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国名人热爱国家小故事,菁选8篇【优秀范文】

时间:2023-02-26 15:54:02 来源:网友投稿

中国名人热爱国家的小故事1  《苏武》——牧羊北海边,心存汉社稷  公元前100年,汉武帝正想出兵打匈奴,匈奴派使者来求和了,还把汉朝的使者都放回来。汉武帝为了答复匈奴的善意表示,派中郎将苏武拿着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中国名人热爱国家小故事,菁选8篇【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2023年中国名人热爱国家小故事,菁选8篇【优秀范文】

中国名人热爱国家的小故事1

  《苏武》——牧羊北海边,心存汉社稷

  公元前100年,汉武帝正想出兵打匈奴,匈奴派使者来求和了,还把汉朝的使者都放回来。汉武帝为了答复匈奴的善意表示,派中郎将苏武拿着旌节,带着副手张胜和随员常惠,出使匈奴。苏武到了匈奴,送回扣留的使者,送上礼物。苏武正等单于写个回信让他回去,没想到就在这个时候,出了一件倒霉的事儿。

  匈奴中有人造反,苏武的手下牵连其中,苏武知道自己有辱使命,决定自尽,未遂,单于就把他关押起来不给饭吃,苏武吃雪和毡毛活了下来,匈奴人认为很神奇,就把他流放北海边牧羊。所有羊都是公羊,要求他让公羊生下小羊才让他回来。

  苏武到了北海,旁边什么人都没有,唯一和他作伴的是那根代表朝廷的旌节。匈奴不给口粮,他就掘野鼠洞里的草根充饥。日子一久,旌节上的穗子全掉了。一直到了公元前85年,匈奴的单于死了,匈奴发生内乱,分成了三个国家。新单于没有力量再跟汉朝打仗,又打发使者来求和。那时候,汉武帝已死去,他的儿子汉昭帝即位。汉昭帝派使者到匈奴去,要单于放回苏武,匈奴谎说苏武已经死了。使者信以为真,就没有再提。

  后来汉朝又有使者来到匈奴,苏武的手下悄悄与其取得了联系,告诉他们苏武还活着。这才让苏武返回大汉。这中间度过了十九年。

  苏武出使的时候,才四十岁。在匈奴受了十九年的折磨,胡须、头发全白了。

  回到长安的那天,长安的人民都出来迎接他。他们瞧见白胡须、白头发的苏武手里拿着光杆子的旌节,没有一个不受感动的,说他真是个有气节的大丈夫。

中国名人热爱国家的小故事2

  《妇好》——戎马易针黹,朱袖伐千军

  商朝的武功以商高宗武丁时代最盛,武丁通过一连串战争将商朝的版图扩大了数倍,而为武丁带兵东征西讨的大将就是他的王后妇好。甲骨文记载,有一年夏天,北方边境发生战争,双方相持不下,就在这时,妇好自告奋勇,要求率兵前往保卫国家。武丁犹豫不决,占卜后才决定派妇好起兵,结果大胜。此后,武丁让她担任统帅。

  从此她东征西讨,打败了周围二十多个方国,那时作战,出动的人数都不多,一般也就上千人,和大规模械斗差不多,但是根据记载妇好攻打羌方的时候一次带兵就有一万三千多人。也就是说占都城十分之一的军队都交给她了。

  妇好是*历史上有据可查的第一位女性军事统帅,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她不仅能够率领军队东征西讨为武丁拓展疆土,而且还主持着武丁朝的各种祭祀活动。她为了国家,不惧危难挺身而出,出兵救国的精神让人抚掌称叹,她不仅仅是华夏民族的骄傲,更是女子楷模。

中国名人热爱国家的小故事3

  《谭嗣同》——书剑情怀家国,经纶抱负河山

  谭嗣同,湖南浏阳人,是*近代资产阶级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维新志士。少时师从欧阳中鹄,后加入维新派。他主张*要强盛,只有发展民族工商业,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公开提出废科举、兴学校、开矿藏、修铁路、办工厂、改官制等变法维新的主张。写文章抨击清*的卖国投降政策。1898年参加领导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三十四岁,为“戊戌六君子”之一。

  “去留肝胆两昆仑”是谭嗣同谭公临刑之前抒发的绝唱。意谓是我生为变法而生,死为变法而死,一生一死是一副忠肝义胆,像昆仑那样高耸,谭公生如昆仑,死如昆仑。“谭在狱中,意气自若,终日绕行室中,拾地上煤屑,就粉墙作书,问何为?笑曰:作诗耳。”

中国名人热爱国家的小故事4

  《岳飞》——精忠报国

  岳飞,字鹏举,北宋崇宁二年二月十五日(公元一一零三年三月二十四日)生于相州汤阴县永和乡(今河南省汤阴县程岗村)。绍兴十年(1140年)夏,金人撕毁和约南侵,岳飞奋起抗战,大破金兵于蔡州、陈州、颍州,郑州、西京、蒿州、许州、孟州、卫州、怀州、郾城等地,并在顺昌、郾城大捷中粉碎了金“拐子马”、“铁浮图”不可战胜的神话,朱仙镇大捷,威振敌胆、金兀术叹呼“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正当岳飞所向披摩,抗金取得节节胜利之际,宋高宗于绍兴十年七月十七日连下十二道金牌,强令岳飞班师。

  绍兴十一年(1141年)四月二十四日,秦桧为剪除和谈障碍,指使万俟莴上章诬篾一贯主战的岳飞“谋反”,收买王俊作假证,十月将岳飞父子和部将张宪关进杭州大理寺。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142年1月28日),赵构秦桧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将岳飞父子和张宪诬害,岳飞宁死不屈,临刑前挥笔写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大字。

中国名人热爱国家的小故事5

  《屈原》——负石而投河,行之难为者

  公元前342年屈原诞生于楚都丹阳,屈原自幼勤奋好学,胸怀大志。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主张章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提倡“美政”。在屈原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

  屈原为人性格耿直,却因在修订法规的时候,不愿听从上官大夫的话与之同流合污,再加上楚怀王的令尹子兰、上官大夫靳尚和他的宠妃郑袖等人,受了秦国使者张仪的贿赂,不但阻止怀王接受屈原的意见,并且使怀王疏远了屈原。公元前305年,屈原反对楚怀王与秦国订立黄棘之盟,但是楚国还是彻底投入了秦国的怀抱。使得屈原亦被楚怀王逐出郢都,开始了流放生涯。结果楚怀王在其幼子子兰等人的极力怂恿下被秦国诱去,囚死秦国。

