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9篇)

时间:2023-05-03 14:24:02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乡镇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

  

  专题策划“四个到位”助推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协同高效陈雪芳梁新强车村镇位于洛阳市嵩县南部伏牛山腹地,三市五县接合部,全镇总面积556平方公里,辖26个行政村、381个村民组,共有1.7万户6万人,其中镇区常住人口2.8万,是嵩县全域旅游核心区。该镇于2015年、2018年先后被确定为省级、国家级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镇。近年来,车村镇在省、市、县机构编制部门的正确指导和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紧扣实际、大胆探索,以构建权责统一、简约高效的基层综合行政执法新体系为目标,按照“四个到位”原则,积极探索和推进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有效解决了乡镇执法监管能力薄弱、部门职能交叉、重复执法问题突出、乡镇政府权责分离等问题,成效显著。能,为加强社会管理职能奠定了组织基础,从而使车村镇作为一级政府的职能体系更加完备,更加符合和适应统筹城乡发展的需要和经济发达镇的实际情况。二是人员队伍配备到位。车村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人才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人员队伍优化,创新选人用人机制,确保拥有一支符合城乡统筹发展需求的、以服务为导向的专业化精英队伍。镇政府在行政编制不足的现实情况下,调配3名行政人员负责综合执法办公室工作,加强行政执法管理;通过公开招录、退役士兵安置、竞争上岗等形式,为综合执法队配齐配强事业人员10名;创新用人方式,通过实行员工定额工资,向社会招聘政府购买服务人员20名,作为执法辅助人员充实到综合执法队,推动执法力量进一步加强;县委印发《关于县直单位派驻车村镇的单位负责人任命有关事宜的通知》,明确凡在车村镇派驻的县直单位站所负责人的调整,必须书面征求镇党委意见。以上措施的实施,进一步充实和优化了执法人员队伍。一、优化结构,编制人员配置到位一是机构编制配置到位。嵩县县委、县政府、县委编办按照“机构设置综合、管理扁平高效、人员编制精干、运行机制灵活”的要求,优化试点镇组织结构,2017年单独对车村镇的“三定”规定进行了重新修订,对机构编制事项进行了调整,机构由传统的“三办四中心”调整为“四办五中心一大队”,专门设置了综合管理办公室、事业单位便民服务中心和综合执法大队,增加财政全供事业编制10名,优化了试点镇机构编制资源配置。2019年乡镇机构改革时,车村镇依据“三定”规定,在设置行政内设机构综合执法办公室的同时,设置了洛阳市唯一的事业性质的综合执法队,强化经济发达镇的经济管理职二、加大投入,后勤保障服务到位一是基础设备保障到位。车村镇党委政府在办公用房极其紧张的情况下,为镇综合执法队专门腾出了占地2400平方米、建筑面积960平方米的独立办公场所,投资40万元对执法队办公用房进行了重新装修,新购置办公桌椅20套、档案柜10个、电脑6台及打印机、复印机等办公设施,为综合执法改革提供了办公设备保障。同时,专2020·10行政科学论坛15

篇二:乡镇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

  

  XX乡镇综合行政执法中队管理

  改革工作情况报告

  近年来,XX镇综合行政执法中队在镇党委、政府的领

  导下,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工作要求,以全面提升城镇各项

  市容市貌为目标,积极树立“大城管”服务理念与模式,真抓

  实干、务求实效,实现了城市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但是中

  队的新老问题始终存在,城管与民众的矛盾摩擦时有发生。

  因此,我镇对综合行政执法中队的管理进行了大胆改革。

  一、直面现状

  XX镇综合行政执法中队成立于XX年9月,现中队队

  员X人,平均年龄X岁。其中,30岁以下X人,占比X%,35岁以下X人,分别占比X%;本科学历X人,占比X%,专科学历X人占比X%。在职在编人员X人,其余为临聘人

  员。主要工作:协助开展责任区域、地段范围内的城乡环境

  综合治理、摊点秩序的管理和容貌秩序、环境卫生的日常巡

  查和监管、市政设施、园林绿化等工作;负责责任区

  域内数

  字城管派遣案件及市民举报、投诉的处理。目前,乡镇综合

  行政执法中队最大的问题是没有执法权,虽然今年已下放行

  政责任权力清单396项到乡镇,但是由于队员数量和素质等

  方面的问题,这些权力在推行时依然困难重重,城管队员不

  能一直都以“猫捉老鼠”的方式来管理被执法者。

  二、正视问题,分析问题之所在(一)执法手段单一,违章者层次参差不齐

  尽管近年来我镇加大对城管执法工作的宣传力度和对

  城管依法行政的培训,但仍存在局部城管队员协助执法时不

  够耐心,手段简单粗暴。而这局部群众的沿街摆卖的行为那么

  会破坏社会的经济秩序,影响马路交通,所造成的后果不堪

  设想。被执法者中绝大局部属于没有接受过正规教育或者文

  化水平较低的群体,造成了很多民众在面对城管的时候所考

  虑的问题往往只有个人利益,而不会从城市管理乃至长远发

  展的高度去看问题,就必然造成了城管与被执法者之间的摩

  擦与矛盾。

  (二)局部乡镇城管工作意识淡薄、执法手段简单粗暴

  乡镇城管是基层政府执行行政管理工作的代表,是政府

  的门面,其观念、素质和作风如何,直接影响和决定着群众对政府的看法。在交谈中,许多同志谈到,局部乡镇城管执

  法时对群众态度有偏差,作风不够扎实,尤其执法手段简单

  粗暴,这样不仅降低了群众对城管的信任,败坏了我们政府

  形象和权威,而且损害了社会公平与公正,直接引发乡镇城

  管与民众之间的利益冲突,成为当前矛盾激化的主导诱因。

  (三)乡镇城管素质不够高

  乡镇城管是落实日常管理的力量保证,要高质量地完成

  乡镇市容市貌管理工作,不仅要求乡镇城管有较高的法律素

  质,而且要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和政治素质。但事实上,目前

  的乡镇城管队伍中不少人素质不高,不懂法律,发放执法证

  件前的岗位培训、考试流于形式,有的行政机关还委托文化

  程度较低,又未经专业培训的人员上岗执法。有的基层执法

  部门中无一人受过系统法律知识教育。

  三、全面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

  (一)扎实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与镇村两项改革“后

  半篇文章,,有效衔接

  为展示我镇城管队伍良好形象,扎实推进综合行政执法

  改革与镇村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有效衔接,用“三步法”落

  实为民服务。一是全面落实“有人员、有阵地、有装备、有经

  费、有制度”的五有长效机制,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理

  念,使我镇城管执法队伍成为一支有素质、有责任、有担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行政执法队伍。二是积极探索,创新

  工作机制和方式方法,整合归并执法队伍,切实解决多头执

  法、多层执法和重复执法问题和建立表达综合

  行政执法特点

  的编制管理方式,切实解决综合执法队伍管理不规范的问题,逐步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三是真正将推进我镇城管执法的标准化建设作为提升乡镇管理水平、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的有效载体。未来五年我们将奋力开启XX镇全面建设文旅

  名镇、经济强镇、宜居新镇新征程。

  (二)加强文化建设和普法宣传增强队伍实力

  XX镇城管队伍正准备打造全市标准化建设中队,涉及

  工作面与市、区城管有所不同,除了大家常见的摊贩、牛皮

  癣等治理外,更多时候要与村民打交道。经过我镇城管多年

  的探索和完善,也寻出许多的工作规律和经验。为进一步加

  强队伍建设,确保队伍“执法、懂法”,下一步会组织城管队

  员开展法律、综合行政执法等相关知识测试和轮流讲课等多

  种形式,不仅了解了队员们的短板,也为以后法律学习奠定

  了基础,使城管人员对城市管理法律法规有更深入的把握,法制观念进一步提升。

  (三)加强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提升执法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水平

  XX年XX镇被自贡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列入标准化

  创立乡镇。下一步,XX镇会高度重视城管标准化中队建设

  工作,将此项工作作为做深、做细、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的重要载体,作为完善基层治理体系的重要抓手,深度

  结合乡镇“一支队伍管执法”的改

  革要求,以此项工作为契机

  进一步推动综合执法体制改革。

篇三:乡镇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

  

  有关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情况工作汇报

  20xx年以来,XX县以中办、国办《关于推进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的实施意见》精神为指导,以深入推进乡镇和街道机构改革为契机,县、乡密切配合,统筹联动,在乡镇和街道通过合理确定综合执法范围,整合相应领域综合执法队伍,组建综合执法机构,实现“一个区域一支队伍”,通过放权赋权、推进执法力量下沉,解决“看得见的管不了”问题,打通综合行政执法“最后一公里”。通过一系列改革,乡镇和街道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有效提升。现将有关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基本情况

