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程思政建设9篇

时间:2023-04-29 19:24:02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体育课程思政建设

  

  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主要内容分析

  摘要:随着社会教育的不断发展,体育课程是职业院校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并且受到了学校和老师的重点关注。但是职业院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还处在不完善的阶段,仍存在认识不足、师资力量有限、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比较落后等现象。本研究主要从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主要内容分析的优势、问题及不足、措施策略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思政建设

  可持续发展

  重点关注

  引言:职业院校体育教学的实施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创新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能够有效的增强了学生们的体魄,实现学生们强身健体的目标和计划,促进职业院校培养高素质综合能力较强的人才,进一步逐渐推动社会体育教育的进步和发展,最终实现社会体育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和进步。

  一、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主要内容分析的优势

  (一)体育课程学生参与度比较高

  职业院校根据学生自身实际情况开展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和身体条件选择不同的体育课程。在建设体育课程思政时,体育老师可以充分发挥体育课程参与学生多、课程种类多等优势,保证学生体育课程学习的质量和效果,将一些坚持不懈、励志等思想政治元素融入体育课程中,从课堂内到课堂外更好的延伸,促进学生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二)有利于促进学生们身体健康

  职业院校的学生们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和锻炼,是自身的身体素质和精神体魄得到了提高,增强学生的体质和免疫力,也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们自律自强的优秀品质,激发学生们的体育兴趣和积极主动性,最终可以更好的使学生们适应社会的生活节奏和生活方式。

  (三)有利于提高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

  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对职业院校学生们来说越来越重要,不论是专业课还是选修课,对学生们都是必不可少的一项锻炼,可以保证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掌握更多的身体技能。实施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改革研究,给学生们创造了更好的学习氛围,学生们能够更好的参加体育锻炼,从而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二、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主要内容分析的问题及不足

  (一)体育老师对课程建设认识不够

  职业院校体育老师对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把课程思政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体育老师没有明确教学目标、任务、要求,始终认为大学生思政政治教育是辅导员的事情,而体育老师的主要任务是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最终没有充分发挥体育思政元素在思政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二)教学模式比较的传统单一

  职业院校体育教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比较的传统单一,满足不了现代社会对职业院校学生的要求,不能够好的帮助学生们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修养和身体气魄。学生们对比较具有创新性的体育项目充满兴趣,但是得不到需求上的满足,老师还以更加传统的体育项目进行教学,学生们感到乏味枯燥,大大降低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三)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参与程度不够

  传统教育模式模式下的体育教学阻碍了学生们自身体育综合素养发展,学生们没有产生足够的兴趣和积极主动性,学生们在平时的锻炼不足,再加上就业压力和学习压力比较重,导致学生们没有充足的课外业余活动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学生们逐渐养成缺乏锻炼的不良习惯,对学生们自身综合素质和自身体质的提高造成不良的影响。

  三、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主要内容分析的措施策略

  (一)建立科学的体育思政建设评价机制

  建立完善体育课程思政评价机制和动态化、常态化评价体系,根据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将思政评价内容设置为以下几个方面:体育老师的思想政治理论素养,教学内容融入思政元素的完整性,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的趣味性,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有效性。职业院校制定具体的思政课程评分计划,并通过学生自我评价、教学督导员评价、教师之间相互评价的方式,综合评判体育老师开展思政课程的质量,每个学期之后,体育老师教师团队对本学期开展的体育思政建设课程做好总结,根据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的解决,从根本上进行解决。

  例如,体育教学实施思政建设的过程中,学校和老师们进行商讨,根据学生们的需求和要求制定科学合理规范的体育评价管理体系,首先可以通过对老师进行评价,根据老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对老师做一个衡量标准,其次老师对学生们作评价,老师主要评价的方面主要包括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次数、体育学习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学校将老师的评价和学生的评价进行结合考量,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们体育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体育的学习过程中来,推动了职业院校体育教学课内外一体化改革研究的发展和进步,最终达到社会教育改革的可持续发展。

  (二)创新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教学模式

  根据课程思政教学的要求,职业院校体育课程应该从思政教育实际情况出发,改变以往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紧跟时代的步伐,融入体育思政元素,按照体育教材大纲教学要求,把爱国、爱集体等一些励志元素当成主线,找准教学角度充分提高学生自身综合素质和文化修养。另一方面,体育老师要密切关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想、行为表现,针对性的开展体育教学。

  例如,体育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一些学生出现身体不适、同学之间有矛盾、怕累等问题时,要及时的进行思想教育,找准思政元素切入点,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心情,以积极的心态和热情参与到体育课程的学习中,在体育锻炼中达到增强体质、培养人格的效果。职业院校体育课程的改革研究要紧跟时代进步的步伐,保证体育课程的设定要科学合理,确保课程设置的全面性

  发展和进步,老师们规范的安排体育课程内容,对体育理论知识和锻炼技巧进行充分的准备。既要充分考虑学生们本身需要的体育锻炼项目,还要为不断为学生们进行更多体育项目的延伸和扩展,保证学生们体育锻炼过程中的充分准备,保证学生们在体育锻炼中不会受伤,老师进行体育安全知识的灌输。

  (三)完善体育器材设施,提高教学质量

  学生们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产生兴趣的主要来源主要是对体育器材设施的需求程度,学校要满足学生们对体育器材设施的需求,才能引起学生们体育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积极主动性,可以不断激发学生们学习的欲望。学生们对体育锻炼产生足够多的认同感,才能够从身心上去了解和认识体育锻炼和体育理论知识,老师才能将更好更加具有创新性的体育活动传授给学生们,有效的建设处健康、和谐、美好的体育校园环境和校园氛围,提高了学生们自身综合素质修养和体育文化素养,更进一步促进了校园体育文化的顺利开展。

  例如,体育老师对体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们对体育设施器材的需求,不断的引进更多先进的体育器材和体育设施,配备教学内容有关的体育设施和体育场地,老师们积极指导学生们进行使用和锻炼,通过体育设施的引进,学生们自身体质得到提高,学生们体育锻炼的兴趣也慢慢随之增高,充分保证了职业院校体育实施思政建设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总结:

  综上所述,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主要内容分析过程中,尽管遇到了一些问题,但是都得到了及时的解决。积极探索职业院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有效提高职业院校体育课程思政质量,为学生接下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保证学生自身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张权.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22,24(07):40-43.

  [2]汤景瑞.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优势与实现路径[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35(01):69-71.DOI:10.19858/j.cnki.1009-4318.2022.01.019.

  [3]徐承建,黄新红,李大山.体育类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研究[J].体育视野,2021(18):35-36.

  [4]李桂华,倪莉.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J].体育视野,2021(13):57-58.

  [5]陈德旭.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研究[J].体育风尚,2021(05):179-181.

篇二:体育课程思政建设

  

  体育课程思政建设

  体育课程应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出发,通过活动实践、讨论报告等方式去实施思想政治建设,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增强他们的政治意识和政治能力;可以让学生在体育课上学习思想政治,把思想政治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如文体比赛中学习舆论引导、个人行为约束等。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党和国家的有关政策,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

篇三:体育课程思政建设

  

  第38卷第3期2020年5月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Harbin

  Sport

  UniversityVol.

  3N。;May.

  2020普通高等院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思考Thought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urse%

  in

  Colleget

  and

  Universitiee韩冰HAN

  Bing摘要:“体育课程思政”是普通高等院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新要求和新思路,采用文献

  资料法对目前“体育课程思政”的内涵与建设要求进行了一定解读和思考。研究认为,“体育课程思政”是体育课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步骤,是实现体育迁移价

  值的最直接途径。要求做好课程建设的顶层设计,提高教师对课程思政建设的认识,做

  好课程评价设计工作。在课程目标里,注重提高学生德育、智育、美育三方面教育工作,设计不同的教学形式,统筹各种教育资源,达到高校“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关键词:课程思政;体育课程思政;课程建设中图分类号:G8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08(2020)

  03-006-04Abstract:

  uIderloo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V

  a

  new

  requiremeny

  and

  new

  thinking

  of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reform

  in

  Colleges

  anduniversities.

  This

  paper

  uses

  the

  method

  ofliterature

  to

  interpet

  and

  think

  about

  theconnotation

  and

  constriction

  requiremente

  of

  the

  curr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According

  to

  the

  reseerch

  &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cuiriculum”

  is

  the

  necessae

  step

  to

  physical

  educationcuiriculum

  t

  practicc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i

  &

  and

  the

  most

  direct

  way

  t

  realize

  the

  value

  of

  physical

  education

  migration.

