。但是,人文性质的宏观提法也导致了美术课程自身特征的模糊。xx版的美术课标对课程性质给予了准确定位和深入阐述,对于义务教育美术课程人文性的认识更加清晰和丰满。xx版美术课标修改为“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愈发凸显了其“视觉性”因素,同时也进一步强化了美术教育的一个根本性特点,即“物质材料的依赖性”和“直观形象性”的特点。把美术课程的人文性落到了实处,同时义务教育阶段实施美术课程的工具价值进一步得到提升。这是因为,学科本体始终是理解美术教育的基础所在。

  二、人文性质是出发点

  美术课程的人文性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一直的追求,美术教育不是单纯的技术教育,它孕育于丰富的人文背景之中。美术能对现实生活和自然界事物进行直接模仿,能形象的再现历史、现实和未来的各种不同社会生活场景和自然景象。美术通过可见、可触的具体形象,以静止、凝炼的画面和艺术造型来表现客观世界的美丑属性和作者的审美意识,给观赏者以审美的认识、教育和感染的作用。美术与时代、社会、艺术家的生活阅历以及阶级、民族、风俗等密切相关,美术具有的时代性、社会性、民族性等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因此“人文性”依然是美术课程所要追求的初衷。新课标对此也做出了着重强调,提出“美术课程应该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为国家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创新能力、审美品位和美术素养的现代公民”。可以看出美术课标立足于21世纪的视觉文化时代要求,一方面看到了以往美术课程丰富的教育价值,另一方面看到了新世纪人才的视觉文化意识建构和创造力培养要求,基础教育的美术课程不是专业方式的学习,而是满足学生个体成长需要的素质教育,是学生人生发展不可缺失的精神营养。美术学科的价值,有效地包容了美术课程人文性和工具性两方面的特性。

  三、素质教育是关键。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卡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醒、激发、鼓励”。两版新课标都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的重要性贯穿始终:课堂不是老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舞台。课堂不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课堂不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而是更应该探究知识的场所。课堂不是教师教学模式化的场所,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示的场所。成功的美术教学除了对美术学科的教学价值外,还对学生的品格、素质、能力、习惯、思维、毅力等非智力因素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润物无声给人是骨子里的东西,将伴随人的终身。

  四、课程目标是导向。

  课程目标决定了课程面貌,而课程面貌的具体呈现当然是课程内容。xx版美术课标课程目标部分变动较大,具有明确的导向作用,充实和调整了总目标的内容,首先强调了“美术课程总目标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定。随后调整了目标表述的文本结构,总目标下面分述了四个学习领域的目标,而且在每个学习领域中对三维目标进行分解,内容也依据三个维度来设立,条理更加清晰,内容更加全面。分目标由原来的表格式调整为文本表述,既避免了原目标中各个学段在同一学习领域中的目标重复,又使分目标的表述语言更精练。

  课程内容的`说明更简洁,各个学段的课程内容中有两个学习领域的变动比较大,一个是重新组织了“设计·应用”的内容。第二是增强了“欣赏·评述”的内容。除此之外,新课标将原来的“评价建议”调整为“评价要点”,内容不再以“是否”开头,这说明对学生的评价不再只是肯定或否定的,而是更加全面。对于应知应会的知识与技能,表述更加明确,教师把握不同年级不同学习领域的课程教学时,可以将教学目标和课程目标体系进行对照,既考虑到教学对象不同年龄发展需求选择三维目标的侧重点,又不以偏概全脱离美术课程总体目标的要求。这其实是对课程总目标的细化和丰富,是美术课程目标完整体系的一部分,从整体入手,然后分解阐述说明,最后在具体实施时回到整体把握。帮助美术教师深入地把握美术教学追求。

  五、面向全体学生是核心。

  xx版新课明确指出标“面向全体学生”的核心理念,课程价值趋向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面向学生的各个方面,通过美术这一活动形式来发掘孩子们自身的潜能,培养孩子们敢于追求美、勇于创造美的精神。对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是美术教学的根本目的和任务。这种教学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紧紧联系客观环境。充分发挥学生各方面能力。因势利导、全面有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它不仅要求传授一般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还把审美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核心内容。必须从每个学生的不同素质和气质出发。进行灵活而具体的双边教学,才能因材施教,极大地调动学生对艺术的探索精神,培养和发展具有个性特征的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保护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想。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学习和探索中得以健康发展。成为具有终身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

  六、培养创新能力是重点。

  法国教育家斯普朗格说:“教育的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发出来……”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步入21世纪的今天,一个国家人民的创新意识显得尤其重要。美术教育责无旁贷,因为美术教育被公认为是培养创造力的最具成效的学科,是培养创造力的最具成效的学科之一,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良好渠道和途径。所以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帮助学生学会运用美术的方法,将创意转化为具体成果。怎样发掘学科优势,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高素质人才,是我们所有教育工作者的不断追求的目标。

  七、体验性学习是手段。

  从新课程标准划分的四个学习领域中,我们可以看出,新旧两版课程标体验性学习是美术教学的主要方式。尤其是xx版明确指出“美术课程具有实践性”。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而教材内容则是固定的、静止的,为学生学习增加了障碍和困难,这时,教师的作用就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的特点,注入体验性学习的方式和方法,使教学内容成为具有趣味和充满活力的各种学习活动。通过学生自己动手的体验,让学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体验,这样,就有机地创设了体验学习地情景和体验学习气氛,使学生对活动产生兴趣,自主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从而获得了对学习美术的持久兴趣。

  八、科学评价是保证。

  美术教学评价是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全面的美术教学评价不仅帮助教师掌握学生心智及创造力的成长情况,及时给予学生启发和帮助,而且使教师明确学生表现自我时的需要并给与激励和支持。在教学中教师的评价应该是,既要关注学生掌握美术知识,技能的情况,更重视对学生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强化评价的诊断,发展功能以及内在激励作用,弱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而在美术活动表现评价时,则要求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客观行为,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操作能力,探究能力,认知水*以及交流表达的能力等进行全方位的综合评价,这又是美术课程标准中对教学评价精辟的阐述。

  面对这场深刻而全方位的新课程改革、日益复杂的学生思想道德,新课标的学习为我们这些在一线工作的美术教师做出了更为明确的教学指导,犹如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拨云见日,使我们在一次次的感悟中豁然开朗,对美术教学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其真正的精华在于教师要以丰厚的教学技能,出奇制胜的教学设想和灵活多变的教学策略,把握住学生的兴趣点,叩开教育之门,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态度及情感的和谐发展,变“教科书是学生的世界”为“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推动每一个学生终身美术素养的全面提高。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3

  20xx年x月x日,我在xx学院参加了小学美术骨干教师的培训,感到十分荣幸。虽然仅有一个月的培训时间,但每天的感觉是幸福而又充实的,因为每一天都要面对不同风格的讲师,每一天都能听到不同类型的讲座,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在这一个月的培训期间,我始终热情高涨,积极学习,聆听专家讲座;用心去领悟他们观点,吸取精华,真心探讨。带着累累的硕果,踏上新的教育征程之际,回首培训历程的足迹,发现自己不仅在美术专业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而且教育观念也得到了洗礼,教育科学理论的学习得到了升华。总之这次的培训经历使我收获了很多东西,只字片语难以尽述,以下是我的一些此次培训心得体会:

  一、转变角色,认真进入学习状态

  这次的培训内容包括美术素描和色彩的教学技巧,人物画的创作,书法欣赏与创作,写意山水创作,写意花鸟创作,美术史论与欣赏,小学美术教育理论,儿童教育学和心理学,信息技术,电脑艺术设计,班主任的工作专题,教学的测量与评价,外出写生等。在开班仪式上,省继续教育处xxx处长对全体学员寄予了“树大气,立大志,做实践家,理论家,教育家”的殷切希望。xx教育学院xx院长对学员提出了要转换角色(从骨干教师到骨干班学员),认真服从学院管理的要求。这一切都深深鼓舞着我要做一个认真的学员,把握机遇,努力学习。

  在培训期间,我严格遵守培训时间,认真听课,做了大量学习笔记。我们与专家对话,与同伴交流。这些都让我深切地感受到自己教给学生的那点知识,只是沧海一粟。我们要学的东西太多了,而自己知道的东西又太少。教师的“那桶水”,已成为杯水车薪,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因此,要想真正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就要持之以恒地学习,不断的给自己的知识海洋注入新的生命,不断的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

  二、聆听讲座,提升自己

  在培训中,我聆听了许多专家关于教育理论、科研、师德方面的讲座。他们睿智的观点、精辟的论述、缜密的思维、幽默诙谐的语言,无不透露出大家风范。他们结合自身的心得体会,以丰富的知识对现代教育科学理论进行精辟的阐述,拨开了我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重重迷雾,使我的眼前豁然开朗。

  xx大学硕士生导师xxx教授利用两天时间给我们讲授了素描教学技巧和色彩教学技巧,画色彩要先重后浅,先色后粉,先湿后干,先整体后局部,先暗后明,先主体后空间,后边虚主体实,表现主体大关系要重点突出特点,短短几句话说明了色彩画的技法技巧,xxx教授以生动的实例和丰富的知识及精湛的理论阐述,使我对于绘画的理解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更重要的是我从他的身上学到了做学问和做人的道理。他的讲座折射出一种责任,表现出了一种大师的风范。另外xxx教授还近距离地和参加培训的教师进行交流,了解一线教师工作中的困惑并帮助指点迷津,他*易近人的态度使人倍感温暖,兢兢业业、严谨治学的敬业精神着实令我敬佩。

  xx大学美术系主任——xxx教授给我们系统的讲授了*画——写意山水创作,也让我学到了许多新的知识。xxx教授讲到“艺术创作离不开自我,它是自然课题的基础,是自身素质的体现”这让我深深的感觉到了自己需要学习的内容还有很多,要“活到老,学到老”,不断给自己充电,加强自身的素质,以期创作出更多好的作品。

  xx学院的xx教授讲授了写意花鸟画创作,xx教授边讲边示范,他用娴熟的笔墨以及在对构图形式灵活应用的基础上,率性而为,随时而动。他对色彩的把握及画面整体的掌握游刃有余,畅尽胸中逸气,具有很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另外xx教授还让学员们尽情作画,现场一对一的指导,让我们在佩服xx教授绘画技法的同时,更被他*易近人、认真教学的态度所折服。

  xx学院的xx副教授讲授了“儿童教育心理学”,xx学院讲师xx讲授了“教师心理健康”,使我在进一步了解儿童心理学的同时,也明白了教师应该了解自己的心理是否健康,否则会严重影响师生关系,直接导致学生的心理障碍。所以教师学会心理调控很重要,要“知足长乐”,要“换一个角度看问题”,要“心理换位”,要“合理宣泄”。借用xx教授的一句话吧“我们无法改变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拓展它的宽度;我们无法改变自己的容貌,但可以显示自己的微笑;我们无法样样顺利,但可以无怨无悔。”这两位教授用生动的语言、鲜活的实例博得了我们所有听课老师的阵阵掌声。她们的讲座时而紧张严肃,时而诙谐幽默,逗的我们哈哈大笑。听了两位专家的讲座,真有种“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对我而言,不仅是教学知识的扩充、教学理念的提升,更是一次心灵的洗涤。

  xx学院教务处的xx主任给我们讲授了“班主任工作专题,不仅让我了解到了关于教师的法律法规,还知道了班主任需要达到以下三个目标,即“做个富于智慧的班主任”“做个快乐幸福的班主任”“做个知法守法的班主任”。其实不仅仅是班主任应该做到这三点,做为美术教师的我又何尝不应该做到这几点呢?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4

  8月5日在教育少年宫参加了为期三天的全市美术教师培训班,让我深切地认识到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一名教育工作第一线的美术教师,只有不断地吸收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掌握富有创新的教育教学方法,才能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虽然只有三天的培训学习,自我感觉是受益颇多。本次培训听了三个讲座。根据美术教学中的欣赏、水墨、手工、陶艺、儿童画五个教学领域进行指导。8月5日刘争鸣主任谈了新课程下的欣赏教学和水墨画的教学技法,8月6日实验小学的杨凤霞和叶恋花老师谈了折纸和陶艺教学,8月7日实验小学的闻谨老师谈了儿童画的教学。

  一、欣赏教学

  (一)美术欣赏课的重要性

  美术欣赏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课业形式,它和绘画及工艺教学组成完整的教学体系。从美术教学总的目标和任务出以发,欣赏教学在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还重视思想素质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把他们引向健康,文明,积极向上发展的道路。小学美术课业在美术教学中占有的课时虽然最少,但教与学的矛盾却常常比较突出,因此也是美术教学中的难点所在。如何提高欣赏课的教学质量,值得我们美术教师去研究。

  (二)美术欣赏教学的要求

  1、教师在教学欣赏课时要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

  2、欣赏中教师要注意地理知识的运用,地理知识的运用是调动十分有利美术欣赏课的教学。地理知识环境产生特定美术作品的因素,比如,南方雨水偏多,所以他们的作品以水墨出名,而北方干旱,他们的作品以油画为主。

  3、 语文知识的运用。

  4、让学生在科学理念里接受知识。

  (三)美术欣赏教学的方法

  1、在欣赏教学中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想素质教育。在教学中应做到以德为先,在美术课的内容中可以加入中外积极健康的人文思想,从艺术品的欣赏中挖掘德育素材,将德育贯穿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去,联系实际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道德价值观。

  2、在美术欣赏教学中进行文化素质教育。通过*历代美术作品简介和欣赏,让学生基本了解我国历史上一些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的情况,使他们对祖国极其丰富的古代文化和艺术遗产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引导学生去理解、领会和感受艺术的美。

  3、在欣赏教学中体现自主性。

  4、在欣赏教学中培养创造性。

  二、水墨画的教学

  (一)小学水墨画教学现状

  目前,水墨画的教学在技法上过于传统,过多依赖临摹,对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也相对陈旧,但也有部分老师在选择内容上做出了大胆的尝试。如用水墨的方法画皮影、画脸谱、画戏剧人物等,取得了比较好的绘画效果。所以,对儿童水墨画分子间缩合教学的研究是很有价值的。

  (二)小学水墨画的教学方法

  1、跳出“传统”的方墙,在肆意涂鸦中探索笔墨技艺。

  2、改变“世俗”的眼光,给儿童水墨画以正确的评价。

  3、亲近“大师”的作品,以水墨与西洋大师对话。

  4、走进“想象”的空间,用童心创造一个奇妙世界。

  (三)水墨画的技法

  运用泼墨泼彩法、水冲洗法、水拓的方法、拼贴法、揉纸法、喷绘画法等。

  三、折纸教学

  (一)折纸的作用

  折纸是深受儿童喜欢的一种手工活动,它通过折、剪、粘贴、描绘等手段,巧妙地把纸制成各种生动有趣的开形象:如人物、动物、服装、建筑、花卉等。它造型简洁夸张,富有情趣,是启迪儿童智慧的一项有意活动。儿童在折纸活动中不仅能获得成功和满足,而且能促进儿童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自我学习能力的发展。

  (二)折纸教学存在问题

  1、内容分散、不系统、教学效率低。

  2、教学方法单一,仅存在分步示范和整体示范两种形式,忽视了儿童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能力的培养。

  (三)折纸教学的方法

  1、激发儿童对折纸活动的兴趣。

  a、精选折纸内容。

  b、让孩子体验成功,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

  2、折纸内容系统化、网络化

  3、教学方式多样化、科学化

  a、循序渐进、由易到难。

  b、分类归纳、提高效率。

  c、举一反三,激发创新。

  四、陶艺教学

  (一)陶艺的作用

  陶艺课走入美术课堂教学为美术教育提供了一块新的探索领域,它作为小学美术课程改革中设计工一个特殊的教育载体,能极大的培养学生动手与实践能力、思维发展与想象能力、视觉与空间感知能力、创造能力和人际关系协调能力,对于提高学生智力水*、开拓思维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二)陶艺的技法

  1、创作准备:揉泥。分为菊花瓣揉泥和牛角揉泥。

  2、泥条盘筑。

  3、泥板成形。

  4、拉坯成形。

  五、儿童画

  儿童画即是能够反映儿童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能反映出儿童的天性,反映出儿童内心情感和个性的绘画作品,因此,也只有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和理解,加上学生主观的想象所表现出来的图画,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儿童画。

  (一)儿童画的教学方法

  1教师提出明确观察任务的同时,要教给学生正确观察顺序和观察方法。

  a、整体的观察

  b、审美的观察。

  c、比较地观察

  2、学生想象力的丰富,源基于*时对周围事物的细致观察,想象力是儿童画固不可少的属性,更是儿童画创作的重要成分。

  (二)儿童画的教学形式

  1、添画。

  2、续画。

  3、命题画

  回首三天的学习,给了作为美术老师的我深深地感悟,对于我今后的教学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通过培训,我意识到正确理解素质教育体系下的美术教育是设计课堂教学的前提。我深刻地感悟到这句歌词的含义:“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滑谁能随随便便成功。”今后,我将抓住一切学习机会,努力使自己成为更加优秀的美术教师。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5

  10月23日至24日,汉中市“名师大篷车”学科培训在佛坪举行,我有幸参加了此次美术学科的培训。通过本次培训,我获益良多,教学观念和教学技能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几点培训体会。

  美术学科由于师资力量的短缺历来是农村学校的薄弱学科,重视程度不高,教师基本都属于兼职,美术功底和教学基本功都亟待提高。通过这次培训学习,使我更深刻的理解了美术新课标和新课改理念,更好的、准确的把握新教材,都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让我知道了怎样上各种不同类型的美术课。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在课堂上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魅力,努力使课程内容呈现形势和教学方式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同时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了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教师要认真挖掘教材,充分备好每一堂课,精心设计每一个探究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课堂充满生机。有时需要语言的激发,有时需要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有时需要教师知识的储量大。总之,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在课改实践中,我有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危机感和紧迫感,觉得自己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往往是上了这一课又要忙着准备下一课的内容,有时为了设计一个教学任务而绞尽脑汗,还总觉得不尽如人意,总觉得自己知识太贫乏,迫切地需要去学习、充实自己,使自己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总之,面对这场深刻而全方位的新课程改革、日益复杂的学生思想道德,很多时候仍让我们有些雾里看花,无所适从,我们很需要学习,而教师培训学习,犹如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拨云见日,使我们在一次次的感悟中豁然开朗。时代在前进,教材在更新,理念在转变,这就在客观上要求我们有与时俱进的思想,放下身子去学习,及时、虚心、坚持学习。

  通过此次培训学习,我的新课程理念得到了提升、专业技能得到了提高。在新一轮课改实施中,我们一定要与时俱进,抓住时代的脉搏,争当课改的排头兵,做人民满意的教师。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 (菁选5篇)扩展阅读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 (菁选5篇)(扩展1)

——教师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5篇

教师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1

  暑假中,在x老师的组织下,我们共同学习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过后,我收获颇多。这段时间的再读学习,进一步明确了新课标对语文教学的要求,结合这几年的中、高年级的教学工作经历,也使我对阅读教学该怎么教有了一些新的体会和想法。

  一、新课标、新定位

  谈到语文阅读教学,我们总要思考“为什么要学会阅读呢”、“阅读的目的是什么呢”这两个问题。在*常的教学实践中,这两个问题最后常常会回到一个共同的纠结点——“读就是为了写吗”?固然读写结合很重要,读也能促进写,但是读就是为了写吗?而且读了就能写吗?显然,对阅读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的位置摆放上,我们应该对这个问题提出新的考量了。阅读应该有它自己的独立意义与重要作用。解读新课标,我们不难理解。阅读,即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开发,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巩固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性学习能力。阅读教学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文章思想感情,掌握文章表达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与形成良好阅读习惯的过程。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完成小学语文教学任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阅读教学的质量在很大程重上决定整个语文教学的质量,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语文课程标准》为此设立了新的阅读教学理念。因此,作为语文教育者,我们责无旁贷要让我们的学生具备适应现代社会的阅读能力。

  二、新定位、新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因为每个学生的对生活的认知和个人知识建构都不同,所以要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做出有个性的反应。如对文本中自己特别喜爱的部分做出反应;对自己认为特别重要的问题做出富有想像力的反应,甚至“突发奇想”;将自己的感受与文本的意图进行比较,为文本的内容及表达另行设计等。在教学《麦哨》、《乡下人家》时,文本中对乡村儿童生活乐趣以及农家生活描写的场面非常多,由于学生都是有着真实的农村生活经历,因此教学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对比教学时,学生很容易在文字中找到共鸣,更能真切的体会到草地上翻着跟头、吹着“麦哨”、露天吃着晚饭的乐趣。甚至学生在拓展中,能挖掘出更多的这种质朴而又独特的乡村生活场景。这种阅读方法,并不需要教师一味代替分析、概括,学生也并不是消极地接受、索取,而是积极主动地发现、构建,甚至创造意义。再如:阅读叙事性作品时,要求学生能了解事件的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学生在生活、学习中会逐渐形成自己一套也许还算不上完整、良好的价值观体系。但是教师在原有的价值体系上旁加引指导,学生会在阅读中加引内化并迁移运用。如《夜莺的歌声》、《狼牙山五壮士》教学中,学生会逐渐对家国情怀、民族大义有一定的认知,这种认知在对夜莺与德国军官的人物形象认同中会迁移运用到对五壮士与日本侵略者的人物形象的概述中。而这个基本的憎恶的价值观的体系形成正是老师与学生、文本、作者之间的一次的集体阅读交流、建构直至内化。

  三、新体验、新理念

  为了在教学实践中落实新课标中阅读教学基本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提出了要扩大阅读面的要求,“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又具体规定了课外阅读量,第一学段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不少于100万字。这些都表明,在“大语文”教育观念下,阅读教学要立足于课本但决不能禁锢于课本。课内阅读固然重要,但一个学期下来学生仅阅读二三十篇文章,也仅仅是多收了几十条“鱼”而已。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树立“链接”性阅读教学观,授给学生以“渔”。如:以作者为链接点,以《冬阳童年骆驼队》的作者林海音为纵向,拓展阅读林海音《城南旧事》。以体裁内容为链接点,以童话体裁横向链接国外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安徒生悲剧童话《海的女儿》、《红鞋》以及国内童话作家张天翼的《大林与小林》、《宝葫芦的秘密》。加速学生的拓展阅读,能迅速有效地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使学生的人文底蕴加宽加厚。

  四、新理念、新策略

  教学中把新课标的阅读教学新理念转化成教学策略,落实到教学实践的层面,转化成便于操作的具体方法,需要教师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这也给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

  要让语文课程标准的阅读要求与阅读量真正落到实处,必须在教学上做出相应的调整。我们要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减少不必要的冗长而琐碎的分析,以教给方法和培养能力为主,帮助学生学会分析、理解、感悟,将多余的课时用于指导课外阅读。每周我们会把学生带入阅览室指导学生自由选择阅读,学会为自己选择的研究课题查找相应的资料、积累资料,班级中也会成立班级读书角。这样保证了“阅读源”,在阅读的基础上,尽量培养阅读的反馈能力,学会交流,训练把读的`内容用精炼的语言复述并尽可能的谈出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在阅读前,老师可作一些相应的关于这些作品的创作背景信息,读后可以开展读后感交流活动,增强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阅读的水*。甚至可以开展一些讲故事比赛,鼓励学生将阅读的作品以口述的形式讲给同学们听。这样,学生最终能在老师有步骤有计划的安排下做到增加了阅读的量,也提高了阅读的质。

  这样的阅读,既不增加学生的负担,又不养成对老师的依赖。大量的有指导的阅读,并且是精品的阅读,必能提高学生综合的文学素养。所以阅读教学能否落到实处,决定了一个学生基本的语文水*。我们呼唤真正的有实效的阅读课,呼唤给学生更多的阅读带来的生活积累,只有积累到一定程度,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真实的体现出来。

  五、新策略、新原则

  几年语文教学工作,我总是不经意陷入老牌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喧宾夺主”的教学情况中。但在学习新课标后,我能清楚的体会到,其实,语文教学注重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去感受体验,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悟的探究原则。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深信,只有能够去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悟”便是学生形成自我教育的途径。在“读”的基础上,“悟”出精髓。因“文”悟“道”,因“道”学“文”。当然,学生的自悟探究,绝不能采取放羊式的自我领悟,必须在老师的引导、师生的讨论下进行。自悟探究中要有思维培养,自悟探究中要有语言训练,自悟探究中要有创新的火花。

  新课程刚刚起步,而这次学习也让我体会到,在新的课程、新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氛围下,需要老师引领学生开辟出一片语文学习生活的新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我还要和学生将共同成长,不断进步!