  20xx年乡镇(街道)机构改革以来,XX县重点推进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通过强化组织领导、优化机构设置、配强人员编制、统一购买设备等方式,保障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取得实效。

  (一)强化组织领导。为加强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领导工作,县委、县政府成立了全面推进乡镇和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县委常委、组织部长任组

  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统筹协调、齐头并进推动全县乡镇和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工作,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全力推进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工作。

  (二)优化机构设置。按照XX市批复的《XX县乡镇和街道机构改革方案》,全县XX个乡镇(街道)统一设置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其中综合行政执法协调办公室作为党政内设机构,主要负责统筹组织、协调指挥辖区派驻和基层执法力量实行联合执法,牵头建立综合行政执法平台及网格化执法管理模式等工作。综合行政执法大队作为事业单位,主要负责行使辖区内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市容环境卫生、市政管理、绿化管理、城区和农村规划管理、无证商贩、商店占道经营等的行政处罚权。

  (三)科学放权赋权。依据XX市人民政府《关于确定并扩展乡(镇、街道)经济和社会管理权限的通知》(新政文〔20xx〕8号),采取乡镇(街道)“点菜”和县直部门“端菜”相结合的方式,科学编制放权赋权目录。由乡镇(街道)立足破解“看得见管不着”难题,提出拟承接行政职权目录;由县直部门立足破解“管得着看不见”难题,提出拟委托行政职权目录。两个目录形成后,将耦合度较高的行政职权梳理筛选,作为拟下放行政职权目录,参考此前河南省赋予经济发达镇部分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目录,最终确定放权赋权XXX项,其中基础事项XX项,县直单位委托各乡镇(街道)

  人民政府实施的委托事项为XXX项。

  (四)配强人员编制。XX个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共核定事业编制XXX名,平均每个乡镇(街道)核定XX名,占乡镇(街道)全部事业编制的XX%。通过“减县补乡”,全县下沉人员编制XXX名,有效补充和加强了乡镇(街道)工作力量。人员下沉后,综合考虑工作能力、执法经验、年龄、性别等因素,选优配强执法人员,XX个乡镇(街道)现有执法人员平均年龄XX岁。

  (五)统一购买设备。为推进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全县XX个乡镇(街道)统一配备执法装备。参照住建部城市综合执法服装配备标准,投入XXX万元为行政执法人员购买执法服装;投入XX万元,配备防暴头盔、防护盾牌、执法记录仪、高音喇叭等执法装备;年投入XXX万元租赁执法用车XX辆,为乡镇(街道)执法巡查工作提供基本保障。

  二、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存在问题

  (一)改革创新意识不强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部分职能部门和乡镇(街道)认识不到综合行政执法平台对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的意义,认为成立综合执法办公室只是改革中必要的职能调整,对发挥综合执法平台的协调指挥作用重视不够。二是过度依赖末端执法。许多派驻机构在日常工作中,疏于前期监管,重罚轻管,导致行业监管缺失,造成社会管理和执法脱节,执法资源浪费严重。

  (二)执法力量保障不到位

  一是派驻人员结构不合理。各部门派驻基层人员年龄结构不合理,老龄化严重,且政府购买服务人员过多。二是派驻机构执法人员专业能力不足。乡镇(街道)执法的对象是当地群众,要求执法人员既要具备专业的法律知识,又要具备灵活处理各种纷繁复杂乡邻关系的工作经验,但目前执法队伍持有执法证人员占比太少,专业能力不足,工作方式简单,不能将情、理、法三者有机结合。

  (三)属地管理与行业管理责任不清

  一方面,部分职能部门在工作中刻意弱化行业监管责任、强化属地责任,利用属地管理原则不加拆解地将职能部门应承担的职责分派到乡镇(街道),部门则变身为“督察主体”,将不具备执法主体资格的乡镇(街道),推到执法最前线;另一方面,部分职能部门认为有证企业属于行业管理,无证企业则由属地管理,曲解属地管理和行业主管的有关法

  律规定。

  (四)缺乏有效的联动机制

  一是权力下放不到位。XX县在成立乡镇(街道)综合执法办公室的同时,下发了《推进县级职能下放切实加强乡镇和街道基层治理能力的通知》,将派驻机构人员的评价权、人事任免建议权、考核督办权下放至乡镇(街道)。派驻人员组织关系虽已全部转入乡镇(街道),但因编制身份仍归属市直部门,派驻机构办公经费仍由市直部门控制,导致派驻机构人员归属感不强,服务辖区意识不够。二是多头执法仍存在。由于派驻机构在工作过程中仍以“条”为主,执法时不能形成一盘棋,仍存在多头执法、重复执法现象。

  三、改革工作建议

  (一)建立属地管理责任制度

  一是制定属地管理权责清单。进一步明确属地排查责任和行业主管部门监管责任,列举每个权责事项的主体责任和配合责任,并逐项进行工作流程再造。二是严格执行职责准入制度。不得以属地管理名义随意将工作职责下放给乡镇(街道),确需乡镇(街道)承担的,由市委、市政府审核同意后方可实行,纪委(监察委)将对职责下放进行全程监

  督。三是建立依制监管机制。全市各乡镇(街道)、部门(单位)依权责清单和职责准入制度履行属地管理,建立问责制度,依制监管。

  (二)派驻机构人员实行一体化管理

  一是严格落实下沉人员日常管理制度。将派驻人员的日常管理包括每日考勤等纳入乡镇和街道,与乡镇(街道)干部一体化管理。同时,研究制定全市统一的乡镇和街道下沉人员管理办法,形成规范有序的工作协同机制,切实增强乡镇(街道)对属地派驻机构的实际调控力。二是完善派驻人员考核机制。将派驻人员的考核权纳入乡镇(街道),派驻人员的平时考核、绩效考核由乡镇(街道)根据派驻机构工作人员日常履职情况出具考核意见并盖章,年度考核奖金发放等次与乡镇(街道)同步,按年度评选最优和最差派驻机构和人员。对不服从、不配合乡镇(街道)工作,群众满意度低的派驻人员,可根据管理权限向市直主管部门(单位)提出调离建议。三是保持队伍相对稳定。参照新密市驻村干部制度,明确下沉人员在属地服务年限,如需调整必须征求乡镇(街道)意见。市直主管部门(单位)如需抽调派驻机构工作人员,必须经所驻乡镇(街道)同意。

  (三)建立有效的联动机制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明确乡镇(街道)综合执法办公室主管领导由乡镇(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或常务副镇长担任,派驻机构负责人兼任综合执法办公室副主任,派驻人员每人负责1~2个村(社区)行业监管、执法等事项,严格落实责任到人。二是探索“互联网+”综合执法模式。建立乡镇(街道)综合执法大厅,将所有派驻机构统一整合在一个办公场所,由综合行政执法办公室统一管理、统一调度。同时,完善乡村(社区)监管网络,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微信等网络平台,鼓励群众随时提供违法违规问题线索,充分调动群众力量,发挥群众监督作用。三是明确执法目录。建立乡镇(街道)综合执法联动机制,制定日常执法巡查制度,明确执法目录并在所有乡镇(街道)村组(社区)公布。四是畅通工作运行流程。乡镇(街道)利用综合行政执法平台开展辖区内日常事务监管。由乡镇(街道)综合执法办公室负责,组织各派驻机构每日派出1人与综合执法办公室人员组成综合执法小队共同巡查,能现场解决的问题即时解决,对无法独立解决的复杂事项或突发事项可通过执法平台向市直职能部门上报。市直职能部门接报后应快速响应,及时与乡镇(街道)联动,限时解决问题;需要个案研究的,乡镇(街道)协助市直部门提出解决方案,按照法定要求限时解决。

  (四)加强基层队伍建设

  一是优化干部使用制度。明确市直职能部门人员提拔使用必须具备2年以上下沉工作经历,由乡镇(街道)结合其工作实绩提出相关意见,对于履职尽责不到位者,市委组织部不予使用。二是落实待遇补贴。严格落实派驻执法人员工作补贴,参照乡镇干部标准发放,提高基层人员工资待遇、休假待遇,让执法人员愿意下、下得去、干得好。三是加强专业培训考核。派驻部门定期对全市派驻机构人员和乡镇(街道)综合执法办公室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加强业务工作考核指导,实现条块有机管理。四是提供后勤保障。将市直执法部门上报的派驻机构经费直接拨付到乡镇(街道),由乡镇(街道)负责统筹管理,专款专用,派驻机构日常工作经费由乡镇(街道)审批报销。

篇四:乡镇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

  