  It

  is

  required

  t

  do

  a

  good

  job

  in

  the

  top

  -

  leveS

  design

  of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improve

  tsches

  "

  understanding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and

  do

  a

  good

  job

  in

  curriculum

  evaluation

  and

  design.

  In

  the

  couoo

  goal,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

  improving

  tUe

  moral

  education&

  inteeectual

  education

  and

  aesthetic

  education

  of

  studenti,

  design

  dmerent

  teaching

  formi,

  coordinate

  vvOous

  educational

  resources,

  and

  achieve

  tee

  educational

  goal

  of

  "

  cultivat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people

  ”.Key

  wordt:

  Curriculum

  ineoloaicel

  and

  pOitical

  education;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ideoloaicel

  and

  education;

  Curriculum

  constuction自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

  不同学科在探索发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体育

  工作会议上提出“课程思政”概念以来,全国各地

  高校都在纷纷开展有关“课程思政”的有益尝试&课作为普通高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肩负着

  “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重要使命,如何理解“课

  收稿日期:2019-10-31;修回日期:201-11-13作者简介:韩冰(198-),男,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体育管理.

  作者单位:东北林业大学体育部,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篇四:体育课程思政建设

  

  2020年(第41卷)第6期Vol.41,NO.6.202*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策略研究

  皮昌权1徐

  剑2(1.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院,2.武汉体育学院体育科技学院,湖北

  武汉430205)

  43OntheStrategytotheIdeologicalandPoliticalConstructionofCollegePECoursefromthePerspectiveof"ThreeFullEducation"PIChangquan,etal.(WuhanInstituteofPE,Wuhan430079,Hubei,China)

  摘要:对当前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现状进行分析,认为存在部分体育教师“课程思政”教育理念滞后,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具体落实不够,体育课程改革效果不佳、教学缺乏创新,“以体育人”落实不到位等弊病。基于此提出策略:转变新时代“体德双馨”的思政化育人理念;加强顶层设计,促体育思政化建设;融合人工智能课堂与传统课堂相结合的体育课程思政建设。

  关键词:三全育人;体育课程育人;策略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保守”的陈旧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僵化,教学理念缺乏创上强调: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政工作贯穿教新,课堂环境失真,无法有效激发学生对体育项目学习的兴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趣,导致教学效果差强人意。其次,在体育项目的文化和精[1]“三全育人”格局,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新局面。不断神培育方面,存在落实不到位现象。特别是在项目的体育文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思政教育更加具有亲和力,化、体育精神的教育教学深入和拓展不大,未能结合新时代育人力,各项课程要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发挥协同育人效应。我国体育的政治功能进行“以体育人”,因此,新时代高校在《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指出:体育课程如何结合思政更好的育人是亟待改进的课程。

  体育锻炼和体育运动是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2高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磨练坚强意志,培养良好品德的重要途经,对加强青少年的著名教育家马约翰说:所有的教育当中,体育是最好培[2]思想品德,智力发育,审美素养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养健全人格的工具。体育课程作为高校的一门公共必修课,“课程思政”没有统一的定义,但是大部分的研究者都认为对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思想道德有着重要的作用,具有“课程思政”并不是在高校当中增设一门课程,也不是开展教育性,开放性,互动性,健身性,竞争性,实践性等特点,某项活动,而是指一种教育理念,通过课程将这种理念融入利于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培养学生积极开朗的生活态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从而更好的实现立德树人这一根本度,使学生快乐的学习。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增[3]任务。笔者认为:“体育课程思政”是指将体育课程与思强学生的自主性及兴趣性,体育运动不但可以强健体魄,塑想政治中蕴含的教育元素相融合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教育理造完美的身形,而且还可以健全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念,并不是指开设一门新的课程,而是以体育课程为载体从导向。

  而对学生进行以体育人,以德树人,健全人格的教育理念。

  表1体育教学中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

  1当前高校体育课程教学中的存在问题

  体育课程内容

  思政教育内容

  1.1部分体育教师的育人理念较为滞后,缺乏课程育人意识

  篮球、足球、排球等

  培养团结友爱,集体协作,奉献共赢的精神

  长期以来,体育教师受到“应试教育”的严重影响,形田径、游泳等

  培养独立自主,自强不息,坚持不懈的精神

  成了重技能,轻思政,唯成绩论,唯技术论的教育思想,导武术、太极拳等

  培养天人合一,敬畏自然,和谐相处的精神

  致教育理念更新不及时。许多高校都开设有体育课程,但教羽毛球、网球、乒乓球等

  培养勇于拼搏,敢于超越,诚信明善的精神

  师的考评绩效与学生成绩的好坏有一定的关联,所以体育教体育课程当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思政教育元素,2020师在课中更加注重对学生的技能培养,很少挖掘体育课程中年伊始,我国爆发了新冠疫情,党中央下令实行全国封闭,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忽视对学生的德育培养,从而使体育所有人都被封闭在家里,疫情期间许多人因为长时间处在狭课程的思政教育功能难以的到更好的发挥。

  小的空间里而导致身心处于亚健康状态。武术在我国有着源1.2部分高校对体育课程思政建设重视度不够,融合不够深远流长的历史,在增强身心健康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疫情入,相关政策落实不到位

  期间,成都体育学院校本特色拳种—猴拳在网络上广为传播,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体育课程作为专业课教学该拳术能够在家中进行练习,它可以提高全身的运动能力和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将体育课程作为课程灵敏度,改善协调性,增加学生的兴趣,降低学生患抑郁症思政建设的载体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教学当中,风险,促进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疫情再次证明,人们要重视大学生的思政教育一直被认为是思政课的任务,而专业课教体育锻炼对增强体质,健全心理的作用,引导广大群众进行学只负责对专业知识的传授,二者之间融合不够深入。体育体育锻炼,大力修建公共体育锻炼设施,积极发挥体育锻炼课程思政蕴含着丰富的思政教育元素,但对其的挖掘不够深对健全身心的作用,使人们养成终身锻炼的体育意识,推进入,部分高校对其建设的重视度不够,从而导致体育课程思健康中国建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政建设未能发挥真正的效用。全国政协委员,河南财经政法3高校体育课与思政教育建设的路径

  大学教授马珺指出:当前部分高校中,思政教育与专业课教3.1全员育人引领下体育教师形成“体德双馨”的思政化教学之间仍然存在“两张皮”现象,思政教育仍存在“孤岛”育理念

  现象。

  新时期在“全员育人”的引领下,体育教师应更新传统1.3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效果不佳,“以体育人”落实不到位

  的教育理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健康第一的基础上形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已经实行了多年,但是改革成效成“体德双馨”的思政化教育理念。蔡元培提出:“健全人并不乐观。通过调查显示:部分高校体育教师学受到传统教格,首在体育”;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中写道:“体育一[4]育思想的影响根深蒂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采用“填鸭式”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规划重点课题(2018ZD046);武汉体育学院体育科技学院校级科研项目(20XJ001)。

  作者简介:皮昌权(1996—),硕士生,研究方向:学校体育学、体育社会学。

  通讯作者:徐剑(1985—),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思想与文化。

  1132020年(第41卷)第6期Vol.41,NO.6.202体育和德育是相辅相成的,二者缺一不可。体育课程作为接触学生最为广泛的一门课程,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是有极大的优势。促进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就必须要打破传统体育课和课程思政之间的隔阂,使二者融合在一起,发挥二者之间同向同行而散发出来的协同育人能力。教师强则教育强,教育强则国家强,在推行体育课程思政化的背景下,体育教师不单单只是传统意义上的,而是赋予了新使命的体育教师,应更新过去只重技能轻思政的教育理念,在提高学生运动成绩,增强技能和增进健康的同时要重视对学生的思政教育。清华大学所推崇的“无体育不清华”思想,更是成为一种独特的校园文化,也是一种教学理念的创新,形成了“体德兼修,健康成长”的教育理念,事实证明,“体育是最好的教育,好的教育离不开体育”。将体育和德育二者相结合起来在以德育人,以体育人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2全过程育人下高校加强顶层设计统一领导促体育思政化建设