教师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2

  从20xx年x月下旬开始,我参加了xx市新课标培训。通过这些天的培训,使我深深的认识到,当今时代,不再以拥有知识量的多少来衡量一个人素质高低的尺度,关键是创新能力的提高。在学校的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成为素质教育重要的价值取向。我觉得探究教学要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拓宽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开展探究教学模式成为数学教学的必然趋势。以下是我的几点体会与想法:

  一、规模、力度大

  “新课标”贯穿了发展的理念。在教学中切实地落实发展的理念,必须建立以下几种意识。知识意识:教学的“有效知识”是知识与发展的结合点。发展性教学不是提高教学知识的总量,而是提高教学的有效知识量。课程意识:新的课程计划、标准不是教学惟一的资源;增加了“选修课”“活动课”,取消了教学指导书、参考书。

  学生意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教学的出发点、落脚点。教学观念的变化必然导致教育教学全方位的变化:教学内容、方法、形式的变化,领导、教师、学生角色的变化,教师生活、工作、思维方式的变化。要主动适应这些变化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改革。

  二、用全新的课程理念开创教育的新境界

  新世纪课程改革之风,吹开了课堂教学模式革新之幕,使课堂教学模式在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而在这场革命中,教育教学理念无疑是最关键的。因为只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才能催生先进的教育教学行为。

  1、树立"以人为本"的新课程观。

  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丰富学生的各种素养,新课改特别强调各地要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落实地方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并要求有条件的地方应编写具有地方和学校特色的相关教材。从某种程度上说,课程问题已成为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需要我们高度重视。那么,们所需要的新课程观是什么呢?

  (1)真正关注学生的主体要求与主体意识的培育,强调对学生个体生命发展的关注,更多地注重学生主体意识的培育以及对学生人格的完善。

  (2)明确课程是实施培养目标的施工蓝图,是组织教育活动的最主要依据,教师必须把以新课程为依托的教育活动当成是一种创造性劳动,使教学在创造中发展,在发展中创造,演绎出无穷的生命力。

  (3)思想素质方面,托新课程中的人文因素,使教学中的情意因素和过程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以达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和谐可持续发展,使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成为教学内容的血肉,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

  2、建立"一身多面"的新教师观。

  新课改倡导以人为本的主体教育,这种教育是发展个性,构建独立人格、倡导以问题为纽带的教育,是着眼于学生学会发展、学会创造的教育。因此,教师不仅在观念上要不断更新,而且教师的角色也要转变。教师应由单纯的教书匠和"传道授业解惑"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个性发展的辅导者和社会化进程的促进者",以及把思想政治教学工作作为研究对象的科研者。

  (1)从师生关系看,新课改所贯穿的人本精神要求教育作为一种生命活动、作为师生*等交往和对话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从传授知识的核心角色中解脱出来,尽快充当起教学活动中的共在的双主体之一的角色(另一主体是学生),发挥出教师的主体性作用,促进另一共在主体--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的角色应转变为组织者和引导者。

  (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是教科研者。要求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智慧,在遵循教育规律基础上大胆“标新立异”,敢于突破教材的限制,对教材不断拓展、补充与创新,认真研究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生事物,深入探究新的教学模式,不断总结每一时期的教学经验。这一过程是教师由教书匠角色逐渐转化为教科研者角色的过程。

  3、确立“交互主体”的新学习观。

  新课程强*师应该把学生的学习当成是一种创新活动,要求教师必须认真去构建创新学习观念,摒弃传统教学模式中总是强调学生必须从课本、教师那里接受现存的知识的学习观念,大力推行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理念的以研究性学习为代表的创新学习方式,通过接受、探索、模仿、体验等方式的应用,使学生在民主、*等、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满足学习需求,体验学习兴趣,发展学习个性,实现学习上的大飞跃。

  三、创新教学模式的实验构建教学的新飞跃

  课程改革的关键是教学的改革。按照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教法的变革,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在新课改的道路上,坚持不断地实践、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创新,才能真正构建出完全符合新课改所需要的创新教学模式,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对于创新教学模式的探索不能只讲在嘴上、写在纸上,而在行动上不落实。否则,教学就只会停留在原有的层面上,无法实现质的飞跃。新课改也会是穿新鞋走旧路,有声势没实效,最终只能陷于肤浅。

  新课改涉及到诸多复杂关系,需要全方位地协调。因而,从某种程度上说,新课改是系统工程,可谓任重道远。但是,我相信,只要广大教师能够积极投入、大胆探索,各方齐心协力,新课程改革一定能够探索出自己的成功之路。

教师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3

  我抽时间学习了《学案导学问题解答》一书,从中学到了很多理论知识,进一步感受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导学案学习心得体会。学案导学这种授课模式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主动获取知识,由“学会”变成“会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下面就学案导学的谈几点体会:

  一、 “学案导学”要求教师着力提高三个方面的能力

  一是“课堂公关”能力。教师必须在“导学案”的辅助下,在教学中激励、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创设宽松氛围、表扬闪光点、小组竞争、个别座谈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树立“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我参与,我快乐,我提高”“我的课堂我做主”等思想,实施“三先”:题目让学生先做,问题让学生先想,答案让学生先说。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是“教学导演”能力。在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导学案”,为学生创造表演的舞台,让课堂充满魅力。教师必须减少语言密度,精讲教学重点,必须根据教材内容,灵活使用教学手段,做到寓教于趣,寓教于情,使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亢奋状态。

  三是“指导催变”能力,让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要求每个备课组选定一名首席学法指导教师,开展经常性的集中学法指导,在每周固定时间组织班级开展学法交流活动,为自主学习提供方法保障。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彻底抛弃以往那种“不讲不放心;老师在讲台上自我陶醉,学生在下面浑浑噩噩;老师只为自己完成教学任务而不关心学生学的情况”等种种传统做法,不包办,不搞一言堂,不要认为课堂上多讲几个题就是课堂容量大了!要切实注重学生的“思维容量”、不要认为喧嚣的课堂气氛叫“活跃”,要切实注重学生的“思维活跃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给每一个学生提供表现成功的机会。

  二、学案编写至关重要

  学案的编写是整个导学过程的最重要的环节,要求老师对教材要有很深层次的理解、对知识点要正确地把握、对学生的“学情”即“认知程度”要有足够的了解。在做到以上几点的基础上,教师才能进行学案的编写。在突破某个知识点时,以往“教案”无非就是知识点的简单罗列,然后“灌”给学生。而“学案”的不同点就在于,把新知识点“问题化”,就是把新知识点拆解成学生可以通过思考就能解决的“小”问题,每个小问题点解决后,新知识点即所谓难点的解决就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事了。一篇好的学案,应能充分体现导学的功能,把知识问题化,即通过学案能引导学生更好地去阅读课本,带着问题去主动思考课本知识,有效地参与学习过程,最大程度的还原科学发展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养成发现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学案的实施,看似老师在课堂上讲得少了,变“懒”了,实则不然,课下需要根多的付出才能达到目的!倒是原来的“满堂灌”,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懒”了。

  三、课堂上的具体操作

  课堂操作要避免两个误区:

  一是单纯放手让学生自学,教师不管不问,“放羊式”;

  二是学生预习后教师再逐一讲解,对答案,“灌输式”。教师应该根据学生自主探究的信息反馈,有目的地运用导语、演示实验、归纳总结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对疑难信息适时点拨引导,对难度较大的倾向性问题给予精讲,要画龙点晴,以实现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难点的突破,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准确把握学情,进行二次备课。

  另外,在课堂上比较常用的一种模式就是“兵教兵”,这种模式在讲评课及复习课中比较实用,“兵教兵”抓住了学生出错后急于纠错和学生乐于讨论,喜欢轻松活泼课堂的心理特点,放手发动学生,通过板演、解析、点评、提问、讨论等形式使问题暴露,不知不觉中解决。例如板演环节,不一定只是计算题,还可以是选择、填空。因为这类问题暴露不明显,通过出错学生板演、解析,其他学生点评、提问、讨论能较好地解决问题。

  “兵教兵”讲评方式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教师来说,第一,课前要进行更详尽的备课,统计出错率、出错点、出错人,设置有层次的问题,有必要的辅以变式题、补救题,进行方法提炼等。第二,必须做到精讲点拨,“兵交兵”效果虽好,但耗时较多,教师必须驾驭好课堂,适时设问、启发、提炼,尽量少讲,把机会留给学生。第三,灵活机智应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对学生讨论结果进行到位的评点、总结。这要求教师有更深厚的知识储备。

  对学生而言,第一,“兵交兵”能激励学生。做题时能认真对待,出错后能认真纠错,上课时认真听讲,这样一来学生的主动性就调动起来了。第二,学生乐学,不再是老师一个面孔一个声音,每个学生都可能成为这节课的“教师”。学生兴趣高了。第三,锻炼了思维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学案的设计应具备以下特点

  1、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从整体上体现较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学习目标,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以及自己将要掌握的重点知识和要突破的难点知识。

  2、设计的问题要有启发性,对课本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有适当的提示,配以一定数量的思考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一个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问题设计应有层次性,梯度性,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做到循序渐进,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的不深、不透也不行。这样学生就能真正从教师设计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五、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为学生做好旧知识的铺垫。旧知识是学习新知识的基础。第二,教师应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做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堂,这样做一方面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而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一旦形成,往往能使学生受益终身。

教师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4

  暑假期间,我有幸参加了本轮的新课程培训,短短四日,时间虽不长,收获却不少,颇有些心得与体会。

  体会一:关于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技法的教学

  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技法的教学总是容易走入极端,每当我走出校门,说起自己是一个美术教师,很多人都说:"你教的学科简单,只要说几分钟,让小孩子自己画就行了。"这是把美术课程简易化,是无所谓技法;或者听到少数家长私下抱怨教师,总是教孩子剪贴撕,学了几年,连基本的明暗、结构都不了解,巴不得在小学阶段就把孩子培养成美术专科生,这是技法至上论。而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技法的教学在整个课程中的比重不断下降,这固然是体现了“重学生,重过程,重综合素质”的新理念,而实际操作中,技法的教学已被大大弱化到忽略不记的程度,但我以为,技法的教学应该在课堂教学中有自己的地位,应该同思维创造紧密联系起来。

  首先,技法是表现思维创造的手段。为了使达到表现思维创造结果的需要,教师要传授一些必要的技法知识。可以教给观察事物的方法、分析概括事物形状的技法、合理安排构图的技法。例如:要教画人,那就要引导观察、认识人的基本动态,以及总结动态的表现方法,有了这些技法作为基础,才能画出人的各种姿态,才能生动地去表现人的生活情景。这样才能用所学的技法表现他们对想要表现的事物的认识。

  其次,教师不能为传授技法而教技法,在传授技法的同时要鼓励从多角度去表现,把简单的技法变成丰富的思维创造工具,来发展的思维创造。创作,并不是只能在学生造型能力强了以后才能画的。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热闹的节日,开心的生日party,难忘的旅行,丰富的活动,激烈的比赛,都会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们完全有能力把他们生动地描绘出来。这就要看老师,怎样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去点燃他们创作的激情之火。

  最后,技法教学应留给学生广阔的思维创造空间。比如:孩子会把生气的人脸可以涂成黑色,把人物五官的倒置来画出人物的抬头动作,把要拿东西的手夸张画得比身子还长。这就是自己思维创造的结果,教师不要过多的干涉孩子的思维创造,不要用对或错来评价孩子的想法。因此在教学中要给一个宽松的绘画环境,要鼓励乐于动脑,画出与其他人不同的内容,让在画面上大胆表现自我,可以把看到的、想到的、听到的、喜欢的、讨厌的都表现出来。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教很少的技法,然后让自己添画背景,可以自己添画情节。

  总之,作为教师既要重视技法的教授,也要摆正思维创造的位置。把技法的传授与思维创造在教学中溶为一体,在教授技法的同时发展的思维创造,在发展思维创造活动中教授技法。才能更好的体现新课程理念。

  体会二:关于重视美术过程对学生心理的影响

  首先,美术作业过程是自由自主的,不带有任何强制性,学生宜于在老师的引导下,畅开心扉,认识和发展自我,渲泄释放自己的感情,通过严格的作业程序要求控制自我,在独立完成美术作业中认识自我,久而久之,养成学生自知、自尊、自信、自强等良好的自我心理,而自我心理的培育恰恰是青少年个性全面发展的核心问题。同时美术作业过程是学生艰苦细心的劳动过程,学生会遇到许多困难。例如,对理论理解的困难、美术材料准备的困难、粗枝大叶造成作业不佳的困难、缺乏良好习惯丢三拉四的困难、作业效果欠佳受到别人议论的困难等等,要求学生完成一次作业,克服所遇到的各种困难,以增强抗挫折意识,矫正脆弱心理。

  其次帮助学生使学生的美术作业获得最后的成功,这一点对心育作用的发挥是至关重要的。尽管学生存在着某些心理障碍和诸多心理问题,但教师在辅导学生美术作业过程中,要注意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现和表扬他们作业中包括作业过程中的优点,强化他们克服困难完善自我的动力——自己的长处、或强项。创设完全舒适的心理环境,为他们提供表现的机会。比如说,有的学生构思大胆,想象奇特;有的学生制作精细,一丝不苟;有的学生虽造型一般,但色彩漂亮;有的学生卷面整洁,态度认真;有的学生思想活跃,有独特创见……教师在作业成绩评定中都应予以表扬。

  最后重视美术学科课程外的美术活动课及学校各种美术活动的开展,在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中,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等、信任、同情、责任感等社会性情操内容得到极大扩充,同龄人之间容易产生感情上的共鸣,集体活动与学生个人感情相结合,无疑对发展学生的自主心理、进取心理、相容心理、克服和矫治固执心理、孤独心理、封闭心理是大有裨益的。

  体会三:关于教师如何构建实现有效教学的课堂

  1、更新教育观念。教育观念是教育学生的心理背景。作为教师,不仅要有良好的教育观念,而且应不断学习、不断更新旧观念,使其适应社会需要。不少美术教师抱怨自己的课学生只是应付了事,课上不认真,作业不完成,教师也无可奈何,其实这往往是我们的工作态度和方法的偏颇造成的,我们所教的不一定是学生感兴趣的,学生感兴趣的我们方法又不对,好比是顾客喜欢红烧肉,餐馆上了白菜,炖排骨。所以新课程重学生,而教师也要加强为学生服务的理念,先兴趣,再有技巧、有策略的让孩子自主、自发的去学习,一个好教师应有做推销员的潜质。

  2、不断加强学习,自我完善。身为人民教师,我们必须不断加强学习,终身学习,学高为师,教师是教育者,也必须是学习者。试想孩子们就连节假日还都忙着学这学那,我们做教师的怎能不学习呢?社会的迅速变迁使身边的事物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有许许多多的问题要我们来回答,我们不刻能样样精通,但至少应该去努力了解一些。教师不仅是教育者而且更应该是受教育者,要处处丰富自己的知识,时时为自己“充充电”,要有一种永不衰竭的求知欲望,不断超越自己,以“外塑形象,内强素质”的理论,努力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

  3、加强课前准备。作为一名教师,要利用好课堂的50分钟的`教学时间,不认真准备,肯定是上不好课的。我觉得备课也不仅仅是把一次要讲的内容准备出来,而是要把一学期要讲的知识只有全部装在心中,你对每节课要讲些什么才心中有数。什么内容为以后的教学埋下伏笔,哪些内容需要重点强调,有时只须稍微一提,。做到这些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的。但只要牢记自己的职责,想到我们所从事的工作是神圣的,想到要对得起学生,就肯定会下功夫。

  以上就是我参加新课程培训的一点心得与体会,不到之处,敬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同时我也会取人之长,补己之短,通过学习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教师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5

  从20xx年x月下旬开始,我参加了xx市新课标培训。通过这些天的培训,使我深深的认识到,当今时代,不再以拥有知识量的多少来衡量一个人素质高低的尺度,关键是创新能力的提高。在学校的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成为素质教育重要的价值取向。我觉得探究教学要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拓宽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开展探究教学模式成为数学教学的必然趋势。以下是我的几点体会与想法:

  一、规模、力度大

  “新课标”贯穿了发展的理念。在教学中切实地落实发展的理念,必须建立以下几种意识。知识意识:教学的“有效知识”是知识与发展的结合点。发展性教学不是提高教学知识的总量,而是提高教学的有效知识量。课程意识:新的课程计划、标准不是教学惟一的资源;增加了“选修课”“活动课”,取消了教学指导书、参考书。

  学生意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教学的出发点、落脚点。教学观念的变化必然导致教育教学全方位的变化:教学内容、方法、形式的变化,领导、教师、学生角色的变化,教师生活、工作、思维方式的变化。要主动适应这些变化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改革。

  二、用全新的课程理念开创教育的新境界

  新世纪课程改革之风,吹开了课堂教学模式革新之幕,使课堂教学模式在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而在这场革命中,教育教学理念无疑是最关键的。因为只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才能催生先进的教育教学行为。

  1、树立"以人为本"的新课程观。

  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丰富学生的各种素养,新课改特别强调各地要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落实地方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并要求有条件的地方应编写具有地方和学校特色的相关教材。从某种程度上说,课程问题已成为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需要我们高度重视。那么,们所需要的新课程观是什么呢?

  (1)真正关注学生的主体要求与主体意识的培育,强调对学生个体生命发展的关注,更多地注重学生主体意识的培育以及对学生人格的完善。

  (2)明确课程是实施培养目标的施工蓝图,是组织教育活动的最主要依据,教师必须把以新课程为依托的教育活动当成是一种创造性劳动,使教学在创造中发展,在发展中创造,演绎出无穷的生命力。

  (3)思想素质方面,托新课程中的人文因素,使教学中的情意因素和过程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以达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和谐可持续发展,使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成为教学内容的血肉,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

  2、建立"一身多面"的新教师观。

  新课改倡导以人为本的主体教育,这种教育是发展个性,构建独立人格、倡导以问题为纽带的教育,是着眼于学生学会发展、学会创造的教育。因此,教师不仅在观念上要不断更新,而且教师的角色也要转变。教师应由单纯的教书匠和"传道授业解惑"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个性发展的辅导者和社会化进程的促进者",以及把思想政治教学工作作为研究对象的科研者。

  (1)从师生关系看,新课改所贯穿的人本精神要求教育作为一种生命活动、作为师生*等交往和对话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从传授知识的核心角色中解脱出来,尽快充当起教学活动中的共在的双主体之一的角色(另一主体是学生),发挥出教师的主体性作用,促进另一共在主体——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的角色应转变为组织者和引导者。

  (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是教科研者。要求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智慧,在遵循教育规律基础上大胆“标新立异”,敢于突破教材的限制,对教材不断拓展、补充与创新,认真研究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生事物,深入探究新的教学模式,不断总结每一时期的教学经验。这一过程是教师由教书匠角色逐渐转化为教科研者角色的过程。

  3、确立“交互主体”的新学习观。

  新课程强*师应该把学生的学习当成是一种创新活动,要求教师必须认真去构建创新学习观念,摒弃传统教学模式中总是强调学生必须从课本、教师那里接受现存的知识的学习观念,大力推行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理念的以研究性学习为代表的创新学习方式,通过接受、探索、模仿、体验等方式的应用,使学生在民主、*等、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满足学习需求,体验学习兴趣,发展学习个性,实现学习上的大飞跃。

  三、创新教学模式的实验构建教学的新飞跃

  课程改革的关键是教学的改革。按照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教法的变革,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在新课改的道路上,坚持不断地实践、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创新,才能真正构建出完全符合新课改所需要的创新教学模式,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对于创新教学模式的探索不能只讲在嘴上、写在纸上,而在行动上不落实。否则,教学就只会停留在原有的层面上,无法实现质的飞跃。新课改也会是穿新鞋走旧路,有声势没实效,最终只能陷于肤浅。

  新课改涉及到诸多复杂关系,需要全方位地协调。因而,从某种程度上说,新课改是系统工程,可谓任重道远。但是,我相信,只要广大教师能够积极投入、大胆探索,各方齐心协力,新课程改革一定能够探索出自己的成功之路。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 (菁选5篇)(扩展2)

——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5篇

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1

  8月24日上午,我在县教研室参加了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的培训学习,此次的培训精神是“学好新课标,用好新教材”落实到教学实践中,经过这次培训我得到了许多启发。下面谈谈我在这次培训过程中的一些体会:

  一、对于课程标准的理解

  新的课程标准共分为五部分,前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建议和附录,这次培训主要是对课程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1、整体目标,强调了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并且强调要注重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探究能力、创新意识、科学态度等方面的培养。

  2、强调了物理学习与生产、生活及时代发展的联系。如:在内容标准中“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等大量的课程内容目标体现了这一点。

  3、进一步强调了“科学探究”的重要性

  在20xx年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已将“科学探究”写入了内容标准。这一次,同样将“科学探究”写入了课程内容中,强调了“科学探究”不仅是物理的教学方式,也是学生的学习目标。

  4、内容目标中的行为动词更明确。

  课程标准在认识领域中只设立了了解、认识和理解三个层次,没有了初步了解、大致了解等较含糊的动词,并对用到的行为动词都划分到了对应的三个层次,教学要求更为明确,使老师们教学心中有底。