  楚襄王即位后,屈原继续受到迫害,并被放逐到江南。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带兵南下,攻破了楚国国都,屈原的政治理想破灭,对前途感到绝望,虽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只得以死明志,就在同年五月怀恨投汨罗江自杀。百姓听到噩耗很悲痛,争先恐后的`来打捞他的尸体,结果一无所获。于是,有人用苇叶包了糯米饭,投进江中祭祀屈原,这种祭祀活动一年一年流传下来,渐渐成为一种风俗。

中国名人热爱国家的小故事6

  《柳如是》——凛然香扇坠,千古节堪哀

  柳如是,女诗人,秦淮八艳之首,后嫁给嫁给了年过半百的东林党领袖、文名颇着的大官僚钱谦益。她一生中历来最为人称道的不是她的美貌、不是她的才学。而是她的爱国忧民的情怀,反清复明的大志。

  对于国家大事,这不仅仅是封建社会里一般女性很少过问的事情,而柳如是则不然,以一个儿女之身,特别是以一个饱受人世炎凉的女流之辈,偏偏要以天下大事为己任,以扶持大明社稷为志向,真可谓感天地,泣鬼神。崇祯17初年清兵铁骑频频叩关,明军屡战屡败,面对局势危急,柳如是心急如焚,2月春寒料峭,柳如是与钱谦益同游京口,当年梁红玉协助韩世忠擂鼓击退金兵的情景如在眼前,柳如是欲效仿梁红玉而不能,不禁恨恨不已。

  在清兵铁骑南下之际,柳如是极力劝说夫君钱谦益以死殉国。请钱谦益在刀、绳、水三种死法中选一种,钱临阵畏怯,柳如是愤而跳水,被人救起。后来,钱谦益在柳如是的影响之下,也开始暗中从事反清复明活动,接触反明志士,联络反明队伍,柳如是曾以七锭金子赠反清志士黄宗羲,以大量金银首饰赠与反清军队。后终于下定了决心,于是向朝廷托病辞官,很快便获得了应允,脱下官袍,再度回乡。

  宁静的生活又过了十余年,钱谦益八十三岁那年病殁于杭州。丈夫死后,四十七岁的柳如是受到钱氏家族的排斥。为了家产之事,族人与她纠缠不休。丈夫去了,柳如是失去了依靠,也失去了生活的希望,就在当年,她用三尺白绫,结束了自己风风雨雨的一生,追随钱谦益于九泉之下。一代奇女,香消玉殒。

  尽管柳如是的反清复明活动最后以失败告终,但是她的爱国情怀却使后来者感动,作为当时的地位卑下的女性女性,柳如是用自己的一生,无声的反驳了“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对后世影响深远。

中国名人热爱国家的小故事7

  《崇祯皇帝》——鸡鸣而起,夜分不寐,焦劳成疾

  朱由检明朝第十六位皇帝。明光宗第五子,明熹宗异母弟,母为淑女刘氏。于天启二年年被册封为信王。1627年—1644年在位,年号崇祯。

  崇祯是一个勤政的皇帝,据史*载,他二十多岁头发已白,眼长鱼尾纹,可以说是宵衣旰食,夕惕朝乾。史志称其“鸡鸣而起,夜分不寐,往往焦劳成疾,宫中从无宴乐之事”。

  崇祯执政时期,对于后金,群臣分为主战、主和两派。崇祯在用人方面,起用了主战派袁崇焕。文官集团使得军中之将只重出身门第,几次大规模对后金的军事活动均遭惨败,削弱了明朝的军事力量,最终无力镇压农民军起义,间接加速了明朝灭亡。

  曾经强盛的明帝国已经风雨飘摇,两党分庭对抗,却难寻能用之人,也确实难寻可用之人。崇祯即位之初在文官集团的帮助下诛灭魏忠贤阉党,却间接推动了文官集团的权利膨胀。

  崇祯与臣子的关系或可说是历史上最为尴尬诡异的时期——相互仇视,相互依存、相互利用。崇祯在位的十七年,除了镇压农民军以及抵抗后金外,将更多的心力用于削弱文官集团的势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只是在位期间爆发农民起义,关外后金*虎视眈眈,明朝已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1644年,于煤山自缢身亡,终年34岁,在位17年。

中国名人热爱国家的小故事8

  维护蒙汉友好的三娘子

  蒙古族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朝前期,因为蒙古族当权者和明朝*有矛盾,经常发生武装冲突,双方的关系疏远了,传统的贸易往来也停止了。这样,明朝不安宁,蒙古族百姓也得不到内地的产品,生活上受到很大影响。

  后来,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重新和明朝和好,服从明朝的统一管理,蒙汉关系改善了。俺答去世后,他的夫人三娘子掌权,更是坚持与明朝的友好关系。在三娘子的促进下,蒙汉的互市贸易又恢复了。每当大集的时候,蒙古族百姓都到集市上购买和换取内地的丝绸、茶叶和各种生活用品,他们的皮毛等产品也是汉族商人喜欢要的。场面十分热闹。

  三娘子经常亲自骑马到集市上巡视,发现有纠纷的,都秉公处理,尤其注意保护汉族商人的利益。她还主动到宣化城,拜访明朝官员,交流情况,关系非常密切。明朝封她为忠顺夫人。遇上有的蒙古贵族想用武力侵扰内地,三娘子总是坚决反对,加以制止。

  三娘子掌权时期,为蒙汉友谊做了许多好事,使双方好多年没动干戈,促进了民族团结。


中国名人热爱国家的小故事 (菁选8篇)扩展阅读


中国名人热爱国家的小故事 (菁选8篇)(扩展1)

——*名人热爱国家的小故事5篇

*名人热爱国家的小故事1

  《妇好》——戎马易针黹,朱袖伐千军

  商朝的武功以商高宗武丁时代最盛,武丁通过一连串战争将商朝的版图扩大了数倍,而为武丁带兵东征西讨的大将就是他的王后妇好。甲骨文记载,有一年夏天,北方边境发生战争,双方相持不下,就在这时,妇好自告奋勇,要求率兵前往保卫国家。武丁犹豫不决,占卜后才决定派妇好起兵,结果大胜。此后,武丁让她担任统帅。