  探索乡镇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

  促进提高基层依法行政能力水平

  佚

  名

  【期刊名称】《行政科学论坛》

  【年(卷),期】2018(000)005【摘

  要】近年来,河南省汤阴县坚持以行政执法职能“大综合”为目标,以行政执法权“下沉”为抓手,探索开展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较好地破解了基层行政执法体制中存在的乡镇“看得见、管不着”、县直职能部门“管得着、看不见”以及执法力量头重脚轻等问题。

  【总页数】3页(P11-13)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D922.1【相关文献】

  1.探索乡镇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促进提高基层依法行政能力水平[J],汤阴县编办

  2.探索乡镇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

  促进提高基层依法行政能力水平[J],汤阴县编办;3.以机构改革为契机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深入推进乡镇和街道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以河南省新乡市为例[J],李才忠;张建西

  4.以机构改革为契机

  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深入推进乡镇和街道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以河南省新乡市为例[J],李才忠;张建西

  5.基层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实践和思考——以江苏省泰州市88个乡镇(街道)为例[J],何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篇五:乡镇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

  

  专题策划“五个”改革探索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新模式谢文锋为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推动执法重心和执法资源向乡镇延伸,河南省卫辉市在推进乡镇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工作中,对标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坚持立足实际、试点探路、全面覆盖的思路,确保执法人员到位、办公场所到位、规章制度到位、人员培训到位等“四个到位”,探索推进“五个+”改革路径,逐步形成了具有卫辉特色的综合行政执法体系。28名,调配办公用房500平方米,配备执法车2辆、执法记录仪4部及其他办公设备,确保执法大队人员力量充足、设施装备到位。二是推行网格化管理。借助信息化平台,以单元网格为载体,探索推行网格化管理。主要方法是以乡村治理指挥中心为核心,以各乡镇点为一级网格、各村为二级网格、户为三级网格。城郊乡按照行政区域,将全乡划分为7个一级网格、35个二级网格、117个三级网格,配备网格员506名,实现乡镇综合行政执法工作“无缝隙、全覆盖”,为全面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夯实乡村振兴基层的基础提供体制机制保障。一、“整合资源+统筹使用”:科学配置执法力量一是组建执法机构。为整合乡镇执法力量,卫辉市在各乡镇统一设置行政执法协调办公室,统筹协调和指挥调度乡镇综合行政执法工作。二是整合执法资源。卫辉市结合各乡镇实际,横向整合环境综合整治、环境卫生、市政管理、绿化管理、规划管理等领域的综合行政执法职能,在各乡镇设立统一的综合执法大队,每个乡镇配置编制25个,依法独立行使有关行政执法权。三是充实乡镇执法力量。卫辉市将市直派驻乡镇机构执法人员的执法力量与“减县补乡”选调出的业务骨干集中整合到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实行统一管理、集中办公,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三、“制度管理+执法权限”:科学界定职责权限一是厘清权限。卫辉市结合各乡镇日常管理需求和实际承受能力,通过征求市直主管单位和乡镇建议,双向确定下放权限。为确保权力“放得下、接得住、用得好、有监督”,卫辉市先后下发了《关于公布乡(镇)人民政府权责清单的决定》、《关于印发〈卫辉市乡镇职责准入制度〉的通知》等文件,将县级部门的78项权限下放到乡镇,并依法依规向社会公开乡镇权责清单。乡镇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成立后,各大队严格按照上级部门授予的执法权限,集中开展辖区内土地规划、城市管理、生态环境等重点领域整治工作。二是划清责任。对照权责清单,在明确县、乡两级行政执法事项清单的基础上严格划分主体责任,对一些暂不宜或法律法规明确不宜下放到乡镇的事项二、“硬件支撑+智慧管控”:启动执法双轮引擎一是配齐基础保障装备。卫辉市按照“急需先配、逐步到位”的原则,积极为乡镇提供设施保障。如,城郊乡择优选配专职和兼职执法人员10行政科学论坛2020·09

篇六:乡镇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

  

  乡镇综合执法改革实践与探讨

  摘要: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各地进行了乡镇综合执法改革的实践与探索。本文围绕乡镇综合执法改革问题,首先阐明了乡镇综合执法改革的重要意义,接着分析了当前乡镇综合执法改革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最后着重从完善法规制度、加强队伍建设、理顺体制机制、建立监督问责机制、汇聚社会力量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完善乡镇综合执法改革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综合执法;法规制度;体制机制;监督问责;队伍建设。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近年来,各地进行了乡镇综合执法改革的实践与探索,执法力量配置得到优化,重复执法、暴力执法、执法力量不足等问题的解决取得显著成效。但乡镇综合执法改革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那么,如何进一步深化乡镇综合执法改革,切实提高乡镇依法办事能力和服务水平值得探讨。

  一、乡镇综合执法改革的重要意义

  乡镇综合执法改革对国家的长治久安、社会安定和谐,人民群众生活幸福具有重要意义。

  1、乡镇综合执法改革是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义。通过乡镇综合执法改革,提升乡镇政府的治理能力,是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历史一再证明:乡村治理是否成功关系着国家政权的安全、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的幸福。进行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赋予乡镇更大的管理权限,扩大乡镇政府的自主权,整合执法队伍,执法力量下沉,从而有效提高乡村社会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能力,进而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打下良好基础。

  2、乡镇综合执法改革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九大将乡村振兴战略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脱贫攻坚战完美收官后,乡村振兴成为“三农”

  工作的主要目标任务,乡村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客观要求和重要保障。通过乡镇综合执法改革,完善乡镇行政执法体制,科学执法,公正执法,提升执法的质量和效率,为乡村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法治保障,不断满足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高标准的要求,进而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治理有效目标。

  3、乡镇综合执法改革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的迫切需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而农村基层是依法治国的薄弱环节。通过乡镇综合执法改革,一方面可以解决执法难问题,更好地促进法律的实施;另一方面能够有效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更好地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的需求。因此,深化乡镇综合执法改革,补齐乡村法治建设短板是我国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迫切需要。

  4、乡镇综合执法改革是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必然要求。一是乡镇综合执法改革必将增强其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树立执政为民理念。二是可以优化部门职能,明确部门职责,整合执法力量,破解相互扯皮、执法力量薄弱困境,确保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得到充分保障。三是能够理顺执法程序,提高执法效率,确保人民群众合法权益能够快速及时兑现。

  二、乡镇综合执法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近年来虽然乡镇综合执法改革取得明显成效,但与党中央的要求、人民的期盼还有一定差距,工作中还存在明显不足,分析其存在问题及形成原因如下:

  1、法规制度不完善,执法缺乏法律依据。乡镇综合执法缺少专门的法律依据,现有的法律依据散落于法律地位低的地方性法规和行政规章的相关条文中,不系统、不完整、不全面。如:乡镇综合执法机构的法律地位没有明确,乡镇综合执法名不正言不顺,容易引发系列社会问题;没有赋予乡镇综合执法机构相应的执法权力,其执法权力与乡镇社会治理需求不匹配,小马拉大车,陷入执法两难境地。

  2、执法力量薄弱,综合执法能力不强。一是多数乡镇

  在面对点多、线长、面广的乡村开展执法工作时,人员、编制、装备、经费等方面无法完全满足综合执法的实际需要。二是部分乡镇执法人员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不足,导致选择性执法、钓鱼执法、人情执法等现象时有发生。三是乡镇综合执法队伍普遍缺乏法律专业人才且流动性较大。

  3、执法机制不合理,执法体制不顺畅。一是执法主体不明,导致乡镇综合执法权责不一,权限界定不清。二是乡镇综合执法机构承接上级下放的执法权力不畅,表现为:上级下放的执法权力因超出其执法能力,无法得到执行而被闲置,或因上级下放的执法事项与本地利益相冲突,不去执行被搁置。三是乡镇综合执法体制不顺。如:内部管理体制不协调,上下级管理权限划分不合理,综合执法主管部门与乡镇政府关系没有理顺等。

  4、执法监督乏力,问责力度不够。突出表现在

  :一是乡镇政府或有关执法部门,没有设立执法监督的专门机构或专职人员,造成监督漏洞。二是监督手段操作性差,监督机制启动和运作难度大,监督软弱、虚置的现象比较普遍。三是领导重视不够,对乡镇政绩考核的指标中民主法治建设权重明显不足。

  5、忽视社会力量,没有形成综合执法合力。一是部分公众法治意识淡薄,主人翁意识不强,不理解综合执法工作,综合执法者容易被误读为欺凌弱势群体的反派,遭受指责。二是市场化运作模式缺乏,市场购买力度低,制约了多元主体参与乡村共同治理的积极性。

  三、完善乡镇综合执法改革的对策建议

  针对乡镇综合执法改革实践中存在问题,对症下药,探索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镇综合执法改革的良策。

  (一)完善法规制度,做到综合执法有据

  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律依据不足是目前乡镇综合执法的软肋,因此健全完善乡镇综合执法的法规制度刻不容缓。