  5、对物理实验的要求更为明确相比实验稿中的要求,在内容标准的三级主题中明确了实验条目(如:通过实验,理解密度;通过实验,认识浮力等),并且在附录中补充了20个学生必做的分组实验,消除了教师们对实验要求的疑虑(哪些实验需要分组,哪些演示),也明确了实验要求。

  6、删去了部分内容,降低了部分要求,切实地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比如:删去了“颜料的混合”、“波长、频率和波速关系公式”;对“机械效率”、“我们是怎么听到声音的”等降低了要求。

  7、修改了实施建议

  教学建议更切合了教学实践、注重了多维课程目标的落实,不仅强调了知识,更强调了“过程”和“情感”两个维度的目标。

  教学评价体现了评价主体的多样化,让学生参与评价,家长、教师、学校共同评价学生,改变评价方式,用学习档案等手段变单一的终结性评价为终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诊断性评价相结合,强调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而不只是为了选拔。

  二、对于新人教版教材的理解

  新教材在内容的选择上更有利于探究活动的开展,符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反映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需要,具有时代性,有一定的弹性,为不同的学生发展提供空间。

  1、内容次序进行了重大调整

  将原来八年级下学期的电学内容放到了九年级进行了,将原来九年级的“机械运动”调整到了第一章,先学习测量知识和速度。相当于将力放到了八年级,九年级重点是电学的相关知识。这样的调整降低了八年级下学期学习电学的难度,待学生能力有所发展再在九年级突破电学的难点。

  2、删去了部分内容从第一册看,将“我们怎样听到声音”整合到了“科学世界”、删去了“颜料的混合”,将“看不见的光”放到了“光的色散”一节中等,这是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

  3、修改了部分习题

  比如:第一章中的“列车时刻表”相比老教材,学生更容易看懂。

  4、增加了部分内容

  比如: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增加了“测*均速度”的实验。三、在课堂教学中落实课标理念的一些想法

  1、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物理课程过分重视知识结果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操作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新课程改革的重点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以及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必须明确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发展的主体。课堂教学的着力点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3、新课程改革中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上的变化很大。由于教学理念的变化导致教师教学方式发生了变化,教师们重视探究式教学,同时教学方式又是多样化的。物理教学要教什么?物理学不仅仅是指知识、概念和规律,是一个更宽泛的范围。教师教学方式的变化导致学生的变化。使学生物理学习兴趣和综合能力都有提高,学生视野得到拓展。教学方式的变化以教学理念上的变化为基础。现在我们关注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此,在教学过程当中,老师们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再就是,我们提倡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因此,老师们在教学当中,积极创设教学情景,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生活阅历,精心设计教学的引入,使学生意识到,物理知识是与生活有密切联系的,是来源于生活的。课堂引入,这是决定学生是否用心听你一堂课的一个非常关键的步骤,所以尽可能要出奇制胜,可以采用各种有趣的实验,有趣的故事,有趣的谜语或者是生活中很鲜活的例子。

  4、倡导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注重科学探究。这是在初中物理教学实施当中,最引起老师们重视和关注的一个环节。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事实上主要体现在科学探究过程当中。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探究,在探究过程当中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得出自己的结论。尽管有的结论还是比较稚嫩的,不太成熟的。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体验到了物理学习的快乐,能够在动手、动脑以及和同学们的交流、分析过程当中,享受到学习的快乐。其意义并不在于他们探究的内容,探究的方式有多复杂、多深奥,而是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动手、动脑的习惯,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精神。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物理课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要发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需要正确认识物理实验的教学目标,注意把握实验教学的特点,合理开发实验教学的课程资源。除了正规的教具外,我们还要利用身边的物品做了很多自制教具,这也是新课标大力提倡的。

  经过这次培训,我认识到了新课程标准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也认识到继续教育的重要性。我一定在以后的教学中找准自己的出发点和位置,并在不断学习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

  教师如何实施初中物理课堂教学。

  (一)课程的实施者之一教师,要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把握每堂课的发展方和目标,要设计好引导学生学习的若干问题,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合理要求学生,规范学生的行为及语言表述。教师的灵活度可以更大,教学的形式可以更多。

  (二)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学习的心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精力集中的时间是有限的,尤其是初中生,比较容易片面地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来选择“听与不听”,也很容易根据教师讲课的“有趣或无趣”来选择自己“听与不听”。如果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中能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努力让学生直接接受认识或意志支配的“有意注意”起到主要作用,这样就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这也是很多老师在课堂引入中很注重有趣实验的原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放下教师的架子,参与到学生实验中,在实验活动中启发、引导学生,让学生自己从实验现象归纳出物理结论或规律。这样才能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理解透,记得牢。

  (三)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有利于课堂内容的实施。新课程理念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这就集中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中“活动、民主、自由”的主题。那么如何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在其过程中又应注意什么?作为课堂教学的对象双方,众多的新课程研究者告诉我们,要注重“双边活动”、“双向交流”等。为了营造良好的物理课堂教学氛围,教师应该在这几方面多做努力

  1.课堂演示实验,这是让学生加深一些自己从书本上无法直接获取的知识,也是学生学习教师实验规范的一个窗口,所以务必在这一环节中,力求可见性高,科学性强,规范性到位;

  2.问题讨论,这个步骤是消化课本知识的重要过程,教师要善于从与学生的讨论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并且在此过程中增进与学生的感情,培养学生科学讨论的价值观,认识“讨论”在学习课程环节中的重要性,不要让课堂讨论流于形式;

  3.收尾总结,很多老师忽略这一环节,容易造成“虎头蛇尾”,对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网络有阻碍。以上三点实施得好了,一堂课的条理性,规范性就可得到充分体现,课堂的氛围就会较好,学习的成效也会较高。

  (四)教师要努力汲取知识,不断吸收“百家之长”。由于学生现在了解认知世界的途径宽了,只要他们可能涉及到的知识都有可能被他们识记下来,教师要不落伍,要走在学生前面,只能不断的用知识武装自己,让自己的知识更加的渊博,唯有如此

  才能成为学生的良师。教师有了渊博的知识,在课堂教学中就显得得心应手,学生也会因为教师“渊博的学识”,而更乐于与教师接触,这样反过来也会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

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2

  新课标的实施,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实施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如何能把音乐课上得有声有色,如何让音乐课成为快乐的课堂,使音乐课堂真正成为美育的课堂呢?

  一、对小学音乐教学的反思:

  音乐美育的目标教育就是*,*儿童的身心,让他们自由地学习、快乐地学习。只有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长的快乐,才能唤起儿童对学习的那种缘自心底的热爱,并成为他们终身学习的不竭的动力。也只有快乐,才能催发儿童对学习的激情,催生出生命的智慧和创造。

  二、我的教学实践与探索

  新的教学理念提出,以审美为核心。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的运用一定要具有音乐审美的特点,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和生理的特点,让学生“动”起来。在教学实践中,我不断地进行探索,总结为以下几点:

  1、用丰富的情感,健康的心态带领学生对音乐情感的体验。

  音乐教师应该加强修养,注意对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学会把握自己情绪,着力提高调节和控制整个课堂环境的能力,使学生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

  2、音乐“生活化”

  在设计具体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入手,从自身音乐经验出发,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及音乐现象,主动去探索、思考音乐与人生的关系,使音乐学习成为一项生动、具体、艺术化的生活体验。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去亲身体验到音乐和生活不可分隔的关系,享受到音乐的乐趣,得到美的享受。

  3、让音乐课堂成为感受美、认识美和创造美的天地。

  (1)、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情感美

  在教学中适当地介绍伟大音乐家的生*故事和讲解音乐家的优秀作品,会激发学生各种美好的感情,提高他们对生活中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识别能力,能更好地理解歌曲的思想感情,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

  (2)、让学生感受音乐的语言美音符、乐句组成的旋律所表达的感情即音乐语言。在教学中通过听、唱、欣赏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使其能逐步理解音乐语言。

  三、结论与启示

  音乐是美的艺术,音乐教师是美的传播者,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带领学生走进音乐的世界,去感受美、理解美、表现美与创造美,塑造美的心灵,培养美的人格,让学生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

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3

  经过一个阶段的高中数学新课程培训,使我受益匪浅,感受很多。新教材的`内容编排切实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大多采用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作为引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日常的事例来阐明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让学生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真正实现《新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应实现:

  一、新课程的理念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我们在教学上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多动手、多操作。让他们通过对学习资料,讨论、交流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掌握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要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要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顽强的学习毅力,要有足够的学习信心,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一个人如果长期处于无问题状态,就说明他思考不够,学业也就提高不了。总之,同学们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勤奋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不仅学会,而且学会,只有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总之,新课改下的课程体系更新了课程内容、变革了教育理念,强调把传统的注重“双基”教学,转变到基础和创新结合上来。在打好基础的同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二、新教材在内容上的特色

  教材突出了数学与实际问题的联系,意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在教材编排上:章前图的设计为了说明数学来源于实际;章前引言从实际问题导出;阅读材料很多是介绍数学模型及应用方法;习题也适当地增加了联系实际的题目,所有这些都是为了创设联系实际问题的氛围,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增加“实习作业”和“研究性课题”是高中数学新教材的又一大特色,它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把数学学习从教室走向了社会,使学生在充满合作机会的群体交往中,学会沟通、学会互助、学会分享,学会合作,实现知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完善。

  教材还突出一个“动”字,动手实践,重探索,是新教材的又一特色。新课改要求:“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而

  数学必修5的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比较紧密。与以往教材比较,本书加强了背景素材的挖掘,力求通过一定的生活或数学背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例如,“解三角形”通过一个测量问题引入:“在我国古代就有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明月高悬,我们仰望夜空,会有无限的遐想,不禁会问,遥不可及的月亮离我们地球究竟有多远呢?”在解三角形内容展开的过程中,不断与一些实际测量问题相联系。

  “数列”一章,突出了“数列作为一种特殊函数,是反映自然规律的基本数学模式型”的思想,利用大量实例,如三角形数、正方形数、存款利息、出租车收费、校园网问题、希尔宾斯基三角形、放射形物质的衰变、诺贝尔奖金发放金额问题、商场计算机销售问题、九连环的智力游戏、购房中的数学等,引导学生感受数列是刻画现实事物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

  与以往的教科书比较,本书更加注重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并努力使内容所反映的思想方法“显性化”,在适当是时候即使提醒学生注意函数思想,优化思想,以及类比、归纳等合情推理方法的使用。同时教科书注意体现“数形结合”的思想,数列通过图象揭示与相应函数的联系,“不等式”则更强调图形的意义,强调用图形来解释不等式的意义,特别是线性规划,从问题的提出到解决,都直接依赖于“*面区域”。

  三、对教材重难点的理解及分析

  与以往的教材比较,本书的三章内容在定位上都有较大变化。

  1.“解三角形”一章,强调对任意三角形边、角关系的探索,引导学生发现并掌握三角形中边长与角度之间的数量关系,以及用这种关系解决一些测量与几何计算的问题。因此本章的教学重点应当放在引导学生思考”确定三角形的条件”,从判定全等三角形的“SAS” “AAS” “SSS”中引出定量刻画任意三角形边、角关系的问题,并采用“从直角三角形到一般三角形”的研究思路,逐步获得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2.“数列”一章,从基本思想看,要强调“数列作为一种特殊的函数,是反映自然规律的基本数学模型”的思想,重点是研究等差数列、等比数列这两种特殊但重要的数列。因此,以等差数列、等比数列为载体,在函数思想及其研究方法指导下,研究有关的基本数量关系(如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等)是本章内容的核心。

  在本章教学中要善于挖掘教材内容的延伸和拓广。如有关等差数列的前n项求和和等比数列前n项求和,可以鼓励学生探索其他可能的解答思路。对教材中有关探索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基本数量关系的题目,也可以有相应的问题拓展,这种已有资源的挖掘和拓广,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很有好处的。

  3.“不等式”一章不以“解不等式”或“证明不等式”为定位,而是强调不等式作为处理不等关系的数学工具的意义。因此,本章的着眼点是使学生理解不等式(组)对于刻画不等关系的意义和价值,掌握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方法、用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面区域以及基本不等式,并用这些基础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新教材充分体现了一个“新”字,面向全体学生,重发现和探索,在内容上增加了大量的探究性活动素材,众多的研究性学习。为所有学生的数学学习构筑起点,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现代公民所必须的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同时又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4

  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深入了解其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才能全面、准确的掌握新课程理念,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有的放矢。本学期,我认真学习了《语文课程标准》,其中的理论精悍而抽象,需在反复揣摩中才能领会。

  我对其中的一段感受很深。《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在师生*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我想,教学过程是由教师与学生两方面的活动构成的,教师与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是*等的。师生之间应有良好的关系和相互配合。在过去的语文教学中,由于陈旧的教育观念的支配,教师大都比较主动,而学生大都比较被动,何谈*等与对话?

  在新课程中,一直倡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敢于发表自己个性化的见解。试想,在宽松、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教师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不再是过去面目可憎的“权威者”,加之兴趣的激发,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能不爱学吗?由爱学转为会学,会学更爱学,从而真正走到了教学中的良性循环。

  作为我们这一代人,从小接受着传统的应试教育,深受其害。教师的“一言堂”、摇头晃脑的死记硬背、枯燥乏味的教材和课堂,扼杀了多少儿童对知识的向往。现在,我已为人师,难道还要让我的学生也有同样的遭遇吗?作为教师,首先就要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和选择,是课程改革倡导的新观念。长期以来,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被动接受式的学习,严重束缚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让新观念、新方法走进小学语文课堂,应是教学改革的核心,也是我们的必然选择。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应体现哪些新的教学观念呢?

  1、教学的民主性。语文教学的民主性是指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民主、和谐的氛围,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指导学生学会学习的一种现代教学过程。

  体现在教学实践中的民主性包括两层含义:

  一是教师的角色发生改变,由教学的中心和主宰变为服务于学生发展的地位,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等对话,教学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富有创造性的人际交往活动。因此,教学应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

  二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作用在于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中要给学生研究、发现、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重视展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研究和发现的成果。要注意开启学生的内心世界,课堂上不要有这样或那样的清规戒律,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形式和内容,善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和体验,愉快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教学的民主性是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2、教学的开放性。语文教学的开放性是指开发和利用语文教育资源,构建语文教学的大课堂。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活动。教学的开放性应体现在:一是学习空间的开放。学生的学习不再受教室的限制,大自然和社会生活、图书馆、因特网等也应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课堂,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二是学习内容的开放。要打破封闭的学科知识体系,学生和教师都有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权利,对教材的内容可根据实际进行改换、增删,使学生从丰富的教学资源中获取语文知识。语文教学应注重课程的整合,有机渗透数学、音乐、美术、自然等方面的知识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三是学习方式的开放。

  要改变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接受式学习方式,要指导学生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如观察、实践、调查、实验、模仿、体验等,让学生自主探索,从而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获得语文素养。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开放性教学,是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的关键。

  《语文课程标准》带给我们的仅仅是理念上的认识,理论上的指导,要真正的落实到实践中还需要我们每位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去认真领悟,不断反思摸索。用爱心开启学生心灵的大门,用汗水耕耘教育这方圣土。

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5

  8月24日上午,我在县教研室参加了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的培训学习,此次的培训精神是“学好新课标,用好新教材”落实到教学实践中,经过这次培训我得到了许多启发。下面谈谈我在这次培训过程中的一些体会:

  一、对于课程标准的理解

  新的课程标准共分为五部分,前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建议和附录,这次培训主要是对课程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1、整体目标,强调了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并且强调要注重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探究能力、创新意识、科学态度等方面的培养。

  2、强调了物理学习与生产、生活及时代发展的联系。如:在内容标准中“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等大量的课程内容目标体现了这一点。

  3、进一步强调了“科学探究”的重要性

  在20xx年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已将“科学探究”写入了内容标准。这一次,同样将“科学探究”写入了课程内容中,强调了“科学探究”不仅是物理的教学方式,也是学生的学习目标。

  4、内容目标中的行为动词更明确。

  课程标准在认识领域中只设立了了解、认识和理解三个层次,没有了初步了解、大致了解等较含糊的动词,并对用到的行为动词都划分到了对应的三个层次,教学要求更为明确,使老师们教学心中有底。

  5、对物理实验的要求更为明确相比实验稿中的要求,在内容标准的三级主题中明确了实验条目(如:通过实验,理解密度;通过实验,认识浮力等),并且在附录中补充了20个学生必做的分组实验,消除了教师们对实验要求的疑虑(哪些实验需要分组,哪些演示),也明确了实验要求。

  6、删去了部分内容,降低了部分要求,切实地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比如:删去了“颜料的混合”、“波长、频率和波速关系公式”;对“机械效率”、“我们是怎么听到声音的”等降低了要求。

  7、修改了实施建议

  教学建议更切合了教学实践、注重了多维课程目标的落实,不仅强调了知识,更强调了“过程”和“情感”两个维度的目标。

  教学评价体现了评价主体的多样化,让学生参与评价,家长、教师、学校共同评价学生,改变评价方式,用学习档案等手段变单一的终结性评价为终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诊断性评价相结合,强调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而不只是为了选拔。

  二、对于新人教版教材的理解

  新教材在内容的选择上更有利于探究活动的开展,符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反映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需要,具有时代性,有一定的弹性,为不同的学生发展提供空间。

  1、内容次序进行了重大调整

  将原来八年级下学期的电学内容放到了九年级进行了,将原来九年级的“机械运动”调整到了第一章,先学习测量知识和速度。相当于将力放到了八年级,九年级重点是电学的相关知识。这样的调整降低了八年级下学期学习电学的难度,待学生能力有所发展再在九年级突破电学的难点。

  2、删去了部分内容从第一册看,将“我们怎样听到声音”整合到了“科学世界”、删去了“颜料的混合”,将“看不见的光”放到了“光的色散”一节中等,这是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

  3、修改了部分习题

  比如:第一章中的“列车时刻表”相比老教材,学生更容易看懂。

  4、增加了部分内容

  比如: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增加了“测*均速度”的实验。三、在课堂教学中落实课标理念的一些想法

  1、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物理课程过分重视知识结果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操作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新课程改革的重点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以及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必须明确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发展的主体。课堂教学的着力点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3、新课程改革中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上的变化很大。由于教学理念的变化导致教师教学方式发生了变化,教师们重视探究式教学,同时教学方式又是多样化的。物理教学要教什么?物理学不仅仅是指知识、概念和规律,是一个更宽泛的范围。教师教学方式的变化导致学生的变化。使学生物理学习兴趣和综合能力都有提高,学生视野得到拓展。教学方式的变化以教学理念上的变化为基础。现在我们关注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此,在教学过程当中,老师们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再就是,我们提倡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因此,老师们在教学当中,积极创设教学情景,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生活阅历,精心设计教学的引入,使学生意识到,物理知识是与生活有密切联系的,是来源于生活的。课堂引入,这是决定学生是否用心听你一堂课的一个非常关键的步骤,所以尽可能要出奇制胜,可以采用各种有趣的实验,有趣的故事,有趣的谜语或者是生活中很鲜活的例子。

  4、倡导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注重科学探究。这是在初中物理教学实施当中,最引起老师们重视和关注的一个环节。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事实上主要体现在科学探究过程当中。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探究,在探究过程当中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得出自己的结论。尽管有的结论还是比较稚嫩的,不太成熟的。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体验到了物理学习的快乐,能够在动手、动脑以及和同学们的交流、分析过程当中,享受到学习的快乐。其意义并不在于他们探究的内容,探究的方式有多复杂、多深奥,而是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动手、动脑的习惯,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精神。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物理课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要发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需要正确认识物理实验的教学目标,注意把握实验教学的特点,合理开发实验教学的课程资源。除了正规的教具外,我们还要利用身边的物品做了很多自制教具,这也是新课标大力提倡的。

  经过这次培训,我认识到了新课程标准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也认识到继续教育的重要性。我一定在以后的教学中找准自己的`出发点和位置,并在不断学习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

  教师如何实施初中物理课堂教学。

  (一)课程的实施者之一教师,要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把握每堂课的发展方和目标,要设计好引导学生学习的若干问题,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合理要求学生,规范学生的行为及语言表述。教师的灵活度可以更大,教学的形式可以更多。

  (二)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学习的心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精力集中的时间是有限的,尤其是初中生,比较容易片面地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来选择“听与不听”,也很容易根据教师讲课的“有趣或无趣”来选择自己“听与不听”。如果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中能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努力让学生直接接受认识或意志支配的“有意注意”起到主要作用,这样就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这也是很多老师在课堂引入中很注重有趣实验的原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放下教师的架子,参与到学生实验中,在实验活动中启发、引导学生,让学生自己从实验现象归纳出物理结论或规律。这样才能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理解透,记得牢。

  (三)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有利于课堂内容的实施。新课程理念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这就集中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中“活动、民主、自由”的主题。那么如何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在其过程中又应注意什么?作为课堂教学的对象双方,众多的新课程研究者告诉我们,要注重“双边活动”、“双向交流”等。为了营造良好的物理课堂教学氛围,教师应该在这几方面多做努力

  1.课堂演示实验,这是让学生加深一些自己从书本上无法直接获取的知识,也是学生学习教师实验规范的一个窗口,所以务必在这一环节中,力求可见性高,科学性强,规范性到位;

  2.问题讨论,这个步骤是消化课本知识的重要过程,教师要善于从与学生的讨论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并且在此过程中增进与学生的感情,培养学生科学讨论的价值观,认识“讨论”在学习课程环节中的重要性,不要让课堂讨论流于形式;

  3.收尾总结,很多老师忽略这一环节,容易造成“虎头蛇尾”,对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网络有阻碍。以上三点实施得好了,一堂课的条理性,规范性就可得到充分体现,课堂的氛围就会较好,学习的成效也会较高。

  (四)教师要努力汲取知识,不断吸收“百家之长”。由于学生现在了解认知世界的途径宽了,只要他们可能涉及到的知识都有可能被他们识记下来,教师要不落伍,要走在学生前面,只能不断的用知识武装自己,让自己的知识更加的渊博,唯有如此

  才能成为学生的良师。教师有了渊博的知识,在课堂教学中就显得得心应手,学生也会因为教师“渊博的学识”,而更乐于与教师接触,这样反过来也会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 (菁选5篇)(扩展3)

——语文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5篇

语文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1

  经过两天的初中语文新课程培训,使我受益匪浅,感受很多。总的说来通过紧张而又认真的学习所获得的感想与心得体会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经过专家的讲解,使我清晰地认识到初中语文新课程的大致内容。通过培训学习,使我清楚地认识到初中语文新课程内容的增减与知识的分布;怎样把握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即专家们所提醒的在对学生讲解时应该把握的尺度;新的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要求。使我不仅要从思想上认识到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且也要从自身的知识储备上为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作好充分的准备。对于新增部分大学内容应在最短的时间里把它们拾起来,不仅要弄清,更要弄透。