  在十九大中习总书记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有本领,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蔡元培写道:“德育实为完全人格之本,若无德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无益也[5]。当前,部分高校对于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不够重视,缺乏提高体育课质量及学生身心健康的措施,对课程思政融入体育课程存在着“两张皮”的现象,具有较为严重的“形式主义”。因此,新时代加强对学生体育和德育的重视,高校要把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贯穿到各项课程当中,牵头将课程思政融入体育课程,并出台相关的文件去说明体育课程与课程思政之间的关系及融合入后产生的积极影响,真抓实干的去督促实施,带头推进体育课程思政育人体系建设,加强领导发挥各部门之间的协同效应,统筹建立体育课程思政化建设的常态化机制,促进体育课程思政化建设。为了能加快促进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步伐,精妙恰当的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显得尤为重要。高校在制定时要添加体育课程思政育人理念,将体育课蕴含的爱国主义,自强不息,公平竞争,坚韧不拔等精神,法制规则意识,体育案例贯穿人才培养方案,使其完全融入到课程设计,融入到教学环节,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层面入手,从而使体育课程思政化的实施能精准落实,从而使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使体育课程思政育人更加高效便捷。高校党委和学校相关领导通过大力举办体育文化艺术节,挑战杯,迷你马拉松,课外体育活动等形式多样的校园活动来促进学生成长,把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身心教育,从而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学校通过修建体育冠军墙,体育雕塑,体育英雄事迹展报等,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来激励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使其拥有健壮的体魄和高尚的思想道德修养。让体育课程思政成为高校对学生培养健全人格的有效载体。

  3.3全方位育人下人工智能课堂与传统课堂相结合丰富体育课程思政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课程思政的传统优势与现代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染力和吸引力,促进各项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不断向前发展。为了加快体育课程思政化融合发展,高校必须要使传统的体育授课模式与现代信息技术之间高度的相结合起来,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随着人工智能5G技术的日趋成熟,运用人工智能新媒体技术促进体育课程思政的建设,使人工智能课堂同传统体育课堂相结合起来。体育教师在进行授课的时侯,创新教育教学手段,引入视频教学和视频录像技术,提高教学效率,丰富教学方法。人工智能下,体育教师可以通过视频教学和视频录像相结合,视频教学的同时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获取到更

  114多教学前沿的技术和理念,不断与时俱进。视频录像可以记录学生的练习动作,在课后更好的分析学生练习中存在的问题,便于给学生进行纠正,提高学生的接受效率和教师的授课效率。学生通过人工智能多媒体线上课堂进行学习,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而线下课堂进行学习讨论,通过线上课堂进行查漏补缺,因材施教,从而更好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高危险性,高难度性的运动项目教学中,可以引进人工智能VR技术,通过这种虚拟技术教学,可以打破传统高危项目在授课时的担忧,提高授课效率,提高安全性。构建人工智能引领下的体育课程思政化综合评价平台,应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为教师进行教学提供了高效便捷的手段,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拓展体育课程思政化的途径,激发学生上课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快乐学习的过程中接受思政教育,传播正确的价值理念。

  4结语

  体育绝不是简单的肢体运动和对成绩的追逐,事实上,体育以人自身为出发点和归宿点,以“体”为手段,“育”为灵魂,其本质的一种精神的冲动,是人生态度的呈现[6]。在“三全育人”的引领下,将“课程思政融入体育课程”是当今所有高校未来发展的新方向,对着力解决好培养什么样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推进体育课程思政化建设,可以不断去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矢志不渝的坚强品质,培养学生在克服艰难困苦时的毅力和决心,培养学生奋力图强,独立自主,自强不息的精神。将课程思政融入体育课程当中,在不断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也加强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培养,文明其体魄,野蛮其精神。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中国教育报,2016-12-10.[2]《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中〔2007〕.[3]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1):43-46.[4]毛泽东.体育之研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79.

  [5]高平叔.蔡元培全集:第3卷[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84.

  [6]王秀阁.关于“课程思政”的几个基本问题——基于体育“课程思政”的思考[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9,34(3):188-190.[7]杨晓慧.高等教育“三全育人”:理论意蕴、现实难题与实践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8(18):4-8.[8]郑永安.以立德树人为根本

  全力构建“三全育人”体系[J].中国大学教学,2018(11):11-14.[9]王秀阁.关于“课程思政”的几个基本问题——基于体育“课程思政”的思考[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9,34(3):188-190.[10]王艳平.高校“三全育人”的特征及其实施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9(9):103-106.[11]刘承功.高校“三全育人”的核心要求、目标任务和实现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9(11):92-95.[12]常益,张姝.健体育魂:大学体育课程的思政教育转向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8(6):136-141.[13]赵富学,陈蔚,王杰,等.“立德树人”视域下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五重维度及实践路向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20,54(4):80-86.[14]徐剑.论中华体育精神与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J].湖北体育科技,2015,34(3):211-214.

篇五:体育课程思政建设

  

  体育课程思政

  出版物刊名:体育学刊

  年卷期:2021年第1期

  主题词:学校体育;课程思政;体育课程;立德树人;价值引领

  摘要:体育课程思政,是为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体育课程教学的德育功能与价值引领,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于体育课程建设、体育课程实施和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等各环节、全过程.通过文献资料、逻辑推理等研究方法,剖析了体育课程思政的内容、特点、难点与价值引领.研究认为: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全体师生的精神公理,就要把体育价值引领融入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更要遵循掌握大学生群体成长成才的规律和乐于接受体育课程思政教育的特点,科学挖掘体育课程教学中的思政元素,努力耕耘体育价值引领的肥沃土壤,营造大学生群体适宜的学习锻炼情境;全面推进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就要寓体育价值引领贯穿于体育知识技能传授和体育能力培养的全过程,引导帮助大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篇六: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篇七:体育课程思政建设

  

  2022年11月刊(总第

  115期)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51X(2022)11-037-03青少年人文素质教育3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趋向、内容与实践路径研究丁源源(巢湖学院体育学院,安徽

  合肥

  238000)摘?要: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围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高校体育学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课程与评价等内容,探析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遵循与出处;通过对高校体育课程建设的原则和要求进行梳理,提出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应以职业道德与基本素质为“双线”,要抓紧建设体育专业知识思政体系、重点建设专业类体育课程思政体系、突出建设特色体育课程思政体系;通过以师资队伍建设为“主力”,以体育学类专业特色建设体育课程思政为“主场”,以质量保障规范与监控为核心等途径,构建全面高效的高校体育课程思政体系。关键词:体育课程;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教学质量2018年1月30日,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中的“体育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为我国高校体育学类的各专业发展、人才培养定向、课程体系构建等指出了基本准则。《标准》是我国办好大学,做好的教育,紧抓培养高质量、高素质人才的核心章程的体现。其产出导向同课程思政均是培养德学双修、德才兼备的合格、可靠的国家建设者和接班人。本文立足《标准》,通过对《标准》中体育教学质量标准的解读,解析其中课程思政建设内涵,以期为我国高校体育学类各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新的灵感与有效可循的准则。1?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遵循原则《标准》以专业为单位研制适合专业人才的培养体系、课程体系、课程评价考核体系,构建完善的理论指导。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不仅要巩固专业人才培养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的地位,还要加大立德树人造才的基础地位,从而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正如赫尔巴特“教育性教学”理论所言:教育依托行为准则,达到意志品质的实现。该理论被视为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理论基础。美国教育学家德怀特·艾伦指出,教育仅仅让学生变得更加具有智慧,但没有提高他们的道德思想,不提高道德的教育是在变相为社会创造危害。《标准》的制定对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发展有积极意义,主要表现在为高校各专业发展目标与要求,做出明确规定,使各专业发展有所依照。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是新时代我国高校体育实现全面育人、协同育人,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要途径。体育课程思政是高校体育专业培养爱党爱国、有责任有担当、有理想有追求的国家接班人的重要道路。而体育课程思政的根本建立在原有体育专业课程之上,各专业体育课程依据《标准》制定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计划。可见,《标准》对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有极大的参考价值。2?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双线要求2.1?以职业道德培养为主流《标准》中明确指出,体育学类各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为具备专业知识与能力的同时,还要以各专业职业发展空间为向度,引导学生学习回归职业本源。可见,职业发展是高校体育专业发展目标达成的检测与教育成果检验的最终一步。因此,高校各体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应契合高校体育学类人才培养要求,融入人才培养的每一步,以崇高的职业道德理想为专业思想品德教育落点。职业道德素养不仅是各体育专业思政教育、品德教育结果的体现,同时也是新时代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切合爱岗敬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表述。深入分析体育学类各专业职业道德素养可以发现,诚信、爱国等诸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众多体育专业中影响深远。譬如体育教育专业的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等,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中的弘扬传统文化等均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良好个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具化体现。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以职业道德素养培育为主线是对国家办高质量教育的统筹表现,也是对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践行。2.2?以基本素质为主动力《标准》将人才培养要求划分为基础要求与专业要求,各专业知识、能投稿日期:2022-04-24基金项目:巢湖学院校级重点项目“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研究”(项目编号:XWZ-202106)。作者简介:丁源源(1987—),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学、幼儿体育。