  从此她东征西讨,打败了周围二十多个方国,那时作战,出动的人数都不多,一般也就上千人,和大规模械斗差不多,但是根据记载妇好攻打羌方的时候一次带兵就有一万三千多人。也就是说占都城十分之一的军队都交给她了。

  妇好是*历史上有据可查的第一位女性军事统帅,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她不仅能够率领军队东征西讨为武丁拓展疆土,而且还主持着武丁朝的各种祭祀活动。她为了国家,不惧危难挺身而出,出兵救国的精神让人抚掌称叹,她不仅仅是华夏民族的骄傲,更是女子楷模。

*名人热爱国家的小故事2

  《岳飞》——精忠报国

  岳飞,字鹏举,北宋崇宁二年二月十五日(公元一一零三年三月二十四日)生于相州汤阴县永和乡(今河南省汤阴县程岗村)。绍兴十年(1140年)夏,金人撕毁和约南侵,岳飞奋起抗战,大破金兵于蔡州、陈州、颍州,郑州、西京、蒿州、许州、孟州、卫州、怀州、郾城等地,并在顺昌、郾城大捷中粉碎了金“拐子马”、“铁浮图”不可战胜的神话,朱仙镇大捷,威振敌胆、金兀术叹呼“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正当岳飞所向披摩,抗金取得节节胜利之际,宋高宗于绍兴十年七月十七日连下十二道金牌,强令岳飞班师。

  绍兴十一年(1141年)四月二十四日,秦桧为剪除和谈障碍,指使万俟莴上章诬篾一贯主战的岳飞“谋反”,收买王俊作假证,十月将岳飞父子和部将张宪关进杭州大理寺。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142年1月28日),赵构秦桧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将岳飞父子和张宪诬害,岳飞宁死不屈,临刑前挥笔写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大字。

*名人热爱国家的小故事3

  《屈原》——负石而投河,行之难为者

  公元前342年屈原诞生于楚都丹阳,屈原自幼勤奋好学,胸怀大志。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主张章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提倡“美政”。在屈原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

  屈原为人性格耿直,却因在修订法规的时候,不愿听从上官大夫的话与之同流合污,再加上楚怀王的令尹子兰、上官大夫靳尚和他的宠妃郑袖等人,受了秦国使者张仪的贿赂,不但阻止怀王接受屈原的意见,并且使怀王疏远了屈原。公元前305年,屈原反对楚怀王与秦国订立黄棘之盟,但是楚国还是彻底投入了秦国的怀抱。使得屈原亦被楚怀王逐出郢都,开始了流放生涯。结果楚怀王在其幼子子兰等人的极力怂恿下被秦国诱去,囚死秦国。

  楚襄王即位后,屈原继续受到迫害,并被放逐到江南。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带兵南下,攻破了楚国国都,屈原的政治理想破灭,对前途感到绝望,虽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只得以死明志,就在同年五月怀恨投汨罗江自杀。百姓听到噩耗很悲痛,争先恐后的`来打捞他的尸体,结果一无所获。于是,有人用苇叶包了糯米饭,投进江中祭祀屈原,这种祭祀活动一年一年流传下来,渐渐成为一种风俗。

*名人热爱国家的小故事4

  《柳如是》——凛然香扇坠,千古节堪哀

  柳如是,女诗人,秦淮八艳之首,后嫁给嫁给了年过半百的东林党领袖、文名颇着的大官僚钱谦益。她一生中历来最为人称道的不是她的美貌、不是她的才学。而是她的爱国忧民的情怀,反清复明的大志。

  对于国家大事,这不仅仅是封建社会里一般女性很少过问的事情,而柳如是则不然,以一个儿女之身,特别是以一个饱受人世炎凉的女流之辈,偏偏要以天下大事为己任,以扶持大明社稷为志向,真可谓感天地,泣鬼神。崇祯17初年清兵铁骑频频叩关,明军屡战屡败,面对局势危急,柳如是心急如焚,2月春寒料峭,柳如是与钱谦益同游京口,当年梁红玉协助韩世忠擂鼓击退金兵的情景如在眼前,柳如是欲效仿梁红玉而不能,不禁恨恨不已。

  在清兵铁骑南下之际,柳如是极力劝说夫君钱谦益以死殉国。请钱谦益在刀、绳、水三种死法中选一种,钱临阵畏怯,柳如是愤而跳水,被人救起。后来,钱谦益在柳如是的影响之下,也开始暗中从事反清复明活动,接触反明志士,联络反明队伍,柳如是曾以七锭金子赠反清志士黄宗羲,以大量金银首饰赠与反清军队。后终于下定了决心,于是向朝廷托病辞官,很快便获得了应允,脱下官袍,再度回乡。

  宁静的生活又过了十余年,钱谦益八十三岁那年病殁于杭州。丈夫死后,四十七岁的柳如是受到钱氏家族的排斥。为了家产之事,族人与她纠缠不休。丈夫去了,柳如是失去了依靠,也失去了生活的希望,就在当年,她用三尺白绫,结束了自己风风雨雨的一生,追随钱谦益于九泉之下。一代奇女,香消玉殒。

  尽管柳如是的反清复明活动最后以失败告终,但是她的爱国情怀却使后来者感动,作为当时的地位卑下的女性女性,柳如是用自己的一生,无声的反驳了“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对后世影响深远。

*名人热爱国家的小故事5

  《崇祯皇帝》——鸡鸣而起,夜分不寐,焦劳成疾

  朱由检明朝第十六位皇帝。明光宗第五子,明熹宗异母弟,母为淑女刘氏。于天启二年年被册封为信王。1627年—1644年在位,年号崇祯。

  崇祯是一个勤政的皇帝,据史*载,他二十多岁头发已白,眼长鱼尾纹,可以说是宵衣旰食,夕惕朝乾。史志称其“鸡鸣而起,夜分不寐,往往焦劳成疾,宫中从无宴乐之事”。

  崇祯执政时期,对于后金,群臣分为主战、主和两派。崇祯在用人方面,起用了主战派袁崇焕。文官集团使得军中之将只重出身门第,几次大规模对后金的军事活动均遭惨败,削弱了明朝的军事力量,最终无力镇压农民军起义,间接加速了明朝灭亡。