  对于一个初中教师,要想教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成为源源不断的自来水。知识的更新与深化也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一成不变的教材与教法是不能适应于社会的发展与需求的。对于未曾变动的旧的知识点,考纲上有所变化的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对于新增内容,哪些是高考必考内容,哪些是选讲内容,对于不同的内容应该分别讲解到什么程度,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做到面对新教材中的新内容不急不躁、从容不迫,不至于面对新问题产生陌生感和紧张感。

  通过学习,使我清楚地认识到初中语文新课程的内容是由哪些模块组成的,各模块又是由哪些知识点组成的,以及各知识点之间又有怎样的联系与区别。专家们所提供的知识框图分析对我们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有着非常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对于必修课程必须讲深讲透,对于部分选学内容,应视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初中语文新课程的改革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与人才需求而制定的。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与需求,作为教师理应先行一步,为社会的发展与变革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2、通过培训学习,使我清楚地认识到整体把握初中语文新课程的重要性及其常用方法。整体把握初中语文新课程不仅可以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初中语文的主要脉络,而且可以使我们站在更高层次上以一览众山小的姿态来面对初中语文新课程。

  整体把握初中语文新课程不仅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只有让学生具备良好的语文素养才能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只有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语文的主线,才能更好地将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所谓的主线即贯穿于某一阶段的某个知识点,或者是某种运算,或者是某种思想方法等等。这条主线也许只贯穿于我们的初初中阶段,也许会贯穿于我们的小学、初中、高中甚至大学阶段。因此较好的整体把握初中语文新课程、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语文的主线,对于一个初中语文教师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义的。将个人的智慧与集体的智慧融于一体是把握语文中的主要脉络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不同的人对待同一个问题的看法与理解角度和理解程度是不完全相同的。不同的思维模式会产生不同的讲课方式,不同的授课方式就会收到不同的效果。好的授课方式与方法能使学生轻松乐学,如沐春风;科学的思维模式,能使学生左右逢源,事倍功半;恰当的情景导学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因此将个人的智慧与集体的智慧融于一体进行归纳、总结、交流能促进我们产生更多更好的授课方式、方法,产生更多更新的科学思维模式。这对于我们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非常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3、通过网络上一些老师具体的课堂案例学习、专家的经典点评,使我认识到应该如何把握初中语文课堂教学。通过网络上一些老师具体的课堂案例学习、专家的经典剖析,使我们认识到应该怎样突破教材的重点难点;怎样才能深入浅出;怎样才能顺利打通学生的思维通道、掌握一定的学习要领,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怎样才能将一根根主线贯穿于我们的日常教学过程之中。我们已经认识到新的高考越来越倾向于“重视基础,能力立意”。

  “重视基础”,意思就是从最基本的知识出发。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不难发现,几乎所有的试题,追根求源,都能在课本中找到它的“根”;所谓“能力立意”,意思是说试题不是基础知识的简单堆砌,而是精心巧妙的组装,通过这种组装,题目就给人一种新颖、陌生感。“重视基础,能力立意”不但是高等学府选拔人才的需要,也是莘莘学子将来从事各种工作,研究和解决生活、社会问题的需要。因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通过把握课堂教学来达到以下两个目标:一方面,通过我们的日常教学,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以便升入理想的大学继续深造;另一方面,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将来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新教材的安排与设计充分体现了编者的良苦用心。作为教师,应该通过自己与集体的创造,更好地为我们的学生和社会服务。

  通过此次学习,不仅使自己的眼界得以开阔,而且使自己对初中语文新课程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这无疑将对我们今后的教学工作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语文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2

  新课标更多的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根据学生自身发展对年段要求进行一些微调。虽然是微微的小调整,但是作为一线语文教师的我来说,感觉新课标真的是替学生着想的。比如:新课标对中段学生的要求,在阅读方面为“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关于让学生学会默读,不出声,不指读。这原来属于第一学段的要求,而这样的要求,说实话对于低段学生来讲,确实比较困难,过早让学生学习默读,只会让学生养成走马观花的阅读习惯,文章中的一些重点词语,他们只能知道得事实而非,甚至还会挫败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而现在的新课标将此要求下放到中段,这样孩子能有更长的时间来学习、练习默读,新课标把难度适当降低,有利于保护学生阅读积极性和阅读兴趣,在循序渐进中,自然而然地学会默读这样一种阅读方式。

  在低段口语交际中,增加了一点“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的要求,老课标中为“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老课标重在学生发表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学生非常有想法,但是一当需要讨论交流时,就沉默了,不愿意在众人面前展露自己的口才,或者是别人讨论的题他都没有兴趣。而新课标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胆量,只要敢于站起来发言,就给予肯定,至于发言内容是否精彩我们暂且不要求,把学生的胆量锻炼出来了,发言内容是可以在不断训练中越来越切中要害的,说白了,有胆量的孩子,以后成功的概率都大许多。

  通过本次的学习,我知道了如何利用学的知识适用于教育教学工作当中,进行实践,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工作经验,虽然学习很繁忙,但是能在这样充实的时间里学习也是一种享受,希望每一位同仁都有这样的同感。希望经过这次的培训学习,我的教育教学能力能得到领导、家长、学生的认可。通过学习和反思,我认识到未来教育需要科研型的教师,而不再是“教书匠”。教师要想从“教书匠”转为科研型教师,首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给自己不断充电,消除职业倦怠。由于我们从事的教育事业,面对的是一群对知识充满渴求的孩子,将他们教育好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语文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3

  八月x日我参加了小学语文新课培训。程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语文教学方法上要求坚持读写听说的综合训练,处理好教与学、讲与练、学与用。新课程标准仍然非常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新课程标准对语文基础知识不但有具体的要求,还有量化标准。

  新课标更重视语文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强化语言实践便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的能力,其主要途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一个成功的教育工作者,他能够和谐地把读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既能让学生充分阅读,又能有效发挥教师的指导阅读的作用。教师应充分了解“学情”,营造使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情境,有针对性地进行学法训练,提高学法指导的自觉性;适时引导学生自悟学法,有意识地强化活用,加强能力迁移。

  我会努力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我们应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并将自己的这些认识通过教研活动传递给全镇的语文教师,提升全体语文教师的业务修养。

  教学中,我们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教师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行为方式主要是:观察、倾听、交流。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调控教学,照顾差异,发现“火花”。教师倾听学生的心声,是尊重学生的表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既有认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过语言进行交流,也可以通过表情、动作来实现交流。

  新理念的确立,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更新课程观、学生观、质量观,要求教师提高自身素质,掌握新理念指导下的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教学如同做人,都是一门艺术,要想做得更好,就要不断学习、反思和总结。理论指导实践,所以要想自己在教学上能不断进步和提高,就要不停学习本专业的理论知识,用专业理论知识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

语文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4

  开学初,我反复研读了《语文新课程标准》,颇有感想,收获颇多。语文课程标准是我们每位语文老师教学的标杆。以下我就谈谈自己学习《新课程标准》的体会和感受:

  一、注重识字与写字教学

  课标除了在四个学段都对“写字姿势”和“书写习惯”提出要求外,课标21页还明确指出:“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练字的过程是学生性情、态度、审美趣味养成的过程,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此外,还在习作教学中对写字也提出要求:“要关注作文的书写质量,要使学生把作文的书写也当做练字的过程。”其实,新课标明确提出要求,“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我觉得在今后的教学中首先要保证自己能写一手漂亮、规范的汉字,在板书给学生时,做到一笔一画,特别是低年级写字时,每一个字要分析字形、结构、占格,在每次教学时,要尽量留15分钟进行识字写字,只有保证充足的识字写字时间,抓好课上有效的时间,认好字、练好字、学好字。

  二、阅读教学重在*时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各个学段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侨情做作的腔调。

  在教学一二年级,学生们爱唱读,把音拖得长长的。我想,根据课标的教学目标,今后在教学过程中,课堂上多的是学生琅琅的读书声而不是学生拖腔怪调的吼声。

  课标23页还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

  语文教学并不是只把课本的课文会读会背,还要培养学生爱读课外书的好习惯。所以,在低年级,语文老师就该与家长相互配合,在校内、家中培养学生爱读书的好习惯。

  三、习作教学强调儿童生活实际的连接。

  《语文课程标准》注重乐于写作和自信,注重发展个性,注重打好基础,从而降低了写作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会“写话”,中年级只要求“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高年级仅仅是“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只要求“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和“能根据习作内容的需要,分段表述”。这些都比过去低得多了。作文的本质在于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有话则长、无话则短。

  总之,《语文课程标准》进一步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在新的课程、新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氛围下,需要老师引领学生开辟出一片语文学习生活的新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教师和学生将共同成长,不断进步!

语文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5

  正如旭日东升,阳光下一片蓬勃之景,新成果、新经验、新思路、新方法那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新课标”的实施确实给当今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在一次次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在一次次的合作探究交流中,我们的学生学习兴趣越来越浓,越发变的活泼、可爱了,更多表现在对生活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同时也感受着知识的滋养。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树立。课改实践告诉我们,没有坚定的新课程理念,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不可能的。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个案研究和收集;要牢记验证课标和检验教材的实验任务.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第一、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第二、讲授新课程时应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比较新课程与旧教材的区别和联系,有哪些改进,教法上有那些变化,有那些独到的进步和收获,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第三、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的基础上,从本班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师生互动等新的教学模式;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新语文课程标准》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当然也带来了挑战。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空间。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 (菁选5篇)(扩展4)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10篇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1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和大调整的变革时期,呈现出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态势。作为一个和*发展的大国,*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和国际责任。英语作为全球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已经成为国际交往和文化科技交流的重要工具,也是使*更好地了解世界、使世界更好地了解*的主要桥梁。因此,我国在义务教育阶段开设英语课程有利于提高整体国民素养,促进科技创新和跨文化人才的培养,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和国际交流能力。

  我县教育系统紧追世界潮流,锐意进取,组织了新课标的培训活动。20xx年9月17日我校英语教师在xx小学参加了英语新课标学习的培训,使我受益匪浅!在此期间我积极参与,认真聆听,从同行那里学到很多,同时体会到自己在学科专业方面的不足,我要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教法和学科知识的学习,这样才能更好的承担起本职工作。

  通过这次学习我获得小学英语课标方面很多理论:新课程改革倡导全人教育,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的终身学习的能力,新课改倡导建设性学习,注重科学探究的学习,关注体验性学习,提倡交流与合作、自主创新学习。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所有这些理论和要求,都需要我们在日常的工作中结合实际课堂教学进行自主分析和灵活应用。

  通过学习我体会到以下几点:

  一、英语教学要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基本出发点,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目标上不仅仅是关注小学生知识有所得,能力有所提高,更重要的是要使小学生能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拥有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时要让小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自信。

  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发展有效的学习策略,强化祖国意识,开拓国际视野,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课标具有强烈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就这一特点,我们作为教师要树立为学生终身发展的思想,坚持人本位,以生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就是要把学生看成有思想、有情感的人,而不要把他们看成学习的容器,因为他们也有喜怒哀乐,有个人的追求,有对事物的看法,有自己的情感经历,这些正是搞好教学的基础。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在备课时不仅备课本还要去备学生,去考虑学生的这些经历、情感、思想和认识,从而激活他们的这些实践经验,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把旧课堂的“要我学”变为新课堂的“我要学”,适时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让课堂真正成为有趣、有序、高效的课堂。

  二、整体设计目标,倡导体验、实践、参与、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创建以活动课为主的教学模式!

  英语课程标准是采用通用的分级方式,同时,英语课程标准又将课程目标从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进行了描述。所以要根据课标所描述的“能做某事”为主线,实现学生能用所学语言做事情,在做事的过程中发展语言、思维、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教学设计中要贯彻一种重要的教学观:整体观念、主体思想、个性发展、和谐关系。突出主体,尊重个体个体差异。同时坚持“发展为本”的原则,在时间、空间上为学生提供充分条件,引导学生多思、多说、多练,使学生在更轻松更愉快的环境下实现更多的信息交流,真正做到快快乐乐学英语,扎扎实实打基础。

  改版后的《英语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学生要能用所学的英语做事情,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语言学习要从语法讲解中和单词的死记硬背中解脱出来,要通过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和提供大量的语言实践的机会,使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感知、实践、参与和交流,形成语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观察、发现和归纳等方式,掌握语言的规律,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通过交流与合作发展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我想这一点也充分体现了课标的工具性。

  三、注重评价对学生的激励作用,优化评价方式,着重评价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英语课程标准》强调评价应有益于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有利于学生发展有效的学习策略,促进每个学生在已有水*上的发展。《英语课程标准》提出英语课程的评价体系要注重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力求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我个人认为应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关注学习过程,又关注学习结果。在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上,我们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的评价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终结性评价应着重检测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包括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方面。

  新课标对课程评价进行了较为详尽的阐述,最核心的理念是改变传统课程中以考试定终生的终结性评价体系。新的评价体系体现了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形式多样化以及评价目标多层次的特点。新课标特别强调评价应有利于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促进每个学生在已有水*上的发展。新课标提出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他评与自评相结合、综合评价与单项评价相结合等多种评价方式,既关注学习结果,又关注学习过程。

  形成性评价的提出有助于改变传统教学中只以考试分数来评价学生的做法,使评价体系除了具有基本的检查和选拔、筛选功能外,更重要的是使评价具有了反馈调节、展示激励、反思总结、记录成长、积极导向的功能。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取得的进步,要尊重个性差异,除强调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外,还倡导学生本人、教师、同学、学校以及家长等多方人员共同参与评价。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以上是我本次学习的粗浅体会,我想更多的还需要我在实际工作中深入课堂,深入学生,认真踏实的学习和实践,一点一滴地积累本地经验,更好的提升自身素养,更好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更好地提高学生语言学习的交际能力。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2

  小学英语教师必须学习"英语课标"才能适应教材改革的需要,才能适应新教材新教法的需要,才能适应当今素质教育的需要,才能把握新知识体系和学生实际,提高课堂效益,达到"英语新课标"设计理念的基本要求一句话,才能顺应教育改革发展潮流,当一名合格的或优秀的小学英语教师,达到教书育人,不误人子弟的目的。

  我对新课标的最大的体会是:新课标体现了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发展的新理念摒弃了过去的教学大纲只重视知识技能的传授的落后观念。

  一、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英语有浓厚的兴趣才会愿意学,要让学生有兴趣,我们首先得让学生感到英语易学,其次让学生乐学,最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他们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建立初步的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二、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

  现代课程价值的取向就是要使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正确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在小学英语教学的整体目标上不仅仅是关注小学生知识有所得,能力有所提高,更重要的是要使小学生能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拥有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时要让小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换句话说小学英语教师一定要关注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既要从事教学活动,又要从事教育活动。

  2、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要确立以学生为中心和以学习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以学生为中心就是要求小学英语教师在教材选用和教法设计时,密切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考虑小学生的认知水*和心理发展水*,考虑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学习要求与个体差异。以学习为中心,就是要求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把英语课上成知识传授课,不要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学。小学英语课一定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去学习英语,通过说说、听听、唱唱、玩玩等形式,让小学生感受到学习英语的快乐,从而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

  3、要真正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氛围是十分重要的,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和谐的师生关系有时教法更重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小学生的朋友、帮助者的身份出现。尊重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关爱那些在英语学习方面有困难的学生,要尽可能多地为小学生提供实践英语的机会,鼓励他们所做的尝试,保护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学习英语的活动中,增强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参与性,培养合作意识。

  三、创设情景

  用自己充满激情的表情和动作去感染学生,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创设情景,相互交流,启发学习动机,树立学习信心。直观情景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之中一种很重要的教学技巧。教师要充分利用教科书中的课文来创设情景,如打电话、购物、生日聚会、旅游、问路等。为学生提供使用英语进行交流的机会。

  四、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

  小学英语教学在教学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评价的实施和课程资源的开发上都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就目前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来看,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主要应该都考虑以下几点:一是把课堂还给学生。小学英语教学一定不要变成教师满堂灌的知识课,不要让小学生在课堂上被动地学习。“玩”是儿童的天性,“游戏”是儿童的重要的学习方式,从这种认识出发,“活动”就应该是小学英语教学的主要形式。只有在活动中儿童的天性才能得到最大限度地释放,只有在活动中儿童才会获得学习的成就感,才会巩固学习兴趣。二重新定位师生关系。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主要的作用是指导小学生在活动中构建知识,提高技能,磨练意志,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发展心智和拓展视野。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强调师生互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小学生的学习会更加主动,学习效果会更加明显。三是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的过程中,一定要满足小学生英语学习的需要。

  尊重个体差异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十分重要。尊重个体差异有两层含义,一层含义是要认识到我们的学生是有差异的,另一层含义是我们应该做到针对不同差异的孩子进行教学,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所获

  五、应及时进行有效评价。

  评价是一种教学方法,一种教学手段,一种学生成长的记录。首先,教师可以用语言对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如恰当地运用好:Good!Goodjob!Youdidwell.Great!Welldone!You’reagoodboy.You’reagoodgirl.其实,教师只要真心真意地尊重学生,就会想出各种各样生动的、表扬式的、激励性的"语言来鼓励学生。这些赞扬的话使小学生精神振奋,信心倍增;其次,教师还可以用体态语言对小学生进行表扬和评价。如小学生英语说得好,教师就鼓掌祝贺;小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回答正确时,教师就竖起大拇指赞赏;对认真听课的学生,教师微笑赞许。对表现好的小组,教师进行加星等,更好地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学生的知识结构在不断更新,驾驭英语的能力在不断提高,掌握的词汇在不断扩充,社会对英语水*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教师只有通过对新教材的学习,迎接新理念新考验新挑战,大胆运用新理念、新方法到课堂实践中,努力落实新课标,善于钻研,才能驾驭教材,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3

  读了新课程标准,让我深切感悟到:只有学习新课标,才能把握新知识体系和学生实际,提高课堂效益,达到新课标设计理念的基本要求;只有大胆运用新理念、新方法到课堂实践中,努力落实新课标,才能让学生接受英语知识的同时,感受到学习英语带来的快乐。《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

  细读《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让我知道了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及目标,同时还明白新课程标准在教学观念、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策略与评价等方面有了新的改革与创新,体现了当前教育教学与时代的发展的新趋势。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是:

  (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二)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标是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保证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的整体性、灵活性和开放性。

  (三)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英语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课程实施应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构建知识、提高技能、磨砺意志、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发展心智和拓展视野的过程。

  (四)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本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

  (五)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建立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构成。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终结性评价应着重检测学生综合语言技能和语言应用能力。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健康人格的发展;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促进英语课程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标准》中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4

  小学英语教师必须学习"英语课标"才能适应教材改革的需要,才能适应新教材新教法的需要,才能适应当今素质教育的需要,才能把握新知识体系和学生实际,提高课堂效益,达到"英语新课标"设计理念的基本要求一句话,才能顺应教育改革发展潮流,当一名合格的或优秀的小学英语教师,达到教书育人,不误人子弟的目的。

  我对新课标的最大的体会是:新课标体现了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发展的新理念摒弃了过去的教学大纲只重视知识技能的传授的落后观念。

  一、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英语有浓厚的兴趣才会愿意学,要让学生有兴趣,我们首先得让学生感到英语易学,其次让学生乐学,最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他们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建立初步的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二、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

  现代课程价值的取向就是要使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正确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在小学英语教学的整体目标上不仅仅是关注小学生知识有所得,能力有所提高,更重要的是要使小学生能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拥有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时要让小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换句话说小学英语教师一定要关注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既要从事教学活动,又要从事教育活动。

  2、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要确立以学生为中心和以学习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以学生为中心就是要求小学英语教师在教材选用和教法设计时,密切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考虑小学生的认知水*和心理发展水*,考虑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学习要求与个体差异。以学习为中心,就是要求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把英语课上成知识传授课,不要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学。小学英语课一定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去学习英语,通过说说、听听、唱唱、玩玩等形式,让小学生感受到学习英语的快乐,从而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

  3、要真正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氛围是十分重要的,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和谐的师生关系有时教法更重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小学生的朋友、帮助者的身份出现。尊重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关爱那些在英语学习方面有困难的学生,要尽可能多地为小学生提供实践英语的机会,鼓励他们所做的尝试,保护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学习英语的活动中,增强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参与性,培养合作意识。

  三、创设情景

  用自己充满激情的表情和动作去感染学生,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创设情景,相互交流,启发学习动机,树立学习信心。直观情景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之中一种很重要的教学技巧。教师要充分利用教科书中的课文来创设情景,如打电话、购物、生日聚会、旅游、问路等。为学生提供使用英语进行交流的机会。

  四、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

  小学英语教学在教学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评价的实施和课程资源的开发上都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就目前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来看,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主要应该都考虑以下几点:一是把课堂还给学生。小学英语教学一定不要变成教师满堂灌的知识课,不要让小学生在课堂上被动地学习。“玩”是儿童的天性,“游戏”是儿童的重要的学习方式,从这种认识出发,“活动”就应该是小学英语教学的主要形式。

  只有在活动中儿童的天性才能得到最大限度地释放,只有在活动中儿童才会获得学习的成就感,才会巩固学习兴趣。二重新定位师生关系。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主要的作用是指导小学生在活动中构建知识,提高技能,磨练意志,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发展心智和拓展视野。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强调师生互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小学生的学习会更加主动,学习效果会更加明显。三是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的过程中,一定要满足小学生英语学习的需要。

  尊重个体差异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十分重要。尊重个体差异有两层含义,一层含义是要认识到我们的学生是有差异的,另一层含义是我们应该做到针对不同差异的孩子进行教学,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所获。

  五、应及时进行有效评价。

  评价是一种教学方法,一种教学手段,一种学生成长的记录。首先,教师可以用语言对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如恰当地运用好。其实,教师只要真心真意地尊重学生,就会想出各种各样生动的、表扬式的、激励性的语言来鼓励学生。这些赞扬的话使小学生精神振奋,信心倍增;其次,教师还可以用体态语言对小学生进行表扬和评价。如小学生英语说得好,教师就鼓掌祝贺;小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回答正确时,教师就竖起大拇指赞赏;对认真听课的学生,教师微笑赞许。对表现好的小组,教师进行加星等,更好地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学生的知识结构在不断更新,驾驭英语的能力在不断提高,掌握的词汇在不断扩充,社会对英语水*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教师只有通过对新教材的学习,迎接新理念新考验新挑战,大胆运用新理念、新方法到课堂实践中,努力落实新课标,善于钻研,才能驾驭教材,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5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和大调整的变革时期,呈现出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态势。作为一个和*发展的大国,*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和国际责任。英语作为全球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已经成为国际交往和文化科技交流的重要工具,也是使*更好地了解世界、使世界更好地了解*的主要桥梁。因此,我国在义务教育阶段开设英语课程有利于提高整体国民素养,促进科技创新和跨文化人才的培养,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和国际交流能力。

  我县教育系统紧追世界潮流,锐意进取,组织了新课标的培训活动。20xx年9月17日我校英语教师在xx小学参加了英语新课标学习的培训,使我受益匪浅!在此期间我积极参与,认真聆听,从同行那里学到很多,同时体会到自己在学科专业方面的不足,我要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教法和学科知识的学习,这样才能更好的承担起本职工作。

  通过这次学习我获得小学英语课标方面很多理论:新课程改革倡导全人教育,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的终身学习的能力,新课改倡导建设性学习,注重科学探究的学习,关注体验性学习,提倡交流与合作、自主创新学习。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所有这些理论和要求,都需要我们在日常的工作中结合实际课堂教学进行自主分析和灵活应用。

  通过学习我体会到以下几点:

  一、英语教学要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基本出发点,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目标上不仅仅是关注小学生知识有所得,能力有所提高,更重要的是要使小学生能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拥有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时要让小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自信。

  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发展有效的学习策略,强化祖国意识,开拓国际视野,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课标具有强烈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就这一特点,我们作为教师要树立为学生终身发展的思想,坚持人本位,以生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就是要把学生看成有思想、有情感的人,而不要把他们看成学习的容器,因为他们也有喜怒哀乐,有个人的追求,有对事物的看法,有自己的情感经历,这些正是搞好教学的基础。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在备课时不仅备课本还要去备学生,去考虑学生的这些经历、情感、思想和认识,从而激活他们的这些实践经验,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把旧课堂的“要我学”变为新课堂的“我要学”,适时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让课堂真正成为有趣、有序、高效的课堂。

  二、整体设计目标,倡导体验、实践、参与、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创建以活动课为主的教学模式!