  38青少年人文素质教育2022年11月刊(总第

  115期)力、素质的培养体系构建与发展均以基本素质培养目标与素质要求为基础。通

  识型综合素养是高校体育各专业素养针对性发展的依据与参照,是专业素质、专业培养目标得以落实、实现的素质基础要求。高校体育课程思政依托于专业课程协同育人,是其育人的主要形式,但是在协同过程中又不可喧宾夺主,破坏原有课程的核心要义,因而在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中,应以基础通识性思想道德教育为基础,以夯实基础化为动力,刺激各专业建设思政教育,将思政自然而然地融入体育课程。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应在基础综合思想素质教育中汲取动力,推陈出新,发现适合各体育专业的思政元素,契合专业发展要求,构建专业、高效的体育学专业课程思政。3?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内容体系建设《标准》中体育知识体系主要包括学科基础知识、专业核心知识、专业实践3个方面。学科基础知识以通识类知识或公共基础类课程知识为主;专业核心知识则以具体专业课程知识为核心,开展专业学科教学,传授专业知识与经验;专业实践将基础知识、专业核心知识整合应用,在实践中使之得以体现,是学生学习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3.1?抓紧建设体育专业知识思政体系高校体育课程思政依托各专业知识体系,在凸显原专业知识核心要义的同时,补充思想政治教育。根据《标准》中的体育知识体系分类,高校体育知识课程思政可围绕基础知识、核心知识、专业实践3个方面展开。在学科基础知识中,融入基本道德素质要求,可结合思政课程或是借助思政课程弥补高校体育基础公共课中思政的育人不足。专业核心知识课程则要以专业知识体系中蕴含的思政育人元素为主,不可生搬硬套,强硬地将其他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加入。专业知识课程应主张以具体专业课程教材、教师讲义、教学大纲等为本体,剖析专业特色的思政育人元素。专业实践侧重于学生知识的应用,体育课程思政的育人结果同样需要经得住考察,实践是将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的中介和桥梁。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社论课堂有利于学生直观清晰地认知到思会实践或是校内实习等环节中,增设对政育人的内隐要义。让学生在实操课与学生道德思想品质观察的环节,直观掌理论课中不断汲取,促进自身对思政教握学生思政学习成果与道德修养水准。育的了解,推进高校体育课程思政体系3.2?重点建设专业类体育课程思的构建与落实。政体系《标准》中专业课程体系主要包括4?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实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实践课践途径程3个方面。而体育类专业课程思政育人主要是隐性育人。因此,构建体育课《标准》对高校体育师资数量、资程思政体系,不仅要结合《标准》中对历、能力、职责分配等作出了明确的具课程的分类,针对各类课程的特点属体要求。例如,专任教师承担70%以性,还要考虑课程思政的育人特性,构上专业课程,硕士及以上学历教师承担建科学系统的体育课程思政体系。体育不低于30%专业课程等。高校思政工学类各专业课程差异明显,因而构建专作包括教师和学生两个群体,要引导广业属性突出的课程思政体系也要区别对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待,不可一概而论。针对《标准》中提教。教师本身具备的政治素养以及较好出的“3+X”课程模式,在确立体育课的学习能力,对解决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程思政的核心要素的同时,增加各校、在实施以及计划制定中遇到的问题起关各体育专业的自主性思政建设,增强体键作用。育课程思政灵活性与适用性。以通识类4.1?以专业师资建设为主力教育课程思政元素为铺垫营造专业教育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首先要解决课程思政建设基础,以实践课程为监督教师整体结构中存在的问题。不同的专手段,利用实践课程对学生进行阶段性业侧重专业领域与方向、教学目的也存思政学习考察。主要的“3”类课程是在差异,而体育课程思政育人是求同存构建高校体育课程体系的框架与骨干,异的协同机制。盘活整个体育课程思政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则是依托于骨干的血的棋局,教师是关键棋手。不同专业应肉。课程体系与思政体系相结合,既是根据专业属性以及《标准》中的人才培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关键所在,也是发养目标与规格,对专业教师进行结构化挥思政隐性育人的实践着力点。分配,宏观上做到整体分配科学系统。3.3?突出建设特色体育课程思政对教师政治素养与德行水准进行摸排考体系察,发现一批“好苗子”,提高一批教高校体育课程思政体系建设在拓宽师思政能力,培养一批具有良好思政育专业口径、强化专业知识技能、提高综人意识教师。根据教师思政育人意识,合素质、突出地方学校专业特色为主线对课程思政的接受能力与理解能力科学的同时,还应着重加大对学生知识与技部署课程思政教学任务,保障各教师最能、认知与能力、获得体验与塑造价值大效度投入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建设。高校体育专业应以培养适应社会大力推进高校体育教师“课程思政对人才需求的多样化需求而不断调整与工作坊”建造,以培训、会议、进修等创新,而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与体育形式与手段提高体育教师思政育人水平专业发展息息相关。根据高校体育设置与意识。增强高校体育教师师资综合能与时代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力,以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与教学手段先进精神目标一致的课程理念,加大对奠定课程思政课堂基础。根据以往唯知每一节课、每一项专业的特色思政体系识与技能的教学理念,修正教师育人思构建,以总体课程思政诉求促进各子课想,在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生涯中树立起程思政建设。构建体育课程思政总体系职业成就方向。各高校、地区可根据自可将理论课程与实操课程思政内涵相互身体育专业发展特色、地域文化特点培转化,两者在内容构建中不仅是互补的养教师思政素养,促进体育课程思政特关系,而且是更深层次相互转换的关色化、地方化,方便教师掌握思政育人系。实操课有利于学生将理论课堂中的的同时,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好思政因素学习内容更加深刻地体现,理消化,易吸收”。加强师资建设,打造

  2022年11月刊(总第

  115期)青少年人文素质教育39一支让学生满意的教师队伍。专职体育仅要围绕专业课程开发课程思政资源,教师不仅要提高自身思政素养,还要积

  还要结合相关竞技体育内涵,即公平公极参与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的课程开发与正、尊重规则、尊重他人的体育精神,设置。《标准》中明确指出:高校专任利用体育竞技的魅力,结合相关课程,教师在职期间不仅要主动承担相应的教深入引进体育精神,由内而外促进学生学责任与义务,还要不断积极开展、参对课程思政学习产生兴趣,使学生主动与教学改革、教学研究等拓展性学校工接受或是探索相关专业思政认知。作。课程思政作为新时代高校体育发展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主要以大的转型新途径,是我国高等教育“立德众体育、社区体育、全民体育等民众体树人”理念实施的有效措施,是高校体育发展为工作主线。该专业主要以体育育发展突破专业教育思想、理念、模式服务型工作为主,因此,该专业要确立禁锢的重要举措。因而,高校对在职专服务人民、无私奉献的工作精神,突出任教师应部署相应的体育课程思政教学以人为本的理念,为我国“全民健身”要求,预定达成的教学目标,明确育人计划,“家校社”一体化发展作出重要要求,提高体育教师在职间对课程思政贡献。建设的理解与落实,促进教师主动性学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与我国优秀传习,转化相应理念,改进原有教学方法统文化息息相关,其中深深蕴含着我国与手段,以明确的教学要求与考核标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且该专业专项准,检验教学成果,促进体育课程思政运动技能具有较高普适性,对我国提高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全民身体素质有着重要作用。可见,武4.2?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以专业为术与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应立足主场于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以此为根据《标准》适用体育目录可知,切入点,结合时代精神发展,完善课程目前我国国内高校体育专业主要有体育思政建设内容体系。教育、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指导与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学生被要求必须理、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人体科掌握胜任该专业相关领域工作的专业知学、运动康复、休闲体育。体育管理、识与能力,该专业与人体生物力学研电子竞技等与体育密切相关专业虽未列究、动作技能生物力学分析等息息相出,但《标准》中诸多要求与意见同样关。因此,该专业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应适用。构建共性的体育课程思政体系的以秉持真挚的科学研究心态,追求真理同时,也要顾及各专业的课程思政特色的不折不挠精神为课程内涵支撑;以不发展。结合《标准》中各专业培养目标轻易放弃,执着追求科学真理为育人思与要求,高校体育学类各专业针对性开想,对学生开展思政教育;结合我国科展课程思政建设是新时代课程全面育学发展与历程中的生动故事,为枯燥且人,发挥高校体育专业培育专业人才的充满真理的实验课程赋予生动的学习案有效途径。例与榜样。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被要求必须能够运动康复专业针对我国运动损伤处胜任学校体育工作,可见该专业学生就理与防止,对促进病人康复有着重要作业以从事学校体育教学工作为主。因用。相对于其他专业,该专业与我国民此,除必备的专业知识技能、相关的业生健康有着直接联系。因此,该专业课务能力,该专业学生在读期间还应加强程思政建设内涵应坚持以人为本,以构师德师风学习,提高思想政治素养,明建全民健康、促进全民幸福为根本,将确教书育人的深刻思想,了解本专业于人民身心健康发展作为专业发展的福祉国家社会、个人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深所在,在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中融入医者度理解教书育人内涵,学习课程思政内的德行与职业操守,结合相关医学专业涵要义,为大中小学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思政内容,促进专业协调育人,促进学打下基础。生全面发展。