  曾经强盛的明帝国已经风雨飘摇,两党分庭对抗,却难寻能用之人,也确实难寻可用之人。崇祯即位之初在文官集团的帮助下诛灭魏忠贤阉党,却间接推动了文官集团的权利膨胀。

  崇祯与臣子的关系或可说是历史上最为尴尬诡异的时期——相互仇视,相互依存、相互利用。崇祯在位的十七年,除了镇压农民军以及抵抗后金外,将更多的心力用于削弱文官集团的势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只是在位期间爆发农民起义,关外后金*虎视眈眈,明朝已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1644年,于煤山自缢身亡,终年34岁,在位17年。


中国名人热爱国家的小故事 (菁选8篇)(扩展2)

——中国爱国名人故事 (菁选8篇)

中国爱国名人故事1

  1949年新*成立时,当时任加利福尼亚工学院超音速实验室主任和“古根罕喷气推进研究中心”负责人的钱学森深为祖国的新生而高兴。他打算回国,用自己的专长为新*服务。

  但那时候在美国的*科学家归国不易,而钱学森的专长又直接与国防有关,美国千方百计要将他留下不让他回国,他历尽艰辛才终于回到祖国怀抱。

中国爱国名人故事2

  1931年9月21日,矢志抗日的吉鸿昌将军被蒋逼迫下野,到国外“考察实业”。船到美国,吉鸿昌就接二连三地遭到意想不到的刺激,如那里的头等旅馆不接待*人,却对日本人却奉若神明。

  有一次,吉鸿昌要往国内邮寄衣物,邮局职员竟说世界上已经不存在*了,吉鸿昌异常愤怒,刚要发作,陪同的使馆参赞劝道:“你为什么不说自己是日本人呢?只要说自己是日本人就可受到礼遇。”吉鸿昌当即怒斥:“你觉得当*人丢脸吗,可我觉得当*人光荣!”为*帝国主义者对*人的歧视,维护民族尊严,他找来一块木牌,用英文仔细地在上面写上:“我是*人!”

中国爱国名人故事3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兵败被俘,坐了三年土牢,多次严辞拒绝了敌人的劝降。一天,元世祖忽必烈亲自来到土牢里劝降,许以丞相之职,他毫不动摇,反而斩钉截铁地说:“唯有以死报国,我一无所求!”

  临刑前,监斩官凑近说:“文将军,你现在改变主意,不但可免一死,还依然可当丞相。”文天祥怒喝道:“死就死,还说什么鬼话!”于是,文天祥面向南方,慷慨就义了。文天祥生前,留下一首撼人心弦的《正气歌》。

中国爱国名人故事4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40年如一日,为*的独立富强而耗尽了毕生的精力。他自己别无家产,仅有书籍、衣服、一所华侨捐献给他的小住宅。他革命一生的原动力是什么?就是“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的崇高信仰。

  孙中山执著无悔于革命,在于他有崇高的信仰,即“人群之需要”。信仰如山,仰之弥高。

中国爱国名人故事5

  汉朝的时候,有一位历史学家叫司马迁。他祖上几辈都是国家的.史官,负责记录历史。司马迁年轻时立志继承家业,写出一部完整的史书。他离开长安,到各地远游,考察历史古迹,搜集到了许多珍重的史料,了解了英雄豪杰和人民群众的动人事迹。这使他更加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决心把那些丰功伟绩记录下来,传给后代的人们。之后他父亲去世了,他之后做了史官,想到自己的志向,就开始写作。

  没想到这时候,一次政治事件把他卷了进去。司马迁为国家着想,说了几句真心话,得罪了汉武帝,被处以死刑。要免死只能出钱赎身或理解腐刑。司马迁家里没钱。他万不得已,理解了腐刑,以求活下去。腐刑是最残忍的刑罚,受刑人被割掉生 殖器,失去男性特征,成了宦官一类的人。这对司马迁是多大的打击呀!有的人认为他不该怕死贪生,甘受污辱;朋友们也疏远了他。司马迁不去辩解,只是夜以继日地写作。多少年后,他最后完成了千古名著《史记》。这时候,他才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人都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我死了有如九牛亡一毛,有什么可怕的?我是为了写这部史书而求生的呀!我不愿意我们国家的历史在我手里中断,英雄的事迹在我心中埋没。此刻书写成了,就是让我死千次万次,我也不怕了!”

  司马迁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得到传扬,甘受屈辱。他的爱国情感多么深厚啊!

中国爱国名人故事6

  我们的国家此刻实行改革开放,许多外国人到*访问、投资、做买卖,这对我们的经济发展十分有利。如何跟外国人打交道呢?一方面要有礼貌,尊重人家的国格,尊重人家的各种习惯。另一方面也要维护我们的国格国法。盲目排外和崇洋媚外都是错误的。那里讲一个冯玉祥将军对待外国人的故事。

  冯玉祥是的爱国将领。他当年担任陕西督军的时候,一次接待了两个外国人。他很有礼貌地请他们坐下,谈话。两个外国人打开旅行袋。拿出一块新鲜的野牛肉,要送给冯玉祥。冯玉祥问:“哪里弄来的野牛肉?”外国人回答:“是我们在终南山打猎打来的。野牛凶得很,不好打。”冯玉祥皱起了眉头:“你们到终南山打猎,和谁打过招呼?领过许可证吗?”外国人忙说:“我们打的是野牛,没有主人,用不着和谁打招呼。”冯玉祥沉下脸说:“终南山在我们*,是我国的领土。野牛生在那里,自然归我国所有,怎样说没有主人?你们不经允许,私自猎牛,这是犯法的!我作为地方官,有保护国家*的职责。你们在*就要守*的规矩,不能蛮不讲理!”两个外国人理屈词穷,只得承认做了错事。

中国爱国名人故事7

  为了拯救祖国,以孙中山为代表的爱国志士们开始了*清朝的革命。这些志士中,有个叫陈天华的,是位杰出的革命宣传家。陈天华是个感情激烈的人,他在日本留学的时候,听说俄 国企图侵占我国东北,就咬破手指,写了几十幅*寄回国内,号召开展反侵略斗争。他想到祖国的大好河山被侵略者践踏,礼貌古国一天天衰落,而有些*人丧失了信心,就奋笔写了《警世钟》、《猛回头》两本小册子,用长长的诗句,歌颂我们的山河、人民和历史。他写着:“我中华,原是个,有名大国;不比那,弹丸地,僻处偏方。论方里,四千万,五洲无比;论人口,四万万,世界谁当?论物产,真是个,取之不尽;论才智,也不让,东西两洋。”