  英语课程标准是采用通用的分级方式,同时,英语课程标准又将课程目标从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进行了描述。所以要根据课标所描述的“能做某事”为主线,实现学生能用所学语言做事情,在做事的过程中发展语言、思维、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教学设计中要贯彻一种重要的教学观:整体观念、主体思想、个性发展、和谐关系。突出主体,尊重个体个体差异。同时坚持“发展为本”的原则,在时间、空间上为学生提供充分条件,引导学生多思、多说、多练,使学生在更轻松更愉快的环境下实现更多的信息交流,真正做到快快乐乐学英语,扎扎实实打基础。

  改版后的《英语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学生要能用所学的英语做事情,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语言学习要从语法讲解中和单词的死记硬背中解脱出来,要通过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和提供大量的语言实践的机会,使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感知、实践、参与和交流,形成语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观察、发现和归纳等方式,掌握语言的规律,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通过交流与合作发展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我想这一点也充分体现了课标的工具性。

  三、注重评价对学生的激励作用,优化评价方式,着重评价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英语课程标准》强调评价应有益于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有利于学生发展有效的学习策略,促进每个学生在已有水*上的发展。《英语课程标准》提出英语课程的评价体系要注重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力求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我个人认为应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关注学习过程,又关注学习结果。在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上,我们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的评价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终结性评价应着重检测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包括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方面。

  新课标对课程评价进行了较为详尽的阐述,最核心的理念是改变传统课程中以考试定终生的终结性评价体系。新的评价体系体现了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形式多样化以及评价目标多层次的特点。新课标特别强调评价应有利于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促进每个学生在已有水*上的发展。新课标提出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他评与自评相结合、综合评价与单项评价相结合等多种评价方式,既关注学习结果,又关注学习过程。

  形成性评价的提出有助于改变传统教学中只以考试分数来评价学生的做法,使评价体系除了具有基本的检查和选拔、筛选功能外,更重要的是使评价具有了反馈调节、展示激励、反思总结、记录成长、积极导向的功能。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取得的进步,要尊重个性差异,除强调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外,还倡导学生本人、教师、同学、学校以及家长等多方人员共同参与评价。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以上是我本次学习的粗浅体会,我想更多的还需要我在实际工作中深入课堂,深入学生,认真踏实的学习和实践,一点一滴地积累本地经验,更好的提升自身素养,更好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更好地提高学生语言学习的交际能力。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6

  新课程改革对于我们每一个无论是年轻教师还是老教师来说,都是一种挑战,也是一次难以忘怀的机会。通过这次学习《英语新课程标准》,我有以下几点深刻的认识。

  一、新课程理念标准认为,课程不是教材,教学也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或是“知识移植”的过程。真正的教学过程,应当是学习主体(学生)和教育主体(教师),也包括在良好地学习环境中相互作用的过程,这种教学才是一种学生主动参与的、尊重学生个性的、参与教学环境中的教学。

  二、课标中提出基础教育英语课程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让学生有自主学习能力。新课程改革是一次深刻的改革。教学目标由原来注重知识的传授即教学的重点是教师的“传教”,变为学生的“学”即是学生形成积极主动、活跃思维的学习,学生学习英语的最佳方式和英语教学最佳方式也要随之而改变。

  三、同时课程标准还指出,在英语教学中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英语教师,一旦学生有了浓厚的英语学习兴趣,那么学生的英语学习就会更加积极主动,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在此种状况下,教师就会教得更轻松愉快,学生自然学得更有效果,更有成就感,这样,师生就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和学习效果。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精心钻研教材和教学大纲,认真备课,备教学内容,备教学方法,备学生,备各个教学环节中有没有趣味性。

  英语教师对学习材料和教学内容的处理,一般情况下,应该由易到难,逐步深入,同时还要考虑到学生学习兴趣能否达到此程度,教师还要想尽办法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学习英语兴趣逐步提高。然后再增加英语教学环节中的有效趣味性。

  四、当然,英语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也有助于帮助学生的学习英语的兴趣得以保持长久。在RandomWord教学每课时的主要内容之前,我们英语教师要想方设法去给学生创设新颖可信的英语教学情景,并充分地、合理地运用图片、实物、多媒体课件、简笔画等教学辅助工具,让教学内容更加直观、更富有情趣。这样才尽可能地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让学生全身心投入英语学习中,因此,学生就能积极地、轻松地、顺利地参加课堂活动以及完成课堂任和练习,并且他们对课外英语阅读和练习也迎刃而解。

  五、英语教师还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探究他们自己的一些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检查,体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通过体验、实践、合作、探索等方式,发展他们的听、说、读、写、实践的综合英语能力。这样,师生就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

  六、作为英语教师,我们要时时对自己的教与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反思。通过对师生教与学的反思,提高自我教与学的反思意识,并综合每一节英语课的心得体会,写出教学日记,记录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中的成功与不足,是进行教学反思的一种良好的方法。教师通过教学日记可以记录自己的教学失误、教学困惑和成功的教学经验以及学生的学习困惑和学生的学习收获等。

  《英语新课程标准》为我们以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更让自己在今后的英语教学中做得更好、更出色,更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英语,在快乐中健康成长。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7

  在已久的期盼中与我们见面了。我对新课标进行了仔细的阅读,对照新旧课标进行了比较和思考。发现新课标在以下方面有所突显:

  一、在注重英语课程工具性的同时,强调了人文性。

  1、20xx年之前的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2、20xx年的课标(旧课标)提出英语课程强调从学生的兴趣出、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3、20xx年的新课标(新课标)在旧课标的基础上强调英语课程对青少年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学习英语能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接受教育和职业发展的机会。学习英语能帮助他们形成开放、包容的性格,发展跨文化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促进思维发展,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人文素养。

  二、在注重英语学习过程的同时,强调了学习效果

  旧课标基本理念之一为“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课标倡导“任务型”教学模式。

  而新课标提倡采用既强调语言学习过程又有利于提高学习成效的语言教学途径和方法,如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等。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多年的实践中,英语教学方法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英语老师们在课堂教学中更趋理性,课标只要给出统一的目标即可,这样既保证了教学效果,又给老师们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去展示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在保持原有教学方法的同时,强调了新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创造性。

  三、新课标在教学实施建议方面提出了更加具体的建议

  新课标在教学实施建议方面进行了完善,建议都十分具有针对性。

  例一:对于如何纠错提出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语言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并选择合适的时机和恰当的方法妥善处理。鼓励学生大胆的使用英语,对他们学习过程中的失误和错误采取宽容态度。这个词的发音或者是要注意你的语调。在书面作业上也是,我尽量猜测他们要表达的意思,从而根据他们自己的意思来修正他们的语句,然后鼓励他们,想法很好!想法很对!但是应该这么写。

  例二: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方面教师可以根据需要添加活动步骤,比如增加准备或提示性的步骤,从而降低学习难度。要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空间。在各个年级我都设立了“好帮差”的互助小组,创造条件让学生能探究他们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我先反问学生,听听他们的答案,然后从中发现正确的线索,再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结论。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8

  课标在基本理念和教学建议中,就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老师的教学行为有很多新的具体要求。

  师生关系上,要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要保护学生自尊心和积极性,建立融洽的师生交流渠道。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就要求教师要满足每一个学生和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 (建议第二条),要求不能写错必纠,损害学生积极性;不能冷言冷语,打击学生自尊心;不能一脸严肃,学生近而远之,影响师生交流。(建议第四条)要求教师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在英语课程中,应努力倡导学生的积极参与,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探究等活动方式,完成任务和实现目标,让学生在语言实际运用中感受成功的喜悦。帮助他们获得学习上的成功感,引导他们树立一种健康而稳定的精神追求。只要我们的教师真正面对每一个学生“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感到求知的快乐、思考的快乐、创造的快乐,那么,所有学生都可以成为学习上的成功者。

  我们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经常组织学生进行pair work,group work,要求学生将所学的语言知识运用到自己编排的模拟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这本身就是让学生体验语用的快乐;我们让学生表演对话或发言,这是让学生体验在他人面前展示自我的快乐;我们在很多情况下,并不指出学生在用英语对话的过程中的语法或单词错误,并且还特别表扬那些*时性格内向,不敢大胆发言的人,有时候表扬得甚至有些夸张,这是为了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学生天生喜欢成功,反复成功可以提高一个人的成功动机。

  教师不能靠把备好的语言知识讲给学生听,然后对所讲知识进行控制性学习,一切都操纵在教师手中,应采用互动的课堂模式,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应用语言,学生有相当大的主动权,有表现自己、发展自己的机会,这样才是一个好的课堂氛围。

  学习方式:课标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认为学生自主学习和交流是每一节英语课的灵魂。只有实现了自主的学习才能体现学习的个性化,才能真正使每位学生得到发展。教师要给学生留实践的空间,减少讲解的时间,为能够通过活动掌握的就不要靠讲解去掌握,凡学生经过努力可以表述的教师就不要急于提供帮助。

  课标倡导“任务型”教学途径:让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任务型”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实践空间,“任务型”是以应用为动力,以应用为目的,以应用为核心的教学途径,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先进的教学途径,这种教学方法是我们老师*时使用还是有一定顾虑的。

  提倡探究式学习,就是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亲身的体验,获取知识或信息,然后运手知识去解决问题(如词汇、课文都可以用这种方式完成),如语法,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师讲授为主,从知识的系统性讲语法规则,新课程要求以学生的能力为主,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学习语法,变“精讲多练”为在应用中学习语法,为应用而学语法。

  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它意味着:

  ①关注每一位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在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中,包括每一位学生在内的全班所有的学生都是自己应该关注的对象,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②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英语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伴随着英语知识的获得,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态度是越来越积极还是越来越消极?学生对英语学习的信心是越来越强还是越来越弱?这一切必须为我们教师所关注。

  ③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英语课堂不仅仅是传授语言知识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殿堂。英语课堂教学潜藏着丰富的道德因素,教师不仅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学中的各种道德因素,还要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深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这样,英语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就成为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伴随着英语知识的获得,学生变得越来越有爱心,越来越有同情心,越来越有责任感,越来越有修养。当然,这也要求教师一定要加强自身修养,不断完善自己。

  ④关注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而无论是培养创新能力还是实践能力,都必须同社会相互联系,同生活相联系,这样才能真正有效。有一部分教师把课本知识独立于生活之外来讲,把自己同学生分离开来,把英语教学同社会生活分离开来,教学过程枯燥、无活力、无魅力、教师无激情、学生无兴趣,结果学生所学的知识只能用来应付考试,在实际生活中不能自如地运用,这是我们英语老师实施课改时要特别注意改进的地方。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9

  在认真学习《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的热潮中,我也认真研读了这本书,认识到: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它也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我们的任务任重道远,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能用英语做事情”,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该综合课本知识呈现、学生兴趣和师生关系各方面的综合考虑出发,为提升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服务。

  一、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良好的兴趣是成功的一半”,中学生年龄的特点是:爱说爱动,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如果教学中忽视这些特点,填鸭式地问他们灌输在他们眼中枯燥无味,冷冰冰的语法、词汇,他们便不感兴趣,因而也就谈不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英语就更需要兴趣,因而教师把握良机,渲染英语课堂气氛,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教学效率

  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已成为新课标中大力推广的教学方法。新课程标准强调的是学生“能干什么”,英语教学中更应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学生使用英语的能力。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教学效率

  “亲其师,信其道”,特别是“差生”,学习英语的毅力和耐心都较差,听课时的心情也常处于一种抑制状态,觉得学习无聊。因此,在课堂上老师除了要多给他们参与活动和发言的机会外,还要特别对他们提出的"问题和质疑,哪怕再浅显也应耐心回答,并予以支持和表扬,这样对消除他们心头的恐惧感和失落感十分有利。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把激励带进课堂,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主动探究,自主构建,大胆创造,才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才能大幅度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

  四、精心备课,提高教学效率

  “备课”是教与学活动的先导,是启迪智慧的前锋,也是教师上好课的关键因素之一。但备课不等于只写教案。备课包括钻研教材、搜集信息、了解学生、考虑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写教案等。如何体现“关心学生的内心需求,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注重语言积累,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这一英语课程理念,确实需要教师认真把握住备课这一环节,善于发现教材内容的趣味点,善于捕捉教材语言的魅力点,善于寻求教材资源的拓展点,善于开掘教材理解的升华点,通过精心备课以提高教学效率。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作为英语教师,一方面要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并使他们掌握技能,另一方面更要重视培养和保持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才能真正把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落到实处,达到高质量的教学效果。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10

  小学英语教师必须学习"英语课标"才能适应教材改革的需要,才能适应新教材新教法的需要,才能适应当今素质教育的需要,才能把握新知识体系和学生实际,提高课堂效益,达到"英语新课标"设计理念的基本要求一句话,才能顺应教育改革发展潮流,当一名合格的或优秀的小学英语教师,达到教书育人,不误人子弟的目的。

  我对新课标的最大的体会是:新课标体现了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发展的新理念摒弃了过去的教学大纲只重视知识技能的传授的落后观念。

  一、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英语有浓厚的兴趣才会愿意学,要让学生有兴趣,我们首先得让学生感到英语易学,其次让学生乐学,最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他们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建立初步的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二、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

  现代课程价值的取向就是要使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正确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在小学英语教学的整体目标上不仅仅是关注小学生知识有所得,能力有所提高,更重要的是要使小学生能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拥有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时要让小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换句话说小学英语教师一定要关注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既要从事教学活动,又要从事教育活动。

  2、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要确立以学生为中心和以学习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以学生为中心就是要求小学英语教师在教材选用和教法设计时,密切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考虑小学生的认知水*和心理发展水*,考虑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学习要求与个体差异。以学习为中心,就是要求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把英语课上成知识传授课,不要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学。小学英语课一定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去学习英语,通过说说、听听、唱唱、玩玩等形式,让小学生感受到学习英语的快乐,从而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

  3、要真正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氛围是十分重要的,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和谐的师生关系有时教法更重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小学生的朋友、帮助者的身份出现。尊重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关爱那些在英语学习方面有困难的学生,要尽可能多地为小学生提供实践英语的机会,鼓励他们所做的尝试,保护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学习英语的活动中,增强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参与性,培养合作意识。

  三、创设情景

  用自己充满激情的表情和动作去感染学生,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创设情景,相互交流,启发学习动机,树立学习信心。直观情景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之中一种很重要的教学技巧。教师要充分利用教科书中的课文来创设情景,如打电话、购物、生日聚会、旅游、问路等。为学生提供使用英语进行交流的机会。

  四、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

  小学英语教学在教学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评价的实施和课程资源的开发上都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就目前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来看,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主要应该都考虑以下几点:一是把课堂还给学生。小学英语教学一定不要变成教师满堂灌的知识课,不要让小学生在课堂上被动地学习。“玩”是儿童的天性,“游戏”是儿童的重要的学习方式,从这种认识出发,“活动”就应该是小学英语教学的主要形式。只有在活动中儿童的天性才能得到最大限度地释放,只有在活动中儿童才会获得学习的成就感,才会巩固学习兴趣。二重新定位师生关系。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主要的作用是指导小学生在活动中构建知识,提高技能,磨练意志,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发展心智和拓展视野。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强调师生互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小学生的学习会更加主动,学习效果会更加明显。三是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的过程中,一定要满足小学生英语学习的需要。

  尊重个体差异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十分重要。尊重个体差异有两层含义,一层含义是要认识到我们的学生是有差异的,另一层含义是我们应该做到针对不同差异的孩子进行教学,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所获

  五、应及时进行有效评价。

  评价是一种教学方法,一种教学手段,一种学生成长的记录。首先,教师可以用语言对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如恰当地运用好:Good!Goodjob!Youdidwell.Great!Welldone!You’reagoodboy.You’reagoodgirl.其实,教师只要真心真意地尊重学生,就会想出各种各样生动的、表扬式的、激励性的语言来鼓励学生。这些赞扬的话使小学生精神振奋,信心倍增;其次,教师还可以用体态语言对小学生进行表扬和评价。如小学生英语说得好,教师就鼓掌祝贺;小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回答正确时,教师就竖起大拇指赞赏;对认真听课的学生,教师微笑赞许。对表现好的小组,教师进行加星等,更好地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学生的知识结构在不断更新,驾驭英语的能力在不断提高,掌握的词汇在不断扩充,社会对英语水*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教师只有通过对新教材的学习,迎接新理念新考验新挑战,大胆运用新理念、新方法到课堂实践中,努力落实新课标,善于钻研,才能驾驭教材,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 (菁选5篇)(扩展5)

——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10篇

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1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作为这场变革中站在第一线的我们在不断地学习新课程,尝试着正确领会新课标的精神和理念,期望能更好地应用于教学实践,为推进基础教育的改革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借此机会把自己对新课程的一些粗浅的认识说出来,期望能得到大家的指点,并与同仁们共勉。

  首先、认识新课程改革的好处

  大纲上说:“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学习方式的变革迫在眉睫!它关系到我们的教育质量,关系到师生的校园生活质量。我们这天务必倡导新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这也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也即:新课程强调师生互动、互教互学。既凸现教师的主导地位,更要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们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要想让学生学到东西,务必学生自己得渴望学习,而不是要老师逼着学。如何实现这一学习目标呢惟一办法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担任主角。在新课程理念中,始终认为学习是一项参与性的活动。学生学习的方式是实践——不断实践。而无论是自主学习还是合作学习亦或是探究学习体现的正是学生亲身的体验和实践。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学生认认真真地笔记,抑制了学生的思维。多年来,学生已习惯于教师讲、学生听、做笔记、课后进行超多的训练。如何让学生“动”起来,老师们确实动了一番脑筋,可当学生真的“动”了起来以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学生用心参与学习,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学生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有些甚至是令人始料不及的,课堂纪律难以控制,教学任务难以完成,最令人担心的是考试怎样办课改使学生思维变得活跃了,他们的自我意识增强了,甚至敢于向教师挑战,教师得放下架子,学会蹲下来欣赏学生,学会换位思考,有勇气承认自己有不懂的地方,愿意与学生共同探讨。

  其次、学习新课程,品味“以人为本”思想

  “要求新课程的教学关注的是生长、成长中的人的整个生命。”应对这样的要求,这样的目标我们就应静下心来认真的反思。作为教师的我们是不是把握在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上的。就应关注: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如何在这纷繁复杂的社会上健康快乐的生活

  新课程对教学的要求不同于以往课程的要求,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更加强调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强调深入到学生的认知世界,透过参与学习过程,给他们深刻的体验。由此我们呼吁的课堂就应是:课堂不仅仅是学科知识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它是学生成长的舞台、是学生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天空。在那里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可能有挫折、失败,也可能要花费学生很多时间和精力,结果却一无所获。有了认知过程,学习兴趣、热情、动机以及内心的体验和心灵世界便得到了丰富;有了亲身的体验,学习态度和职责,对个人价值、社会价值、科学的价值等的认识就可能有了进一步发展。具体化到学科教学,我们能够这样来评价: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也就成为人格的健全与发展过程,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变得越来越有爱心,越来越有同情心,越来越有职责感,越来越有教养。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加强自身修养,不断完善自己。

  新课程指导下的学生不应是自私的,而应是关爱他人:透过和他人的接触、交流,学会理解他人的生活习惯、个性特点,懂得尊重人、体谅人。透过体验个人与群体的互动关系,懂得他人和社会群体对于个人的重要性,体验关怀的温暖,对他人的帮忙心存感激。透过与人交往、合作,构成团结、合作的精神。使学生在与那些由于他们的帮忙而从中获益的人的接触中,获得深刻体验、感受和满足。新课程指导下的学生还要懂得如何善待生命:透过各种活动感悟生命的奥秘、好处与价值。

  第三、学习新课程,品味新理念

  新教材最大的特点是它的开放性,比如,一个案例,学生能够设计出十几种形式和资料。这都是以往教学中所没有的,这对教师的挑战是不言而喻的。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学习生活中,他们已经构成了广泛而丰富的经验和背景知识,对待他们接触过的问题,他们几乎都有自己的看法和思想。所以,教师的备课不仅仅要备教材,而且要备学生。教师从学生的经验出发,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问题情境出发,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体验学习。这样的课堂学习才有的放矢。

  教材只是一个载体,需要每一个教师去挖掘,去用自己的身心去创新。新课程的理念告诉我们拿到教材后,千万不能就教材“教”教材,而是利用教材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对教材进行调适和重组。要求教师学会寻找、开发、制作、整合教学资源和资料,还要学会现代信息技术。

  如今教师的主角与从前相比发生了质的改变,不再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新课程理念下的老师的内涵应更丰富,不仅仅要教学生学什么,更要教学生怎样学。新课程的学习也让我们自己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的思想要变,我们的教学方式要变,更重要的是我们应是终生的学习者,我们要身体力行推动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学习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工作中给我提出了极大的挑战,作为一名一线的普通教师,理解课改新理念,感受课改新思维,使用课改新教材,至始至终将课改的精神贯穿于我的教学之中。经过努力,渐渐地从陌生走向了熟悉,从战战兢兢走向了从容应对。对我来说,新课改是一场对话,一座*台,更是一把迈向成功教育的钥匙。

  回顾高中地理教学这几年走过的路,作为一名教师我庆幸,赶上了新课程改革,走进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长的轨迹,真切地感受到了新课程改革给我们的学生、学校和教师带来的活力和变化。“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但同时,新课程改革中暴露出的一系列的问题,也是让我们老师们要深思的。可喜的是,随着课改实践的不断深入,让我们发现了一个个充满生命活力的地理课堂。