  运动训练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具备较4.3?以质量保障规范与监控为核心高专项运动技能的教学与训练水平,还《标准》指出,我国高校体育学类要兼备从事体育竞赛工作的能力。可课程质量管理包含质量保障目标、建立见,运动训练专业体育课程思政构建不信息反馈机制、开展质量评估、追建社

  会评价与跟踪反馈机制。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是指体育教学领域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理念、任务、方法和过程的总和。因而构建体育课程思政质量评估体系,要以专业为先。在确立课程思政课程目标,建立健全配套评价体系的同时,还应增加学生获得体验考查。通过体育课程思政中的思政教育,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同时在教学中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促使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培养奋斗精神、提升综合素质。5?结?语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专业规划组建完善,《标准》是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文本保证与实施根据。我国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实施主要依托各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新时代高校体育学科思政建设是全面育人的重中之重,我国高校体育学类课程数量多,专业设置丰富,因此体育课程思政呈现综合性和专业化。尽管我国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在逐步兴起,但是就《标准》中的人才培养目的与要求而言,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还有长远的路要走。参考文献:[1]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2]许丽.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探析——以赫尔巴特“教育性教学”思想为视角[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3):27-28.[3]高时良.中国教育名著丛书:学记[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4]李在军,刘美,赵野田.课程育人:高校体育类专业课程思政特征、难点及应对策略[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21,40(3):18-24,32.[5]夏贵霞,舒宗礼.课程思政视角下高校体育课程育人质量提升体系的构建——以华中师范大学为例[J].体育学刊,2020,27(4):7-13.

篇八:体育课程思政建设

  

  2020年(第10卷)第19期学校体育学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01-5756-2054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主要内容的研究李国强(山西工程职业学院基础部山西太原030009)①摘

  要:为充分落实全国高校思政会议提出让“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本文通过对高校体育教学中所蕴含的思政内容进行分析研究,发挥跨学科融合育人效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校应积极推进思政在体育课程中的渗透与融合,发挥思政教育在高校体育课程中的导向作用。关键词:课程思政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内容中图分类号:G80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20)07(a)-0150-03ResearchonthemaincontentofIdeologicalandpoliticalconstructionofPhysicalEducationCurriculumLIGuoqiang(BasicDepartmentofShanxiEngineeringVocationalCollege,Taiyuan,ShanxiProvince,030009China)Abstract:Inordertofullyimplementtheideaof"allkindsofcoursesandideologicalandpoliticaltheorycoursesinthesamedirection,formasynergisticeffect",thispaperanalyzestheideologicalandpoliticalcontentcontainedinPhysicalEducationinCollegesanduniversities,togivefullplaytotheeffectivenessofinterdisciplinaryintegrationandeducation,andtoimplementthefundamentaltaskof"BuildingMoralityandcultivatingtalents",collegesanduniversitiesshouldactivelypromotetheinfiltrationandintegrationof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inphysicaleducationcourses,andplaytheguidingroleof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inphysicaleducationcourses.KeyWords:

  Curriculumpolitics;Physicaleducationcurriculum;Ideologicalandpoliticalconstruction;Contents1课程思政的含义课程思政不是一门或者一类特定的课程,而是一种教育教学理念。基本涵义是大学所有课程都具有传授基本知识、培养基本能力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双重作用,承载着培养大学生三观的作用。同时,课程思政也是一种思维方式,指导老师在培养学生立德成才的同时要有机、有效、有意地对学生贯穿思想政治的教育。体现在教学的顶层设计上要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课程教学目标的首位,与专业发展教育相结合。课程思政并不是要改变专业课程的本来属性,更不是把所学的课程都当作思政课程,而是充分发挥课程中德育作用,从德育的角度,提炼出所教专业课中的文化基因、价值范式,将其转化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生动化的有效教学载体,在“润物细无声”的知识学习中融入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2体育课程思政所蕴含的主要内容2.1坚定不移的体育强国梦信念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体育大国,要将体育强国梦与中国梦紧密相连。体育发展史表明,从“一个人的奥林匹克”到“百年奥运梦想成真”、从“东亚病夫”到“体育大国”一步步走来,从历史的车辙中人们更有理由相信,“体育大国”到“体育强国梦”的实现正是新时代亿万人民所应肩负的历史使命,就应坚信“撸起袖子加油干”的脚踏实地精神。2.2不断传承的体育历史文化体育历史和文化伴随着人类的发展,是世界发展、文明的一部分。我国更是如此,例如,在古人的“礼、乐、射、御、书、数”中“射、御”等就是体育的一部分,①课题来源:院级课题(课题名称:新时代高职教育中体育教学课程思政建设的研究,课题类别:职教二十条课题,课题编号:JKY-201904)。作者简介:李国强(1989,6—),男,汉族,山西运城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体育教学、训练。150当代体育科技(Contemporary Sports Technology)

篇九:体育课程思政建设

  

  ·第28卷第2期2021年3月体育学刊JournalofPhysicalEducationVol.28No.2Mar.2021学校体育·

  体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应解决的问题及实施路径

  董翠香,樊三明,李梦欣,朱春山11,季浏

  12131(1.华东师范大学

  体育与健康学院暨上海高校“立德树人”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体育教育教学研究基地,上海

  200241;2.上海交通大学

  附属中学,上海

  200439;3.河南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7)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逻辑分析、实地调研等方法,剖释体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面临的困惑与应解决的问题,并以“学校体育学”为例,提出具体实施路径。研究认为:体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应着重解决课程教学中重专业素养培育,轻人格修养培育;重知识技能传授,轻价值观培育;重低阶认知培养,轻高阶认知培养的“三重三轻”问题。在此基础上,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并沿着课程目标引领、教学目标衔接、教学过程贯穿、课程评价落实的路径将课程思政元素落实到课程实施中,以提高体育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效果。

  关

  键

  词:学校体育;课程思政;课程思政元素;体育专业;学校体育学

  中图分类号:G80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21)02-0065-0ThecurriculumideologicalandpoliticalconstructionofsportsmajorshouldaddresstheproblemsandtheimplementationpathDONGCui-xiang1,FANSan-ming2,LIMeng-xin1,ZHUChun-shan3,JIliu1(1.ResearchBaseofPhysicalEducationandTeachinginShanghai“LideShuren”KeyResearchBaseof

  HumanityandSocialScience,SchoolofPhysicalEducationandHealth,EastChinaNormalUniversity,Shanghai200241,China;2.HighSchoolAffiliatedtoShanghaiJiaoTongUniversity,Shanghai

  200439,China;3.SchoolofPhysicalEducation,HenanNormalUniversity,Xinxiang453007,China)