  1、健全完善乡镇综合执法的法律体系。一是建议国家尽快制定颁布专门规范乡镇综合执法的基本法,明确乡镇综合执法主体的法律地位,权力分配的标准、执法程序,部门之间的权限等,破除权责不一、权限不清等困境。二是地方政府可以依据基本法,结合实际制定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法规,为乡镇综合执法提供行之有效、操作性强的法律依据。

  2、建立完善乡镇综合执法工作制度。

  建章立制,强化管理,不断推进乡镇综合执法规范化建设。一是完善乡镇综合执法主体资格管理制度。不具备行政执法机构主体资格的,一律不得行使乡镇综合执法职权;没有取得行政执法证件的人员,一律不得从事乡镇综合执法活动。二是完善乡镇综合执法信息公开制度,提高乡镇综合执法的透明度,以便监督。三是完善乡镇综合执法考核制度,考核结果作为奖惩依据,形成竞争激励机制。

  (二)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升综合执法能力

  加强乡镇综合执法队伍建设,提高乡镇综合执法能力,是乡镇综合执法改革的首要条件。

  1、选齐配强执法人员,提高乡镇综合执法队伍素质。一是把乡镇素质好、能力强的工作人员安排到乡镇综合执法岗位上工作。二是分别从优秀高校毕业生、优秀村干部中考录乡镇综合执法人员。三是注重优化乡镇执法队伍的专业知识结构、年龄结构。通过以上措施不断提高乡镇综合执法队伍的综合素质。

  2、加强教育培养,提高乡镇综合执法能力。第一,加强对乡镇综合执法人员的政治思想教育,使其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信念,养成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优良品质,展示乡镇综合执法的良好形象。第二,通过定期培训、经验交流、观摩总结和岗位练兵等多种形式,加强对乡镇综合执法人员业务技能的培养,提高乡镇综合执法人员执法能力和水平。

  3、注重执法装备与科技应用,提高乡镇综合执法效率。一是根据需要配备必要的具有科技含量的执法装备,如执法记录仪、电子监测设备、快检设备等。二是建设执法检验检测中心,运用科技手段快速、精准执法。

  (三)理顺执法体制机制,破除综合执法障碍

  执法体制机制不顺,成为乡镇综合执法工作的障碍,建立科学完善的执法体制机制,是乡镇综合执法改革顺利推进的关键因素。

  1、赋予乡镇综合执法的主体资格和法律地位。通过立法确认乡镇综合执法的法律地位,从根本上解决其主体资格缺失的问题,才能保证权责相统一,保证综合行政执法权的合法性和有效行使。

  2、科学界定乡镇综合执法的范围。厘清市、县、乡镇之间的执法职责,明确乡镇综合执法权限、界定执法边界,构建属地管理机制,列出乡镇综合执法机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从而避免因职权不清、责任不明,造成相互推诿扯皮,形成执法空白。

  3、加强沟通协作,建立综合执法联动机制。这样不仅能破除因行政壁垒所造成的阻力,而且能够形成推动乡镇综合执法改革的合力。第一,建立与乡镇政府、上级执法部门的沟通协调机制,营造良好的外部支持环境;第二,建立部门协作执法机制,广泛开展联合执法;第三,建立行政执法与司法联动机制,提高乡镇综合执法的权威性。

  (四)建立监督问责机制,确保综合执法科学规范

  乡镇综合执法必须受到有效监督,否则就会滋生腐败,危害社会,损坏政府形象。

  1、建立监督机制。一是制定《乡镇综合执法监督条例》,对监督的内容、措施、程序、处理等环节,进行科学规定,依据此《条例》严格执法监督。二是加强上级主管部门对乡镇综合执法的监督,以免出现同级监督时各方利益之下妥协的问题。三是建立完善的信访和举报机制,鼓励支持社会公众监督。四是充分发挥大众传媒、自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

  2、建立绩效考评机制。为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对乡镇综合执法机构和人员进行绩效评价考核。一是考核的标准、过程和结果都应公开透明,确保第三方参与,保证考评的公正性;二是考核评价结果应直接关系到执法人员的奖惩、职位升降。

  3、建立责任追究机制。制定《乡镇综合执法责任追究办法》,依据此《办法》,根据违法行为的情节、后果和社会影响等实际情况,对乡镇综合执法机构和执法人员给予相应的追责,并对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出现的过错及时进行纠正。

  (五)汇聚社会力量,弥补综合执法力量不足

  乡镇综合执法改革要想获得成功,必须充分发挥公众、社会组织、企业组织的作用,汇聚全社会的力量。

  1、争取公众理解支持执法工作。一是充分运用新媒体的微信、抖音、网络和传统媒体,多维度、全方位宣传乡镇综合执法改革工作,消除负面影响,树立良好形象,赢得社会公众对乡镇综合执法的理解和支持。二是通过邀请社会公众协助执法、观摩执法、参加听证会等方式,不断增强社会公众对乡镇综合执法的责任感、归属感和认同感,在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架起一座连心桥。

  2、授与社会组织更多执法权。为了提高乡镇执法效率,可以将有关农林经济、文化服务、环境保护、道路交通安全等方面的日常监督、检查、制止、指导

  等具有服务性质的执法权委托或授权给社会组织行使。这样不仅契合了社会治理多元化的要求,还可以弥补乡镇综合执法能力不足。

  注:本文系濉溪县法学会2022年立项课题(2022003);课题主持人:赵成金,男,汉,安徽省濉溪县委党校高级讲师,主要从事“三农”问题的教学与研究;课题组成员:张裕领,男,汉,安徽省濉溪县委党校高级讲师,主要党史党建教学与研究。1

篇七:乡镇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

  

  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工作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根据县委、县政府关

  于开展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我镇实际,特制

  订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的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以建设服务型、法治型

  镇人民政府为目标,提升行政管理效能,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加强行

  政执法力量,为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和谐、稳定、有序的社会环境;

  二、机构和人员组成

  成立

  XX镇综合行政执法队,设队长一名由

  XX兼任,设副队长二

  名分别由

  XX兼任,成员由镇政府干部\XX及社会招聘人员组成,总

  名;招聘人员条件为:原则上年龄在

  35周岁以下,五年内无违法犯罪记录,违反计划生育受处罚必须满

  三年以上,原则上以退伍军人为主,身体健康,初中文化以上,签订

  劳动用工合同,2015月份到位;

  三、工作范围及职责

  根据县政府有关部门授权,镇综合行政执法队履行下列领域行政

  执法权主要指行政检查、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权;

  1、依照建筑业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对个人自建

  房屋违反建筑工程施工许可管理的行为实施查处;

  2、依照房地产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对违反房地

  产开发经营管理、物业管理、房屋管理、房地产经

  纪管理和商品房租

  赁管理规定资质资格管理除外的行为实施行政处罚;

  3、依照城市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对违反城镇市

  政设施、环境卫生、园林绿化、乱停乱放、户外广告等镇容镇貌行为

  实施查处;4、依照城乡规划及其监督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对违反城乡规划管理规定的行为实施查处;5、依照土地和矿产资源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对

  违反土地和矿产资源管理规定的行为实施查处;

  6、依照工商行政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对违反工

  商行政管理规定的行为实施查处;

  7、依照民政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对违反民政管

  理规定的行为实施查处;

  8、依照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在县安

  监局授权范围内,对违反安全生产规定的行为实施查处,以及县政府

  有关部门授予的其他行政执法权;9、镇党委、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四、工作保障机制

  1、经费保障;镇财政每年安排

  万元专项工作经费,在镇财政管理下,实行单独列支核算、均衡据实拨付、绩效管理考评的使用原

  则;专项工作经费主要用于解决聘用人员工资,日

  常运转及队员加班

  补助等支出,不得用于其他违反八项规定的开支;

  2、车辆保障;县政府配备的行政执法车辆,由镇综合行政执法

  队使用;必须严格按照公务车辆管理规定使用,非工作时间和节假日

  不得使用公车,且车辆必须停放在镇车库里面;

  3、组织保障;在镇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和安排下,镇综合行政执

  法队于

  2015月份组建到位;镇政府所抽调人员,原则上不参加镇党委政府其他业务工作和考评,由镇执法队统一调配、考核;镇执

  法队必须制定完善相应的管理和工作制度报镇党委、政府审批后执

  行;执法队必须定期向镇党委、政府汇报工作进展情况;

  4、机制保障;按照县委县政府要求,建立乡镇行政执法联席会

  议制度,综合行政执法协作机制、综合行政执法信息共享机制、综合

  行政执法责任监管机制;