  总之,*等对话是课堂教学的基础,共同参与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探究发展是课堂教学的精髓,课堂上师生之间的*等对话、共同参与和探究发展。“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对孩子的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们的老师细心、耐心地教导、引领。但我相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理念、教学手段的不断更新,会出现了更多让人们感到高兴的事情。我们的教学课堂才会真正地发出金子一般的光彩。

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2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深知要教好这门课,就必须对这门课程的课程标准完全了解。在现在的教学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的新课标有了巨大的变化,那现在的小学数学对于学生来说,到底是一门怎样的课程呢?通过又一次学习了小学数学新课标,再结合具体的工作实践,我有了如下几点体会:

  一、教师要成为终身学习者

  教师要走进新课程,实现课程目标,其自身必须有先进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理念。为达成这一目标,教师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学习者”。教师要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上,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识,还要学习与提高对人的认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识,构建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使自己不仅会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与风格。现代教师不再比喻为“一桶水”,而应当被比喻为“一条不断流动的河流”,“装满一桶水,享用一辈子”的思想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二、学习模式的多元化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被认为是知识传授者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建立起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等的朋友式的关系,营造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创设师生“对话”的情境,使学生体验*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宽容,形成自主自觉的意识、探索求知的欲望、开拓创新的激情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等而又密切合作的关系,以达到共同合作完成知识建构的目的。创设情境,发挥最佳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可以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同时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近数学,感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初步体现与现时生活的联系。

  三、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

  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少!你想象力非常丰富!真会动脑筋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实践操作能力。我们体会到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要注意做到:既重视科学精神,又充满人文精神教育。也就是基本功要扎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熟练,还要关注每一个孩子,尊重学生人格,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要有创新的教学模式,创新的教学方法,灵活的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的评价标准,要善于打破常规,突破传统观念,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学生正处于人格塑造和定化时期,社会文化中的价值取向、理想和信仰、道德情操、等都会受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

  总之,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新课程实施,而教材和教师是新课程实施中的重要角色,教材仅提供一些生活背景的素材,还要我们教者细心揣摩发现与数学背景相关的素材,使教学内容不断丰富,逐渐完善,同时我们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方法充实自己,不断总结自己的课堂教学,改变教学方法,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做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

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3

  作为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我的感受就是教学目标更明确了。就语文学科而言,原先的《语文教学大纲》在教学目标上,曾出现过两种不良倾向:一是过分强调思想性;二是过分强调文学性。滔滔不绝一堂课,到头来,学生在语文潜力的培养上收效甚微。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语文潜力,一是主张实现教学上的主体性,一是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潜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培养和构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能够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树立。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个研究和收集。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透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潜力,用心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潜力。

  2、我还将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修改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的定教学的重点,找准到达《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3、在准确把握教科书修改思想的基础上,从本班本校本地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资料,创造性地灵活地选取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适宜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善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用心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理解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用心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新的一轮以课程与教材为核心的改革正在逐步展开,这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当然也带来了挑战。

  我认为首先就是要由单纯传授知识向目标整合转变,弘扬人文精神。目标的整合具体体此刻:语文教学资料上的整体观,要坚持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智力开发的整体教育;语文教学方法上的整体观,要坚持读写听说的综合训练,处理好教与学、讲与练、学与用的辩证关系;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整体观,要坚持学用结合,知行统一,实现知识潜力的不断迁移。

  另一点体会是,新课程标准仍然十分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新课程标准对语文基础知识不但有具体的要求,还有量化标准。

  我觉得把握新的课程评价标准,有一点最应值得重视,那就是:语文课程评价必须要立足于现代社会要求学生所具备的语文素养上。也就是说,我们的评价要让社会认可。当我们的学生踏入社会,社会上的人说“这个人的语文素养不错”时,我们的评价才没有出问题。现代社会需要怎样的语文人才呢一手好字,一篇好文章,依然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除了这两点,现代社会要求一个公民要有必须的口语交际潜力和运用现代技术搜索、处理信息的潜力。基于这些思考,就能够发现目前的评价没有很好地评价学生口语交际的水*,也没有很好地评价学生的书写潜力,更没有很好地去评价学生开展语文活动的实践潜力。既然现代社会需要这些潜力,我们就就应做好这方面的评价工作。

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4

  从“李白故里江油”来到千年古城阆中参加“国培计划初中语文”的培训,辛劳、兴奋而又期待。“未知的都是朦胧的”,当在开班仪式上我们的指导老师班主任为我们先容了一位位有着各种优秀头衔的专家时,我熟悉到自己有幸加进了一个专业、规范、有着先进理念的培训队伍。这十天的的培训必将改变我语文教育的专业化成长之路!

  刘永康教授是我以前在川师读书时的老师,时隔6年,再一次听刘老的专题讲座《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我熟悉到要让学生有创新精神,那么教师首先必须要有创新意识和能力。怎样才能有做到这些呢我想到的是:厚基础,广才学,薄名利,远物欲,乐在其中。遗憾的是由于时间关系,没有观摩到刘老的示范课。来自成都盐道街中学的卿*海老师,不止与我们分享了他的“快乐的十八种技巧”,“新课程作文教学的策略”,更为我们上了一堂幽默的、新奇的、发人深省的作文教学示范课“纸随心飞”,当学生的出色文章在课堂上呈现时,我的心被深深的震撼了:原来“头疼”的作文教学可以这样上!

  睿智的韩军老师,让我们见识到了来自*中学(清大附中)语文教师的风采:在质疑中辩词义,在思考中排语序,在快乐中练展叙,在分析中写题记!在这堂示范课中,我们初步熟悉了韩军老师新语文教育的理念:真实、自由、个性;学习了韩军老师新语文教育的方法:举三反一、“咬文嚼字”,美读吟诵,化意为字,真实自由,重文写白。极具亲和力的美女老师王君,为我们上了《我的叔叔于勒》,并做了《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的专题讲座。让我熟悉到:我们整天都抱着教参,瞄着中考往教学,毫无新意。实在,语文教学可以是王君老师这样:细腻又深刻,美好又真实。

  中学的特级教师,优雅的__静老师用涓涓细流般的语言为我们讲解了《初中语文课程模式探究》,使我心中原本迷雾般的新语文课程模式豁然开朗,同时更加熟悉到:只要落实好了新语文课程模式,学生无论是语文素养,还是语文成绩,都会不断进步。

  成绩和创新性语文教学并不相悖!我理想中的语文课是细腻又深刻,美好又真实,新奇又严谨的,是布满人文主义教育和审美教育的,是启迪学生聪明,引领学生理想的。是啊,新的时代需要新的理念和精神,更需要脚踏实地的实践和探索。我们应抛开*和功利主义的___,积极吸取先进的课改成果,投身新课改的浪潮,努力学习,让自己的语文教育思想在反思中建设,在实践中成长。尽管前面的路是曲折的,甚至是泥泞的,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只要从头做起,有自信,能坚持,我们的语文课堂就一定会焕发出生命活力,我们的语文教育一定会迎来一个崭新的明天!当然,还要感谢西华师范大学的几位老师:*老师,孟川老师,邓春琴师等等。你们真的辛劳了,想余下的几天学习会更加的出色!

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5

  我抽时间学习了《学案导学问题解答》一书,从中学到了很多理论知识,进一步感受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学案导学这种授课模式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主动获取知识,由“学会”变成“会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下面就学案导学的谈几点体会:

  一、 “学案导学”要求教师着力提高三个方面的能力:

  一是“课堂公关”能力。教师必须在“导学案”的辅助下,在教学中激励、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创设宽松氛围、表扬闪光点、小组竞争、个别座谈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树立“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我参与,我快乐,我提高”“我的课堂我做主”等思想,实施“三先”:题目让学生先做,问题让学生先想,答案让学生先说。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是“教学导演”能力。在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导学案”,为学生创造表演的舞台,让课堂充满魅力。教师必须减少语言密度,精讲教学重点,必须根据教材内容,灵活使用教学手段,做到寓教于趣,寓教于情,使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亢奋状态。

  三是“指导催变”能力,让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要求每个备课组选定一名首席学法指导教师,开展经常性的集中学法指导,在每周固定时间组织班级开展学法交流活动,为自主学习提供方法保障。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彻底抛弃以往那种“不讲不放心;老师在讲台上自我陶醉,学生在下面浑浑噩噩;老师只为自己完成教学任务而不关心学生学的情况”等种种传统做法,不包办,不搞一言堂,不要认为课堂上多讲几个题就是课堂容量大了!要切实注重学生的“思维容量”、不要认为喧嚣的课堂气氛叫“活跃”,要切实注重学生的“思维活跃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给每一个学生提供表现成功的机会。

  二、学案编写至关重要

  学案的编写是整个导学过程的最重要的环节,要求老师对教材要有很深层次的理解、对知识点要正确地把握、对学生的“学情”即“认知程度”要有足够的了解。在做到以上几点的基础上,教师才能进行学案的编写。在突破某个知识点时,以往“教案”无非就是知识点的简单罗列,然后“灌”给学生。而“学案”的不同点就在于,把新知识点“问题化”,就是把新知识点拆解成学生可以通过思考就能解决的“小”问题,每个小问题点解决后,新知识点即所谓难点的解决就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事了。一篇好的学案,应能充分体现导学的功能,把知识问题化,即通过学案能引导学生更好地去阅读课本,带着问题去主动思考课本知识,有效地参与学习过程,最大程度的还原科学发展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养成发现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学案的实施,看似老师在课堂上讲得少了,变“懒”了,实则不然,课下需要根多的付出才能达到目的!倒是原来的“满堂灌”,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懒”了。

  三、课堂上的具体操作

  课堂操作要避免两个误区:一是单纯放手让学生自学,教师不管不问,“放羊式”;二是学生预习后教师再逐一讲解,对答案,“灌输式”。教师应该根据学生自主探究的信息反馈,有目的地运用导语、演示实验、归纳总结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对疑难信息适时点拨引导,对难度较大的倾向性问题给予精讲,要画龙点晴,以实现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难点的突破,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准确把握学情,进行二次备课。

  另外,在课堂上比较常用的一种模式就是“兵教兵”,这种模式在讲评课及复习课中比较实用,“兵教兵”抓住了学生出错后急于纠错和学生乐于讨论,喜欢轻松活泼课堂的心理特点,放手发动学生,通过板演、解析、点评、提问、讨论等形式使问题暴露,不知不觉中解决。例如板演环节,不一定只是计算题,还可以是选择、填空。因为这类问题暴露不明显,通过出错学生板演、解析,其他学生点评、提问、讨论能较好地解决问题。

  “兵教兵”讲评方式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教师来说,第一,课前要进行更详尽的备课,统计出错率、出错点、出错人,设置有层次的问题,有必要的辅以变式题、补救题,进行方法提炼等。第二,必须做到精讲点拨,“兵交兵”效果虽好,但耗时较多,教师必须驾驭好课堂,适时设问、启发、提炼,尽量少讲,把机会留给学生。第三,灵活机智应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对学生讨论结果进行到位的评点、总结。这要求教师有更深厚的知识储备。

  对学生而言,第一,“兵交兵”能激励学生。做题时能认真对待,出错后能认真纠错,上课时认真听讲,这样一来学生的主动性就调动起来了。第二,学生乐学,不再是老师一个面孔一个声音,每个学生都可能成为这节课的“教师”。学生兴趣高了。第三,锻炼了思维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学案的设计应具备以下特点:

  1、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从整体上体现较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学习目标,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以及自己将要掌握的重点知识和要突破的难点知识。

  2、设计的问题要有启发性,对课本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有适当的提示,配以一定数量的思考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一个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问题设计应有层次性,梯度性,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做到循序渐进,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的不深、不透也不行。这样学生就能真正从教师设计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为学生做好旧知识的铺垫。旧知识是学习新知识的基础。

  第二,教师应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做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堂,这样做一方面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而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一旦形成,往往能使学生受益终身。

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6

  通过学习新课程标准,使我越来越感受到这次课改绝对不仅仅是改变一下教材而已,而且还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彻底改革,更是我们教师教学方法上的重大改革。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我意识到课改的设想最终要靠教学实践去实现、去完善,不仅要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而且要改变教学方式、教学行为。我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下面就谈一下我的感受:

  一、理解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改变教学方法。

  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的用教材,要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要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深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来,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有教师教学个性的教材知识。既要有能力把问题简明地阐述清楚,同时也要有能力引导学生去探索、自主学习。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理念之二是“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贴近学生的生活,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基本理念之三是“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深入、全面地学习课程标准,理解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掌握课程标准的思想内涵,通晓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才能目的明确、方向集中地钻研教材,具体、准确地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分散难点、突破疑点,从而得心应手地驾弩教材,灵活自如地选择教法。

  二、教学中教师要正确把握自己的角色定位。

  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在现代课程中,教师是“教学中的主导”。作为“教学中的主导”,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

  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这种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在教学中,个别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组际交流、全班交流等都是新课程中经常采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这些组织形式就是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时间,同时教师还必须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最终同学们体会到了自主交流而取得成功的乐趣。

  从新的课程标准来看: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三、教学中教师要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学生主动探索、不断变革的过程,是学生不断发展知识规律和原理、不断修正自己的过程。学生的学习不是教师教出来的,是学生通过亲自体验,并不断发复地有意识地培养出来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给学生留出活动和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在学习中对学生提供经验和帮助,做好组织协调工作。教师要想方设法开阔学生的视野,启发学生的思维,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适当地给予一些建议,老师要向学生提供经验,帮助他们进行判断、检查自己想法的正确性,提醒他们注意探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要深思熟虑地、周全地统筹学生活动。教学中可让学生充分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思维会变得开阔,富有独特性和创造性,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认识水*和口头表达能力,逐步由过去的“学会”向“会学”转变。

  作为教师,一定要*思想,改变旧的教学观念,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实现课程改革的既定目的。应该不断学习、反思,不断充实自己,积累经验,在实践中去感悟新课程理念,因为我们的目标都是一切为了学生。

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7

  我抽时间学习了《学案导学问题解答》一书,从中学到了很多理论知识,进一步感受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导学案学习心得体会。学案导学这种授课模式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主动获取知识,由“学会”变成“会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下面就学案导学的谈几点体会:

  一、 “学案导学”要求教师着力提高三个方面的能力:

  一是“课堂公关”能力。教师必须在“导学案”的辅助下,在教学中激励、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创设宽松氛围、表扬闪光点、小组竞争、个别座谈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树立“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我参与,我快乐,我提高”“我的课堂我做主”等思想,实施“三先”:题目让学生先做,问题让学生先想,答案让学生先说。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是“教学导演”能力。在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导学案”,为学生创造表演的舞台,让课堂充满魅力。教师必须减少语言密度,精讲教学重点,必须根据教材内容,灵活使用教学手段,做到寓教于趣,寓教于情,使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亢奋状态。

  三是“指导催变”能力,让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要求每个备课组选定一名首席学法指导教师,开展经常性的集中学法指导,在每周固定时间组织班级开展学法交流活动,为自主学习提供方法保障。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彻底抛弃以往那种“不讲不放心;老师在讲台上自我陶醉,学生在下面浑浑噩噩;老师只为自己完成教学任务而不关心学生学的情况”等种种传统做法,不包办,不搞一言堂,不要认为课堂上多讲几个题就是课堂容量大了!要切实注重学生的“思维容量”、不要认为喧嚣的课堂气氛叫“活跃”,要切实注重学生的“思维活跃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给每一个学生提供表现成功的机会。

  二、学案编写至关重要

  学案的编写是整个导学过程的最重要的环节,要求老师对教材要有很深层次的理解、对知识点要正确地把握、对学生的“学情”即“认知程度”要有足

  够的了解。在做到以上几点的基础上,教师才能进行学案的编写。在突破某个知识点时,以往“教案”无非就是知识点的简单罗列,然后“灌”给学生。而“学案”的不同点就在于,把新知识点“问题化”,就是把新知识点拆解成学生可以通过思考就能解决的“小”问题,每个小问题点解决后,新知识点即所谓难点的解决就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事了。一篇好的学案,应能充分体现导学的功能,把知识问题化,即通过学案能引导学生更好地去阅读课本,带着问题去主动思考课本知识,有效地参与学习过程,最大程度的还原科学发展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养成发现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学案的实施,看似老师在课堂上讲得少了,变“懒”了,实则不然,课下需要根多的付出才能达到目的!倒是原来的“满堂灌”,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懒”了。

  三、课堂上的具体操作

  课堂操作要避免两个误区:一是单纯放手让学生自学,教师不管不问,“放羊式”;二是学生预习后教师再逐一讲解,对答案,“灌输式”。教师应该根据学生自主探究的信息反馈,有目的地运用导语、演示实验、归纳总结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对疑难信息适时点拨引导,对难度较大的倾向性问题给予精讲,要画龙点晴,以实现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难点的突破,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准确把握学情,进行二次备课。

  另外,在课堂上比较常用的一种模式就是“兵教兵”,这种模式在讲评课及复习课中比较实用,“兵教兵”抓住了学生出错后急于纠错和学生乐于讨论,喜欢轻松活泼课堂的心理特点,放手发动学生,通过板演、解析、点评、提问、讨论等形式使问题暴露,不知不觉中解决。例如板演环节,不一定只是计算题,还可以是选择、填空。因为这类问题暴露不明显,通过出错学生板演、解析,其他学生点评、提问、讨论能较好地解决问题。

  “兵教兵”讲评方式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教师来说,第一,课前要进行更详尽的备课,统计出错率、出错点、出错人,设置有层次的问题,有必要的辅以变式题、补救题,进行方法提炼等。第二,必须做到精讲点拨,“兵交兵”效果虽好,但耗时较多,教师必须驾驭好课堂,适时设问、启发、提炼,尽量少讲,把机会留给学生。第三,灵活机智应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对学生讨论结果进行到位的评点、总结。这要求教师有更深厚的知识储备。

  对学生而言,第一,“兵交兵”能激励学生。做题时能认真对待,出错后能认真纠错,上课时认真听讲,这样一来学生的主动性就调动起来了。第二,学生乐学,不再是老师一个面孔一个声音,每个学生都可能成为这节课的“教师”。学生兴趣高了。第三,锻炼了思维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学案的设计应具备以下特点:

  1、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从整体上体现较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学习目标,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以及自己将要掌握的重点知识和要突破的难点知识。

  2、设计的问题要有启发性,对课本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有适当的提示,配以一定数量的思考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一个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问题设计应有层次性,梯度性,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做到循序渐进,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的不深、不透也不行。这样学生就能真正从教师设计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为学生做好旧知识的铺垫。旧知识是学习新知识的基础。第二,教师应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做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堂,这样做一方面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而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一旦形成,往往能使学生受益终身。

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8

  工作之余,我又一次学习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新课程这段时间,我对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对教研活动的开展也有了更多的思考。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这给我在小学语文教研教学上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现将这次学习如下:

  (1)通过学习我深刻体会到新的课程标准是根据时代的需要,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提出一些新的要求:比如,要求学生会略读和浏览,掌握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将听说能力整合为口语交际能力,特别提出了口头交流和沟通的要求。提出了写作和生活实践紧密结合的要求。提出阅读、书写与写作的速度要求,并有量化指标。更重要的是注重了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并将其作为了学习目标。

  (2)通过学习,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我们应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并将自己的这些认识通过教研活动传递给全镇的语文教师,提升全体语文教师的业务修养。

  (3)教学中,我们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教师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行为方式主要是:观察、倾听、交流。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调控教学,照顾差异,发现“火花”。教师倾听学生的心声,是尊重学生的表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既有认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过语言进行交流,也可以通过表情、动作来实现交流。

  (4)在教学进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语文课程标准》首次对义务教育阶段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方式。即要求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强调在综合性学习中具有合作精神,培养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突出自主性,积极主动地参与,特别要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除此之外,对阅读、写作和学习方法三方面也有很明确的表述。提倡独立阅读、自主阅读、探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鼓励自主写作、自由表达,有创意的表达。在学习方法上,鼓励有独到的见解,鼓励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学习。

  总之,时代赋予我们的是机遇、是挑战。我会更加努力,开展时效性强的教研活动,构建和楷高效的语文课堂。

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9

  最近学校要求我们一线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工作中给我提出了极大的挑战,作为一名一线的普通教师,接受课改新理念,感受课改新思维,至始至终将课改的精神贯穿于我的教学之中。经过努力,渐渐地从陌生走向了熟悉,从战战兢兢走向了从容应对。对我来说,新课改是一场对话,一座*台,更是一把迈向成功教育的钥匙。

  回顾这些天的教学,作为一名教师,我庆幸赶上了新课程改革,走进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中学语文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长的轨迹,真切地感受到了新课程改革给我们的孩子、学校和教师带来的活力和变化。“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但同时,新课程改革中暴露出的一系列的问题,也是让我们老师们要深思的。可喜的是,我们参与一线教学工作的老师已经能够理性地看待新课程改革,开始用批评与反思赋予课堂教学以新的生机,构建教学真的精彩。随着课改实践的不断深入,让我们发现了一个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

  通过学习,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我们应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对孩子的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们的老师细心、耐心地教导、引领。但我相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理念、教学手段的不断更新,会出现更多让人们感到高兴的事情,我们的语文教学课堂才会真正地发出金子一般的光彩。

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10

  再读新课程规范,我对怎样上好体育课又有了新的认识,以下是我的几点心得领会:

  一、要改动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

  课堂上教员要多给学生考虑的时间和空间,教员要少讲,少给学生详细办法,充沛发挥学生主*置的作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去发现、探究、研讨,让学生成为发现问题、剖析问题、处理问题的主人。

  二、要思索不同才能学生的需求。

  教员上课时要改动过去“一刀切”的做法,要从学生的个体差别动身,对开展程度不同、才能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请求;教员要改动以往只注重学问技艺的传授,无视学生的需求和情感体验的现状;在组织课堂教学时,要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时机,少些干预,创设情形,让学生在教员的引导下潜移默化得到锻炼。

  三、要激起学生学习的兴味,充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如今学生对上体育课为什么不感兴味?我以为缘由有四:

  1.学生体质差,在活动中很难找到成就感。

  2.局部学生怕吃苦,由于体育课不同于其他文化课,运动量大,一节课下来学生感到身心疲惫。

  3.教学内容单一,如今体育课上主要是几类大项目中的几个小类:跑跳类主要是短跑、中长跑、跳远,球类主要是篮球。

  4.受学校硬件设备的限制,如天公不作美(长时间下雨),再加之学校不注重,体育课经常被挤占,学生就以为体育课可上可不上。

  那么怎样才干让学生感兴味呢?