  他又十分愤恨地写了外国侵略者占我国土杀我人民的罪行。最后他呼唤人们赶快觉醒:“睡猛狮,梦中醒,向天一吼;百兽惊,龙蛇走,魑魅逃藏;改条约,复*,完全独立;雪仇耻,驱外族,复我冠裳;到那时,齐叫道,中华万岁;才是我,大国民,气吐眉扬。”

  陈天华写的小册于,对宣传革命起了巨大的作用,许多人就是读了他的书,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他自己之后为了唤醒民众,不惜投海自尽,用生命报效祖国。

中国爱国名人故事8

  有英雄就有懦夫,有*就有卖 国者。有一些人虽然是*人,却认为*处处不如外国,在外国人面前挺不起腰杆,甚至说“外国的月亮也比*的圆”。抗日名将吉鸿昌对祖国有深厚的情感,在民族危亡的时刻挺身而出,率军抵抗日本的侵略。他在外国人面前,也表现出了豪迈的气魄。

  有一年,吉鸿昌被**派到美国去考察。一天,他到邮局寄包裹。美国的一个邮局工作人员听他说是*人,就嘲笑说:“*?我可不知道什么*!”吉鸿昌听了,十分生气。可陪同他的一个使馆人员对他说:“你何必说是*人呢?说是日本人,他对你的态度就会好了。”

  吉鸿昌顿时感到受了污辱。他想:我们*是历史悠久的礼貌古国、大国,为什么连是*人都不敢说呢?他对使馆的人说:“你觉得做*人丢脸吗?不光彩吗?我倒觉得做一个*人光荣得很!我誓死不当崇洋媚外的洋奴!”

  他回到住处,找来一块木牌,在上方工工整整写了“我是*人”几个字,然后挂在胸前,外出时也不摘下。当美国人惊奇地注视他的时候,他心中十分自豪。


中国名人热爱国家的小故事 (菁选8篇)(扩展3)

——中国名人热爱祖国的小故事 (菁选8篇)

中国名人热爱祖国的小故事1

  清朝末年, 我国派出了第一批出国留学生。他们都是些少年。有个才12岁的少年叫詹天佑, 十分聪明好学, 又立志为国效力。后来他学习工程技术毕业, 回到了国内。可清朝*对本国人才不信任, 像修铁路, 就都让外国人主持。詹天佑尽管有才干, 也只能当助手。

  1905 年, 修建北京到张家口铁路的消息传开了。英国和俄国都争着要修, 因为他们知道这条铁路在*的战略要地, 掌握了它就能控制*, 双方争执不下, 最后达成”协议”, 说*如果不让他们修, 他们就什么也不提供。他们以为*人离开他们肯定修不成这条铁路。

  清朝*这才让詹天佑担任总工程师。有人对他不放心, 说他自不量力, 说他胆大包天, 劝他不要承担这项难度非常大的工程。詹天佑说: ”京张铁路如果失败, 不但是我的不幸, 也会给*带来很大损失。外国人说*工程师不行, 我则坚持由自己来办! ”为了给*人争口气, 他把全部精力都投入进去, 和工人们一起吃住在工地, 细心勘探, 大胆试验, 经过4 年艰苦的劳动, 终於成功地修筑了京张铁路。这是*人自己设计施工的第一条铁路, 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志气。詹天佑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原来那些瞧不起*工程师的英国人也表示对他由衷敬佩。

中国名人热爱祖国的小故事2

  元兵南进,南宋文武官员拥着11岁的端宗皇帝退到广州海面。不久,端宗受惊而死,大家打算各奔前程。大学士陆秀夫挺身而出:“古人只有一旅一戍,还能中兴,现在百官都在,兵有数万,如果天不绝宋,岂有不能成功之理!”在他的坚持下,宋军继续与元军作战。

  逃亡朝廷最后以崖山作根据地,在粮食断绝多日之后,元兵发起猛攻,终于打进崖山。为了不做俘虏,陆秀夫背起幼主,毅然跳进海里,壮烈殉国。

中国名人热爱祖国的小故事3

  辛弃疾曾写《美芹十论》献给宋孝宗。论文前三篇详细分析了北方人民对女真统治者的怨恨,以及女真统治集团内部的尖锐矛盾。后七篇就南宋方面应如何充实国力,积极准备,及时完成统一*的事业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规划。

  但是当时宋金议和刚确定,朝廷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中国名人热爱祖国的小故事4

  *自1913年开始追随孙中山,致力于*革命事业,谋求中华民族的独立*。

  在近70年的漫长岁月里,经过护法运动(1917年)、国民大革命(1924—1927年)、国共对立十年(1927—1937年)、抗日战争(1937—1945年)、*战争(1945—1949年),她始终忠贞不渝地坚持孙中山的革命主张,坚定地和*人民站在一起,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生活的美满幸福而殚精竭虑,英勇奋斗,在*现代历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因此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女性之一。

中国名人热爱祖国的小故事5

  南开中学的创办者张伯苓16岁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洋水师学堂,学习驾驶。毕业后,他参加了“甲午海战”,但军舰一出海就被击沉,这对他触动很大。1899年英国强租我国威海卫军港,张伯苓亲眼看见,第一天在港口升起的清朝*第二天就降下来了。

  强烈的爱国心促使他毅然退出海军,回到天津筹办学校。他四处奔走,筹集资金,终于在1907年办起了南开学校。张伯苓一生全力办教学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人才。

中国名人热爱祖国的小故事6

  于右任临终前有诗《望大陆》云:“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诗作于19 64年公开发表,立刻打动了无数*人的心。

中国名人热爱祖国的小故事7

  杨儒是清朝驻俄国公使。1901年,他到任后不久,就开始和俄国*谈判我国东北问题。当时,俄国*借口镇压义和团,派兵占领了东北大部分土地,又想在谈判桌上逼迫*代表承认他们在东北的特权,永远霸占东北。杨儒坚决不同意,拒绝在俄国人拟定的条约文本上签字。俄国人威胁他:条约文本已由沙皇批准,一字不能改。你不签字,就不必谈判了。俄中两国也就无“友好”可谈了。杨儒不怕对方的威胁,回答说:“我宁愿与你们决裂,宁愿被我国*治罪,也决不签字!我不能出卖祖国的权益。”

  俄国代表又假意安慰说:“你们*已授权给你,出了问题责任也不在你呀!如果你签了字,贵国*要治你的罪,我们俄国会出面保护你的。”杨儒感到受了莫大的污辱,气愤地说:“你何出此言!我是*的官员,怎么会寻求你们的保护呢?那不就太无颜面了吗?我难道会那样做吗?”