  五、工作要求

  1、严格要求,依法行政;镇综合行政执法支队要严格把握法律

  界限,对法律、法规赋予乡镇政府的法定行政执法职责,以及县直部

  门委托的行政执法权,必须严格按照法律、按程序办事;不得越权行

  使行政执法权,确保做到科学执法、文明执法;

  2、认真履职,高效勤政;乡镇综合行政执法任务重、难度大,必须尽职尽责,重点围绕土地、建房、环境卫生、市场管

  理等主要工

  作,加强巡查排查,建立相关台账、资料,善于总结经验,完善制度,推进工作;

  3、严于律己,廉洁从政;镇执法队要严格执行法律政策,决不

  允许出现索拿卡要行为;要严格经费管理使用以及执法车辆管理使

  用,不得出现违规违

  纪行为;要严格落实“三重一大”管理制度,执

  法队重要事项、人事安排及决策、大额资金使用必须经正、副队长集

  体研究后报镇党委批准;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根据浙江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在嘉兴市、舟山市全面开展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工作的通知浙政办函〔2014〕35号、关于嘉兴市开展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复函浙编办函〔2014〕78号等文件精神,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等会议精神,以整合执法主体、相对集中执法权、推动执法重心下移为重点,清理并整合行政执法队伍,推进跨部门、跨行业综合执法,着力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行政执法体制,为促进我县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二主要目标;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工作,在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横向扩大综合执法领域,纵向向镇街道基层延伸综合执法范围,构建城乡一体化的综合

  行政执法体制;进一步清理整合执法职能,规范建设执法机构,合理配置执法人员,综合提升执法队伍素质,构建精干高效的综合行政执法体制;进一步理顺相关行政主管部门与综合行政执法部门权责权限的关系,科学界定和规范权责边界,落实“监管和执法”责任主体,强化“监管和执法”长效

  措施,构建权责统一、阳光透明的综合行政执法体制;

  三主要原则;

  1.简政放权、权责一致;按照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要求,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和管理方式,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推进管理和执法重心下移,合理划分相关行政主管部门与综合行政执法部门的职责权限,实现政策制定、行政审批与监督处罚职能相对分开、监督处罚与技术检验职能相对分开,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推行综合行政执法;

  2.精简统一、效能优先;清理并整合行政执法机构,提高人员素质,规范执法行为,减少执法层级,强化执法权威,落实执法责任,着力解决“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应该管的不想管”的问题,提高执法和管理效能;

  3.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开展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工作与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事业单位改革、部门职责清理和推行权力清单制度、创新政府管理方式、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等相结合,综合规划、协调推进,发挥改革的整体效应;

  二、试点内容

  一试点领域范围;主要是围绕县委、县政府“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中心工作、围绕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关系密切、面广量大人民群众比较关注的领域,进一步扩大横向执法领域,延伸执法范围到各镇街道,在全县行政区域内全面开展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工作;

  在继续行使原经省政府批准集中行使的城市管理领域市容和环境卫生、城乡规划、住宅室内装饰装修、城市绿化、市政公用、环境保护、工商管理室外公共场所无证经营、公安交通等

  8个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行政处罚权盐政发〔2012〕40号已经公布,限制人身自由的除外,下同及相关的监督检查权和行政强制职权的基础上,增加集中行使土地、水行政、安全生产并扩大环境保护等

  4个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及相关行政监督检查、行政强制职权;具体为:

  1.集中行使土地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关于非法占用土地、破坏耕地、不按照批准的用途使用土地、非法转让集体土地等违法行为的18项行政处罚权及相关行政监督检查、行政强制职权;

  2.集中行使水行政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关于违反河道、水资源、农村供水管理规定等违法行为的16项行政处罚权及相关行政监督检查、行政强制职权;

  3.集中行使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关于违反安全生产危险化学品、矿山安全、烟花爆竹、职业卫生监管和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及行政处罚除外等违法行为的82项行政处罚权及相关行政监督检查、行政强制职权;

  4.扩大集中行使环境保护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关于违反畜禽规模养殖污染、大气污染等违法行为的23项行政处罚权及相关行政监督检查、行政强制职权;建筑业、房地产业、人防民防、林政、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管理等

  5个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全部或部分行政处罚及相关行政监督检查、行政强制职权,待省编委办批准后,相应划转;行政执法职权划转给综合行政执法局后,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包括法律法规授权组织除已经立案但未结案的以外,不得再行使已划转的行政执法职权;仍然行使的,作出的行政决定一律无效;未划转的行政执法职权,仍由相关行政主管部门行使,综合行政执法局不得越权行使;

  二健全执法机构;

  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结合实施县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工作,县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更名为县综合行政执法局,为县政府工作部门,挂县综合行政执法大队牌子,依法独立行使有关行政执法职权,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按规定重新制定

  其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三定”方案;建立健全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大队镇街道中队,作为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大队的派出机构,并挂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办公室牌子;镇街道安全生产监管机构与综合执法办公室合署办公;

  三完善管理体制;

  县综合执法局镇街道中队实行条块结合的双重管理体制;干部管理以条为主,中队主要负责人由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征求镇街道意见后任免;行政执法

  以块为主,在综合行政执法局的业务指导下,由所在镇街道负责综合协调统筹;县综合执法局主要负责综合行政执法工作的业务指导和协调、行政执法业务培训、综合行政执法责任制的监督考评、行政复议及组织全县重大或专项执法活动及应急处置,必要时可直接行使行政处罚权;

  四严控人员编制;

  按照“精简统一效能”原则,综合行政执法工作所需人员编制,主要通过整合资源、盘活存量、挖掘潜力的途径解决,在不突破我县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总量、不改变编制性质的前提下实行专项管理,保证基层和一线执法工作需要;县综合行政执法机构的人员编制,以县城管行政执法局现有行政编制

  10名、事业编制参公120名为基数,通过优化配置人员编制资源,即从划转行政执法职权的行政主管部门所属承担

  行政执法的事业单位中,相应划转事业人员编制的途径解决;具体由县编委办另行研究并专题报上级编办批准;

  五建立协作机制;

  建立健全综合行政执法配合协作机制,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运行机制,实现综合行政执法的高效、权威、统一;

  1.加强配合协作;结合推行政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合理划分行政主管部

  门与综合行政执法部门职权权限,公开执法职权范围和运行流程;政府相关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源头监管,依法履行政策制定、审查审批、监督管理、协调指导等职责,加强对综合行政执法局相关执法工作的支持、监督和协调,督促其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并会同综合执法部门建立行政监督管理与执法监督检查配合协作规范,构建事前预防、事中检查、事后查处有机结合的长效监管机制,明确细化职责和工作程序,切实避免产生划转具体行政处罚权后相互推卸监督管理检查责任的现象;综合行政执法局要加强与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的配合,依法履行好监督检查、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后续监管职责,有关监督检查和行政执法情况要及时通报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综合行政执法局在查处违法案件时,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及专业技术机构应配合做好提供审批资料、进行技术鉴定等相关工作,努力形成无缝对接的监管格局;行政执法部门与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对违法案件处理发生争议时,由县政府法制部门协调明确;县监察局

  要加强对综合行政执法及行政监督管理与执法监督检查的监察,严肃追究部门和个人失职、渎职及部门配合协作不到位责任人的责任;

  2.实现信息共享;各相关行政主管部门与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应当加强联系、互通信息;行政主管部门要为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开展行政执法提供许可、监管等方面的数据信息和技术支撑,作出涉及综合行政执法职权范围的决定,应当及时抄告综合行政执法部门;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在监督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行为及行政处罚相关信息应当及时通报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并抄告纪检监察和公

  安、检察等司法机关备案;

  3.强化执法监督;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应当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度和内部执法监督制度,全面实行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制度,确保严格公正执法;并引入诚信评价体系,建立执法监管数据库,通过不定期交叉互查等形式,强化重点对象的监督检查;全面实行案件主办人制度和案件审核制度,以及案件质量跟踪评判;全面落实和强化责任追究制度;推行行政执法公开,自觉接受社会和行政相对人的监督;

  4.落实执法保障;综合行政执法所需装备和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予以保障,行政执法实行“罚缴分离”、“收支两条线”,行政处罚中收缴的罚款、没收的违法所得和没收财物拍卖的款项,按规定全额上缴国库;公安机关要全力保障行政执法工作,做到有警必接、有警必处、有案必查、有责必究;对违反