  1.依据学生的生活经历设计活动,设计的活动要生活化、有兴趣,这样学生才会有兴味,才会积极参与,才会克制艰难坚持下来。

  2.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判。一个有经历的教员,在整个教学中,会时辰留意课堂上的变化,仔细察看每个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擅长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褒扬,鼓舞指导,对局部素质较差的学生,不应过于苛责,不应使其丧失自信心。教员在褒扬或鼓励学生时,要防止简单的说“好”“很好”“行”,而应说:“你做得十分好,教师很喜欢”,“大家来看***的扮演,他做得真棒!”“教师置信你一定能行”等言语停止鼓励。

  3.要留意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既要有教员的评价,也要有学生之间的互评,更要有学生的自评。针对同一教学内容,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评价规范。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 (菁选5篇)(扩展6)

——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5篇

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1

  通过初中新课程生物教材的学习,我对生物新课程的理解有了更新的认识,受益匪浅。

  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培训体会和心得:

  一、教学理念进行了改变。新课标提出要面向全体学生。这就要求我们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使所有的学生都能积极加入到课堂的互动学习中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进行探究性学习,这样就能给每个学生提供同等的学习机会,使所有的学生通过这种新的教学方式使自己的生物课程学习成绩得到提高

  二、课程目标进行了变化。新教材内容摒弃了一些知识拓展的内容,只保留了一些学习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所必需的事实,为教学留下了许多探索的空间,这样师生能更多地思考和交流,训练师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不仅能够让学生牢固掌握生物基础知识,更主要的是能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述、逻辑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实践技能和探究能力的培养。

  三、教材进行了变化。

  1.新的初中生物学课程抛弃学科体系,综合考虑初中学生的发展、社会发展和生物科学的发展需要,对原教学大纲的教学内容进行删减、增补和整合。

  2.建立了科学方法教育的体系,创设了科学方法教育的途径,为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落实奠定了基础。

  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是教师追求的最高境界。随着社会的进步,生物教学的要求不断更新,教师也要既要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又要更新教育理念,还要转变教学方式才能适应新的要求,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2

  有幸于4月13号参加了凤阳县小学新课程培训。短短一天的培训,使我受益匪浅,回味无穷。培训会在县教研室的组织下,首先观看了两节分别由凤阳实小王庆江老师和江苏省铜山县驿城小学的李争执教的六下《天游峰的扫路人》,两位老师不谋而合同课异构。他们都能从全面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理念出发,明确把“加强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放在首位,在听说读写,不知不觉中达成了教学目标。最突出的特色是教师本人专业水*高,对教材的把握,对文本的解读,对学生的点拨,对思维的训练,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渗透几乎达到了恰到好处。他们课堂上运筹帷幄,幽默的教学风格,说明教师的功底深厚。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了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教师成了学生的亲密朋友,学生再也不是呆板、默默无闻的模范听众。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展现,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这样的教学,即源于教材,又不唯教材。课后由国家课程标准苏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编委,语文特级教师张敬义做了点评,他结合两位老师的教学就目前课堂存在的问题,诠释了阅读教学要“力求简单,但不能更简单”。

  下午是张敬义老师的专题讲座《突出“语文味”,练就语文功——对文本细读,优化教学的思考》为我们献上了一场生动、感人的讲座。张主任的讲座虽然没能完整地呈现给我们,但仅仅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却已经让我们体会到了语文究竟该怎样教。张主任从课前的备课指导到课中的上课指导,讲得都非常详细,让我们这些一线教师真正学到了原来备课是这样的。尤其是他在如何进行文本细读上所支的招更值得我们好好思考。第一是从宏观上“三问”,(即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使文本解读走向全面。第二,从微观上聚焦关键词句,使文本的解读走向深刻。(谈到此处,张老师还特意结合《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这一具体课例对大家进行细致地指导。针对文本内容,可以聚焦以下几处关键点,继而使文本解读走向深入。首先,成语背后含故事。对于课后的成语,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先读出成语的内涵,而后再讲述谈迁的故事;其次,数字背后知艰辛;而后是丢失《国榷》解心痛;再者,从头再写明痴心;最后是作者感言明思想。)第三,是要充分挖掘、寻觅文本的质性特征。第四,积累迁移,揭示文本的质性规律。可以说,每讲一处,张主任都会列举相关课例,使所讲所说均言之有理,言之有物。这对我们一线教师来说,既解决了*时教学中的一些疑惑,又对今后的语文教学具有很强的指导性。我想,这也许正是讲座为什么深受大家欢迎的原因所在吧。

  讲座虽已暂告一段落,但我们的思考却仍需继续。通过这次培训学习,我对新教材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对具体实施有了一定的思考。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真的应该好好地反省一下自己——究竟如何从张主任的讲座中汲取教学的方法,如何让自己的语文课充满语文味,又如何更好地提高我们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3

  8月24日上午,我在县教研室参加了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的培训学习,此次的培训精神是“学好新课标,用好新教材”落实到教学实践中,经过这次培训我得到了许多启发。下面谈谈我在这次培训过程中的一些体会:

  一、对于课程标准的理解

  新的课程标准共分为五部分,前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建议和附录,这次培训主要是对课程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1、整体目标,强调了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并且强调要注重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探究能力、创新意识、科学态度等方面的培养。

  2、强调了物理学习与生产、生活及时代发展的联系。如:在内容标准中“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等大量的课程内容目标体现了这一点。

  3、进一步强调了“科学探究”的重要性

  在20xx年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已将“科学探究”写入了内容标准。这一次,同样将“科学探究”写入了课程内容中,强调了“科学探究”不仅是物理的教学方式,也是学生的学习目标。

  4、内容目标中的行为动词更明确。

  课程标准在认识领域中只设立了了解、认识和理解三个层次,没有了初步了解、大致了解等较含糊的动词,并对用到的行为动词都划分到了对应的三个层次,教学要求更为明确,使老师们教学心中有底。

  5、对物理实验的要求更为明确相比实验稿中的要求,在内容标准的三级主题中明确了实验条目(如:通过实验,理解密度;通过实验,认识浮力等),并且在附录中补充了20个学生必做的分组实验,消除了教师们对实验要求的疑虑(哪些实验需要分组,哪些演示),也明确了实验要求。

  6、删去了部分内容,降低了部分要求,切实地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比如:删去了“颜料的混合”、“波长、频率和波速关系公式”;对“机械效率”、“我们是怎么听到声音的”等降低了要求。

  7、修改了实施建议

  教学建议更切合了教学实践、注重了多维课程目标的落实,不仅强调了知识,更强调了“过程”和“情感”两个维度的目标。

  教学评价体现了评价主体的多样化,让学生参与评价,家长、教师、学校共同评价学生,改变评价方式,用学习档案等手段变单一的终结性评价为终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诊断性评价相结合,强调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而不只是为了选拔。

  二、对于新人教版教材的理解

  新教材在内容的选择上更有利于探究活动的开展,符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反映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需要,具有时代性,有一定的弹性,为不同的学生发展提供空间。

  1、内容次序进行了重大调整

  将原来八年级下学期的电学内容放到了九年级进行了,将原来九年级的“机械运动”调整到了第一章,先学习测量知识和速度。相当于将力放到了八年级,九年级重点是电学的相关知识。这样的调整降低了八年级下学期学习电学的难度,待学生能力有所发展再在九年级突破电学的难点。

  2、删去了部分内容从第一册看,将“我们怎样听到声音”整合到了“科学世界”、删去了“颜料的混合”,将“看不见的光”放到了“光的色散”一节中等,这是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

  3、修改了部分习题

  比如:第一章中的“列车时刻表”相比老教材,学生更容易看懂。

  4、增加了部分内容

  比如: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增加了“测*均速度”的实验。三、在课堂教学中落实课标理念的一些想法

  1、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物理课程过分重视知识结果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操作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新课程改革的重点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以及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必须明确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发展的主体。课堂教学的着力点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3、新课程改革中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上的变化很大。由于教学理念的变化导致教师教学方式发生了变化,教师们重视探究式教学,同时教学方式又是多样化的。物理教学要教什么?物理学不仅仅是指知识、概念和规律,是一个更宽泛的范围。教师教学方式的变化导致学生的变化。使学生物理学习兴趣和综合能力都有提高,学生视野得到拓展。教学方式的变化以教学理念上的变化为基础。现在我们关注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此,在教学过程当中,老师们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再就是,我们提倡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因此,老师们在教学当中,积极创设教学情景,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生活阅历,精心设计教学的引入,使学生意识到,物理知识是与生活有密切联系的,是来源于生活的。课堂引入,这是决定学生是否用心听你一堂课的一个非常关键的步骤,所以尽可能要出奇制胜,可以采用各种有趣的实验,有趣的故事,有趣的谜语或者是生活中很鲜活的例子。

  4、倡导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注重科学探究。这是在初中物理教学实施当中,最引起老师们重视和关注的一个环节。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事实上主要体现在科学探究过程当中。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探究,在探究过程当中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得出自己的结论。尽管有的结论还是比较稚嫩的,不太成熟的。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体验到了物理学习的快乐,能够在动手、动脑以及和同学们的交流、分析过程当中,享受到学习的快乐。其意义并不在于他们探究的内容,探究的方式有多复杂、多深奥,而是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动手、动脑的习惯,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精神。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物理课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要发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需要正确认识物理实验的教学目标,注意把握实验教学的特点,合理开发实验教学的课程资源。除了正规的教具外,我们还要利用身边的物品做了很多自制教具,这也是新课标大力提倡的。

  经过这次培训,我认识到了新课程标准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也认识到继续教育的重要性。我一定在以后的教学中找准自己的出发点和位置,并在不断学习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

  教师如何实施初中物理课堂教学。

  (一)课程的实施者之一教师,要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把握每堂课的发展方和目标,要设计好引导学生学习的若干问题,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合理要求学生,规范学生的行为及语言表述。教师的灵活度可以更大,教学的形式可以更多。

  (二)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学习的心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精力集中的时间是有限的,尤其是初中生,比较容易片面地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来选择“听与不听”,也很容易根据教师讲课的“有趣或无趣”来选择自己“听与不听”。如果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中能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努力让学生直接接受认识或意志支配的“有意注意”起到主要作用,这样就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这也是很多老师在课堂引入中很注重有趣实验的原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放下教师的架子,参与到学生实验中,在实验活动中启发、引导学生,让学生自己从实验现象归纳出物理结论或规律。这样才能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理解透,记得牢。

  (三)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有利于课堂内容的实施。新课程理念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这就集中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中“活动、民主、自由”的主题。那么如何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在其过程中又应注意什么?作为课堂教学的对象双方,众多的新课程研究者告诉我们,要注重“双边活动”、“双向交流”等。为了营造良好的物理课堂教学氛围,教师应该在这几方面多做努力

  1.课堂演示实验,这是让学生加深一些自己从书本上无法直接获取的知识,也是学生学习教师实验规范的一个窗口,所以务必在这一环节中,力求可见性高,科学性强,规范性到位;

  2.问题讨论,这个步骤是消化课本知识的重要过程,教师要善于从与学生的讨论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并且在此过程中增进与学生的感情,培养学生科学讨论的价值观,认识“讨论”在学习课程环节中的重要性,不要让课堂讨论流于形式;

  3.收尾总结,很多老师忽略这一环节,容易造成“虎头蛇尾”,对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网络有阻碍。以上三点实施得好了,一堂课的条理性,规范性就可得到充分体现,课堂的氛围就会较好,学习的成效也会较高。

  (四)教师要努力汲取知识,不断吸收“百家之长”。由于学生现在了解认知世界的途径宽了,只要他们可能涉及到的知识都有可能被他们识记下来,教师要不落伍,要走在学生前面,只能不断的用知识武装自己,让自己的知识更加的渊博,唯有如此

  才能成为学生的良师。教师有了渊博的知识,在课堂教学中就显得得心应手,学生也会因为教师“渊博的学识”,而更乐于与教师接触,这样反过来也会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

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4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教育目的是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这不是面向少数学生的精英教育,而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大众教育,是全面的科学教育,使学生在科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的教育。

  过去的培养目标着重知识与技能。但由于学生不可能学会所有的知识,教师也不可能预见学生今后可能遇到的一切问题。单纯的知识学习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和人的终身发展的需要,学生必须学会学习,以便能在不熟悉的环境中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因此科学教育是一个终身的过程。科学教育的目标不仅关注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学习,而且越来越倾向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等。因此课程目标由原来的一维目标转向三维目标的培养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课程基本理念:

  理念一: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

  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而非精英教育。过分强调学科中心或学科本位,将课程设置的重点放在学科的完善上很容易导致学习内容难、繁、偏、旧等,并且物理教学也容易侧重于知识的灌输,这无疑会影响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对物理产生为难的情绪。因此在课程设置时,将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适应学生的认知特点等。

  理念二: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自然界的神奇现象震撼人心,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妙趣横生,初中物理课程是学生在综合科学课程的基础上第一次学习物理分学科课程,因此,该课程的设置应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中去探究并认识物理规律,同时还应将学生认识到的物理知识即科学研究方法与社会实践及其应用结合起来,让他们体会到物理在生活与生产中的实际应用。这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而且还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理念三: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

  成功的教育要使学生既能学到科学概念又能发展科学思维能力。科学课堂中有效的学习要依靠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讲授式、自学式、探究式等。已有证据证明,探究式学习方法是学习科学的一个强有力的工具,能在课堂上保持学习者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新课标从过去单纯强调知识的传承变为全面落实课程的三维目标。于是知识本身的重要性相对下降,科学探究教学的重要性相对提高。

  理念四: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人类带来福音,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传统科学教育强调科学的万能、神圣以及不可磨灭的功绩。然而,也正是对科学技术的应用欠缺深思熟虑,我们的星球正面临着如像放射性污染、温室效应、人口膨胀、自然资源枯竭等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人类开始客观地评价科学和技术的发展,理智的思考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而肩负培养学生科学观的科学教育应重视及时反应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使学生在涉及科学技术问题时,能有意识地从它对社会的正反两反面的影响去考虑,能积极地发表自己的看法。

  理念五:构建新的评价体系

  以往的评价体系在评价内容上过多地倚重学科知识,特别是课本上的知识,忽视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实践或动手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与科学精神、积极的学习情绪等方面综合素质的评定;有关评价指标单一,忽视了个体之间的差异;评价结果则过分强调终结性评价结果,而忽视各个时期个体的进步状况,因此不能起到促进发展的作用。因此,在新一轮课改中,为实现课程目标,必须构建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评价体系。如:

  1、进行发展性评价。例如建立成长手册(也称档案式评价)。

  2、积极探索书面考试题型的改革。

  我国是一个拥有5000年悠久历史和光辉灿烂的文化的文明古国,但现在国民的整体科学素养需要提高。没有全体国民科学素养的整体提升就不可能有21世纪中华民族的腾飞。国家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本国国民素质,尤其是本国国民科学素质的高低。作为中学物理教师,我们应积极应对物理新课程带来的挑战,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以便适应物理新课程的实施。

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5

  人教版生物学修改版新课标和调整后新教材的培训在海口七中如期进行,全省各市县生物课教师代表近140人参加了本次学习。

  在专家分析,一线教师阐述和全省各市县教师对学习的讨论分享中,我提炼出了一个频率出现较频繁的关键词——概念教学。这种方式的教学,是教师的福音,学生的福音,将对即将开展的课程教学产生深远的影响,也是这次培训让我感悟最深的。

  一、教育者的福音!

  课标直接告诉我们要让学生掌握什么概念,强调了学生能力的培养。给予教师利用观察、调查、探究性学习等多种科学素养对学生进行概念的形成和抽象的概括。教材对学生自学很有利,放和收很自如,这次教材的改变对老师和学生都是很大的福音。

  (一)、概念教学,课标为教育者指明宽敞道

  1、50个概念教学设计,为教育者指明方向。

  2011版新课标更加重视概念教学 ,在10个一级主题下共设有50个主要概念,让教学内容更具体,简明扼要,内容更趋全面合理,对教师来说更具可行性。在教学建议中详述了“关注主要概念的学习”,为教师在教学中加强研究,探索科学概念教学规律、教学策略和方式以及评价体系的改变打下伏笔。这些概念也作为学生学习的要点和构建生物学知识框架的基础,体现教学的重点,教师得弄清,讲明,分析透彻。

  2、课标关键词变动,旨为明确教学者把握学生对知识的讲解程度,总体降低难度。

  结合七年级下册《血液循环》这个内容为例,在课标18页中,要注意的行为动词有“描述”“概述”、“说明”, “描述”是了解水*,“概述”、“说明”是理解层次,那就要求我们老师要引导学生理解血液循环的过程,理解肺部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过程,至于情感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即可,教师自行把握。这就给老师们在讲学的时候一个梯度,在有些内容上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深度和广度都有所降低,难度下降。

  3、凸显评价重要,为教育者备着一根教育的指挥棒。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生物学课程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评价应以生物学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为依据,体现课程的基本理念,全面评价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表现。

  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应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恰当呈现并合理利用评价结果,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通过评价得到的信息,可以了解学生生物学课程学习达到的水*和存在的问题,并帮助教师进行总结与反思,指挥教学的方向。

  (二)、概念教学,教材为教育者用心出妙招

  1、“想一想,议一议”,为概念设置情境

  每一节起始都有“想一想,议一议”,都安排一定的情境和问题,有文有图,引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迫切期待,又创设了学习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积极学习、研究的状态,为教师提供帮助。

  2通过本节学习,你将知道问题栏设计,直指重要概念。

  无独有偶,每一节都设有“通过本节学习,你将知道”,这些问题旨在强化本节重要的概念,理解把握了这些概念,就能顺利地过关斩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符合孩子好奇的心理。这也正是老师所以希望的,让学生自主就能学习,为教师节约了大量的课后监督、检查作业的心思和时间。直接利用好这些问题,让学生懂、明白一节、一章、一本书的主要内容,整体知识就能囊收心中了。

  3、课后练习题中知识框架图,让概念更加系统

  有些章节课后练习增添了概念图题,这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巩固概念,让学生知道概念形成本身内涵的同时,掌握概念外延,明确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共同构成本节的知识框架,为文整章知识框架打下基础,让知识体系化,从而促进对知识的理解记忆。教师利用到位,理应是教学的法宝,学生学习的利器。

  (三)、概念教学,教学视屏实录为教育者提供参考空间

  两节精彩的概念教学观摩课的视屏,从新课的引入,到新知的呈现,无一不是按照概念的科学认知规律,在适合的场景,符合学生心理理解层次,有计划、有技巧地一一道来,从中穿插学生探究、讨论,推导、反思,总结;也包括教师的及时指引、调拨和拨乱反正。让思维紧紧围绕着本节的概念螺旋式上升,在师生一起思考中掌握科学思维的方式、技巧,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思考习惯的养成。课后再加上朱正威教授的精彩点评,让受训的老师在学习的同时,又不盲目效仿,让新教材课堂上讲解的理念、技巧在培训中深入人心。

  二、学习者的福音!

  以人为本,关注学生。新教材立足学生的心理,充分站在学生的立场编写教材,让学生受益匪浅。

  1、兴趣被激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

  ⑴、初中生物学开始篇“至同学们”,提出了同学们学习生物学快乐之旅的5项。围绕着兴趣提出:“为自己的好奇心而自豪”,“为提出好问题而愉悦”;为动脑动手主动探究而兴奋”等等,可以看出5项的关键词为:好奇、愉悦、兴奋、快乐、充实,这就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了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既爱学,又要自己的动手做,两全其美。

  ⑵、巧妙的生物事实在“想一想,议一议”中再次让学生为生物实际问题而思考,引导学习。

  ⑶、整体综合性好、立体感强、丰富清晰的图片,给学生耳目一新,激发学生爱看生物学课本,同时也强烈地影响他们迫切了解相片背后生物学知识的心理。

  2、自学变轻松

  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新教材“想一想,议一议”、 “通过本节学习,你将知道”、“小问题”、“小资料”、“试一试”等等一些栏目,为学生预习、复习指路。

  “想一想,议一议”让学生从事实中引发思考,进入一种情遇到一个情境问题,利用自己的知识又难以解决,激发求知的欲望,学生在悬念中自发寻求答案,符合学生心理。让学生感觉到自然,是学以致用的一块教学阵地。“通过本节学习,你将知道”给同学们呈现的就是本节需要弄明白的问题,这往往也是解决“想一想,议一议”中问题的几个分级问题,在预习的时候具有针对性,在复习的时候起到检测自己掌握知识的情况。

  3、考试显得容易

  生物学概念在教学中、探究时逐一弄明白、理解、掌握,在课后练习里得以巩固、联系,在章节小结处再次被强化、系统。只要翻开课本,学生就能找到与考试据息息相关的明确内容。熟悉考试的相关题型,理会出题目人的意图,自行把握知识点被考到的难易程度,那么生物学科的学习就像孩子们爱玩的一个个治理游戏,一旦成为“游戏”,那一切就会迎刃而解的。在心理上,让学生感到知识容易学,考试不难考。

  三、科学素养形成的福音!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难,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第一步。课本上的随处都能见到“?”。这些与概念相关的问题安排在教材的主要内容主版、次版里和课后练习中。重要概念都是以问题的形式一一展现,这既是每一节最基础的内容概念,也潜在地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的科学探究思维,目的还是在于唤起学生对问题的思索,从而找到好的方法解决遇到的问题。这正是科学探究的“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几个重要步骤中最主要的第一步“提出问题意”识的强化。没有第一步怎能往下进行科学探究,从而到科学的发现,发明创新?可以看出编书者的良苦用心。

  用心体会,这次学习给了我对教材理解的太多知识;对教材里的内容难易度的把握更加清楚;对编者的意图、国家对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宗旨更加明了。这次培训对于我来说确实是难得的机会,更是福音。

  愿能光芒四射,普照大地,给自己今后的生物教学添姿添彩。受益于海南岛的生物学教学,受益于每一个接触生物学的人,让他们带着好奇来,揣着兴趣学,捧着自己的探究成长。感谢这次培训给我带来的福音。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 (菁选5篇)(扩展7)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3篇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1

  暑假里,我认真学习了《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使我对新课标的要求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我感受到这次课改绝不仅仅是改变一下教材而已,而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彻底改革,更是我们教师教学方法上的重大改革。新课程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着眼于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发展。下面我就谈一下我的感受:

  一、育人要有新理念

  新课程标准把全面发展放在首位,强调小学生学习要从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到首先关注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持续发展的教育环境。在教学中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

  二、教学要有新方法。

  1、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变“听数学”为“做数学”。学生对数学的体验主要是通过动手操作,动手操作能促进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刻的体验,从中感悟并理解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体会数学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它是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重要方式。

  2、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从形式走向实质。教师要有目的地选择这些重演或再现的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等数学活动。自主探索是在教师引导下的探索,教师不仅要精心设计自主探索的情境,而且要关注学生探索的过程和方法。学之道在于“悟”,教之道在于“度”,教师要处理好自主与引导、放与收、过程与结果之间的辨证关系。对于那些估计学生通过努力能探索求得解决的问题,应大胆地放,放得真心、实在,收要收得及时、自然。如果只放不收,只是表面上的热闹,收效甚微。如果失去教师有价值的引导,学生的主体性也不会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