  杨儒因为担忧国事,心情沉重,加上年事已高,一次谈判归来,不慎被雪地滑倒,摔成重伤,一病不起。可是他依然坚持自己的主张,不肯向俄国人屈服。

  后来,清朝*在全国人民的压力下,同意了杨儒的意见,拒绝签约。杨儒的.斗争胜利了,他不愧是一位有气节的外交官。

中国名人热爱祖国的小故事8

  1937年7月28日,北*大战开始。北京城外的南苑,佟麟阁所在的第二十九军司令部遭受40余架敌机的轮番轰炸,并有3000人的机械化部队从地面发动猛烈攻击。

  佟麟阁与132师师长赵登禹誓死坚守阵地,指挥二十九军拼死抗击。战斗进行得十分激烈。后奉命向大红门转移,途中再遭致日军包围,在组织部队突击时,被机枪射中腿部,头部再受重伤,流血过多,壮烈殉国。


中国名人热爱国家的小故事 (菁选8篇)(扩展4)

——中国名人家风家训小故事 (菁选3篇)

中国名人家风家训小故事1

  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历史学家,官至宰相。司马光虽官高权重,但严于教子,很注重培养子女自律自立意识。他写了了篇传诵至今的《训俭示康》。他在总结了历史上许多达官显贵之子,因受祖上荫庇不能自强自立而颓废没落的教训,告诫其子:"有德者皆由俭来也。""俭以立名,侈以自败"。

  由于教子有方,司马光之子,个个谦恭有礼,不仗父势,不恃家富,人生有成。以致世人有"途之人见容止,虽不识皆知司马氏子也"。

中国名人家风家训小故事2

  吉鸿昌,字世五,河南扶沟人。察绥抗日同盟军领导人之一。早年在冯玉祥部队当兵,以英勇善战升为营长、师长,后任军长和宁夏**。

  1920年,25岁的吉鸿昌,当时任营长,父亲吉筠亭病重。他对前来探视的吉鸿昌说:"当官要清白谦正,多为天下穷人着想,做官就不许发财。否则,我在九泉之下也不能安眠。"吉鸿昌含泪答应。吉鸿昌父亲病逝后,他把"做官不许发财"六字写在瓷碗上,要陶瓷厂仿照成批烧制,把瓷碗分发给所有官兵。

  在分发瓷碗大会上说:"我吉鸿昌虽为长官,但决不欺压民众,掠取民财,我要牢记父亲教诲,做官不为发财,为天下穷人办好事,请诸位兄弟监督。"吉鸿昌言行一致,一生清白谦正,处处为民众。当*主义侵略*,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他反对蒋的投降政策,奋起抗日。遭*派杀害,牺牲时年仅39岁。

中国名人家风家训小故事3

  梁启超有九个子女,在他的教育、引导下,个个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甚至还产生了“一门三院士”的佳话。这“三院士”是建筑学家梁思成、考古学家梁思永、火箭控制系统专家梁思礼。另外,四儿子梁思达是经济学家,次女梁思庄是图书馆学家,三女儿梁思懿是社会活动家。

  梁启超对于子女的爱,是全方位的,不仅在求学,而且在为人处世,甚至理财、时政等诸多方面,皆以*和、*等的态度展开。阅读《梁启超家书》,就会了解在写给孩子们的信中梁启超教育子女的表现堪称典范。写信时,梁启超毫不掩饰自己的爱。1927年6月的一封信中,他写道:“你们须知你爹爹是最富于感情的人,对于你们的爱情,十二分热烈。你们无论功课若何忙迫,最少隔个把月总要来一封信,便几个字报报*安也好。”

  在求学这一方面,梁启超根本不看重文凭,而是强调打好基础,掌握好“火候”。他对梁思庄说:“未能立进大学,这有什么要紧,‘求学问不是求文凭’,总要把墙基越筑得厚越好。”并教孩子们求学问、做学问的方法。“总要‘猛火炖’和‘慢火炖’两种工作循环交互着用去”。


中国名人热爱国家的小故事 (菁选8篇)(扩展5)

——中国名人爱国小故事及感悟 (菁选3篇)

中国名人爱国小故事及感悟1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他被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国。

  感悟: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崇高的品德和情操在屈原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中国名人爱国小故事及感悟2

  辛弃疾曾写《美芹十论》献给宋孝宗。论文前三篇详细感悟了北方人民对女真统治者的怨恨,以及女真统治集团内部的尖锐矛盾。后七篇就南宋方面应如何充实国力,积极准备,及时完成统一*的事业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规划。但是当时宋金议和刚确定,朝廷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感悟:“位卑未敢忘忧国”,为国分忧,是每一个华夏儿女义不容辞的义务。

中国名人爱国小故事及感悟3

  南开中学的创办者张伯苓16岁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洋水师学堂,学习驾驶。毕业后,他参加了“甲午海战”,但军舰一出海就被击沉,这对他触动很大。1899年英国强租我国威海卫军港,张伯苓亲眼看见,第一天在港口升起的清朝*第二天就降下来了。强烈的爱国心促使他毅然退出海军,回到天津筹办学校。他四处奔走,筹集资金,终于在1907年办起了南开学校。张伯苓一生全力办教学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人才。

  感悟:只有祖国的富强,个人才有尊严。为此,张伯苓不余遗力地创办学校,希望能以教育培养振兴中华的人才,其爱国热情让人感动。


中国名人热爱国家的小故事 (菁选8篇)(扩展6)

——爱国名人的故事 (菁选3篇)