  治安管理法律,以暴力、威胁等手段阻挠行政执法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行为,应当依法查处,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统一思想认识;成立由县政府领导牵头的县开展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县纪委监察局、县委组织部、县编委办、县法制办、县人力社保局、县财政局、县城管执法局综合行政执法局及县级有关部门和各镇街道政府为成员单位;主要负责研究部署综合执法试点工作中重大事项,协调处理执法试点工作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县城管执法局综合行政执法局,负责日常工作;开展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涉及部门多,调整范围广,全县上下必须要思想上高度统一,行动上保持一致;各镇街道、县级相关部门特别是涉及职能划转、机构和人员调整的行政执法部门,应充分认识全面开展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工作的重要意义,要以改革创新大局为重,积极支持配合,确保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工作平稳有序推进;各新闻单位要加强宣传引导,为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明确工作职责,合力实施改革;县编委办负责全面开展综合执法试点工作的统筹协调、试点工作方案制定、报批审核,以及综合行政执法局“三定”规定、权责清理和权力清单

  制定及人员编制调整等工作;县法制办负责综合行政执法工作的法制监督及行政执法人员的资格管理、培训教育等工作;县监察局负责制定行政监督管理与综合行政执法监督检查责任追究制度;县人力社保局负责综合行政执法机构调整中人员划转选调工作的指导、加强对行政执法队伍管理的指导监督,建立健全有关管理制度;县财政局负责执法机构人员调整后经费预算划转和执法装备经费保障工作;县城管执法局综合行政执法局要主动加强与县级相关部门的衔接,顺利完成职能移交,有效承载相关职责,要主动加强与各镇街道的工作衔接,积极承担相关任务;并负责制订综合行政执法配合协作工作等有关意见,县相关职能部门要配合做好相应执法机构、职责和人员、经费等划转、调整工作;各镇街道和其它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

  工作职责,各司其职,相互配合,积极稳妥推进综合行政执法工作;

  三明确工作纪律,强化监督检查;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工作专业性、政策性强,涉及到部门职能和人员编制的调整;为此,各有关部门要强化对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工作的监督检查,明确工作纪律,防止职能划转和人员编制调整过程中,出现监管不力或监管失控等情况;

  四大胆实践创新;开展综合执法试点工作是行政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将面临着许多的困难和问题,需要大胆探索、大胆实践;在试点工作中,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各项工作

  制度,不断改进工作方式和方法,不断总结经验、创造条件,为全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行政执法保障;

篇八:乡镇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

  

  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工作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根据县委、县政府《关

  于开展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我镇实际,特制

  订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的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以建设服务型、法治型

  镇人民政府为目标,提升行政管理效能,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加强行

  政执法力量,为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和谐、稳定、有序的社会环境。

  二、机构和人员组成

  成立

  XX镇综合行政执法队,设队长一名由

  XX兼任,设副队长二

  名分别由

  XX兼任,成员由镇政府干部\XX及社会招聘人员组成,总

  名。招聘人员条件为:原则上年龄在

  35周岁以下,五年内无违法犯罪记录,违反计划生育受处罚必须满

  三年以上,原则上以退伍军人为主,身体健康,初中文化以上,签订

  劳动用工合同,2015月份到位。

  三、工作范围及职责

  根据县政府有关部门授权,镇综合行政执法队履行下列领域行政

  执法权(主要指行政检查、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权)。

  1、依照建筑业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对个人自建

  房屋违反建筑工程施工许可管理的行为实施查处。

  2、依照房地产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对违反房地

  产开发经营管理、物业管理、房屋管理、房地产经纪

  管理和商品房租

  赁管理规定(资质资格管理除外)的行为实施行政处罚。

  3、依照城市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对违反城镇市

  政设施、环境卫生、园林绿化、乱停乱放、户外广告等镇容镇貌行为

  实施查处。

  4、依照城乡规划及其监督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对违反城乡规划管理规定的行为实施查处。

  5、依照土地和矿产资源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对

  违反土地和矿产资源管理规定的行为实施查处。

  6、依照工商行政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对违反工

  商行政管理规定的行为实施查处。

  7、依照民政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对违反民政管

  理规定的行为实施查处。

  8、依照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在县安

  监局授权范围内,对违反安全生产规定的行为实施查处,以及县政府

  有关部门授予的其他行政执法权。

  9、镇党委、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四、工作保障机制

  1、经费保障。镇财政每年安排

  万元专项工作经费,在镇财政管理下,实行单独列支核算、均衡据实拨付、绩效管理考评的使用原

  则;专项工作经费主要用于解决聘用人员工资,日常运转及队员加班

  补助等支出,不得用于其他违反八项

  规定的开支。

  2、车辆保障。县政府配备的行政执法车辆,由镇综合行政执法

  队使用。必须严格按照公务车辆管理规定使用,非工作时间和节假日

  不得使用公车,且车辆必须停放在镇车库里面。

  3、组织保障。在镇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和安排下,镇综合行政执

  法队于

  2015月份组建到位。镇政府所抽调人员,原则上不参加镇党委政府其他业务工作和考评,由镇执法队统一调配、考核;镇执

  法队必须制定完善相应的管理和工作制度报镇党委、政府审批后执

  行;执法队必须定期向镇党委、政府汇报工作进展情况。

  4、机制保障。按照县委县政府要求,建立乡镇行政执法联席会

  议制度,综合行政执法协作机制、综合行政执法信息共享机制、综合

  行政执法责任监管机制。

  五、工作要求

  1、严格要求,依法行政。镇综合行政执法支队要严格把握法律

  界限,对法律、法规赋予乡镇政府的法定行政执法职责,以及县直部

  门委托的行政执法权,必须严格按照法律、按程序办事;不得越权行

  使行政执法权,确保做到科学执法、文明执法。

  2、认真履职,高效勤政。乡镇综合行政执法任务重、难度大,必须尽职尽责,重点围绕土地、建房、环境卫生、市

  场管理等主要工

  作,加强巡查排查,建立相关台账、资料,善于总结经验,完善制度,推进工作。

  3、严于律己,廉洁从政。镇执法队要严格执行法律政策,决不

  允许出现索拿卡要行为;要严格经费管理使用以及执法车辆管理使

  用,不得出现违规违

  纪行为;要严格落实“三重一大”管理制度,执

  法队重要事项、人事安排及决策、大额资金使用必须经正、副队长集

  体研究后报镇党委批准。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根据《浙江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在嘉兴市、舟山市全面开展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工作的通知》(浙政办函〔2014〕35号)、《关于嘉兴市开展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复函》(浙编办函〔2014〕78号)等文件精神,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等会议精神,以整合执法主体、相对集中执法权、推动执法重心下移为重点,清理并整合行政执法队伍,推进跨部门、跨行业综合执法,着力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行政执法体制,为促进我县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二)主要目标。

  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工作,在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横向扩大综合执法领域,纵向向镇(街道)基层延伸综合执法范围,构建城乡一体化

  的综合行政执法体制;进一步清理整合执法职能,规范建设执法机构,合理配置执法人员,综合提升执法队伍素质,构建精干高效的综合行政执法体制;进一步理顺相关行政主管部门与综合行政执法部门权责权限的关系,科学界定和规范权责边界,落实“监管和执法”责任主体,强化“监管和执法”长效

  措施,构建权责统一、阳光透明的综合行政执法体制。

  (三)主要原则。

  1.简政放权、权责一致。按照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要求,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和管理方式,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推进管理和执法重心下移,合理划分相关行政主管部门与综合行政执法部门的职责权限,实现政策制定、行政审批与监督处罚职能相对分开、监督处罚与技术检验职能相对分开,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推行综合行政执法。

  2.精简统一、效能优先。清理并整合行政执法机构,提高人员素质,规范执法行为,减少执法层级,强化执法权威,落实执法责任,着力解决“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应该管的不想管”的问题,提高执法和管理效能。

  3.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开展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工作与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事业单位改革、部门职责清理和推行权力清单制度、创新政府管理方式、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等相结合,综合规划、协调推进,发挥改革的整体效应。

  二、试点内容

  (一)试点领域范围。

  主要是围绕县委、县政府“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中心工作、围绕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关系密切、面广量大人民群众比较关注的领域,进一步扩大横向执法领域,延伸执法范围到各镇(街道),在全县行政区域内全面开展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工作。

  在继续行使原经省政府批准集中行使的城市管理领域市容和环境卫生、城乡规划、住宅室内装饰装修、城市绿化、市政公用、环境保护、工商管理(室外公共场所无证经营)、公安交通等

  8个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行政处罚权(盐政发〔2012〕40号已经公布,限制人身自由的除外,下同)及相关的监督检查权和行政强制职权的基础上,增加集中行使土地、水行政、安全生产并扩大环境保护等

  4个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及相关行政监督检查、行政强制职权。具体为:

  1.集中行使土地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关于非法占用土地、破坏耕地、不按照批准的用途使用土地、非法转让集体土地等违法行为的18项行政处罚权及相关行政监督检查、行政强制职权;

  2.集中行使水行政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关于违反河道、水资源、农村供水管理规定等违法行为的16项行政处罚权及相关行政监督检查、行政强制职权;

