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中考历史知识归纳3篇

时间:2023-04-19 12:24:02 来源:网友投稿

中考历史知识归纳1  “蒸汽时代”的到来  1、工业革命也叫产业革命,是由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的社会变革。  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  2、重要发明成果:①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了手摇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中考历史知识归纳3篇,供大家参考。

2023年度中考历史知识归纳3篇

中考历史知识归纳1

  “蒸汽时代”的到来

  1、工业革命也叫产业革命,是由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的社会变革。

  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

  2、重要发明成果:①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了手摇纺纱机“珍妮机”。 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② 1785年,英国机械师瓦特改进的蒸气机投入使用,这极大地促进了大工厂生产的发展。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③ 1825年,英国工程师史蒂芬孙发明了火车机车“旅行者号”。 ④ 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制造除世界上第一艘蒸汽动力船“克莱蒙号”。

  3、工业革命的影响: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血腥的资本积累

  1、罪恶的“三角贸易”:(1)背景:美洲印第安人人口锐减,种植园主急需黑人劳动力。(2)线路:从欧洲出发到非洲,俘获黑人运往美洲出卖,然后把美洲的金银和工业原料运回欧洲。(3)时间:延续了三百多年。(4)影响:非洲丧失了近亿精壮劳力,给黑奴带来了悲惨的命运;血腥的资本积累促进了当地资本主义的发展。

  2、新航路开辟以后,最早进行奴隶贸易的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但英国人后来居上,成为“三角贸易”的主要经营者。

  3、18世纪后半期,英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殖民国家,号称“日不落帝国”。

  4、英国对印度的殖民活动开始于17世纪。英国东印度公司负责英国对印度等亚洲国家的殖民侵略。

  2、“三角贸易”是指奴隶贩子从欧洲出发,到非洲掳获黑人后运往美洲贩卖,再把美洲的金银和工业原料运回欧洲,以此获取暴利。

  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1、1857-1859年,印度爆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民族大起义,其中有一位著名的女英雄叫章西女王。

  2、在南美的*运动中,领导者玻利瓦尔被誉为“南美*者”。

  3、19世纪以前,最早在拉丁美洲建立殖民地的国家是葡萄牙。

中考历史知识归纳2

  1.郡县制与分封制

  【错因】对两个概念的内涵理解不到位,不清楚郡县制代表的是官僚政治,分封制代表的是贵族政治。

  【正确理解】郡县制起源于先秦时期,郡和县在一些地区已经出现,而且最初的县的规模可能要大于郡,秦国商鞅变法时废分封、行县制,秦灭六国后开始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推行郡县制,完全取代了分封制,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维系分封制的纽带是以血缘为基础的分封,而郡县制的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的统一。

  汉代沿袭了秦的郡县制和先秦的分封制,推行郡国并行制。但王国问题成为西汉初年影响中央集权和国家稳定的重要隐患,因此在汉武帝时期,通过颁布“推恩令”,基本解决王国问题,加强了中央集权。汉代以后的一些王朝偶有在个别地区推行分封制。

  2.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错因】认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就是指一半是殖民地社会,一半是封建社会。

  【正确理解】半殖民地是部分而不是完全丧失国家*,半封建是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半殖民地是从国家的政治地位上看的,半封建是从社会经济结构上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包括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多方面的深刻内涵。

  3.太*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

  【错因】不能客观评价这两次农民运动。

  【正确理解】这两场运动是*近代史中比较典型的农民运动,从阶级斗争史观的角度看,这两场运动地位较高,但从文明史观、近代化史观的角度分析,二者具有很强的阶级局限性,对当时*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究其根源在于农民阶级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其斗争目标、方式以及指导思想具有典型的小农色彩。但需要注意的是太*天国后期颁布的《资政新篇》是*历史上最早明确提出学习西方、促进*近代化的纲领、方案;义和团运动的指导思想“扶清灭洋”既带有一定的国主义色彩,也带有明显的盲目排外的思想。

  4.辛亥革命

  【错因】对辛亥革命最后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认识不到位。

  【正确理解】从辛亥革命的直接结果来看,它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应该说是取得了胜利。但从最终结果来看,它并没有改变*的社会性质,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5.*领导下的根据地

  【错因】对各时期的根据地的名称记忆不准。

  【正确理解】“革*据地”,特指1927年至1937年,**控制下的地区。由于这一时期,大部分革*据地都建立了苏维埃*,所以又被称作“苏区”(苏维埃区域的简称)。

  “敌后抗日根据地”,主要指1937年到1945年,即抗日战争时期**领导和控制下的地区。“敌后”主要指这些根据地绝大部分位于敌人(日军)的后方;“抗日”则指明了这一时期根据地存在的目的和主要的作战任务。“*区”是指人民*战争时期**控制下的区域,以区别于*统治的区域(“国统区”)。

  6.*主义与马歇尔计划

  【错因】对二者的关系把握不准确。

  【正确理解】

  (1)“*主义”是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宣言书,它标志着美国的对外政策已突破以本土安全为主的孤立态势,由局部扩张转向全球扩张。而“马歇尔计划”比较隐蔽,它着眼于经济,担负着抗衡苏联和控制西欧的双重任务。美国企图通过帮助西欧振兴经济、稳定政局,从而稳定资本主义阵营,联合西欧各国一起对抗苏联。美国企图通过“马歇尔计划”控制西欧的意图是十分明显的。

  (2)二者的实质是一致的,都是为了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稳定资本主义世界,确立美国的霸主地位。“马歇尔计划”是更隐蔽的“*主义”,是“*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当然,“马歇尔计划”在客观上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也产生过积极的影响。

  7.苏联解体

  【错因】认为苏联解体代表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失败。

  【正确理解】苏联解体是各种矛盾和因素交织的必然结果。从历史上看,是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和政策错误长期得不到纠正的结果;从现实来看,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的错误路线和政策,加速了苏联的解体。苏联解体只是苏联模式的失败,并不代表社会主义事业的失败,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模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模式的社会主义正保持着旺盛的生机与活力。

  8.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与世界多极化趋势

  【错因】认为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是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根本原因。

  【正确理解】苏联经济的衰退和苏联解体直接导致了两极格局的终结;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的形成是世界走向多极化的标志;第三世界实力的增强对多极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多极化趋势出现的根本原因是经济格局多极化。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只是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

推荐访问:归纳 中考 知识 中考历史知识归纳3篇 中考历史知识归纳1 中考历史知识归纳100字 中考历史知识归纳100个 中考历史知识归纳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