  Abstract:Byusingthemethodsofliterature,expertinterview,logicalanalysisandfieldinvestigation,thispaperexplainsthepuzzlesandproblemsthatshouldbesolvedinthecurriculumideologicalandpoliticalconstructionofsportsmajor,andtakes“PhysicalEducationTheoryofSchool”asanexampletoputforwardthespecificimplementationpath.Theresearchshowsthatthecurriculumideologicalandpoliticalconstructionofsportsmajorshouldfocusonsolvingthefollowingproblemsincourseteachingassuch:overemphasizingthecultivationofprofessionalaccomplishmentwhileunderemphasizingthepersonalitycultivation;overemphasizingtheteachingofknowledgeandskillswhileignoringthecultivationofvalues;overemphasizingthecultivationoflow-levelcognitionwhileunderemphasizingthecultivationofhigh-levelcognition.Onthisbasis,thecurriculumideologicalandpoliticalelementsshouldbedeeplyexcavated,andfollowingthepathofcurriculumgoalguidance,teachinggoalconvergence,teachingprocessfrombeginningtoend,curriculumevaluationimplementationtoimplementthecurriculumideologicalandpoliticalelementsintothecurriculumimplementation,inordertoimprovethecurriculumideologicalandpoliticalteachingeffectofsportsmajor.Keywords:

  schoolphysicaleducation;thecurriculumideologyandpolitics;thecurriculumideologicalandpoliticalelements;sportsmajor;physicaleducationtheoryofschool

  收稿日期:2020-12-26基金项目:华东师范大学课程思政研究中心课题“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指南研制”(2020KCSZ09)。作者简介:董翠香(1964-),女,教授,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课程思政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研究方向:学校体育基本理论与实践。E-mail:****************.edu.cn

  通信作者:季浏

  66体育学刊第28卷2020年5月28日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1],为高校规范实施课程思政建设明方向、划重点、定规则,这是高校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应遵循的根本指南,同时,也表明将思想政治工作贯通到人才培养体系中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与时代价值。进入新时代,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在中华民族迈向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以体育人”已成为社会的迫切需求[2]。体育运动中蕴含的文化性、竞争性、对抗性、规范性、社会性等,决定了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客观性及可能性,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性资源、精神性资源、制度性资源[3]。体育专业作为本科专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程思政理念下,体育专业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开展其课程思政的现实必要性和紧迫性,应主动守好自己的一段渠,种好自己的责任田,为将体育专业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懈奋进。高校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关键是明确专业课教师的育人责任和专业课程的育人要素,并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展教学实践[4]。尽管课程思政建设从理念提出到规范实施已有15个年头,但体育专业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才刚刚开始,面临不少困惑。只有逢山开路,遇水建桥,有效解决体育专业教师面临的困惑,明确体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应解决的问题,沿着合理的、可行的实施路径前进,体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才能真正得以落实。

  1体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面临的困惑高校教师作为课程思政建设的主力军与执行者,是提升课程思政教学质量,顺利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因素。2020年上海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推进会上,同济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教授赵鸿铎作了专题报告,基于全国25个省市的高校、132份问卷调研数据发现,有18.9%的高校无思政教学要求、57.9%的高校无系统的思政教学培养体系、54.2%的高校无专门的特色思政课程、72.9%的高校每学期少于2次组织教师进行系统学习与培训。这是导致高校教师在开展课程思政教学中面临诸多困惑,教学效果平平的主要原因。1.1会不会把体育课上成德育课?思政课时占比多少?从教育的本质内涵来看,“教”与“育”是辩证统一的,“教”指向上施下效的教学活动,而“育”更多关乎人的培养,人们通常所言的“教书育人”便涉及上述两个维度。“教书”与“育人”的分离本质上体现为价值教育与知识教育的断裂,尤其是两者在高校课

  程中应有的内在联系被切断,“教书”不“育人”的状况在当前高校德育领域中也普遍存在。“课程思政”命题是针对我国高校教育存在价值教育与知识教育“两张皮”的状况而提出来的[5]。在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新时代背景下,广大体育专业教师要深刻学习和领会《纲要》精神,高站位认识课程思政的时代价值,要明白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其深刻回答了高等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必然要求。此外,在体育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要将课程思政作为体现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方法[6],根据体育专业课程思政元素确定的依据,深入分析与挖掘各专业课程思政元素,并将其渗透到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设计中。如体育教育专业要将理想信念、教育素质、专业素养、个人发展等思政元素渗透到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7],要利用思想政治教育为体育课程教学增色,为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培养时代需求人才提效,而不是上成德育课。体育课还是按照原先的课时进行,不需要增加具体的思政课时,而是将理想信念等价值观融入体育专业课程教学中,实现寓价值引领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基于此,可以说课程思政是“方法”,而不是“加法”。1.2课程思政如何与体育专业课程教学融合?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环节是课程思政的价值塑造与专业课程的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体系的深度融合,是将课程思政的“真善美”元素融入到专业课程的教学体系中,激发学生求知的热情和追求真善美的意向。课程思政与体育专业课程教学的融合,可以采取以下方式:第一,课程思政理念融入教学流程。即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的礼仪、规则等中,引导学生参与、体验、感受其中的德育内涵。如练习武术之前的行礼、竞赛中对同伴犯规后的礼度、体操练习前的示意等,将礼仪教育渗透到体育教学中,向学生进行文明有礼、严守纪律、端正思想等教育,让学生明白在体育活动中应该有什么样的言行举止,加强学生的精神文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第二,挖掘体育专业课程内容中的思政元素,突显体育专业课程的价值引领。即对运动技能专业知识及相关理论知识进行整体审视、挖掘与加工,巧妙提炼其蕴含的价值观、思想与情感,提高专业课程的教育价值,延伸专业课程章节规定的“时空”,目的是增强学生对体育文化、价值、第2期董翠香,等:体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应解决的问题及实施路径67情感和思想的认同。如“球类运动——排球”中的“排球教学与训练”这一章节中,教师要明白任何一项运动的教学与训练不可能一直都采用固化僵硬的模式,排球运动的教学与训练也是如此,只有在教学与训练中不断反思,时刻总结,自我革新才能促进排球运动的推广与发展。同时,具有反思创新的意识也会提高个人的综合素养水平。因此,在学习本章节时可体现“反思创新”的思政价值引领。第三,课程思政理念融入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即课程思政一定要立足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以学生为本,以能力为重,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旨在加强学生高阶思维、能力与素养的培育。如为了将“反思创新”的思政元素融入体育教学的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中,可以安排学生线上观摩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优质课。观摩前教师要提出应重点观察的内容和思考的问题,观摩后撰写学习心得或教学反思,评价其优点、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这一教学方式,既利用了课余时间,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拓宽教学深度,又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反思探究、创新实践能力,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三者深度融合。1.3课程思政如何才能让学生所认同和接受?需要是受众接受行为产生的心理动力因素,它作用于受众思想接受活动的全过程:受众因需要而产生行为动机,唤醒接受注意;进而左右信息选择,保持信息;最终内化于心,外显于行[8]。因此,在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体育专业教师要主动寻找贴近学生内在需求的思政信息,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接受基础,让学生乐于接受课程思政内容,认同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并能积极转化为自身的理想信念和行为习惯。具体可采用以下策略:第一,立足学生的发展规律与成长需求来设计课程思政内容。体育专业教师要从大学生的求知需求出发,遵循大学生的教育教学规律、人才培养规律和心理发展规律来进行教学设计,从学生感兴趣的例子出发,采用把握恰当、自然渗透的原则,让学生融入课堂,既紧扣时代发展又回应学生关切[9]。如提高大学一年级学生的体育专业意识与认知,引导学生明确学业规划;增强大学二、三年级学生的体育专业知识、技能与素养,增强学生体育综合素养;培养大学四年级学生的职业意识,能清晰制定职业规划。第二,注重价值引领的独特性,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性。体育专业教师要明确每门课程、各种活动都有独特的思政价值,在细致探索的情况下,都能寻觅出丰富的思想政治“养料”,发挥其铸魂育人的功能[10]。如《运动解剖学》的学习可以促使学生尊重自己与他人的生命,能更好地认识人体构造,了解自我身体状

  况,具备健康基础,并帮助学生养成科学严谨的思维方式;《毕业论文(设计)》的磨练可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反思研究能力。同时,实践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属性[11],运动训练、竞赛表演、教育实习、课后实践、社会服务等各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可以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志,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第三,利用学生对新媒体技术的敏感度。体育专业教师要使用新媒体技术在教学内容导入上吸引学生,教学内容表达上打动学生,教学内容呈现上感染学生[12],善于利用微电影、微视频、微小说、微博、微信等“微”手段,将思政课教学化整为零、化大为小、化平面为立体,以适合“90后”大学生的特点[13],还可借助云计算、大数据和虚拟现实等技术,走进体育发展前沿,拓宽学生学习视野,树立学生终身学习意识,提高体育专业学生人才培养质量。