  3.集中行使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关于违反安全生产(危险化学品、矿山安全、烟花爆竹、职业卫生监管和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及行政处罚除外)等违法行为的82项行政处罚权及相关行政监督检查、行政强制职权;

  4.扩大集中行使环境保护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关于违反畜禽规模养殖污染、大气污染等违法行为的23项行政处罚权及相关行政监督检查、行政强制职权;建筑业、房地产业、人防(民防)、林政、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管理等

  5个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全部或部分行政处罚及相关行政监督检查、行政强制职权,待省编委办批准后,相应划转。

  行政执法职权划转给综合行政执法局后,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包括法律法规授权组织)除已经立案但未结案的以外,不得再行使已划转的行政执法职权;仍然行使的,作出的行政决定一律无效;未划转的行政执法职权,仍由相关行政主管部门行使,综合行政执法局不得越权行使。

  (二)健全执法机构。

  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结合实施县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工作,县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更名为县综合行政执法局,为县政府工作部门,挂县综合行政执法大队牌子,依法独立行使有关行政执法职权,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按规定重新

  制定其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三定”方案。

  建立健全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大队)镇(街道)中队,作为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大队)的派出机构,并挂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办公室牌子。镇(街道)安全生产监管机构与综合执法办公室合署办公。

  (三)完善管理体制。

  县综合执法局镇(街道)中队实行条块结合的双重管理体制。干部管理以条为主,中队主要负责人由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征求镇(街道)意见后任免;行政执法

  以块为主,在综合行政执法局的业务指导下,由所在镇(街道)负责综合协调统筹。

  县综合执法局主要负责综合行政执法工作的业务指导和协调、行政执法业务培训、综合行政执法责任制的监督考评、行政复议及组织全县重大或专项执法活动及应急处置,必要时可直接行使行政处罚权。

  (四)严控人员编制。

  按照“精简统一效能”原则,综合行政执法工作所需人员编制,主要通过整合资源、盘活存量、挖掘潜力的途径解决,在不突破我县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总量、不改变编制性质的前提下实行专项管理,保证基层和一线执法工作需要。

  县综合行政执法机构的人员编制,以县城管行政执法局现有行政编制

  10名、事业编制(参公)120名为基数,通过优化配置人员编制资源,即从划转行政执法职权的行政主管部门所属承担行政执法的事业单位中,相应划转事业人员编制的途径

  解决。具体由县编委办另行研究并专题报上级编办批准。

  (五)建立协作机制。

  建立健全综合行政执法配合协作机制,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运行机制,实现综合行政执法的高效、权威、统一。

  1.加强配合协作。结合推行政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合理划分行政主管部

  门与综合行政执法部门职权权限,公开执法职权范围和运行流程。政府相关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源头监管,依法履行政策制定、审查审批、监督管理、协调指导等职责,加强对综合行政执法局相关执法工作的支持、监督和协调,督促其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并会同综合执法部门建立行政监督管理与执法监督检查配合协作规范,构建事前预防、事中检查、事后查处有机结合的长效监管机制,明确细化职责和工作程序,切实避免产生划转具体行政处罚权后相互推卸监督管理检查责任的现象。综合行政执法局要加强与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的配合,依法履行好监督检查、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后续监管职责,有关监督检查和行政执法情况要及时通报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综合行政执法局在查处违法案件时,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及专业技术机构应配合做好提供审批资料、进行技术鉴定等相关工作,努力形成无缝对接的监管格局。行政执法部门与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对违法案件处理发生争议时,由县政府法制部门协调明确。县监察局要加强对综合行政执法及行政监督管理与执法监

  督检查的监察,严肃追究部门和个人失职、渎职及部门配合协作不到位责任人的责任。

  2.实现信息共享。各相关行政主管部门与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应当加强联系、互通信息。行政主管部门要为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开展行政执法提供许可、监管等方面的数据信息和技术支撑,作出涉及综合行政执法职权范围的决定,应当及时抄告综合行政执法部门;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在监督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行为及行政处罚相关信息应当及时通报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并抄告纪检(监察)和公

  安、检察等司法机关备案。

  3.强化执法监督。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应当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度和内部执法监督制度,全面实行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制度,确保严格公正执法;并引入诚信评价体系,建立执法监管数据库,通过不定期交叉互查等形式,强化重点对象的监督检查。全面实行案件主办人制度和案件审核制度,以及案件质量跟踪评判;全面落实和强化责任追究制度;推行行政执法公开,自觉接受社会和行政相对人的监督。

  4.落实执法保障。综合行政执法所需装备和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予以保障,行政执法实行“罚缴分离”、“收支两条线”,行政处罚中收缴的罚款、没收的违法所得和没收财物拍卖的款项,按规定全额上缴国库。公安机关要全力保障行政执法工作,做到有警必接、有警必处、有案必查、有责必究。对违反治安管理法律,以暴力、威胁等手段阻挠行政执法人员

  依法执行公务的行为,应当依法查处,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统一思想认识。成立由县政府领导牵头的县开展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县纪委(监察局)、县委组织部、县编委办、县法制办、县人力社保局、县财政局、县城管执法局(综合行政执法局)及县级有关部门和各镇(街道)政府为成员单位。主要负责研究部署综合执法试点工作中重大事项,协调处理执法试点工作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县城管执法局(综合行政执法局),负责日常工作。

  开展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涉及部门多,调整范围广,全县上下必须要思想上高度统一,行动上保持一致。各镇(街道)、县级相关部门特别是涉及职能划转、机构和人员调整的行政执法部门,应充分认识全面开展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工作的重要意义,要以改革创新大局为重,积极支持配合,确保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工作平稳有序推进。各新闻单位要加强宣传引导,为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明确工作职责,合力实施改革。县编委办负责全面开展综合执法试点工作的统筹协调、试点工作方案制定、报批审核,以及综合行政执法局“三定”规定、权责清理和权力清单制定及人员编制调整等工作。县法制办负责综合行政执法

  工作的法制监督及行政执法人员的资格管理、培训教育等工作。县监察局负责制定行政监督管理与综合行政执法监督检查责任追究制度。县人力社保局负责综合行政执法机构调整中人员划转(选调)工作的指导、加强对行政执法队伍管理的指导监督,建立健全有关管理制度。县财政局负责执法机构人员调整后经费预算划转和执法装备经费保障工作。县城管执法局(综合行政执法局)要主动加强与县级相关部门的衔接,顺利完成职能移交,有效承载相关职责,要主动加强与各镇(街道)的工作衔接,积极承担相关任务。并负责制订综合行政执法配合协作工作等有关意见,县相关职能部门要配合做好相应执法机构、职责和人员、经费等划转、调整工作。各镇(街道)和其它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

  工作职责,各司其职,相互配合,积极稳妥推进综合行政执法工作。

  (三)明确工作纪律,强化监督检查。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工作专业性、政策性强,涉及到部门职能和人员编制的调整。为此,各有关部门要强化对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工作的监督检查,明确工作纪律,防止职能划转和人员编制调整过程中,出现监管不力或监管失控等情况。

  (四)大胆实践创新。开展综合执法试点工作是行政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将面临着许多的困难和问题,需要大胆探索、大胆实践。在试点工作中,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各项工作制度,不断改进工作方式和方法,不断总结经验、创造

  条件,为全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行政执法保障。

篇九:乡镇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

  

  [经验交流]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工作经验

  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工作经验

  今年以来,XX市按照中央和省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的要求,积极推进XX县XX镇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试点工作,收到了初步成效。

  一、改革初衷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放管服”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综合行政执法特别是基层综合行政执法改革逐步提上了议事日程,这是经济社会治理方式的一场重大变革。为科学把握和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XX市选取XX县XX镇作为了改革试点。XX镇位处XX县城东10公里,辖76个行政村,万人,耕地万亩,镇域面积90平方公里,是典型的平原小镇,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通过调研发现,在原行政执法体制下,存在着以下突出问题。

  (一)基层执法监管薄弱缺失。近年来,XX镇域经济和各项事业快速发展,城镇面貌日新月异,镇区面积扩大到3平方公里,市场主体发展到2300多家,监管和执法的任务越来越重。在当前法律制度框架下,乡镇行政执法的主体是县级以上政府及其所属执法部门,而这些部门受人员、编制、装备、经费等因素制约,无法在乡镇派驻执法机构和队伍,面对点多、线长、面广的广大农村,往往显得力不从心、鞭长莫及,形成了行政执法“看得见”却“管不着”的局面。特别是一些民生领域的执法,如环保、产品质量、食品药品、卫生监督以及一些随时发生的私搭乱建、占用耕地、垃圾乱推乱放、乱砍滥伐等违法行为更是如此,致使相当数量的违法行为得不到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置。