  在应试教育面前,我们的数学教育工作者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抓尖子生,忽视“学困生”的现象,这即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也严重影响着整体数学素养提高,在*时的教学中,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重心下移,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才能做到“水涨船高”,学生智力存在着差异这是客观的,我们要分层要求,使每位学生都能在他的原有的基础上提高,获得成功。新课标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强调了大众数学学习的内容的应用价值——能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需要。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应用。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生产实践,所以数学教学除了系统的数学知识的教学外,还应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调整相应的数学内容,做到生活需要什么样的数学内容,就教学什么样的数学知识,让生活中学生所必须的知识与技能成为数学教学的目标与追求,使学生感悟到数学就在日常生活中。这样,一方面学生会主动联系身边的实际问题来学习数学,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使他们认识到数学的实用性。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用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轻愉快的学数学。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2

  暑假再一次学习了《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其实以前都是匆匆一瞥,没有细细的品读。经过这一次的抄写《新课程标准》,我感受颇深。

  《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指出:课程内容既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学科的特征,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论,也应包括数学结论的形成过程和数学思想方法。课程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利于学生经验、思考与探索。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直观与抽象的关系,生活化、情境化与知识系统性的关系。在现在的素质教育下,教师不只是要教会学生这一道数学题,教师应该起主导作用,引领学生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在数学中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学习数学。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新课标》中指出,数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的过程。数学课本里每学期都会出现几节活动课,但是很多教师在*常的教学中都会把它忽略掉,或是简单的一笔带过。学习过新课标后,才明白数学活动对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在数学活动中应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去体验数学活动经验。同时,在数学活动中,教师给学生适实的评价。教师的评价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增强信心。

  我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不会迷惑、彷徨,我相信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会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上好每节课,教好每一个学生,做一个合格的教师。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 (菁选5篇)(扩展8)

——英语新课程标准培训的心得体会 (菁选5篇)

英语新课程标准培训的心得体会1

  暑假,我有机会参加了初中英语新课程培训,使我受益匪浅,对新课程改革也有一些心得体会。

  教育改革是科学的,应该按照科学规律办事,否则要受到规律的惩罚。教学要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在教学中充分考虑英语的学科特点,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不同水*、不同爱好学生的学习需求,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把握英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它们所体现的思想方法,发展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对英语教学有较为全面的熟悉,提高英语素养,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为未来发展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通过学习,我体会到认识到要上好英语课,我们教师非下苦工夫不可。为了适应英语新课程改革需要,尽快提高学生的英语水*,达到新课标的要求,我在新学期里应该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反复学习新课程标准理念,深刻领会英语课程的要求

  我要不折不扣地按照上级的要求,学习有关文件精神,准确把握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目标和内容,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研究英语教学的规律,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的需要以及当地客观条件,积极地和有创造性地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同时加强中外文化修养,拓宽知识面,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并能在自己的继续学习和实际教学之中加以运用。

  二、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及其文化、对英语学习有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消极的情感不仅会影响英语学习的效果,而且会影响学生的长远发展。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我应该自始至终关注学生的情感,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为此英语教师要做到:

  1、尊重每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的尝试,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

  2、把英语教学与情感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

  3、特别关注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尽可能多地为他们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

  4、建立融洽、民主的师生交流渠道,经常和学生一起反思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互相鼓励和帮助,做到教学相长。

  三、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尽量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要尽量真实,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促使学生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用英语与他人交流,发展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积极鼓励学生把活动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之中。

  通过这次初中英语新课程培训的学习,聆听同行们的报告,使我受益匪浅,并要求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做到与学生共成长,不断追求新的自我。我会不断充实自己并且及时总结和借鉴经验,使英语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英语新课程标准培训的心得体会2

  20xx年8月,我完成了高中英语新课程远程培训,获益颇多。以下是我对新课程培训的一些心得体会。

  1、网络给我们带来了便捷与丰富的信息资源。

  这次的培训是以网络远程培训的方式进行的,这样我们就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学习,也可以任意学习或复习任何课程,这是以往的培训做不到的。除次之外,我们可以更多更好地在论坛上和其他学员分享我们的学习所得,沟通有无,这个也是以往培训做不到的。

  2、培训使我能全面、深刻理解高中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掌握《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教学与评价的要求,并能理解高中英语实验教材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教育改革是科学的,应该按照科学规律办事,否则要受到规律的惩罚。教学要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在教学中充分考虑英语的学科特点,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不同水*、不同兴趣学生的学习需求,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英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它们所体现的思想方法,发展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对英语教学有较为全面的认识,提高英语素养,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为未来发展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过去的教学中,普遍存在一些与新课程改革不符的一些问题,都与现代的教学理念相背离。如:过分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轻视过程与方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学生缺乏对于教学内容、学习时间的自主支配。知识要求一步到位。重视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轻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重视知识传授,轻视学生自我学习;重视词组、句型、语法,轻视学习方法、阅读策略、资源策略、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重做题,轻思考。对课堂教学的科学性、思想性、人文性、艺术性(可欣赏、回味、引发兴趣)、实效性的关注不够。备课方面,重视备教材,轻视备学生—不同学生,一个要求。

  这次的新课程的教材,就充分注意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探究性、实践性、趣味性、人文性、评价性、灵活性等方面进一步加强。

  3、我感觉到教师应该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从以知识为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转变;其次,教师要转变教育教学的方式,优化课堂教学模式。

  教师要注重学生实际,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乐趣着手,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寓乐于教。教师要不断反思和修正自己的教学行为并采取开放的教学姿态,教师之间、师生之间都应加强沟通和交流,共同探讨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课堂上老师要做到精讲多练,使课堂知识落到实处,注重当堂知识当堂消化,杜绝课内损失课外补的不良做法。

  教师还应该创设宽松和谐的民主教学氛围。课堂是教学工作的主阵地,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渠道。教学过程不仅是学生的认知过程,也是一种活生生的师生情感交流过程。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以英语学习为例,学生只有对老师、对英语、对英语学习以及英语文化有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兴趣并取得成绩。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敢于开口,乐于实践。当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由“学会”变成“会学”了,教师会真正感到轻松和放心,教学质量会有所提高。

  4、教师必须提高自身专业素质,保持心境心态的年轻,活到老,学到老。

  新课程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目标。教师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学生相关的能力的提高和新课程目标的实现。因此,每一位教师都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同时,教师还必须学习新的知识,发展新的教学策略,研究如何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和文化知识,通过英语课程促进学生积极的情感和价值观的形成。只有不断地和时代共同发展进步,了解新一代学生的心理和学习特点,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对学生进行沟通与教育。

  5、教师应该更新评价观,不应该把分数和听话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而是进行多元化、全面化的评价,使学生能从老师公正的评价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分数并不能代表一切。新时代要求学生应该做到全面的发展,要提高综合素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该考虑到他们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尤其是对后进生。例如对学困生出现的问题,采取延迟评价或分解评价的办法,有针对性地让他们进行补偿练习。每练习一次,每进一步都给予及时的鼓励,让他们也能切身体会到经过努力就一定能进步的道理。此外,除了学业成绩评价,对于学生的注意力、参与课堂活动的表现、动手操作的积极性等等,还要进行情感评价。对学生的点滴进步,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扬,从而增强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积极性,使学生对学习感到虽苦尤乐,最终成为学习创新的主人。

  总之,在新课程标准培训后,我又学到了不少新理念,反思了我的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更明确了我今后的工作的方向,而我也将本着新课程的精神,踏实、努力地做好我的工作,树立新的学生观和教学观,转变角色,重新熟悉师生关系,重视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的情感,鼓励学生的个性,以责任和爱心为学生的成长服务,要求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做到与学生共成长,不断追求新的自我,使自己早日成为一名新世纪的优秀教师!

英语新课程标准培训的心得体会3

  今年暑假8月5日,我们高二英语老师参加了学校举行的高二英语新教材的培训,听取了很多专题讲座,以及教案的交流和讨论,感受很深,收获很多。专家们的讲座以及优秀课例,使我们得以从理论的高度了解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也得以从感性上了解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从而得以重新理性地反省与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和教学策略。

  通过学习,我们体会到使用的这套新教材具有如下特点:探究性、实践性、趣味性、人文性、评价性、灵活性。了解这些特点的同时我们也感觉到了承担新课程教学的压力,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培训的具体体会:

  1、教师在新课程中的角色应是:课程价值的思考者、学科专业的播种者、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合作探究的协作者、资源保障的服务者、终身发展的示范者。高中教师的专业生活方式应该为学习研究—实践—反思—合作。

  2、高中新课程需要用“心”体味——情感、态度、理念;需要用“新”开发——知识、能力、智慧;需要用“辛”付出——学习、积累、转化;需要用“薪”支持——资源、设备、鼓励,对新课程“真学、真信、真懂、真用”。高中新课程将改变高中学生的学习生活,影响着学生的终身发展;高中新课程也将改变高中教师的教育生活,教师将与新课程同行,与学生共同成长。

  3、关于新教材的备课:不仅为“教”而设计,更要为“学”而设计。具体为:

  通览全书,把握主脉; 有机整合,前后呼应;通读单元,重组教材

  4、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不足

  过分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轻视过程与方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学生缺乏对于教学内容、学习时间的自主支配。知识要求一步到位。重视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轻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重视知识传授,轻视学生自我学习;重视词组、句型、语法,轻视学习方法、阅读策略、资源策略、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重做题,轻思考。对课堂教学的科学性、思想性、人文性、艺术性(可欣赏、回味、引发兴趣)、实效性的关注不够。备课方面,重视备教材,轻视备学生—不同学生,一个要求。

  所以,我们要转变教育教学的方式。要注重学生实际,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学习爱好、生活乐趣着手,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寓乐于教。要不断反思和修正自己的教学行为并采取开放的教学姿态,教师之间、师生之间都应加强沟通和交流,共同探讨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必须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新课程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目标。教师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学生相关的能力的提高和新课程目标的实现。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学习新的知识,发展新的教学策略,研究如何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和文化知识,通过英语课程促进学生积极的情感和价值观的形成。要树立新的学生观和教学观。新课程要求教师转变角色,重新熟悉师生关系,重视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的情感,鼓励学生的个性,以责任和爱心为学生的成长服务,以科学的教育方法赋予青年一代在未来社会的生存能力。要求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做到与学生共成长,不断追求新的自我。

英语新课程标准培训的心得体会4

  在这次高中远程教师新课程培训中,英语教学专家就新课程理念的高中英语语法与词汇教学,高中英语课堂教学,高中英语学习策略教学以及怎样推行新课改等几个专题进行了生动的讲解和分析。在认真聆听专家的精彩讲座后收获很大。使我得以从理论的高度了解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也得以从感性上了解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从而得以重新理性地反省与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和教学策略。

  首先,参加此次远程网络培训收获最大的是教育教学观念得到了更新,对新课程理念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新课程要求我们从以知识为本的教育理念转变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重新认识高中英语课程的目标和定位。教师要树立新的学生观。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教师首先转变角色,重新认识师生关系。过去,我们教师把自己作为中心,要学生围着自己转。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甚至把学生当作记录教师讲授内容的录音机。而素质教育的精神则要求我们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情感、个性,需要和发展的愿望。

  我们教师要放下架子,与学生*等相处,教学相长。利用师生互动课堂模式提倡开放性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学习,营造*等、民主、宽松的学习气氛。以学生为主体包括三个主面的含义:第一,承认并且尊重学生的自主能力鼓励他们的创新精神;第二,要采用以学生为中心有利于发挥主体作用的教学思路和方法;第三,在每个教学环节上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同时,尊重学生中的个体差异,尽可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其次, 通过专家的讲解我对英语语法课的课堂设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传统的语法教学是以教语法而教语法,教师讲得累,学生听得烦。新课程理念下的英语语法课不仅要教学生语法知识,更要培养他们运用语法知识的能力。注重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教师应该淡化单独进行语法教学的思想,应该将语法教学融入到英语的四项基本能力的培养当中去,即融入到听说读写当中去。我认为英语语法课的课堂设计大体可以分成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导入,呈现,操练和评价。结合所学的知识,引入新内容。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呈现新内容要在真实的语境中,可以是教师呈现,也可以是学生呈现,让学生亲身去体验。学生在运用中自然地学会了这个语法现象。真正的将语法运用到交际中去。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再次,老师应保持心境心态的年轻,活到老,学到老。要放得下架子,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当今英语教学主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培养其交际和运用英语的能力。要达到这些任务,首先,教师应尽快从旧教材旧教法的框框中*出来,转变思想,更新观念。

  其次,应重视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时期英语教学要提倡“乐”的观念,情绪越好,越乐观,对所学内容便会发生浓厚的兴趣,“解决情感问题有助于提高语言学习效果。为了了解学生的情感态度,帮助他们培养积极的感情,克服消极情感,教师首先必须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教师要帮助学生及时克服情感态度方面的困难,使语言学习上的成功体验与情感态度的发展相互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往往与他们学习上的成功与失败有密切关系。学习上的成功能够促进情感态度的积极发展,而积极的情感态度又利于促进学习上取得更大的成功。因为学生能获得知识的渠道是多方面的,他们的发展前途比我们老师大得多,我们关键要做的是如何调动学生,教学生怎么做,指导他们,服务他们并管理他们。

  最后,合理地使用教材,就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灵活地、有创造性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取舍,对教材建议的教学方法做适当的调整。几节优秀课例给了我极大的启示:教师应该对学生怀抱期望,应该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一定的创新潜能,都能通过努力学习获得成功。所以应该设法创设民主自由、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利用暗示手段,如借用鼓励的微笑、温和的目光、亲切的话语,将自己殷切的期望传递给学生,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使他们感受到充分的尊重和信任,从而能自由表达思想,消除害怕出错的胆怯心理,树立起成功的信心,激起更大的学习热情。

  总之,新的课程标准,向我们广大老师提出了重大挑战, 也提供了机遇。只要我们善于抓住机遇,知难而上、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更新观念、加強学习、以学生为本,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积极而有创造性地探索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努力使自己为具有创新精神的研究性老师。

英语新课程标准培训的心得体会5

  通过新课标的学习,我们迎接了新理念新考验新挑战。我们只要大胆运用新理念、新方法到课堂实践中。努力落实新课标。就会探出一条用好新教材的新路子。

  新课改倡导全人教育,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的终身学习能力,新课改倡导建设性学习,注重科学探究的学习,关注体验性学习,提倡交流与合作、自主创新学习,课程改革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师,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者,作为教师的我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学习新课程改革理论,更新教学观念,迎接新课改的挑战。下面简单地谈一下英语新课标学习的几点体会。

  一、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1.鼓励学生大胆地使用英语,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失误和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

  2.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直接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一个空间。

  3.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合作、探索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4.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探究他们自己的一些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

  二、关注学生情感,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

  情态是学好英语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努力创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空间,做到:

  1.尊重每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的尝试,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

  2.把英语教学与情态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

  3.关注学习有困难的或性格内向的学习,尽可能地为他们创造语言的机会。

  4.建立融洽、民主的师生交流渠道,经常和学生一起反思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互相鼓励和帮助,做到教学相关。

  三、加强学习策略的指导,让他们在学习和适用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如何学习做到:

  1.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到阶段性学习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2.引导学生结合语境,采用推测、查阅和协调的方法进行学习。

  3.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价,并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

  四、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评价。

  评价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有助于反思及调整自己的学习过程,评价或采用测验及非测验形式,*时重视形成性评价,对学生回答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改进的诚绩,及反映的情感、态度、策略某方面进行及时的评价,如有口头评价、等级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等方法,充分发觉学生的进步,鼓励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提高,测验以学生综合运用能力为目标,侧重于学生理解和获取信息,能力减少客观题,增加主观题,通过评价学生学会分析自己的成绩和不足,明确努力方向。

  新课程改革不能只停留在理论上,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新课标的理论指导下解决问题,在课改中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反思,愿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 (菁选5篇)(扩展9)

——学习《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心得体会 (菁选3篇)

学习《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心得体会1

  今天再次学习《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使我领悟到了教学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因此,本人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再学习,有以下的认识:

  一、备课:变“备教材”为“备学生”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备教的方法很多,备学生的学习方法少。老师注意到自身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如语言应简明扼要、准确、生动等),注意到实验操作应规范、熟练,注意到文字的表达(如板书编写有序、图示清晰、工整等),也注意对学生的组织管理,但对学生的学考虑不够。老师的备课要探讨学生如何学,要根据不同的内容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指导如何进行预习、听课、记笔记、做复习、做作业等;要考虑到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及总结归纳能力的培养。一位老师教学水*的高低,不仅仅表现他对知识的传授,更主要表现在他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上课:变“走教案”为“生成性课堂”

  教学过程是一个极具变化发展的动态生成的过程,其间必然有许多非预期的因素,即便教师对学情考虑再充分,也有“无法预知”的场景发生,尤其当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都充分发挥时,实际的教育过程远远要比预定的、计划中的过程生动、活泼、丰富得多。教师要利用好即时生成性因素,展示自己灵活的教学机智,不能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教案”。

  要促成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教师要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如果我们的课堂还是师道尊严,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回答,不予理睬,或马上表现出不高兴,不耐烦,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定大打折扣,因而要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生气,师生关系一定要开放,教师要在教学中真正建立人格*等、真诚合作的民主关系。同时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的一言一行,在教与学的*台上,做到教学相长,因学而教,树立随时捕捉教学机会的意识,就必定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活泼有趣,更加充满生机,也更能展示教师的无穷魅力。课堂提问注意开放性。

  开放性的提问,没有统一的思维模式与现成答案,学生回答完全是根据自已的理解回答。答案一定会是丰富多彩,这可以作为我们教师的教学资源。教师根据这些答案给予肯定、或给予引导,使学生的思想认识在教师的肯定或引导中得到提高。要促进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还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智慧,教师对教育过程的高超把握就是对这种动态生成的把握。

  三、变“权威教学”为“共同探讨”

  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即要求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教师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将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等对话与交流;过去由教师控制的教学活动的那种沉闷和严肃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真诚和激情。因而,教师的职能不再仅仅是传递、训导、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励、帮助、参谋;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以知识传递为纽带,而是以情感交流为纽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满仓库,而是要点燃火炬。学生学习的灵感不是在静如止水的深思中产生,而多是在积极发言中,相互辩论中突然闪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被压抑,本有的学习灵感有时就会消遁。

  四、变“教师说”为“学生多说”

  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理解数学概念或通过数量关系,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从而掌握最基础的知识,这个思维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有利于及时纠正学生思维过程的缺陷,对全班学生也有指导意义。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组织学生讲。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只满足于学生说出是与非,或是多少,至于说话是否完整,说话的顺序如何,教师不太注意。这样无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教师要鼓励、指导学生发表见解,并有顺序地讲述自己的思维过程,并让尽量多的学生能有讲的机会,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说的结果,也要重视学生说的质量,这样坚持下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上好数学课应该尽量地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能把学生埋在越来越多的练习纸中。例如,口算,现在已经名不副实,多数用笔算代替,学生动手不动口。其实,过去不少教师创造了很多口算的好方法,尤其在低年级教学中,寓教学于游戏、娱乐之中,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其它教材也可以这样做。我们不能把数学课变成枯燥无味、让学生学而生厌的课。在数学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既动手又动口,并辅以其它教学手段,这样有利于优化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也必然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做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

学习《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心得体会2

  新课程走近我们已有多年的时间了,对其每一次的研读都有一种“温故而知新”的感觉,让我一次又一次对自己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反思,对自己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重新审视,这让我在数学教学方面有很多收获。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 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树立。课改实践告诉我们,没有坚定的新课程理念,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不可能的。

  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个案研究和收集;要牢记验证课标和检验教材的实验任务。

  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数学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数学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数学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数学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数学能力。

  2、讲授新课程时应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比较新课程与旧教材的区别和联系,有哪些改进,教法上有那些变化,有那些独到的进步和收获,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数学教学。

  3、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的基础上,从本班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师生互动等新的教学模式;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数学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数学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见识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整体提高。

学习《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心得体会3

  近来,我通过学习《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使我认识到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与人类的活动息息相关。数学教育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具有公共基础的地位,课程设计要适应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的需要,使学生掌握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并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发展。

  新课标是编排教材的依据,是十年的实践结果和经验的进一步提炼总结,新课标修改后:双基变四基。20xx年版:“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20xx年版 “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并把“四基”与数学素养的培养进行整合: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训练数学基本技能,领悟数学基本思想,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新课程对小学数学教材做了重大变革,其突出了:注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所学的数学知识都必须是我们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所以每节数学知识的出现,教材都提供了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数学知识。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上好数学课应该尽量地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能把学生埋在越来越多的练习纸中。例如,口算,现在已经名不副实,多数用笔算代替,学生动手不动口。其实,过去不少教师创造了很多口算的好方法,尤其在低年级教学中,寓教学于游戏、娱乐之中,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其它教材也可以这样做。我们不能把数学课变成枯燥无味、让学生学而生厌的课。在数学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既动手又动口,并辅以其它教学手段,这样有利于优化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也必然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做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 (菁选5篇)(扩展10)

——数学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数学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1

  最近,学习了《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这次学习,使我受益匪浅,感受很多。教师要适应新课程教学,就必须接受继续教育。通过学习,使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获得了教材实验操作上的一些宝贵经验。其中感触最深的是新教材特别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由原来过多地关注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形成转变为在学习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我们当教师的就应该理解教材目标,明白把握教材编排的特点,选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有利益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情境。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那下面就根据自己对课程标准的理解谈点体会。

  一、教师要成为终身学习者。

  教师要走进新课程,实现课程目标,其自身必须有先进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理念。为达成这一目标,教师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学习者”。教师要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上,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识,还要学习与提高对人的认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识,构建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使自己不仅会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与风格。现代教师不再比喻为“一桶水”,而应当被比喻为“一条不断流动的河流”,“装满一桶水,享用一辈子”的思想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二、学习模式的多元化。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被认为是知识传授者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建立起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等的朋友式的关系,营造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创设师生“对话”的情境,使学生体验*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宽容,形成自主自觉的意识、探索求知的.欲望、开拓创新的激情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等而又密切合作的关系,以达到共同合作完成知识建构的目的。创设情境,发挥最佳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可以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同时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近数学,感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初步体现与现时生活的联系。

  三、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

  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少!你想象力非常丰富!真会动脑筋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实践操作能力。我们体会到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要注意做到:既重视科学精神,又充满人文精神教育。

  也就是基本功要扎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熟练,还要关注每一个孩子,尊重学生人格,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要有创新的教学模式,创新的教学方法,灵活的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的评价标准,要善于打破常规,突破传统观念,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学生正处于人格塑造和定化时期,社会文化中的价值取向、理想和信仰、道德情操、等都会受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

  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教育专业工作者的要求,我们只有作好充分的准备,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才会在教学中使学生真正地动起来,经历”与人合作,并与同伴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使学生善于倾听他人发言,乐于陈述自己的想法,敢于修正他人的观点,勇于接受他人的意见;这些都有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有利于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才会使他们感到无限快乐,感到自己精神的、智慧的力量在增长,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的发展。

推荐访问:心得体会 新课程标准 培训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 菁选五篇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1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100字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