  2体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应解决的问题2.1改变重专业素养培育、轻人格修养培育的现象,为课程教学树魂长期以来,受工具理性主义的影响,现实中的高等教育总是把人降低为发展的工具,片面强调高等教育为经济社会培养和输送劳动力,为政治培养输送接班人,教育视野中的人变成了经济人、政治人或者职业人[14],忽视人的人格修养,未真正实现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另一方面,多元的全球化,爆炸的社会生活,复杂的文化环境正在充斥着心理素质不稳定、正确的意识和判断力缺乏的大学生,给大学生人格发展扭曲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致使部分学生存在“高分低德”的问题,专业素质高,但品行修养缺失。人格修养是一个人的“立身之魂”,对于大学生来说,实现人生价值关键是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大学生获得个人全面发展的前提是人格问题,在此种意义上,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是其成才立业的关键,也是其人格是否能够健康发展的迫切任务[15]。因此,提升大学生的人格修养尤为重要与迫切。《纲要》指出课程思政内容要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并对体育课程思政教学做出明确的规定,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1]。而体育专业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很明显可以促使系统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6体育学刊第28卷观教育,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激发大学生将自己健康体魄的塑造、良好运动习惯的形成与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和使命联系起来,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加强大学生的品德修养,提升大学生的体育道德。因此,体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是着力给课程树魂,树马克思主义的魂,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魂,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魂[16],让体育专业课程教学有思想、更有灵魂。

  2.2改变重知识技能传授、轻价值观培育的现象,为课程教学添翼由于受传统“双基”课程目标和考试评价制度的影响,体育专业课程教学中注重学生运动知识与技能的教授、掌握与应用,考试内容以记忆层面的知识、简单的技能测试为主,不仅缺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而且缺乏相关方面的评价与考核办法,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另外,就当前高校课程体系设计来看,尤其是思政课以外的其他类型课程,更加注重知识性,对于其所蕴含的价值意蕴和实现途径则关注不多[17],进而影响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党的十九大强调高等教育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内涵式发展。一流大学要以一流的学科、专业为基础,一流专业要靠一流的课程作支撑,一流课程要在一流的课堂教学中实现。一流的课程应该是实现知识传授、价值观引导和能力培养有机统一的课程,其中的价值观引导就是课程思政[18]。专业课程不仅承担传授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职责,同时也承担课程育人的职责[19]。知识技能传授与价值观培育如同车之两轮、鸟之双翼,不能脱离了知识技能传授与价值观培育开展课程教学,否则会失去课程教学的价值。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教育理念,除了强调课程的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功能,更强调课程的价值观功能,主张将课程作为精神教化的“场域”[20]。因此,在高校开展体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要处理好知识技能传授与价值观培育的关系,实现课程教学的知识性与价值性的统一,改变体育专业课程教学重知识技能传授,轻价值观培育的现象,为体育专业课程教学添翼,使专业知识和能力如虎添翼,飞得更高,走得更远。2.3改变重低阶认知培养、轻高阶认知培养的现象,为课程教学奠基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本杰明?布鲁姆于1956年提出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2001年布鲁姆的学生安德森等人对此分类法进行了修订,将认知领域的目标由低级到高级分为6个亚领域,即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其中记忆、应用与理解属

  于初阶认知,注重知识的积累;分析、评价与创造属于高阶认知,除了注重知识的积累外,更加强调学生的思维、能力与素养的培育。传统的专业课程教学以课本、课堂、教师为中心的现象较为严重,缺乏合作探究、实践服务、综合比赛等方式,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不够紧密,课堂气氛较沉闷,课堂效果不理想,较为注重低阶认知的培养,忽视分析、评价、创造等高阶认知的培养。加强学生高阶认知的培养是从知识与技能的习得转向思维的学习,从浅表的零碎信息的获取到深层次的理解与应用,从强迫式学习转向主动的有意义的建构,这种在教与学上的转型可能已经超出了教育领域的“意愿”,而是整个社会、经济未来的发展对教育的“必须”[21]。因此,当前体育专业课程教学应该注重对大学生高阶认知培养,强调大学生高阶思维、能力与素养的培育。

  课程思政教育理念主张课程学习的终极目的不是只学习课程知识,即停留于把握学科的概念与原理,提升认知水平,而是要使学生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思维的训练运演,形成自己的独立判断,练就较强的思维能力,在反思的基础上形成内心的信念,明确生活目标和人生方向[22]。因此,在高校开展体育学类课程思政建设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高阶认知水平,增强学生的探究与分析能力,促进学生深度学习。这些思维与能力为更好地推动体育专业课程教学奠定基础。

  3开展体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纲要》明确指出,教师是课程思政的主力军,课程是主战场,课堂是主渠道,要求每所高校、每门课程、每位教师都应担负起课程思政建设的重任。如果每位教师都把课程思政教育理念充分落实到所担任的专业课程中,整个国家的课程思政建设将会获得理想的效果。本文第一作者所承担建设的国家一流课程“学校体育学”作为体育教育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在课程思政建设的大背景下,于2018年率先开始了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探索,在此过程中获得些许经验和体会,现以《学校体育学》[23-24]为例,探讨其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路径。3.1挖掘“学校体育学”课程思政元素根据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思政元素确定的理论依据,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中小学德育总目标、高等学校思政课程建设指导纲要、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及毕业要求[7],并结合“学校体育学”课程内容体系,挖掘课程思政元素。

  第2期董翠香,等:体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应解决的问题及实施路径

  69第一,师德规范。习近平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所提出的“好老师”4条标准,可看成是对新时期师德规范的新凝练。它不仅涵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部内容,而且突出了师德的时代要求[25]。等方面的教学反思能力和教育研究能力[30],具有“以教学促科研,以科研促教改”的精神。在“学校体育学”课程的学习过程中,通过体育教学设计、体育教学实践、课堂分组讨论等环节的学习与磨练,引导大“学校体育学”是一门培养体育教育工作者组织与实施学校体育工作所必须学习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作为未来从事体育教师职业的大学生,在本课程“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体育教师的工作特点及职业素养”等内容的学习中,可以促使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并能够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和义务,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职业操守,以“四有”好老师为奋斗目标。第二,教育情怀。教育情怀是教师内心执念于教书育人的精神叙事,是教师执念追求教育的生命意义和坚守育人职业的内在动力与精神支撑[26]。“学校体育学”的培养目标是让大学生理解体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激发自身自主提升的勇气和理想追求,坚定自身的教育理想追求,树立职业理想和职业认同,为培养具备“爱心”“责任心”“奉献心”教育情怀[27]的未来卓越中学体育教师奠定基础。第三,责任担当。马克思曾说:“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你就有使命,你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认识到这一点,那都是无所谓的。”[28]其中的规定、使命、任务都是责任担当的表现形式。学校体育作为教育与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培养未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同时,也担负着为竞技体育输送后备人才,为社会培养具备终身体育意识的公民的责任。因此,在本课程“学校体育的结构、功能和使命”“体育教师的工作特点及职业素养”等内容的学习中,应使大学生明确自身的使命与担当,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并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营造良好的体育锻炼与体育竞技氛围,助力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提升国民健康水平,促进体育强国目标实现。第四,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是一种自主性或主体性发展[29],是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性的提高。课程学习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系统学习“学校体育学”课程,可以增强大学生的体育基础知识,提升专业发展能力,促进体育综合素养水平,为获得体育教师资格奠定基础,同时,引导大学生加强职前学习、职后培训,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明晰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内容和发展路径,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第五,反思研究。未来卓越体育教师应该具有实践反思和总结、自我学习和业务上的钻研、教学设计