  (二)交叉、多头、重复执法问题突出。长期以来,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不少部门都建有自己的执法队伍,甚至同一个领域有几支执法队伍,如XX县原有17个执法部门,57支执法队伍、股室,由于没有统一的协调,在具体执法时常出现多个部门、多支队伍对同一执法事项和同一执法对象进行执法,形成交叉执法、多头执法、重复执法、轮番执法和执法扰民的乱象,交叉执法、执法边界模糊的执法事项,还会出现各自为政、相互推诿扯皮的现象,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执法效能,影响了行政执法的公正性和统一性,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政府形象。

  (三)乡镇政权建设虚化弱化。XX镇作为最基层的政权组织,担负着本辖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管理职能,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乡镇职能的转变,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安全生产、信访稳定等工作都实行属地管理和“一票否决”,这使镇政府承担着越来越重大的责任。但在经济社会管理方面镇政府却没有相应的执法权,导致镇干部在发现违法情况时,只能对违法人员进行劝阻,对不听劝

  阻的只能联系职能部门处理,因此很多违法行为只能不了了之,这不仅不能遏制违法现象,而且降低了执法效率,增加执法难度,同时也损害了乡镇政府管理的权威性。乡镇政府这种权责分离的状况,不利于农村乡镇政权建设,削弱和危及乡镇政权的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

  突破行政执法的制度性缺陷,必须从根本上改革现行行政执法体制,对执法事项进行横向整合、纵向下移,明确乡镇执法权责,推进乡镇基层综合执法,强化乡镇对辖区经济社会的行政管理权能,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好行政执法“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为此,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市委市政府和XX县委县政府积极稳妥地开展了XX镇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试点工作,力求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基层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路子,建立起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行政执法新体制新机制。

  二、主要做法

  为积极稳妥推进XX镇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试点工作,XX县研究制定了,全方位对XX镇原有行政执法体制进行了“大手术”、“大改革”,做了很多创新。

  (一)明确执法主体,科学界定执法权限。XX镇整合调剂28名工作人员,组建了综合行政执法管理局,设置了接待中心、综合指挥中心、督查科、政策法规科、综合科等5个业务科室和4个执法中队,分别负责城镇管理、安全生产、环境保护、交通运输、食品药品市场监管等方面工作,形成了分工明确、协同配合、高效运转的组织架构。坚持问题导向与需求导向相结合,按照日常管理需求迫切、执法程序相对简单、执法技术要求不高、适宜基层监管执法的标准,从住建、安监、环保等11个县直部门筛选了586项执法事项,全部下放到XX镇综合行政执法管理局,明确了部门与乡镇的执法界限。同时,制定了权力清单和任务清单,确保严格按照清单内容履行执法职能,做到清单以外无权力。

  (二)创新执法模式,健全执法运行机制。为切实提高执法效能,做到管得住、管得好,XX镇综合行政执法管理局积极创新管理模式,成功建立了平台指挥、全域监控、日常巡查、社会参与的“四位一体”网格化、信息化快速反应机制,确保了对违法问题的及时发现和快速处置。“平台指挥”就是运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在管理局设立综合指挥中心,把执法单位、执法人员、执法事项全部纳入指挥系统,实现对执法行为的智能化指挥。“全域监控”就是在全镇交通路口、村庄、学校、医院、商场等各重要节点,安装视频监控700多个,并与综合指挥中心全部对接,确保及时发现各类问题。“日常巡查”就是建立执法人员巡查机制,把全镇划分为四个片区,由4个执法中队分片负责,每天进行不间断执法巡查,把执法力量摆布到街面上和群众中间,发现问题及时处

  置。“社会参与”就是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综合行政执法,在全镇每一个行政村均确定一名执法监督员,确保及时发现和反馈违法行为。同时,开通了举报热线电话,把行政执法置于全社会的监督之下。

  (三)理顺执法关系,畅通执法联动协作。强化县域内行政执法管理统一领导和工作协调,建立XX镇综合行政执法局与县直有关部门信息通报、执法协作、业务指导、案件移送、工作会商、争议处理等制度,完善了执法预警体系和突发公共事件快速反应体系,形成顺畅、有效的协调配合机制。强化行政主管部门的技术支撑责任,检验检测机构必须及时有效地为XX镇综合行政执法局开展执法活动提供技术支持。特别是加强与司法机关之间的协作配合,完善联动机制,探索建立镇综合行政执法局与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信息共享、案情通报、案件移送制度,有效克服了有案不移、有案难移、以罚代刑现象,实现了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无缝对接。

  (四)规范执法行为,完善执法监管体系。着力加强对XX镇综合行政执法工作的监管,规范综合行政执法行为,建立健全了党政主体监督、法制监察部门专责监督、县相关部门职能监督、执法局内部监督、人民群众社会监督为主要内容的执法运行监督体系,确保权力在阳光下透明运行。一是主体监督。XX镇党委、政府对综合行政执法工作负有监督主体责任,通过建立定期汇报、定期检查、年终考核等多项措施,及时督促综合行政执法工作规范扎实开展。二是专责监督。县政府法制办、监察局等部门对XX镇综合行政执法工作负有专门监督责任,严格按照“权力清单”进行监督检查,并通过随机回访、案件抽查等方式,不定期检查XX镇行政执法工作,防止出现检查任性、执法扰民、执法不公等问题。三是职能监督。县直有关职能部门对其下放的执法事项负有指导监管责任,通过定期培训、下访检查等措施,不断提高XX镇综合行政执法水平,确保执法工作规范运行。四是内部监督。XX镇着力加强行政综合执法体制机制建设,认真落实“双随机”执法机制,明确了“十不准”、“错案追究”等各项制度,建立了统一资格考试、统一执法证件、统一执法标识、统一执法印章、统一法律文书格式的“五统一”执法体制,确保执法工作依规依法有序推进。五是社会监督。XX镇设立了举报热线和意见箱,鼓励群众对执法人员和执法工作进行监督,发现不规范问题及时举报,并由镇党委政府和综合执法管理局处理。

  三、初步成效

  XX镇启动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仅半年时间,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行政执法更加及时有效。通过在XX镇开展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形成了一支队伍管执法、一张清单管权责、一套制度管规范、一个平台管指挥、一个号码管投诉的“五个一”综合行政执法新机制。在技术层面实现了执法全覆盖、无缝隙、网格化管理,充分利用“互联网+”等多项现代信息技术形成“制度+技术”模式,有效解决了以往“管得了的看不见、看得见的管不了、应该管的无权管”等突出问题,提升了执法监管末梢的反应能力,确保了违法违规问题的及时发现和处置。据统计,XX镇综合行政执法管理局已处置各类案件457件,涉及安全生产、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等方面,并协助公安机关侦破刑事案件1起,协助公安交警部门处置交通肇事案件3起,取得了良好效果。

  (二)社会更加和谐有序。过去,各执法部门相对独立,协同执法较少,单纯为了执法而执法、为了办案而执法,只重视事后惩戒处罚,对事前教育引导较为缺失,考虑执法行为的整体法律效果不足,考虑执法向社会效果延伸偏少。改革后,将综合执法体制与社会治理体系捆绑在一起,将执法办案智能管理软件、移动执法终端与社会治理“大数据”中心实行联动,在管理方式上从“处置问题”向“发现问题”延伸,从“事后执法”向“前端服务”转变,做到了治标与治本齐头并进。例如:以往乡镇最为头疼的秸杆焚烧、林木管护、农村违规建房、群众纠纷等问题都得到了较好解决,有力地推动了生态环境保护、美丽乡村建设等各项工作的开展。目前,XX镇已及时发现和制止秸杆焚烧问题3起,违规建房问题6起,安全生产事故同期下降了%,该镇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呈现出有序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通过改革,较好地解决了以往存在的“多头执法”、“重复执法”以及执法效率低下等问题,杜绝了执法扰民、执法不规范等现象。特别是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环保、交通、住建等公共事业问题,以及宅基地纠纷、承包地纠纷、涉法涉诉、邻里纠纷等,过去常常引发群众投诉、举报或者上访,部分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通过综合执法改革,镇里将这些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事项作为工作重点,有效地解决了一批久拖不决的“老大难”问题,受到了群众的欢迎。综合行政执法运行以来,信访积案化解率达到%,群众越级上访下降了87%,老百姓的满意度大大提升。

  XX镇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虽然做了一些探索,但各项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加强和完善。下一步,将对前段工作进行认真总结,按照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把工作往深里做、往实里做、往细里做。一是稳步扩大综合执法范围,完善综合行政执法体制;二是严格行政执法监督机制,深入推进综合行政执法责任制;三是提升综合执法队伍综合素质,打造一支规范化、专业化和法治化的综合行政执法队伍。

推荐访问:乡镇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 体制改革 行政执法 乡镇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