爱国名人的故事1

  岳飞应募参军,曾因战功累累而不断升职,宋高宗亲手写了“精忠岳飞”四个字,制成旗后赐给他。又召他到寝阁,对他说:“中兴的大事,全部委托给你了。”金人攻打拱州、亳州,刘锜向朝廷告急,宋高宗命令岳飞火速增援,并在赐给岳飞的亲笔信中说:“设施之事,一以委卿,朕不遥度。”岳飞于是调兵遣将,分路出战,自己率领轻装骑兵驻扎在郾城,兵锋锐气十足。但是,后来高宗和秦桧决定与金议和,向金称臣纳贡。就在岳飞积极准备渡过黄河收复失地的时候,高宗和秦桧却连发12道金字牌班师诏,命令岳飞退兵。后岳飞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毒死于临安风波亭,时年仅39岁。

爱国名人的故事2

  旱河上,巨大的桥型暗堡中向外喷吐着罪恶的火舌;桥型暗堡下,一个全副武装的年轻战士巍然挺立,单手托举着炸药包,导火索燃烧着,冒着青烟哧哧作响,战士高声呼喊着:“为了新*,冲啊!”这喊声,震撼山河;这喊声,穿透硝烟,成了千万人的呼喊;这喊声,至今还回荡在我们的耳边。董存瑞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爱国名人的故事3

  南开中学的创办者张伯苓16岁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洋水师学堂,学习驾驶。毕业后,他参加了“甲午海战”,但军舰一出海就被击沉,这对他触动很大。1899年英国强租我国威海卫军港,张伯苓亲眼看见,第一天在港口升起的清朝*第二天就降下来了。强烈的爱国心促使他毅然退出海军,回到天津筹办学校。他四处奔走,筹集资金,最后在1907年办起了南开学校。张伯苓一生全力办教学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人才。

  分析:只有祖国的富强,个人才有尊严。为此,张伯苓不余遗力地创办学校,期望能以教育培养振兴中华的人才,其爱国热情让人感动。

  话题:“教育与爱国”“人生的目标”


中国名人热爱国家的小故事 (菁选8篇)(扩展7)

——中国现代名人爱国名言 (菁选3篇)

中国现代名人爱国名言1

  1、爱国如饥渴。——班固

  2、爱祖国高于一切。——肖邦

  3、渴饮美龄血,饥餐介石头。

  4、位卑不敢忘忧国。——陆游

  5、国耻未雪,何由成名?——李白

  6、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7、以身许国,何事不敢为?——岳飞

  8、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9、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李白

  10、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

  11、爱国是文明人的首要美德。——拿破仑

  12、当须徇忠义,身死报国恩。——*仲

  13、近乡情更切,不敢问来人。——宋之问

  14、宁做流浪汉,不做亡国奴。——丰子恺

  15、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

  16、与其忍辱生,毋宁报国死。——何香凝

  17、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晏婴

  18、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清)顾炎武

  19、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司马过

  20、热爱自己的祖国是理所当然的事。——海涅

  21、不爱自己国家的人,什么也不会爱。——拜伦

  22、归来报命日,恢复我神州——吉鸿昌《无题》

  23、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

  24、锦绣河山收拾好,万民尽作主人翁。——*

  25、为祖国倒下的人,他的死是光荣的。——荷马

  26、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陆游

  27、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陆游

  28、凡是不爱自己国家的人,什么都不会爱——拜伦

  29、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却有国界。——巴甫洛夫

  3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3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32、最大的荣誉是保卫祖国的荣誉。——亚里士多德

  33、国家是大家的,爱国是每个人的本分。——陶行知

  34、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吉鸿昌《就义诗》

  35、谁不属于自己的祖国,他就不属于人类。——海涅

  36、人不仅为自己而生,而且也为祖国活着。——柏拉图

  37、人类最高的道德是什么?那就是爱国心。——拿破仑

  38、为祖国而死,那是最美的命运啊!——(法)大仲马

  39、我好象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血。——鲁迅

  40、我们要把心灵里的美丽的.激情献给祖国。——普希金

  41、*人搞出的理论,首先要为*人服务。——吴仲华

  42、人类最高的道德标准是什么?那就是爱国心。——拿破仑

  4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照汗青。——文天祥,宋朝诗人

  44、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

  45、一个真正的*是爱人类的,爱国决不是排外。——马铁丁

  46、我们都知道爱国的主要方法,就是要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谢觉哉

  47、其实祖国更重于生命,是我们的母亲,我们的土地。——聂鲁达

  48、任继愈谈爱国中提高,爱祖国,首先要了解祖国;不了解,就说不上爱。

  49、马雅可夫斯基说,我赞美的祖国,更要三倍地赞美它的将来。

  50、孙中山说过,做人最大的事情是什么呢?就是要知道怎样爱国。

中国现代名人爱国名言2

  1、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王进喜

  2、想从我手中抢走火炬,除非从我尸体上爬过去。——金晶

  3、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是事事关心。——顾宪成

  4、国耳忘家,公耳忘私。——班固

  5、*人民的爱国主义和自力更生精神,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力量。

  6、每一个党员干部,都应当与人民同甘苦、共命运。这样,我们党才有威信,国家才有希望。——孔繁森

  7、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扬子江》

  8、为了全人类的和*与进步,*人来到了太空。——杨利伟

  9、如果一个人没国家民族观念,即使富有,也实在令人惋惜。——李嘉诚

  10、工人阶级要用自己的模范行动来带动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马恒昌

  11、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12、我死国生,我死犹荣,身虽死精神长生,成功成仁,实现大同。——赵博生

  13、我是*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14、为了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我要献出全部学识智慧。——钱伟长

  15、瞒人之事弗为,害人之心弗存,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吕坤

  16、团结起来,振兴中华!——*女排

中国现代名人爱国名言3

  1.人民不仅有权爱国,而且爱国是个义务,是一种光荣。——徐特立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照汗青。——文天祥,宋朝诗人

  3.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

  4.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才有真进步。——鲁迅

  5.我爱我的祖国,爱我的人民,离开了它,离开了他们,我就无法生存,更无法写作。——巴金


中国名人热爱国家的小故事 (菁选8篇)(扩展8)

——现代中国名人成长故事 (菁选2篇)

现代中国名人成长故事1

  林纾是我国著名翻译家,近代文学翻译的开创者,正式译介西方文学第一人。他虽然是一个精通古汉语却不懂外文的文人,却与魏易、曾钟巩等人合作,以“耳受笔追”的方式翻译了涉及11个国家的107位作家的作品,对西方文献的引进和当时社会文化的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后世留下了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通力合作