  学生及时总结经验与教训,不断反思与研究教育教学与实践问题,增强其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思维品质,促进自我成长。第六,国际视野。国际视野是立足现实、放眼世界的全球眼光;是关注自身、兼济天下的人类情怀;是认清形势、顺应时代的发展眼光;是明确使命、正视比较的开放思维;是摒弃分歧、谋求共赢的大局意识[31]。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者和体育专业人员,需要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持续地学习新知识与技能,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增强教书育人的本领。如通过国内外学校体育发展趋势、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学习,组织学生观看国外体育课堂教学,让体育专业学生全面了解国内外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增强全球意识和开放心态,承担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与使命。3.2将课程思政元素落实到课程实施之中1)课程目标引领: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中,突出价值引领。课程思政元素的落实要加强思政顶层设计,制定综合性课程目标,一定要在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基础上,结合课程内容特点,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使思想政治教育作为课程目标的部分,重在知识传授中强调价值观的同频共振[32],做到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提升之中。另外,课程目标要强调高阶性,要从应用、记忆的低阶认知转变为注重分析、评价与创造的高阶认知。基于以上思路,结合师范类专业认证所倡导的“一践行三学会”的毕业要求,确定了“学校体育学”课程目标。第一,有知识,懂理论。明晰学校体育的基本结构、功能、政策法规制度,具有扎实的体育教学、课外活动、训练与竞赛等专业理论知识。第二,会教学,能训练。掌握体育课程编制、课堂教学、课余体育训练及竞赛的组织方法,具有突出的体育教学和课余训练能力。第三,愿从教,会育人。深刻理解学校体育在落实“立德树人”任务中的作用,具有强烈的教育情怀,关爱学生,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第四,有规划,会发展。理解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涵义,善于思考和规划未来职业发展,具有终身学习和自主学习意愿。不难发现“有知识,懂理论;会教学,能训练”

  7体育学刊第28卷课程目标是课程思政元素“责任担当”“反思研究”的高度凝练;“愿从教,会育人”课程目标是课程思政元素“师德规范”“教育情怀”的高度凝练;“有规划,会发展”课程目标是课程思政元素“国际视野”“专业发展”的高度凝练。课程目标渗透课程思政元素,课程思政元素体现在课程目标中,凸显学科教育价值,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2)教学目标衔接:挖掘教学内容所蕴含的思政元素。

  课程目标是教育所要达到的一种内隐的行为目

  标,而教学目标则是具体的外显行为目标,可以说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具体化。课程思政元素的进一步落实要体现在各章节的教学目标中,以教学目标引领思政教学内容。思政教学内容的确定要清晰梳理章节教学内容,选择有价值的知识点,注重爱国主义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学生顽强拼搏、奋斗有我的信念,激发学生提升全民族身体素质的责任感[1]。如《学校体育学》“体育教师”一章,其设计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渗透的思政元素如下(见表1)。表1“体育教师”章节中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思政元素的关系教学目标

  能够明确说出体育教师的角色、特征,及体育教师的工作特点与职业素养

  能够解释教师资格证考试的意义和价值,通过参与模拟考试活动,提高知识整合和实践教学能力,以及分析评价问题的能力

  积极参与课堂讨论,重点围绕体育教师职业规划发表观点,以培养专业发展意识与创造性思维,学会对自己学习生活和职业生涯进行规划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体育教师的工作特点及职业素养

  一、体育教师的工作特点

  二、体育教师的工作任务

  三、体育教师的职业素养

  第二节

  体育教师资格证考试的内容与程序

  一、教师资格证的分类与基本条件

  二、教师资格证考试的内容及程序

  三、教师资格证考试的注意事项

  第三节

  体育教师专业发展

  一、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二、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划分及特征

  三、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专业发展

  反思研究

  思政元素

  教育情怀

  责任担当

  师德规范

  教育情怀

  师德规范

  反思研究

  3)教学过程贯穿:创设学生参与的多种学习活动,感悟思政知识。课时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行动指南,对课堂教学具有导向、激励、调控等功能[33],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高校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改革,就是要让高校学生的每一堂课、每一项活动、每一次实践都要有方向感,让学生闻到“思政”味、淋到“思政”雨、吹到“思政”风、沾到“思政”露[34]。因此,课程思政元素必须贯穿到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体验与感悟思政知识。为了实现“体育教师”章节设定的教学目标,第一,教师可以在课前针对本章重点内容设置“思考与讨论”环节,如体育教师应具备的职业素养有哪些?优秀体育教师普遍具有哪些特质?你对自己的教师职业生涯有什么期待?通过这些问题的思考与交流,培养学生的思维与表达能力,让学生思维活起来。第二,安排学生参与市区开展的体育教研活动、观摩体育优质展示课以及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等,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体育教师角色和工作性质的理解。第三,布

  置与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分组合作查阅文献、制作PPT并在课堂中汇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课外忙起来。通过课前、课中、课后教学方式的改变,以实现学生思维能力、合作能力、探究能力的培养。4)课程评价落实:融于专业课程评价,助力思政教育落地有声。课程思政教学的一个重要评价方向,必须定位于专业学习的成效[35]。为了更好地实现“学校体育学”课程思政目标,教师可从学生平时课堂表现、纸笔测验、完成相关作业、参与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考察学生作为体育教师应具备的品德和修养,建议课程思政分数占课程总分的15%~20%。

  本文以体育专业理论课程“学校体育学”为例,探讨其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路径,期许更多学者加快体育专业运动技术课程思政建设的研究,为将体育专业理论课程思政建设、运动技术课程思政建设落到实处提供可借鉴、可推广的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

  第2期董翠香,等:体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应解决的问题及实施路径

  71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2020-05-28)[2020-07-18].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2]杨祥全.铸魂育人: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紧迫性与自身优势探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20,35(1):13-16.[3]常益,张姝.健体育魂:大学体育课程的思政教育转向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8(6):136-141.[4]易鹏,石定芳.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困境、特性与实践探索[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9(4):124-132.[5]唐芳云.立德树人:高校“课程思政”价值定位的哲学审视[J].理论导刊,2020(2):121-124.[6]杨祥,王强,高建.课程思政是方法不是“加法”——金课、一流课程及课程教材的认识和实践[J].中国高等教育,2020(8):4-5.[7]董翠香,樊三明,高艳丽.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思政元素确立的理论依据与结构体系建构[J].体育学刊,2021,28(1):7-13.[8]张蓓,杨炳成.高校双语教学满意度与忠诚度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实证分析[J].复旦教育论坛,2015,13(3):53-59.[9]刘清生.新时代高校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理性审视[J].江苏高教,2018(12):91-93.[10]刘全权.“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建议[J].品位经典,2020(1):65-67+92.[11]胡洪彬.课程思政:从理论基础到制度构建[J].重庆高教研究,2019,7(1):112-120.[12]周红,巩倩倩.新媒体技术与高校思政课融合路径探析[J].电化教育研究,2020,41(10):89-93.[13]柴艳萍.高校思政课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再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9):115-119.[14]刘振天.从外延式发展到内涵式发展:转型时代中国高等教育价值革命[J].高等教育研究,2014,35(9):1-7.[15]黎红雷.大学生健全人格培养途径与实践[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2014.[16]李凤.给课程树魂: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着力点[J].中国大学教学,2018(11):43-46.[17]唐芳云.立德树人:高校“课程思政”价值定位的哲学审视[J].理论导刊,2020(2):121-124.[18]王秀阁.关于“课程思政”的几个基本问题——

  基于体育“课程思政”的思考[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9,34(3):188-190.[19]何露丹,李桂红.高等学校意识形态建设“课程思政”新格局探索[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2(1):58-63.[20]梁燕.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若干思考[J].北京教育(高教),2020(8):23-27.[21]夏雪梅.在真实课堂中为何要促进高阶思维[N].中国教育报,2014-04-08(007).[22]高国希.构建课程思政体系的教育哲学审视[J].思想理论教育,2020(10):4-9.[23]潘绍伟.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24]董翠香.学校体育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25]张森年.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师德养成——习近平的师德思想研究[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7(1):12-18+107.[26]韩延伦,刘若谷.教育情怀:教师德性自觉与职业坚守[J].教育研究,2018,39(5):83-92.[27]赵垣可.以育人为旨归的教师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发展策略[J].教育探索,2017(5):92-96.[28]马克思

  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2:329.[29]张进良,何高大.学习分析:助推大数据时代高校教师在线专业发展[J].远程教育杂志,2014,32(1):56-62.[30]黄友初.教师专业素养内涵结构和群体认同差异的调查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9,18(1):95-101.[31]冯刚,王方.国际视野下时代新人培育的理论蕴含与实践路径[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0(3):34-42.[32]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1):43-46.[33]李仁华.澄清课时教学目标的认识误区[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6(11):31-33.[34]杨建超.协同育人理念下高校“课程思政”改革的理性审视[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5(6):121-128.[35]杜震宇,张美玲,乔芳.理工科课程思政的教学评价原则、标准与操作策略[J].思想理论教育,2020(7):70-74.

推荐访问:体育课程思政建设 课程 建设 体育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