  林纾5岁那年,外祖母开始教他读书识字,启蒙课本是《孝经》。1882年,林纾从一个穷秀才一跃成为举人。然而,后来“七上春官,屡试屡败”的历程,让他在科场失意的同时,看到了太多官场的黑暗。他从此绝意于仕途,专心致志地走上了文学创作道路。

  林纾有一位同乡叫王昌寿,1885年曾赴法留学6年,法语精湛。他回国后给林纾讲了许多外国名著,使林大开眼界。于是,两人开始合作翻译小仲马的《茶花女》。由王昌寿口译,林纾用文言文记录下来。那时,闽江的一条小船上常可看到这样一幅景致:王昌寿手捧原著,一边浏览,一边口述;林纾则展纸挥笔。林纾耳聪手疾,文思敏捷,经常是王昌寿刚说完一句,他就已写好一句。一天4个小时下来,记下的文字已有6000多字。1899年夏天,昌言报馆版本的《茶花女遗事》公开发售。一时间,洛阳纸贵,很快流传开来。

  在之后短暂的27年生命里,林纾与魏易、陈家麟等曾留洋的才子们合作翻译了160余部西洋小说,如英国作家狄更斯著的《大卫·科波菲尔德》,俄国托尔斯泰著的《恨缕情丝》,西班牙塞万提斯的《魔侠传》,英国司各特的《撒克逊劫后英雄略》、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等。这些西洋小说向*民众展示了丰富的西方文化,开拓了人们的视野。

  多才多艺

  除翻译外国名著外,林纾还精通文学写作和绘画。辛亥革命后,他创作了长篇小说《京华碧血录》,书中虽以恋爱故事为主干,但它涉及戊戌变法、义和团起义、八国联军进攻北京等重大历史事件,描写的生活面极其广阔,在当时颇受读者欢迎。后来,他又陆续写了《金陵秋》《劫外昙花》《冤海灵光》《巾帼阳秋》《官场新现形记》等长篇小说和一系列短篇小说,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林纾23岁时曾拜师陈文召学画,其名气不下于他的文学创作和翻译。他擅长花鸟,得师真传,晚年定居北京后致力于山水创作。作品灵秀略似文征明,浓厚处近戴熙,传世作品有《理安山色图》《仿王椒畦山水图》。军阀吴佩孚在他51岁生日时,愿出巨资请林纾画一幅祝寿图,林纾鄙夷其执政时草菅人命,一口拒绝,在当时的京城传为佳话。对于后学,林纾则竭尽全力予以提携。1919年,湖南湘潭人齐白石初到京城,想以卖画为生,但当时整个北京城没有几个人知道他。为了摆脱困境,齐白石登门拜访林纾,林纾将其绘画全部收购,并在自己编审的《*报》上发表文章,极力推崇齐白石的画作。这些幕后工作,帮助齐白石在北京慢慢有了名气,终成一代国画大师。

现代中国名人成长故事2

  林纾是我国著名翻译家,近代文学翻译的开创者,正式译介西方文学第一人。他虽然是一个精通古汉语却不懂外文的文人,却与魏易、曾钟巩等人合作,以“耳受笔追”的方式翻译了涉及11个国家的107位作家的作品,对西方文献的引进和当时社会文化的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后世留下了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通力合作

  林纾5岁那年,外祖母开始教他读书识字,启蒙课本是《孝经》。1882年,林纾从一个穷秀才一跃成为举人。然而,后来“七上春官,屡试屡败”的历程,让他在科场失意的同时,看到了太多官场的黑暗。他从此绝意于仕途,专心致志地走上了文学创作道路。

  林纾有一位同乡叫王昌寿,1885年曾赴法留学6年,法语精湛。他回国后给林纾讲了许多外国名著,使林大开眼界。于是,两人开始合作翻译小仲马的《茶花女》。由王昌寿口译,林纾用文言文记录下来。那时,闽江的一条小船上常可看到这样一幅景致:王昌寿手捧原著,一边浏览,一边口述;林纾则展纸挥笔。林纾耳聪手疾,文思敏捷,经常是王昌寿刚说完一句,他就已写好一句。一天4个小时下来,记下的文字已有6000多字。1899年夏天,昌言报馆版本的《茶花女遗事》公开发售。一时间,洛阳纸贵,很快流传开来。

  在之后短暂的27年生命里,林纾与魏易、陈家麟等曾留洋的才子们合作翻译了160余部西洋小说,如英国作家狄更斯著的《大卫·科波菲尔德》,俄国托尔斯泰著的《恨缕情丝》,西班牙塞万提斯的《魔侠传》,英国司各特的《撒克逊劫后英雄略》、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等。这些西洋小说向*民众展示了丰富的西方文化,开拓了人们的视野。

  多才多艺

  除翻译外国名著外,林纾还精通文学写作和绘画。辛亥革命后,他创作了长篇小说《京华碧血录》,书中虽以恋爱故事为主干,但它涉及戊戌变法、义和团起义、八国联军进攻北京等重大历史事件,描写的生活面极其广阔,在当时颇受读者欢迎。后来,他又陆续写了《金陵秋》《劫外昙花》《冤海灵光》《巾帼阳秋》《官场新现形记》等长篇小说和一系列短篇小说,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林纾23岁时曾拜师陈文召学画,其名气不下于他的文学创作和翻译。他擅长花鸟,得师真传,晚年定居北京后致力于山水创作。作品灵秀略似文征明,浓厚处近戴熙,传世作品有《理安山色图》《仿王椒畦山水图》。军阀吴佩孚在他51岁生日时,愿出巨资请林纾画一幅祝寿图,林纾鄙夷其执政时草菅人命,一口拒绝,在当时的京城传为佳话。对于后学,林纾则竭尽全力予以提携。1919年,湖南湘潭人齐白石初到京城,想以卖画为生,但当时整个北京城没有几个人知道他。为了摆脱困境,齐白石登门拜访林纾,林纾将其绘画全部收购,并在自己编审的《*报》上发表文章,极力推崇齐白石的画作。这些幕后工作,帮助齐白石在北京慢慢有了名气,终成一代国画大师。

推荐访问:中国 小故事 热爱 中国名人热爱国家小故事 菁选8篇 中国名人热爱国家的小故事1 中国名人热爱国家的小故事100字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